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芒摆:茶庄园创建成效显著 茶农入股并参与管理

2019-11-30

在云南芒摆,茶庄园建成后,茶企将茶园承包给茶农,还对茶农进行技能培训,普及相关知识,2016年茶农总收入达860.85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农自愿以自家的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企业,在茶企中工作,同时参与茶园的管理。

茶庄园

眼下,走进沧源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驻足山顶,放眼望去,青山环绕,云雾缭绕,茶山叠嶂,满目碧绿的茶园。一垄垄茶树上冒出丛丛嫩绿的芽尖,一群群劳作的茶农穿梭其间,一片忙碌的景象。

“我家两口子管理22亩茶园,去年收入3万多元。”正在管理茶园的茶农字赛四说,在这里,除了能学习茶园生产管理知识外,还能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收入也比以前好多了。字赛四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芒摆村四组村民。多年来,靠着为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打工,种茶、管茶,一家人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如今,像他一样在公司管理茶园的芒摆村群众有287户861人。

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是沧源县招商引进的一家茶叶企业,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芒摆村开垦建设有机茶园。茶园建成后,公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建好的茶园承包给农户,由农户严格按照《清洁化茶园管理技术规程》和《茶山管理公约》进行管理和采摘,由公司支付给茶农管理费和采摘费。同时,吸纳其他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使农民转化为茶叶生产工人。目前已吸纳406户农户(其中芒摆村287户)为茶叶种植管理专业户,承包管理茶园11282亩,解决了1500人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公司还从当地挑选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愿意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贫困青年,由企业资助到临沧农校茶叶专业班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后进入企业工作。充分利用芒摆村“茶农之家”平台,适时组织茶农进行现代劳动生产技能的培训,普及卫生知识和环保知识,提高茶农生产生活质量和管理茶园水平。

芒摆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华说:“以前,芒摆村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茶叶、甘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贫困面非常大。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建成有机茶庄园后,群众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在公司打工,参与茶园管理已经成为芒摆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6年茶农人均收入6725元。”

芒摆村党支部围绕“产业建起来、组织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三赢”目标,以15000亩土地和劳动力入股,采取“经济实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空壳村”等问题,2016年,村集体实现收入15.26万元。

该公司始终把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主要社会责任,成立企业社会责任部开展此项工作,并坚持“开放式扶贫,造血式扶贫,以及物质精神双扶贫”的理念,加大扶贫帮扶力度,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公司经理向桂英介绍:“目前,公司和芒摆村结成了万企帮万村帮扶对子。茶农可从茶园流转和管理中获得4笔收入,第一笔是每年每亩20元的地租收入,第二笔是每年每亩30至170元不等的茶园管理费收入,第三笔是市场茶叶鲜叶价格采摘费用收入,第四笔是茶园中自主套种其他农作物及养鸡、养猪收入,还有少数参与农业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每月有140元至600元不等的收入。”去年,茶农总收入达860.85万元,户均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6725元。

cy316.cOM编辑推荐

安徽开发有机茶成效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茶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饮料,多年来一直供大于求,未得到根本的改变。靠常规农艺生产,往往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还存在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危险性,而开发有机茶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饮品的要求,也为安徽茶叶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茶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大众化饮料,主要面临着农残和卫生质量指标超标两大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和组织颁布了349项农药允许残留标准,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残检测标准,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进口茶叶农残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壁垒措施,以此来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对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黄曲霉素和微生物污染等都提出了卫生限量指标要求,增加了检测项目。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一路下跌,基本上是“有机茶的品质、大宗茶的价格”从而使我国茶叶对欧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标准不仅要求严格,而且带有明显的歧视性:一是农残检测种类和项目太多。据了解,欧盟对茶叶中的农残限量的规定已达62种150多项,这样茶区已无药可施。二是农残限量标准大幅度降低,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如氰戊菊酯,新标准较原标准下降了100倍。三是实施严格的检测程序。对出口茶不仅要求批批检测,而且每批都要经过进口国客户的重复检测,有的客户还要求货到目的港后再复验。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大大增加了出口成本。从实际的检测结果来看,除个别地方、个别批次出口茶虽有微量农残超标外,绝非一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普遍和严重。正是由于媒体这种过分渲染和夸大,造成消费者不放心饮茶,进口商不敢进茶,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出口。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欧盟对农残标准严格化的要求,我国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农残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法令,积极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安徽省通过各种方式,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禁施农药和加强农残控制,加强质量宣传和教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思想,确立了“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和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目标,坚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二是统—规划,建立基地,从源头抓起,加强农残控制,确保出口茶质量。

抓好组织建设。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有机茶基地建设领导组,并分别在安徽省自然环境优越的红绿茶区共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三个出口茶基地,茶园面积达7000多亩。基地采取公司+茶厂+农户的模式,并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茶农连成一体。专业合作社内以公司为龙头,茶厂为依托,茶农为基础,以章程为纽带进行运作。专业合作社内实行社员价,年终进行二次分配,以此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与茶农签订茶叶交售合同,入社茶叶,均发放“茶叶生产记事手册”和“售茶证”,收购时逐一造册登记,建立交售档案。

抓好源头防治。为广泛发动茶农,公司加强茶园管理和环境的治理,并派出专业人员分赴各茶区开展普查工作,指导茶叶生产、加工和收购,严禁施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大力推广茶园生态间作,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并建立茶农互相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农残。

贵州省纳雍县:茶产业发展迅速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纳雍县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行政县,受地理交通条件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纳雍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贫困县,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纳雍县开展茶叶种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纳雍县当地的茶叶种植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1.8万亩发展到今年的24.6万亩,主要分布在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金观音、安吉白茶等。

二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现已注册有“姑箐”“府茗香”“康苠”等30多个商标,创建了“贵茗翠剑”“府茗香翠龙”“彝岭苗山”等多个品牌,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博会、展览会、评比会上夺得大奖。在省斗茶赛和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均获奖,特别是在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连年领先。

三是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纳雍县2007年被定为贵州省15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09年至2017年连续9年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共注册63个茶叶企业(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33家、茶叶公司30家),有22家公司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5家企业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6家公司获得市级龙头企业认定,6家公司荣升为省级龙头企业,1家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公司获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五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只有5家,年生产成品茶6吨左右,产值120万余元。2017年年底,具备加工能力的茶企增加到28家,年生产成品茶约95吨,产值675万余元。

以上就是关于纳雍县近几年来发展成果的介绍。纳雍县既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也离不开当地人民勤劳的工作。这二者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霍山县:茶旅融合成效显著 霍山茶叶香飘四海


近年来,霍山县一直致力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茶旅融合成效显著,从原先的茶园体验区,到如今的茶旅小镇,茶旅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只为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助推霍山茶叶香飘四海。

霍山县

原野茶乡旅游,从点缀到核心

“在前几年茶文化旅游仅仅是霍山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只是在景区周围象征性开辟一些茶主题文化体验中心或茶园。而随着近几年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像大化坪镇这样子将茶产业、茶文化旅游完全融合起来作为规划核心的小镇。”霍山县旅游局副局长叶芳说,在霍山县着力打造的茶乡、花乡、药乡、泉乡、竹乡、渔乡、酒乡七大特色旅游板块之中,茶文化目前已经占据了首要位置。

“茶产业在霍山已经发展很多年,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增加产值并不容易。”叶芳告诉记者,通过积极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结合,茶旅融合这个新理念能有效地提高茶农、茶企的效益,扩大霍山黄芽的知名度。

从2014年开始,霍山县开始在发展茶产业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茶旅融合的尝试,近年来更是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节点、全景霍山景点、美好乡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同时尝试将清洁化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取得了颇为不错的结果。“如今六安茶谷串联霍山16个乡镇,全县茶谷节点有40多处,每个节点都因地制宜设置了景点,而像大化坪一样的将茶旅融合作为整个小镇规划建设核心的小镇,如今也有四五个。”该县茶茧办副主任赵登全说。

茶旅融合地位的不断上升,也反映在数字之上。2014年和2015年开始推广茶旅游项目的时候,统共只有不到1万名游客,而到了2017年,茶文化体验旅游的团客与自驾游客数量已近10万。

霍山县

体验旅游,内容花样翻新多

“茶旅融合的内容也是我们不断摸索出来的。”大别山旅游服务中心总经理陈为兵告诉记者,2015年刚开始承接茶文化体验游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把游客拉到农户茶园中,让游客随便采茶,采完之后也没法加工,许多新采的茶叶随手扔掉了,游客体验可想而知。近年来,随着茶旅融合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旅游也越来越规范,“今年我们就和两家茶企进行了深度合作,通过一次性承包当地茶农、部分贫困户的茶园,买断式经营和农户指导采茶流程相结合,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陈为兵说,为了避免游客体验游破坏茶农的正常生产,公司专门开辟了30余亩体验茶园,游客只能在其中体验采摘。

“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们也开辟了多种体验模式,例如,对于亲子游开展了敬‘孝心茶’活动;对于学生群体,专门打造了研学旅游,增加茶文化讲解内容。”陈为兵告诉记者,今年茶春服务中心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主要来自皖北、合肥以及江苏、上海等周边省市,茶叶销售收入近30万元,附属土特产增收近5万元。

而霍山县的抱儿钟秀茶业则打造了更加完整的“钟秀茶旅”项目,依托企业在落儿岭镇、太阳乡的茶叶生产基地,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旅游路线。“仅仅做茶文化体验的话,季节限制太强了,我们也在探索用更多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抱儿钟秀茶业董事长文亮告诉记者,为此公司专门开设了钟秀茶学堂,集专家讲座、寻访茶乡等活动为一体;在白云庵村开辟了大别山私享茶场,定制一亩专享茶园,吸引游客每年多次来茶乡游玩……

“今年我们企业接待的游客数量突破2万人次,产值达到了400余万元。”文亮说。

景东高老庄古茶庄园有限责任公司


景东高老庄古茶庄园位于普洱市景东县无无量山中拥有海拔1800米高山生态茶园基地188亩,还有散落分布在无量山原始森林中海拔2200米左右的古树茶茶园0余亩,每年产茶8吨左右,茶树与原始森林共生,吸大地之精华,茶园常年水汽升腾,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淀,可请高山云雾出好茶景东古树茶资源分布呈散状分布,集中连片的不多,但是景东树龄四五百年乃至以上的大茶树根多。

高老庄古茶庄园整合自身茶叶资源优势,建设茶叶庄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最大程度地使这些古树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让更多人了解到景东无量山茶的魅力高老庄古茶庄园注册自有商标品牌“清古林”,主要生产普洱茶与红茶两大产品种类,其中普洱茶分为洱生茶和普再熟茶,生茶、熟茶均来无量山深山里的古树茶鲜叶制成,熟茶发酵更是有幸得到“中国古茶第一人”何仕华老专家亲自进行技术指导,生产出的熟茶品质上乘。

红茶分为传统红茶与古树红茶两种。这些茶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与品饮价值,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口感人群的需要。景东高老庄古茶庄园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多功能为方向,把茶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观赏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现代庄园经济模式,并提供体验式服务,在海拔1800米高老庄百亩茶园旁建有钢架结构和全玻璃构造建筑的“清古林茶体验馆”。

体验服务具体为:茶山行体验,徒步探秘无量山原始森林秘境,无量山深处,在通往古茶园的途中,充满了目不联接的自然美景。采茶体验,到高老庄古茶庄园百亩生态茶园里,和茶农一起采摘茶叶,制茶体验。用自己亲手采摘的新鲜茶叶和制茶师傅学习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从采摘、萎、杀青,揉德、晾晒一系列的制茶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制茶的辛苦和乐趣品茗体验。

在清古林茶体验馆里,可以一边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茶,一边欣赏茶园的美景,全玻璃结构的房屋提供了良好的视野,窗外是郁葱森林环抱中的茶园,手中是一杯佳茗。宋到高老庄古茶庄园,和茶农一起上山采茶,跟制茶师傅学习如何制作好茶,和彝族姑娘对上几句山歌,渴了就喝一杯普洱茶,饿了就采几个野果或是和在这用上一顿民族风味浓郁的家常小菜,这里处处体现着无量山的自然气息和人文风情,而叶所包含的正是这样“人在草木间”天地人和境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凤庆县:“三位一体”发展茶产业 贫困户脱贫增收成效显著


说到凤庆县,我们就不得不提滇红茶啦,当地是以生产滇红茶而出名的,也可以说滇红茶是凤庆人的“致富茶”。近段时间以来,凤庆县通过“三位一体”来发展茶产业,贫困户们脱贫增收成效显著,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那么,“三位一体”是指什么呢?为何会有如此好的效果呢?一起来看看吧。

凤庆

“三位一体”股份制打造扶贫致富联合体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得到政府产业扶持之中,也在基地、用工等环节解决地方农民就业脱贫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凤庆县通过“龙头企业+村委+合作社”的“三位一体”模式,以扶贫致富联合体为基础,扩大基地规模。

据滇红集团副总裁沈平介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三位一体”由龙头企业、村委会、合作社三家以股份制的方式(龙头企业占50%股份,村委持10—20%的期权股,合作社持30-40%的期权股),将26个茶场,17个专业合作社连在一起,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联合起来,形成扶贫致富联合体。实现标准种植、规范化管理,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原料。目前,公司核心基地3.07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三分之一。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创建于1939年,前身为“云南省凤庆茶厂”,是省、市、县的重点茶叶企业,是“滇红”茶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同时也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村委+合作社”的“三位一体”模式,辐射13个乡(镇)4.86万户18万茶农(建档立卡贫困户2310户8192人),助推产业精准扶贫,实现茶叶提质、茶农增收、企业增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凤庆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贫困户茶产业收入增收1100元

滇红集团以茶园经营权流转为动力,农民变产业工人。村“两委”负责组织发动建立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将一家一户茶农零散、抛荒的茶园以入股、出租、经营权流转等方式将茶园经营权集中到茶场,由茶场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目前共流转茶园3.07万亩,3万名农民变为基地工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715人)。

以基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实现五大收入。茶场通过对合作社茶园集合,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生产出优质生态茶叶,确保了质量,提高了产出率。公司实现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年增收3600万元以上。

就茶农而言,亩均鲜叶收入达1500元、茶园流转收入250元、务工收入1400元、入股收入350元;集体经济亩均实现10—20元。贫困户仅茶产业收入较流转前增收1100元。

沅陵县:打造特色茶庄园 以茶兴旅促转型


沅陵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碣滩茶就是产自于此,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此出产的碣滩茶品质十分优异。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茶旅产业,不仅能够二次利用茶园,还能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在沅陵县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将原本的碣滩茶茶园,打造成为特色茶庄园,以茶兴旅让更多人认识碣滩茶,促进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

沅陵县

“建设辰龙关碣滩茶庄园,是沅陵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介绍,庄园将打造成集茶文化旅游、养生、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带。该县以此为核心,推进三乡五镇百里茶廊15万亩现代农业融合产业园建设,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1.5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沅陵县近年来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精准脱贫“一号工程”来抓。县里严把品牌、商标、质量、市场等“关口”,建好“潇湘+碣滩茶+企业商标”3级商标体系,支持碣滩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开展碣滩茶品质发掘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红茶、黑茶、大宗茶标准化生产及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攻关,实现碣滩茶从单一绿茶到绿茶、红茶、黑茶多类茶一齐发展。该县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建立线上、线下、人脉三网分销渠道,在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开设沅陵碣滩茶·大茶网体验店600多家。

为推动碣滩茶从单一产业向茶旅养融合升级,沅陵县今年投资近2亿元,用于茶叶加工及产业园建设。已建成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并启动官庄碣滩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开发特色茶旅线路3条。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是茶旅融合发展、“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拥有省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清洁化生产线,能生产绿茶、红茶、黑茶、白茶4种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新建成示范休闲观光茶园1000亩、观光工厂和旅游体验馆3500平方米,成为当地重要茶产业基地与旅游观光景点。

安溪茶庄园转型升级 消费观光旅游两不耽误


现阶段正是铁观音大量上市,秋茶飘香时,安溪茶庄园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打造智慧茶庄园,整合茶旅资源,推出“定制茶园”……独具特色的安溪茶旅游让茶庄园经济升级,由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发展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运作更成熟,主题更鲜明的茶庄园尤其受到游客的青睐。

茶乡旅游

去年10月,安溪县政府评选出了10家“金牌茶庄园”,另有8家茶庄园获得建设创意奖。庄园与茶园,虽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茶园只是茶叶种植的单纯概念,而庄园包含种植、加工、培训、旅游、茶文化展示等全产业链内容。“茶庄园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被称为‘第六产业’,法国葡萄酒产业很大一部分是以葡萄酒庄园形态存在的。”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在把握投资节奏、防患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政府鼓励有实力的茶企建设茶庄园。

去年,安溪县评选了“十大金牌茶庄园”,其中包括华祥苑茶庄园、高建发茶庄园、国心绿谷茶庄园、添寿福地茶庄园、中闽魏氏茶庄园、冠和茶庄园、德峰茶庄园、八马茶庄园、三和茶庄园、绿色黄金森林茶庄园。同时还为举源茶庄园、年年香茶庄园等八家茶庄园颁发了建设创意奖。

一开始,安溪的茶庄园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经过运作,如今,各大茶庄园依托自身企业与庄园文化,大力开发茶庄园建设。一些茶庄园致力于打造智慧化茶庄园,将高科技纳入庄园的管理与建设中;一些茶庄园将安溪县茶旅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有特色、丰富多彩的茶旅产品,发挥“1+1>2”的效应;一些茶庄园升级定制茶园,发展消费者认养与种植茶树的模式,让消费者拥有“自己的茶园”……安溪茶庄园正走在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溪全县已有茶庄园20多个,管理茶园约30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约半数。“安溪的最终目标是实现80%茶山的庄园化。”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安溪茶庄园已由以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演变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作为茶旅精品,茶庄园给茶行业带来了一抹亮丽色彩,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新路。

茶园管理:春茶采摘后茶农要做些什么?


茶园

又到了春茶采摘季,每年这个时候茶农们都要抢春茶上市时间,为的是卖个好价钱。当然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茶采摘后,茶农们要对茶园进行合理的管理。

由于春茶采摘后,茶树树体已消耗大量养分,加上去冬今春中耕松土,致使茶园杂草滋生,土壤板结,地力较差,茶树生长受阻。为此,建议各地茶农在春茶采摘后要及时抓紧做好如下茶园管理工作:

1、及时施肥:在春茶采摘后,土壤养分减少,地力下降,需及时进行施肥,每亩茶园需施尿素10-15公斤,土杂肥或猪牛栏肥50-60担,并配施磷、钾肥20-30公斤,肥料要在茶树行间开沟施下,施后即覆土,以恢复茶园地力。

2、中耕除草:春茶采摘后,务必进行中耕除草,以利茶树恢复生长。中耕深度以10厘米左右,在离茶树根颈30厘米左右处可深中耕,并除净杂草。

3、修剪台刈:春茶采摘后,要根据茶叶的长势进行修剪台刈。对当年留养的枝条进行修剪,除去上年的枝梢、徒长枝、枯枝、病虫枝等,保留丛面健壮枝条,以利芽叶萌发。对于衰老的茶树,必须进行重修剪,剪去树冠的二分之一左右,留下的主枝和侧枝,或采取台刈办法,然后重施肥料,加强管理,促进茶树树势早日恢复生长。

4、辅草种草:春茶采摘后,在要茶树行间进行铺草、种草、有利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湿度,抑制杂草滋生。铺草厚度一般以5厘米左右为宜,并在茶树行间种植猪屎豆、乌豇豆、兰花苕子等夏季绿肥,在盛花期间连根拔起埋在行间土下,为茶树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和培养茶园地力。

5、防治病虫:初夏期间,茶树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和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蚜等。对叶枯病要进行全国喷洒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防治;对茶毛虫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防治;茶小绿叶可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茶蚜可用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早害如梢蛀蛾、茶天牛等,则可采用人工捕杀,并剪除被害枝消,消灭害虫、以利茶树健壮生长。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172.html

上一篇:普洱茶里有勐海更有冰岛

下一篇:浙江松阳:茶产业产值过亿 跻身全国茶产业十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