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易武“七村八寨的七村是哪七村?

2019-12-09

易武茶山的名头,接触过普洱茶的都知道,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其中的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洒村

曼洒在乾隆年间1789年建起了石屏会馆,占地10多亩。盖得气势宏伟,有大殿、配殿、厢房、厅堂,在会馆内有一口大钟,有人肩高,敲一下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香高、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香气悠长。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过去曼秀村也建有庙宇,后来改为了学校,现在庙宇已拆除,建成了村民的活动室。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回甘、生津、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易武“七村八寨”之落水洞村

与麻黑村相邻,传说是七仙女洗澡的村寨,该村的地形极为特殊,四周环山,村中央有一口供村民饮用水的水井,整个村子如坐锅底,自古至今从未发生过水灾。该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该村是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韵味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易武“七村八寨”之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现有古茶园面积3400亩,年产量48吨。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易武“七村八寨”之高山村

是一个纯彝族村,与曼秀村隔箐相望,高山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易武“七村八寨”之三合社村

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成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武“七村八寨”之易比村

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着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该村,清光绪20年李开基大人就是带着这里的茶叶进京参加殿试的赶考,由于路途遥远,耽误了考试时间,李开基大人托人把自家制作的茶叶敬献给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钦命头品顶戴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图善吏曾受后帝旨意,为李开基题写《瑞贡天朝》大匾,可惜在1949年火灾中被毁。该村茶叶品质特征: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回甘、生津、杯底带浓浓密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cy316.Com精选阅读

带您了解“普洱皇后”——易武的七村八寨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洒村

从弯弓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漫洒老寨,漫洒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漫洒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蛮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

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香高、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香气悠长。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

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回甘、生津、持久。

易武“七村八寨”之落水洞村

与麻黑村相邻,该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

该村是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韵味幽深、回味无穷。

易武“七村八寨”之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

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

易武“七村八寨”之高山村

是一个纯彝族村,与曼秀村隔箐相望,高山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

茶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

易武“七村八寨”之三合社村

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成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武“七村八寨”之易比村

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该村。

该村茶叶品质特征: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回甘、生津、杯底带浓浓密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七村八寨”之刮风寨

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茶园匀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

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佳品。

易武“七村八寨”之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实力很强,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密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新寨

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一种民族,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

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易武“七村八寨”之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种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

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易武“七村八寨”之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的村寨,是马帮歇晌休整的地方,从张家湾到莱州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

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汉)

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

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瑶)

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

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

【普洱茶名山】详解勐腊易武七村八寨


易武七村八寨坐落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七村分别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易武八寨分别是: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

一、麻黑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易武仿佛与生俱来就和普洱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茶马古道到现在的普洱茶标志性山头,易武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茶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挑几个比较独特的我们常见的山头来讲讲,首先是麻黑,麻黑的名气从贡茶开始,麻黑现在也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麻黑村寨就建在森林里,古茶树和森林混生,掩映在森林中,环境非常好。

麻黑的茶树基本是由汉人管理栽培,与易武地区其它少数民族管理的古树滋味略有不同,麻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是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的最典型代表,在易武地区众多山头中独树一帜。

二、高山村

高山村是纯彝族村,高山村的古茶园非常出名,生态环境保持的相当好,高山村的茶树未经矮化,基本属于自然生长,茶树高大,采摘时需搭架攀爬,当地村民对古茶树的保护措施非常到位。

近几年高山村的名声逐渐壮大,进村收原料的茶商很多,高山村当地彝族的制茶工艺在这几年有非常大的提升,加上优质的原料,高山村的古树茶产品走俏,供不应求,火热度在未来几年应会持续上涨。

高山村古树茶特点:当地茶农制作的古树茶条索非常漂亮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香气极为出色,余韵悠长。

三、落水洞

落水洞被大多数茶友认识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它的成名速度之快简直无可匹敌,仿佛一夕之间就进入了茶友视野,确实近几年市场上打着落水洞旗号的古树茶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落水洞和麻黑村相邻,传说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落水洞的地形比较特殊,四周环山,整个村子如同坐在锅底,村子中央有一口供全村人饮用的井,村子背后有一棵名气极大的茶王树,据说树龄800年左右,许多爱茶人去到易武都一定呀去看看这棵茶王树。

落水洞是个汉族村,古茶树分布在寨子背后的森林里,生态环境非常好,随着城市生活的蔓延,这样原始生态的地方越来越受关注,落水洞的茶也逐渐被茶友追捧。

落水洞古树茶品质极佳,尤其春茶,当地茶农纯手工做的春茶条索紧实,外形呈黑灰色,白毫显露,冲泡以后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蜜香馥郁,这一点在易武茶中落水洞显得尤其突出,韵味无穷,汤质醇厚,滋味甘淳鲜润,尤其在后期存储中表现非常好,口感会有较大的提升。

四、曼秀村、三合社村

曼秀村属于麻黑村委会,距离麻黑6公里,距离易武3公里,曼秀村是一个纯汉族村,到麻黑和刮风寨必须经过曼秀村,曼秀村种茶和做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以前村子里也建有庙宇,后来拆除了,现在旧址已经改为村民的活动室。

曼秀村的茶是非常典型的易武风格,当地茶农手工制的茶条索黑亮,松紧适度,灰褐色显毫,茶汤金黄,香气高扬,水路细腻,软而不弱,回甘生津持久绵润,蜜香甘冽,品后喉咙极为舒畅。

三合社村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纯彝族村,种茶历史悠久,三合社村古茶园最大的特点是生态保护极好,茶园和森林古树混生,环境非常原始,三合社村所产古树茶叶片宽大肥厚,条索呈现墨绿色,茶汤金黄透亮,色泽较深邃,香气高亢,蜜香劲扬,回甘生津迅猛明快。

五、易比村、张家湾

易比村位于易武西南方,距离乡镇不远,最近几年受到的关注较多,易比村的是比较正宗的易武味道,香扬水柔的特点非常明显。

易比村种茶做茶的历史很长,清朝老字号“安乐号”就出自易比村,而且清朝光绪年间李开基大人就是带着这里所产的茶进宫面圣,光绪帝品茶后龙心大悦,才得赐“瑞贡天朝”的牌匾,易武从此殊荣加身,得万千仰慕,有茶友会有疑问,觉得瑞贡天朝不是车顺号吗?和安乐号什么关系?实际上当时所赐瑞贡天朝牌匾不止一块,故事曲折,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茶友可加

易武麻黑七村八寨之一:麻黑古树茶为何如此受欢迎?


这里,汇聚了一群追求极致体验的玩家,追求至真的作品、工艺和不一样的购买体验。最重要的是我们更关注这背后的故事、灵感与启发。

麻黑是易武著名的茶山之一,易武几大山头出产的茶料历来受到普洱茶迷的青睐,而麻黑又是易武中最具韵味的茶。茶品以香韵沉稳,浓郁的蜜香,阴柔细腻为易武茶的标榜。

麻黑,易武“七村八寨”之一,是易武茶的核心山头。对于整个易武来说,麻黑出名最早,种茶历时悠久。麻黑村作为易武的交通要道,凭借古树茶优秀而稳定的口感品质,广销四方,有口皆碑,是易武茶区的典型代表。

易武麻黑的生产基地:易武乡麻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易武乡东北边,距离麻黑村委会23公里,距离易武乡3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1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2,663亩,其中人均耕地4.01亩;有林地447亩。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古树茶便是这香扬水柔的最佳体现。麻黑茶甜、糯、柔、清、雅,柔中带刚,细腻饱满,花果香氛令人愉悦。尤其是早春麻黑茶,香气高扬,留香持久,以它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大批资深老茶客和新茶人,叶底弹性好厚实。

原料均采摘自未经人工干预、自由生长、树龄达两百年以上的古树,头春一芽二叶,原料品质高。

纯生态的麻黑古树茶,蜜香带果香,入口甜度高。茶汤饱满金黄,喝起来柔顺细腻。喉韵持久,茶气足,香气浓郁、回甘悠长,且耐泡度高。麻黑茶的灵气在于后期陈化,越放滋味越醇厚,且纯净甘甜。早春茶香气极好,留杯持久。

最具易武风格的麻黑头春古树茶,香气极好,入口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

普洱茶产地:易武“八寨”是哪八寨?


临近三月,寒冬已然远去,到处山花浪漫,正是春茶生长成熟的好时节。生活在都市里的你们,有的人或许听说过一个名词——“寨子”,有的人或许没听过。没关系,不论你听没听过,今天笔者就带领你们进寨子,喝普洱茶去!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易武八寨包括:倮德寨、新寨、旧庙寨、大寨、张家湾寨、丁家寨(汉)、丁家寨(瑶)、刮风寨。下面就一一叙述。

易武“七村八寨”之倮德寨

倮德寨: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实力很强,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密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一种民族,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易武“七村八寨”之旧庙寨

旧庙寨: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种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易武“七村八寨”之大寨

大寨: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在道光年间也建过关帝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重建,现庙宇已毁,但大庙的基台还很完整。基台建得非常紧实,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一点石灰,但却镶嵌得异常精密,如此精致绝奇的建筑实在少见。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张家湾寨

张家湾寨: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的村寨,是马帮歇晌休整的地方,从张家湾到莱州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回族盖有清真寺、汉族盖有关帝庙,弯弓的关帝庙是六大古茶山中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梁画栋,飞檐点金,当时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筑。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易武“七村八寨”之刮风寨

刮风寨: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茶园匀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赏花、喝茶、踏青,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快随笔者一起进入这八寨,采茶、喝茶吧!

无量山花椒村


花椒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无量山东区安定镇内,有30多户人家,全为彝族,村子海拔1800米,靠近无量山主脊,离国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很近。

走进花椒村,地埂上稀稀散散地立着二三十棵古茶树。其中有五六棵醒目的大茶王,估计树龄远远超过400年。最大的那两棵茶王枝叶浓密,远看像个巨大的树垛,上去五六个人采茶,只见树枝晃动却不见采茶人。

花椒村有三个古茶园,分别是阿高地大茶园、阿九生茶地和天泽1号古茶园。

阿高地大茶园有100多亩,新老茶树的叶片都不太大,应是无量山本地种。阿高地大茶园被原始森林护隔着,吹进来的风都被原始过滤过,茶树叶片洁净得用白纱布去擦拭都难见污痕。新鲜嫩叶含在口里有一股花香,其味带橄榄甜。仙叶何处寻,阿高地藏有。

阿九生茶地海拔高,按林业部门现在的划线,这片茶地已在森林保护区范围了。这片茶园被树林围着,与村里其他茶园和耕地完全隔断,几十年没有去管理它,在太阳、雨水、云雾的滋养、洗涤下自然生长。

天泽1号古茶园也叫阿老贵茶地,这片茶地约30亩左右,是老仓河茶区最隐秘、最偏远的一块茶地。这片茶树从没有剪过枝,原始风貌保存得非常好。除了驾飞机观看,在地面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它的全貌。这片茶地吸的是大森林送出的氧气,每一片叶子都鲜活亮绿,摘一颗嫩芽含在口里,顿觉清香、甘甜、润喉。

寻茶问源:易武·荒田·郑家梁子易武荒田村的茶怎么样?


易武遍地宝藏,就像每一个寻宝人一样,我们深入每一个茶寨去发现,去找寻。从易武老街进麻黑村,需要经过荒田村。荒田村,以前叫做郑家梁子,这个进村口的石碑上有刻录,“石碑上记载着,荒田村人是三百年前从石屏迁居至此的,以茶谋生。是当时进贡朝廷的贡茶之一。今天依旧以茶为本,以茶为生。”我想,今天看到的这句话,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以茶为本,以茶为本,以茶为本”。

从易武街出来,开车大概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荒田村。进村路面铺了柏油,宽阔平坦。交通还算方便快捷。站在村口往村里看,荒田村被青山的怀抱围着,坐落在满屏的翠绿青葱的山脚。还没进村,就便看到了一些零星散落在各处的茶树、核桃树和其他的植物。

荒田自然村,隶属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会,山区。距离村委会7.00公里,距离镇2.00公里,国土面积0.62平方公里,海拔128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95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

全村仅58户人家,主要是汉族,兼有极少数彝族和瑶族。荒田村背后的青山,屋顶、黄土地、绿树,不知名的人家飘出的缕缕青烟,和还在村口就弥漫、萦绕着的清香相互呼应,一派平静安宁,把山野村庄的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荒田村茶园总面积有300多亩。很多茶商不愿谈及,但我们必须正视,荒田村以台地茶为主。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所选择的,是那少部分的古树茶。到了相熟的茶农大叔家,车才停下,就看到院里晒毛茶。大叔说这就是今年帮我们做的荒田古树,伸手就抓了一大把,放在鼻端,大口的吸气,满满的茶香,心中暗爽。

易武大荒田古树资源并不丰富,正因为茶质好,产量低,荒田村茶价很高,但每年依然有很多茶友惦记着。茶农大叔还用自己十多年以前私藏的老茶款待了我们,他说虽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就留下的,但是回归易武茶越存越好的本质,他的这个荒田茶确实是很赞,时间越长越好喝。这杯茶醇厚,蜜香,有一点淡淡的梅子香,茶气足,回甘生津持久。配着这山边空气中略带的湿意,用着荒田甘甜的山泉水冲泡的茶,比平常多了几分甘甜和美意。确实,心有荒田,一寸一寸,待花生长,不问几春!

荒田干茶条索紧结,显毫,借着温杯的温度,干茶显蜜香,不扬。汤色金黄明亮,7.3克的投茶量,洗茶后第一泡25秒出汤,微涩不苦,有回甘,舌底两颊生津。挂杯香蜜香。第二泡,茶汤更滑一些,茶汤里的内容比之前更丰富。滋味更丰满。几杯下肚,舌面泛出清凉感,整个口腔是源源不断的生津和绵甜。

6泡之后茶汤香气变弱,其他依旧很稳定,10泡以后茶汤开始变淡,可是甜感不变。收集了前十泡的茶汤放凉了再品尝,茶汤没有苦涩的出现。这个方法,建议夏天的时候可以试试。

茶行日记·荒田村:山水在,茶在,其滋味仍在。用味觉和嗅觉感知山水,用舌尖拾起茶味。一味茶,用了好山好水养出来的,聚齐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姿态万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俯下身来,从茶再来。用智慧,汗水,耐心,深耕细作!

易武“七子饼茶”的故事:“七子饼”茶是如何而来?如何得名的?


提到普洱茶,勐腊县易武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在清朝光绪年间,易武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商业繁盛,马帮络绎不绝”是这一时期易武的写照。

易武茶以其幽雅柔美、蜜韵悠长的风格,后期陈化的优异表现和绵柔后劲,历经百年转化反复验证,深深吸引着爱茶人。漫步在易武古镇,还能看到车顺号、福元昌、同兴号、同昌号等老字号古茶庄,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易武古镇里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高义平,自从他的祖上寻着普洱茶的芬芳来到易武,他便和普洱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义平是易武抱朴轩茶庄庄主,他至今还珍藏着一个光滑精致、小巧玲珑的石制初期模——漫撒(易武)首代反压石磨(上图)。该石磨底面是平的,上面是凹的,没有提手,完全不同于现代的压茶石。

高义平说,他小时候听70多岁的爷爷讲,红河州石屏县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那里的人很早以前“奔茶山”而来,到易武做生意。起初,他们把散茶装在用竹篾编制的箩筐里用骡马运输,途中很不方便。后来,他们就把散装的茶蒸压后装在布袋里,用圆型的石头紧压成饼,这样在运输途中方便了许多。当时的茶饼为什么不要方的而要圆的,他们说图吉利。因为出来做生意不易,路途蜿蜒遥远,必须趟过湍急的水流,人马过河,险象环生,随时有跌倒、被急流卷走的危险。加之病魔、野兽等袭击人马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再也不能回去……大家祈求上天保佑外出做生意的人一路顺风,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于是,大家就开始做圆饼茶。

那“七子饼”茶是如何而来?又如何得名的呢?

当时,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易武同昌号老黄家生得七个儿子,全家很高兴,认为生意有了继承人。就把原来的圆饼茶做成七饼,一个儿子一饼,合起来七饼为一筒,一饼七两,七饼四斤九两。黄家认为:“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意在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合家欢乐。

易武其他茶号的庄主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七子饼”是做茶叶生意人的荣耀,就提出要以“七子饼”的名义来做七饼为一筒的紧压茶,但黄家不同意,认为这是他家光宗耀祖的大事,别人这样做会坏了他家的风水,断了财路。其他茶号庄主很无奈,纷纷恳求同庆号庄主刘葵光(人称刘大老爷)出面,做黄家的思想工作。

当时,易武茶山同昌号、乾利贞、同庆号、同兴号“四强”鼎力,茶叶生意做得非常红火。而刘葵光因其在当地茶界有很高的声望,大家推选他当了易武石屏会馆的会长,加之他与当地土司建立了姻缘关系,同庆号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在当地名声和影响很大。刘葵光乐善好施,接济穷人,经常出资建桥梁、修医馆,免费为茶农治病送药,一生积德做好事,在当地德高望重。后来,刘葵光代表其他茶号庄主出面,做通了黄家的思想工作,用七子饼的名义做茶,与其他茶号庄主荣耀共享。

史书记载:“雍正13年清政府题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同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茶商们根据所定茶税比例规格,约定俗成,将普洱商茶统一为“七子圆”“每圆七两”的规格。

七子饼茶外形美观,酷似满月,作为普洱茶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享誉海内外,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

如今,在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祝贺家合万事兴。一饼圆茶,万里情牵,一饼一寄之,茶情、乡情、家园情,普洱七子饼茶成为了人们心中梦圆美好生活的寄托……

透过岁月的沧桑痕迹,复见往昔的荣光,拜谒这个曾经被岁月打磨历尽沧桑的压茶石,易武的一切让人怀想。这种怀想又总与茶分不开。遥想当年,大批石屏人“奔茶山”,陆续迁居易武茶山,传授先进生产技术、先进文化,与当地哈尼族、基诺族和傣族等兄弟民族间杂居住,并行农耕或生产茶业,培植了易武茶山的茶林,改进了易武茶制作工艺,与普洱茶其它茶山一同生产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更新发展了普洱茶文化,并在长期共同创业中,促进了当地民族的共存和融合。

易武普洱茶七大特点


易武普洱茶七大特点介绍:

1、汤色非常好看,明黄透亮。

2、味道,甘,甜,好的易武茶不应该有涩的味道或者新茶时候有很轻微的涩味,水柔,挂杯持久,杯底留香,入口后各种味道马上散开使得人心旷神怡。

3、香气,香气足,透出一种甘香味,花果香味道。

4、口感,生茶中算是较多较滑的茶,虽然跟最滑的生茶比还差很远,但是易武茶的特点就是好在这一点。

5、陈放后,有的人说陈放后的易武没意思,本来已经不算浓郁,再放放会没味,其实陈放后的生易武,如果原料好,味道并不会很淡,尤其如果完全纯易武一种料配的茶,如果原料很不错的话,出来的茶韵是很好的。

6、冲泡,我个人简单的总结,没有详细去研究冲泡,因为感觉本身茶料好的话,即使拿个玻璃杯投几块茶片下去,都能沏出好茶,但是感觉易武茶不需要太过于热的水,如果投量为9-10克,85度水泡出来的茶好滑,很顺,而且苦涩味几乎没有。90度香气更浓,但是苦涩味稍微出来。

7、虽然很多都叫易武茶,但是每一个牌子,每一种制造方式,原料等等都可能出来效果、味道都不同,以上这款易武是来自纯手工石墨压制,全春茶一口料。

曼秀村的金奖茶


到达易武镇上已是下午两点半,我们来不及休息。刘遥带我去易武老街转了一圈,随后就动身前往一个叫曼秀的茶村。

看了易武老街,心里挺有感触的,后面会专门给大家分享。

我们平时所说的易武茶区范围很大,绝大多数茶园从镇上开车都要超过1个小时才到达,又恰逢阴雨天气,所以我们选择距离比较近的曼秀村。

出易武街,往北行驶大约15分钟就可以到达曼秀。我们将车子停在路边,沿着一条泥巴小路前往茶园。

小路两边全是过膝高的杂草,还有一条小溪从身旁流过。行走不远,就看到两边山坡上各有一片茶园。

每一棵茶树都从根部分出若干枝丫,细看主根,粗壮硕大,而分枝大多长得如成人手臂那么粗。显然,这片茶园也曾被矮化过,但从分枝的尺寸来看,已经被放养了较长的时间。

刘遥将一些系了红布条的茶树指给我看,他说这是今年春茶季他给山外的客户选的。给选中的茶树系上一根红布条,做一个记号,客户就知道自己的茶叶来自哪几棵茶树。

这样做其实很有一番道理。就我看到的情况,即使同一片茶园,每一棵茶树都有所不同。枝干粗细、树幅大小、健康状况等等,都会影响鲜叶的品质。经验丰富的茶人会选择采摘正值壮年期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而成长期和衰老病变状态的茶树则会被剔除。

刘遥对那片茶园很熟,他带我去看树林边那些更大的茶树。梅子姐说易武的茶树会“更好看”一些,的确,那些遒劲的枝干、偌大的树幅,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古树”二字。

这季节阵雨频繁,我们正在一边看茶树一边聊天时,一阵暴雨袭来。幸好茶园里有一个供采茶人遮阴避雨的棚子,不过没一会儿,雨就停了,我们赶紧回到车上,刘遥说带我去茶农家里喝茶。

从2013年开始,易武每一年的春茶季都会举行斗茶会。过去六届斗茶会,麻黑村成为最大赢家。今年,曼秀村首获金奖。

我们来到一户茶农家,主人正在修建新房。见来人是刘遥,主人停下手里的活过来招呼我们。

茶农泡茶不会像茶艺学堂那般讲究,更多的就像我们自己在家里那样随意。投茶量也是随手一抓,全凭感觉。不过他们对茶的口感大多延续了传统的“重口味”,往往多于大家常说的5克~8克的投茶标准。

所以茶汤入口,第一感觉就是浓酽苦涩,是一种最直接和迅猛的“茶气”,而不是像绿茶、白茶那样温婉淡雅。

喝普洱新茶,尤其是饿着肚子喝普洱新茶,你才能体会为什么说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新茶彪悍的寒性和其中有效组分对身体造成的明显的冲击,显然会超过大多数人承受的范围。

不过正是这样桀骜不驯的原料,在时间的磨砺中,一天天变得愈加温顺,当某一天你揭开绵纸,撬下一块,再一次品饮时,那种“甘滑醇厚”的口感又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陈化王”:易武刮风寨


易武刮风寨是“易武茶区”中的顶级古树茶,通过2008年以来老茶的变化验证,可以证明其后期陈化之王。

刮风寨茶的气韵,高香,回甜,代表了生茶的所有优点。更为可贵的是每一泡的优雅之韵让茶友入醉,后期变化之后能体会到越陈越香的魅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勐腊县刮风寨是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的一个瑶族聚居村寨,距易武乡政府32公里,距老挝边界仅2公里。

刮风寨生态环境

刮风寨处在与老挝边界上,周围多是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得非常好。茶树多是混杂在原始森林中,所以产量低,品质最优秀,路途偏远,不容易开发,目前算是普洱茶中的一片净土。

2001年之前未通公路,交通极其不便,经济相当落后,90%的村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村没有一幢瓦房,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长久以来,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其远离现代社会,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以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植被极为丰茂,茶树与众多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共享共生,所产的茶叶有一种原始的山野韵味,茶质超乎想象。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刮风寨茶叶受到市场追棒的原因之一。

刮风寨立寨势险风急,寨子附近没有茶地,原料主要来自白沙河、茶平、茶王树、黑水梁子四个地方。刮风寨与丁家寨隔着冷水河相望,但两者风格不尽相同。茶王树寨出产之茶甜韵及喉韵表现均极为出色,是目前易武茶的带头大哥。

刮风寨茶树分布

刮风寨古树分布在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份没有矮化,都是在国有林中间。每3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一年总产量可以达到2000公斤优质的古树茶。

真正去过刮风寨古树林里的人很少,从村子里如果徒步去古树林,需要5个小时一个单边;而且路是狭窄的杂草路。

从刮风寨村子3公里往外走就是老挝丰沙里省,古树资源也是非常丰富,主要是产量低,关税重,做工略差,所以市场上表现普通。但茶的质量优秀,值得后期开发。

刮风寨茶品滋味特点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刮风寨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外行喝回甘,内行喝山韵。刮风寨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满身轻利,神清智明。所谓好茶,一片足矣;一泡耐人寻味,再喝念念不忘;尝之在口,赏之在心;过目而不忘也!

勐库亥公村茶区历史


沿214国道从临沧进入双江,踏上的第一块土地,看到的第一道风景便是亥公。亥公是双江的北大门,也是勐库的门头,勐库大茶区3万多亩茶园就从亥公开始铺展。亥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又绿又润,公路两旁是宽宽的林带,透过林带可看见一笼笼竹林、一排排芭蕉林。山脚有水田,秧苗茸绿,坡上是茶园,枝叶鲜亮,山风一来,竹林摇曳,蕉叶轻垂,满沟满坡的绿,动静有致,舒目养眼。亥公山藏秀水,沟谷里总有亮汪汪的水在涌跳,村寨边可见清溪流淌。走进亥公看着它的翠色和景画心情顿时就愉悦、舒放。

亥公的山脉是临沧和勐库的分界山,海拔很高,从亥公山顶到勐库坝子海拔落差近1000米。214国道在亥公山上绕10多个弯才落到勐库坝子,顺着国道便可观览亥公的新茶园、老茶园。从山顶到山腰,从远村到近寨,那进入视线的一坡接一坡,一片又一片的大茶园让人看出亥公的根基产业是茶,这片土地是以茶为主导,勐库的产业符号在它的门口亥公就已彰显出来。

亥公214国道边有一块巨大的标示牌很招眼,标示牌上示范基地几个字十分醒目,这里便是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的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有机茶示范基地所在区。大标示牌发出一个信息,勐库已经有了国际标准的大茶园,亥公已列入双江茶叶出口的原料供应地。

勐库的地形是两条大山脉夹一个坝子,勐库人习惯上将坝子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坝子西边的山称为西半山,亥公属于东半山的范围,去东半山的那赛、那蕉、坝糯可从亥公进去,亥公有土公路连接东半山各个村寨。

214国道穿过亥公,使亥公成为勐库交通条件最好的村委会。交通的便利让亥公人得益不少,亥公人的经济收入在勐库名列前茅,亥公人的住房条件、村寨道路明显好于其他村寨。亥公的茶叶虽然没有公弄、冰岛等村寨的名气高,但因交通便利,亥公的茶叶历来卖得最快,价格也卖得好,勐库戎氏茶叶公司便是亥公茶的最大买家。临沧的茶商、凤庆的茶商、昆明的茶商进勐库第一站停的就是亥公,亥公茶叶不用进勐库街就被拉完,亥公人留个电话给老板就可在家当坐商,在勐库街上很难见到有亥公人卖茶。

亥公今日的旺气与位于214国道带来的交通便利有很大关系。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云南省1995年以前出版的地图上,双江县地界内都找不到亥公这个地名,亥公所在点被标记成东来,由此可知,亥公地名作为村委会一级的行政村它的历史并不长,三十年前亥公的上寨、下寨都是小寨子,归东来村管。

东来村过去是区公所和公社大队所在地,亥公的9个自然村过去皆归东来管。东来作为一个行政村地名现已经从地图上退了下来,但东来村依然还在,它离214国道约3公里,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就在东来,也因为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在东来,东来村还常常是车来车往,人声喧哗,否则,今天的东来村将成为勐库最没人光顾、最没人关注的地方。因为自214国道修通后东来村就成了一个交通的死角,还有东来那几位曾在双江翻手覆云的人物1951年以后已从东来消失,东来村从1951年以后就开始从双江的历史舞台上往下退,1980年以后它将位置让给了亥公村。

在勐库40岁以下的人对东来没有太多的话题,除了亥公村的人,去过东来村的人不多。但勐库75岁以上的老人们说起东来话就多了,且说起来神情还非常兴奋,开场白就是东来不得了嘞,刘华锋在的地方。刘华锋,东来人,曾在东来生活过50多年。关于刘华锋双江有很多流传,他的身世、经历、处事、为人,他的妻妾、艳闻以及他与杨家的恩恩怨怨等听起来既八卦又称奇。刘华锋1950年出逃缅甸,早已在国外去世。双江史料上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只能从老人们的回忆中拾起一些片断。

刘华锋大约生于1895年,他的父亲是个孤儿,七八岁时被东来的富户杨家领来当放牛娃,放牛娃长大以后,杨家见他忠厚勤劳,就又将家中生得最丑、长得最胖的难以嫁出的女儿嫁给了他,丑媳妇给放牛哥生下了体格健壮的刘华锋。刘华锋没读过什么书,但却很聪明,为人讲信义,做事胆大心细又能掌握分寸,有人说他心狠手辣,也有人说他为人慷慨、乐于助人。刘华锋敢管闲事,敢抗土匪碰地霸,在东半山很有威信。30岁出头刘华锋又当上了县保安大队队长和县议会的副议长,成为勐库唯一的一个文职武职兼于一身、黑道白道都摆得平的人物,刘华锋与双江的实权人物彭四(彭肇模)关系很好,刘华锋做茶叶生意、六子生意,还与彭四合伙做大烟生意。刘华锋养有四五十匹马,年年跑缅甸。

刘华锋在东来养了3O多个兵,他那走马转角楼的大院子墙上还有机枪眼,四个家丁守大门,东来杨家有钱但没有枪,坝糯李家有钱也养不起兵,民国时期双江世道混乱,关键时候还得枪来说话。勐库东半山最强势的人物是刘华锋,东半山的大事小事得由刘华锋点头才行。1950年以前勐库有种说法,西半山的人不敢惹东半山的人,因为刘华锋枪多势力大,住在西半山公弄的县议会的议长黄子树拿刘华锋无法,也只有忍气吞声,刘华锋耍起威时西半山的商人不敢来东半山买茶。

刘华锋在勐库留下许多轶闻,说他身材高大,身体强壮,一只手可以举起300斤的大石磨,夭上飞着的鸟他一举枪就可打下来,土匪也惧怕刘华锋不敢抢他的马帮。刘华锋强悍但也风流,不到30岁便讨了3个老婆,其二太太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白得像玉一般,最得刘华锋宠爱,每到秋、冬两季刘华锋就经常骑着马带着二太太去东来下边的热水塘村的温泉泡澡。热水塘村有多个温泉水池,其中有一个为刘华锋和二太太的专用澡塘,除了刘华锋和二太太以外任何人不得进去,当年专用澡塘的四周全是茂密的树林,刘华锋和二太太在里面洗澡时,卫兵们便在树林外边站岗。

刘华锋1950年底带着二太太随彭四逃往缅甸,住在缅甸果敢麻栗坝做点小生意,后因生意纠纷与人结怨被人杀害。刘华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在1950年的博尚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二儿子在昆明读过大学,1950年随刘华锋逃去缅甸,后以教书为生,三子、四子因年幼留在了双江。

刘华锋在东来时在他的大院对面的山坡上种了五六十亩茶园,如今园内的茶树已有碗口粗,东来人将它称为刘家茶园。刘家的后人在东来办了个小茶厂,经营状况还不错,刘家茶园的茶因为是纯正勐库大叶种,其售价一直比新茶园的茶价高。

东来除了刘家,杨家也是财大势大的家族。杨家在东来是最早发迹的,还在清光绪年间杨家的茶叶生意就做到了缅宁博尚街。刘华锋的父亲名刘老兆出生在缅宁(临沧),从小父母双亡,是杨银美将他从缅宁街上捡来收养后招赘为婿,刘、杨两家成为亲戚,刘华锋没进过学校,而杨家的子女大多在临沧或昆明读过书。杨银美的长子杨国粹是双江有名的才子,诗文写得非常好,在双江教过书,经过商、参加过地方团练。1950年追随彭四攻打驻博尚的解放军,战败后逃去缅甸,后辗转去了台湾,改革开放后每年都回双江探亲,还捐资建了一所希望中学。

东来过去因为富户多,又是区公所驻地,1950年底随刘华锋、杨国粹出逃缅甸的就有20多人,从缅甸又转去台湾的有五六个,改革开放后在东来村经常可看到一拨一拨的台胞回乡探亲。

七子饼茶“七子”传说解析


资讯:相传,在一个无法考证的年代,今普洱县凤阳乡宽洪村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种茶为生。家有七子一女,长子哀牢、次子布朗、三子基诺、四子阿瓦、五子爱尼(因父母想要一个女儿,故为五子取名爱尼,意为喜欢女儿的意思)、六子拉祜(第六个仍然是儿子,则取名拉祜,拉一个姑娘来的意思)、七子无量(老人觉得儿子太多了,想女儿的愿望恐怕无望了,故将七子取名无量)、第八个生了个女儿(哈哈,太高兴了,终于是个妮子,故取名哈尼)。

一日,卢老汉将七子聚于家中茅堂,商议如何维持生计及儿女婚娶之策,共商议了七天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长子哀牢说:“我们去捕鱼”,但河流被有钱人家所霸占;次子布朗说:“去狩猎”,但其父一心向善不愿杀生。三子四子说去帮工、放牧,但都不如老人所愿。因为爱茶如命的卢老汉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七个儿子继承祖业。按老人的话说“茶可解毒、益寿”,为百草之首的灵药。种茶、制茶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品饮之好,更可有益百姓,造福苍生,是人生一大善事,因此仍然希望儿子们个个种茶制茶,以茶业为生。但家庭贫困,无力购买土地山林,无法实现老人的这一愿望。卢老汉气得口吐鲜血,卧床不起,身体日渐虚弱,共在病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其间水米不进,昏迷不醒,气若游丝,但就是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七个儿子四处寻医问药都无济于事。第四十九天,七子无量到离家很远的原始丛林中给父亲采药,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很大的茶树,心想父亲一生爱茶,何不采点回去在老人弥留之际了却他的一点心愿呢?于是无量采了些大茶树上的鲜叶,回家后煎出茶汁,掰开父亲的嘴灌了几滴。半个时辰后,卢老汉居然一声叹息,悠悠转醒……(困卢山山名由此而来,困卢山目前仍有上千亩野生栽培大茶树,据专家考证仍有栽培价值)。醒来后,七子无量将事情原委讲给父亲听了,卢老汉顿时精神陡增,遂叫七子又煎了两碗野茶喝下去。每二天居然容光焕发,下床干活了。受到七子无量采野茶的启发,卢老汉心想,我们现在家境贫困,又无力购置山林田地,深山老林有那么好的野茶何不叫儿子们分头去采摘回来,既能卖得好价钱,又解决了无钱购置山林土地之急呢!于是每天叫七个儿子都分头到深山采茶。

从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篓,带上绳索,翻山越岭到森林峡谷中采摘野生茶叶。他们顺着澜沧江流域越走越远。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历史上至今都有男到女家,俗语称“上门”的习俗),各据一方,并将野茶苗、茶种带回家种植,种茶为生。

由于七兄弟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历史上传为美谈的“七子拜寿”)。他们深知父母爱茶如命,都将自己采制的最好的茶用棉布小袋装好带回普洱。由于路途遥远,只有骑马,茶叶在路途中日晒夜露、受潮,东西又多,相互挤压,到了普洱打开后都挤压成饼了,但味道比刚制时候更好。由于七个儿子送的茶一个比一个的好,老人十分高兴,倍加珍惜,将每个儿子送的茶拿出一个用竹壳包扎在一起(据说竹壳无异味,透气有利茶叶陈放)存放家中,待来年或多年后,家中来了好友、上宾,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

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普洱七子饼茶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茶人,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指名要卢家“七子饼茶”,更有许多茶坊、奸商纷纷仿效。普洱七子饼茶美名远扬,流传至今。

《易武“七村八寨的七村是哪七村?》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易武谷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339.html

上一篇:再进班章山(14)班章普洱茶有什么特点《千里寻茶路》马作乐/著

下一篇:再进班章山(13)班章普洱茶怎么样《千里寻茶路》马作乐/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