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膏简史及生产工艺介绍

2019-12-04

普洱茶膏是精选极品普洱茶,经过浸取、过滤、浓缩、干燥、定型而成。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出量极少。特别在清朝作为皇家独有,禁止流入民间的皇家特权物品,其独特的品质,神奇的保健功能,使得普洱茶膏更显神奇、珍贵和神秘。

一、普洱茶膏的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茶膏制作始于唐代。南唐闽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茶膏入贡的记载:“贡建洲茶膏,胶似金缕”。到宋代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由于茶膏制作需要长时间熬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茶汤在熬制过程中,茶叶香气大量挥发,在长时间高温过程中,茶叶内含物也会发生氧化和水解,使茶膏的口感和原茶有很大不同,品饮价值降低。所以茶膏生产也慢慢被淘汰了。

后来,云南土司借鉴唐宋茶膏生产工艺,自制普洱茶膏,用以提高自己身份,普洱茶茶膏成为一种奢侈品。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越陈保健功能越好的特点,因此普洱茶膏在长时间熬制的过程中,加快了茶的陈化和内含物的转化,使普洱茶膏一面世就具有与其它茶膏不同的品质和特点,具有其它茶膏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高贵、纯正、卫生、神奇,使普洱茶膏极受权贵们的青睐。

普洱茶膏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后,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并牢牢控制。

清朝统一中国后,清朝皇室对普洱茶情有独钟,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使其很快成为皇家宫廷饮料。而被西藏上流社会所掌控的普洱茶膏更是引起了清皇朝的关注,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普洱府,统管普洱茶交易及普洱贡茶的生产和加工,不准私商贩茶。同年,雍正皇帝责成云南总督鄂尔泰亲自监督,选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自此,普洱茶膏开始了长达200年的贡茶历程,直到清朝垮台方止。

清乾隆年间,清王朝一是出于对普洱茶膏生产技术和对普洱茶膏产品的垄断控制,二是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生产技术和品质,把普洱茶膏的生产迁入皇宫御茶房。从此普洱茶膏成为宫廷制品,禁止流入民间。皇帝每年拿出部分普洱茶膏赏赐有功大臣,能得到普洱茶膏的大臣也如获至宝,不会轻易饮用而是珍藏起来。因此,民间更是难得一见。

二、普洱茶膏的生产工艺

传统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这也是普洱茶膏十分珍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记载,传统的普洱茶膏生产需要186道工序,加工周期长达72天。根据其工艺分类大概可分为八大主要工序:

1、选料:普洱茶膏生产用料的挑选十分精细和复杂。作为贡茶的普洱茶膏原料挑选,从山头、树种、树龄、时节、采摘的天气、时辰、芽叶标准等都有严格要求,采茶人员都是通过严格挑选和培训过的。

2、初制: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后就是备用的普洱毛茶。这一系列初制工艺中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3、精选:初制后的毛茶要经过精选,挑出符合标准的芽叶,剔除不合格的芽叶。

4、浸提:通过精选的干茶按茶水比的一定比例浸提。浸提的用水水源、水质水温、茶水比、浸提时间都有严格要求。

5、过滤:浸提后茶汤需要严格过滤,如果过滤不干净,普洱茶膏溶解后就会出现浑汤,有杂质沉淀等现象而影响品质。

6、浓缩:经过滤后的茶汤要通过反复熬制,不断蒸发水分,浓缩精华。

7、干燥: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进入干燥程序。干燥工序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因为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茶汤已成膏状,温度高最容易造成茶膏糊化或焦化而影响茶膏品质。

8、凝聚、定型、包装:干燥达到水分要求后,将茶膏倒入特制的模具内冷却、凝固、定型、包装。

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根据普洱茶膏生产的传统工艺,茶叶工作者利用生物萃取、离心过滤、真空干燥等现代科学技术成功生产出普洱茶膏,不仅在茶膏纯度,卫生指标等方面比传统技术有了革命性提高,而且提高了出膏率,降低了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消耗。昔日皇家独有的神秘物,今天才能呈现在普洱茶爱好者的面前。

三、普洱茶膏的保健功能

普洱茶膏就是因为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而更显神秘、神奇和珍贵。《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茶膏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桑,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以及“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功力尤大也”。

过去西藏的一些僧侣,在给一些藏民治病时常用一种黑色膏药,就是普洱茶膏。对一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腹胀腹泻,皮肤破烂者,服之或涂抹后即愈。平民不知是普洱茶膏而以为是一种神药。

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比普通茶高得多。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组成。黄酮类分子结构中的多个(—OH)羟基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对超氧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80%以上。茶多酚对细胞壁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艾滋病毒逆转酶的强抑制剂,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

四、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可以用高贵、纯正、卫生、健康、方便十个字来形容。

高贵: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去除了普洱茶的糟粕,故出量极少,是珍品中的珍品。而且普洱茶膏历来就是宫廷制品,皇家专用,禁止流入民间。所以,普洱茶膏处处彰显着它的高贵。

纯正:普洱茶膏香气、口感都十分纯正,入口即化,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是其原茶存放十五年以上才能到达的口感效果。

卫生、健康:现代普洱茶膏通过萃取,过滤了全部杂质,能全部溶入水。普洱茶膏提取了普洱茶全部有效物质,浓缩了普洱茶全部精华,保健功能无与伦比。

方便:普洱茶膏量小、体小,便于运输、携带、储存。特别是其能够全部溶入水,冲泡、品饮十分方便。

五、普洱茶膏的品饮和鉴赏

普洱茶膏冲泡十分方便,一般以开水直接冲化就可以品饮,浓淡程度根据自己个人习惯而定。一般一克茶膏可冲500至800毫升水,也可以冲化后用耐高温的公道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温,使其香气更高,韵味更佳。

普洱茶膏的品饮和普洱茶一样,从色、香、味、韵四方面看品质的高低。汤色以红艳、红亮为上;茶汤浑暗为次;浑浊、沉淀是低档茶膏。普洱茶膏香气纯正、高长。陈香、荷香是高档普洱茶膏的香型,不能有异味,杂味。好的普洱茶膏口感十分纯正绵滑,入口即化,回味十足。喉韵深而丰富,满口生津。

普洱茶膏一样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的品质特点。无论膏体大小和形状,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必须是未加任何添加剂的原膏。目前有些生产企业在普洱茶膏中加入了饴糖一类的添加剂,这类产品严格说来应该叫加味速溶普洱茶,而不应该叫普洱茶膏。该类产品不仅没有收藏价值,还会因为添加物过期而变质。

判断普洱茶膏是纯膏还是加料,一是看茶膏的兑水量和味道。纯普洱茶膏一克可兑水500至800毫升,而加了添加物的根据添加量的多少,一般只能兑水100至300毫升左右。二是看茶膏易碎程度。纯料普洱茶膏干燥后易碎裂,韧性差;而添加有饴糖的茶膏韧性好,干燥后不易碎裂。

普洱茶膏的保存和普洱茶一样,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有形状的大型膏体,应注意平放,以免长时间存放而变形。

普洱茶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瑰宝,是无数茶人智慧的结晶,是茶叶珍品中的珍品。无数的普洱茶爱好者希望能一睹普洱茶膏真容,并将亲自品饮视为荣耀。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茶叶工作者的努力下,躲在深宫内的普洱茶膏之神秘面纱已经被揭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这一茶中珍品也成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的杯中之物。

小编推荐

普洱茶的生产工艺


1.原料(鲜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茶类的新鲜芽叶经过别具特色的低温制程工艺制作而成。原料的品质决定了茶品最终的品质上限。鲜叶的品质是由茶树的品种、生长环境的生态水准以及树龄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而生态环境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采茶

食指和拇指夹住新梢的芽尖或一二片嫩叶,小心用力掐下来。云南普洱茶产区的鲜叶采摘,仍多以纯手工方式进行。采摘鲜叶时必须使用正确的手法,若是采摘时手法不当,使用“撕扯”的动作,便会连带撕下部分枝皮,毛茶制成后叶柄根部会形成状似马蹄的结构,名之曰“马蹄口”。

3.萎凋

刚刚从古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古茶新鲜茶叶,由于含水量高还不能马上杀青,要将鲜叶摊晾一下,专业术语是指自然失水过程意即萎凋,但这个失水过程的多少也是有个标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除去喝新茶朋友所说的“青臭味”,茶青就会变得有些柔软,在以后的杀青过程中,茶叶就不容易折断,大家在茶泡开后才能看到茶青的完整。同时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4.杀青

杀青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霉的活性,使茶本身的芳香物质得以很好的发挥出来。坚持采用传统锅炒杀青,因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快、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5.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6.干燥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完成干燥工序后即可得普洱晒青毛茶(生散茶),它既是可以饮用的成品茶,又可经拼配后制成普洱紧压茶品,还可经过渥堆工艺制成普洱熟茶。

7.称重

按照自己要求来。

8.蒸压

根据成品的要求把晒青的茶叶称足重量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9.晾干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根据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一般普洱茶要求含水量在13%以下。

10.包装

用食品级白棉纸包装茶饼,再以笋壳扎为一提。

普洱茶加工制作方式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普洱茶的每一段发展史,或者可以说它包括了普洱茶的产生、演变、发展的全过程。在传统普洱茶加工制作中可以领略到自然,独特、生态、原始的神韵,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制作加工过程和普洱茶特有的品质,从而使普洱茶形成为独有的一个特色茶类。

生产工艺不同的普洱茶不比


所谓生产工艺的不同,是指传统手工和如今的机械化、晒青和滚筒、手模和机压,甚至包括大众品牌和小众私家茶之类的普洱茶,昆明老王个人的一句话:茶道在心。再说得直接一些,大益的“2”结尾的普洱茶,和下关的成品茶,根本无可比性。

在云南普洱茶发展的历史上,没有再比如今此时更加混乱的年代(这个容昆明老王在本文的最后揭晓吧)和乱象!普洱茶茶界里边很多所谓的砖家、教授(真的是禽兽不如良心黑黑的)和茶商大佬之间的关系,网络上边揭发的够多的啦,或者,所谓的资深专家,早就成为金钱的奴隶和有钱人的狗!

食品安全领域,著名品牌发生的事情,难道还不丰富多彩嘛?呵呵,不想说得那么通透,我只是顺便说几样事情:大马仓混拼茶回炉,普洱茶银行骗财,普洱茶期货试水失败......好吧,再说得深入一些滴,如今的大益,除了越来越华丽的包装,里边的东西究竟是些什么呢?

所以,个人一向赞同这句话,茶道在心。

普洱茶膏简史


普洱茶膏是精选极品普洱茶,经过浸取、过滤、浓缩、干燥、定型而成。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出量极少。特别在清朝作为皇家独有,禁止流入民间的皇家特权物品,其独特的品质,神奇的保健功能,使得普洱茶膏更显神奇、珍贵和神秘。

普洱茶膏的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茶膏制作始于唐代。南唐闽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茶膏入贡的记载:“贡建洲茶膏,胶似金缕”。到宋代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由于茶膏制作需要长时间熬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茶汤在熬制过程中,茶叶香气大量挥发,在长时间高温过程中,茶叶内含物也会发生氧化和水解,使茶膏的口感和原茶有很大不同,品饮价值降低。所以茶膏生产也慢慢被淘汰了。

后来,云南土司借鉴唐宋茶膏生产工艺,自制普洱茶膏,用以提高自己身份,普洱茶茶膏成为一种奢侈品。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越陈保健功能越好的特点,因此普洱茶膏在长时间熬制的过程中,加快了茶的陈化和内含物的转化,使普洱茶膏一面世就具有与其它茶膏不同的品质和特点,具有其它茶膏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高贵、纯正、卫生、神奇,使普洱茶膏极受权贵们的青睐。

普洱茶膏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后,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并牢牢控制。

清朝统一中国后,清朝皇室对普洱茶情有独钟,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使其很快成为皇家宫廷饮料。而被西藏上流社会所掌控的普洱茶膏更是引起了清皇朝的关注,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普洱府,统管普洱茶交易及普洱贡茶的生产和加工,不准私商贩茶。同年,雍正皇帝责成云南总督鄂尔泰亲自监督,选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自此,普洱茶膏开始了长达200年的贡茶历程,直到清朝垮台方止。

清乾隆年间,清王朝一是出于对普洱茶膏生产技术和对普洱茶膏产品的垄断控制,二是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生产技术和品质,把普洱茶膏的生产迁入皇宫御茶房。从此普洱茶膏成为宫廷制品,禁止流入民间。皇帝每年拿出部分普洱茶膏赏赐有功大臣,能得到普洱茶膏的大臣也如获至宝,不会轻易饮用而是珍藏起来。因此,民间更是难得一见。

普洱茶膏的品种及加工工艺


茶膏,是茶中精品、珍品,是制茶工艺的创新,它把饮茶提高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茶膏产饮历史悠久

据记载,茶膏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据此记载可以认为,陆羽在这里所记载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在制作饼茶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的唐代贡茶中有“岳州邕湖含膏”。据此记载,唐代湖南岳州(今岳阳)已生产贡品邕湖含膏。

唐代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贞元中常兖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耐之,谓研膏茶”。据此记载,唐贞元(785~805年)中期真正意义上的茶膏出现。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陶谷所著《茗苑录》中记载有贡品茶膏“玉蝉膏”和“缕金耐重儿”。茶膏开始有名称,并出现了多个品种。

据《十国春秋》记载,南唐文通二年(937年)“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据此记载,南唐文通二年(937年)福建建州生产的茶膏耐重儿已作为贡品入贡,但数量少,仅8枚,尤显珍贵。“茶膏”名称正式出现。

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自己编著了《大观茶论》,对茶膏油以饼面之事认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说明赵佶对珍膏油其面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优劣作为鉴别茶叶质量优劣的标准,认为膏稠者是珍品。

至明代,因罢造龙团凤饼贡茶而全部改为散形茶,茶膏亦随之销声匿迹。

到了清代,茶膏再次出现。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茶膏,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西藏,而受到西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青睐,特别是活佛级以上僧侣和宗教领袖中更成为茶膏爱好者,同时又禁止民间人士饮用茶膏,因此很多大寺院自建制茶车间,自行熬制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后来茶膏以入贡形式进入清廷,成为皇室贵族的高级茶饮。至清雍正十年(1729年),普洱茶膏等正式成为贡品。

普洱茶膏工艺价值


普洱茶膏工艺价值!普洱茶膏作为一个普洱茶的深加工产品,与茶精,茶珍一道,被市场认为是传统普洱茶的升级换代产品。普洱茶膏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几年来,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几个较为知名的品牌,推动了普洱茶膏这一品类的发展。

普洱茶膏这个名字很多人一定会感到陌生,但是其实在历史上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普洱茶膏,叫金缕耐重儿,是建州(今天的闽浙交界的区域)所制,供奉给闽国的君主王继鹏。至此开始,普洱茶膏在历代都是作为皇家贵族以及青藏蒙古活佛等上层宗教人士专享的茶饮。

现在普洱茶膏,均为普洱茶的深加工产品,同样的产品,却因为加工工艺不同,造成价值的差异。换言之,就如同样的苹果,但因果皮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锌元素,食品营养学就建议在洗净之后食用,削去果皮营养成分上便有了欠缺,而苹果罐头,苹果酱,经过高温加工后,营养成分就更是大打折扣。究其普洱茶膏加工工艺,主要有三种:

一为高温熬煮从而制作普洱茶膏的方式,类似中国传统中医中药煎药的过程。通过高温将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析出和分解,再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制得普洱茶膏。这样制得的普洱茶膏,汤色浑浊,品起来有焦糊味,并不适口。

二为低温萃取从而制作普洱茶膏的方式,类似现代医药片剂的制作。低温萃取分离技术是由结合剪力与振动力效应之低温萃取技术、复合式微波萃取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技术三项技术所整合而成。该技术温度接近0℃,使用特殊溶剂,以经济的方式进行萃取分离,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美容化妆品等产业。但是使用该类技术制取的普洱茶膏,口感寡淡,香气淡漠,茶汤也较为浑浊,茶珍茶精等多使用此类技术。

三是以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而制成普洱茶膏,类似鲜榨果汁。大家都知道,茶叶采摘后,自然杀青,经过一系列制茶工序之后,发酵和陈化都不进行过度的人工干预,就是为了保持普洱茶继续陈化的活力。常温环境下,通过软硬度适中的洁净山泉水,通过浸泡与收集提取,不会对普洱茶中的有益物质和香源物质造成破坏,从而保证了普洱茶膏制成以后,有益物质能继续陈化,成为见证岁月,品位时间的好茶。通过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制成的普洱茶膏,汤色清亮澄净,无明显杂质,口感清冽甘纯,犹似老茶,爽滑醇厚,让人爱不释手,是真正好的普洱茶膏。

工艺决定价值,套用一句广告语:好的普洱茶膏,会说话。希望消费者在购买普洱茶膏的时候,多尝尝,多比较,才能挑选品质优良的好产品。

普洱茶膏产地介绍


普洱茶膏产地介绍!大家都知道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那么作为普洱茶的“升级”产品,普洱茶膏的产地当然也是云南。乍一听似乎是这个道理,但清代的御用普洱茶膏是在北京制作的,最早的南唐闽国茶膏是在闽浙交界区域制作的。那么云南作为普洱茶膏的原产地,有什么优势?

云南的原产地优势具备令普洱茶膏产业形成的条件。云南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大省,而且普洱茶作为云南的特色茶产品,早已蜚声世界。据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云南的普洱茶产量达8万吨,原料优势在普洱茶膏生产中得以显现。普洱茶膏是普洱茶的精深加工产品,按照100:15的产出比计算,普洱茶膏近百吨的产量极大的丰富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云南,有大量的茶叶科学研究的专家和工作者,他们致力于普洱茶膏的研究和生产制作,数十年的研究和积累,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普洱茶研究成果,为普洱茶膏的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云南的气候特点适宜普洱茶膏的生产和加工。云南的气候,特别是经济和技术相对发达的滇中气候宜人,湿度适中,为普洱茶膏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普洱茶膏在制作之前,原茶需要陈化,而普洱茶的陈化最好是干仓,也就是在通风良好,空气洁净,湿度适宜的环境之下,这样的好处在于茶叶不容易发霉变质,但是陈化的时间会比湿仓要长。严谨的厂商,在选择制作普洱茶膏的原茶的时候,干仓陈化时间达到一定要求之后才可以制作普洱茶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仓味、霉味、异味。

云南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普洱茶膏这一新兴产品。中国人在消费习惯上倾向于“地方认同”,比如说,上海人喝啤酒比较喜欢选择本地的三得利、麒麟、力波,重庆人则选择山城,北京人更喜欢燕京。这样的消费习惯决定了本地品牌会在市场上占据强势的地位,本地的产品也会更容易为本地人所接受。云南人的饮茶习惯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喝滋味厚重甘醇的普洱茶,那么对于口感有所提升的普洱茶膏,我们在长期的消费者调查反馈表明,他们也较好的接受普洱茶膏这样的茶饮。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普洱茶膏的消费者北方省份明显多于南方,这与南方各省均有茶叶出产,各省消费者对本地茶叶的接受度高于普洱茶膏,这也是我们之前说到的消费习惯的“地方认同”。

神秘的普洱茶膏工艺


茶膏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人熬制,现代的普洱茶膏制作方法,延续了古代制作茶膏的方法,可以说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宋朝制作茶膏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普洱茶膏,简单来说,是指将干茶茶叶经过蒸煮、煎熬制作膏状的茶,冲泡起来用开水注入,既可饮用。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1)备料:普洱熟茶,原料为特级或一级。(2)提取:中药提取罐,为水提,茶与水比例为1:10,一次投料可反复提取4~6次,提取温度为90℃以上,每次提取为60分钟。(3)过滤:100~200目过滤网,将过滤完的茶汁泵入储液罐。(4)浓缩:浓缩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中药三效浓缩蒸发器,也可二效浓缩,达到波美度(溶液浓度)1.12~1.14即可。二是采用膜浓缩,最好采用超滤+反渗透(UF+RO),效果较为理想。(5)喷雾干燥:高速离心干燥机,可将浸膏去水制成粉状。(6)回水压型:将茶粉按一定比例加水,一般为1:0.25~0.30。使茶粉复原为稠膏状,加压制成型或切割小块。(7)将压制成型或切割的小块放置阴凉处风干。

普洱茶膏冲泡品饮方法:

一、煮饮法:

1)用电磁壶接满矿泉水(加满刚好800ml,根据口感浓淡可选择500至800ml水),加热至沸腾。

2)放入贡润祥茶膏1克(即1袋)。

3)沸煮至茶膏全部融化(约1分钟),分在小品杯中即可饮用。

4)如待其冷却至60度左右时品饮,则汤色通透、红亮,口感更佳。

二、冲饮法:

1)轻启密封包装袋,把茶膏倒入杯子中。

2)注入沸水冲泡,观色,闻香后即可品饮。

3)每袋茶膏(0.25g冲泡150-200ml水口感更佳),可根据个人口感调整水量。

4)冲泡虽方便,若煮饮口感更佳。

普洱茶膏古代工艺


普洱茶膏古代工艺!历史上中国对茶的专著中,首次出现“膏”始于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但是这仅仅是出现一个字,距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茶膏还十分遥远。直到南唐时期才真正出现茶膏“金缕耐重儿”,到宋朝又出现了“玉蝉膏”,而后续随着制茶工艺在明代被限制,民间土法茶膏和皇家普洱茶膏直到清代才出现。如果把我们今天传承下来的茶膏制作工艺忽略年代因素做一个横向对比,大致会分为三类:

(一)民间土法熬制工艺

民间土法熬制工艺是流传在云南民间的茶膏制作工艺,主要用于制作普洱茶膏。由于民间技术力量有限,这一工艺实际上非常粗糙和简陋。土法熬制工艺主要是采用高温煮沸,令茶叶中的各种成分溶解到茶汤中,然后再以高温煮沸的方式蒸发茶汤中的多于水分,最后得到茶膏。由于整个制作工程几乎都是在高温下进行,无论茶汤提取还是收膏过程,其温度都超过100℃,对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造成的破坏都是毁灭性的。正因如此,土法熬制的茶膏都不可能有效的保留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闻起来没有茶香,味道自然也就较差。而我们知道,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色,这就是其中的活性成分在缓慢的转化茶叶成分,土法熬制破坏了活性物质,转化也就随之停止,所得到的普洱茶膏无论如何陈化,也不会有陈化现象的发生,味道只会越放越差。

(二)宋代无加热常温工艺

宋朝茶膏工艺在茶膏制作历史上是一次极大的进步,其工艺流程中通过数次清洗,再用清水浸泡榨压,利用小榨、大榨、翻榨等多道工序取出茶汤,最终再还原为稠状物质,即茶膏。这一工艺过程在步骤上已经非常繁复,每一道工序也可以说是极尽细致,所得到的茶膏在纯净度和活性物质的保留上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该种工艺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有效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活性酶,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提取茶汤和收膏等主要工艺都处于日常温度下,而我们知道各类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析出有各自不同的温度临界点,所以这一温度下茶叶中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析出非常有限,导致了这一工艺制作的茶膏在茶香味上仍不理想。这一时期的宋朝皇室,追求工艺上的至高至极,无计可施的制茶工匠和监管官员迫于无奈将一些香料添加到茶膏中掺假,让茶膏具有区别性的不同口味。

(三)清代宫廷加热提取工艺

清代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制作上脱胎于古代唐宋的工艺,同时又有较大不同。最初进贡到清代皇室的茶膏是采用土法熬制工艺的民间茶膏。但随着茶膏受到清朝皇室的青睐和重视,清朝宫廷在研究古代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茶膏加工工艺。发展这一工艺的清代制茶工匠显然研究了茶膏的整个历史,了解民间土法的危害,也清楚宋代茶膏的制假历史,所以极为重视有效的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清代工艺的最大特色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采取了适度加热的方式,相传以花梨木作为炭火,保证茶膏制作过程中的温度。与其他两种工艺制作的茶膏不同,清代皇家普洱茶膏在气味上能够保留茶香,并且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放置时间越长,越具有厚滑的口感。这都归结于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加热,有效的溶解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保持了普洱茶叶的原始特性。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看出三种工艺的区别,土法熬制无香无味,不可久放;宋代工艺异香有味,还有制假嫌疑;唯有清代宫廷工艺真正实现了普洱茶膏有香有味,适合长期保持。孰优孰劣一眼分明,所以说清代宫廷工艺是封建社会茶膏制作的顶峰绝不为过。

普洱茶膏的传承工艺


普洱茶膏的传承工艺!始于南唐的普洱茶膏有着千年历史,至清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茶膏的制作技艺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据史料记载,1729年,云南土司向雍正进贡普洱茶膏,随后雍正令御茶房督造御用普洱茶膏供王室养生专享。后来,随着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普洱茶膏也逐渐随之埋没。

现存的茶膏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大锅熬制工艺、低温或超低温萃取工艺、常温仿生浸提工艺三种。民间土法熬制工艺是流传在云南民间的茶膏制作工艺,由于民间技术力量有限,这一工艺实际上非常粗糙和简陋。由于整个制作工程几乎都是在高温下进行,无论茶汤提取还是收膏过程,其温度都超过100℃,对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造成的破坏都是毁灭性的。低温或超低温萃取工艺采用了生物制药的工艺思路,利用现代低温技术提取茶中的物质,再以相应的配比将提取出的各种物质加以混合,形成普洱茶膏。但是,由于低温导致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不能有效的溶解,加之普洱茶陈化所需的有益酶在低温下永久丧失活性的严重缺陷,因此这一技术获取的茶膏同样也不能让茶膏具有较好的香气。

而令人欣慰的是,一直有人致力于皇室茶膏工艺和文化的复兴与传承,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普洱茶膏经过了近百年的沉寂,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普洱茶膏的魅力依旧。所以,我们遍访数代百余茶师收集清宫御制茶膏工艺,耗费30余吨普洱原茶反复试炼,历时十年终于复活了清宫茶膏秘制工艺,使得神秘尊贵的普洱茶膏重现于世,才有机会再度将茶膏文化发扬光大。”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向笔者介绍说。

贡润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科研攻关,以清代御茶房制作普洱茶膏的工艺为思路,创新了“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该项技术可以使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持续保持一定的发酵温度,既不让过高的温度杀死有益酶菌,也不会因温度过低而茶中有效物质不能析出。在以山泉水为介质,模拟自然35-42℃温度下,能让普洱茶中270余种香源物质完整的保留,使得优质普洱茶的纯正口感和醇厚气息得以完美展现,使有益营养物质能更加有效的被人体所吸收。而通过世界最先进的小纳米分子筛技术,能有效的将普洱茶中可能存在的漂移农残、重金属等粒子,以及超量的氟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剔除,保证贡润祥普洱茶膏的高品质,而且生产出来的茶膏仍可以继续陈化。

从带领研发团队整理历史资料寻找清宫普洱茶膏的丝纹线索,潜心研究古代宫廷茶膏生产工艺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贡润祥普洱茶膏成功的市场表现。最终,成功复活了清宫工艺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一经问世,便以其尊贵稀有的属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经过层层筛选,凭借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获选2012、2013两届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茶礼,以“国礼”身份将普洱茶膏文化传递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政要、工商界和学术界的领袖。至此,普洱茶膏登上了国际舞台。

探究贡润茶叶成功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对复兴传统工艺的重视、对传承中华文化的坚持,以及对市场脉搏的准确把握。在云南茶行业浅加工、粗加工的普遍格局下,找到一条差异化之路,打造深加工、精加工的普洱茶产品。

缘于对品质的坚持,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成为了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据了解,作为中国茶膏的生产标准制定者,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还是云南第一家获得普洱茶膏QS认证的企业,其生产标准也被管理部门批准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而贡润人并未在现有的成绩面前停住探索的脚步,他们将以传承、发展、推广茶膏文化为己任,致力于让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优质普洱茶膏品牌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

详细介绍普洱茶膏起源


详细介绍普洱茶膏起源!听多了清朝时期普洱茶膏的故事,很多人会认为茶膏起源于清朝。其实不然,自唐朝开始,便有了茶膏的身影。普洱茶膏正是始于唐,成于宋,盛于清。

唐朝的制茶者在蒸青工艺中首次发现了茶汁的膏化现象。茶膏一词由此命名并出现在了古代文献中。这是茶膏首次以文字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而在宋,制茶者采用压榨的工艺使茶膏第一次成功从茶汁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产品。

而茶膏真正的兴盛是在清朝,不得不提的是,我们嗜茶如命的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到了茶膏制作方法的改良中。而普洱茶膏的生产是在雍正期间,是云南土司仿照中药制膏的方法用大铁锅将普洱茶不断的熬制而成。而后,自茶马古道先是传入了西藏,在得到了西藏上层人物的青睐后,才作为贡品上呈至清廷。

普洱茶膏首次传入清宫,得到了雍正爷的首肯。再到乾隆皇帝时,对茶艺深有研究的乾隆皇帝却对制作工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普洱茶膏的制作那时是采用云南土司高温熬制的方法,乾隆认为高温损坏了茶叶本身的物质,将普洱茶膏的制作搬进了清宫御茶房。一改高温的制作工艺,采用常温压榨的方式,既保存了茶膏中活性酶和有益物质,又防止了高温熬制产生重金属的问题。而清宫御茶房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据说有186道,历时72天,这非凡的工艺要求,也是寻常百姓无法承担之重。

茶膏简史和传统技艺


茶膏并非现代产物,而是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茶膏的雏形,并且一经面世就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室享用。茶膏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朱元璋废龙团凤饼改散茶,茶膏也随之消失,直到清朝才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后来清宫御茶房在民间制茶膏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正式以官方文献的形式出现了“普洱茶膏”的名称。1792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出自故宫的普洱茶膏贡品。历史的选择和现代科学研究的论证表明,云南普洱茶是最适合制成茶膏的原料。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的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基本都来源于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其操作非常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1、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2、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3、将滤出的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土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4、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5、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钢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普洱茶生产制作工艺流程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叶的国家,可以直接的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一带,唐代的陆川在《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然而普洱茶产自云南普洱地,就是地名来命句了,此茶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与醇厚的口感而闻名,那你对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了解多少呢?

很多茶都是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而命名的,话说一框的新鲜茶叶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茶,而茶师一般是按照传统习俗或茶鲜叶本质制作出不同的茶。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普洱茶的生产制作流程。

(1)采茶时间是关键,太早上山采茶,鲜叶会有露水,苦与涩的比例会较重,因水量增高,茶香明显不扬;

(2)一心二叶慢慢细工采取,5-6叶就置放茶袋,避免鲜叶在手中或茶袋中折伤压损(走水会阻断);

(3)送到初制茶场的鲜叶一定要小心且快速的摊开(厚薄有一定工序)此时就叫室内静置;

(4)手工炒菁,揉捻工序是茶汤清澈否的指针依据;

(5)机器揉捻;

(6)将揉捻好的茶菁曝晒在阳光下就叫晒青;

(7)人工“抓尖捡黄”,抓上选芽尖加重萌芽,让饼面好看些,捡黄叶去茶梗使茶品质稳定;

(8)称重工序:由于鲜叶较干易断损,需要小心慢慢来;

(9)入筒与蒸软,注意水质的清澈度及蒸气的水味;

(10)整口理袋,将尾布整理成圆球状以利压模时平坦;

(11)最好是使用25-35公斤左右的石模,饼面约在20-21公分比较理想,(有利于375公克的茶体呼吸);

(12)当茶饼从石模下取出时最好能静置等待与空气相对温度相同时才能取出,否则饼形的完整度会失去;

(13)退水去干,自然晾干,让原本过高的含水量退到正常值的7-9%左右;

(14)初干的茶品一般大都使用梧桐树做成晾干架,稳定无杂味,等待包装,七饼为一筒所以叫七子饼;

15)每筒绑六道,再用竹皮编外篮,每篮(支)原本是12筒(84片)后来因搬运不便,就改成6筒42片为1小支。

二、制造好茶的决定性影响:

首先是采菁的时间,再来就是『温度』问题,制『好茶』的先决关键在此,温度太高,味道则差,补充上述采菁的时间点,太早采收,露水太重不好,太晚采收也不对,早上9点到中午3点是最好,因为阳光正弥漫整个茶园,对于茶菁鲜叶的含水量与香气有无会有很大影响。

三、采购回储置厂后的工序

1、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中采购到的茶叶,都是粗制茶,就是相同季节的茶菁在同一茶区属性相同的粗制茶,做技术性的合并,因为一饼茶375公克,假设要做一万饼,那技术性的合并就是功夫所在了。

2、技术性的合并后,要请女工『抓尖捡黄』将黄叶老叶捡去将芽尖特别捡出当一级茶另外卖,或是蒸压时『做面用』,在祧选的同时一定要小心轻轻翻动,因为此时的茶叶较脆且易断,所以防范损折伤要特别小心,最重要一点就是一般的储置厂都是将大茶袋入库,一堆一堆的向上堆放,如此下来茶叶都压伤了,所以最好是利用大竹篓防止折损,但如此成本会相对增加蒸压的工艺与技术。

四、入焢房与自然风的干燥区别五、捆绑工艺的价值与存放的影响六、包装储运的分享:

普洱茶早期几乎都是散茶,因为地处西双版纳交统运输不方便,所以为了运送及储放的方便,所以就将其紧压成型。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了解这一知识的茶友有所帮助。同时提醒各位茶友,因普洱茶原产量有限,而市场销量又比较大,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茶叶的真假、优劣。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普洱茶膏简史及生产工艺介绍》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普洱茶膏简史及生产工艺介绍》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绿茶生产工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5865.html

上一篇:普洱茶的品鉴理论知识(三)

下一篇:“玩”普洱拒绝忽悠如何辨别普洱茶品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