茶经网

饮茶鉴水宰相李德裕精辨长江水的轶事

2019-12-19

李德裕是继陆羽之后,唐朝的又一位饮茶鉴水高手。据史书记载,李德裕幼时便勤奋好学,是一个学问颇深的人。这位唐宪宗时期的宰相,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建树颇丰。同时,在饮茶一事上,其精湛准确的鉴水能力,也十分为人叹服。五代时南唐的尉迟僵所著的《中朝故事》一书中记载了宰相李德裕精辨长江水的轶事。

宰相李德裕平素嗜好饮茶,而且他饮茶对水质的讲究也十分特别,虽然身在京城长安为官,却对江南之水所泡之茶情有独钟。一日,李德裕听闻他的一位挚友欲前往京口办事后,喜形于色,立即差人将好友请来并托付说:“你办完事临回京城之前,请到金山汲取一壶江心的南零水,为我带回来”。那人听后,觉得宰相所托,况且又是举手之劳,当下便答应而去。 此人去京口数日,公事办完之后正欲浮江而上,为李德裕取完南零之水后赶回长安。怎知他在船上一时兴起,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将宰相所托汲水之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当他酒醒之时,船只已经抵达建业,这时才突然想到忘了为宰相取水。那人站在江边正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望见脚下的滚滚东流江水,于是灵机一动,心下暗自思量此水不正是金山南零水的下游之水吗,上游下游又有什么区别呢,反正都是一江水,何苦再刻意返航逆流回上游取水呢!于是,此人连忙在建业石头城下汲上一壶江水,带回京城送至宰相李德裕府上交差。

李德裕见南零之水已经带回,格外高兴。立即派人烹茶品茗。然而,当他正欲细细品味茶汤之美,小呷一口茶汤时,顿露惊讶神色,自言自语道:“如今这南零之水也大不如前啊,味道实在是差了很多!”不多时,又继续说道:“这水与建业石头城下的汀水味道颇为相似”。那人间育大骇,知道此事在宰相面前已经难以蒙混过关,便据实以告,再三向宰相请罪。

小编推荐

普洱茶冲泡根本之水:辨水、选水、煮水


今天要给大家说是泡茶的水,泡一杯好茶其实很不容易的,每一项都是不可忽略,没有哪个比哪个重要都是很很重要的,而今天要说则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比较根本的水,今天要教大家辨水选水煮水,煮出适合普洱茶的水。

水是茶叶的载体,水对茶的表现作用我想大家都有所认识。我说说我个人对选水的一些体会。好水对于茶性的发挥是很重要的,但在现代这个社会对于选择水来说无论是选择的品种或取水地都已不成问题。上网搜一下各地都会有名泉、或当地的矿泉水、纯净水等等。购买起来简单方便。我就说说购买的标准和自己取水的标准。

从理化标准来说就是选用弱碱性的、活性高的。酸碱性很容易检测,只要用PH试纸测一下就出来了。PH值7时属中性,低于7时弱酸性,高于7时弱碱性。最好买PH值7.3-7.4左右的弱碱性水,因为弱碱性水易于激发口腔中的唾液分泌,使品饮者容易得到生津感。

活性高的水当然首选矿泉水,要取到矿泉水一是到市场上买,一是自己到自然界去取。到市场买最简单不过,因市场上的水都会标明各种指标。我只说自己取水该如何判断。历史上各地的名泉就不用说了,我只讲一下隐于山中的无名之水。活性高的水在我的定义中可以理解为流动的水、氧与二氧化碳等鲜爽气体含量高的水。

茶汤

在山泉小溪取水应该取流动缓慢的活水。因为流速太快的会带有很多外来物质,而不流动的池水却会有大量的细菌繁殖。流动缓慢的水中杂质少且细菌不易繁殖,取这种水一定要一动眼,二动手,三动嘴。

一、动眼

就是看该流水是否达到澄清的状态,水质是否清洁、无色透明,无论看着怎样清澈,取回后都能应该净水、养水。

二、动手

就是为了测试该水体是否符合酸碱度、是否轻盈,也就是这是否为软水(古人所谓轻者)硬水(古人所谓重者)。软水、硬水是以每公升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来定义的,含量大于10毫克为硬水,小于10毫克的为软水。或者以硬度来衡量,即指软水的硬度小于8度,硬水硬度大于8度(每公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钙为1度,即浓度10PPM)。用软水泡茶能使茶叶的饱满度、醇香度发挥的更好。

用硬水泡茶却会令茶味发挥受到一定约束,茶香不明显,茶汤易出苦涩且滑感下降。在大自然中我们也可以用两种简单方法动手来测试水的软硬:(一)用一只杯子装满水,如果水面弧起部分凸出杯沿而不溢出为软水;(二)用一薄薄的石片平放再水面上,如果下沉速度比正常慢的也可以定义为软水。

三、动嘴

喝一下是否甘甜,越甘甜的水泡出的茶汤越有回甘感。取水回来以后在怎样煮水也是用水的一个关键问题。严格点来讲要用一沸、二沸、三沸这三种水(即通常所谓的小开、中开、大开)。三沸之后的水为老水,是影响茶性发挥的,最好不用。三沸的定义各人理解有差异。我是这样理解的,一沸水面如鱼目、微有响声(小开),二沸煮水的壶边水泡不停跳动(中开),三沸水面跳动较高、状如翻浪(大开)。

当煮水泡茶时,最好做到煮水的量刚好够一泡或两泡的水量,再取冷水煮时要把上次煮过未用尽的水倒掉。水沸后要经过短暂的停留,让沸水回到不嫩不老的沸点状态后再冲泡。

水不能经过多次烧开或者烧开的时间过长。因为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溶解于水的气体会加速向外排出,导致含氧与二氧化碳量下降。本来活性十足的“水分子团”随着水的持续烧开或反复烧开而遭到结构破坏、活性下降、水性变老,水(特别是自来水)中本来含量微小的亚硝酸盐相对会增加(一是因部分水变成水汽蒸发,二是水中硝酸盐受热还原为亚硝酸盐),这对茶性的发挥、茶味、人体健康都不利。

用什么器具烧水更好呢?我个人认为首选老铁壶(或新铁壶),二陶瓷或紫砂壶,三玻璃壶,四不锈钢壶。并且最好用明火,但用明火烧水时要保证通风,因为各种燃料难免产生一些气味,防止影响茶香。用明火烧水时,水沸后冲泡前要把水头倒去一些再冲茶,原因是烧水壶的壶嘴中空无水传热,其温度肯定在百度以上,马上出水时,水经过壶嘴高于百度的温度后肯定就是老水了,对茶味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果采用自来水泡茶,那么所采用的自来水一定要经过净化。一是用原矿紫砂缸或老陶缸经过一夜自然养水,二是用合格的滤水器过滤。因为自来水厂是用氯来对水进行杀菌的,水中的氯会通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产生更多的苦涩类物质,从而影响茶味。本人喝茶用水的成本相对偏低,因为我是用广东佛山石湾的清代陶罐(容量16升)净化自来水后,采其上部水体经日本老铁壶烧开来用的。因为用生铁壶烧水在其他情况一定时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水中的氧份,使原水的活性不减、水质软化、口感上增加“甜、顺、滑”的感觉。

古人认为深层地下水及雪水也是不可多得之好水,但现代社会工业污 染严 重,地下水我不敢试,雪水却因我长住广东一直无缘获取。

虽然古时觉得雪水和地下水是泡茶上佳好水,但如今时过境迁污染严重,地下水是在是没有那个魄力去效仿先贤了,而雪水,笔者常在南方实在是无缘得之也是一个遗憾。

古代茶人饮茶对水的讲究


不管是什么茶,如果没水,那茶也就没有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想喝茶没水怎么喝呢?那价值体现在何处呢?下面我们看看古代人饮茶对水的一个讲究是怎么的呢?喝茶是离不开水的,泡一杯好的茶与水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因此,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古代茶人饮茶对水的讲究。

明代熊明遇《罗芥茶记》云:“烹茶,水之功居大。”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两段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用好水泡较次的茶,茶性会借水而充分显现出来,变成好茶;反之,用较次的水泡好茶,茶便变得平庸了。

水在茶艺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因此,从唐代中期艺术性饮茶蔚成风气以来,择水、论水、评水,便成为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归纳起来,历代论水的主要标准不外乎二个方面:水质和水味。水质要求清、活、轻,而水味则要求甘与冽(清冷)。

清,是对浊而言。用水应当质地洁净,这是生活中的常识,烹茶用水尤应澄沏无垢,“清明不淆”。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占人还创造很多澄水、养水的方法,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这种以石养水法,其中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

另外,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罗庚《茶解》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士也——乘热投之”。有人认为,经这样处理的水还可防水虫孳生。

苏东坡有一首《汲江水煎茶》诗,前四句是:“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人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铛。”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日:“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宋朝茶道中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烧水是很关键的一步。宋朝人点茶一般不用铁锅烧水,而用瓷瓶烧水。烧水的瓷瓶是特制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温,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装大半瓶水,一会儿就烧开了。由于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水开,只能听声。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时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拒绝用瓷碗。后来出了一个叫卢廙的茶道高手,他说金银太贵重,铜铁太俗气,这些金属茶碗还都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卢廙的见解非常科学,开启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风气。

宋朝已经可以烧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并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欢,一是因为紫砂透气性太强,茶汤很容易渗透进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净(现在流行紫砂壶,人们常说茶能养壶,其实就是指紫砂的细孔里填充了茶叶渣子,既不卫生,又会影响下一道茶的表现);二是因为紫砂天然有一种土腥味儿。

唐人煮茶,今人冲茶,宋人点茶。点茶无需茶壶,故此宋朝并不生产茶壶,只烧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种,南宋景德镇烧造的茶碗属于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这种茶碗并不受欢迎。宋朝人最喜欢的茶碗是建州窑出产的小黑碗,胎特别厚,造型古朴,看起来很笨重,但是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

现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则喜欢用黑瓷碗。因为宋朝最好的茶汤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显茶汤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精管山茶防落蕾


山茶花色品种繁多,冬末春初开花,正值花市冷落之时,深受人们青睐。但山茶普遍存在落蕾早调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山茶土壤干旱或渍水、土壤碱化、营养不良、元素失调等均可引起落蕾。因此,对山茶的管理要忌粗放,应精细管理,加强保蕾措施。

科学浇水。山茶喜湿润怕干旱,但忌渍水。如盆土干燥,宜适当浇水,保持湿润。如浇水过多,盆土偏湿,可在盆内撒施干燥草木灰,既可降湿,又可增加钙、镁、钾营养,促进根系的正常吸收代谢,使花朵艳丽。

合理施肥。山茶喜肥,除花期外,平时应结合浇水勤施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合理搭配,控制氮肥过多引起徒长。每年施用0.1%硫酸亚铁2~3次,每周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次,促进正常生长发育,使花蕾充实健壮,防止落蕾。

改善光照。山茶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忌烈日暴晒,平时宜放在半阴半阳、通气良好的地方。冬季入室保温,要定期开窗增光、通风换气,防止阴湿过度和废气影响,保持正常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促进花蕾发育良好,防止落蕾。

适时换盆。山茶到一定时期要适时换盆。保持盆土疏松、肥沃、持酸性状态,防止土壤板结、闭气、碱化。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472.html

上一篇:新工艺白茶茶叶品鉴及冲泡要点

下一篇:茶的鉴别方法一般鉴别的要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