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的生产工艺

2019-12-04

1.原料(鲜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茶类的新鲜芽叶经过别具特色的低温制程工艺制作而成。原料的品质决定了茶品最终的品质上限。鲜叶的品质是由茶树的品种、生长环境的生态水准以及树龄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而生态环境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采茶

食指和拇指夹住新梢的芽尖或一二片嫩叶,小心用力掐下来。云南普洱茶产区的鲜叶采摘,仍多以纯手工方式进行。采摘鲜叶时必须使用正确的手法,若是采摘时手法不当,使用“撕扯”的动作,便会连带撕下部分枝皮,毛茶制成后叶柄根部会形成状似马蹄的结构,名之曰“马蹄口”。

3.萎凋

刚刚从古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古茶新鲜茶叶,由于含水量高还不能马上杀青,要将鲜叶摊晾一下,专业术语是指自然失水过程意即萎凋,但这个失水过程的多少也是有个标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除去喝新茶朋友所说的“青臭味”,茶青就会变得有些柔软,在以后的杀青过程中,茶叶就不容易折断,大家在茶泡开后才能看到茶青的完整。同时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4.杀青

杀青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霉的活性,使茶本身的芳香物质得以很好的发挥出来。坚持采用传统锅炒杀青,因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快、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5.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6.干燥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完成干燥工序后即可得普洱晒青毛茶(生散茶),它既是可以饮用的成品茶,又可经拼配后制成普洱紧压茶品,还可经过渥堆工艺制成普洱熟茶。

7.称重

按照自己要求来。

8.蒸压

根据成品的要求把晒青的茶叶称足重量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9.晾干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根据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一般普洱茶要求含水量在13%以下。

10.包装

用食品级白棉纸包装茶饼,再以笋壳扎为一提。cY316.coM

普洱茶加工制作方式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普洱茶的每一段发展史,或者可以说它包括了普洱茶的产生、演变、发展的全过程。在传统普洱茶加工制作中可以领略到自然,独特、生态、原始的神韵,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制作加工过程和普洱茶特有的品质,从而使普洱茶形成为独有的一个特色茶类。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膏简史及生产工艺介绍


普洱茶膏是精选极品普洱茶,经过浸取、过滤、浓缩、干燥、定型而成。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出量极少。特别在清朝作为皇家独有,禁止流入民间的皇家特权物品,其独特的品质,神奇的保健功能,使得普洱茶膏更显神奇、珍贵和神秘。

一、普洱茶膏的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茶膏制作始于唐代。南唐闽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茶膏入贡的记载:“贡建洲茶膏,胶似金缕”。到宋代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由于茶膏制作需要长时间熬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茶汤在熬制过程中,茶叶香气大量挥发,在长时间高温过程中,茶叶内含物也会发生氧化和水解,使茶膏的口感和原茶有很大不同,品饮价值降低。所以茶膏生产也慢慢被淘汰了。

后来,云南土司借鉴唐宋茶膏生产工艺,自制普洱茶膏,用以提高自己身份,普洱茶茶膏成为一种奢侈品。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越陈保健功能越好的特点,因此普洱茶膏在长时间熬制的过程中,加快了茶的陈化和内含物的转化,使普洱茶膏一面世就具有与其它茶膏不同的品质和特点,具有其它茶膏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高贵、纯正、卫生、神奇,使普洱茶膏极受权贵们的青睐。

普洱茶膏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后,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并牢牢控制。

清朝统一中国后,清朝皇室对普洱茶情有独钟,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使其很快成为皇家宫廷饮料。而被西藏上流社会所掌控的普洱茶膏更是引起了清皇朝的关注,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普洱府,统管普洱茶交易及普洱贡茶的生产和加工,不准私商贩茶。同年,雍正皇帝责成云南总督鄂尔泰亲自监督,选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自此,普洱茶膏开始了长达200年的贡茶历程,直到清朝垮台方止。

清乾隆年间,清王朝一是出于对普洱茶膏生产技术和对普洱茶膏产品的垄断控制,二是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生产技术和品质,把普洱茶膏的生产迁入皇宫御茶房。从此普洱茶膏成为宫廷制品,禁止流入民间。皇帝每年拿出部分普洱茶膏赏赐有功大臣,能得到普洱茶膏的大臣也如获至宝,不会轻易饮用而是珍藏起来。因此,民间更是难得一见。

二、普洱茶膏的生产工艺

传统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这也是普洱茶膏十分珍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记载,传统的普洱茶膏生产需要186道工序,加工周期长达72天。根据其工艺分类大概可分为八大主要工序:

1、选料:普洱茶膏生产用料的挑选十分精细和复杂。作为贡茶的普洱茶膏原料挑选,从山头、树种、树龄、时节、采摘的天气、时辰、芽叶标准等都有严格要求,采茶人员都是通过严格挑选和培训过的。

2、初制: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后就是备用的普洱毛茶。这一系列初制工艺中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3、精选:初制后的毛茶要经过精选,挑出符合标准的芽叶,剔除不合格的芽叶。

4、浸提:通过精选的干茶按茶水比的一定比例浸提。浸提的用水水源、水质水温、茶水比、浸提时间都有严格要求。

5、过滤:浸提后茶汤需要严格过滤,如果过滤不干净,普洱茶膏溶解后就会出现浑汤,有杂质沉淀等现象而影响品质。

6、浓缩:经过滤后的茶汤要通过反复熬制,不断蒸发水分,浓缩精华。

7、干燥: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进入干燥程序。干燥工序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因为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茶汤已成膏状,温度高最容易造成茶膏糊化或焦化而影响茶膏品质。

8、凝聚、定型、包装:干燥达到水分要求后,将茶膏倒入特制的模具内冷却、凝固、定型、包装。

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根据普洱茶膏生产的传统工艺,茶叶工作者利用生物萃取、离心过滤、真空干燥等现代科学技术成功生产出普洱茶膏,不仅在茶膏纯度,卫生指标等方面比传统技术有了革命性提高,而且提高了出膏率,降低了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消耗。昔日皇家独有的神秘物,今天才能呈现在普洱茶爱好者的面前。

三、普洱茶膏的保健功能

普洱茶膏就是因为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而更显神秘、神奇和珍贵。《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茶膏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桑,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以及“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功力尤大也”。

过去西藏的一些僧侣,在给一些藏民治病时常用一种黑色膏药,就是普洱茶膏。对一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腹胀腹泻,皮肤破烂者,服之或涂抹后即愈。平民不知是普洱茶膏而以为是一种神药。

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比普通茶高得多。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组成。黄酮类分子结构中的多个(—OH)羟基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对超氧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80%以上。茶多酚对细胞壁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艾滋病毒逆转酶的强抑制剂,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

四、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可以用高贵、纯正、卫生、健康、方便十个字来形容。

高贵: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去除了普洱茶的糟粕,故出量极少,是珍品中的珍品。而且普洱茶膏历来就是宫廷制品,皇家专用,禁止流入民间。所以,普洱茶膏处处彰显着它的高贵。

纯正:普洱茶膏香气、口感都十分纯正,入口即化,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是其原茶存放十五年以上才能到达的口感效果。

卫生、健康:现代普洱茶膏通过萃取,过滤了全部杂质,能全部溶入水。普洱茶膏提取了普洱茶全部有效物质,浓缩了普洱茶全部精华,保健功能无与伦比。

方便:普洱茶膏量小、体小,便于运输、携带、储存。特别是其能够全部溶入水,冲泡、品饮十分方便。

五、普洱茶膏的品饮和鉴赏

普洱茶膏冲泡十分方便,一般以开水直接冲化就可以品饮,浓淡程度根据自己个人习惯而定。一般一克茶膏可冲500至800毫升水,也可以冲化后用耐高温的公道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温,使其香气更高,韵味更佳。

普洱茶膏的品饮和普洱茶一样,从色、香、味、韵四方面看品质的高低。汤色以红艳、红亮为上;茶汤浑暗为次;浑浊、沉淀是低档茶膏。普洱茶膏香气纯正、高长。陈香、荷香是高档普洱茶膏的香型,不能有异味,杂味。好的普洱茶膏口感十分纯正绵滑,入口即化,回味十足。喉韵深而丰富,满口生津。

普洱茶膏一样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的品质特点。无论膏体大小和形状,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必须是未加任何添加剂的原膏。目前有些生产企业在普洱茶膏中加入了饴糖一类的添加剂,这类产品严格说来应该叫加味速溶普洱茶,而不应该叫普洱茶膏。该类产品不仅没有收藏价值,还会因为添加物过期而变质。

判断普洱茶膏是纯膏还是加料,一是看茶膏的兑水量和味道。纯普洱茶膏一克可兑水500至800毫升,而加了添加物的根据添加量的多少,一般只能兑水100至300毫升左右。二是看茶膏易碎程度。纯料普洱茶膏干燥后易碎裂,韧性差;而添加有饴糖的茶膏韧性好,干燥后不易碎裂。

普洱茶膏的保存和普洱茶一样,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有形状的大型膏体,应注意平放,以免长时间存放而变形。

普洱茶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瑰宝,是无数茶人智慧的结晶,是茶叶珍品中的珍品。无数的普洱茶爱好者希望能一睹普洱茶膏真容,并将亲自品饮视为荣耀。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茶叶工作者的努力下,躲在深宫内的普洱茶膏之神秘面纱已经被揭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这一茶中珍品也成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的杯中之物。

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及品质特点


普洱茶膏的生产工艺

传统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这也是普洱茶膏十分珍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记载,传统的普洱茶膏生产需要186道工序,加工周期长达72天。根据其工艺分类大概可分为八大主要工序:

1、选料:普洱茶膏生产用料的挑选十分精细和复杂。作为贡茶的普洱茶膏原料挑选,从山头、树种、树龄、时节、采摘的天气、时辰、芽叶标准等都有严格要求,采茶人员都是通过严格挑选和培训过的。

2、初制: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后就是备用的普洱毛茶。这一系列初制工艺中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3、精选:初制后的毛茶要经过精选,挑出符合标准的芽叶,剔除不合格的芽叶。

4、浸提:通过精选的干茶按茶水比的一定比例浸提。浸提的用水水源、水质水温、茶水比、浸提时间都有严格要求。

5、过滤:浸提后茶汤需要严格过滤,如果过滤不干净,普洱茶膏溶解后就会出现浑汤,有杂质沉淀等现象而影响品质。

6、浓缩:经过滤后的茶汤要通过反复熬制,不断蒸发水分,浓缩精华。

7、干燥: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进入干燥程序。干燥工序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因为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茶汤已成膏状,温度高最容易造成茶膏糊化或焦化而影响茶膏品质。

8、凝聚、定型、包装:干燥达到水分要求后,将茶膏倒入特制的模具内冷却、凝固、定型、包装。

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根据普洱茶膏生产的传统工艺,茶叶工作者利用生物萃取、离心过滤、真空干燥等现代科学技术成功生产出普洱茶膏,不仅在茶膏纯度,卫生指标等方面比传统技术有了革命性提高,而且提高了出膏率,降低了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消耗。昔日皇家独有的神秘物,今天才能呈现在普洱茶爱好者的面前。

普洱茶膏的保健功能

普洱茶膏就是因为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而更显神秘、神奇和珍贵。《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茶膏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桑,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以及“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功力尤大也”。

过去西藏的一些僧侣,在给一些藏民治病时常用一种黑色膏药,就是普洱茶膏。对一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腹胀腹泻,皮肤破烂者,服之或涂抹后即愈。平民不知是普洱茶膏而以为是一种神药。

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比普通茶高得多。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组成。黄酮类分子结构中的多个(—OH)羟基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对超氧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80%以上。茶多酚对细胞壁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艾滋病毒逆转酶的强抑制剂,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

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可以用高贵、纯正、卫生、健康、方便十个字来形容。

高贵: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去除了普洱茶的糟粕,故出量极少,是珍品中的珍品。而且普洱茶膏历来就是宫廷制品,皇家专用,禁止流入民间。所以,普洱茶膏处处彰显着它的高贵。

纯正:普洱茶膏香气、口感都十分纯正,入口即化,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是其原茶存放十五年以上才能到达的口感效果。

卫生、健康:现代普洱茶膏通过萃取,过滤了全部杂质,能全部溶入水。普洱茶膏提取了普洱茶全部有效物质,浓缩了普洱茶全部精华,保健功能无与伦比。

方便:普洱茶膏量小、体小,便于运输、携带、储存。特别是其能够全部溶入水,冲泡、品饮十分方便。

普洱茶膏的品饮和鉴赏

普洱茶膏冲泡十分方便,一般以开水直接冲化就可以品饮,浓淡程度根据自己个人习惯而定。一般一克茶膏可冲500至800毫升水,也可以冲化后用耐高温的公道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温,使其香气更高,韵味更佳。

普洱茶膏的品饮和普洱茶一样,从色、香、味、韵四方面看品质的高低。汤色以红艳、红亮为上;茶汤浑暗为次;浑浊、沉淀是低档茶膏。普洱茶膏香气纯正、高长。陈香、荷香是高档普洱茶膏的香型,不能有异味,杂味。好的普洱茶膏口感十分纯正绵滑,入口即化,回味十足。喉韵深而丰富,满口生津。

普洱茶膏一样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的品质特点。无论膏体大小和形状,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必须是未加任何添加剂的原膏。目前有些生产企业在普洱茶膏中加入了饴糖一类的添加剂,这类产品严格说来应该叫加味速溶普洱茶,而不应该叫普洱茶膏。该类产品不仅没有收藏价值,还会因为添加物过期而变质。

判断普洱茶膏是纯膏还是加料,一是看茶膏的兑水量和味道。纯普洱茶膏一克可兑水500至800毫升,而加了添加物的根据添加量的多少,一般只能兑水100至300毫升左右。二是看茶膏易碎程度。纯料普洱茶膏干燥后易碎裂,韧性差;而添加有饴糖的茶膏韧性好,干燥后不易碎裂。

普洱茶膏的保存和普洱茶一样,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有形状的大型膏体,应注意平放,以免长时间存放而变形。

普洱茶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瑰宝,是无数茶人智慧的结晶,是茶叶珍品中的珍品。无数的普洱茶爱好者希望能一睹普洱茶膏真容,并将亲自品饮视为荣耀。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茶叶工作者的努力下,躲在深宫内的普洱茶膏之神秘面纱已经被揭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这一茶中珍品也成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的杯中之物。

藏茶与绿茶的区别之一“选料,生产工艺,包容性”


一、选料

藏茶选料于高海拔的物种,其生命力较绿茶茶要顽强得多,蒙顶山海拔1000-1500米以上的云雾生态茶园,采摘生长周期为6个月以上的成熟鲜茶叶,一芽三叶、一芽五叶的高山小叶种成熟茶和茶枝端嫩枝,营养成分最为丰富红苔为原料,茶叶生长周期完整,绿茶以清明前后茶树发生的嫩芽为主要原材料,茶叶生长周期不完整。藏茶以有性繁殖的夏、秋茶为采摘基料;绿茶以春茶为采摘基料。如果把藏茶比喻为成熟果,则绿茶则属于未成熟果,藏茶内含各种有机物质、无机化合物、香气化合物、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远比绿茶丰富得多。藏茶有专属地标:雅安独有的品类,源头在世界雨极地带,雅安常年降雨水量达298天(年降水量280—320ml),常年多雾,平均海拔800--1500米,纬度为北纬30度,而绿茶没有地标。

二、生产工艺

藏茶属于黑茶、紧压茶、发酵茶类,需要近40道工艺才能精制而成,是各种制茶中最为耗时,最为复杂的茶类,而绿茶一般是鲜叶经过高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后制成,按杀青、干燥方式主要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三、包容性

藏茶具有极大包容性,是藏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消费者和经营者可以根据需要,以藏茶的清茶汁为原料基础,调制和拼配成各种香型和口感的个性化饮品,如藏茶果茶、冰红藏茶、藏茶花茶、藏茶奶茶、酥油茶、咖啡藏茶,时尚、前沿、魅力无限。藏茶性温,绿茶性凉,如果你是寒性体质血气比较虚的话就喝绿茶调适就个性化饮品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藏茶的浓度和甜味及温度你都可以自已调配的,试出最适合自已的口感即可,但绿茶不宜过浓、便秘期间就不适宜喝绿茶,晚上喝绿茶可能因为其含较高的茶碱引起神经亢奋导致容易失眠,而晚上品饮藏茶,就能立即亲身体会到藏茶调节和改善睡眠的神奇之处,长期品饮藏茶,睡眠质量会大大提高,身体非常通泰舒服。

品藏分享:藏茶是唯一能和酥油、牛奶、盐完全融和的茶汤。事实证明,其他类别的茶汤与酥油或牛奶搅拌均匀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用透明玻璃杯),几分钟后均出现分层现象,唯独藏茶例外(隔夜仍不见分层),且口感滑顺,这种“唯我独尊”的现象充分说明藏茶拥有极大的包容性(当然,必须选用真正的传统优质藏茶)。

普洱茶生产制作工艺流程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叶的国家,可以直接的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一带,唐代的陆川在《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然而普洱茶产自云南普洱地,就是地名来命句了,此茶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与醇厚的口感而闻名,那你对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了解多少呢?

很多茶都是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而命名的,话说一框的新鲜茶叶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茶,而茶师一般是按照传统习俗或茶鲜叶本质制作出不同的茶。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普洱茶的生产制作流程。

(1)采茶时间是关键,太早上山采茶,鲜叶会有露水,苦与涩的比例会较重,因水量增高,茶香明显不扬;

(2)一心二叶慢慢细工采取,5-6叶就置放茶袋,避免鲜叶在手中或茶袋中折伤压损(走水会阻断);

(3)送到初制茶场的鲜叶一定要小心且快速的摊开(厚薄有一定工序)此时就叫室内静置;

(4)手工炒菁,揉捻工序是茶汤清澈否的指针依据;

(5)机器揉捻;

(6)将揉捻好的茶菁曝晒在阳光下就叫晒青;

(7)人工“抓尖捡黄”,抓上选芽尖加重萌芽,让饼面好看些,捡黄叶去茶梗使茶品质稳定;

(8)称重工序:由于鲜叶较干易断损,需要小心慢慢来;

(9)入筒与蒸软,注意水质的清澈度及蒸气的水味;

(10)整口理袋,将尾布整理成圆球状以利压模时平坦;

(11)最好是使用25-35公斤左右的石模,饼面约在20-21公分比较理想,(有利于375公克的茶体呼吸);

(12)当茶饼从石模下取出时最好能静置等待与空气相对温度相同时才能取出,否则饼形的完整度会失去;

(13)退水去干,自然晾干,让原本过高的含水量退到正常值的7-9%左右;

(14)初干的茶品一般大都使用梧桐树做成晾干架,稳定无杂味,等待包装,七饼为一筒所以叫七子饼;

15)每筒绑六道,再用竹皮编外篮,每篮(支)原本是12筒(84片)后来因搬运不便,就改成6筒42片为1小支。

二、制造好茶的决定性影响:

首先是采菁的时间,再来就是『温度』问题,制『好茶』的先决关键在此,温度太高,味道则差,补充上述采菁的时间点,太早采收,露水太重不好,太晚采收也不对,早上9点到中午3点是最好,因为阳光正弥漫整个茶园,对于茶菁鲜叶的含水量与香气有无会有很大影响。

三、采购回储置厂后的工序

1、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中采购到的茶叶,都是粗制茶,就是相同季节的茶菁在同一茶区属性相同的粗制茶,做技术性的合并,因为一饼茶375公克,假设要做一万饼,那技术性的合并就是功夫所在了。

2、技术性的合并后,要请女工『抓尖捡黄』将黄叶老叶捡去将芽尖特别捡出当一级茶另外卖,或是蒸压时『做面用』,在祧选的同时一定要小心轻轻翻动,因为此时的茶叶较脆且易断,所以防范损折伤要特别小心,最重要一点就是一般的储置厂都是将大茶袋入库,一堆一堆的向上堆放,如此下来茶叶都压伤了,所以最好是利用大竹篓防止折损,但如此成本会相对增加蒸压的工艺与技术。

四、入焢房与自然风的干燥区别五、捆绑工艺的价值与存放的影响六、包装储运的分享:

普洱茶早期几乎都是散茶,因为地处西双版纳交统运输不方便,所以为了运送及储放的方便,所以就将其紧压成型。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了解这一知识的茶友有所帮助。同时提醒各位茶友,因普洱茶原产量有限,而市场销量又比较大,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茶叶的真假、优劣。

思茅研究普洱茶发酵曲线 开发普洱茶生产新工艺


统的渥堆发酵工艺,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云南各地企业均按此工艺方案进行生产,尤其是近几年市场销售过热,使众多小企业甚至大量

个体户都投入生产,采用的工艺技术随意性大,凭经验,随自然,致使每批茶的口感及产品品质千差万别,每一批产品的各项指标差异性也很大,整个渥堆发酵时间

在45-90天不等。同时,由于受目前传统工艺条件的限制,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操作经验差异等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优质

产品的低得率和原始的手工作业造成品质不稳定,不利于提高产业的生产规模以及打造知名品牌。

为解决当前云南生产过程中

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思茅区科技局于2008年立项支持的《发酵曲线的研究及新工艺的开发》项目,由云南大唐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在民间生产经验的基础

上,采用无数模拟、探索、研究和小型实验,挖掘和升华指导发酵的新工艺技术,有效地量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缩短发酵时间,并保持的传统风味和口感品质,为的机械化加工奠定基础,形成工业化及产业化流水线作业,为提高品质及标准生产提供科

学的实验依据。

目前,云南大唐汉方已组织20余位在发酵工艺、药品研究、开发方面的科研人员,对的药理功效、物质构成

以及不同的发酵方式进行研究,并应用医药研发手段和制药生产技术及设备,对保健功能、药用价值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推进云南的发展及深层

次开发投入相应的科研力量及资金,加快云南的生产新工艺开发。现公司已投入20万元资金,通过小型试验,对发酵曲线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小型

试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基本掌握了整个发酵工艺中温度、湿度与时间关系的控制指标。

不同普洱茶生产地普洱茶的味道


a、布朗(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味道: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b、班章(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味道:云南大叶种,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但口感香气下沉,刺激性更强,为舌面苦味最重者,上颚表现不明显。

c、景谷(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味道: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d、邦崴(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味道: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e、南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味道: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f、革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g、蛮砖(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相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箐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如曼撒易武香扬。

h、无量(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味道: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苦涩度不高,因茶区生产范围大,较无个别茶区特色。

i、易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j、倚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k、千家寨(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味道: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l、攸乐(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m、景迈(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味道: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n、莽枝(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o、勐库(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云南大叶种野生茶。味道: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p、曼撒(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味道: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薄。

普洱茶的清洁化生产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传说茶叶作为饮料,始于公元前2737年前的神农时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在《史记·三皇本记》《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便已开始栽茶、制茶;2000多年前茶叶就已成了商品;但茶作为一种文化,其体系的创立是在唐代。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是唐代茶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茶经》一出,“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隐逸传·陆羽》)。而普洱茶通过漫长的岁月洗礼,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从贡品茶也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因此,在“安全、优质、高效益”的综合提法下,普洱茶产品的安全性及其对人类健康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另外,普洱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将实施,我国茶叶在国际大市场中将按一定的规则运营。这些都对我国茶叶加工业提出更高的科技创新要求——高效、安全、清洁化生产,做好普洱茶安全性生产,才能生产出高品质、强竞争力的茶叶产品,使我国的茶叶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茶叶清洁化生产的演变历史

茶叶本身是安全的,对人体无害。据茶叶的内含物质成分分析,茶叶既含有药用成分物质,又含有营养成分物质。发现和最早利用茶是作为药用,后来才演变为饮料,在茶叶开始作为饮料的时候,当时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但是由于近年来,过于追求茶叶产量等,茶园施肥和施农药失控;同时,地球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加重了化学防治的比重,导致农残增高。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是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于1989年正式提出的:“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1994年)也对清洁生产作出了定义[4]。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根据清洁生产的定义,茶叶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茶叶生产过程和清洁的茶叶产品。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废弃物在终端的积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清洁的茶叶产品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农药、重金属及微生物等,或者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因此,完整的清洁化生产过程应包含茶叶原料的本身清洁(包括良种的繁育、茶园的栽培、茶鲜叶的采摘)、加工过程的清洁(包括加工环境、机械设备、操作规范等)及茶叶产品的清洁(包括仓库储藏、包装材料的清洁)等。

普洱茶生产中的污染源

茶园污染

周围环境对茶园的污染。周围环境对茶园的污染主要来自茶园周围的工厂、矿山、交通工具排出的“三废”和大量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源中含有很多有害、有毒物质。如工矿、交通工具排放的烟雾和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烟尘中含有镉、铅、汞等有毒重金属微粒。这些都对动植物有很大的杀伤力。这些有毒物质随着气流漂移、下沉,并通过降雨污染茶园。公路边的茶园土壤对茶鲜叶中的铅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茶园管理不当带来的污染。化肥的施用极大地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发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茶叶单产。但化肥施用过量或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大气、茶叶及人造成不良影响。氮肥大量单一施用,使土壤和地下水中地硝酸盐含量增加,进而使亚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损及人畜健康。土矿垃圾土杂肥的任意施用,更会引起有毒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铅,污染源主要是土壤中蓄积的铅慢慢溶出被茶树吸收和空气中汽车尾气中含有高量的铅以及燃煤中的铅。茶园管理和采摘中动力机械设备的燃料及排放物都会对茶园环境造成危害。在机械设备操作中,机具和机油会污染鲜叶。在茶园中加注燃料、燃油污染茶树;采摘鲜叶的措施不当,也会导致茶叶污染而出现品质劣变。农田中的残留农药、淋溶的肥料和有害物质随着水体的流动而发生转移,通过茶园灌溉又会对茶树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污水灌溉会对茶叶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产房条件。云南省茶叶初加工厂以作坊式居多,经营规模小、投入少,加工设备陈旧,茶机制造粗糙,厂房简陋,环境脏乱。一些厂房选址不合理,周围环境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一些厂房缺乏总体规划,不重视空气的流量和质量,片面追求车间紧凑,导致通风条件差,降温除尘困难。除了茶叶生产加工环境条件恶劣、卫生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外,在加工卫生方面的管理也较落后,还存在车间内茶叶与其他物品混杂,直接与地面接触的现象。精加工厂缺乏有效的灭菌手段,茶厂用水未达到规定的要求,造成茶叶微生物含量过高,这些都对茶叶的安全生产非常不利。

茶厂设备。茶厂使用的大部分是滚筒杀青机,因结构上的原因,滚筒茶机的烟气不能完全被封堵,造成许多烟气外泄至车间污染茶叶。滚筒杀青机和滚筒炒干机的托滚、揉捻机的加压机构等与茶叶可能接触的机械部件都需要机械润滑油,而润滑油可能会污染茶叶。茶厂的某些设备可能含有食品生产机械所禁止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危机人体健康。

操作人员。茶叶加工中需要人工搬运,为便于加工,大量茶叶堆在加工设备旁的空地上,由于工人走动,很难保持地面清洁。加工、包装人手经常接触茶叶,可能使其被污染。

茶叶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包装材料不过关,某些直接与茶叶接触的包装材料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通用标准》,给有害物质和微生物通过包装材料污染茶叶留下了可乘之隙。而且,茶叶与其他异物共同存放在一个库房的现象时有发生。运输用的车辆,工具不清洁、不卫生,与有毒、有异味等损害茶叶品质的货物混装运输的现象并未杜绝。

茶叶清洁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茶园管理的清洁化

茶园选址。要考虑茶园与工厂、矿区、居民区、其他农田的隔离以及农药、重金属和其他污染来源。茶园生态条件要好,远离污染源,土壤的有害物质含量绝对不能超标。

茶园建设。全面规划茶园,使茶园建设达到高标准。合理布局茶园各功能区。园内的沟渠水利系统设备与道路紧密配合,最终建立成生态茶园。

茶园管理。选择茶树良种,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同时应注意各类品种特性与品种搭配,保持生物遗传的多样性,调节高峰期。施肥要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可以施用一些检测合格的化肥,不能施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矿渣肥。合理选用农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种类(如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乐果、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氰菊酯等)。严格实施安全间隔期规定。做到适时、安全、合理施用。灌溉时对水质进行检测,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离子、有害物质的污水灌溉。采茶机必须采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汽油与机油污染土壤和茶树。装载鲜叶的器具一定要清洁卫生且通风性能良好,尽可能减少有害微生物的侵染。

茶叶加工的清洁化

鲜叶原料。坚持鲜叶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合标准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贮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

加工设备。对制茶机具和车间空气进行消毒,生产期间每天保持机具和车间内的清洁卫生。在茶叶加工管理中引入ISO质量标准,对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要求厂房车间墙壁和地面光洁,严防有害动物、昆虫与杂物污染茶叶,初加工车间应窗明几净。茶机制造厂应严把茶机材质关,不用含有污染物的金属材料;新购置的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在茶机与茶叶接触部位禁用工业润滑油,并做上醒目标记,在其他机械润滑部位尽量用食品机械润滑油;在每天下班之前,应对加工设备与场地进行保洁和清洗工作。茶叶生产全过程做到不落地生产。通过对生产和加工过程各个环节采取规范化措施和控制,达到茶叶安全、高效、清洁化生产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茶厂生产的连续化。

茶叶加工操作人员。工作人员必须注意清洁卫生,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流感、皮肤病、甲肝、乙肝、肠胃病等的员工医治健康后才能上班。在加工中尽量减少手直接接触茶叶。

茶叶的包装和储运。直接与茶叶接触的所有包装材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通用标准》,杜绝有害物质和微生物通过包装材料污染茶叶,还要确保无异味和放射性等物质,要求干燥、防潮、隔氧等,且能保持茶叶品质,包装过程要严防茶叶受外界污染。贮藏环境必须清洁卫生、防潮、避光和无异味,而且最好设立专库专用,无其他异物共存,并注意控制库房的干湿度和温度,防止茶叶品质变异;运输用的车辆、工具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禁与有毒、有异味等损害茶叶品质的货物混装运输。

完善茶叶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

普洱茶有机茶的鲜叶原料必须采自公司有机茶基地的有机茶园,其他茶园的鲜叶为零。鲜叶分级质量要求应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标准的规定。这里的气候主要有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北热带气候类型,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7~22℃,日温差大,≥10℃的活动积温在6000~830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1800mm。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为该区种植的优质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此外,云南普洱茶熟茶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是渥堆,它是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和陈香等良好品质最关键的一步。独特的茶品质,为普洱茶地理标志的注册实施奠定了基础;从另一方面讲,普洱茶地理标志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普洱茶茶产业发展。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而且逐步过渡到茶叶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全过程处于有效质量监控下,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茶叶生产管理部门、茶叶生产资料管理部门、茶叶流通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应做到各司其职、相互合作。

结语

总之,普洱茶产业发展离不开新科技,离不开多元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产业健康发展。现在普洱茶要走绿色产业的道路,“清洁化加工”是一个重点,其次茶叶规范性种植,即建立国家GAP基地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降低农药残留、生产出优良品质茶叶等。从普洱茶的生产到加工,现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云南标准”和“国家标准”,但关键性的贯彻执行阶段还要普洱茶业各同行的落实与监督,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保证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利益。

普洱茶: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晒青毛茶加工

1、杀青:茶农大多采用铁锅或半自动滚筒杀青,而茶厂则用滚筒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茶农制作这道工序时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现在很多茶农也自己购买了半自动的揉捻机械,而各大茶厂则是用大型揉捻机。最初茶农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及经验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而机揉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为手工茶条索揉捻充分且适度,条索松紧适中,空气流通性大,而机制茶条索紧凑,相对来说没有手工茶发酵快,所以市场上还是以手工茶更为走俏。也有很多茶人潜心钻研,用半自动揉茶机控制时间及力度来达到手工茶的效果,有成功案例,但掌握其技术的为数不多。

3、晒青:茶农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凉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雨季,茶叶总是晒到一半下雨,茶农把未晒干的茶叶收集起来,等到雨晴时候再抬出去晒,如果雨一下几天,茶农们就习惯把茶叶凉在农家的火塘上方,或者制作一个烘茶小灶把他们用烘干。各大茶厂则一律用脱水烘青的机械完成这道制作工序。

4、筛分:用筛分机械筛分等级,手工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要求的花色、口感进行拼配,再加工制作成型。比如普洱圆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二、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饼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饼圆寓意团圆,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故而七片一筒,七子饼普洱茶之名由此得来!制作时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史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饼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贡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为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六个步骤:

1、称重:把茶青具饼型沱型大小而定量,称重;

2、蒸茶:把茶叶具拼配师傅的要求撒面,放上内飞,而后放到一个铁皮做成的圆桶里,桶底有漏蒸汽的小孔,放到特制的铁锅上方蒸软。因为茶叶晒干后很容易脆断,且无一定水分的话茶叶压不成型,所以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3、装茶:蒸软的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子里,裹口定型,这道工序需要工人技术含量很高,才能做出来饼型圆润,厚薄适中,茶窝端正的茶饼,否则茶饼压制出来厚薄不均匀,茶窝歪斜,饼型不圆且茶面条索非常难看。

4、压茶:装袋的茶叶定型完毕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压上手工刻琢,内稍微圆弧型的石模!手工力压制十几分钟;各大茶厂则用机器压制!相对来说,机压茶和石模茶最大的区别是机压茶特别是普洱铁饼,紧凑,相对石模饼发酵慢,但饼型保持时间较长;而石模茶较松,发酵相对比机压茶快,但饼型边缘容易松散开来!

5、晾茶:压好的茶饼放到竹子钉做的竹子架上摊晾;

6、包茶:除去外包布袋,用手工绵纸包装,而后用竹壳笋叶、铁丝七片一筒进行包装,传统普洱饼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一件,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70公斤。

民间手工茶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家庭作坊则分工明确!手工茶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紧压茶这两道工序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普洱饼茶”多销往香港及国外。

三、传统普洱方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饼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四、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五、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晒青毛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六、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晒青毛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普洱茶的渥堆工艺


渥堆,是指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厘米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普洱茶的渥堆工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普洱茶有分为生茶与熟茶,而生茶是未经渥堆发酵的、刺激性比较大;而熟茶是经渥堆发酵的、刺激性很小;这两种茶的最大区别就是看有没有经渥堆发酵。可能有些茶友对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不是特别了解,今天小编就从其化学实质、茶叶的渥堆过程及其茶品经渥堆的差别来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普洱茶的渥堆工艺化学变化实质

关于渥堆的化学变化实质,目前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与黄茶的闷黄过程类似。

二、渥堆茶品:所谓“渥堆”是指一种制茶工序,当茶叶采收经过初制成为毛茶后,用人工的方法加速茶叶陈化的一种过程。

一般而言,方法是在毛茶上洒水,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期间也有微生物参与发酵,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已经由绿转黄、栗红、栗黑,在学术上被归类为黑茶类了。

三、茶叶的渥堆:从制程来看,答案很简单:加速陈化。

过去云南是茶叶的原乡,土地面积广大,又地处边陲,人口密度较低,所以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也使得茶树保留了最原始的“野性”,这类原始的茶树品种茶质厚重,从茶树摘采下来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制成毛茶。如果要直接饮用,会计许多人的肠胃不胜负荷,因为茶性实在太寒了。早年因为交通不发达,通过茶马古道来运输的茶叶,存长时间的旅程中,都已经又经历了一次转化,再加上香港茶楼不经意的存茶行为,使得普洱茶越陈越佳的口碑不胫而走。然而随着饮茶人口的增加.茶叶需求量的增大,云南的茶人开始苦思加速茶叶陈化的方式.而渥堆法就是因此研制出来的制茶工序。

四、普洱茶的渥堆工艺导致茶品的差别

1、从茶品的色泽条索、茶汤的色泽、叶底的弹性色泽、茶滋口感等方面,都能区别。

2、从茶叶来看,经过渥堆的茶叶条索,未冲泡前缺少光泽,冲泡时颜色深栗,冲泡后叶底缺乏弹性,颜色比较均匀一致。

3、从茶汤的颜色来看,渥堆茶品汤色由粟到深栗色,明显比同时期的非渥堆茶品要深。

4、从口感来看,渥堆茶品有股特殊的渥堆熟香,茶汤般较为柔顺。但是缺少层次变化。舌面无特殊渗透感觉,多试饮几次就不难区分了。

5、渥堆也有轻重之分,也有人称为[红水的程度],如果从同时期茶品的茶汤来看,渥堆程度越重,茶汤颜色就越深,反之则越浅。

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相信通过这样的介绍后,大家对其都有了相对的了解。建议胃不好的茶友,选择具有养胃、暖胃的功效进行品饮,特别是在这寒冷的冬天。

普洱茶的发酵工艺


1、发酵载体的建立。普洱茶的发酵在进入“准发酵”时期,需要固定一个发酵“载体”,这个载体通常是以紧压成固态形状实现的,如团、饼、沱、砖等。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团、饼、沱、砖呢?而不是其他模式?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运输方便的考虑。如果紧紧是为了运输的方便,笔者恰恰认为除了“砖”符合这个因素外,其它的团、饼、沱都不具备方便的特点。一是它们都有圆形弧度,而有圆形弧度的物品很难叠加,因为它们的受力面积比砖小,受力均匀度也比“砖”差了一大截。这就自然带来了运输上的难题。二是在同等计量下,团、饼、沱要比砖占用更多的空间,带来运输成本的提高。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团、饼、沱的制成工艺本身要比“砖”来的复杂。因此,普洱茶制作者不可能因为所谓的“运输方便”的原因,加大自身的制作成本。

2、普洱茶紧压成型只标志着生产过程的完结,而发非酵过程的结束。晒青毛茶如果没有经过紧压,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是普洱茶的原料,不可能成为普洱茶。普洱茶原料在紧压成团、饼、沱、砖这些固态形状后,也就完成了普洱茶所有的生产过程(含产品包装)但相对发酵而言,其固态发酵的过程远没有结束。换句话说,普洱茶在紧压成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酵“载体”,开始了后续发酵的过程,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发酵的过程,普洱茶才能结出真正的硕果。

3、紧压成型促成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这是普洱茶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晒青毛料虽然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但基本上是以有氧菌群为主,而普洱茶更重要的发酵是以厌氧菌群为主,因为只有厌氧菌群的“参与”下,普洱茶才能出现其独有的衍生物质,而这些衍生物质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因子”。而厌氧菌群存活与“工作”的前提,是厌氧条件。因此,“紧压固型”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4、紧压固型以圆形为特征,使发酵产生最佳的“工作效能”普洱茶紧压固型有多种形态,除了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如团茶外形似满月状,饼茶近似半月型,沱茶则接近碗形(半圆状)。这种圆形为主的特征,不仅是为了外观的美感,更多的是符合发酵的要求。

当然,普洱茶的发酵也有特例,即普洱熟茶制成的散形茶。我们知道,普洱熟茶经历了“渥堆”的过程,而“渥堆”本身,就源于厌氧发酵的机理,已经经历了厌氧发酵的过程,只是时间较短而已。出堆的熟茶一般采取两种工艺过程,一是依照传统普洱茶的制法,在拼配之后,直接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固态形状;二是直接筛分,以散形茶出现。

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散形茶虽然经历了“渥堆”,这一过程就是厌氧发酵为主。但它毕竟存在时间较短的弱点,属人工快速发酵,与自然陈化、缓慢的发酵有诸多品质上的差异。因为发酵的过程是此消彼长,逐步转化的过程。时间越长,反应越为充分,效果越佳。

二是“渥堆”后的散形茶,因为又回到客气的裸露之中,缺少厌氧的环境,只能与红茶一样,会出现木质化或碳化的过程,保存时间相比紧压茶短。后续的品质也无法与紧压茶相比。

普洱茶的熟茶工艺


与世界上的其它名茶相比,普洱茶也许是制作工艺最为繁琐复杂的一种。

清朝初年,普洱茶的初制往往是由茶农完成的。通常,六大茶山的茶人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上贡给皇家,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形,制成形状不一的紧茶。这种茶含水量一般较多,在运往集散地前,为了防止茶叶在装筐时被挤碎,常常又要喷一些清水。

这样经过10天左右的路途到达目的地以后,茶叶已完成了初步的发酵。在集散地的茶庄,经严格挑选,一部份散茶内销,其余的蒸压成茶饼,七饼一筒,外包笋叶,然后通过马帮千里迢迢运往藏区,这一程又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于是茶叶又经过了一个缓慢的发酵过程,并最终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茶——普洱茶。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无法用精密的仪器探究出普洱茶在运输途中变得越来越可口的本质,只是凭味觉、凭口感、凭品茗之后的浑身舒泰,逐渐坚定了这独特的制作工艺,从这个层面来说,普洱茶的制作实在是“模糊学”的积大成,是中国文化中重感悟重实际在制茶上的具体体现。

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的制作,从晒青毛茶那儿开始分野。与传统的普洱茶制作不一样,现代普洱茶有了一道革命性的工序:渥堆发酵。随着传统普洱茶越来越被茶人认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然而又由于云南的大叶种茶茶性强,新茶不易入口,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探索用各种办法,希望能够使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就有像存放多年的传统普洱茶那样有柔软滑口的“老陈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终于找到了这一把开启“老陈味”的钥匙。

《云南省茶叶出口公司志》中有一段文字披露了这个秘密:“历史上,普洱茶的后期发酵(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是在长期的储运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而形成的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风格,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1973年,昆明茶厂采取速成发酵的办法来达到上述品质形成的目的……”这一后发酵工艺的发明,对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1983年,云南省经贸厅将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定为技术保密项目,并由省科委拨出专项经费进行科学试验,经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两年半时间的反复试验研究,得出了普洱茶采用人工接种,缩短发酵期是可行的这一结论。

渥堆发酵的原理,是提供给毛茶适度的环境,并且控制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之下,透过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使茶叶的发酵加速进行。它的实质是以微生物的活动为中心,通过生化动力——胞外酶,物化动力——微生物热,茶叶内含化学成分分解产生的热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的协调作用,使茶的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在温度、湿度等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记载,在1983年到1985年的三年间,“省茶司”委托相关单位研究“渥堆发酵”,得到如下结论:

“通过反复试验研究,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类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酯化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后期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酯是有机化合物一类,低级的脂是香气的挥发性的液体,高级的酯是蜡状粘稠液体,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验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及其酶系与茶体酶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起主导作用,而茶体中酶的作用缓慢,占次要地位,这就为人工接种、缩短发酵期提供了依据”。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因此,必须掌握好发酵温度、堆温,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适时翻堆。

发酵室内要求安装温、湿度计,茶堆四周要插温度计,由专人负责记录温湿度的变化。新发酵堆成堆后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再成发酵堆,以便水分分布均匀。

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时须补水,然后再拌匀成堆。一般来说,完成发酵需翻堆5—8次。当然,可根据毛茶的嫩度、发酵场堆温、湿度及发酵程度灵活掌握翻堆的次数。翻堆时要求茶叶无团块,而且得掌握好温度。温度低于40°C,难以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而高于65°C,则会出现烧心茶叶,造成叶底不展开,味淡,汤色暗。因此,掌握好温度、湿度是生产普洱茶的关键。经过几次翻堆后,当茶叶显现褐红色,茶汤滑口,无强烈苦涩味,汤色红浓具陈香时,即可开沟进行摊凉。

渥堆发酵工艺的发明,丰富了普洱茶的品质,是我国普洱茶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与创新,也是中国茶人继17世纪发明红茶技术之后,对世界茶业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现在人们常说的“生茶”、“熟茶”、“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及“重度发酵茶”,往往都是以有无渥堆发酵工艺及渥堆程度来确定的。

通常我们把经过渥堆发酵转熟的普洱茶称为熟茶,如果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贮放,其品质会变得稳定;而毛茶不经过渥堆发酵工序而完全靠自然陈化的茶称为“生茶”,其陈化转熟的过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成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普洱茶衍生产品|紫鹃茶


紫鹃茶

紫娟茶,一个从内而外都散发着异样的普洱茶变种,源自高海拔的精灵。“茶,紫者为上。”紫娟茶,全株芽、叶、茎都为紫色。它本身独特的紫,独特的香,独特的味,加上独特的花青素、茶多酚等所含物质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变异品种。据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生化室研究分析,由紫鹃茶树品种春茶一芽二叶所制蒸青样中茶多酚含量为35.52%,氨基酸3.49%,水浸出物44.585;夏季红碎茶中茶黄素含量为0.91%,茶红素6.99%,茶褐素5.86%,感官鉴定浓强度得分为34.7,鲜爽度得分为37.6。

“紫娟”茶干茶色泽为紫黑色,茶汤为淡紫色,香气醇正、味浓回甘,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1991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用“紫娟”茶进行动物降压实验,结果表明,“紫娟”茶降压幅度(35.53%)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绿茶(29.04%)。另经多名高血压患者服用“紫娟”茶,反映药效良好,证明“紫娟”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999年至2000年,省茶科所科技人员开展了“特种紫茶(紫鹃茶)天然降压活性物质研究”(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结果表明:“紫娟”茶黄酮类、咖啡碱、锌、花青素等物质含量比对照大叶茶高。研究认为,“紫鹃茶”含量高的黄酮类、锌和超常量的花青素是其呈现降压显著的主要物质。

“紫娟”是经人工选育的一个茶树品种,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1985年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于是人工选育培植了紫娟茶。作为“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的成果,紫鹃茶被评为2008年度省科技厅科学进步类一等奖。

将紫娟拿在手里,扑面而来的香气沁人心脾,听说过很多次,但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紫娟还是第一次。很多年后,是否还会记得如此特别的紫娟?一入口,淡淡的,没有什么味儿,待到三泡过后,却发现,茶气渐渐地开始了,不经一番淡无味,哪得紫娟回味香?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的生产工艺》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47150.html

上一篇: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儿?

下一篇:普洱茶开饼后如何醒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