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闽南制茶工艺:八步制茶法

2019-11-30

福建是产茶大省,特别是闽南地区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色之处,对闽南大部分人来说,饮茶也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闽南的制茶工艺更是一绝,八步制茶法更是精湛。

闽南茶农制茶一般都需要8到9个步骤,采青一晒青一摇青一摊青一炒青一包揉一烘干一包装一(成品)。

闽南八步制茶

(采青)时值正午,茶园里茶农们三三两两在采摘茶叶。采青的过程很有讲究,时间一般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且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是不能用的。

(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便进入下一道工序,也就是晒青,即将茶青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也有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和风吹使其萎凋,以蒸发掉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程度的长短,要根据茶青的品种、含水量、季节、气候来做选择。正值秋高气爽,气温不高,湿度相对低,鲜叶叶薄梗细,含水量少,宜轻晒,以保水保“青”。

(摇青)接下来便是制茶的关键一摇青。除了采用传统的手工筛青外,现在茶农们更多采用机械的方式,比如利用竹制摇青机。事实证明,摇青采用不同的机械力,对茶品质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摇青的主要目的就是“走水”,以获得更高更浓的香味,同时保持梗叶的水分和生理机能。至于摇青技术的关键一“走水”程度的掌握,更多的要倚赖茶农们的经验。

摇青摊放

(摊青)摇青后将茶青放在凉青架上进行摊青,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如果说“摇”是“动”,那么“摊”就是“静”。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

(炒青)就如字面上的意思,炒青就是利用微火在锅中炒,使茶叶痿凋也就是失去水分。这可以固化已形成的品质,同时散发部分水分便于后面工序的操作。现在除了人工炒青外,滚筒杀青机的使用,也大大减轻了茶农们的劳动强度。

(包揉)炒青过后,便要对茶叶进行塑形的工作。包揉采用“揉、压、搓、抓”等动作,将茶裹在布包里,用机械加手工挤压搓揉后解开布包,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烘干)此后再进行烘干,低温烘焙,烘至足干,同时去掉多余的水分,便于长期储存,这一步完成后便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毛茶形态了。烘干过程中,往往是满庭茶香,沁人心脾。

上述七道工序就是闽南茶农制茶的精华所在了,茶叶做好后,包装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闽南的八步制茶法,简单包装或者礼盒包装,那就看茶叶档次或者送礼者对包装的要求了。

精选阅读

闽南茶农的制茶法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1300多年前大师皎然的这首古诗,让我们看到了饮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对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人来说,饮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通常所饮的这个“茶”又是怎么制成的呢?

茶农告诉我们,一般的制茶需要8到9个步骤,采青→晒青→摇青→摊青→炒青→包揉→烘干→包装→(成品)。

(采青)时值正午,茶园里茶农们三三两两在采摘茶叶。采青的过程很有讲究,时间一般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且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是不能用的。

(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便进入下一道工序,也就是晒青,即将茶青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也有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和风吹使其萎凋,以蒸发掉鲜叶的部分水份。晒青程度的长短,要根据茶青的品种、含水量、季节、气候来做选择。如今正值秋高气爽,气温不高,湿度相对低,鲜叶叶薄梗细,含水量少,宜轻晒,以保水保“青”。

(摇青)接下来便是制茶的关键——摇青。除了采用传统的手工筛青外,现在茶农们更多采用机械的方式,比如利用竹制摇青机。事实证明,摇青采用不同的机械力,对茶品质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摇青的主要目的就是“走水”,以获得更高更浓的香味,同时保持梗叶的水分和生理机能。至于摇青技术的关键——“走水”程度的掌握,更多的要倚赖茶农们的经验。

(摊青)摇青后将茶青放在凉青架上进行摊青,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如果说“摇”是“动”,那么“摊”就是“静”。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

(炒青)就如字面上的意思,炒青就是利用微火在锅中炒,使茶叶痿凋也就是失去水分。这可以固化已形成的品质,同时散发部分水分便于后面工序的操作。现在除了人工炒青外,滚筒杀青机的使用,也大大减轻了茶农们的劳动强度。

(包揉)炒青过后,便要对茶叶进行塑形的工作。包揉采用“揉、压、搓、抓”等动作,将茶裹在布包里,用机械加手工挤压搓揉后解开布包,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烘干)此后再进行烘干,低温烘焙,烘至足干,同时去掉多余的水分,便于长期储存,这一步完成后便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毛茶形态了。烘干过程中,往往是满庭茶香,沁人心脾。

此后便可品茶了。如今正值秋茶时节,如果您也想品品茶香,不妨到茶园去走走,那儿是另一番的世外桃园。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也难怪这么多人喜爱喝茶了。

闽南地区的制茶工艺


茶叶不分地区和国界,喜爱者甚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茶讲究和制茶技艺,而对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茶又是怎么制成的呢?

闽南地区一般的制茶需要8到9个步骤,采青→晒青→摇青→摊青→炒青→包揉→烘干→包装→(成品)。

(采青)时值正午,茶园里茶农们三三两两在采摘茶叶。采青的过程很有讲究,时间一般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且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是不能用的。

(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便进入下一道工序,也就是晒青,即将茶青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也有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和风吹使其萎凋,以蒸发掉鲜叶的部分水份。晒青程度的长短,要根据茶青的品种、含水量、季节、气候来做选择。

(摇青)接下来便是制茶的关键——摇青。摇青的主要目的就是“走水”,以获得更高更浓的香味,同时保持梗叶的水分和生理机能。至于摇青技术的关键——“走水”程度的掌握,更多的要倚赖茶农们的经验。

(摊青)摇青后将茶青放在凉青架上进行摊青,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如果说“摇”是“动”,那么“摊”就是“静”。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

(炒青)就如字面上的意思,炒青就是利用微火在锅中炒,使茶叶痿凋也就是失去水分。这可以固化已形成的品质,同时散发部分水分便于后面工序的操作。现在除了人工炒青外,滚筒杀青机的使用,也大大减轻了茶农们的劳动强度。

(包揉)炒青过后,便要对茶叶进行塑形的工作。包揉采用“揉、压、搓、抓”等动作,将茶裹在布包里,用机械加手工挤压搓揉后解开布包,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烘干)此后再进行烘干,低温烘焙,烘至足干,同时去掉多余的水分,便于长期储存,这一步完成后便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毛茶形态了。

闽南地区的制茶是否别有一番雨中不同呢?

制茶工艺


萎凋:

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大,便于造形。

作青:

摇青与堆置交替进行,由摇青与晾青两个过程所组成。

摇青:

将萎凋的茶叶放在竹筛内,来回筛动,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霉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

铁观音宜重摇,延长作青时间;摇青5~6次,使叶缘成朱砂红色,叶中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

摇青过程中,组织因振动而增加细胞吸水力,茎梗的水分往叶脉、叶片输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质输送到叶片,水分由叶片蒸发,摇青后叶子恢复舒张状态,称为「还青」。还青后静置晾青,水分继续蒸发,又呈萎凋状态,经过5~7次摇青、晾青交替进行,叶片呈绿叶红边,状如汤匙状,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桂花香,即为作青的适度。

摇青先轻后重,以免梗叶折断造成死青。

晾青时间先短后长,摊青先薄后厚。

作青室温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80﹪左右。

杀青:

是利用高温处理新鲜的茶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并失去一部份水分,便于揉捻。

温度:280~300℃。

目的: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霉,使没失去活性,保持叶片绿色,借热化学反应,消除叶中青臭、苦、涩味,转化为具有花香醇味的杀青叶。

揉捻:

茶叶含水量60﹪为宜,适于整形;提高叶温,揉捻可塑性增强。

闷堆:

将锅炒的茶叶,堆积盖布闷黄。

发酵:

决定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关键。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发酵温度初期32℃~40℃。后期15℃~18℃。

发酵初期氧化速度大,要充分供氧,室内宜通风良好。

干燥:

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

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

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

干燥温度80℃~130℃左右。

罗布麻茶:八步制作方法


罗布麻茶制作方法

核心提示:罗布麻就在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极为特殊的健康作用。根据《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古药典记载,罗布麻有平心悸、止眩晕、消痰

罗布麻就在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极为特殊的健康作用。根据《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古药典记载,罗布麻有平心悸、止眩晕、消痰止咳、强心利尿之功能。很早以前,当地人就有用罗布麻叶、花作茶的习惯,当地史志记载,饮罗布麻叶、花的罗布地区多百岁老人。几百年前,人们开始将罗布麻纤维纺织成衣,用于冶疗头晕、感冒等疾病。现代医学证明罗布麻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强心甙、多种氨基酸、槲皮素以及钾、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其药理成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强心利尿、平肝安神、镇咳平喘、抗炎、抗过敏等功能 。

制作方法

1.选叶:从原料干叶中剔除枯黄、虫眼、锈斑叶、粗梗及其它杂质。

2.复软:将选好的叶子用冷水洗除去叶面上的泥土,然后用少量冷水浸15~18小时,使叶含水量达60~65%。

3.摊晾:将复软的叶摊在竹笸箩内晾,待叶表面水分散发掉,叶与叶互为粘连为宜。

4.杀青:采用平底锅,用沙浴进行加热,待锅内温度达到180~200℃时投料,手持两个木叉不断上下翻动,操作要迅速、灵敏、不住抖开。杀青要匀,不能炒焦,炒2~3分钟,叶脉柔软不断即成。

5.揉捻:将杀青后的叶子置于竹笸箩内摊晾片刻,然后揉成条索状。

6.炒干:揉捻后的叶子,置竹笸箩内停放约30分钟,固定外形,再置锅内炒12~15分钟,温度120~140℃左右为宜,炒到能听见响声,叶的颜色由浅变为黑绿色即成。

7.烘干:炒干后,再放到80~90℃的烘箱中,烘30分钟,即成炒青罗布麻茶。

8.茶质改进:罗布麻叶不含咖啡碱,缺少茶叶的苦味,口味淡,而且稍有异味,为了弥补其不足,可作如下改进。

(1)罗布酒花茶:罗布麻茶与啤酒花拼配而成。啤酒花味苦,拼配后,罗布麻茶即接近普通茶口味。罗布麻茶30份加入干啤酒花1份。先将干啤酒花破碎后,按比例和匀即可。

(2)罗布咖啡茶(加4%的咖啡碱):将咖啡碱溶于热水中,用此溶液浸泡干罗布麻叶,制作方法同复软,加工方法同罗布酒花茶一样。

(3)罗布珍眉茶:罗布麻茶2份拼配珍眉绿茶1份。

(4)郁香罗布麻茶:取罗布麻茶末1份拼配0.7份的茉莉花茶碎块,混合均匀即成。

(5)强化罗布麻茶:取罗布麻茶末1份,喷含有0.05份可可粉、0.1份的蔗糖粉的水溶液,使茶成湿润状态,在60~70℃下进行干燥即成。

(6)罗布麻茶末的利用:利用罗布麻干叶筛下的碎叶,经3厘米直径的筛筛选后,再经60目细筛除去细末和尘土。用水浸湿,漂洗去杂质,经杀青、烘干制成素茶末。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商榷


王振忠

(长泰县农业局 363900)

《福建茶叶》2000年第1期刊登黄艺辉先生“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一文,此类科普读物对普及乌龙茶初制工艺作用很大,深受茶农欢迎,但文中多处工艺技术值得商榷。笔者多年在长泰、诏安、安溪参与乌龙茶初制,现就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与黄艺辉先生(下称黄文)商榷。

1 鲜叶采摘

1.1 春茶宜鲜叶偏嫩开采。众所周知,驻芽2-3片叶的新梢是闽南乌龙茶最理想的初制原料,但在春茶生产实践中,必须掌握鲜叶偏嫩时开采,原因有三,一是春茶生产期间,正值春夏之交,经常遇到不利初制天气,若掌握顶芽形成驻芽时才开采,遇到不利初制天气时,往往出现鲜叶原料粗老,损失更大。二是当今很多茶农施肥过量,导致立夏过后顶芽尚未形成驻芽,若待顶芽形成驻芽才采摘,则第三叶已粗老。三是春茶新梢生长比较整齐一致,采摘高峰期集中。

1.2 晴天何时采摘品质最好?生产实践表明,下午一时至五时采回的鲜叶原料,制成闽南乌龙茶品质最好。

1.3 秋茶品质不次于春茶。春茶味浓耐泡,秋茶香气高强,素有“秋香”之称。当前大部分消费者喜爱“香茶”,因而秋茶的销售价格比春茶高一倍左右。很多茶农采取一系列农艺技术措施提高秋茶的产量,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晒青

为适应市场需要,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当前市场上清香型乌龙茶最畅销,为此,大多数茶农采取轻晒青,大量生产清香型乌龙茶。笔者认为,若晒青减重率梅占,水仙掌握10-15%,毛蟹、白芽奇兰、铁观音、大叶乌龙掌握9-12%,本山、黄旦、八仙、乌龙掌握6-9%,很难生产出清香型乌龙茶。

3 做青

3.1 黄文“青茶含水量多,叶质肥厚,则必须多掏。秋茶叶质较薄,则可少摇。”这与生产实践差距甚大。笔者认为春茶含水量多,晒青宜足,则摇青应相对少摇;秋茶含水量少,晒青宜轻,则摇青应相对多摇。而且春茶生产期间往往湿度较大,重摇青容易出现“不消青”的现象。

3.2 黄文“夏暑茶上半夜气温高,要多次、轻摇、簿摊,以散青气,消涩味;下半夜气温低要少次,重摇,厚堆,以做红边,防槽红。”笔者认为,夏暑茶忌重摇,厚堆,否则极易出现槽红的现象。

3.3 黄文“达到做青适当后,收青叶倒在大青笾中堆积发酵……约堆闷2h后进行杀青”笔者认为除冬茶外,堆积发酵是不可取的,因为堆积发酵容易产生闷黄气味。

4 揉捻与烘焙

4.1 黄文“适当加压揉1.5min后,去压再揉3-4min,中间解决一次,再加压揉1.5min”笔者认为“去压再揉3-4min”肯定有误。生产实践是中间去压揉3-4转,使揉桶内茶条翻转。

4.2 黄文提出初烘烘干机摊叶厚度约2-3cm,笔者认为初烘烘干机摊叶厚度以1-1.5cm为宜。

4.3 黄文认为手工包揉历时约3-4min,笔者认为手工色揉历时不宜超过1min。

4.4 黄文说“目前普遍采用整形机代替手工包揉……整形时间,嫩叶15min,标准叶30min,老叶50min”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依据。八十年代,闽南茶区引进台湾包揉机械——速包机和球茶机,由于机械先进实用,性能良好,现已在闽南茶区普遍推广应用。包揉一般需进行六个回次,第一、二个回次工艺流程为:烘焙→摊叶回润→定量分装→速包松包→速包→球茶机包揉→松包→摊凉散热。第三至第六个回次工艺流程为:烘热茶条→速包松包→速包→短时静置定型→松包。生产实践表明,推广使用速包机和球茶机不仅使闽南乌龙茶包揉工序实现机械化,而且使闽南乌龙茶外形锦上添花。

5 足干

乌龙茶初制最后一道工序是足干,并非足火。足火是茶叶精制厂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火功的一道工序。建议茶农茶叶烘焙至气味清纯,茶梗折之易断即可下焙摊凉,切不可焙至足火。

手工制茶工艺


武夷山的“全民制茶季”就要来喽!

茶农们都已摩拳擦掌,开始四五月份的这场“硬战”。一场从茶山至茶厂,家家采茶制茶,户户飘香,全民动员的制茶大片即将上演了。

2019年的春天到了,茶山的茶树们经过长期的冬眠,正发生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茶发芽”。

手工制茶

在正岩茶制茶工艺上,坚持古法制茶,手工炒青,手工揉捻,制茶师很好的掌握了岩茶的特性,利用娴熟的制茶工艺,制作出茶叶应有的价值。

做青

岩茶制作工艺最重要的阶段是做青,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使叶片边缘逐渐破损。并均匀地加深,经以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

炒青

手工炒青的优势,炒青师傅可以根据每一锅茶,鲜叶的含水率不一样,及时调整炒青时间的长短,和炒青温度的高低,包括翻炒的速度他也在随时调整整,保证每一锅茶炒青出来品质基本一样。

揉捻

揉茶的师傅根据炒青出来后的茶叶情况来判断需要揉捻多长时间,揉捻的力道,才能揉出条形符合要求茶叶。人工揉捻更能把茶的特性体现出来,确保茶的品质。

焙火

在岩茶的制作工序当中,焙火工序是尤为重要!并且在中国的六大茶类当中,就数岩茶焙火工序最为考究!制茶师傅通过火力的控制,去除茶本身上的一些陈杂味道,使得茶在口感上附有层次感,并且在岩茶当中可以将其他品种加入一起焙火,造就别有韵味的茶!

手工制茶最核心的优势就是能够做到“看茶制茶”,这不仅考验着制茶者的工艺水平,也考验着制茶者对茶的态度。

山间的真挚好茶不在兜转于远山与高阁,茶心良品只为传递山间真挚好茶。

云南制茶工艺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不仅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植茶历史,而且在茶叶加工方面也具有其独到之处。至今,已形成了红茶(滇红)、绿茶(滇绿)、普洱茶、紧压茶、花茶五大类,共计一百多个花色品种的滇茶。勤劳的云南人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自制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不仅提高了制茶品质和劳动效率,而且用这些机械设备制出的茶叶又独具特色,因此,现今在云南的茶区,仍延续使用这些茶叶的加工“机械”。有的可称之为茶叶加工机械“活化石”。展现在各位游客面前的这台木制揉捻机,竹编的烘笼和铜制的炒茶锅就是云南人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的,自制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 木制揉捻机:选用云南独有的质地坚硬的木材为原料,经过精确的设计,制作而成。可谓名副其实的绿色茶叶加工机械。每次可揉捻鲜叶5Kg. 竹编烘笼:同样属于名副其实的绿色茶叶加工设备。

云南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选用优质的竹子为原料取其蔑片,编制而成。每次可得烘干茶叶3Kg. 铜制炒茶锅:充分利用铜导热性强,散热慢的特点,既有利于制茶过程中的杀青工序,又利于干燥工序。

制茶工艺——采摘工艺


茶叶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叶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摘标准:要求茶叶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成佳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2月15日左右开始,至9月20日前全部结束。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叶,则有利于提高茶叶质量。

采摘时晴天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叶最次。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和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人工采摘成本高,需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鲜叶质量均需通过人员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在成佳茶园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较为适用此法。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叶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鲜叶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趋势,使干茶外形不够粗壮。

4、鲜叶贮运:鲜叶采下后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沃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鲜叶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制茶方法:古代的几种制茶工艺


随着科技的发展,茶产业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从古代的手工制茶到现代的机器制茶,在工艺技术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茶叶要好喝,还是手工制作的更原汁原味,那么,我国古代是怎么制茶的呢?

中国制茶历史,自发现野生茶树开始,人们从制作粗茶、饼茶到精茶、散茶,从单一茶类的制作到多种制茶工艺的产生,从原始的手工制作到全面的机械制作,其间经历了多种复杂的制茶变革。

远古时期的中国,人们不懂制茶法,对茶叶是“煮茶汤式”烹而食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代茶史》158页),即将鲜叶采摘后生煮羹饮。

古人采茶

后来,大约在汉至隋唐,首先出现了将鲜叶晒干后存放、随时煮饮的简单制作方式,这便是晒青工艺的萌芽。与此同时,为便储藏和运输,将茶叶以蒸汽杀青制成茶饼,是谓蒸青饼茶。该制法一直沿至宋元。

唐代蒸青团饼茶,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三之造”中就讲到,要经过“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七道工序。其中,最主要的制茶工艺是“蒸之”,即蒸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青。

怎么来蒸青?是将采来的细嫩芽叶,放入蒸茶桶中,再将蒸茶桶放置在烧水锅上,待茶蒸到一定程度,便倒出茶叶,再来捣碎、拍压、烘干、穿连,最后封存。这是饼茶的制作工艺。蒸青工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也去除了茶叶的青草味。

古人炒茶

陆羽《茶经》“六之饮”中还提到唐代民间还“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的习惯。

散茶制作,工艺采用的是“炒青”或“晒青”。

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诗中云:“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芽。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宋人朱翌在《琦觉寮杂记》卷上说“唐造茶与今不同,今采茶者得芽即蒸熟焙干,唐则旋摘旋炒”。这两者都讲到了茶叶制作的炒青工艺,整个过程是将鲜叶采摘后,在锅中用高温手工炒干,直至水分丧失。这表明,炒青绿茶的出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晒青则是沿用古人最传统的方式,将采来的鲜叶直接晒干成散茶形状,便可拿来煮饮。这个习俗也一直保留在我们现在的少数民族。

明清时期,制茶工艺出现大大改革,主流制法改蒸青为炒青,主流茶品改团茶为散茶。

古人制茶

罗廪《茶解》中介绍了茶叶的制作工艺:“凡炒止可一握,候铛微炙手,置茶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薄摊用扇扇冷,略加揉挼。再略炒,入文火铛焙干,色如翡翠。若出铛不扇,不免变色。”讲述了茶叶杀青、摊凉、揉捻和焙干的过程。特别是在炒青时“初用武火急炒,以发其香,然火亦不宜太烈”,炒茶时不宜久,不宜多,以保证茶叶的香味完全散发出来。明杭州人许次纾《茶疏·炒茶》中说到:“近时制法,旋摘旋焙,香色俱全,尤蕴真味。”

炒青工艺不仅克服了蒸青工艺难以掌握的弊端,而且充分申发了茶叶原有的香味,同时还降低了制茶成本。

蒸青、炒青的工艺,延续在我们现在的制茶工艺中,如湖北的恩施玉露是蒸青,浙江的西湖龙井是炒青,等等。

当然,近现代也出现了其他的制茶工艺。现在则更多地改用机械化的制茶方式,少了古代传统的手工化制茶。

宜红茶制茶工艺


宜红茶制选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初制程序是鲜叶、萎凋、揉捻(包括筛分、复揉)、发酵、干燥;精制程序分为3个工段l3道工序。筛分工段包括毛筛、抖筛、分筛、紧门、套筛、撩筛、切断、风选;练剔工段包括机械拣剔和手工拣剔;成品工段包括补火、并堆、装箱,其中包括整理外形,划分品级、剔除劣异、提高、乡度、筹谋干燥、发展香气,并调剂品质,统一规格,便于贮运,从而成为合格商品。

【品质优越的因由】

1、生态条件优越。茶园位于太湖之滨,依山傍水,原生态丛林环抱,栗、梨、桔、梅子等多种果树围绕茶园,春天果树开花与茶树发芽形成自然气息交融。周边溪流多,云雾多,土壤肥沃,养分充足。

2、茶树品种优良。采用红茶类正山小种,是国家认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种植。

3、茶叶精选上等嫩叶。嫩叶选用最好的芽苞或一芽一叶初展,其次选用一芽一叶的半开展或一芽二叶初展,以保证原料的优质。通常,焙制500克宜兴红茶需采摘1.6~2.0万个芽叶,达到极品500克则要3万以上的嫩芽叶。

4、每年仅早春单季采制。早春单季茶俗称“明前茶”、“雨前茶”,此地的茶要比浙江、云南等地出得晚,长得慢,但更易于芽叶的光合作用,所以滋味香气要高于其他地区。每日上午9:00~下午1:30之间开采,此时非露水叶,加上光照温和,特别利于内质因子的形成。

5、精心焙制。此茶运用独到的加工工艺,首先将采摘匀嫩的鲜叶适度凋萎,充分揉捻形成细紧条状,自然发酵;在烘焙时,第一道选用毛尖高温快焙,第二道低温慢烤使内含物充分转化,使茶产生花果清香。

6、严格挑拣,注重品质管理。焙制好的茶在封装前都经过专业挑拣,将符合质量标准的茶挑选出来,注重外形的色泽、条索、匀整度、净度,以达到茶叶审评最高标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964.html

上一篇:茶叶摇青怎么摇?茶叶摇青方法和工艺要点

下一篇:几种常见水果茶的泡饮和饮用功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