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山行:高黎贡山_云南高黎贡山有哪些茶,怎么样?

2019-12-09

人在山中即是仙。三月,春分刚过,一群鲜活异常的人,从四面八方,踩祥云朵朵,忽忽空降腾冲,上高黎贡山访茶问道。车队浩浩荡荡,山路弯弯曲曲,山中,隐隐传来仙人足音的回响。

崇祯十二年,也就是1639年的4月,徐霞客开始翻越高黎贡山。在《徐霞客日记》中,他写下一篇《越高黎贡山日记》,详细记录这段翻山越岭的生活,“渐高而陟崖”、“环耸杂沓”、“坠峡倒崖,势甚逼仄”、“大风扬厉”,字字是险,处处是奇,未言一个苦字。

在保腾公路没有开通之前,我曾无数次来回昆明腾冲之间,夜车无可避免每次都要翻越高黎贡山。无数次掉进漆黑的山里,那种由天与地与山构成的黑,是“伸手不见五指,缩手亦不见五指”的黑。起初“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式的浩叹,转为淡然,全身也随着车的高冲高下左弯右拐跌宕起伏。

是的,当你像徐霞客那样翻越高黎贡山垭口时,你正站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缝合线上,它不仅仅是一条地理分割线,也是各种文化的结合部。

这座山,如今有很多响亮的名号: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野生动物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人类的双面书架……而打开这座山的记忆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驼峰航线,比如植物猎人,比如南方丝绸之路。

这个三月,高黎贡山,我们选择访茶问道。云南四大传统茶区之说,早已盖棺定论,每年春天都是茶山最热闹的时候,传统茶区的保山相对平静一点,而高黎贡山的茶树,因为山高路险,恰似养在深闺人未识。想来,这亦是茶树的幸运。两个半小时的山路之后,我们抵达第一聚合点,穿过松树和大树杜鹃的山风清凉拂面,阳光如瀑,两棵看上不并不高大的茶树上,布满长而厚的青苔。

“青苔”,引发了杜子建的乡愁。是的,过去,我们的生活里曾有青苔,后来只有钢筋水泥,生发不出乡愁。而附着在茶树树干上的青苔,也会成为茶叶的某一种滋味吧——只有在极洁净、无污染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出青苔。新发的茶芽,娟秀幼嫩,摘一片放在嘴里咀嚼,清苦纯净,一个上午都是唇齿生香。森林守护员说,他在这里守了30年,30年都是这个样子。茶树的生长,是极其缓慢的。

往回一小段路,群仙下车,以竹为杖,沿着山路往下,来到第二聚合点。只见有人爬在大树上约20米高处徒手采茶。深山,险路,大树,高处,要取这大树上的茶叶泡一壶茶,得费多少心力。采茶,在云南,很多时候是一样高风险的职业。更奇的是海拔2400多米的此处,竟然生长着两棵如此高大古老的茶树。在年轻的茶叶研究者李扬看来,这是非常少见的大理种,茶树的自然更迭周期是200年左右,像这样树龄达到400年的可以说是成精了。大理种茶叶不像一般云南普洱茶叶有一层绒毛,制作出的茶,茶韵沉远,汤色有如乌金,品质绝佳。李扬的讲解回响在静谧茂盛的高黎贡山山林里,令群仙兴奋不已,纷纷与“茶精”合影留恋。

中午在山上吃饭后,我们幸运地品到了大理种乌金红茶,一种让人非常惊艳的红茶!端起小玻璃杯,在鼻翼接近茶汤的刹那,就让人大感茶韵不俗,储存在舌头和味蕾上的红茶信息,又被刷新了一遍。好喝的红茶,难得沉远,余韵袅袅。我嗜红茶,一般的红茶过喉即完,不容人留恋怀想,好的红茶,如好的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山行:朝圣之山景迈古茶山_景迈茶怎么样?


年轻的时候,我曾无数次路过景迈山下那个小镇,可一次也没认真停留过。因为街道上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猪屎遍地;连街边的小餐馆也被人们取名为“邋遢一号”、“邋遢二号”……后来,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来到这里曾说:“这么山青水秀的地方,街道却脏得让人下不了脚,政府到哪里去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景迈山这个名称他们并不熟悉,知名度远比不过现今西双版纳境内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和南糯山等地。但它在几年之内就名声鹊起,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大,除了这座茶山身处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之外,被精心保护的生态环境和古朴深厚的多民族茶文化风貌,让远道而来的旅行者们无不深感震撼,被誉为“一座山的博物馆”、“古农耕文明和茶叶种植文化的活化石”、世界茶人的“朝圣之山”。

七年前,我和一位朋友来到景迈山,目光所及之处,让我们惊叹:一片片的古茶林与古木参天的森林混生在一起,两、三人高的千年古茶树上,满身披挂着数不清的寄生植物,小花草藤,野果山菌,甚至还有幽香的兰花和石斛;鸟儿在树上合唱,松鼠在林冠跳跃,不时山猫野狸从草丛灌木间窜过;这种多种生物混生的古茶林竟有两万多亩,孩童和老人爬在树上采摘茶叶,茶林中飘荡着幽远的古歌;沿着林间的小路,可以看到在林莽中时隐时现的布朗族、傣族山寨的灰色屋顶;竹木结构的竹楼,连屋顶上也长着地衣、苔藓;恍惚间使人有些分不清是村在林中,还是林在村中;人在现代,还是在远古……这幅人类原生态的生活图景使他万分珍爱。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因为发展滞后而被动保留下来的稀有资源;我也看到了山里因封闭带来的贫困和周边硬环境的极端落后。

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许多人苦口婆心地说服山上的人们要保留自已和茶林生态融为一体的建筑特色和生活风貌,政府协调停止了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矿产开发;在景迈山,上世纪60、70年代有人把古树茶林视为低产林大量砍伐,改造为和内地一样的梯田“高产台地茶”。后来,景迈山上茶农们重新将那些台地茶重新间苗野放,改造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机茶林或疏林茶园。事实证明,真正生态的才是高附加值的,几十年后,百年后这里不又是一片片古茶林了吗?而今,景迈人称种茶为绿色生态茶,价格要高出原先的台地茶两三倍。

五年前,一对企业家夫妇来到景迈山,同样被这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貌深深打动,经过精心谋划,勾画出一座美轮美奂的茶庄园的蓝图。庄园,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是能包容人们众多向往和遐想的一个词。那是一些激情迸发的日日夜夜,我和同伴有幸参与了那些不断碰撞出灵感和思想火花的日子。五年,这对企业家夫妇率领着他们的团队呕心沥血,在一个最缺乏基本建设条件的边远之地,奉献出了一个他们梦想中集种植、生产、仓储、旅游为一体的景迈山茶庄园。

在现行的体制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一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片珍爱传统的人文情怀,这无疑是一种前瞻性的眼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它应当凝聚成一种信念,一种内心里坚守不渝的操守,这样对我们未来发展才有保障,才有希望。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说: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五年、七年,旅行者和问茶人看到的是一座最美的茶山,而开拓者们记住的却是艰辛过程中的那些难忘的细节,历史留给人们的最大财富却是那些曾经拥有的激情。

茶山行:走入深山容易,走入人心很难_弯弓普洱茶怎么样?


弯弓,是易武古曼撒核心区,它既不似班章的刚猛,亦不似景迈之阴柔,它所带来的,是令人身心随之而动的山野回归。

由于弯弓大寨长时间的衰落,人们在这几年才渐渐重新认识弯弓这一片古树茶。弯弓长时间的沉寂,躲过最疯狂的采摘,保留了深山古树茶的独有古韵。

不过弯弓古茶园的破坏也比较严重、烧毁太多,现在已经看不到连片的古茶园了,茶园分布比较零散,所以采茶也十分艰辛,需要翻山越岭、跨河走险,还要穿越密林、经受住各种蚊虫叮咬。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今年我们合作的农户李大哥刚换了辆新的大排量摩托,以后上陡坡再也不用下来推车啦!

今年再来弯弓茶园,就比往年有归属感了,因为茶品原料基地正式挂牌,就在弯弓河边上,这里是所有人进入跨过弯弓河进入古茶林呢必经之路,这个牌的竖立于我们来说是对这几年做弯弓茶的一个最好回报和认可。

截止到2016年3月24日,我们进弯弓茶区看到的古树茶发芽比往年要晚一些,今天少批量的采了几颗大树的鲜叶。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孕育,头波古茶芽头非常肥壮,叶片油亮壮实!

弯弓的古树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梗长,条索长且叶片大而肥,芽叶片之间的距离较疏。触摸鲜叶很柔软似丝绢,因为内质丰富,阳光下看非常的油亮,似打蜡一般。嚼鲜叶微苦基本无涩、花香浓厚透山野气息、回味甘甜且齿颊留香,弯弓是易武小区域中将内敛发挥到极致的一款,实为茶中珍品。

也难怪寻茶者们将弯弓列入云南山头茶的前位。今年弯弓、薄荷塘(价格还上涨了一些)茶区价格整体稳定,现在还没有大批量发芽采摘,只有少许发烧友游客上山,茶商也还没有多大动静,大厂家批量做流通货的茶厂更是不会要头春这么高价位的茶了。

弯弓茶区的古树茶因其品质极优,最近几年深得茶友追捧,但是其产量不大,属于少而精的代表茶区,最近几年价格呈逐步上涨态势,似乎脱离了现在社会经济下行的基本面,也难怪现在大家对于品茶要求越来越高了,对于消费高端古茶档次的茶客来说,价格不是问题,因为本身要的量也不大,就怕品质不行!

只要品质好再高的价格照样有人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两年老班章一号茶王树能够拍出8万一公斤,凤庆3200年茶王树拍出35万100克毛茶的天价了!

而对于我们来说在弯弓收茶几年了,除了鲜叶基本守着茶树收购之外,我们更看重的是合作的茶农,做生意诚信固然很重要的,但是更要懂得取舍、懂得知足,人对了茶就对了,人不对茶永远不会对。

不管您付出多高的价格,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如果真心想得到好茶,奉劝一句还是不要和茶农杀价了,您要知道如果您的价格和茶农的预期太大,那么你的茶叶就要小心了,网络平台——“某宝”上大把的几十元甚至二三十元一片的弯弓,茶农现在也都与时俱进这些东西不用去深造自然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完成的。

所以要想做点顶级好茶,记住两句话:1、舍得出好价。2、用心交朋友。

马邓茶_普洱26座古茶山云南镇沅马邓古茶山怎么样?


马邓茶是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自古以来有着较高的声誉,然而在马邓茶的原产地,马邓茶从来都是要被“订购的”却鲜为人知。所谓定购就是指当地茶叶初制所和分散农户分别订购到茶农,包揽当地马邓茶鲜叶的收购加工。

据了解,马邓茶多数是绿叶市场,老百姓一家有两三亩,都要通过做茶人、商人去进行加工。目前者东镇马邓茶区域共有3个初制所,成规模有3户,小规模经营30户左右,茶农不用再辛苦背着鲜叶到集市上进行交易,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在家里就能坐等茶商的收购和订制。

正值茶叶上市之时,在者东镇马邓村,正在帮忙别人收购加工茶叶的老房子组当地村民刘应德说:“鲜叶茶农个人家采来卖,我负责收购,今年鲜叶的收购价17至20元每公斤,能收个五六百斤。我们收购的茶叶纯度是是有保证的,哪家有多少古树茶,地块在哪,我们都清楚,一般都是定户、定地块去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收购。”

历史上的马邓茶是用马邓特有的古树茶品种的原料加工形成的晒青茶,马邓茶属乔木型大叶种茶,具有茶水翠绿,色美味香、耐泡、茶碱不腻茶杯等特点。在1981年云南省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上,马邓茶获得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的荣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马邓茶在者东镇分布区域广泛,茶叶品质各有不同。马邓茶分为3大片区,分别是拉连片区、马片区和马球果子片区,三大片区有三个不同的特性。拉连片区更苦,爆发性强、味苦,马果子片区出味慢,回味甜。马邓茶历史悠久,出名早,孕育了“金阳”“顺意”“麦地”“马鞍山”等茶企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被订购”的局面。享誉中外的马邓名茶和如今分散“被订购”的格局形成了马邓茶当前的发展现状。原题《被“订购”的马邓茶》

【马邓古茶山】相关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3)


今天从普洱思茅出发,告别茶马古镇后,开始前往此次云南茶山行的第一座茶山,南糯山。

阳光甚是猛烈,去往西双版纳的路上开始见到椰子、棕榈等热带植物,许多颜色艳丽的不知名的野花锦簇两侧。热带雨林气候诞生了这里热带森林的繁茂气象。

车子过了西双版纳大桥后,开始能看到许多极具异域风格的建筑,其屋顶多金、黄、绿等琉璃瓦铺就,颜色靓丽。

将近十二点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南糯山。

在傣语里面,“南糯”的意思其实是指生产笋酱的地方。因为在清代车里宣慰司管辖时期,每年南糯山的哈尼族要向其上缴贡品,而在贡品中就有美味的笋酱,南糯山故而得名。

而在南糯山悠长的历史中还有着这样的一则传说,传闻中,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而生了眼病,诸葛亮便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们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也因此被有些人称为了孔明山。据说,南糯山垦植茶树的历史始于三国时期,其茶树栽培技术就是当年诸葛亮南征时传授的。

南糯山的平均海拔有1400米,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一直以来都是澜沧江下游附近著名的古茶山,同时也是云南省六大茶山之一。这里的古茶树,树龄一般在300到800年间,而最古老的一棵“茶树王”,据说其树龄已达千年了。

从山脚开车往山上走,山路狭窄,道口蜿蜒回旋,行驶过程给人感觉颇为惊险。开车走个十来分钟,抵达南糯山半坡老寨基地。寨子口两侧能看到两个醒目奇特的木偶。这是南糯山当地居民的信仰图腾,承载着哈尼族人的风俗文化。

在半坡老寨稍作停留后,我们还得继续往山顶上爬,去参观更多南糯山的村寨。

伴着细微的虫鸣和深幽的鸟叫,一行人往茶林深处走去,土路两旁布满了老茶树,有的动辄就有上百年的树龄,真是令人意外。早春新发的树芽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青翠欲滴。

忽而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向着山底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整个南糯山的美都尽收眼底。

下山之际,还有幸在一家制茶坊,品尝到了新出的古树春茶。其茶香浓郁,滋味甘甜,汤色纯正犹如琥珀。而试茶期间,还见识到了制茶的一些工艺过程。

今日南糯山茶山之行,观茶树、品茶香。原来亲身经历过后才知道,就为了这杯香气浓郁的普洱茶,连续两天的奔波,日夜兼程,看过无数美景,品尝了不少好茶,此刻真正让大家收获累累,心中深感尽兴!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1)


导读:许是三月早春出发的缘故,从广州出发到百色,沿途八百多公里,中途开始便有细雨一路相陪。直到晚上九点左右到达时分,细雨才堪堪歇了。

前一段时间就开始筹划的云南茶山之行,终于在今天开始出发了。天气多云,不见阳光,然而内心却是莫名欣悦的。只因那苍山洱海,美丽在广西的彩云之南——云南,终于在行驶的道路上一里一里的向我靠近了。

我们从早上十点左右出发,走的是广昆高速公路,途经佛山、肇庆、云浮。一点左右到达广西边界,梧州。等到下午两点二十分左右到达容县地区的时候,天空就已飘起了毛毛细雨。

行驶在绵延漫长的广昆高速路上,放眼望去,远处山峦、树木一片朦胧。一路细雨霏霏,雾气郁结山顶,山色显得格外空蒙,道路两旁多为山林,林中偶尔可见的小楼村庄也在雾气笼罩下变得仿若世外桃源一般。许多山峦被掩在雾里,远看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看不真切,等到近点时,才显出来真正的原貌,陡峭嶙峋。

虽然没有阳光,但因为雨的缘故,沿途风景却变得如梦如幻。

路途漫长,天色渐渐变暗,走到百色的时候,夜色早已降临。行驶在夜色昏黑的道路上,红色的车灯格外的醒目,道路左侧迎面而来的刺眼灯光,总晃得令人心慌。高速路外再远的地方都是星星点点的斑驳灯光,安静的小镇睡在清冷的夜色中。

许是三月早春出发的缘故,从广州出发到百色,沿途八百多公里,中途开始便有细雨一路相陪。直到晚上九点左右到达时分,细雨才堪堪歇了。然而距离我们的目的地却还有一倍不止的路程,今天只是一站,去往勐海茶山,探寻早春茶的路还在继续着。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19日中午,好茶传媒·茶友会员一行从勐海县勐混老班茶品·春秋茶厂出发,前往云南茶山行的第二座茶山--老班章。

对于普通茶友来说,可能“老班章”这个词颇为陌生。但对于那些懂茶爱茶的茶客来说,不知道勐海县无所谓,但如果不知道老班章就有失老茶客的水准。因为顶着“普洱第一寨”这个耀眼光环的老班章村,早已成为整个勐海茶区的代表,甚至是整个普洱茶的代名词。

从经历过南糯山之行后,大家对茶山道路的平稳程度已经没抱多大的期望。可等到车子爬上山路去往老班章时,才知道自己所做的心理准备还远远不够。

一开始,尽管道路蜿蜒曲折,但所幸还是水泥路。处于原始丛林的地理生态中,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开满路边,在进入布朗山原始森林地带,我们遇到了一棵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故因此而得名,它位于西双版纳州西南边沿,坐落在勐混、打洛与大勐龙之间。植被茂密,远离工业污染,是最优质的普洱茶产地之一。车子一到布朗,山路就开始变得难走起来。山路颠簸,而且因为是黄土路,车轮稍微一卷,立刻就扬起一层灰尘。幸亏山中景色不负众人,大片大片的台地茶种植山间,颜色或翠绿,或墨绿,长势颇为喜人。从崖边俯瞰山底,更是令人不觉为之心胸开阔。

上山途中,我们看到了一大片因去年遭遇霜冻而被砍伐了的茶树,光凸凸的山头,就仿佛在默默讲述昨天经历过的故事。

一路坑坑洼洼、磕磕绊绊的,历经了山路八十弯,终于在群山间森林深处抵达了目的地,老班章村。老班章生活着的是爱伲族人,由于村子所在地海拔为1700米至1900米,老班章村甚至被有些人称为“云端上的茶乡”。

由于群山和云雾的环绕,以及高海拔特殊土质等因素,老班章区域所出产的普洱茶拥有饱满的条形、独特的滋味。色,香,味,形等特性完美兼备的老班章茶一直深受众多茶人的喜爱,在茶界享有很高的美誉度。来到老班章,老班章茶就是带给好友最好的礼物。

同时,老班章还是布朗山名气最大的优质普洱茶产地,民间有班章为王的说法。其普洱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为普洱茶中极品,因而老班章茶自近年普洱茶风潮兴起之后,便以“王者”、“茶王”、“班章王”之名在所有普洱茶爱好者心中占据了王者之位。即所谓的“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由于路道崎岖,到达老班章的时候,已是下午的4点。疲惫与饥饿之余,大家仍然难掩心中的兴奋。热情难却,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连续参观了老班章的茶王树和古茶园。

岁月的年轮不断的在茶树体内增加,而当舌尖触及古树茶的美妙时,当一杯茶香缓缓地,轻柔地掠过心头时,不知是否能够唤醒老班章这沉睡了千年人记忆?品茶,是否可以看做是在品味时间的味道,而追寻古树茶的足迹,是否可以看作是在追寻过往的流年呢?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6)


好茶传媒?茶友会员云南茶山行进行到第七天,吃过早饭,我们一行就驱车前往勐海县勐宋乡的雨林古茶坊总部基地,及精行俭德茶业基地,一同感受勐宋乡的南本老寨古茶园。

雨林古茶坊成立于2012年,是勐海县一家专注于手工制古树普洱茶的茶叶品牌。真正古树、传统手工是雨林古茶坊的理念;真实、诚信、创新是雨林古茶坊的原则;品质与服务是雨林古茶坊的核心竞争力。

从勐海县城出发,经过八公里工业园区,半个钟左右的车程,就来到了雨林古茶坊位于勐宋乡的总部基地。当车子驶入雨林大门,一汪宝蓝色水池立刻映入眼帘。老树、灯饰、别墅极具民族特色,整个庄园犹如度假胜地般,让人流连忘返。

雨林庄园式别墅区从大门左侧栈道曲折深入山林,拾级而上,景色开始变得生动起来。丛林掩映间,绿叶催人眼。凭栏眺望,一排排傣族风格的木屋,一幢幢现代化的仓储大楼,水池、屋顶、林植、依次错落在大山之间。

在雨林接待中心刘总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雨林古茶坊的展览厅。浩大的展厅陈列着雨林古茶坊的历年来生产的普洱精品,如13年大家熟悉易武正山、腾蛟起凤、14年的一真雨林,竹君15年的流霞、嫩梢,16年的盘古等。

非常感谢雨林人的热情接待。中午,我们一行留在了雨林餐厅用餐。与众多雨林人一起,大家围坐在传统的傣族圆餐木桌上、开心愉快地品尝着一道道美味的傣式佳肴。

温馨朴实的雨林庄园,热情活力的雨林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回忆,在勐海茶区能够感受如此风情的茶基地,体验如此别致优雅的园林景区,确是茶友们这次茶山行的一大收获。

午后,告别了勐宋雨林古茶坊总部,好茶传媒-茶·周刊一行去往勐宋乡南本老寨的古茶园,与深圳来的茶友汇合。

由于勐宋乡的茶区海拔较高,因此交通环境较为险要。在去往南本老寨的路上都是布满石块和沙子的土路,的确山路崎岖,车子爬坡显得异常艰难,只能低档低速行驶,从山脚开到山上竟用了近1个钟的时间。

到达南本老寨,看到了雨林设在这里的生产工厂。大家在老寨的朋友家中稍作休息后,继续向着更为陡峭难行的山顶茶园出发。

老寨的古树茶园新芽吐露,经受了一冬的寒冷,也储蓄了饱满的精华,正向我们展现它那最娇嫩多姿的身躯。南本的古茶树园见证了这里千年的沧桑,岁月也在它的身上布满时光的痕迹。

阳光依旧炙热,一阵阵山风吹过令人感觉凉爽。干枯的树叶踩在脚下吱吱作响,那些不知名的昆虫在茶园中肆意喧嚣。泥土松软,舒适感从脚底传来,感觉就像踩在高级毛毯上。鼻尖嗅到的,都是古茶树散发的清香。

每年三月,是早春茶采摘的季节,各地茶商茶客开始汇集云南,或形单影只亦或成群结队,千百种人,千百种身份。习惯了处身在岁月沉淀的茶香里,大家的心情却只有一种,就只为品尝到那一杯魂牵梦绕、浓厚香醇的古树普洱春茶。

当晚,告别南本古茶园的美丽风景,众人开始原路返回。与同行的茶友在南本老寨分离后,我们一行去往了勐普甘露和龙马古法制茶厂,拜访茶界朋友,学习和交流16年的普洱茶行情走向。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4)


精彩的云南茶山行进行到第四天,好茶传媒·茶友会员一行入住了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誉有人间仙境的老班茶品·春秋茶厂。

春秋茶厂是勐海春秋茶叶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专注为公司品牌老班茶品提供生产服务的传统手工工厂。2014年,为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推动云南普洱茶的发展,振兴中华传统茶产业以及满足市场快速发展需要筹建茶厂。2015年春,茶厂正式建成,并全线投产。

春秋茶厂本着公司“用心制作,品质普洱”的理念,严谨选料,精选布朗山高海拔原生态纯料古树晒青毛茶;坚持古法制茶:传统手工、石磨压饼。坚持高要求的卫生标准,热诚为广大茶友提供高品质的布朗山臻品普洱茶。

翠绿的竹林环绕着清幽的山谷,宁静简雅的茶厂里俨然成了茶友的渡假天堂。非常感谢老班茶品的热情接待,让大家愉快地度过了茶山行中第一个美好的夜晚。

吃过早饭后,我们一行开始前往勐海周边的茶厂看看,实地去参观普洱的生产制作流程。从勐混镇到县城,历经了20来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勐海县城南郊景买路的永明茶厂,开始了今日的茶厂参观之旅的第一站。

永明——“永明普洱茶,地道勐海味”

勐海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原产地,又是普洱茶优质原料的中心地带。几年来,依托产茶大区的资源优势,本着“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经营理念,永明茶厂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注册的“实益”、“双象”两个商标都已获得国家商标总局的注册批准。自主研发的高档散普、砖、沱、饼四大系列30余个常规品种都使用了“实益”、“双象”商标,在省内、省外市场均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在昆明、广州、北京、上海、西安、南京、重庆、南宁、太原等地,都设立了直销门市,产品呈现旺销趋势。

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要经过原料的采购、毛茶的付制、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和压制、包装与贮运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极强的技术因素。而相比熟茶,普洱茶生茶的加工工艺步骤就相对简单一些,但这“简单”的过程其实也相当复杂,主要需通过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正因为永明茶厂对以上每个茶叶制作工艺过程都严格把关,才使得它获得了如今的茶业市场影响力——成为“地道勐海味”的杰出代表。

“永明普洱茶,地道勐海味”,“永明茶”的渥堆发酵工艺,以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深层地下白沙水和通透性较强的砂砾石岩层上建成的发酵车间,形成了独特的发酵熟茶口感,正是其无法复制的味道。

做让大众喝得起,优质、安全、放心、满意的普洱茶。这成为了每个永明人的理念。

国皓——古法制茶、缔造尊贵品味

中国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是为中国茶史增添不少的神秘感。

在近几年中,普洱茶可谓风靡全国,当普洱茶的闪光点逐渐被人们发掘出来的时候,普洱茶开始为众人所追崇。而在普洱行业里面,国皓茶业是高端普洱茶的引领者。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在普洱茶的世界里,“没有喝过国皓的普洱茶就等于没有喝过好普洱茶。”

国皓茶业,全称为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国皓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坐落在著名的云南普洱茶之乡勐海工业园内,厂房占地约50亩。国皓茶业高度专注于研制、经营高端普洱茶,致力于打造成一家高起点、高标准、安全卫生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以及塑造出一流的普洱茶品牌。

一直以来,国皓茶业都坚持以“古法制茶、缔造尊贵品味”为制茶理念,旗下所有产品皆选料上乘。均采用云南勐海茶区高海拔、乔木型古树、春茶为原料,经严格工艺加工精制而成。

在国皓茶业基地,全新的厂房里,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已远远突破传统工艺范畴,所有设备工具均采用进口304不锈钢材质,全自动化的机器代替了繁琐的人工操作,从原料的筛选,分拣,投料,运送,压制等过程。现代化的生产模式,高规格的普洱茶制作标准,让国皓茶业的品质和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迅速成为业界的标杆。

参观完永明和国皓两个茶企后,好茶传媒·茶友会员一行拜访了佰年尚普、杨聘号,恒邦茶厂等茶企。由于年前的冰冻天气影响,大部分地区的春茶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尽管春茶采摘还没真正开始,众多茶企已经纷纷做好生产准备,设备的维护与卫生的清洁也刻不容缓,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

一天的茶厂行程下来,大家对普洱茶的制作与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大家也对各普洱茶品牌的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片普洱茶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就是因为它承载了每一个工艺细节中制茶工人的心血,承载了茶友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品鉴,这也是为什么,好茶传媒-茶·周刊团队一直坚持把最源头的信息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3)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2)


导读:蜿蜒一千多公里,穿梭于群山峻岭之间,穿过细雨浓雾,踩过阳光飞沙,从百色到茶马古镇,风尘仆仆六人行,就只为离勐海茶山和那普洱茶香更近一点。

清晨醒来的时候窗外已飘起了毛毛雨,在酒店吃过早餐之后,大家就决定着,今天的目的地就是茶马古镇了。

车子差不多九点开始出发,离开了细雨中的百色小镇。行驶在小村道路上的时候,窗外凉风扑面,掺着微雨,令人精神不觉为之一振。所谓村道,实是盘亘在山间的一条斜坡路了。村道两旁,一侧是草木丛生的披着雾的山体,另一侧则是低谷。低谷里有河流,从上面俯瞰,河水碧绿清幽。山路两旁树木自然低垂,犹如天然绿色隧洞一般。

离开百色之后,走的就是山间高速了。许是天气的缘故吧,抑或与海拔相关,走在盘山公路的时候,山间浓雾已慢慢的将我们包围,视线受阻,周围都是一片霜白色的世界。群峰都隐没在雾色中,只露出一角端倪。车子再近些的时候,能看到雾气腾起纷飞,犹如幻境。

大概九点四十五的时候,我们终于抵达云南,车子一过六益隧道,手机丁宁一声,打开一看,“欢迎您来到彩云之南······”。云南啊,终于到了么,距离最终的目的地又近了一步了。

到达云南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得晴朗,等到了文山就已经有了阳光,天空蔚蓝无云。路上开始能见到一些山间土楼和裹着头巾的当地人,背着小背篓,扛着甘蔗,触目所及的民居都有着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颜色搭配和建筑风格。偶尔闪过的鲜红木棉花,更为单调的行车旅途增添了一抹浓艳的色彩。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还要数那黄绿色的油菜花了,从稍远一点的地方出现在人的视野里,靠近时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生机勃勃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出了墨江服务区不久,车后座的同事阿达突然提醒我们看看窗外。就在重峦叠嶂间,我们惊喜的看到了一枚鲜红如血的落日,原来此时已是傍晚,余晖早已染红了天边。

天色一暗下来,车窗外就只剩单调的漆黑和刺眼的车灯了,一路寂静,热情也如同天色一般黯淡了许多。直到差不多九点左右,一行人才到达茶马古镇。这便是我们勐海茶山行的第二站了。

蜿蜒一千多公里,穿梭于群山峻岭之间,穿过细雨浓雾,踩过阳光飞沙,从百色到茶马古镇,风尘仆仆六人行,就只为离勐海茶山和那普洱茶香更近一点。

石山茶山行


抵达石山已是下午3点多,刚一下车,便有山风吹来,一股淡淡的茶香浸入,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举目四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茶山,我想这就是广南国营石山农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里还是一方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山峦连绵起伏,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古树参天,山涧雾气弥漫。中越战争爆发后,这里就成了麻栗坡天保农场疏散过来的职工的一个安置点。起初属于国营堂上农场,1987年7月才正式建立石山农场,隶属于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划归地方,专门成立了广南县国营石山农场管委会。

石山农场主要种植茶叶与柑橘,20多年来,石山农场依托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将农场发展成为规范的茶叶生产基地,同时,还建有集初精制于一体、年生产能力500吨的绿(红)茶生产线2条及年加工500吨的普洱茶生产线1条。

采风团成员在石山农场管委会主任张成杰的带领下来到了茶厂加工区。在茶厂加工区我们一边听张主任对石山茶介绍,一边细细地品石山茶。看着杯中慢慢腾起丝丝细烟,闻着飘散缕缕幽香,然后慢慢地品,茶水从舌的两边流入,此刻感觉一股甘甜、清凉的甘露从嘴里浸入喉咙,缓缓地渗入全身,顷刻间你会感觉一股从未有过的舒畅与恬然感在体内慢慢游动着,一路旅途的艰辛与倦意随之散去。

品过了正宗的石山茶,张主任又带着我们到加工车间参观茶叶的加工过程。没想到制茶的工序那么复杂,采摘、凉叶、杀青、揉捻、烘干、理条、挑选等工序是我们前所未闻的。看完茶叶的制作过程,我们又一路往茶山进发了。茶山上采茶的姑娘们正忙着采摘鲜叶,摄影师们忙着摄入许多镜头。我也不甘落后,拿起手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我们一面聚精会神地拍照,一面倾听着茶丛中传来优美、动听、婉转的歌声。尽管什么也听不懂,但还是感觉到歌声轻柔纯朴,正如这山风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儿,让我们未饮就先醉了。

万亩茶园,风景更别致,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韵味。沿着石山公路向上穿越。路的两旁绿茶叠生,片片葱葱郁茂,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远远望去犹如绿浪起伏。我们一直往茶山深处去,一片绿茶连片,绿得让人心醉。我们一行来到茶山的最高处,这里设置了一个瞭望台,站在瞭望台往下看真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之势,茶山绿海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尽收眼底,蓝天配绿海,更是美妙绝伦。走进绿海,掐一片茶树上翠绿鲜嫩的茶叶,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顿时会感到清香之气通透全身,人也仿佛清爽了许多。

返回时,我们弃车从山顶往下走,目的是再次领略茶山的风采,大家都纷纷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芳香情韵的地方。

茶山谱:云南茶山谱系之一螃蟹脚生长在哪里? 云南茶山有哪些?云南知名茶山


云南主要茶山简介起源于石昆牧老师2001-2004年间多次深入走访云南茶山的心得,后来石昆牧老师将其编辑整理为“二十茶山简介”在网络间流传甚广。现在特将经过石老师修正、补遗的最新版本分享与茶友。

本期茶山:南糯班章、贺开景迈、勐海勐宋:

南糯

茶区位置: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

简介:

南糯山位于勐海县东侧,平均海拔1400米。在傣语里面,南糯的含义是“笋酱”。古代南糯山居民以僾伲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要求该山寨每年进贡笋酱,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

僾伲族人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时期,就开始定居南糯山。而在僾伲人定居南糯山之前,已有浦蛮人在此居住。浦蛮人即今天的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他们最早在南糯山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南糯茶区保留着15000多亩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1000多年前布朗族所栽种、荒废遗留的茶园。目前主要的古树茶产地有半坡老寨、半坡新寨、姑娘寨、丫口寨、石头新寨、石头老寨等,其中以半坡老寨产量相对大。南糯山是云南省较早推广手工制茶的地区,也是目前工艺水平相对较高的茶区。

大叶栽培古树茶特点:

香扬清甜,口腔涩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较高。

贺开

茶区位置: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镇

简介: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北面为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俯望勐混坝子,是云南省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海拔1400~1700米之间,土壤以红壤、黄棕壤为主,少数民族村寨不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弄二寨,面积约9000多亩。

古树茶特点:

条索稍细长,高香甜偏苦,口感靠前、涩度稍高。因生态环境特点,许多贺开古树有头重头闷之感。

班章

班章茶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县南方约六十公里处,平均海拔约1700米。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班章村委会分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坝卡龙、坝卡囡等五個寨子)。整个班章茶区栽培型的古茶园数千亩,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娥等地。真正老班章村寨内古树茶年产量只有四吨左右,小树茶、台地茶于2003年后大量种植,每年约有三、四十吨产量。

常见老班章茶树有甜、苦两种,分属帕沙种、老曼娥种,故而市场上有老班章甜茶、苦茶之说,实际上老班章还有本地的原始种茶树,以及近年来种植的云抗种台地茶。老班章茶质较重,韵较广而深,气味特殊,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与老曼娥、吉良等有明显差距。正常仓储下,老班章纯料于五年左右口感全无,只余茶韵、气感。若以其作为拼配料使用,则可达画龙点睛之神效,为拼配优质茶不可或缺。

因老班章过度炒作,农民采摘多以大小树混采方式,许多所谓老班章纯料实际上是大小树混合口感——口感靠前、涩度偏高。所以市场所谓老班章苦涩度较高,就是因为拼配小树、台地茶所导致。

景迈

茶区位置:

简介:

景迈茶区涵盖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其为目前云南省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景迈茶区主要的古树茶茶区包含勐本、大坪掌、帮波、翁基、翁洼、芒景等,其口感各有差异。

据学者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渊源,认为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后来历经多年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一万多亩的规模。

古茶林内茶树上所寄生的槲寄生属植物——螃蟹脚,曾被认为只有景迈茶区的古树茶上才有生长,后来在邦崴、南糯、贺开等地的古树茶上和小树茶上均有发现螃蟹脚。

栽培型古树茶特点:

景迈茶区中小叶茶在芒景一带较多,颜色偏青绿,条索较短而窄,以轻发酵甜香著称;其口感较聚,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稍薄。

大叶茶以勐本、大坪掌一带为主,甜香较沉稳,口感较广、偏口腔后端,汤质较软,刺激性较中小叶茶为低。

勐海勐宋

简介:

地处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古茶园多为拉祜族所种植,古茶园附近都有拉祜族古寨,保塘旧寨应是拉祜人来此最早的定居点。如今保留下来的古茶园还有3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大曼吕、那卡等寨子。西双版纳海拔最高的产茶区滑竹梁子也在勐宋地区。

勐宋是勐海县的重点茶产区,不仅古茶园面积广、产量大,新种茶园也有3万多亩。20世纪70年代,勐宋乡已是云南茶科所良种茶叶和新式茶园重点推广区、示范区。

古树茶特色:

因勐宋范围广、品种多,口感差异较大。那卡地区茶种与其它不同,高香、口感靠前,刺激性较大;保塘寨质较重,苦涩刺激性虽不若那卡重,也较一般古树茶明显,香型类似南糯,苦底有布朗山甜茶影子,许多茶厂茶商以此地区茶品拼配冒充布朗山茶区。

“三高症”患者,怎么喝茶才能降三高?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有所提高,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呢,由于时代发展太快了,很多人因摄入富含高油脂、高糖分、高胆固醇等食品而身染恶疾——“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合称。而“三高症”给人所带来的,最为广泛而严重的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如今全世界每年因此死亡人数在1500万之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而茶叶因其具有多种对三高有相应降低功效的物质,接下来,茶老师就给茶友们解析解析,如何正确合理的饮茶,以辅助降低人体三高的作用。

1、高血脂

据相关研究指出,普洱茶能够有效的治疗混合型高血脂,对预防冠心病有较好的功效。因而,如果患有高血脂者可以通过适量品饮普洱茶,从而降血脂指数,以经过洒水渥堆发酵的熟茶较为适宜。

茶老师为何给高血脂患者推荐普洱茶熟茶呢?原因是,熟茶在洒水渥堆发酵时茶叶内的刺激性物质发生转化。其一,熟茶茶品能够起到养胃护胃功效,如勐海熟茶《踏雪》,茶性温和,勐海味纯正,且性价比较高,尤为适合肠胃虚寒的茶友作为日常养胃的口粮茶;其二,熟茶渥堆发酵产生的茶黄素能够减少人体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胆固醇是导致高血脂的主要物质之一)。

因此,高血脂患者可以在餐前适当喝点熟茶,从而起到降脂功效的物质,这主要是普洱茶熟茶中的的茶黄素起到主导作用,从而降低胆固醇吸收量。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此时饮茶茶汤不宜过浓;也不能过于清淡,太淡起不到降脂效果,茶老师建议,投茶比例1:30—1:40之间较为合适(1克茶对应水量30毫升)。

2、高血压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制)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约为2.3亿人,其中高血压2亿人。并且高血压与高血脂多为并发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相互辅助加强),所以医学上有“要降压,先降脂”的说法,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又偏于肥胖者更因如此。所以,如果是高血压患者的茶友,可以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后,通过适量品饮生茶,辅助肠胃消化食物,降解油腻的油脂,之后再通过品饮熟茶以达到降低血脂,从而间接降低血压。

3、高血糖

如果是有高血糖患者的茶友,日常饮食应注意,不能再过多摄入高糖量、高热量食物,以免使得血糖值再度升高,或引发糖尿病。此时应通过适量饮用普洱生茶、绿茶等茶多酚、维生素含量高一些的茶饮,以此来降血糖。

坊间有些茶友在喝茶时,常说道这茶那茶回甘好。其实,这里所说的回甘,从茶叶理化物质分析,我们喝茶人体所感触到的回甘,则是茶叶内氨基酸物质,强调一下,这并非直接的糖类。这也就是饮用普洱茶可以降低血糖的原理。

饮茶讲究适宜。这里要补充的是,茶老师建议茶友们在饮用生茶时,尤其是新生茶不要空腹,应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为宜。普洱生茶虽有刮油去腻,助消化的功效,但注意,千万不要一放下饭碗就来一杯消油解腻而饮浓茶,这样适得其反,反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在当今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诸如“三高症”之类的“富贵病”,除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更为根本和关键的还是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的调节和改变,培养合理的诸如饮茶之类的生活膳食习惯,再加之适当的体育锻炼才是根本所在。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期见!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茶山行:高黎贡山_云南高黎贡山有哪些茶,怎么样?》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黎山乌龙茶”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313.html

上一篇:临沧问茶④:大理、丽江之外的临沧,触碰柔软的世界

下一篇:茶学入门|普洱茶四大产区之西双版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