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的历史像任何事物一样记载茶叶的故事

2019-11-2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的历史像任何事物一样记载茶叶的故事”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的历史像任何事物一样,开始于它最早被记载的时刻。但一件事物的历史常常以各种方式被误导:如上所述,经常会有在人们用毛笔在纸上写字更早的时光发生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被写下的东西也不见得真实。人们常常并没有目睹现象本身就记录下第二手信息。更有可能的是,太多的事件和人物错过了我们笔尖的探测,那些真实而意味深长的瞬间在历史没有看到的时间和地点平凡地发生,永远错过了未来年代的记忆。埋首于古代的文献、书籍、日记以及各种商贸账簿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以茶叶的世界之旅的历史记载启发我们的学者们,应该因这类工作的广度而受到赞誉。没有对于史实的哲学论文的深入探索,让我们至少达成这样的共识:人类赏茶的故事中,有很多章节已经缺失,这些故事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喝茶去识:人类赏茶的故事中,有很多章节已经缺失,这些故事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喝茶去触及和获悉。

人类第一次把树叶从云南的古老森林里摘出之前的几百万年,以及人们开始饮茶的一两千年,均无历史可循。除了传说之外,没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一直到唐朝(公元618—907年),茶叶的故事才清楚地被聚焦于历史的视野之中。从那时起,在许多精彩书籍的描述中故事开始发展。不过,在此之前,早在周代(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56年),茶就在各种文献中被零星提及。但是,从茶叶第一次被发现,到它第一次被书写、交易、记载和推广流行,这其间的几千年中都发生了些什么?

太容易被遗忘的史前茶叶史同样十分重要,就算是重要性没有超过受到文人关注的时代,至少也应是同等的。尽管我们并不知道所有的细节,名字、日期和地点——我们也许可以运用那些遗落在艺术、文献和传说中的知识,像没有削尖的炭笔速写一样,粗略勾勒出史前时光中茶叶的画卷;而对于我个人来说,饮茶时静静的沉思就像是为这样的一幅画涂抹上水彩。

如果我们要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最初始的轮廓应该是茶叶对于古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很清楚,人们最早采摘浸泡这种叶子是为了治病或者参悟。没有买卖、没有贸易、没有市场——甚至也没有培植。在最初的时光,茶只是药典中无数种植物中的一种,被土著巫师们用来为部落的人治病或用于与自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我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茶叶的故事中我们低估了人类最初的角色。人类何时采摘第一片茶叶成为一个秘密,但巫师传统以及之后的道教传统——二者在使用茶叶上非常相似——可以回溯到至少公元前5000年以前,发现茶叶有如此久远的开始并不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

在世界的大部分文明中,巫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运用冥想、草药或其它方式,来超越尘世,在不可见的平面中穿行。他是可知与不可知世界之间的媒介,护佑着部族的身体和心灵。他同时充当了人们的顾问、导师、牧师和医生。在中国,圣人和先知的这种传统将一种神秘、魔力与奇幻赋予茶叶的起源;正是在他们的碗中,茶叶第一次被人类啜饮。

道教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前,禁欲苦行就已经在一些文明中存在了。那些巫师常离群索居,到后来村民也跟巫师一样在丛林深处居住。他们在那里搜寻生命的起源和人类其中的位置。通过饮食、冥想和入静,人们想象,这些古代的圣人和先知能够与周围的世界进行沟通,从自然中领悟治病的能力。在云南森林环抱中的陋棚或是隐居洞穴里——在它们所有的荣耀中——人类第一次建立了与茶叶的联系。

也许是直觉,也许是接触和品尝不同树叶的实践,人们在不断的错误和尝试中扩展了医疗知识。不管人们是如何开始第一次冲泡和饮用野茶树叶的,我认为这些古代先哲立刻就发现了它对于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疗效。就像今天的茶圣们一样,他们肯定也认识到了茶叶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自然中的宇宙能量,也就是“气”,他们把这同时助益于头脑清醒和健康长寿的东西作为食物的补充。于是,茶的知识开始在不同的人群中分享和传递,茶叶慢慢开始成为当地每一个巫师药袋中的必备品。

除了饮用茶水,甚至还有文章提出了茶叶的很多其它用途,比如把它研磨成膏敷在皮肤上来缓解皮疹、虫咬以及关节痛。在记忆之外的远古时代,茶是治疗师——跟它今日一样。存留的证据还表明,茶也被巫师用来与神明和灵魂甚至他们的祖先对话。

cy316.com延伸阅读

自古流传的茶名品,跟人有着一样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再南朝宋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

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定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南北朝以后,所谓士大夫支流,逃避现实,终日清淡,品茶赋诗,茶叶消费更大,茶在江南成为一种"比屋皆饮"和"坐席竟下饮"的普通饮料,这说明在江南客来早已成为一种礼节。

我们在茶史的世界里遨游,体验着与我们认知中的不一样的茶。接下来它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面呢?

人生,要有茶一样的朋友,也要有朋友一样的茶


一杯清淡的水,俨然说是一杯白开水。少许放进几片茶叶之后,便生出了几丝绿意来,原先蜷缩干枯的叶片,在很短的时间里舒展开来。此时,清茶的芳香,加上浓浓的真情就这样散放出来。

喝茶,品茶,就像做人做事一样,朋友之间的友情一样淡淡清香。人生要泡杯好茶,不一定要有百年普洱、届前龙井,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情味。

朋友如茶,一句简单的问候表达无尽的牵挂,品茶的氛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安静,远离浮尘的喧嚣。

喝之历久弥新,品之淡然,有茶一样的朋友,有朋友一样的茶。

一壶茗茶,满屋馨香品茶不像喝酒那般,一杯入口,激情顿起,越喝越热闹。品茶,是越喝越安静,让人心灵沉淀。

生活像水,友情如茶,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没有水的茶就不知是何物了。

茶道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真诚不可亵渎。适量的茶配适量的水,茶水又碰到品茶的人。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相逢。

飘飘然,淡淡然,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的浮现。看似飘忽千里,却近在眼前。稍纵消逝,却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

悟茶,悟情,悟人生。

珍惜现在的一切,友情,爱情和亲情,也包括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要留下人走茶凉,茶色干涩,仰空长流泪的缺憾。一道茶情,乃乎茶的随和与平常。小登大雅之堂而不娇淫、入茅棚草舍而无卑贱。由此洗浇人生旅途中的轻浮。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

茶礼的历史记载


茶会的盛起。在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仪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江南一带,在两晋、南北朝时,客坐设茶,便已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到唐朝,它更发展为全国性的礼俗。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棒应棒杖;稚女学擎茶;以及杜荀鹤《山居寄同志》所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以茶叶相馈赠,在我国历史上实际出现很早,但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记述不多,在《全唐诗》中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等,经粗略查点,《全唐诗》关于答谢馈赠茶叶的诗篇,多达30余首,这也多少说明了茶在当时受人重视的一斑。

与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围绕茶的饮用,还兴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风尚,茶会即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在《全唐诗》中,除前面引及的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一诗以外,还有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以及周贺《赠朱庆余校书》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等诗篇和诗句。

可能由于茶会在当时尚属初出,在有的诗篇中,又称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祐即席诗《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钱起《与赵莒茶宴》,以及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等即是。这些不同的称法、特别是钱起一人的二诗,一名茶会、一称茶宴,表明当时社会上对茶会或许还未形成一致和确定的提法。另外,从上述诗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

这说明,茶会或许就是由寺庙僧界首先兴起的。茶对佛教来说,不只是一种荡昏寐、净尘心有助于修行的饮料;而且是用以标榜俭朴的所谓素业。

记载历史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茶叶记应该体现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茶叶的功效与作用。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最早的茶叶记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同时也解释了茶是谁发现的问题。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就了解现代的送礼送什么好感念,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到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不一样的茶俗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不一样的茶俗》内容,感谢阅读!

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祭祀是古代社会乃至现今一种重要的礼制和生活内容。一般,祭祀的食物为牛羊等牲畜、五谷杂粮及酒品。但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茶"也是祭祀的物品之一,与祭祀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我国以茶为祭,是在以茶待客之后,大致是两晋时期以后才逐渐兴起的。一般认为,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在茶碗中注入茶水,以茶水为祭;二是放置干茶,以干茶为祭;三是放置茶壶作为象征,以茶壶为祭。

茶作为祭祀的物品,可祭天、祭地、祭祖、祭佛,不可尽言,可以说,茶叶是祭祀活动中的必需品。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头百姓,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

茶还常常作为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另外,茶叶还作为随葬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另外,茶作为随葬品,此种风俗在现如今我国的不少地区,仍在沿袭。

客观地说,茶叶作为祭品,无论是祭拜天地神灵或是祭祖陪葬,都要比一般其他祭品来得更虔诚、讲究一些。因此,人们用来祭祀的茶也极为看重,尽力挑选上好的茶叶。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不一样的茶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关于药茶的历史记载


药茶同气功、针灸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药茶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并屡经验证,行之有效。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药茶,既可以作为人们工余、饭后的饮料,又可以防病治病,缓衰抗老,延年益寿。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并经久不衰。据初步考证,历代医籍所记载的药茶方,至少有二百多方。有单味的,也有复方;有用于治疗疾病的,又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品种繁多,的确称得上祖国医学一萃。

茶,长期以来,被视为多种功能的中药。在茶叶利用的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为药用。茶叶作为药用,在我国很多古书上就有记载。例如:《神农本草》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对茶的功效,就有明确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并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在品尝百种草药时,当尝到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正巧倒在茶树下,而茶树叶上的露水流入口中,使之苏醒得救。这虽说是传说故事,但却记载了茶叶有解毒功能这一事实。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写下了苦茶久食益意思,指出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有茶治便脓血甚效的验证。梁代名医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茶叶有强身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盛唐时期,在朝廷命苏敬等编写的《唐本草》中云: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也记有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著名医学家王焘的《外台秘要》第三十一卷中有代茶新饮方一节,详细记述了药茶的制作,使用和主治疾病,开创了药茶制作的先河。药王孙思邈编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食治节中称茶令人有力,悦志并记有茶药方十余方。孟洗《食疗本草》中也有用药茶治腰痛难转、热毒下痢的记载。

药茶的运用,到了宋代,已有相当的发展。不少劳动人民和医家,采用药茶防病治病,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药茶方。在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作了广收博采。记有不少药茶方。如葱豉茶、薄荷茶、石豪茶、腊茶、合腊茶、硫磺茶等,都在以上两本书中有配方、用法、主治等方面的记载,并广泛用于实践之中。许多药茶方,不仅在群众中饮用,在宫廷王室里也颇受青睐。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主管宫廷贵族的饮食烹调,根据多年经验,写成《饮膳正要》,其中就有不少药茶方,并指出: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著名老年学家邹铉在宋朝陈直《养老奉亲书》基础上,广收博采,著述了《寿亲养老新书》,其中收载防治老年病的药茶方,如槐茶方、苍耳茶方等,并有试茶、香茶、柏汤茶、干荔枝茶的制作记载。吴端《日用本草》、王好古《汤液本草》中,均有药茶功效的记载。

明朝以后,药茶方运用更加广泛。在《《普济方》中的药茶一篇中,收载了药茶方8个,并详细介绍有适应症和饮用方法。《韩氏医通》中首次记载了缓衰抗老的八仙茶方。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附录药茶方十余个、如茅根茶、萱草根茶等,并对药茶的功效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促进了后世对药茶的研究。

清代,载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张璐的《本经逢原》、陆廷灿的《续茶经》、刘源长的《茶史》二卷、汪昂的《本草备要》,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书均有药茶方的记载。其中沈金鳌《沈氏尊生书》记载的瘟病学家叶天士药茶方,后来改制成天中茶的药茶,十分有名,至今还运用于临床,受到医家推荐。黄伯雄的《食鉴本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不少药茶方,为研究和整理药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宫十分重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药茶方,如清宫仙药茶,由乌龙茶、六安茶、泽泻等组成。据现代药理研究,其降脂、化浊、补益肝肾,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十分明显。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的清热茶方中,就有清热理气茶、清热化湿茶、清热养阴茶、清热止咳茶等。这些茶方,都是中医宝贵的文献资料。

近代,药茶方在群众中已广泛流行,特别是建国以来,更受重视。1963年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附录有药茶的一般制法和要求,为药茶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中药大辞典》、《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等,收录了不少有效的药茶方。临床上,除茶叶外,还制成了不少成品药茶,如建曲茶、午时茶、甘露茶、感冒茶、减肥茶、天中茶、乌龙茶等。乌龙茶已打入国际市场。许多著名老中医用药茶方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耿鉴庭《瀚海颐生十二茶》已在群众中广为采用。

中药学家叶橘泉用决明子茶健身延年的经验得传播。周潜川《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收列了多种药茶处方。近年来,不少专家出版了不少著作,收纳大量有效茶方,如丹参茶、山楂茶、荷叶茶、玉米须茶、三宝茶、葛根茶等,颇受群众欢迎。

综观我国古代,记载药茶的书十分丰富。其中有《本草纲目》之类的本草类书27种,有医方类,如《枕中方》、《千金方》等7种,有《采茶录》、《茶谱》等茶书类四种,有《博物志》、《述异记》等经史类7种。多达61种古书中记载着茶叶的药用价值和药用配方。涉及治疗疾病的方剂多达219方,仅治去痰的便有药茶19方。

在国外,药茶方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苏联药典第八版中即记有茶方通则,并有泻下茶、止咳茶两种法定处方。近年来,青草茶在欧州盛行。日本津村顺天堂试制袋泡茶,用于保健,并取得了专利权。香港太平洋有限公司根据中医古方,采用电脑配制药茶成品,有桑菊感冒茶、参和茶、八珍茶等,深受欢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袋泡茶、香料茶、速溶茶、冰茶、混合饮料茶、中药茶等。充分发挥着药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茶与人类健康紧紧相连,目前,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把茶21世纪的健康饮料列为90年代的重大研究课题,并由国家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进行研究。

“贵族茶道”的历史记载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菜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

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贡茶坑苦了老百姓。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生出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条被装金饰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位乃洱。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历史古籍中记载的茶功效


1.唐代以前及唐代记述

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健身的论述。《神农本草》中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中称:饮真茶,令人少眠。《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桐君录》中也记述:又巴东别有真香茶,煎饮令人不眠。晋代张华《情物志》说:饮真茶,令人不眠。梁代陶弘景《杂志》说:苦荼轻身换骨。

唐代是茶叶发展较快,饮茶逐渐普及的朝代,斐汶《茶述》中就记述有: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

唐代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的作者,他对茶叶的饮用及其功效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新修本草?木部》记述: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荼,主下气,消宿食。又称: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

《枕中方》也称: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敷之。这是古时茶叶治疗外科病的记述。

《孺子方》中称: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荼葱须煮之。这是古时茶叶治疗儿科病的一例。

唐?孟诜《食疗本草》记述: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这表明,唐代时已有用茶煮粥作食疗。并主张现煮现饮食,以增疗效。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更有具体的论述:茗,苦,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冷即聚痰,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这不仅复述了古人的饮茶功效,而且总结出长久饮茶有助减肥健体。

唐代是佛教和社会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佛门僧徒,文人墨客饮茶已成风尚,他们喝茶的目的,一是为了消遣,另外则是为了提神,很多古籍都有令人不眠、少睡的记述。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句称:破睡见茶功。

唐代顾况在《茶赋》中论茶功曰: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这说明饮茶有消食去腻,解暑驱睡的作用。

另外,唐代诗人卢仝对饮茶更有深切的体会,他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这首七碗茶诗流传甚广,博得赞赏和好评。

2.宋代记述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曾有过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全七碗茶的赞美诗句,同时也说明了饮茶防病健身的功效。

不仅如此,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还记述了用茶水漱口及饮茶健齿的亲身体验: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齿,蠹病自己,然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自不常有,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此大是有理,而人罕知音。

南宋虞载《古今合璧事项外集》中记载,茶有理头痛、饮消食、令不眠之功效。南宋?林洪《山家清供》中记述:茶即药也,煎服则去滞而化食,以汤点之,则反滞膈而损脾胃。

宋代陈承《本草别说》中讲到茶能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3.元代记述

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中说茶有清头目,兼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的功效。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将茶的功效归纳为: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4.明代记述

明代朱权《茶谱》对茶的功效评价甚高,称: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食之能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醒睡解洒消食,除烦去腻,助兴爽神,得春阳之首,占万木之魁。

明代钱椿年编,后经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将饮茶的功效归纳为: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提出了茶是生活必需品的观点。历经数百年,现代医学营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明?陆树声《茶寮记》记述:茶勋,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渴书倦,是时茗碗策勋,不减凌烟。

明代淡修在《漏露漫录》中对青藏牧民饮茶助消化的重要性予以评述:茶之为物,西戎土番,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是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大经。

明代着名药学家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科学地记载了茶的功效: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入神居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又记述有: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清头目,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浓煎,治风热痰涎。

李士林的《本草图解》中也说到:清头目,醒睡眠,解炙煿毒、酒毒,消暑,同姜治痢。

5.清代记述

到了清朝,黄宫锈《本草求真》在总结了前人论茶功效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了要注意饮用方法,书中说到:茶味甘气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涤,炙煿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清,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衄血、血痢、火伤目疚等症,服之皆有效。但热服为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至于空心(即空腹编着者注)饮茶,即入肾削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

清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讲到: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化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爽,肃肺胃,明目解渴。

清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记述:茗茶味清香,能止渴,生精液,去积滞秽恶,醉饱后,饮数杯最宜。叶味苦甘,微寒无毒久食令人瘦,去入脂,使人不睡。茶子苦寒有毒,治喘急顿咳,去痰垢。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主张饭后饮茶,茶能解渴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上面介绍的古籍所述是茶的一般功效,至于中国各地所产的众多茶类,由于产地、品种、采制方法的不同,加之各地饮用方法的差异,不同的茶叶其功效肯定是有差异的。不少古籍的记述也反映出这方面的内容,如《本经逢原》记载,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癖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饵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

说起饮茶长寿,钱希白《南部新书》中记载了一个僧人饮茶长寿的故事,说的是唐代宣宗纪大中三年,在东都进有一智僧,年一百三十多岁,仍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宣宗知道后便询问他服何灵丹妙药所致,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唯嗜茶,凡属至处,惟茶是求,或百椀不厌。宣宗因此赐茶五十筋,令其居保寿寺。事实也是如此,我国长江以南不少佛门圣地,名山寺庙都种有茶树,僧人自采自制,饮茶念佛,修身养性,高龄僧人无数,究其长寿之原因,与长期饮茶有密切关系。

唐代《本草拾遗》早就作出过总结性评价: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日本荣西禅师所着的《吃茶养生记》也说过,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山若生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则长。

中国、日本古代如此,现代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广泛的社会调查都证实,凡长寿者几乎都与爱好饮茶有关。英国是一个饮茶相当普遍的典型国家,住在伦敦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里,气候多雾,环境污染严重,然而却有不少的长寿者。曾经对年龄超过100岁的665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茶叶嗜好者,人均每年茶叶消费量达4~5公斤。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探明,茶叶中富含多种抗衰老成分,既含有特别多的儿茶素类茶多酚,也富含维生素E,同时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因此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茶叶是极有效的延缓衰老饮料。难怪日本静冈县茶叶会议所的福岛敬一先生称:茶叶是长生不老的仙药。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3848.html

上一篇:汉魏南北朝时期以前没有茶道

下一篇:如何理解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