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蒙顶甘露介绍

2019-11-2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蒙顶甘露介绍”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是赞誉蒙顶茶的著名诗句。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名茶,由于蒙山茶主要产于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蒙顶甘露是蒙山名茶诸明珠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

蒙顶甘露历史悠久。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川雅安府志》已有“蒙山上清峰产甘露”的记载。据考,蒙顶甘露是在总结宋宣和二年(公元1112年)创制的“玉叶长春”和宋宣和十年(公元1120年)创制的“万春银叶”两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它继承了上述二茶炒制方法的优点,又加以改进提高,直到现在,逐步形成了蒙顶甘露独特精湛的炒制技术。

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时,即开园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工艺分为高温杀青、三炒三揉、解块整形、精细烘焙等工序。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

蒙顶甘露成茶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叶底嫩芽秀丽、匀整。香馨高爽,味醇甘鲜。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诗人间地一茶。”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腋胜醒醐。”……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我们能够看到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即便是到现在,蒙顶甘露也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成茶形质俱佳,常供作我国外事工作的礼茶之用。

蒙顶甘露是高山茶,宜采用上投法冲泡,先在玻璃杯或白瓷杯中注入75-85℃的开水,然后再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待茶叶条条伸展开来,先观赏其形,再细细品尝,便能够感受到高山茶的独特风格。

小编推荐

蒙顶甘露历史文化介绍


蒙顶甘露茶属历史名茶。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唐代《国史补》中将蒙顶茶列为黄茶之首。唐朝诗人亦写了很多赞美蒙顶茶的诗篇。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峰,环状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蒙顶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清朝,达千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已成为国家级礼茶。蒙顶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蒙顶甘露茶的历史传说


蒙顶茶是中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等名句,都是称颂蒙顶茶的,可见蒙山茶在人们心目中声誉之高。

蒙顶茶,产于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四川名山胜地颇多,素有剑阁天下险,蛾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蒙山位于邛竦山脉中段,成都平原之西,地跨名山、雅安两县,山顶有五顶,又称五峰,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和甘露等峰,状如莲花。山上古木参天,寺院林立,其山势之巍峨,峰峦之挺秀,云雾之弥漫,景观之奇特,堪与峨眉、青城媲美,确有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之感。蒙山现已发展成为四川省的重点产茶区。

据史料记载,蒙山产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在西汉末年,蒙山寺院中有位普慧禅师,在上清峰上栽种了七棵茶树。这七棵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年长日久,春生秋枯,岁岁采茶,年年发芽,虽产量极微,但采用者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人称仙茶。关于七棵仙茶在汉碑和明清两代的石碑以及《名山县志》中均有记述。但这七棵茶树究竟从何而来,如何传播四方?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从云贵高原引入,有的认为从福建建溪引入,也有的认为从峨眉山采集的茶种培植而来,至于这七棵仙茶如何发展和传播的,更有不少神话般的记述和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有位老和尚身患重病,服药无效,忽有一老翁来访,谓春分时节采得蒙山玉叶,用山泉煎服,可治宿疾。老和尚信其言,如法采制仙茶,服后果然病情渐愈,久服更觉神清体健,精力更旺,于是就在蒙山顶上筑起石屋,找了一位老汉专门培育和采制茶叶。老汉早年亡妻,只有一个女儿,两人相依为命,因女儿出落得和玉叶那样受人喜爱,因而取名玉叶。玉叶长得秀眉大眼,聪明伶俐,年方十六,尚末许亲。

一天老汉要玉叶下山购物,不料在半山腰碰到几个恶少,拦住去路,百般调戏污辱,玉叶急中生智,放开嗓子大喊救命。悲凄的喊声惊动了正在砍柴的青年王虎。王虎长得虎背熊腰,憨厚老实。听到喊救声,急忙奔去,但见恶少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一个少女,气愤极了,顺手拾起一棍木棍,大喝一声,直冲过去,那些纨绔子弟哪是王虎的对手,有的被打得抱头讨饶,有的边骂边溜,玉叶得救了。

她看了看虎子说:感谢壮士救命之恩!说罢跪在地上连连叩了三个响头。这可把虎子急坏了,忙扶起姑娘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快别这样。时间不早,姑娘快赶路去吧!玉叶再次道谢拜别了虎子,转身向山上走去,走不多远又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看看虎子,谁知虎子也正在望着她,四目相视,情意绵绵,自此虎子忘不了姑娘,老在山间徘徊。玉叶也喜欢有事没事去山上走走,希望能再次遇到这位青年。

当她探听到这位青年是住在山脚下的孝子时,思念之情更加殷切。再说王虎家贫如洗,靠砍柴为生,家有老母,双眼红肿,视力很差,连做些针线活也不能够,全靠儿子养活她。王虎不仅对娘孝顺,对邻里温和,就是对一般小动物也很爱护,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孝子。一天,王虎听说蒙山顶上的玉叶可治眼疾,就决心上山采集。

他安排好了母亲生活,对娘说:娘,我要上山去采药,一定要把您眼病治好,您就在家静候佳音吧!说罢带上干粮就上路了。蒙山有五峰,他翻过一个山峰又一个山峰,累了就在大树下躺一下,渴了就喝点山泉水。一天他正在泉边喝水,想想走了那么多路还找不到,玉叶究竟长在哪里,心甚烦恼,忽听一阵悠扬的歌声由远而近传来,觉得奇怪,就爬到树上向四面瞭望,只见一个少女正唱着歌向这边走来,看样子似乎面熟。

再一看,好像是过去搭救的那位姑娘,于是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喂,您是住在山里的人吗?姑娘听到有人问话,就朝这边跑来。姑娘越跑越近,虎子也就越看越清楚,果真是她!像触了电似的,不觉心慌意乱,脸上发烧。他迅速地从树上跳下来,姑娘一见喜出望外,大叫:是您呀!太好了!上次您救了我,还没有请教您尊姓大名哩?接着又问虎子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为什么到山顶来等等。

虎子如实相告,姑娘听了哈哈大笑,您算找对罗!我叫玉叶姑娘,玉叶就是我管的,我还会看病哩。您回去吧,过几天我亲自来给您老母看病。虎子感激地回到了家。不几日,玉叶果然带了包珍藏的玉叶仙茶来到了虎子家,看了大妈的眼睛,用茶汤洗了洗,并嘱大妈天天煎服,服后茶渣捣烂敷于眼皮上。

说奇也奇,不到十日,虎子妈的眼睛红肿消了,视力也增强了。大妈很感激玉叶,同时也非常喜欢玉叶。不久玉叶和虎子有情人终成眷属。玉叶为了给更多的人治病,就在山脚下摆了个摊子,同时采集些茶籽播于周围,扩大仙茶的种植面积。从此仙茶能治眼疾,能提神健身,有返老还童功效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闻名,人们称它为圣扬花、吉祥蕊。

以后献媚者采制奉献官府,地方官府又视作进阶宝物,进贡皇上,自唐朝以始,蒙山茶就列为贡茶沿袭至清,年年岁岁采制贡茶,极为神秘。每逢初春发芽,县官即择好吉日,穿上朝服,率领僚属并各寺院和尚,敲锣打鼓,上山朝拜仙茶。待烧香礼拜之后,开始采摘茶芽,规定先采三百六十叶,交制茶僧负责炒制。

炒制时寺僧要一边盘坐诵经,一边在釜中翻炒,然后用炭火焙干,贮入两个银盒中,快马送京,以供皇帝祭祀天地祖宗之用。凡上清峰茶树上采摘的仙茶,称正贡,其他山峰上采下的芽叶统称凡种。仙茶采后即采凡种嫩芽,制成二十斤,装十八锡罐,陪贡入京,称为陪茶专供帝王享受。

据《名山县志》载:蒙山贡茶园,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精细,各司其职,负责到底。山上还专门筑有石屋,供采制贡茶之用,今蒙山上仍有贡茶石院的遗迹。一千多年来,蒙山名茶一直成为帝王将相的专利品,广大劳动人民有采制之义务,而无享受之权利。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蒙山建立了国营茶场,垦复和发展了几千亩茶园,先后生产了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人们称赞蒙山茶是:万紫千红花色新,春报精品味独珍。银毫金光冠全球,叶凝琼香胜仙茗。

蒙顶山茶历史


按《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来源:东方茶经网)

蒙顶茶相关传说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品质优异,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来历蒙顶茶的人却并不多。

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

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蜀茶的珍品出自蒙山,故有蒙山味独珍之谓。白居易爱蜀茶,最爱的亦是蒙山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琴与茶是白居易晚年穷通行止长相伴的心爱之物。弹琴他最爱听《渌水》一曲,饮茶则把蒙山茶当作老朋友般喜爱。孟郊乞讨的蒙茗玉花,也就是蒙山茶。宋文彦博在《赞蒙顶茶》中说: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誉蒙顶茶如云之脂膏,赛过醍醐。宋吴中复《谢人惠茶诗》有吾闻蒙山之岭多秀山,恶草不生生淑茗之句。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说: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寻访蒙顶禅茶


爱喝茶之人不可谓不多,但喝茶之人,却未必懂茶。9月底,初秋时节。我这样一个爱喝茶的外行,一不小心撞进了茶文化的发源地蒙顶山,也初次领会到禅茶合一的韵味所在。

禅茶合一出自蒙顶山的永兴寺。寺院始建于唐,盛于宋。另一说法是三国时期就开始修建。唐时取意蒙山之龙脉名龙泉院,清改名为永兴寺。寺院坐落在蒙顶西侧山腰,海拔千米,依山面水,甚显幽古。千年来,这座古刹一直以僧众自行出产禅茶为名。

去的那天,我们正好赶上采摘和制作禅茶的时机。上午的阳光,轻柔地洒在经年被雨水冲刷的红墙上,为古朴的院落抹上一丝明媚的亮色。院里正在举行采茶前的开坛仪式。清一色的女僧尼,先是虔诚诵佛。完毕后,再挎上竹篓。排着队,依次步入寺院后面的茶园,到她们自己种植的茶园采摘茶叶。

阳光氤氲下,清晨的雾气在茶叶上形成了细小的水珠,叶子顶端的嫩尖呈现出透明的绿色。从未采过茶的我,也跟着僧尼们来到茶园,学习采茶。

一开始,我采摘的茶叶不是太大,就是断了。而她们摘下的叶子都似雀舌般娇小嫩绿,且完整无损。见我手笨,一僧尼莞尔一笑,告诉我:茶要采一芽一叶,才叫嫩。采茶时,手指要掐住芽根向上提,就不会发生断叶。

她还告诉我三采:采阳坡茶于午前,阴坡茶于午后,以保汁水充足;超过时令决不再采。当然,也有三不采:化妆者不采茶,骄阳下不采茶,下雨天不采茶。采茶的讲究,真是出乎意料的细致。

采回鲜叶后,要马上起火、刷锅,着手加工。永兴寺禅茶的加工工序,完全沿用古法,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大步骤。一僧尼在火塘边控制火候,多一根柴,少一根柴,都会影响炒制的温度。待铁锅热度达到摄氏60度时,灶台边的僧尼就将鲜叶倒入锅中,然后用手掌来不断翻炒。翻炒时,嫩绿的鲜叶渐渐卷曲起来。接下来要出锅揉捻,在僧尼厚实的手掌中,叶片被轻轻揉成细小的卷条。这样做,是为了将茶中的细胞揉破,让香味溢出来。

经三炒三揉后,茶叶被平摊在一块白布上,下面是放着木炭的大竹篓。经过烘烤,茶叶慢慢脱水,散发出不同层次的香味。据说,温度高,茶叶会有炒豆香;温度适中,茶叶散发的是熟板栗香;温度低,则大多飘散出清香。

通常,4斤鲜叶经过炒制、脱水后,只能产出1斤左右的茶叶。僧尼们神色庄严地将刚刚新制的甘露茶供奉到佛座前,再用山泉水冲泡开来,香气氤氲,绕人不去。从开坛、采摘、制作到供奉,这便是一套完整的禅茶合一仪式。

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明白茶与禅的奥妙,一直以为,茶,不过一类饮品;禅,不过佛家嘴里的玄机。所谓的禅茶一味,不过是佛家枯燥日子里,僧人们冥思苦想出的一味调味剂。

但当我坐在永兴寺里,品尝一杯蒙顶甘露,看那秋色中一地金黄的银杏,有一种宁静沁入心底。我渐渐悟到,茶在饮,禅在参。无论在制茶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的捏掐和煎熬,茶叶走到生命的最后一步,散放的是芬芳和惬意,如此,还有什么不美好呢?

人生中,那些不快乐的人和事,也终究会烟消云散。这,不就是禅的意境么?

古老的蒙顶茶文化


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之一,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着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蒙顶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它久负盛名,从唐朝“蒙顶茶”作为贡茶时已闻名遐迩。爱茶的人,最能品味千年绝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据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这种“尊贵身份”一直保持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4年。

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另外,蒙顶茶有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它们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仙茶故乡——蒙顶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志士留下了许多吟诵蒙顶山茶的华章佳句,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顶山茶文化。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茶文明圣山的所在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开人工植茶的先河。后经南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传遍五洲四海;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辛亥革命,长达1169年,蒙顶茶一直是朝廷祭天祀祖专用茶;佛经“蒙山施食仪”,供奉专用“蒙山雀舌茶”皆于千年前发源于此;中国仅存的茶马司和历史最长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民族友谊的久远;源于宋代的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更是独具魅力,享誉海内外。

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古称“西蜀漏天”。蒙顶山下的雅安有“雨城”之雅号,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顶”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雅安地处北纬30度,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西进为青藏高原,向东是成都平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雨水充沛,四季云雾缭绕,这里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宜茶叶的生长。

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相对,形状似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另外,蒙顶茶有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它们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蜀中三大名山,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茶。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饮一杯蒙顶山茶,滋味清甘醇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在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蒙顶山茶最初的故迹。当年周武王会合四川的少数民族共同伐纣,巴蜀之茶就有进贡之记载——“园有芳翦香茗”。

最值得让人称道的是,公元前53年,植茶始祖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开创人工植茶的先河,7棵仙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到清代时,蒙顶山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用石栏围起来,命名为“皇茶园”。现今,皇茶园遗址仍矗立于蒙顶山之巅。

一片茶叶染绿一个世界,一座圣山延伸一条古道。蒙顶山茶的另一个辉煌是开辟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维系着民族团结的千秋大业,一条茶马古道贯通古今东西。位于蒙顶山下的茶马司,则是我国现今仅存的古代官方茶马贸易管理机构的唯一遗址。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自唐代起祭天祀祖的皇茶产自哪里?——雅安。唐天宝年间始以蒙顶山茶极品,作为祭祀天地祖宗和圣人的贡品,连皇上也没有资格享用。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即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直到公园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4年。成书于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贵大师园仁从长安归国,唐朝皇帝赠给他的礼物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作为天子礼物,蒙顶山茶成为了国家礼茶。

蒙顶山茶的皇茶身份一直沿袭到清代皇权没落之时。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蒙顶黄芽的感人传说


蒙顶黄芽是我国的历史名茶,主要产于风景秀丽的四川蒙山,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因其香气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冲泡后富有美感,素有水中芭蕾之称。那么你知道蒙顶黄芽的由来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它的传说吧。

相传在很久以前,青衣江里住着一条仙鱼,经过它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千年后修炼成了一位非常美丽的仙女。有一天,仙女打扮成一位村姑的样子去蒙山游玩,在路边拾到了茶籽来,这是正巧碰见了一个来采花的青年,叫做吴理真,不料两人一见钟情。仙女将拾到的茶籽赠送给了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前来与理真成亲。

仙女走后,吴理真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每天悉心的照顾茶树。次年的春天,茶籽终于发了芽,仙女也如约前来和理真成亲,婚后两人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仙女将披在肩上的白纱抛向空中,马上变成了白雾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芽,使茶树生长得更茂盛。过了不久,仙女产下了一儿一女,每年采摘茶叶制作成茶,生活的非常美满。但好景不长,河神发现了仙女私自离开水晶宫与凡人成亲,大怒下令把仙女强行回宫,仙女无奈的忍痛离去,离别前,嘱咐儿女多帮父亲培植好满山的茶树。吴理真一生都在悉心的照顾那些茶树,活到了80岁,后因思念仙女成疾而投入古井而逝。

后来有一位皇帝听闻了此事,念吴理真一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从此世代相传了下去,自唐朝起,就被列为了贡茶。贡茶一到,皇帝就会派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在午夜时乘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后,快马加鞭送到宫中,将其煮沸后用于冲泡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们分享这甘醇鲜爽的清茶。

以上就是关于蒙顶黄芽的传说介绍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长期饮用蒙顶黄芽对身体健康有非常多的益处喔,这可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4163.html

上一篇:乌龙茶起源的传说介绍

下一篇:李郢茶山贡焙歌茶诗欣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