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化佛茶制作工艺六道工序

2019-12-19

化佛茶选取优良的双江勐库良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开展到一 芽二叶半开展。通常,炒制一公斤干茶需近2万个芽头。化佛茶采用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炒制,主要工艺有等六道工序。

杀青 在锅径80厘米光洁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160-180℃时,投入摊青叶2-2.5公斤,掌握锅温先高后低,以抖为主,抖闷结合,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当芽叶叶质柔软,略有粘手感,青气消失,起锅迅速降低叶温,以防叶色在湿热条件下闷黄,或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历时6-8分钟。

揉捻 采用50型揉捻机进行。分初揉和复揉两个过程。初揉历时25分钟,复揉历28分钟,加压程度为空压和轻压,促使芽叶成条和锋苗完整。

理条 采用人工推揉方法进行。通过理条,达到理直茶条,揉紧条索的目的,历时2-3分钟。

干燥 用烘干机进行,目的是失水、定形和提香。干燥分毛火和足火两个过程,毛火进风温度120-130℃,烘时10分钟左右,当芽叶有刺手感,干度约七、八成时,下烘摊凉。足火进风温度100-110℃,烘时10-13分钟,烘至足干下机摊凉,装袋保管。

筛选拣剔 用七号筛割去粗大芽叶,用十号筛除去碎末,经割头去末后的茶叶通过风选,再行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芽叶和杂物。

补火 是装箱前必须的工序,通过补火达到足干目的,防止劣变,便于贮藏。补火在烘干机内进行,进风温度70-80℃,烘时8-10分钟,下机摊凉,过秤装箱。

cy316.com扩展阅读

小岘春制作工艺四道工序


小岘春制作工艺 分杀青、做形、毛火烘焙、足烘装筒四道工序。

杀青

在口径70cm、倾斜10·铁锅中炒制。锅温特级80-100℃其余级别120-140℃,投叶量不超过1两,用细软的竹帚在锅中旋扬、捺炒,先慢后快,注意扬抖,散发水分,杀青时间2分钟,炒至叶色转暗,叶片变软,有香气溢出为适度。

做形

在口径50cm、倾斜20·的铁锅中进行炒制,锅温70-80℃,方法,用高梁秸炒帚,手掌向下,腕力暗用,使杀青叶在锅内呈三色形挑扬,捺拍,炒4-5分钟,芽叶成形,五成干起锅。

毛火烘焙

用竹蔑烘笼,高70cm,4-5锅为一烘,烘顶温度70-80℃,烘至七成干,下烘摊凉。

足烘装筒

两烘毛火茶合并为一烘,烘顶温度55-60℃,摊放要匀,翻烘要勤,动作要轻,时间30-40分钟,烘至茶叶手捻成末下烘,趁热压干装筒。

翠螺绿茶的制作工艺七道工序


翠螺绿茶制作工艺

翠螺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工艺分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再揉捻、炒干、再烘干七道工序。

翠螺茶属半烘炒绿茶,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滚筒杀青机,265型揉捻机,6CH—120型烘干机,滚筒炒干机。

杀青的进风温度为130~160℃,出风温度为95~105℃。要求杀透杀匀,无红梗红叶,做到嫩而不生,老而不焦。

揉捻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揉捻历时25分钟,加压15分钟,始、终空压,中间加压,注意解块。第二次揉捻历时15分钟,加压5~7分钟,通过揉捻达到条索紧结的目的。

烘干分两次进行。初烘的进风温度为110℃左右,通过初烘达到蒸发水分、便于炒干时做形的目的。适度初烘叶含水量40%左右,初烘叶经摊凉冷却后再行揉捻和炒干。再烘的目的是增进香气,促使茸毫披露、平伏及干燥。再烘的烘温95℃左右,再烘叶含水量6%以下。

炒干:在再揉捻后进行。目的是促使条索卷曲,茸毫初露,炒干的筒温为70~80℃,干度七成左右。

蒙顶黄芽制作工艺,八道工序制作而成!


蒙顶黄芽,属于黄茶中的黄芽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黄芽茶中较为出名的品种,具有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的特点。那蒙顶黄芽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蒙顶黄芽加工工艺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蒙山茶不愧为中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对蒙山茶的品质赞扬不已。《蒙山图经》云:"蒙顶有茶,受阳气之全,其茶芳香。"历代名人学士皆留粗许多称颂蒙山茶的诗篇。宋代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有:"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代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清代赵恒《试蒙山茶》诗中,亦有"色淡香长品自仙"之句。可见蒙顶茶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之声誉,且久兴不衰。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鹿苑毛尖茶的制作工艺(制作工序)


鹿苑毛尖的鲜叶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新鲜、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茶果。采回的鲜叶,先进行“短茶”,即将大的芽叶折短,选取一芽一叶初展芽尖,折下的单片、茶梗,另行炒制。习惯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间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造分杀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五道工序.

杀青

锅温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1~1.5公斤。炒时要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

二青

炒二青锅温100℃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

闷堆

闷堆是鹿苑毛尖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进黄变。

拣剔

主要剔除扁片、团块茶和花杂叶,以提高净度和匀度。

炒干

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九华佛茶制作工艺流程


九华佛茶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采摘,只对一芽二叶初展的进行采摘,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摘后按叶片老嫩程度和采摘先后顺序摊放待制,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及烘焙,火候温度是这三道工序中最关键的,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制造出顶级的九华佛茶。

等级

九华佛茶被誉为“圣茶”,分一、二、三级,购买时需仔细挑选;一级最好,为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且无对夹叶,二级次之,为一芽一、二叶占60-80%,允许有少量的对夹叶,三级最次,为一芽一、二叶占40-60%,并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

九华佛茶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拣剔、包装。其独特之处是做形,利用理条机分二次理条,期间摊凉加压,手工压扁,理条机理直,达到九华佛茶独特外形。

杀青:

杀青用桶锅,投叶前锅温上升到 150~160℃,要求锅温稳定,先高后低,出叶时保持 125~135℃左右。投叶量 0.5公斤左右,嫩叶适当减少。杀青时间约 6~7分钟。杀青以抖为主,抖闷结合,要杀透杀匀,无焦叶红梗。杀青过程减重率 35~40%。杀青叶出锅后放在小簸箕内,撼簸二三下,散热去湿,簸除焦叶、碎片。

揉捻:

轻揉 1~2分钟,待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基本成条即可。揉捻时,结合解块散热2~3次。每锅杀青叶,单揉单烘,及时烘焙。

烘焙:

烘干分毛火和足火。毛火用三只烘笼,按温度90℃、80℃、70℃,先高后低,顺序移动。第一、二只烘笼投叶量为一锅杀青叶,第三只烘笼为二锅杀青叶。掌握高温、勤翻,翻匀摊平的原则。毛火叶含水率不低于 8~10%,下烘后摊凉。足火文火慢烘,温度 60~50℃,每烘笼投叶 3~4公斤,烘 6~8小时,干茶含水率 3~5%,下烘后趁热装筒。

六安瓜片制作工序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采摘,标准为多采一芽二叶,可略带少许一芽三四叶;第二道工序为摘片,将采来的鲜叶与茶梗分开,摘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随摘随炒。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制或四叶制“梅片”,芽制“银针”;第三道工序的技术关键是在于把叶片炒开。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烘叶量仅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茶香充分发挥时趁热装入容器密封储存。其独特处是无法用机械,必须采用传统工艺,工具是生锅、熟锅和竹丝帚或芒花帚。炒制时,每次投鲜叶100克左右,翻炒1-2分钟,叶片变软,色泽变暗时,转至熟锅,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六安瓜片的颜色、香味之所以与其它茶叶不一样,其奥妙主要在于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

拉毛火时,均用精选栗炭,每烘笼投2-3斤,烘到八九成干时,拣去黄片、漂片、红筋、老叶等。拉毛火的后一天开始拉小火,每烘笼投叶5-6斤,火温不宜太高,烘到足干。拉老火,场面很大,木炭通红,火焰冲天,两个人抬着烘笼烘上3-5秒钟,拾下翻茶,如此这般,连续翻烘81次,直至叶片绿中带霜,趁热装桶密封。这样,六安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工序介绍


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的福鼎白茶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造就如此特色的茶品应归功于福鼎白茶的制作方法。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是创制福鼎白茶的中心工序,拥有高超的制作方法,独具科学艺术魅力。它的传承与白茶史息息相关。清嘉庆初年,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约在咸丰六年(1856),培育茶树良种大白茶,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翻开白茶制造的新历史。在传承古老制茶法的基础上,福鼎白茶制作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技术制作工序流程呈水线形式进行。福鼎白茶拥有优秀品质特征,得益于其传承久远的制作技艺。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064.html

上一篇:君山银针有形美、香鲜、汤清、味醇的特色

下一篇:大鄣山茶简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