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不可复制的普洱茶

2019-12-04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太多太多的文化和文明被外国人学习而去,但是茶叶中的普洱茶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去复制的,这源自于普洱茶的五大不可复制性,也是仅有普洱茶才拥有的特性。

1.不可复制的气候

由于茶有喜光爱光、喜温暖爱湿润的特性,也可以说阳光雨露的足够与否,决议了茶的种类。云南习惯成长茶树的区域均匀气温在15-22℃,均匀湿度在85°以上。所以,阳光、云雾、雨水替换效果的特别气候,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特别内在。

2.不可复制的土壤

茶树成长最适合偏酸性而湿润的腐植土。由于腐植土不但能坚持充分的水分,傍边多有天然的有机肥和植物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氮”“磷”“钾”。这三大元素必定要在偏酸性、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才会溶解,再被茶树吸收,参与茶树的成长和各种有机内含物的氧化、分解、重组过程。云南是黄红土壤偏酸性,属火山灰、玄武岩性质,微量元素丰厚,其天然构成的比例最适合乔木大叶茶树种的成长。

3.不可复制的微量元素效应

微量元素是生物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条件。微量元素的缺少可导致许多疾病,如心脏病、肝病、动脉粥样硬化、智力发育迟缓、免疫力削弱等。微量元素也是衡量茶的种类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云南土壤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厚而天然配比合理,造就了普洱茶共同的内在。并且这些微量元素与茶树组成水溶性物质,所泡出的微量元素更易被人体所吸收。

4.不可复制的传统加工技术

普洱茶,成茶技术原始古老,本地农人将茶叶采摘下来稍经低温翻炒软、搓弄后放太阳下晾干。这种传统的加工办法,保留了普洱茶中各种蛋白质和有机物中的活性酶,在陈放的过程中,茶中的有机物通过氧化、水解、分解、归纳过程构成茶叶中新的可溶性物质,这些物质可溶性高、对肠胃无影响,简单被吸收。因而,普洱茶具有消渴、解乏、提神、消食解油腻等实践成效,已被大量的试验和事例证明和承受。所以说,普洱茶称得上“似茶非茶,似药非药”,世上特有。

5.不可复制的“茶祖”

说到底,普洱茶原本是世界上唯一的茶。众所周知,云南是茶的故乡,茶的传播是以云南为中心,往西南推移,直至印度,往东北推移,直至江浙、安徽。有千万年以上的化石出土,千年以上的茶树更是比比皆是。如今,它的子孙后代已经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是,追根溯源,全世界的茶,都出自云南。这个不可复制性,是普洱茶最根本的唯一。

cY316.com延伸阅读

不可忽视的普洱茶渣


普洱茶是备受广大国人喜爱的一种饮品,普洱茶功效很丰富,具有减肥、养胃等多种功效。可是你知道吗,普洱茶渣也有很多功效。

明目

青普喝后的茶渣乘热敷于眼部几分钟,长期坚持,有明目的作用。尤其是长期面对电脑显示器的网虫、白领等等,因为普洱茶有防辐射的作用,所以这一招尤其有效。

茶浴

把喝过的普洱茶渣装在纱布袋里泡浴,一次约泡20分钟,对皮肤以及心和肺部有好处,能消除疲劳,加速身体血液循环和脂肪消耗,提神醒脑并兼具美白功效。

养脚

熟普喝后的茶渣集中起来煮水可泡脚,因为熟茶性温,泡脚后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使全身经络更加通畅,而且还能防治冻疮,冬天还有很好的暖足作用。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特别有效。

护发

用纱布包3—5g普洱茶(青饼)浸泡5分钟,洗头后,将头发浸到泡好的茶水中洗漂并按摩3分钟,能护发,并能有效防治脱发,祛除头皮屑。

助眠

把喝剩的普洱茶渣(青饼)或绿茶,滤水凉晒至干,用透气的棉布缝制成茶枕头。由于茶叶特有的清香和驱除异味的功能,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视觉模糊、鼻炎、感冒头痛和暑热头晕等症状有良好功效。

喝普洱茶不可跌入的误区


1.泡茶时间过长

很多茶是不宜久泡的,只有少数茶才适合闷泡。很多茶的最佳饮用时间在一分钟以内,还有一部分茶在5秒—10秒之间就可以出汤,不需要让茶叶浸泡太长时间。很多人担心泡的时间太短,茶叶中的营养元素没有溶于水,其实茶叶中的营养元素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溶于水,反之浸泡太久茶的苦涩之味也会变强。还有一些人会把茶叶放在铁壶中,往铁壶中注入水,然后放在火炉上煮;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长时间的煮,茶水早已经变质,没有丝毫营养价值,对人的身体也不好。

2.习惯于泡浓茶

很多人觉得浓茶好喝,习惯于泡浓茶,其实茶水太浓会对人的胃造成伤害,因为浓茶中含有的咖啡因、鞣酸等量都非常大。万事皆求刚刚好!

3.用保温杯泡茶

用保温杯泡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办公室随处可见别人用保温杯泡茶。因为很多人觉得保温杯泡茶可以保温,茶水的温度也得到保持。将茶叶放在保温杯中,茶叶的香气会减少,茶叶长期闷在保温杯中,营养元素会逐渐丧失。相反各种微量元素也会过度溢出,对人体内的粘膜产生较大的刺激,还会产生苦涩味。

4.扔掉泡过的茶叶

许多人在泡茶之后都会将茶渣丢弃,这个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茶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泡完茶之后茶渣还可以进行再次利用,比如:①、干茶叶渣可以吸附异味②、茶叶治疗脚气③、明目安神等。

5.用沸水泡茶

有的茶需要用沸水泡,而有的茶只需要80℃—95℃的水温,具体用什么水温还要因茶而异。有一部分茶需要用沸水,比如:普洱茶、黑茶等,这些茶叶需要用沸水才能用将茶叶含有的营养元素释放出来。

下面给大家科普我们普洱茶的冲泡过程:

①水温:水温需要保持在92℃以上;

②洗茶:让茶叶舒展,去掉杂质,洗茶的时间在3—5秒左右;

③投茶:根据容器大小投入熟茶5—8克;

④注水:高冲低泡,沿杯壁注入沸水,注入7分满;

⑤出汤:冲泡好的茶汤需要迅速出汤,不宜让汤久置壶中;

泡茶的方法并没有固定的要求,加之各个地方气候、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不一样,所以具体要怎样泡还需要自己在泡茶中多琢磨。中国的茶叶种类非常之多,尚且没有固定统一的泡茶方法,很多区域都是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来进行改进,所以泡好茶也要“因地制宜”。

不可迷信普洱茶年份的原因普洱茶年份鉴别


行内人都知道,普洱茶生茶是有生命的,自然环境的温湿度交替对茶的成熟和口感至关重要,并且保持了各地存茶的个性,也即,普洱茶“因地而异”。

首先,贮藏条件会影响普洱茶的陈化变化,单纯依靠感官评审很难正确鉴别出普洱茶的年份;其次,贮藏仓储的温度和湿度也能够影响普洱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而贮放仓储条件的不同,会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和香型的变化带来明显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仓储气候归类为三种:自然气候和人工气候以及可控制的自然气候(日晒温度可利用、高湿可调控)。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势如破竹,蒸蒸日上,普洱茶产量也随之高涨,“老茶”也越来越多。有个现象倒颇为有趣,“百年老茶”的字样似乎时不时可看到,而实际上,不说百年,真正连三十年以上的老茶都极为难得一见,对于老茶,请您别信那一套所谓的年份说辞!当然,遇到存放得当、真正有年头的老茶,着实不妨当作是一种缘分,值得用心细细品赏。

那话说回来,为什么老茶不能迷信年份?

我们知道,品质合格的普洱茶,在合适的温度和合适的湿度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其综合品饮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总体而言是趋向于不断改善。这个变化过程,实质上是茶叶内含物质的氧化及其聚合,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才能促成普洱茶“趋向于不断改善”这个过程。

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从南到北的很多普洱茶经营商户,以及全国各地的爱好型收藏的消费者们,在仓储普洱茶时大多采取就地自然存放,当然,这里不排除少数的专门存放普洱茶的仓库会采取调温调湿的装置与做法。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全国各地的温湿度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贮藏,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有所差异。以广州、上海、昆明、香港四个不同地方贮藏仓储的茶样为例,在感官品评中观察到四个茶样贮藏转化程度大小是一致的,它们的变化大小与茶样水分含量变化趋势也正好相反,与四个茶样酸度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即随陈化程度的加深,水浸出物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

不同气候条件下贮藏仓储普洱茶茶多酚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随着陈化程度的加深,茶多酚含量呈降低趋势。从它们变化趋势来看,受到气温和含水量的共同作用;四个茶样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也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品饮有年份的普洱茶时,还是要以其最终呈现的综合品质作为价值评判标准,而不要迷信年份。

喝普洱茶,不可忽视的汤感


汤感,是喝普洱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感觉,对于初次饮普洱茶的人来说,茶的汤感往往容易忽视,原因之一是喝惯其它茶类茶水,品的是茶叶鲜香或工艺提香所及的浮香,喝过就完了没有记忆。所以要将汤感单独的拿出来讲,是为了让茶友对此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体验到普洱茶的所有感觉。

汤感粘稠度体验方法

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无牙的老人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破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粘稠度。

汤感软度的体验方法

将茶汤含在口中开始默数读秒,两三秒之后将茶汤咽下,通常一入口就马上产生苦涩味就说明该茶汤的软度很差,而软度很好的茶汤通常在茶汤咽下后才缓慢的出现苦涩味。

汤感滑度的体验方法

很滑的茶汤,经常可以令人产生“如饮鸡汤”的感觉,但始终还是不可能达到和鸡汤一样强度的油润感,尤其是新生茶,其润滑的程度很难被记住,一泡很油润的茶汤被咽下去后的那一剎,会在口腔中和喉咙深处留下一种类似附着一层油膜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强度相比较茶汤才入口的滑度更容易被人体验到并产生记忆。

汤感厚度的体验方法

厚度是最容易和软度以及苦涩味混杂在一起的,我们常常听一个人描述他喝到了很厚的茶汤,其实说的是茶喝下去后在口腔中以及舌面上留下的长期不化的涩感,茶汤的厚度指的是一种结实,饱满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容易在茶汤流动的时候得到体验,所以令茶汤在口腔中上下左右的流动会令这种感觉更加清晰。

对于汤感来说,类型的评判很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和记忆则较难,专注而反复的实践才会令人最终得到一种客观的辨识能力。

普洱茶中不可忽视的“老茶头”


“茶头”是制作普洱熟茶在人工渥堆发酵时产生的硬而无法解散的茶块,亦称“疙瘩茶”、“自然沱”,属于普洱熟茶的派生产品,是普洱茶生产当中衍生的一种副茶小类。发酵程度正常范围内的茶头都有一定品议价值的。

“茶头”前面为何又常被冠以“老”子呢?皆因为新出的茶头堆味重,口感不好,一般需要存放若干年后,待堆味散后才更适合品饮。因为在品饮之前已经存放了若干年了,故而称“老茶头”。

普洱熟茶在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繁殖,使茶堆中间的温度逐渐升高,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在这个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茶堆内外翻几翻,以免茶堆中间温度太高把茶焖焦。发酵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翻,茶叶在揉捻时分泌出的粘稠的果胶将有些未能彻底翻到的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这些茶疙瘩内还有更多得微生物参与发酵。

等茶叶发酵完毕后,这些一团一团品相不好的茶叶疙瘩就会被拣出来,用手或机器把它解开,然后放到茶叶堆里,但有的实在粘得太牢了,如果要解开的话就会将茶叶弄碎,只好另外放成一堆,就是“茶头”了,一般茶头占总渥堆量的0。8—1。5%。

外观:干茶头色泽为褐色,自然卷曲紧致呈不规则团状,团块大小不一,相对紧结,干净无其他附着物。

内质:

1、香气--以陈香为主;

2、滋味--滋味稍醇,口感滑粘、甘甜;

3、汤色--红明透亮(色度,亮度、透视度);

4、叶底--红褐色或褐色,富有弹性。

老茶头除了有普洱熟茶的内质外,还含有更丰富的果胶质。相比正常的熟茶,丰富的果胶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主要有:一是非常耐泡;二是茶汤醇厚柔滑,汤色透亮;三是对肠胃的保健功效明显: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解牛羊热毒及酒毒,祛除疲劳,提神醒脑,减肥降脂等。

老茶头极其耐泡,能够泡30次左右,由于老茶头成自然陀形态,为了泡开老茶头,最好洗茶2次,根据茶头的紧实情况,每次浸泡20--30秒左右。可用盖碗或者紫砂壶,以沸水冲泡,开始时茶汤较淡,浸泡时间依个人所好时间稍长些,随之越泡越浓时,可缩短浸泡时间。有些年份的老茶头泡到最后也有大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发酵程度由外重轻一目了然。

冲泡老茶头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茶具,尝试使用一些现代茶具来冲泡也可以体验泡茶过程中不一样的乐趣。

透明玻璃壶煮泡:听着噗噗的水声,嗅着淡淡的茶香随着水蒸汽蒸腾,看着茶头在玻璃壶中翻滚至红浓透亮的汤色,即可出汤;咖啡机蒸泡法:用蒸汽水慢慢淋过茶头,茶和水彻底分离,汤色更为纯净、透亮,茶物质浸出更加彻底,滋味更加醇厚。

水火芳村:不可小觑的普洱茶存储风险!


这两天,超强台风“山竹”肆虐广东,“山竹”的核心区域给整个珠三角都带来巨大的影响,连续几日的狂风暴雨,硬生生将珠三角好多城市的街头巷尾拍成了一部灾难片。与在网上展示出的许多普通市民表现出的乐观不同,芳村的诸多茶商们,又一次的遭受了灾难的袭击,不少商铺被淹,一件件一箱箱的普洱茶被雨浸湿,损失惨重。

不知道茶友们是否还记得,今年2月5日中午,紧靠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葵篷老寨仓库突发大火,该仓库为90年代建筑,有较多木结构,经数小时大火,仓库已经烧成一片白地。大火一起,当时茶叶圈子里就有很多传言,特别是三亿老茶毁于这场大火的传言,流传的特别厉害。事实上,该仓库并不适宜存放老茶,只是作为茶叶暂时的物流中转,仓库内存放的货物主要分三大类:一为陶瓷,二为散茶,三者为茶叶包装,之所以火势过大,与包装燃烧助燃火势有很大的关系,损失大概有几千万。而朋友圈传闻的上万吨老茶以及价值3亿为以讹传讹的不实新闻!

两则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水火无情,在普洱茶的存储过程中,不管是火灾还是水灾,都对普洱茶的仓储安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好茶来之不易,但不管是多好多贵的茶,如果在存储过程中遭了火灾毁于一旦,或者是被雨水浸湿发霉发臭,都将会使藏茶者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火灾会使得茶叶当场被毁,不复存在。而水淹虽然会给茶叶品质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可被水淹过的茶叶可能还会继续存在,甚至还会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干燥后,重新进入普洱茶市场流通。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仓储,有干仓和湿仓之分。干湿仓是普洱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兴起的概念。所谓的干仓普洱茶,通常是指存放在通风、干燥及空气湿度小(一般指空气湿度小于70%的清洁仓库)的环境里,使茶叶自然发酵,其陈化期以10-20年为佳,我们平常说的云南昆明仓、北方仓等,就是干仓的代表。干仓茶虽然陈化进程缓慢,但存储出来的茶叶品质上佳。比如干仓存储的生茶,其条索紧结、颜色鲜润、油光润泽,闻之有自然的茶香味,其茶汤汤色桔红,陈期长的转化为深粟色,叶底完整有弹性、颜色匀整。干仓存储的熟茶,其外形匀整、色泽油润,闻之有自然的熟茶香味,茶汤汤色红浓明亮如琥珀色,滋味陈香醇和,无霉变味或异味。

而湿仓茶则是相对干仓而言的,指的是存储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普洱茶。如果进行细分的话,湿仓茶还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人为的湿仓。最早是一些商人为了使新鲜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饮用,立即销售获利,而采用的一种缩短普洱茶陈化期的存储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人为干预,提供仓储的高温度和高湿度,密闭不透风,靠改变普洱茶的存储环境来实现的,这么存储虽然能使普洱茶在高温高湿的仓储环境下加速生长,但对普洱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其口感很容易有仓味甚至是霉味。

第二类是港仓茶或者是广东仓自然的存放,因为香港和广东近海环境的日常湿度比较大,这种仓储的茶没有经过人为的干预,是自然形成的相对的湿仓茶,在香气上与昆明干仓存出来的茶无法匹敌,存储不当也会有挥之不去的仓味,甚至还会发生霉变。

第三类则是由于在仓储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其他不当存储,就像这次台风山竹带给芳村部分茶商的损失一样,茶叶在雨水中被浸湿,导致茶叶香味散失,受潮发霉。不管是哪类湿仓普洱茶,它们都有着共同点,比如茶饼条索松散,茶叶暗淡无光泽,呈黑绿色。湿仓如果严重的话,茶叶表面或夹层还会披白霜,甚至还留有绿霉或灰霉。湿仓生茶的茶汤像熟茶一样,呈暗褐色或黑色,熟茶的茶汤相对更为浑浊,会喝到淡淡的霉味,以及锁喉等不适感。

正由于干仓茶和湿仓茶的这些区别,所以近年来干仓茶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逐渐取代了湿仓茶的地位,这是茶友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升级,以及对饮品卫生状况和口感取向等深层次原因引起的,并不是茶商们在炒作仓储概念。过去我们经常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那是老一辈人的健康概念。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普洱茶的仓储更要与时俱进,把手里的好茶仓储得更安全与健康一些,是所有茶商和茶友的共同心愿。

干仓的出现,迎合了广大茶友对普洱茶品质升级的期盼与诉求。还有就是普洱茶的口感价值取向问题。香港人喝惯了港仓(湿仓)普洱茶,可能就已经习惯了这个仓味,觉得这就是陈年普洱茶该有的味道。但现如今喝普洱的人越来越多,其他地方的人喝到港仓(湿仓)普洱茶,可能就不会认为这是陈味,反而会觉得是一股霉味。

前面我们说过,不同的仓储也跟不同的山头一样,是有着明显的地域风格的。港仓(湿仓)茶体现的是香港藏茶的地域风格,香港人因为天天喝,早已经习惯了,就认这个味。其他的比如广东人就不太接受港仓,他们可能会更喜欢自己的广东自然仓存出来的茶;再比如北方人、昆明人喝了香港仓、广东仓放出来的茶,就觉得有股仓味。香港人、广东人又会反过来说北方仓、昆明仓(干仓)存放的茶,除了香气好,醇厚和润滑都不够好。所以,普洱茶仓储的不同地域风格带来的地域认同与偏见,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只是站在个人喜欢的立场,从个人是否喜欢喝的角度来看的话,大可不必纠结干仓、湿仓的问题,只要对上了你自己的口味,喝了感觉舒服,就是自己的好茶了。

但现在很多新普洱茶茶友,他们认的就是昆明干仓茶,想要买的也是昆明干仓茶。这个时候,要是茶商拿湿仓茶,或者是已经退过仓的湿仓茶卖给茶友,那就是忽悠了。而茶友们要避免被忽悠,一方面要靠茶商们诚信经营,另一方面更需要茶友们擦亮眼睛,按我们前面说的方法去辨别自己买的茶到底是干仓还是湿仓。当然如果茶友嫌自己辨别麻烦,那就还是找个靠谱的渠道,采买昆明干仓茶吧。毕竟,存茶风险大,喝得不多的话,不如边买边喝吧。

不可不知的普洱茶“真正”传统工艺普洱茶工艺


如同其它茶品一样,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一直处于演变之中。随着时代的演进,从原料、拼配、制作、规格、包装材质与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消费者明确希望保留“传统”,问题是,何谓“传统”?是号级古董茶传统?还是印级茶传统?亦或是早期七子饼传统?如果这样问茶友或茶商,很少人会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知,许多所谓茶人时常会掉入自己的观念陷阱,落入窠臼。

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未经杀青、揉捻,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以说是云南最早、最传统、最简单的茶叶制程,至今仍有云南少数民族如此品饮。这种制程工艺,可谓是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孑遗,其工艺类型十分接近现今的白茶。在此基础上,云南地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又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演进。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这里所谓“传统”,是指1970年代以前全手工制程,包含现代少数民族保留之传统做法,手工采摘、铁锅手工杀青、手工揉茶、毛茶日晒干燥、土灶蒸压、成品阴干或日晒干燥。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与我国其它茶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日晒干燥对于云南地区茶农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简化工艺。彼时既无对于制茶工艺的精细研究,也没有对于茶品存放预期的要求。实际上一直到近代之前,普洱茶追求的从来都是其鲜饮价值而非陈化后的转化效果。

当我们追求传统时,首先要明晰何谓“传统”?这里的传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指向,而并非是源自简单的臆想,亦或是仅仅将“原始”、“粗放”当做传统的必然面目。毕竟,工艺仅仅是过程,对于饮者而言,茶品的品质才是最终的关键。

不可忽视的普洱老茶头


“茶头”是制作普洱熟茶在人工渥堆发酵时产生的硬而无法解散的茶块,亦称“疙瘩茶”、“自然沱”,属于普洱熟茶的派生产品,是普洱茶生产当中衍生的一种副茶小类。发酵程度正常范围内的茶头都有一定品议价值的。

“茶头”前面为何又常被冠以“老”子呢?皆因为新出的茶头堆味重,口感不好,一般需要存放若干年后,待堆味散后才更适合品饮。因为在品饮之前已经存放了若干年了,故而称“老茶头”。

普洱熟茶在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繁殖,使茶堆中间的温度逐渐升高,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在这个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茶堆内外翻几翻,以免茶堆中间温度太高把茶焖焦。发酵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翻,茶叶在揉捻时分泌出的粘稠的果胶将有些未能彻底翻到的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这些茶疙瘩内还有更多得微生物参与发酵。

等茶叶发酵完毕后,这些一团一团品相不好的茶叶疙瘩就会被拣出来,用手或机器把它解开,然后放到茶叶堆里,但有的实在粘得太牢了,如果要解开的话就会将茶叶弄碎,只好另外放成一堆,就是“茶头”了,一般茶头占总渥堆量的0.8~1.5%。

外观

干茶头色泽为褐色,自然卷曲紧致呈不规则团状,团块大小不一,相对紧结,干净无其他附着物。

内质

1、香气——以陈香为主。

2、滋味——滋味稍醇,口感滑粘、甘甜;

3、汤色——红明透亮(色度,亮度、透视度);

4、叶底——红褐色或褐色,富有弹性。

老茶头除了有普洱熟茶的内质外,还含有更丰富的果胶质。相比正常的熟茶,丰富的果胶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主要有:一是非常耐泡;二是茶汤醇厚柔滑,汤色透亮;三是对肠胃的保健功效明显: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解牛羊热毒及酒毒,祛除疲劳,提神醒脑,减肥降脂等。

老茶头极其耐泡,能够泡30次左右,由于老茶头成自然陀形态,为了泡开老茶头,最好洗茶2次,根据茶头的紧实情况,每次浸泡20--30秒左右。可用盖碗或者紫砂壶,以沸水冲泡,开始时茶汤较淡,浸泡时间依个人所好时间稍长些,随之越泡越浓时,可缩短浸泡时间。有些年份的老茶头泡到最后也有大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发酵程度由外重轻一目了然。

冲泡老茶头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茶具,尝试使用一些现代茶具来冲泡也可以体验泡茶过程中不一样的乐趣。

透明玻璃壶煮泡:听着噗噗的水声,嗅着淡淡的茶香随着水蒸汽蒸腾,看着茶头在玻璃壶中翻滚至红浓透亮的汤色,即可出汤;咖啡机蒸泡法:用蒸汽水慢慢淋过茶头,茶和水彻底分离,汤色更为纯净、透亮,茶物质浸出更加彻底,滋味更加醇厚。

冲泡普洱茶的时候不可随意翻动叶底


泡普洱茶,泡到几泡后能不能去翻动叶底?泡茶时,会不会这边的茶叶已经泡够了,应该换另外一面了,这样的茶更耐泡了?

其实,冲泡普洱茶的时候翻动叶底是会影响普洱茶汤!

具体表现在汤色和滋味

由于翻动过叶底,随后冲泡出来的普洱茶汤色就会变得浑浊。也就说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茶叶,如果在冲泡的过程中叶底被动过,如果要观赏茶汤,那么下一泡就不能要了。把翻动过叶底后的第一泡汤倒掉,重新再冲泡一泡既可弥补。由于翻动过叶底,一些其他不好的滋味也掩盖不了的会出现在那泡茶汤中。

这是一个小技巧,很多泡茶好喝的人都会注意这个小细节。从泡茶的方面来说,一个泡茶好的人最基本的就是做到每泡都几乎一个味道。一些讲究的人,如果你去翻动他(她)还要继续泡的茶,是会被看作一种不尊重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茶还要继续泡,叶底可以给你看,但也仅仅是看看,而不是让你去翻叶底。

不翻动茶底,更耐泡!

普洱茶的耐泡度也跟这个技巧有关系,一些冲泡古树茶很讲究的人,注水的时候都不会翻动茶底,更不会让你去翻动叶底了。这种平静的冲泡下去,耐泡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看叶底,可以看出什么?

看叶底,首先看的是茶汤中的夹杂物和茶汤过滤网里的残留物。这两个一看,大概就知道这款茶工艺把握如何了。再看茶底以及揉捏叶底,看的是茶料季节、茶叶的整碎、工艺以及其他异物等。

不可不知的普洱茶“真正”传统工艺


如同其它茶品一样,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一直处于演变之中。随着时代的演进,从原料、拼配、制作、规格、包装材质与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消费者明确希望保留“传统”,问题是,何谓“传统”?是号级古董茶传统?还是印级茶传统?亦或是早期七子饼传统?如果这样问茶友或茶商,很少人会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知,许多所谓茶人时常会掉入自己的观念陷阱,落入窠臼。

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未经杀青、揉捻,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以说是云南最早、最传统、最简单的茶叶制程,至今仍有云南少数民族如此品饮。这种制程工艺,可谓是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孑遗,其工艺类型十分接近现今的白茶。在此基础上,云南地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又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演进。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这里所谓“传统”,是指1970年代以前全手工制程,包含现代少数民族保留之传统做法,手工采摘、铁锅手工杀青、手工揉茶、毛茶日晒干燥、土灶蒸压、成品阴干或日晒干燥。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与我国其它茶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日晒干燥对于云南地区茶农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简化工艺。彼时既无对于制茶工艺的精细研究,也没有对于茶品存放预期的要求。实际上一直到近代之前,普洱茶追求的从来都是其鲜饮价值而非陈化后的转化效果。

当我们追求传统时,首先要明晰何谓“传统”?这里的传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指向,而并非是源自简单的臆想,亦或是仅仅将“原始”、“粗放”当做传统的必然面目。毕竟,工艺仅仅是过程,对于饮者而言,茶品的品质才是最终的关键。

云南普洱茶不可言传的茶气和茶韵


普洱茶的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气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串着中国传统艺术和人物品藻的始终。普洱茶品饮的较为抽象的范畴,却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常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饮普洱茶是一门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普洱茶的“气”而言。

天地宇宙之间,凡有生命都必有“气”;凡中国传统艺术,举凡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甚至诗词歌赋,无不讲究个“气”字。亚圣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说人的修养境界,三国魏文帝曹丕“文与气为主”是谈艺,傅抱石题青城山古松国画“元气淋漓,真宰上诉”是说物。又譬如我们生活中,书法作品到处可见,高手所作,笔墨点画的后面,我们总是感觉到有一股充沛元气,使之看上去不死板呆滞。又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虽然貌不惊人,但眉宇之间能感到对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养深厚等,就是内在的生命力通过表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是这种表达不是直接简单的而已。

普洱茶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的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气。

当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从物质基础来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普洱茶的原料必须要用云南大叶种,就是因为茶多酚含量比国内国外其他任何茶区茶种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岁月的陈化中茶多酚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减少,如果作为原料的晒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说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气不足。

在普洱茶主产区之一的临沧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说,该茶区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先天条件就很好,这是普洱茶在品饮中气足韵厚的保证,也是收藏普洱茶在日后越陈越香但决不会汤清水薄的保证。最简单的例子,刚制成的新茶中,以黄片(又称黄叶)压制的青饼,口感就很甜润,但即便在昆明存上三、四年后,茶气就淡薄了,所以收藏价值就不高。黄片就是在茶叶发后采摘不及时的那部分,也是阮福在《普洱茶记》里说的“将揉时预择其内劲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者(一些版本为“金月天”)。黄片茶多酚含量很低,加工时茶农一般要剔拣开来,类似于我们洗菜时丢掉的老坏的菜叶部分——也就是石昆牧在《经典普洱》一书第45页说的“分明是茶园茶的粗枝老叶,却被无良厂商冒充大叶乔木以欺骗消费者”的那种茶。只是黄片饼不止是茶园茶有,老树茶也有;并且,以此欺骗消费者的厂家不多,倒是商家居多。

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没必要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刚刚入口时有一点苦,当马上回甘;有一点涩,但马上化开,生津出韵——口腔里感觉风生水起但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却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这也许是为什么舞蹈家杨丽萍说:普洱茶是味觉的音乐。

品鉴茶气主要从三个方面:足、厚、正。原料好如临沧茶,自然气足;加工工艺精当,使茶多酚的好处与氨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谐发挥,则如各种不同的乐器以茶多酚、咖啡因为领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气显厚;茶叶采摘得时,不乱加拼配,有品饮经验的人一杯入口,则临沧茶是临沧茶、思茅茶是思茅茶、版纳茶是版纳茶,风格明显,个性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茶气正。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

同时,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

知茶气者,可谓对普洱茶已经登堂入室了。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可以先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动听感,就称为“有声无韵”;在评价人物时,一个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滞无灵气无教养,就缺少“韵”,也难给人美感。这一点甚至让李笠翁为难,在《笠翁秘书·声容部·选姿第一·态度篇》里,他说美女要让人迷恋,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

按照他的选美标准就是姿态第一,“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第一重要”。但是说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么,他也只能打个比方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韵”的感觉。老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

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品饮普洱茶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么神授鬼教,只要不断的实践、比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领略普洱茶的好处。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错了茶,把质次品低的茶品先入为主,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好比戴了有色眼镜,要体会普洱茶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绕弯路了。这也是现在一些茶友,把湿仓老茶作为存储良好的将来老茶的标准,是自折好茶身价的。

普洱茶生茶不可错过的四个品饮时期


一饼普洱茶生茶的魅力,资深的茶友自然知道它的趣味。

而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似乎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但对于极老的茶我其实并不看好,一则喝的也少,二则似乎没有看出如何优异的特征,它损失了不少细节。因此我们来分享普洱茶生茶几个品饮阶段的好。

当然,所有的转化都是渐变的过程,我们不过是找几个相对特殊的点,来人为去划分,这样可能看的更加明晰。

压饼个性期:压饼三个月后

这个恐怕很多茶友印象最为深刻。一款普洱茶散茶原料开始喝,与压饼之后马上品饮的口感,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毕竟经历一次蒸压。记得师兄之前说过,一般压饼之后稍稍存放会更柔、甜,然也。一饼茶,往往刚刚压饼后的三个月内,状态确实不稳定,尤其香气出不来,这个也是之前压了易武麻黑后最直接的印象。现在再拿出来喝,已经是不错的状态。

此时的茶,优点缺点都是突出的,而且茶的口感也基本稳定下来,更能够看出一款茶的质地。香气的高扬与否,茶汤的细腻与否,都十分清晰。

新茶真性情:一年之后

此时,经历一年的转化,普洱茶的特性愈加稳定。茶中的水汽逐渐消去,而且涩感也会更为减弱和稳定,茶汤口感变得更为浓郁有厚度。此时,你也能见到一饼沉稳下来的普洱。

自此,这饼茶叶开启了转化的路程,在时间中开始不断转化,偶尔拿出来品饮,总会发现一些区别。

转化中期茶:7-10年

之所以有个范围,是因为达到某种口感特征,也就是南北方存放的不同。比如转化快些,七年的茶已经大有老茶的润感,快些十年肯定也差不多了。此时,确实有它的魅力。这个也是极推荐品饮的时期,因为丰富有趣。

这类普洱生茶经历时间的转化,苦涩味已明显退去,刺激性也大大降低,香气出现复合变化,可能是果蜜香。可能是馥郁甜花香,茶汤则饱满而沉稳,如果是易武茶,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已经有之前的柔,而变成某种茶气,很是有力。

而且此时茶性也转温,不似之前如此刺激和刮胃,喝起来舒服。

转化后期茶:20年

较少喝到了这个时间的茶,不敢妄评。据说,其开始出现诸如药香、樟香、参香等等特征,滋味醇浓顺滑。但我估计,哪里的茶确实都不好区分了。

而对于超过二十年以上的茶,乃至三十年的,倒是极偶尔喝过。全然是“土”味,香气和滋味变淡,个人认为其已不是品饮的黄金的时期了。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不可复制的普洱茶》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不可复制的普洱茶》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普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47139.html

上一篇:你的普洱茶里混有烘青料吗?该如何辨别呢?

下一篇:普洱茶的仓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