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老茶的价值建立在好茶的基础之上老茶就一定是好茶吗?

2019-12-04

“茶”,越放越有内容;老,才会有味道。”很多品饮者认为这就是老茶的魅力所在。可是,当无法科学地、准确地鉴定老茶的年份,没有标准去评审老茶的品质,真假老茶在市场上鱼目混珠时,老茶的命运就开始了。不管什么茶,只要和“老”字扯上关系,就直接等于“贵”,道理很简单,时间无价嘛。

如今市场上的老茶一般只和三个关键词有关:“年份”、“价格”和“传说”。关于“年份”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从包装和口感方面来辨别,懂品鉴老茶的人少之又少,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或者将新茶掺入老茶中,滥竽充数。

更有甚者,采取了“湿仓造假”的作假方法,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容易加速茶叶陈化,人为地“加速陈化”的老茶,都会丧失茶叶的本味,只剩下单薄的老味和酵味,品饮起来十分不悦。

随着老茶的“传说”越来越多,也被有意无意地标榜成了一种传统文化。翻阅中国茶的历史,并没有推崇喝老茶的先例,历朝历代的茶行卖茶看重的都是“新茶上市”,老茶一般也只出现在以下两种境况中:卖不出而剩下的老茶,要掺到新茶中售卖;黑茶、普洱茶供边疆牧民、藏民喝来消食去油腻的,因路途和时间关系而变老。今天全民藏茶、喝老茶现象是随着普洱茶热而兴起的,时尚一点的说法叫“后现代茶文化”,文化涵盖的不单只有历史,喝老茶也不一定非得和文化扯上关系。

不论老茶是因商业炒作而昙花一现,还是因消费需求会天长日久,老茶的价值一定是建立在它是好茶的基础上。只有今天的好茶,才可能成就将来真正的老茶。

好生态

“没有好生态,就种不出好茶。”好茶首先产自好产区,山清水秀,云深雾绕,远离污染;好茶的生长环境有一些生态标准,比如海拔、温度、空气等。相对的高海拔,才能提供最利茶生长的各种气候条件。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蒸腾作用强,使茶叶代谢增强,产生更丰富的芳香物质。还在不断开荒僻壤,破坏环境,遍植茶树,一味追求面积大、产量高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产茶区的茶青只能沦为各类明星茶品的原料,试问价值几何?

好工艺

古云“采之时,造之精”,从茶叶原料的老嫩标准,采摘的时间,制茶师对茶叶所采用的最适宜茶性的加工方法,是茶叶能否成为一款好茶的关键。运用“最恰当”工艺进行改良,在方便茶的储运之外最大程度地保持茶的天然香气、色泽、条形,以及弥补茶的口味缺憾,也是在茶的口感、有效成分和未来的时间之间寻求新的配置平衡。

好品质

适合存放成老茶的茶叶品质一定要过硬,否则若干年后在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都极为逊色。一款原本就香气不显,茶味单薄,毫无回甘,连续几道后香气滋味也是毫无起伏变化的茶叶,即使拿去妥善陈放五十年,茶味也还是这样,不会产生香扬水活、滋味醇厚、香气滋味富有层次感等品饮感受。

好存放

老茶存放有着严格的温湿度标准与卫生条件,茶叶容易吸味,存放处若有异味,便会钻入茶叶中,被喝出杂味。若是温湿度控制不好,霉斑、馊味等情况也会在老茶身上显现,看着都不敢下手泡。中国太大,南北温差,东西海拔差异都直接决定了茶叶存放的结果,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在如何辨别老茶,一次又一次地“交学费”上,不如从现在开始为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存些可以放心的老茶。

老茶热,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市场的变换,我们的感知已经很难不被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所影响,保持自我丰富的感官知觉与理性思考判断是多么难得。老茶不一定是好的,好茶也不一定非要老。

但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为将来真正的老茶。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中,纯料就一定是好茶吗?拼配就是茶叶造假?


要说清楚纯料和拼配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重点是要弄清楚何为纯料?搞清楚何为纯料,那么纯料以外的普洱茶就是拼配的。

基本上所有定义下的纯料茶,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概括指示,在这个概括内的茶都是纯料茶,只是这类概括的前提都是按各自意愿,或由生产者或由市场方根据自己想法定义的。

通常这类概述里头涉及的要素有如下几个:

1、区域,区域又可再划分为大产区、山头、寨子、茶地。

2、季节,季节包括茶叶发芽的春季秋季和雨季,其中春季还可再划分为明前茶和春茶。

3、茶树状况,比如台地茶,小树茶,古树茶和高杆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纯料茶为了保持定义下的口腔的精彩,不求产量只求质量,而拼配茶则是通过不同原料的拼配使得原本较为普通的原料在口感上得以提升同时能保持较大的产量。纯料茶的口感能突出地域特征,而拼配茶的口感能体现配方的特色。

然而,很多茶友表示买茶怕买到拼配茶,觉得拼配茶都是不好的,就要买纯料的,很多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纷纷表示自己的茶绝对没有拼配,那么拼配茶的品质到底好不好呢?

拼配茶,其定义为:为了保持茶叶风味与品质的稳点,而将几种不同的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这个工艺需要拼配师有极强的感官经验,丰富的拼配技术。

拼配茶有以下5种拼配方式:

1、季节拼配(春雨秋)

2、茶种拼配(台地古树)

3、茶叶不同级数拼配

4、年份拼配

5、发酵度拼配(包括生熟拼配)

拼配的目的可以概括为12个字:“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这12个字在六大茶类的拼配中都应用得当。

其实拼配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保证产品稳定并增加产品数量的有效方法。从茶行业来说,拼配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是老字号茶企形成自己经典藏品的“武功秘籍”。

了解茶叶种植的人都知道,茶叶的季节性很强,昨天的茶青做出的干茶和今天的茶青做出来的干茶的差别有时候是很大的,也许昨天的干茶香气高扬但滋味淡薄,今天的干茶香气低沉但滋味浓厚,那么将两天的茶叶拼配在一起,既满足了茶叶的香气又填补了滋味,两全其美,岂不是很好?

拼配并不是茶叶造假,它是茶学领域里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不是谁都可以做得了拼配茶的,这可是需要很高深的审评技术。拼配茶除了能满足稳定的品质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口感的层次和饱满度。据说立顿的茶叶拼配师要学习7年,才能上岗。也正因为立顿对拼配师有这样严苛的要求,才能保证它们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为什么我们要做拼配,是为了做出一款,能与纯料媲美,甚至不亚于纯料,而高于纯料口感的,大家都能喝的一款好茶,实实在在的喝一杯最本质的,醇朴的普洱茶。“一生何求”,它就是这么一个发酵度拼配起来的,具有一定拼配难度的拼配茶。

茶砖口感饱满,醇甜生津,顺滑柔糯,生茶和熟茶完美融合,成“龙凤呈祥”。冲泡后茶汤红褐透亮,沉香之中隐透果香,醇甜生津,顺滑醇厚,层次丰富,口感协调饱满,既有普洱生茶的香气,又有普洱熟茶的醇厚感。

好茶就一定耐泡吗?


茶友们在买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买到好茶。但是“好”这个概念太笼统了,什么样的茶才能够得上我们所认为的好茶的标准呢?

评判好茶的因素有很多,亦有主次之分,评判好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一、原料;二、工艺;三、口感。

原料

好茶的原料一定要生态,而“生态”一词,最基本的要求即是不施加农药化肥。比如做茶讲求“三分原料,七分工艺”。三分原料里,有两分是生态,还有一分是树龄。虽然无法保证每一棵茶树的树龄都在3、500年以上,但可以保证每一片茶树林都足够原始自然,它们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露,茶树与周边植被共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工艺

如果把原料比作躯壳,那么工艺就是茶叶的灵魂,人类因为受生活环境熏陶、接受不同的教育而呈现出个体差异。茶叶也是如此,同样的原料,交给不同专业度的制茶师傅,做出来的茶叶口感自然也是天差地别,原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茶叶成品的口感。

口感

口感中包含诸多因素,耐泡度即可归入口感范畴,除此之外,以普洱茶为例,汤感、韵感、生津、回甘、苦涩协调感都是判断茶叶口感的因素之一。

从评判好茶标准的主次性来看,施加农药化肥的原料,无论后期采用了怎样巧妙的工艺,也不能称之为好茶,因为这样的茶从源头开始就是于人体健康有害的。采用高温杀青、闷黄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短期内香甜可口,在存放几年后会出现燥口、干喉、苦而不化等令人不愉悦的口感,这样的茶同样不能归入好茶行列。

从以上内容来看,“耐泡度”与茶叶品质有间接相关性,但它只是好茶中一个非常要的因素。一款杀青不透的茶,它的口感不如人意,但依然是耐泡的,我们也不可能称它为好茶。

守着茶农采茶就一定能买到好茶吗?去茶山就一定能买到好的普洱茶吗?


2019年春茶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友涌上各大普洱茶山头,大家到茶山之后,到底会不会凭经验来判断茶叶的优劣?很多人说,我看某某地方生态特别好,我找树围最大的茶树,盯着茶农采难道还不行吗?是可以这么做,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当原料品质上乘的时候,工艺是否能够到位?倘若工艺不到位,到头来也不一定能喝到好茶。

普洱茶讲究越陈越香,越陈越香靠的是茶叶的内质,在毛茶制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留茶叶的活性,在茶叶加工、杀青的时候不能出现高温。这里的高温并不是指锅壁的温度,而是指鲜叶的温度。鲜叶下锅后,当温度达到35~45℃时,茶叶中的活性酶可以快速转化,如果鲜叶温度不能快速上升到50~55℃,鲜叶就会出现红梗、红叶现象,我们泡茶时就会看到茶汤油光发亮。

普洱茶现行制作工艺一般是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日晒

鲜叶采摘之后要进行失水,茶叶中的芳香类物质在此时发生生物化学反应。鲜叶摊晾时主要是失水不发酵,要注意摊晾的时间不要过长,鲜叶不要出现过度失水而产生发酵,比如鲜叶出现红边、红梗现象。

有人会问摊晾时长究竟多久最为合适,此时就要遵循“看天做茶、看山做茶、看茶做茶”的理念,摊晾的厚薄、地点以及鲜叶的品类都会影响摊晾时长。

制茶师傅也要根据鲜叶的失水程度选择杀青工艺,一般情况下,杀青时锅壁温度不要超过300℃,最合适的温度应该是在260℃~280℃之间。

鲜叶下锅后,前期一定要注意散水,因为鲜叶中的含水量尤其高,我们要通过利用热度采取“闷、抖”结合的方式,把鲜叶中的水分散失出去,如果采用“闷”的方式,少抖水或者不抖水,就等于是利用蒸汽的温度将茶叶闷熟,这种情况下,茶叶可能会出现很重的青味。

出锅后将鲜叶摊开,放凉后再进行揉捻。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的细胞壁破裂,内含物质粘附到茶叶表面,泡茶时即可以让内含物质快速溶出茶汤。如果揉捻过重,茶叶的内含物质完全溶出,品饮时口腔的刺激感就会比较重,有可能出现麻舌现象,甚至茶叶的耐泡度也会有所下降。采取正常的杀青、揉捻、日晒干燥的茶在新茶冲泡时,汤色呈现出黄绿色,茶汤入口汤感稍薄,但在后期存放中才可能达到越陈越香的的可能性。

一款好茶,不仅仅需要好的原料,当我们的原料在一个品级时,工艺如果占了上乘,品质也会更好。一款茶从选料开始,到制作,到储存、品饮,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会影响我们的品饮体验。

普洱老茶一定比新茶贵吗?


按照制成茶品后存储的年份不同,普洱茶可分为新茶、中期茶和老茶。因为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缘故,所以如果片面的只考虑存储年份的长短,价格排序理应是老茶、中期茶、新茶。

一直以来在茶界都有着“喝旧、存新、品老”的说法。但不可将老茶比新茶贵一概而论,这样略显偏激。

普洱老茶的“老”是一个相对时间概念,并没有统一标准。非要有个界限,大致判断的标准为存放十年以上茶便可称之为老茶了。老茶经受住时间的销蚀,才能沉淀出岁月的变迁。

不是所有老茶一定都是好品质,但是有价值的茶必定有好品质,因为品质决定价值,供求影响价格。老茶比新茶贵,就说明普洱老茶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

品质高的老茶,在新茶时期表现就足够优秀。原料及工艺两方面尤为重要。精挑细选优质的原料,再加上特定环境的客观性决定品种的优越性。一个好的环境也不是什么品种的茶树都适合生长,就好比每座山头有其代表性品种的古树茶。

普洱茶的工艺在六大茶类中独树一帜,特殊的制作工艺才能使其在后期发酵中越陈越香。如果工艺不够精准,会导致普洱茶内含物质提前释放或转化,就算再放十几年,也无法达到越陈越香。

原料和工艺的优秀为茶品质带来了保障,除此之外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仓储,仓储的细节也要小心翼翼,这也就让老茶贵得有道理。

在茶叶市场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一批批的老茶,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定价比当年新茶便宜。往往这些茶都是小品牌,或者是“炒”茶人因资金链问题低价清仓。亦或是遇到行情火热时,加上茶品优质,一些茶人会入手收藏,便直接抬高了新茶的市场价格。所以,普洱老茶并非一定都比新茶贵。这与当时的市场行情、茶品质量、潜在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我们还需从实际着眼,避免被经验主义所误判。

时光倒流,当老茶还是新茶的时候,同一批次的茶中,有的早已被喝掉,有的因为各种原因早早不能存,甚至有的是在保存的中途,遭遇意外,失去保存价值,能存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可见珍贵。所以小编个人之见认为同一款普洱茶,老茶比新茶贵更为准确,而是不是所有老茶都比新茶贵,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在有茶相伴的岁月里,让我们珍惜每一饼上天恩赐的老茶吧。

未来的优质老茶,源于今天的好茶


“茶,越放越有内容;老,才会有味道。”很多品饮者认为这就是老茶的魅力所在。可是,当无法科学地、准确地鉴定老茶的年份,没有标准去评审老茶的品质,真假老茶在市场上鱼目混珠时,老茶的命运就开始了。不管什么茶,只要和“老”字扯上关系,就直接等于“贵”,道理很简单,时间无价嘛。

如今市场上的老茶一般只和三个关键词有关:“年份”、“价格”和“传说”。关于“年份”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从包装和口感方面来辨别,懂品鉴老茶的人少之又少,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或者将新茶掺入老茶中,滥竽充数。

更有甚者,采取了“湿仓造假”的作假方法,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容易加速茶叶陈化,人为地“加速陈化”的老茶,都会丧失茶叶的本味,只剩下单薄的老味和酵味,品饮起来十分不悦。

随着老茶的“传说”越来越多,也被有意无意地标榜成了一种传统文化。翻阅中国茶的历史,并没有推崇喝老茶的先例,历朝历代的茶行卖茶看重的都是“新茶上市”,老茶一般也只出现在以下两种境况中:卖不出而剩下的老茶,要掺到新茶中售卖;黑茶、普洱茶供边疆牧民、藏民喝来消食去油腻的,因路途和时间关系而变老。今天全民藏茶、喝老茶现象是随着普洱茶热而兴起的,时尚一点的说法叫“后现代茶文化”,文化涵盖的不单只有历史,喝老茶也不一定非得和文化扯上关系。

不论老茶是因商业炒作而昙花一现,还是因消费需求会天长日久,老茶的价值一定是建立在它是好茶的基础上。

好生态

“没有好生态,就种不出好茶。”好茶首先产自好产区,山清水秀,云深雾绕,远离污染;好茶的生长环境有一些生态标准,比如海拔、温度、空气等。相对的高海拔,才能提供最利茶生长的各种气候条件。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蒸腾作用强,使茶叶代谢增强,产生更丰富的芳香物质。还在不断开荒僻壤,破坏环境,遍植茶树,一味追求面积大、产量高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产茶区的茶青只能沦为各类明星茶品的原料,试问价值几何?

好工艺

古云“采之时,造之精”,从茶叶原料的老嫩标准,采摘的时间,制茶师对茶叶所采用的最适宜茶性的加工方法,是茶叶能否成为一款好茶的关键。运用“最恰当”工艺进行改良,在方便茶的储运之外最大程度地保持茶的天然香气、色泽、条形,以及弥补茶的口味缺憾,也是在茶的口感、有效成分和未来的时间之间寻求新的配置平衡。

好品质

适合存放成老茶的茶叶品质一定要过硬,否则若干年后在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都极为逊色。一款原本就香气不显,茶味单薄,毫无回甘,连续几道后香气滋味也是毫无起伏变化的茶叶,即使拿去妥善陈放五十年,茶味也还是这样,不会产生香扬水活、滋味醇厚、香气滋味富有层次感等品饮感受。

好存放

老茶存放有着严格的温湿度标准与卫生条件,茶叶容易吸味,存放处若有异味,便会钻入茶叶中,被喝出杂味。若是温湿度控制不好,霉斑、馊味等情况也会在老茶身上显现,看着都不敢下手泡。中国太大,南北温差,东西海拔差异都直接决定了茶叶存放的结果,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在如何辨别老茶,一次又一次地“交学费”上,不如从现在开始为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存些可以放心的老茶。

老茶热,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市场的变换,我们的感知已经很难不被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所影响,保持自我丰富的感官知觉与理性思考判断是多么难得。老茶不一定是好的,好茶也不一定非要老,但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为将来真正的老茶。

茶树越大,树龄越老的普洱茶古树茶,品质就一定好吗?


近年来,很多茶友们纷纷选择自己走上茶山,到寨子里了解真正的古茶树。笔者也接待了不少茶友,陪同他们游览茶山。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大众对古树茶认知的根本问题。常年待在茶山上的茶农可以很快的辨识出哪棵茶树的树龄较大,哪棵茶树被人为破坏过,而仅仅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简单学习的茶友们,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见一叶知深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

笔者始终认为,不管树龄是100年还是300年,是纯料还是拼配,只要是优质的古茶树,它的品质是无法欺骗口腔的,古树茶的优越品质是生态树茶无法做到的。当然,古茶树的品质也有高低之分,这也是为什么老班章、冰岛、易武、倚邦等这些山头和寨子的知名度很高,价格也很高,而在勐海、临沧茶区其他寨子的古茶树名气不大,而价格也便宜很多的原因。

我们做茶的这些年,时常发现很多古茶树被埋没在人们的视野中,笔者认为古树茶除了极致的追求,更应该存在于日常的品饮中,好的品质当然有它的品饮价值。让古树茶变成茶友们日常能喝到的茶品,正是笔者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回过头来看,古茶树的资源是有限的,分布也是极其分散的,甚至一些古茶树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已经不具备品饮价值,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古树茶的认知,我们需要产生一些共鸣,并不是只要树越大,树龄越老就一定是最好的。

能被制作成茶品的古树茶,至少茶树的生态环境是完整的,自然的生长且没有被人为过度破坏的,把鲜叶放在嘴里嚼的滋味是丰富的,那么,制成茶品后的品质便有保障。

揭秘:树高、粗壮就一定是古茶树?


在普洱茶领域,茶友们往往习惯以茶树的树干直径和树冠高度作为判断树龄的依据,看到树冠高树干粗的茶树,便直觉的认为是古茶树。事实真是如此么?

下图中这颗茶树高约5米,从对比可看出其树干的粗细。这颗茶树是树龄过百的古茶树么?

实际上,它不过才二十来年树龄。这颗茶树在其所在村寨建立时种下,至今不过二十多年树龄。因为从未被采摘从而有如此“身板”。

下两图的茶树看似大小不同,实则是同时种植树龄已过百年的古茶树,只是后者因为上方的杂树树冠过密,始终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滋养,因而如此“瘦弱”。

茶树的大小与树龄没有必然联系,那茶树的大小与茶质是否呈现正相关关系呢?

这也是许多茶友都曾遇到的问题。事实上茶农采摘鲜叶时,会根据既往经验采摘口感较佳的植株,而品质不佳的则会弃采。经常被采摘的植株发育难免受到影响,而弃采植株得以将其吸收的全部养分用于“快高长大”。经年累月下来,树干直径、树冠宽幅和茶树高度都会产生显着差异。部分被弃采的“傻大个”,在古树茶资讯混乱的今时今日,还被赋予了“茶王树”的封号……

茶树鲜叶品质,是受茶树生态、品种、树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石昆牧老师与经典普洱团队多年来在茶山考察与制茶的经验总结,对于鲜叶品质的影响的诸多因子之中,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远比茶树树龄更为重要。若进行茶质对比,生态环境优异的小树茶,其茶质往往会比生态环境恶化的古树茶为优。这也是石老师多年以来坚持对原料生产进行亲力亲为全程监督之缘起。

在茶山,若是没有明辨茶理的人告知,多数茶友都会被这些外相误导。需知成就好茶,除了品质优异的鲜叶,还离不开精良的工艺制程、独到的拼配技艺。茶树的大小或树龄,都不应成为茶友判断茶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

老茶陈化的基础是什么?


在茶叶史上,老茶不仅有着不可抗拒的品鉴价值,而且每一款有价值的老茶都蕴藏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在。或许,这就是老茶的魅力所在。毕竟,好茶以及好茶故事,从来就是茶人们趋之若鹜的追求。

老茶陈化的物质基础

老茶的品鉴价值在于它至高无上的“茶气”。老茶在陈化过程中的“茶气”强化主要基于下面两个因素。

其一、老茶的陈化是一个大分子到小分子的渐变过程。由于小分子更易溶于水的结果,陈化后的老茶茶汤会越来越通透,茶汤的内含物也越来越容易被身体吸收、感知,并产生茶气体验。

其二、老茶陈化过程中,茶碱和茶多酚等内含物在氧化作用下分解成多糖。多糖物质在医学上具备强壮滋补、提高免疫机能等功效。当这些多糖物质被身体吸收后,往往会引发身体内部机能的感知与反馈。这种感知与反馈就是体感。

显然,老茶茶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源自于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这就是所谓的“原料好才真的好”原则。只有好茶才可能在岁月的沉淀下蜕变成一款优秀的老茶。具体而言,茶叶中所蕴含的内含物必须具备天然的生态性,而非人工因素添加进去的。越是自然状态下的茶,如野生状态下的茶叶,在尽量少的工艺干涉下,其内含物对人体经络的渗透力就越强。渗透力越强的物质,日后越容易留下更加深刻且持续的“茶气”感觉。

老茶陈化的工艺基础

当然,除了好的原料基础,茶品的工艺也是老茶陈化的关键所在。

国家标准规定:只有黑茶类的茶在清洁、防潮、无异味等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这是因为黑茶类的茶属于典型的后发酵茶。其成品往往不追求绿茶高扬的香气,属于低温干燥而成。这种工艺确保了隶属于茶的物质成分并没有被强制固化,所以茶品才得以延续后发酵的过程,满足了茶品时间沉淀的基本要素。

当然出于监管原则下的国家标准从来无法完整诠释民间茶人的意志。除了黑茶类的茶品,目前茶人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等级相对低的白茶,以及发酵程度高的铁观音,作为老茶守候的对象。

因此,符合老茶陈化工艺的茶应该具备:①茶品存在发酵工艺;②具备后发酵的可能与空间。

老茶陈化的环境基础

老茶温暖的故事往往跟老茶的存储过程有关。而茶之存储从来离不开茶者的心绪宣泄。

关于黑茶类的老茶存储,不同地区的茶人有着不同的行动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力求让茶叶拥有一个“恒温恒湿、适度通畅、茶叶抱团”的陈化环境。

恒温恒湿:指的是20-30度之间的环境温度以及60-80之间的环境湿度。

适度通畅:指的是茶叶储存的仓库必须有适度的通透性,但又不宜完全敞开,要既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但空气流动不宜过大,毕竟茶叶的陈化需要自己的小环境支撑。

茶叶抱团:指的就是茶叶陈化的自身小环境,这个小环境越稳定,茶叶陈化的风险越小,茶叶陈化的效果就越好。其实,这也是紧压黑茶的目的所在。所以,在一个相对大小的茶叶仓库中,如果有条件,我们最好只存放同一类型的茶,而且量越多越好。

至于陈年观音的陈化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其成品经烘焙冷却后需密封,置于石木结构的特别仓窖中储藏,酷暑不热,严寒不冷,促进其后熟作用及一系列变化,“醇、滑、清、爽”沉淀着大量精华物,才能实现“沉香凝韵,绵甜甘醇”的陈化效果。其内含物变化往往有着严格的周期与条件制约,普通百姓很难完成与鉴别。所以目前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出台。

如果说,好茶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灵物,那么老茶则是茶者最用心良苦的守候了。

茶者,一旦用心良苦,老茶的痕迹自然温暖通透。

消费者问:陈茶或老茶就一定好吗?


喝茶有经验的茶友们,你是如何觉得的呢?对于陈茶或老茶就一定好吗的问题。

在普洱茶未被热炒的时候,陈茶和老茶的口感都是普洱茶人津津乐道的。产自天然的云南普洱,经自然的陈放,从当初的生涩猛烈转化为醇厚而不失生命力,本就是个神奇的事情,更因经因岁月洗礼,使得这一过程糅入了人文色彩。想想在你面前氤氲的这杯茶,是几十年前的某个人制作出来而专等你的品饮,这是什么感觉?但是商业因素的入侵,赤裸裸的金钱、利益,使得如今普洱茶一粘上“老茶”的名号,价格就像变魔术一样上涨。现在市场上标榜“陈年”不少,但真正有陈期的不多,即使有价格也不菲。市面上通行的规则是夸大存储年份,编造老茶历史,用各种手段炮制陈茶老茶。

在这样的环境中,“陈茶”“老茶”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味道。茶友喝茶要把重点放在“喝”字上,放在口感上,相信自己的嘴巴。再老的茶喝起来感觉不好,也不要买。退一步讲,如果是真的老茶,但其市价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品饮价格,作为普通茶友就应该放弃了。茶友不要一味地追棒老茶,刻意的追求反而违背了茶之自然的精神。按照自己喜欢的口感喝茶才是最有乐趣的了吧。

普洱新茶、熟茶、老茶好茶标准不一样?如何鉴赏?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最近茶友们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综合一下就是新茶、熟茶、老茶应该如何去鉴赏?各自都需要如何去冲泡?这两个问题比较大,就简单聊一聊。之前给大家推出过一个普洱茶的评茶表,评茶表从形、香、味、韵、色五个方面来评价一款茶的优劣,给出了具体打分的详细指标,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或者把那个表格下载下来,自己试着去打一打分。今天我们跳出比较专业的范畴,以一个刚入门的茶友的角度尝试着做一番解析。

新茶

1.生茶

新茶的青味比较重也叫腥味比较重,可能大家都不太习惯,注意力会被这个青味吸引。但这恰恰不是鉴赏一款茶的重点,我们要做的是将这青味排除,不受它干扰。一般来说青味半年就会基本退去,长一点的也就一年的时间。

把注意力放在茶的本味上,主要看香是否浓郁,味是否饱满。有了这两项后,再来看它的回甘、生津有没有,是否强烈。普洱茶多数有苦涩味,只有极少数不苦不涩。对于普洱茶来说苦和涩不怕,这不是鉴别茶品质高低的一个关键指标,关键是它们都要能化开,化开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化开后立刻回甘、生津,那就是上品。至于说茶气,可能才入门的茶友不易体验到。不着急,慢慢的多喝就会有感觉。至于是不是古树茶,各位还是去看老徐谈茶往期的视频,有比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

其实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茶友,只要掌握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就可以进入市场用少量的钱尝试着购买一点茶了。关键是别买多,也别买那些很贵的名山茶,因为你还欠缺鉴别那些名山茶的功力。

2.熟茶

一般来说,推荐大家购买出厂5年以上的熟茶比较适合,别购买太新的,因为新出厂的熟茶有堆味,有火味,汤色也不是很透亮,购买回去难以体验到普洱熟茶的滋味。

老茶

一般我们将10年或者15年以上的茶称作老茶。

1.生茶

老茶对于生茶而言需要无杂味、仓味,茶汤明亮、颜色正常。所谓颜色正常就是如果储存得当,15年左右的茶不可能出现如同熟茶一般的颜色,这个大家要清楚别被人忽悠了。在昆明就算存放了30年,也不可能变成熟茶那种红色。茶香味一定浓郁,香气不飘,要有一定的重量感。陈味要纯正;茶气要足;回甘、生津要明显;苦味、涩味要能化开,并且时间要短;茶汤的润滑度要越滑越好。

2.熟茶

熟茶同样要求无杂味、仓味。茶味要醇厚,颜色要明亮,如同红酒。汤感越滑越好,这个比较重要。熟茶存放十多年后,茶香气会稍有减弱但不是没有,回甘生津也是不可少的。

掌握这些以后,基本上也能试着在茶友中谈谈自己对老茶的看法了。强调一点:绝对不赞成刚入门的茶友去购买高价的老茶,这里面的坑太多、太深。那么它们的冲泡方式有什么区别吗?

有,但不大。共同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用沸水冲泡,别用低温水,投茶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普洱生茶的新茶用盖碗冲泡比较适合,熟茶用盖碗或壶都可以。老茶用壶冲泡比较好,最好当然是紫砂壶了。

普洱茶基础知识—“老茶头”


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听到“黄片”、“老茶头”之类的词,那么什么是“老茶头”呢?

“老茶头”又称“自然沱”“疙瘩茶”,是指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由于果胶分泌而导致一些茶叶黏合在一起形成的茶块,其实就是发酵时出了问题的茶。因其外形不规整,且不易分解开,没有办法进行蒸压,因此就被挑拣出来形成了单独的一类“老茶头”。

可以说“老茶头”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因为“老茶头”一般占总渥堆量的0.8%~1.5%。“老茶头”除了有普洱熟茶的内质外,还含有更丰富的果胶质。

由于“老茶头”含有丰富的果胶质,对胃粘膜的修复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就算肠胃不好的人也可以适当品饮“老茶头”!

而且相比正常的熟茶,丰富的果胶质也使“老茶头”更加耐泡,茶汤更加醇厚柔滑、汤色更加透亮。

部分“老茶头”表面会有白色粉末状的东西,那么这个又是什么呢?

“老茶头”表面的白色粉末状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白霜”。

在普洱茶发酵的过程中,需要翻堆,为保证茶堆的茶叶发酵均匀。在翻堆和开沟的过程,部分茶叶在发酵时处于中间位置温度比较高,翻开后突然的温差,导致部分发酵有益菌突然停止活动,最后停留在茶叶表面,形成“白霜”。

“白霜”主要是茶碱、咖啡碱随着茶叶的水份析出来最终形成挂霜,是普洱茶发酵的结果属于正常现象,对茶叶品质无影响。正常的“白霜”,嗅之无霉味,更无刺鼻。发霉的茶有刺激性的霉味。

“老茶头”的品质及口感比之正常的熟茶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值得收藏和品饮的上佳茶品!

普洱老茶的分类(一)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老茶”大约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的存茶

由于普洱茶是贵旧不贵新,有存老茶卖的传统,因此香港等地的传统茶庄都有存茶的传统,而且在较长的存储实践中,香港的茶仓也总结了一些存储的经验,因此最多、最好的老普洱茶是在香港。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茶庄的仓储方法有别,加之香港属于高温高湿的地区,香港存出来的老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老茶有跑香霉变的问题,因此香港仓茶的老茶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老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炒作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是原料、制作、存贮。存贮得当的香港仓中有不少品质好、沉香足的老茶,但老茶一但开仓后不注意保存,沉香会很快散去,一般称之为“跑香”。

一般而言出仓后的老茶如果保存不当,单片的茶饼随意摆放2个月后,沉香就会散失50%以上。成筒的如果随意摆放,沉香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中,有相当数量的会出现甜滑足但沉香不足的情况。

第三类,历史上销到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而保存下来的老茶

这些茶一般会有两个不足,一是原料多为粗老叶,会使汤质滑润感不足,汤薄;二是多为自然存放,跑香较严重。但这类茶有一个优点是存放地方气候干燥,不易受潮,与同样存放在广东、港台地区的自然存放的茶相比这类茶的香气、品质会更好一些,尤其这类茶中有一些用正常茶菁压制而不用粗老叶压制的茶品质会较好。但这类老茶的数量不多。

第四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保存下来的茶样

这些茶样如果放在样品室,长年的跑香和光氧化会使这类茶缺乏沉香而且会有严重的光氧化味,有的书中称为“日光臭”。如果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会比较好,这类茶的数量不多。

《普洱老茶的价值建立在好茶的基础之上老茶就一定是好茶吗?》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清明茶是好茶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49008.html

上一篇:消费者购买普洱茶必须要掌握“五个原则”

下一篇:关于普洱春茶的三大盲点选购普洱春茶要注意哪些方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