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传统茶 佳茗之中求健康

2019-12-02

中国五千年的饮茶史发展出众多的品种,根据发酵程度与茶叶颜色的不同,可将茶分为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和黄茶六大类。

绿茶:未发酵,营养程度高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主要品种有龙井茶、六安瓜片等。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B群、茶多酚、茶单宁、茶碱等营养成分都比其他茶叶高,无论是抑菌、抗辐射、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还是升血白细胞,效果都比别的茶种好。但绿茶中叶绿素含量很高,因此容易刺激肠胃,有胃溃疡或喝了绿茶就容易呕吐的过敏体质者就不适宜饮用。

白茶:轻发酵,退热祛暑解毒

白茶又被叫做包种茶,加工方法特殊而简单,既不需杀青,也不需揉捻与发酵,只经过萎凋、干燥两个程序,基本上靠日晒制成,因表面满披白色的绒毛,故名“白茶”。代表品种为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等。白茶能解毒散热,在我国华北和福建地区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青茶:半发酵,不适合空腹饮用

青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的总称。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闽南安溪的铁观音,广东潮安的凤凰水仙和台湾的冻顶乌龙等都是名品。乌龙茶含咖啡因少,男女老少都适宜,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也是减肥的良药。但它的发酵期仍比较短,仍偏寒性,所以不太适合空腹饮用。

红茶:全发酵,温和不伤胃

红茶是全发酵过的茶,习惯以产地来命名,比如大吉岭红茶、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等都是名茶。因为红茶的咖啡因含量比绿茶少,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也更温和、不伤胃,更适合体寒者饮用,尤其是妇女产后饮用加了红糖的红茶,对调理身子最有补益。

黑茶:后发酵,性质更温醇

黑茶是由绿茶紧压堆积发酵而成,代表茶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近年大行其道的普洱茶也能算作黑茶的一种。黑茶性质更温醇,适合胃虚和体虚的人经常饮用,喝它不仅温暖脾胃,还能够降血脂与血压,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

黄茶:闷堆发酵,健脾养胃助消化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风格,代表茶为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沩山毛尖等。黄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很适合平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饮用。

精选阅读

从来佳茗似佳人--国茶之道


民间俗语,把饮茶唤做“吃茶”。自然一般都不会把茶叶吞下肚,而是要品那清香四溢,色泽透亮的“茶汤”。被烘干炒香的叶芽,在沸水中逐渐舒展,山野林间的清气在齿颊间弥散,令人有出尘之想。当此之际,实在不宜提一个大煞风景的问题:面前这盏茶汤,里面究竟有多少农药残留物质?这清亮透底的液体中,除了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外,是否还含有超标的重金属?

2005年8月1日,欧盟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当月,浙茶(占全国绿茶总出口量七成以上)对欧盟出口403.9吨,同比下降36.2%。同时,由于日本宣布2006年5月将实行新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国乌龙茶对日出口量急剧下跌。据统计,今年1至8月,我国乌龙茶出口大县福建安溪(占全国1/3市场)仅出口1987.2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4.6%。

纷纷扰扰之间,把人们品茶的怡然之乐去了大半,也使人们心怀戒惧:欧洲人日本人喝不得,难道我们就喝得?

几片嫩叶,一盏茶汤,浸润出来的已不只是雅人深致,而是科学标准和贸易壁垒等沉重话题。

喝不喝?——

“农残超标”言之有据还是危言耸听?

“国茶农残超标之说,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一块政治筹码。”陈宗懋语出惊人。

这位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位茶院士表示,茶叶农残问题早已存在,近年来突然喧嚣并日益严重,主要是受各类贸易壁垒的影响日甚。尤其是从1999年起,中国入世前夕,欧盟就大幅度地调整了农残标准。迄今调整了七次,检测农药的品种从原先7种增加到186种。

他说,世卫组织对查验的残留标准是以风险评估为准则,对毒性大、接触量大的严控,对较小的则宽松。而欧盟标准以仪器食品内的最小可验出的农药成分量作为标准,是非常不合理、不科学的。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测试结果表明,茶叶农残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如果按全球日均最高13克的茶叶消费量来算,即使100%农残超标,铅的浸出率以20%计算,每升茶汤中铅含量也只有20微克,均低于我国饮用水含铅标准的每升水含铅30微克/升和国际饮用水标准的50微克/升,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

2003年,一些媒体曾暴炒杭州龙井茶铅含量超标事件,陈宗懋第一个站出来力挺龙井茶,他说:“没有必要夸大茶叶的安全问题,龙井茶尽可放心喝。”

陈宗懋指出,茶叶含铅超标普遍,主要是国内标准的设置不合理所致,国内标准较国际标准远为严格。在1970年代卫生部门没有征求农业部门意见,就制定2mg/kg作为限量标准。后来,业内人士发现欧盟为5mg/kg,香港为6mg/kg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均为10mg/kg,最讲究的日本则为25mg/kg,都与我国的标准差异巨大。

鉴于茶叶铅超标已严重阻碍消费和出口,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废止了上述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起,茶叶相关指标将执行新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也不再单独执行茶叶卫生标准。

由此可见,农残超标一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标准的设定使人杯弓蛇影。在1999年6月30日到7月1日,欧盟对氰戊菊酯类农药的标准一天之间就下降了100倍。当时陈宗懋质问欧盟的有关专家:“原先的标准与现在的相差100倍,哪一个才是科学的呢?”他们只好说:“用科学解释不清,这是政治和生意方面的事。” 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明了个中玄机,茶看来是可以放心喝了。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现代生活纷繁复杂,还是要消耗不少心力自己去甄选茶叶,因为泱泱茶叶大国,却没有一个铮铮作响的茶叶名牌。

喝什么?——

从来佳茗似佳人,可惜佳人未留名

事实上,品牌缺失正是国茶的心腹之患。

据报道,世界上每秒钟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其年销售额目前已经突破28亿美元。而雀巢咖啡的品牌运作同样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每秒钟有3600杯雀巢咖啡被人喝下;早在2001年,雀巢咖啡在中国的销售额即达到70亿元,约占全国咖啡销售额总量的80%以上。

近年来,雀巢与可口可乐联手推出雀巢“冰极”冰爽茶,以经营碳酸饮料为主的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天与地茶、岚风绿茶、阳光冰红茶,而统一、康师傅等台资企业也纷纷介入茶饮料市场。那么,本土国茶何以应对?

浙江省茶业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孙状云分析,现在中国茶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名茶而无名牌,中国出口的绿茶占全球90%以上的份额,但是大部分都是传统的珠茶和眉茶,属于低档低价产品。国内茶叶出口主要是以原料的形式出口到国外,无法控制终端。近年来,中国绿茶出口量翻了一番,出口价却下跌了30%~50%,毫无利润可言。

目前,我国茶产业现状极为堪忧:我国茶园面积约占全世界的45%,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22%,平均每亩单产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4年,茶叶出口产值仅有4.7亿美元,均价不过每公斤1美元左右,远比不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

中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爵杉表示,中国茶业效率低,竞争力差,全国有8000多万茶农依靠传统作坊制茶,在茶叶的品种、品质和生产效率上都无法保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成一些大型生产基地,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养品牌意识,继而催生品牌效应。

从来佳茗似佳人,可惜佳人未留名。专家认为,实施企业商标战略,打造中国茶叶品牌,已成为中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必由之路。

怎么喝?——国饮之“道”,道广且长

早在1994年,陈宗懋就大声呼吁提倡茶为“国饮”。遗憾的是,十几年来碳酸饮料仍然比茶饮料更受国人追捧。

不过,国际上喝茶之风却大行其道。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为“最浪漫、最温柔、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被视为“万寿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美国并非茶叶消费大国,但据报道,这两年来美国家庭的茶叶消费量增长20%,有一半的美国家庭进入饮茶行列。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

“茶不会被饮料所代替,因为茶更利于健康。茶是消耗量仅次于水的饮料,全世界40%的人喝茶。”陈宗懋介绍,不同茶叶品种的功效各异:要减肥,或者有心血管毛病的人,饮乌龙茶、普洱茶最好,红茶次之;要抗癌,就以绿茶和乌龙茶较好。绿茶属凉性,夏天较适合;而红茶和乌龙茶暖胃,适合冬天喝等。

中国茶业的市场巨大,2003年中国茶叶产值为120亿元,茶饮料和其他茶的深加工产值达120亿元,茶馆、茶艺等收入达100亿元,茶业总产值已达350亿元。

知名文艺评论家侯军指出,当今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茶文化必将伴随其传统文化母体一起复兴。因为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例如茶是沟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是东方伦理和东方哲学的集中体现等等,恰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少的。

2005年3月,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八家国家级的茶叶科研、教育、文化专业机构共同倡议:鉴于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建议政府设立“全民饮茶日”,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提倡节俭质朴的茶德,倡导以茶倡廉;在政府举办的宴请活动时,大力提倡“以茶代酒”;加强茶的深度开发,普及茶饮料等。

“百姓日用谓之道”。道是何等玄妙的东西。老聃在《道德经》中叹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我们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各种器物用品,究竟有何“道”可言?可能只有茶是合乎“浊以静之徐清 ,安以动之徐生”的“道”,所以也只有茶生发出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可惜在的发源地,在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地,茶饮料并非是真正的国饮。在茶叶人均年消费量上,我国仅为300克,而英国是2500克土耳其为2200克,日本1000克。由这个比例来看,茶成为真正的“国饮”似乎还有漫长的道路,而这其中的空间则给国内的茶商提供了驰骋比试的舞台。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听了那么多,才发现原来春茶的讲究那么多,其实在此之前,连小编自己都以为春茶真的是越早的越好,感觉越早的越新鲜嘛,结果全然不是这样,果然是涨姿势了。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在近几年成了另一个被热炒的认知概念。清明前的春茶,早一天就高一个价,清明后的茶,晚一天掉一个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要给大家提个醒,澄清几个误区:不要太过执着于追求茶叶之“早”,因为春茶可不一定是越早越好!

1、所有春茶采摘时间都在明前为佳吗?

中国的顶级名优绿茶,很多集中在以安徽、浙江、江苏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江南茶区,但这里的顶级绿茶,绝大多数不是早生种,发芽率受天气制约的因素很强,最好地方的原生种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之后才出得来。

以西湖龙井为例,最特级的原料是来自群体种的一芽一、二叶,而非早生种的细嫩单芽,采摘的最好时间是在4月初而不是更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它们的物质内涵最丰富,口感亦为最佳。

而除了江南茶区,云南普洱茶亦然,根据当地制茶的经验,班章茶重香,因此班章区域的茶要早一点采摘的茶做出来是最好喝的,所以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开始采摘了。但易武区域却恰恰相反,易武茶中汤水滋味,最好的采摘制作时间应该是清明以后为最佳。

可以说,每个区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气候和树种条件,也都有其专门的采摘时间,一味求“早”,其实是对不同茶叶差异性的漠视。

2、春茶是越早品质越好吗?

为了争“早”,国内一些茶叶产区的茶商早就各显神通。有产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大棚茶叶,但是大棚茶叶生长期短,有效营养成分累积不够,口味淡、不耐泡,始终不能与棚外生长的茶叶相提并论。

而为了占得先机,有一些茶农则瞄上了茶品中的“早生种”,比如乌牛早就是个范例。像乌牛早就差不多要比龙井要早半个月萌发,比西湖这个区域原生的群体种差不多要早一个月萌发上市。而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时,就是假茶纷至沓来之日,用乌牛早冒充“西湖龙井”,早就屡禁不止。

外省茶冒充名优绿茶更不在少数。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云贵川的茶叶成熟上市的时间普遍要比江浙区域要早,所以更有投机者以次充好,“李逵”没上市,“李鬼”就唱起主角。

这些都是一味求“早”,所催生出的市场乱象,它们最终让浮躁的茶商陷进了市场炒作的泥潭,也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3、春茶都是全芽头最好吗?

另外,制作传统的名优绿茶,对其品种和滋味都有了成熟的体系,并不是全芽头最好。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茶树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茶多酚、咖啡碱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叶,氨基酸主要分布在芽头。

所以芽头固然鲜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还是需要叶片中的内物质作为支撑。比如说经典茶中的太平猴魁,正宗的太平猴魁就要求“两叶一芽”。

4、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事实上,大家追茶不应该是追“早春茶”的概念,而应该是“头春茶”的概念。

头春茶就是一年中第一波发芽长出来的标准叶子,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因为茶叶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累积了非常多鲜爽的滋味和营养物质在里面,所以它只要是头春茶,这些口感鲜爽的东西及营养物质就在里面,而并不表示越早越好。

只要我们喝到的是头春茶,等的时间久点也是值得的。我们不妨学习一些嗜好绿茶、经验丰富的老茶客,他们往往一次性订购十来斤春茶存放在冰箱,慢慢品饮,隔年春茶上市再购买。

观点:是头春茶,晚一点也不怕。结合引言提到的好茶的概念:口感舒服,身体舒服,钱包舒服。明前茶和谷雨茶,采摘时间差别不大,只要是头春茶,口感、身体感受差别也极小,而价格上却相差悬殊。哪个更“好”?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茶是拿来喝的,除了一些送礼的讲究,春茶求“早”真不如求“好”。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警惕,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从来佳茗似佳人,美茶则有美名配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远方的朋友给苏轼寄来了试做的新茶,苏大师一时感慨写了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全诗句句写佳人,同时又句句写佳茗,描摹了老半天,苏轼最后来了一句“我写这首小诗你们笑笑就好了,好茶本来就是像美人呀!”诗人真是文艺又幽默呢,不过的确也是,好茶像佳人一样曼妙,值得细细欣赏品味,若是再配上一个好听的名字,真是赏心悦目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约2000多种茶叶,不管是传统名茶还是地域性的特色茶,总归都有个名字,而我们中国人取名向来非常有意境,尤其是那些名茶,都是擅长搞文艺工作的雅士们取的,又怎么会不好听呢!七彩哥先说一些,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这一类知名度极高的都不说了,以下名单大家随意感受下——

怎么样,这些名字是不是看上去就觉得耳目清亮,大方舒展,不过有的茶友可能觉得不过瘾,这些传统名茶现在都还存在,似乎少了一抹神秘感!放心,还有另外一个名单,这些佳茗都是历史名茶,曾经失传,现在恢复或用旧名唤新茶的,端的是前人妙思,朗朗上口,活色生香,有极致的俏丽和灵动,屏住呼吸往下看!!!

大家可能发现了,这些茶叶的名字大多都是根据地名来取名,但这些地名都好听呀,就像七彩哥家的云南普洱,“云南”意为彩云之南,多有feel~~~而“普洱”这两个字念起来就觉得很有味道,看字形也是很有底蕴哒,哈哈,再说下去七彩哥自己都要醉啦!

要想把所有茶叶的名字都搜集完会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你的家乡有什么名字很好听的茶叶,欢迎在文末“写留言”处告诉我们,七彩哥期待看到一些非常小众的区域性特色茶,长长见识哦!

不过在茶文化历史上,茶叶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受人推崇,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根据茶的特点而来的别称有: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等;根据功用而来的别称有不夜侯、涤烦子等。这些文言文味很浓的别称似乎倒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不好,接下来这些就让人不高兴了!

晋代时茶叶刚刚开始在士大夫之间流行,王濛就是茶叶的粉丝,十分喜爱,可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每次王濛邀请大家去家里玩都要让大家喝茶,让下属十分头疼,纷纷说“今日又要遭水厄了!”意思就是又要吃茶叶的苦头了!这种戏称仅仅表示对茶的不能接受,还不带贬低之意,对茶最贬低的叫法是“酪奴”,是当时政治背景下诋毁汉族文化的体现之一。

尽管曾经被冷落或者被打压,但茶叶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仍然是大势所趋,到了唐宋时代,茶叶的地位从另一批别称中就可窥见饮茶之风的流行和所达到的高雅之境,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等,都是茶的美称。这些美称,对茶的喜爱推崇可谓溢于文字之间。

时至今日,一款茶的名字不再限于茶类、产地了,各大茶叶品牌旗下的多个产品,各有其名,各有内涵。有体现茶品特点的、有体现产品研发故事的、有传统佳节时应景的、有十二生肖礼茶,现在甚至还有为十二星座打造的茶品,越来越个性化,也加入了很多现代的人文思考。这对整个茶行业发展来说,其实是很好的现象,七彩云南也希望和所有的茶企一起努力,让茶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呈现出更多面,更多的可能性也才会更加丰富精彩嘛!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96238.html

上一篇:绿茶制作加工工艺流程采摘 杀青 揉捻 干燥

下一篇:什么是有机茶及特点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