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无量山花椒村

2019-12-09

花椒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无量山东区安定镇内,有30多户人家,全为彝族,村子海拔1800米,靠近无量山主脊,离国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很近。

走进花椒村,地埂上稀稀散散地立着二三十棵古茶树。其中有五六棵醒目的大茶王,估计树龄远远超过400年。最大的那两棵茶王枝叶浓密,远看像个巨大的树垛,上去五六个人采茶,只见树枝晃动却不见采茶人。

花椒村有三个古茶园,分别是阿高地大茶园、阿九生茶地和天泽1号古茶园。

阿高地大茶园有100多亩,新老茶树的叶片都不太大,应是无量山本地种。阿高地大茶园被原始森林护隔着,吹进来的风都被原始过滤过,茶树叶片洁净得用白纱布去擦拭都难见污痕。新鲜嫩叶含在口里有一股花香,其味带橄榄甜。仙叶何处寻,阿高地藏有。

阿九生茶地海拔高,按林业部门现在的划线,这片茶地已在森林保护区范围了。这片茶园被树林围着,与村里其他茶园和耕地完全隔断,几十年没有去管理它,在太阳、雨水、云雾的滋养、洗涤下自然生长。

天泽1号古茶园也叫阿老贵茶地,这片茶地约30亩左右,是老仓河茶区最隐秘、最偏远的一块茶地。这片茶树从没有剪过枝,原始风貌保存得非常好。除了驾飞机观看,在地面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它的全貌。这片茶地吸的是大森林送出的氧气,每一片叶子都鲜活亮绿,摘一颗嫩芽含在口里,顿觉清香、甘甜、润喉。

cY316.com延伸阅读

易武“七村八寨的七村是哪七村?


易武茶山的名头,接触过普洱茶的都知道,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其中的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洒村

曼洒在乾隆年间1789年建起了石屏会馆,占地10多亩。盖得气势宏伟,有大殿、配殿、厢房、厅堂,在会馆内有一口大钟,有人肩高,敲一下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香高、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香气悠长。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过去曼秀村也建有庙宇,后来改为了学校,现在庙宇已拆除,建成了村民的活动室。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回甘、生津、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易武“七村八寨”之落水洞村

与麻黑村相邻,传说是七仙女洗澡的村寨,该村的地形极为特殊,四周环山,村中央有一口供村民饮用水的水井,整个村子如坐锅底,自古至今从未发生过水灾。该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该村是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韵味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易武“七村八寨”之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现有古茶园面积3400亩,年产量48吨。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易武“七村八寨”之高山村

是一个纯彝族村,与曼秀村隔箐相望,高山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易武“七村八寨”之三合社村

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成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武“七村八寨”之易比村

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着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该村,清光绪20年李开基大人就是带着这里的茶叶进京参加殿试的赶考,由于路途遥远,耽误了考试时间,李开基大人托人把自家制作的茶叶敬献给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钦命头品顶戴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图善吏曾受后帝旨意,为李开基题写《瑞贡天朝》大匾,可惜在1949年火灾中被毁。该村茶叶品质特征: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回甘、生津、杯底带浓浓密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云南茶山丨高山云雾出好茶,无量山茶山无量


导读:无量山北端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凤凰山,山峰叠伏,森林茂密,清水常流,自古以来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另外,南涧生产的凤凰普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以其独特品质成为市场的“宠儿”。

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让无量山饮誉海内外。无量山又名蒙乐山,“因山高不可跻,有足难攀,谓之无量。”被南诏王封为南岳,与中岳苍山、北岳玉龙雪山、东岳乌蒙山、西岳高黎贡山并称于云岭大地。无量山的洞壁、独石、断桥、密林,都蕴藏着许多迷人的故事。

走进无量山的原始森林,你就能领略到无量山的神奇独秀。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属南涧彝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7583公倾,处在滇西缅北、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中南半岛四个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珍稀动植物的荟萃地。保护区内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50多种。

无量山高,澜沧水甜,青山碧水合力孕育了独特的绿色生态环保品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盛产的无量山肉牛、生猪、乌鸡、山羊等动物食品和无量山烤烟、茶叶、核桃、土豆、蔬菜等植物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正在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无量山品牌。

无量山北端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凤凰山,山峰叠伏,森林茂密,清水常流,自古以来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秋季,成千上万的鸟类夜间集群飞越凤凰山,由于风向的原因而降低飞行高度,遇到灯光或火光便循光而至,形成了“百鸟朝凤”的奇观。

1999年,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凤凰山鸟类环志站。鸟类环志就是利用金属环或塑料环将鸟类个体标记,通过观察及回收记录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方法。

到2008年底,环志站共环志了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鸟类共3.9万多只,计215种、24科、13目,占全国候鸟名录的38%。每年都会吸引许多鸟类爱好者前来目送候鸟飞过无量山。

无量山最著名的万亩生态茶山位于公郎镇和小湾东镇之间,由罗伯克、黑龙潭、大叶吉诺、斯须乐、杨梅岭等茶场组成,茶山地处北纬25度线与澜沧江的交汇处,同属于世界的两大产茶带。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云南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唐代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说法。

高山云雾出好茶。南涧茶园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澜沧江畔无量山中,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为南涧发展茶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无量山万亩生态茶园的海拔在1700米至2400米之间,茶树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滋味鲜爽、清香持久的品质特点。南涧生产的凤凰普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以其独特品质成为市场的“宠儿”。

无量山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它孕育了一种古朴浓郁的文化。无论是金庸笔下的北冥神功,还是彝家人的跳菜绝技,唯有巍巍无量山才能孕育出这种神奇。

无量山风光


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让无量山饮誉海内外。无量山又名蒙乐山,“因山高不可跻,有足难攀,谓之无量。”被南诏王封为南岳,与中岳苍山、北岳玉龙雪山、东岳乌蒙山、西岳高黎贡山并称于云岭大地。无量山的洞壁、独石、断桥、密林,都蕴藏着许多迷人的故事。

走进无量山的原始森林,你就能领略到无量山的神奇独秀。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属南涧彝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7583公倾,处在滇西缅北、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中南半岛四个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珍稀动植物的荟萃地。保护区内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50多种。

无量山高,澜沧水甜,青山碧水合力孕育了独特的绿色生态环保品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盛产的无量山肉牛、生猪、乌鸡、山羊等动物食品和无量山烤烟、茶叶、核桃、土豆、蔬菜等植物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正在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无量山品牌。

无量山北端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凤凰山,山峰叠伏,森林茂密,清水常流,自古以来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秋季,成千上万的鸟类夜间集群飞越凤凰山,由于风向的原因而降低飞行高度,遇到灯光或火光便循光而至,形成了“百鸟朝凤”的奇观。

1999年,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凤凰山鸟类环志站。鸟类环志就是利用金属环或塑料环将鸟类个体标记,通过观察及回收记录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方法。到2008年底,环志站共环志了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鸟类共3.9万多只,计215种、24科、13目,占全国候鸟名录的38%。每年都会吸引许多鸟类爱好者前来目送候鸟飞过无量山。

无量山最著名的万亩生态茶山位于公郎镇和小湾东镇之间,由罗伯克、黑龙潭、大叶吉诺、斯须乐、杨梅岭等茶场组成,茶山地处北纬25度线与澜沧江的交汇处,同属于世界的两大产茶带。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云南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唐代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说法。高山云雾出好茶。南涧茶园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澜沧江畔无量山中,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为南涧发展茶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量山万亩生态茶园的海拔在1700米至2400米之间,茶树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滋味鲜爽、清香持久的品质特点。南涧生产的凤凰、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以其独特品质成为市场的“宠儿”。云南茶叶专家苏芳华到访时曾称赞道:“云茶精品在南涧,无量山茶甲天下。”

无量山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它孕育了一种古朴浓郁的文化。无论是金庸笔下的北冥神功,还是彝家人的跳菜绝技,唯有巍巍无量山才能孕育出这种神奇。

无量山茶树资源的分布特点


唐朝学者樊绰于864年在其所著《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夷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记载,“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

无量山茶树资源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是无量山茶树从野生型、自然杂交演化到现代群体品种,每一个演化形态的茶树都能找到相应茶树植株,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茶树品种资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馆。二是无量山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大,在海拔1600米至2800米之间的带面均能找到野生茶树。分布海拔高,基部干围在1.5米到2.9米之间。野生大茶树随处可见,是证明无量山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有力证据。三是人工栽培的大茶树,分布广,株数多。从普查的96株样株看,直径在0.3米以上的古茶树在景东80%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多的几百株,少的几十株,十分普遍,是景东无量山生长利用茶的无声证明。唐朝学者樊绰于864年在其所著《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夷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记载,“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这段文字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讲茶出自“银生城界诸山”,即景东城附近一定范围的各山,应该是景东城西边的无量山、东边的哀牢山各地。南宋李石《继博物志》“茶出银生诸山”,却没有“城界”二字,这“诸山”二字,应是银生辖区的所有山区,既今天思茅、西双版纳各地。很多作者把唐朝樊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与南宋李石的“茶出银生诸山”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二是当时的茶叶生产粗放、均为散茶;三是烹茶技术独特,吃茶考究。直至元朝,随着当时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团茶加工方法逐步传到普洱茶区。至元末明初,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诣意下形成了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因其消费群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的需要更快发展。到了明代,普洱茶因在今普洱县城集散而得名,制作工艺为“蒸而因之”,清代,普洱名声大震,成了京师争购品饮的名茶,成了云南人进献皇帝的贡品。

走近景东,了解无量山


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全省粮食、蔗糖、木材、核桃、芒果重点产区,是思茅市的“粮仓肉库”,是主产区之一。“郝思嘉”牌核桃乳名闻遐迩,“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远销国内外。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漫湾、大朝山两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无量山、哀牢山保留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保护区内生息的黑冠长臂猿群为世界所仅有。

景东概况

位置面积

位置面积: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弥渡两县相连。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73公里,幅员面积4465.8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县城所在地锦屏镇海拔1171.3米,公路里程距省会昆明市477公里,距思茅市驻地279公里。

景东县城全景

历史沿革

“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秦以前属西南夷地;两汉至两晋时属益州郡和永昌郡;北周至隋朝属濮子部;唐南诏置开南节度,辖今思茅市,治所在开南城即今景东县;宋大理国后期废节度,属统矢府的当箸袒赕。元至元十二年置开南州,隶威楚路;至顺二年置景东军民府,辖开南、威远、干远3州,隶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降府为州,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重升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设景东直隶厅,隶迤西道。1913年裁府改县,名景东县,属腾越道。1915年改属普洱道。1950年成立景东县,属普洱专区。198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

无量雄峰

行政区划

全县辖锦屏、文井、漫湾、大朝山东镇4个镇和花山、大街、太忠、龙街、文龙、安定、林街、曼等、景福9个乡,共有13个乡,16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

人口民族

到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非农业人口2.8万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46.3%,其中彝族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39.5%。

地理气候

景东县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境内最高海拔3371米,最低海拔795米。地形呈现“三水夹两山”之势,无量山和哀牢山在县境内面积分别为2581平方公里和1740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川河、者干河,川河、者干河属红河水系。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时,无霜期355天。

经济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景东经济社会十分落后。1950年,全县人口16.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0.06元,公路通车里程122公里,仅有中学2所,学生341人,医院1家,病床10张。到1978年,全县人口29.9万人,人均纯收入68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7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

都拉移民新村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兴科教”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培植林产、蔗糖、畜牧、烤烟和干鲜果5大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7546万元,比2000年增加54539万元,年均递增13.4

%,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1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468万元,比2000年增加3787万元,年均递增10.8%,高出“十五”计划目标2.8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288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50万元,年均增长5.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3175万元,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17倍、13倍、69倍。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7692元,是1978年的14.1倍。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为42.8:24.7:32.5,非农业人口比重7.9%。

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粮、蔗、畜、果、茶、烟、桑协调发展格局。粮食、甘蔗、核桃、茶叶、畜禽、烤烟、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6863万元,粮食总产量12.

78万吨;甘蔗产量17.1万吨;茶叶产量3996吨;咖啡种植2508亩,咖啡豆产量40吨;核桃种植面积155795亩,产量1927吨;烤烟种植面积25411亩,产量63730担;新鲜蚕茧产量906吨。畜牧业产值2488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6%。年末生猪存栏37.9万头,出栏21万头;大牲畜存栏11万头、出栏1.9万头;黑山羊是全县畜牧业的一大特色品种,存栏13.2万只,出栏6万只,远销广东、湖南、上海等地,并销往香港、澳门。

白鹭鸶与人和睦相处

林业

景东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45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1%,在有林地中用材林262.3万亩,防护林76.9万亩,特种用材林3.7万亩,经济林19.7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2454.5万立方米,其中,近熟、成熟、过熟林蓄积达846万立方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林板、林化为主的林产品工业体系。200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4603万元,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扶贫开发

景东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全县实行政策、科教、干部、项目、资金、服务“六进山”,建立县处领导联系贫困乡村、单位部门挂钩帮扶贫困村社、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帮社、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4个责任制,有21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5个乡,353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66个村,93个单位部门挂钩扶贫76个贫困村,232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269户贫困户。199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内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到2005年底,已完成10个开发区安置工作,共安置移民8876人。“九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资金1.59亿元,使4个扶贫攻坚乡、56个贫困村、5万多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7亿元,使5.18万农村特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同时巩固了4万不稳定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完成2500户茅草房改造,改善了1.05万人的住房条件。上海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工业

新中国成立时,景东县没有现代工业。如今已形成以林产、蔗糖、水电、建筑材料等为主的各门类工业。2003年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8955万元。主要产品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荣获云南省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国内外。以优质核桃为原料的郝思嘉牌核桃乳荣获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全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云南省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指定饮品及省名牌产品称号;把边乡牌白糖产品被全国糖业研究检测检验中心评为优质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

景东黑长臂猿

社会事业

1989—2005年,全县荣获省、地两级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奖24项,部门颁发科技成果奖29项。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7%和33%,主要农作物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70%和33%,主要农作物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70%以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70%、60%。到2005年末,有普通中学22所,职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212所,幼儿园4所,共有教职工3078人,中小学在校生484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有卫生医疗机构22个,床位543张,卫生技术人员685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8人;乡村医疗点241个,乡村医生343人;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清凉卫生院被评为国家一级乙等医院,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计划生育工作已建成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全县有线电视入网户1.31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和92.2%。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686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6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03元,比2000年增加613元,年均递增11.1%,高出“十五”计划目标4.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4元,比2000年增加1532元,年均递增

5.3%,高出“十五”计划目标1.3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

漫湾电站

景东通过川河防洪整治工程,利用切出的老河道开垦农田置换出土地,再进行拓城建镇——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目前,一个各种市政功能齐全、交通设置合理、方便群众生活、具有优美和谐生态环境的新型县城正在崛起。

景东通信设备先进,网络健全,中国移动覆盖了全县各乡镇,县城和部分乡镇已开通中国联通,县内可上宽带网,仅固定电话用户就达23000多户。交通状况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全县通车里程达3437.2公里。

农田水利

2005年,全县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9115件,其中中型引水工程1件、小型水库15个、小坝塘41个,总蓄水量1950万立方米。近10年来共支砌三面光沟渠106公里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293件,蓄水总量为5.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5万亩,水利化程度达37%。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地32.3万亩,其中吨粮田2.2万亩。

民族乐器-大筒、长号

电力交通

除国家投资建成的1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漫湾电站和在建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外,到2005年末,全县建成电站13座,装机容量5780千瓦,年发电量2531万千瓦时,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100%的乡、村和98.7%的农户通了电,农村电网改造正顺利实施,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全县通车里程达2473.3公里,其中,省道113.7公里、县道671.6公里、乡道1317.8公里,公路密度达55.38公里/百平方公里。100%的村民委员会己通公路。

邮电通信

2005年,全县电话交换总容量2.38万门,电话机用户1.55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4.46部,互联网用户547户;移动电话5500部,普及率每百人1.56部;全县有18个报刊发行点,累计发行报刊11.6万份。

城镇建设

现己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文井、者后、花山、大街、漫湾、太忠等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的小城镇群体。川河整治工程共置换土地960亩作为新城区建设用地。2005年底,县城建设面积2.4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1.8万人,城区绿化面积33.32万平方米,新城区“三纵两横”共16966米街道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分步实施,全县共有各类市场45个。

曼秀村的金奖茶


到达易武镇上已是下午两点半,我们来不及休息。刘遥带我去易武老街转了一圈,随后就动身前往一个叫曼秀的茶村。

看了易武老街,心里挺有感触的,后面会专门给大家分享。

我们平时所说的易武茶区范围很大,绝大多数茶园从镇上开车都要超过1个小时才到达,又恰逢阴雨天气,所以我们选择距离比较近的曼秀村。

出易武街,往北行驶大约15分钟就可以到达曼秀。我们将车子停在路边,沿着一条泥巴小路前往茶园。

小路两边全是过膝高的杂草,还有一条小溪从身旁流过。行走不远,就看到两边山坡上各有一片茶园。

每一棵茶树都从根部分出若干枝丫,细看主根,粗壮硕大,而分枝大多长得如成人手臂那么粗。显然,这片茶园也曾被矮化过,但从分枝的尺寸来看,已经被放养了较长的时间。

刘遥将一些系了红布条的茶树指给我看,他说这是今年春茶季他给山外的客户选的。给选中的茶树系上一根红布条,做一个记号,客户就知道自己的茶叶来自哪几棵茶树。

这样做其实很有一番道理。就我看到的情况,即使同一片茶园,每一棵茶树都有所不同。枝干粗细、树幅大小、健康状况等等,都会影响鲜叶的品质。经验丰富的茶人会选择采摘正值壮年期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而成长期和衰老病变状态的茶树则会被剔除。

刘遥对那片茶园很熟,他带我去看树林边那些更大的茶树。梅子姐说易武的茶树会“更好看”一些,的确,那些遒劲的枝干、偌大的树幅,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古树”二字。

这季节阵雨频繁,我们正在一边看茶树一边聊天时,一阵暴雨袭来。幸好茶园里有一个供采茶人遮阴避雨的棚子,不过没一会儿,雨就停了,我们赶紧回到车上,刘遥说带我去茶农家里喝茶。

从2013年开始,易武每一年的春茶季都会举行斗茶会。过去六届斗茶会,麻黑村成为最大赢家。今年,曼秀村首获金奖。

我们来到一户茶农家,主人正在修建新房。见来人是刘遥,主人停下手里的活过来招呼我们。

茶农泡茶不会像茶艺学堂那般讲究,更多的就像我们自己在家里那样随意。投茶量也是随手一抓,全凭感觉。不过他们对茶的口感大多延续了传统的“重口味”,往往多于大家常说的5克~8克的投茶标准。

所以茶汤入口,第一感觉就是浓酽苦涩,是一种最直接和迅猛的“茶气”,而不是像绿茶、白茶那样温婉淡雅。

喝普洱新茶,尤其是饿着肚子喝普洱新茶,你才能体会为什么说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新茶彪悍的寒性和其中有效组分对身体造成的明显的冲击,显然会超过大多数人承受的范围。

不过正是这样桀骜不驯的原料,在时间的磨砺中,一天天变得愈加温顺,当某一天你揭开绵纸,撬下一块,再一次品饮时,那种“甘滑醇厚”的口感又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无量山普洱茶区及茶叶特点


普洱茶是云南地区一大特色产品,受到当地人与茶友的喜爱。普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茶的保健功效与美容作用,同时还因为普洱独特的口感。茶叶的口感与茶区环境、水分、土壤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普洱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普洱有十二座茶山之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无量山也是普洱茶区,此茶区所产的茶样同样有自己独特的口感。下面一起来看看无量山普洱茶区与茶叶特点的说解,仅供参考。

无量山普洱茶主要产自云南普洱地区的景东县辖区内。无量山位于东径100°20~100°45,北纬27°17~24°54之间,处在云南省中南部的无量山狭长山体的中上部,南北长约83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总面积为31313公顷山勢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行政区划上,地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南涧县和普洱地区的景东县。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中部,地跨北纬23°56~24°29。川河从西北方安定界入境向东南贯穿全县,以川河为界,西面属无量山系,东面属哀牢山系。景东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樊绰的《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指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景东境内的古茶园、古茶树和茶马古道充分说明景东是古老的。景东县的茶园全在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山脉中,两山夹着景东县城。

无量山处于我国西部型气候区,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急流南支的季节性交替影响,其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四季不分。无量山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

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据当地彝族世代相传,他们迁来无量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无量山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无量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30厘米以上、树高3-5米的大茶树,千百年来,彝族对无量山的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无量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至清代,无量山茶园面积达10万多亩,每年产干毛茶3000多吨,出本地加工外,还运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销路不畅、税赋沉重等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渐衰败,同时,澜沧江流域的无量山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中心产地。其中,普洱无量山茶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产茶叶经收购加工成各类紧压茶后,经缅、印等国销往西藏,或经缅、泰销往南洋。

无量山普洱茶品特点: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无量山普洱茶,陈放越久惊喜越多


说到无量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金庸笔下所描述的神奇与壮美。在这深山崇林中有各种奇花异草,各种珍稀动物,各具特色的险峻山峰,气势磅礴的飞流“玉璧”,还有珍贵的“宝藏”——普洱茶。

在好多茶友印象中,无量山茶“感觉不是太好”,滋味薄,没有厚度,没有力度,韵味不足……其实这都是大自然的造化让无量山保留着“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因而很多人不能真正识得无量山茶。

其实,无量山的茶树资源特点十分鲜明:一方面无量山茶树从野生型、自然杂交演化到现代群体品种,每一个演化形态的茶树都能找到相应茶树植株,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茶树品种资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馆。

另一方面,无量山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大,在海拔1600米至2200米之间的带面均能找到野生茶树。野生大茶树随处可见,是证明无量山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有力证据。

人工栽培的大茶树,分布广,株数多。从普查的96株样株看,直径在0.3米以上的古茶树在景东县80%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多的几百株,少的几十株,十分普遍,是景东县无量山生长利用茶的无声证明。

唐诗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记载,道出无量山是云南茶的原产地之一。

足以证明,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无量山茶有留下足迹,它没有被茶叶历史所“抛弃”。

另外,无量山中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充沛的雨量、土壤肥沃和四季缭绕的云雾,山中清澈无比的溪水,这些无疑都为无量山普洱茶独特的品质提供了优良基础,这足以让无量山茶拥有好韵味、唇齿留香。

无量山茶是当地土壤、温度、湿度、海拔、光照等因素影响的普洱茶,它像个成长中的孩子,每一个阶段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初为毛料时,它青涩纯净,让人充满无限的期待与遐想;初为茶品时,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韵味,让人想不断追寻,只为再感受那悠悠香韵。

待到茶品“成长”一年之后,它不仅有了自己独特的风味,还多了几分稳沉,让人“欲罢不能”,愈发想知道它将来会如何;待到茶品“成长”两三年之后,它的香韵、“内涵”得以显现,此时,它已“端庄高贵”,此前的青涩已不见踪影,宽广无限、韵味十足。

接下来的时间,等待它的就是经受岁月的“洗礼”,然后为我们带来无限香韵。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它都一直保留着自己独有的山野之气,能带人游走于深山丛林之中,感受着无量山茶叶最初的“野性”。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它不仅造就出了无量山鬼斧神工的雄伟山峦,它还孕育出了无量山各具特色的茶水滋味。

茶山行:走进金庸笔下的无量山,访普洱古树茶


4月初,春深气暖,惠风和畅,无量山绿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隐居于青山绿水间的古树茶迎春“绽放”,引来一拨拨懂茶爱茶的知音和访客。

走进安定镇无量老仓福德古茶山,只见密林深处的百年古茶树树干挺拔古朴、虬枝盘曲嶙峋,层层叠翠的树冠新芽萌发,煞是喜人。知时而动的彝家人起了个大早,纷纷进山采摘这些带着山水灵性,积淀大地精华的“绿色财富”。

据老仓福德山“阿老贵”古树茶产权人罗师傅介绍,今年的无量老仓福德古树茶,叶芽壮硕,条索长而均匀,汤汁透亮饱满,茶味醇厚馥郁,充满山野气韵和纯原生态内涵,质量上乘,是不可多得的品饮和保健好茶。

景东境内几乎占70%土地面积的无量山,亘古以来,集整个无量山系雄、奇、险、峻之大成,群峰荟萃,胜景卓然,草木葳蕤,人文广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海拔1000米到2000米之间的山地分布广泛,这一地带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气候温润多雾,拥有古树茶生长繁衍最佳的天时地利,具备优质茶叶生长的良好条件,是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唐代樊绰在其著作《蛮书》中曾记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就是“城界诸山”中最主要的产茶地带,大山深处处处藏珍奇,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世代居民源源不断的馈赠。

景东的五大古茶山,除了哀牢山西坡古茶山之外,其余的老仓福德、御笔山、金鼎山和漫湾古茶山均分布在无量山东西坡。

据悉,今年无量山古树茶,鲜叶人工采摘费每市斤价格达到8元左右,经过纯手工杀青和揉捻,制成的毛料每市斤价格预计在三四百元以上。(孙国章/文 周德翰/图)

无量山古树茶的特点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唐代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无量山乔木普洱茶茶面条索肥壮、外观油润泛光、银毫密布、表里如一,汤色清黄,晶莹透亮,入口滑润,滋味醇厚浓郁回甘,香纯气正且持久。无量山乔木普洱茶精选云南无量山高海拔2000米以上古茶树为原料,依传统工艺晒、蒸、压制而成。无量山乔木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

无量山在云南地貌区划中属横断山脉南端中山峡谷亚区,与哀牢山同处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和云南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接合部。山势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属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落差也大,很难以单一口感为代表。

云南无量山高海拔2000米500年以上古茶树为原料,依传统工艺晒、蒸、压制而成。无量山古树茶的特点:无量山乔木普洱茶茶面条索肥壮、银毫密布、表里如一,滋味醇厚浓郁回甘,香纯气正且持久。无量山乔木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

无量山普洱茶区的特点与历史发展历程


1、无量山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无量山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

2、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

3、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据当地彝族世代相传,他们迁来无量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4、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销路不畅、税赋沉重等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渐衰败,同时,澜沧江流域的无量山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中心产地。其中,普洱无量山茶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产茶叶经收购加工成各类紧压茶后,经缅、印等国销往西藏,或经缅、泰销往南洋。

5、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无量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30厘米以上、树高3-5米的大茶树,千百年来,彝族对无量山的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无量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

至清代,无量山茶园面积达10万多亩,每年产干毛茶3000多吨,出本地加工外,还运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

6、无量山的的茶品特点: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无量山中风光无限好,山中美景在心中,与山一起静听着那些生物发出的不同声响,让自己融入到这山中,体会这不一样的味道。

哀牢无量:被“贱卖”的古树茶_哀牢山无量山普洱茶古树茶特点


一个老茶农的打探

74岁的鲁蘅秀老人早已记不清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自17岁时嫁到这个名叫南洋河的小村庄,她就与茶结了缘,再也没有走出过这莽莽群山,甚至连60公里外的正兴镇都没去过,更别提是100多公里外的景谷县城了。

坐落在半山坡的南洋河是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村民小组,隶属于黄草坝行政村,村民的房舍沿陡峭山坡间的一小段缓坡一字排开。这里视野极为开阔,站在村民家的房檐下,大半个黄草坝尽收眼底。说是坝子,其实地无三尺平,不过是莽莽群山间一片相对广阔的谷地缓坡而已,四周是高耸的山峦,坡地过后还有一段很陡的山坡才到谷底。

刚到南洋河不久,鲁蘅秀就进入到我的视野,或者说我们就进入到她的视野。那时,我们刚在一户村民的屋檐底坐下喝茶小憩,家在旁边的鲁蘅秀就开始在不远处转悠,并不时地打探我们。当我看向她时,她又扭头望着别的方向,欲言而止。后来在我拿起相机走下台阶拍晾晒在阳光下的春茶时,她走过来有点怯涩地问:“你们是来收茶的咯?”

这次我们去茶山采访,几乎每到一个村庄,都会有当地茶农问我们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并不急着把茶卖出去,但又急切想知道今年茶价如何,能涨多少?

鲁蘅秀其实是个朗爽的人,刚开始时的怯涩或许是出于山里人一直保持着的那份朴实和内敛。尽管我们不是来收茶的,老人还是很热情地把我领到她家,拿出今年刚采下来的春茶给我看。然后抓了一大把放进白色的搪瓷口缸里,提起煨在火塘上的水壶,泡了一大缸茶给我。茶水很浓很酽,苦涩味稍重,带着点新茶特有的腥气,喝下后咂咂嘴,却是满腔的香甜。

虽说已是74岁高龄,但鲁蘅秀的身体还很硬朗。她的四个子女都已各自成家,她与老伴就独自生活在这座有些昏暗的老屋里。由于年龄的缘故,老伴的身体虽然还算好,但已不能再劳作了,家里家外、上山采茶的活计就落到鲁蘅秀老人的身上。

与黄草坝的许多村民一样,鲁蘅秀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茶。这个以汉族、拉祜族、彝族为主,有780多人口的行政村,在海拔1800-2000米的范围内,生长着3600多亩栽培型古茶树,许多茶树有着两三百年的树龄。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的祖先是在乾隆年间从镇沅县迁徙过来的,从那时起,种茶、制茶、饮茶就一直是当地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整个黄草坝村所处的环境,山势高峻、云遮雾锁,垂直气候明显,是有名的古茶树之乡。在海拔2900来米的大尖山上,现今还生长着成片的野生茶林,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20米,据说是景谷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野生茶树。现在,偶尔也会有村民去大尖山采野生茶,一个来回大约需要两三天时间。在洼子居民小组的一户茶农家,我们喝到了从大尖山上采回来的野生茶,口感苦涩,香甜度一般,但喝过后的好长时间内,喉咙间一直生津回甘,润润的,十分舒服。

被“贱卖”的古树茶

鲁蘅秀说,这几年茶价不高,去年的春茶也就70多块钱一公斤,老俩口每年能采到30公斤左右的毛茶,每年在茶上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块的样子。接着,老人提高嗓门有点兴奋地说,前几年茶价高的时候,我们这儿的茶卖到两三百一公斤呢!说着满脸甜蜜的回味。这时恰好同事李楠过来,跟她说今年版纳那边的茶价挺高的,老树茶基本都在500元以上,老班章最高卖到每公斤3600元。鲁蘅秀听了似乎有点懵,张大嘴巴问:“多少?”

霎时,我心里有些隐隐的酸楚和矛盾。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自然希望茶价能像其他产品的价格一样,不要再上涨了。然而换个角度站在茶农这边看,与一些价格被炒得很高的茶山相比,黄草坝的茶价太便宜了,甚至便宜到出乎我的意料。

陪同我们前来采访的景谷县农业局生物产业管理股股长周启嵘,曾在茶产业工作多年,对景谷各茶区的情况较为熟悉。他介绍说,黄草坝的茶香型独特,野香中带有花果香,口感变化丰富,质厚气沉,回甘绵长持久,茶气沉雄有力。我还看到有评价称,黄草坝的古树茶是云南最为甘甜的茶。

显然,现在黄草坝茶的名气与大尖山的山势并不成正比,与其悠久的历史相差太多。然而我们从宁洱、景谷、镇沅、景东一路采访下来,发现这片地处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系之间的世界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区域,即便是历史上的名茶山,抑或是生长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的古茶园,茶价都普遍偏低。作为清朝时的皇家贡茶园,困鹿山上那些从四五百年的老茶树上采下来的春茶,今年也只到每公斤1000元。对于许多茶客来说这样的茶价并不低,但对珍稀资源来说,这样的价格并没有体现出困鹿山古茶的价值。

不过相对我们采访过的这一区域而言,困鹿山算是比较好的了。诸如景谷黄草坝、秧塔、苦竹山,以及镇沅打笋山、景东长地山和老仓福德等茶山,那些汲取日月精华,在原始森林的陪伴下自由自在地恣意生长了数百年的老茶树,其“低廉”的价格甚至让人有种心疼的感觉。

镇沅县振太乡的打笋山,是一个群山怀抱中景致优美的小山村。全村25户人家拥有近500亩树龄在200-300年间的古茶园,春茶产量在3吨左右。这里的古树茶叶底饱满丰润、茶汤黄绿透亮,茶气足,茶质厚,回甘迅猛,因而有资深茶客在博客上将打笋山的茶与老班章相提并论。但就茶价而言,二者间毫无可比性。去年打笋山的春茶最高卖到80元,今年春旱产量低,但即便涨价也不到百元。

几乎每到一地,当地的茶农都会跟我们说:“我们这里的茶好,都是几百年的古树茶,外面的茶商直接进来收的,不愁卖!”在打笋山,一个茶农说这里的茶叶根本不用拿到街子上卖,拿到街子上还卖不起价,因为收茶的人很不相信这是打笋山的纯料古树茶。但对这些茶农和古树茶来说,低廉的茶价又往往成了躲闪不开的硬伤。

合作社是有效模式之一

与景迈、易武、勐海一带动辄每公斤五百上千元相比,景谷、镇沅、景东区域的古树茶去年普遍在每公斤七八十元,高一点的也就100元左右。今年即便按普遍预计的涨20-30%,也就百元左右。可以说,这样的茶价实在对不起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不起这些生长了几百年的古茶树,更对不起茶农们的艰辛。采访中我们得知,由于古茶树枝繁树高,采摘难度较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较台地茶而言要费时费工不少,一个熟练的采茶工每天只能采到两三公斤干毛茶。而现在请工采茶的工时费,每天最低也要60元。

就这茶价问题,我们曾跟当地茶农、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和茶商聊过。大家普遍认为这些茶山的名气不够,当地又缺乏实力雄厚的茶企来打造这些茶山的名气,最终使得这些古茶山所产的优质原料沦为许多茶品牌的配料。“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长期以来这片地处无量山、哀牢山两大山系之间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旅游交通滞后的缘故,使得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进而影响到外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入认识。而版纳一带的茶山,因地处旅游热点地区,且资源度相对集中,还占了“古六大茶山”的便宜,所以更早地为外人所认识,占据了先机。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在加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与传统制茶习惯有关,或许还与当地人的口味有关。据一位在茶界浸淫了十多年的茶商介绍,这一带的茶农制茶时不够精致,经常出现萎凋过度的情况,且有些地方揉茶不够导致香扬质轻,有些地方又揉茶过度让茶叶破壁,导致茶质浑厚但香气不足。采访中我们也发现,茶价低的茶区茶农在采茶、制茶过程中与茶价高的茶区相比,的确有所欠缺。在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茶商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尽管在生产环境方面有了大的改进,但制程依旧是按传统习惯进行加工,未能将这些优质茶叶的本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反过来,又影响到更多人对这些古树茶的认识。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许多茶农开始联合起来,积极组建起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景东县安定乡老仓福德茶区,我们就参观了河底村的一家茶叶合作社。整洁干净的农家小院里,院子上方的天空已用透光透亮的材质搭建起顶棚,院子里杀青、晒青等工序井然有序,卫生状况和生产环境十分不错。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成员采下来的鲜叶都交到这里,由经验丰富的师傅加工制作,然后统一对外销售。带我们来的老仓福德茶厂负责人表示,这个合作社是他们茶厂固定的原料供给商之一,由合作社制作的茶品质稳定统一,十分便于茶厂的后续生产加工。

从中可以看到,合作社在生产条件和制茶工艺方面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进一步提高古树茶品质的有效模式之一。但合作社目前还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而且其本身也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对茶山品牌的塑造和价值的提升作用有限。要想让无量哀牢山之间的这些古树茶体现出自身本应有的价值,让普洱茶客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些古树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让茶农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进而更加精心地管理保护这些老茶树,无论是茶农、合作社、政府部门还是茶商、茶企,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无量山花椒村》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无量山花椒村》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山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115.html

上一篇:刚好遇见梅子箐:尤抱琵琶半遮面

下一篇:景迈山|山上边采茶边唱歌的奶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