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伊朗人饮茶不见茶

2019-11-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伊朗人饮茶不见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伊朗人饮茶不见茶”相关知识!

伊朗人喜欢饮茶,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离不开茶,许多伊朗人一天喝十五六杯茶是最平常的事。这是因为伊朗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况且饮茶还能提神、健身、醒胃、清肠,何乐而不为呢!在伊朗的大小城镇到处都有卖茶的茶室或茶摊,饮茶消费成了伊朗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笔消费。

他们最喜欢喝红茶,国内的红茶产量远远不够国人的饮茶消费,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消费量,要从国外进口。

伊朗人饮茶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饮茶见汤不见茶。斟到茶杯里的茶汤是一杯纯净的红橙色的茶汤,分毫茶叶末也没有。茶壶里的茶叶经过过滤,斟入茶杯的茶汤是泡好的纯茶汤。他们泡茶用的水壶分为大小两个,茶壶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用大水壶沸腾的热水汽蒸熏着茶壶,使得茶壶里的茶汤总是热乎乎的。m.CY316.com

第二是就着糖啜茶。新沏泡的红茶略带苦涩味,因此伊朗人饮茶时,常常离不开糖。他们不是将糖放进茶杯里浸泡,而是将糖直接含入口中,就着糖啜茶。伊朗饮茶的糖,有的是薄薄的结晶体,饮茶时咬一小块,再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中和。有的是方糖,他们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拿着糖块,蘸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嘴里欲溶未溶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在啜茶时,口里的糖溶化的快慢,决定着茶汤的甜淡程度。这种由饮茶者自己控制饮茶甜味程度的饮茶法,是伊朗人觉得最为惬意的事。

第三是饮茶时常与水烟相搭配。在伊朗的茶室都备有五色斑斓、宛如工艺品的长颈的水烟壶。有的是一人一个水烟壶,有的是几人围坐合角一个大水烟壶。这种水烟不同于香烟,是绿色环保烟。在水烟里烟味不大,却增添了橙子、香蕉、草莓、菠萝等水果味。在饮茶的同时,吸着这种水烟,风味独特,甜香可口,馥郁清新,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cy316.com编辑推荐

三碗不见外茶


三碗不见外也叫咸油茶,意思是喝完三碗茶咱们就是亲月好友了。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瑶族的饮茶习俗很奇特,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瑶族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祛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于一个长年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是确实是一种较好的健康饮料。

具体做法是:

将茶树上肥嫩的新梢采摘后经沸水烫一下滤干待用。

然后用大豆、花生、糯粑、米花等作配料,制作讲究的还配有炸鸡块、爆虾子、炒猪肝等。

还要准备一些佐料:油、盐、姜、葱、韭菜花等。

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后,分装入碗,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香时,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叶汁浸出后捞出茶渣后放上佐料。

稍时即可将茶汤倒入配料的茶碗中并搅动几下。

这样香中透鲜、咸里显爽的咸油茶做成了。

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


想了解《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知识吗,丰富的《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内容等你来看!

中国茶叶传到伊朗的时间距今约1000年,但伊朗开始种茶的历史不长,在19世纪末叶才有了茶树的栽种。到20世纪50年代,伊朗里海南岸才陆续出现茶园,多为家庭经营的分散茶园。虽然发展过程颇多曲折,但是伊朗茶叶市场总的趋势是一直向前发展的。

伊朗的茶叶产量和进口量同步增加,近年来,伊朗每年的茶叶消费已上升至10万吨左右。大宗茶叶由国内生产,其余部分则从印度、中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

促进伊朗人喝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原因。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是禁酒的,《古兰经》和“圣训”都认为酒“使人失去礼智,彼此怨恨,是罪恶之源”。哈里发欧麦尔当政期间(公元634年至644年)曾三令五申下令禁止饮酒、酿酒,甚至下令砍掉所有的葡萄树,连带葡萄图案的装饰也要抹掉。时至今日,虽然世界上有些伊斯兰教徒已开禁,但在伊朗酗酒、酿酒或走私酒,一经发现,轻者坐牢,重者死刑。而茶不像酒那样会使人迷失本性,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伊朗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伊朗饮茶的特点和长盛不衰。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茶是最起码的。

伊朗人尤其喜爱红茶,而他们品茗的方法十分独特,体现了伊朗特有的品茗习俗。它既不属于清饮,也不是西亚、欧洲那种与其他食品相结合的调饮文化系统,而是别致的“含糖吸茗”。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茶方式。新沏出的红茶略苦微涩,西方人一般加牛奶,而伊朗人从不加奶,只加方糖,而且用法特别。红艳的红茶端来后不是细细品味,更不是牛饮,而是拿块特制的方糖直接放在口中,含着吸茶。糖块融化的快慢决定茶水的甜度,用这种饮茶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茶水的甜、涩、香等各种口味。而且,伊朗人还要求,但凡是送到客人面前的茶必须是琥珀色的纯茶水,杯子里不能含有茶叶渣滓。

伊朗人品茗对茶的器具也有相当的要求,香茗配好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伊朗人的茶杯是玲珑剔透的玻璃杯,并且玻璃杯也是红色的,这样杯色与汤色相映成趣,艳丽别致。伊朗人在饮茶时候,通常配置一把长颈水烟壶,可以一个人独用也可以几个人共用。水烟是一种比卷烟、早烟相对环保型的烟,许多有害气体经过水会被过滤掉,口感也会好些。边品茶边抽水烟,再欣赏着大自然的风景,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雅趣。

喝茶不仅健康,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伊朗喜欢以茶代酒款待来客,因为他们认为茶是一种美好的物品,是精神的象征,是崇尚文明的表现,更是一种美德。茶宴、茶会、茶艺、茶话等都属于客来敬茶的范畴,主人通过茶作为媒介可以为客人洗尘、致敬、叙旧、同乐、祝福。伊朗人常在工余闲暇,或往茶室一坐,或在沙发上一躺,沏上一壶好茶,悠然自得地细吸慢斟。此时饮者会感觉香郁味醇,醒脑提神,忘却了一天的烦恼。

伊朗的茶室风格各异,其中最有情调的茶馆是室外茶室,里面种着树木、花草,有的还设有中央喷泉。这种茶馆叫花园宾馆,夏天时生意很红火,人们可以在里面边喝茶边乘凉。泡茶的在室内,喝茶在室外。在伊朗的室外茶室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能够在品茗的同时与山水林木相依相偎,人、自然和饮茶环境融为一体,这恰恰体现了伊朗人饮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红色玲珑剔透的玻璃杯盛着红艳的茶水,旁边放着一把茶壶,一支长颈水烟壶,代表饮茶形式、器物的和谐统一。其实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追求的品茗意境,即人与自然的相契和谐,中国明代的大部分茶画都是反映山水林木和宇宙间广阔天地的作品。繁忙之余,步入茶馆,沏上一杯红茶,看壁上字画,观杯中汤色,亦浓亦淡,如酽如醉;赏手中茶具之别致,或古朴大方,或精巧玲珑,香雾缭缭,云气袅袅;细吸慢饮,悠悠回味,只觉齿颊留香,清香扑鼻。

伊朗甚至还有很多茶室是由一些浴室改装来的,每个大堂中间是一方清泉,周围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小区自成体系,就是相互独立的小包间。这些建筑风格一般都沿袭古式,看不尽的雕梁画栋,在这些地方品茶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政府很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所以在当地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茶馆。这些茶馆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其饮茶器具、内外装饰、服务员服装等都还原历史,坐在其中品茶就好像回到了波斯古文明时代。

本文《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伊朗“浴室”品茗 领略伊斯兰风情


伊朗人不可一日无茶,这大概是到过这个西亚神秘国度的游客们的共同感受。在广场的一隅、公园的凉亭,甚至旅途的驿站里,未必能找到一瓶矿泉水,却一定有一杯暖香的浓茶在等着你。

茶叶消费量惊人伊朗人称茶为茶依(Chayi),这种与汉语的巧合似乎暗示出古老的丝绸之路所维系的不解情缘。不过,让今天的伊朗人爱不释口的早已不是中国的绿茶,而是柔润浓郁、色如琥珀的红茶。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爱饮茶,而茶又不像酒类或咖啡不能过量,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一天十几杯茶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在伊朗这样一个人口近7000万的国家,茶的消费量是惊人的。有数据显示,伊朗每年的茶叶消耗量是4万吨,国产的茶叶只能满足国内2/3的需求,其余的则要从印度或斯里兰卡进口。

伊朗人喝茶讲究的是见水不见茶,也就是说,端到你面前的只能是一杯泡制好的纯茶水,杯底不能出现红茶颗粒。这些颗粒状散茶是放在茶壶中的,这只茶壶则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这样水壶里产生的湿热蒸汽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上升腾,既把茶香尽数熏发出来,又使茶温历久不散。传统的茶杯则是与茶色相映成趣的红玻璃杯,杯身布满了雕刻细密、花纹精巧的金属镶嵌,俨然勾连成一个隔热护手的杯套,只不过这个杯套精致得近乎奢华了。

独特的伊朗茶道

新沏出的红茶略苦微涩,所以伊朗人饮茶时,方糖必不可少,却从不添加牛奶,为的就是感受那一份纯纯的茶香。方糖的用法也相当特别,并不投入杯里,而是直接放入口中,然后就着糖啜茶。如此一来,糖块的大小融化的快慢就可以决定茶水的甜度,这种由饮者自由控制甜味程度的饮茶法与一杯茶一个味儿的普通饮法大异其趣。旁观者仅凭观察是无法体会到这种茶道的精髓的,只有当你也捧杯含饴,感受丝丝甘甜在唇齿间蔓延,由涩转柔的茶香直袭心扉时,你才不得不承认这种饮茶法真的自有其妙。

如果把茶与糖称作一对伴侣,那么茶和水烟则堪称另一种绝配。伊朗人喝茶时,旁边常有一个五色斑斓、宛如工艺品的长颈壶,这就是别具一格的水烟。比起普通香烟,水烟可谓是绿色环保烟。经过过滤的烟叶少了呛鼻的烟味,却添加了宜人的水果味,橙子、香蕉、草莓,不一而足。水烟可以是一个人守着一个烟壶独品,也可以是几个人围坐一壶共享,丰俭由人,并无定法。一杯茶,一壶烟,各有其香,又兼具其润,是馥郁与清新的完美融合。

浴室也可以改为茶室说到茶,就不能不提茶室。伊朗的茶室可奢可俭,可大可小,全看店家如何安排布局,没有一定的风格。伊朗人喜欢亲近自然,愿意在品茗的同时与山水树木相依相偎,所以传统的室外茶室占了很大的比例。在里海边上的小镇,常可见到山间的茶室。说是茶室,其实泡茶的是在室内,喝茶的却是在室外的木榻上。每个木榻大概可供三四个人踞坐,上面铺着颇具波斯风情的地毯。杯盏端到榻上,客人自取自饮,杯中是香茶水影,眼前是青山白云,那派闲适与恬淡自不待言。

除了自然天成的室外茶室,旅游胜地也是伊朗人置店的上选之所。到过波斯名城伊斯法罕的游人肯定不会忘记在三十三孔桥桥洞里的茶室。店主沿着狭长的桥洞摆放桌子,桥洞与桥洞之间用石板连接,脚下就是流水潺潺,客人仿佛荡舟江上。在这座别无分号的茶廊里,你能享受到的不仅是杯盏之酣,还有观景之乐、会友之欢。古桥、红茶、流水、烟壶,悠悠茶韵里流溢出的正是他们那舒缓和谐的生活节奏。

伊朗旧时的传统浴室经过改装,办起茶室的例子也很多。这种浴室由几间宽敞的大堂组成,每个大堂中央是一方清泉,周围则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小区自成一体,挂上布帘就成了一个包间。这些传统建筑大多雕梁画栋,装饰繁复的天花板和图案华丽的四壁令人目不暇接。就像老外到北京的四合院寻幽访古一样,只有来这里品茗,领略到的才是真正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信阳人是如何饮茶的?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今天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信阳人的饮茶习俗。

茶将茶乡人的朴拙纯厚天长地久地浇灌在山乡村岭,茶已与信阳人血脉、魂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那清纯简洁、内涵丰富、苦中有甜、甘味无穷的品性正是茶乡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阳人又把浓浓的友情泡在这酽酽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宾朋。早春三月,谷雨前后,豫南山乡的万亩茶园新芽吐翠,生机盎然,山山坳坳绿得那么博大,那么纯净,那是信阳茶农孕育了千百个日日夜夜的真情和汗水,八万个芽叶才能采摘出一斤优质毛尖茶,信阳茶是最浓缩的爱,最凝练的情!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的为商的为官的为民的,也无论有身份的无身份的钱多的钱少的,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但唯有到了信阳才能真正体味到这种泱泱大国透彻入里的“国粹”和民族意识。如若要研究信阳的民俗学,首先要论及的则应是信阳的茶道。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如果来客是位烟君子倒还好,若不会抽烟便更觉无趣。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氤氤氲氲中,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在喝茶上十分讲究,极儒雅,极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作客,饮茶应漫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在信阳以茶敬客,敬客的茶要好,沏茶的水要好,茶具旧时多用茶壶,先泡茶后倒茶水,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用茶杯直接泡茶,否则视为不大方、失礼。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七成满,俗称“茶七酒八”。茶杯是绝对不可盖的,这既不同于北京的盖碗茶,更不同于闽南的功夫茶。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尤其是当你到农民家做客,看到胼手胝足的主人不厌其烦地为你做着这一切,及至你捧起杯来,但见杯中绿叶徐徐而落,一枪一旗渐次展开,茶汁莹绿剔透,犹如人捧了块芳香四溢的翡翠时,你会觉得有这样的茶喝着,就是给个神仙你都不愿去做的。

信阳人已经把喝茶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北方人爱喝酒是一样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唐朝人的饮茶方式


中国人喜欢追根溯源,唐朝人是怎样喝茶的,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大唐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随着唐帝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国的茶叶、茶艺远播海外。大唐皇帝在六迎佛骨时,就曾将一套据称价值连城的宫廷茶具,奉献给法门佛祖。

唐时首都长安荟萃了茶界名流文人雅士,闲来无事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文士茶道分为备器、净手、焚香、礼拜、赏茶鉴茶、鉴水、烹茶、闻茶、观色、谢茶等繁琐的程序。受邀参加茶会的文士则用弹琴、吹笛、舞剑烘托茶会气氛和答谢主人。

唐朝时候的茶大都是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饼茶是将茶的嫩叶采集下来,然后蒸烂,捣成泥状,用器皿压实成块,多是饼状,然后风干。吃的时候要先将茶块敲下,碾碎,用筛网筛出小颗粒,放到器皿中煮,而不是滚水泡。所以唐代,你去做客能喝茶是很高的待客规格了,因为特别费时,没有小半天你喝不到。煮的时候要加点精盐,加盐主要是去除茶汤中的泡沫以及表面的一层水膜,使茶汤的颜色更亮丽,至于口感方面有多大影响就不知道了。

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论述了七碗茶:一碗喉咙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说是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这首诗至今流传,很多茶楼茶庄里都挂一幅以示高雅。

徽州人的“吃三茶”饮茶风俗


安徽的徽州是指如今的绩溪、休宁、祁门、黄山一带。这里自古就是茶乡,出产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茶叶闻名于世。基于茶乡的陶冶,徽州人自古就嗜好饮茶,而且形成了一些饮茶风俗。

徽州人喜欢饮茶,当地流传的“吃三茶”,它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每天早、午、晚三次必须饮茶;二是接待贵客的“吃三茶”。

徽州人每天都离不开茶,每天按早、午、晚三次饮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晨起来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饮上一杯热茶,这杯热茶会使人觉得浑身血脉通畅,茶香盈口,精神爽快。到了中午饭后,更是离不了茶。他们在中午饮的茶多为酽茶,这样的茶有助于消化、健胃和去油腻。晚饭后,在庭院里歇凉时,品着香茶,觉得十分惬意和舒适。在劳碌了一天之后,饮杯香茶有助于消除疲时,品着香茶,觉得十分惬意和舒适。在劳碌了一天之后,饮杯香茶有助于消除疲劳。在冬日,全家人围着火盆,饮茶品茗,畅谈聊天,更是觉得畅快和喜悦。正是由于他们每日不离饮茶,所以当地有“饭可不食,茶不可少”的说法。

至于接待贵客的“吃三茶”,则是指枣栗茶、鸡蛋茶和清茶。徽州人受传统影响较深,待人接物很讲究礼节。即使是平日有客人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客人敬茶。如果是贵客造访,就要上三种茶。第一道是枣栗茶。这种茶不是用枣和板栗泡的茶,而是就着蜜枣和糖炒板栗吃茶。第二道是鸡蛋茶,就是用五香煮鸡蛋佐茶。第三道是清茶。这种“吃三茶”不仅款待贵客时饮用,就是全家人过春节或春节期间亲戚来家拜年时也吃。

吃三茶”不同于待客的就餐和饮茶解渴,吃的时候重在品茶,要在很闲适的环境里优哉游哉地品茶。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品茶,因而传统的“吃三茶”也只有在部分老年人中流行。

徽州人饮茶很讲究。首先,是讲究水的质量,徽州地区多山,山上多泉水,平时用山泉水泡茶是他们的首选。其次,是经过沉淀、净化的河水,井水居于末尾。当然与自来水相比,他们更喜欢用井水泡茶。茶壶里一般都有个网筛,以便滤出茶渣。

在徽州地区还流行一种本地的“茶道”。这种本地流行的泡茶、品茶的程序,较为细致,大体分为以下十几个过程。如静气(思想专一无杂念)、焚香(给茶神陆羽敬香)、涤器(洗净茶具)、烫盏(用沸水消毒)、赏茶(给大家看茶色、茶形,闻茶香)、投茶、洗茶(用鱼眼泡沸水清洗茶叶)、注汤(注入沸水)、敬茶(饮者闻茶香、观茶色)、品茶、上食(奉上豆千丝、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论茶(议论茶的品位、优劣)。这种茶道注重环境氛围,追求汤清、气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基于此,才能达到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的目的。

广州人的饮茶文化


一、“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广州话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早茶”突出体现岭南文化“早”的特色。岭南,春早;岭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与之相应的有“趁早墟”(赶早集)、“饮早茶”的习惯。广州人“饮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点来钟起床,步行到茶馆,“一盅两件”(一壶茶、两件点心),慢慢“叹”(好好地享受)。饮茶配以点心或炒粉、面,这是广州早茶的特点,也是广州茶系异于其他茶系的突出之处。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州人却不然,饮茶总配以点心。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单调,还是由于气候炎热不喝茶吃点心难以下咽,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人开始有了这种习惯,是否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也无从考究。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然广州人并不能在理性上认识“时间就是金钱”,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传统的时间观念开始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观念被动摇,人们处处珍惜时间,饮食中“饮早茶”正是合乎“惜时”的原则。“饮早茶”是利用未开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肠胃;吃点心,喂饱肚子;聊天,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楼)吸收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而多得,精明的广州人何乐而不为。

二、茶、茶点、茶楼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橱里,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结帐。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广州茶楼所供应的点心,开始时较为简单,仅有蛋卷、薄饼、酥饼之类。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民国时期,茶楼的点心出现多样化趋势,增加了各种富有岭南特色的包点,以及岭南特有的用肉类制作的“烧卖”,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烧包、腊肠卷,以及排骨烧卖、干蒸烧卖、虾饺烧卖等。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二十世纪初,广州配茶点心愈来愈丰富,茶市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适应竞争的新形势,惠如楼首创“星期美点”,每周更换一次点心品种,以吸引茶客。广州点心,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精细,皮松屑薄。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人饮茶,讲究环境。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上乘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级点心,名伶演唱,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聊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消遣与歇息,顾客多为“苦力”(搬运工)和“收买佬”(收破烂者)等下层劳苦民众。广州的茶市,从来就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老茶居有市内的惠如、巧心、太昌,东关的东如,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

浅谈福建人饮茶文化习俗


福建在宋代开始,武夷山茶就已享誉境内外,今天就为大家浅谈一下福建人的饮茶文化习俗。

福建茶文化:“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福建人对于茶有着情到独钟的情情,在福建闽南一带更有着“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而福建闽北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福建很多地方人们都已形成了早上和晚上都饮茶的习惯,对于茶的依赖程度到了用“痴迷”一词来形容。

福建茶文化:讲究“水、火、茶”

福建人饮茶对于“水、火、茶”三个要素是相当讲究的,而茶具更是有多种形状,福建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时间用来泡茶的茶具,里所结的“茶垢”让你的茶具就算不放茶叶也散发出茶香,这也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攀比:谁家的茶壶结的“茶垢”越多,谁家最有礼!也因此若小孩子不小心摔破了“茶垢”厚的茶壶,老人很是痛心的。

说到水,福建人认为最适合用来泡茶的水是泉水,用到的火则是炭炎为主,烧水也有一番功夫,要把水煮三沸才用来冲泡。

福建茶文化:最具特色的茶米

在福建的闽南一带,当客人来临时主人必定会拿出“茶米”,然后泡出一小壶浓茶,称为“泡tay”,他们会热情来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边喝边拉家常。

福建茶文化:热闹有趣的擂茶

在福建闽北及闽西北山区有一种十分热闹的擂茶,他们称为“客茶”,原名叫“三生汤”,擂茶的主要做法是把茶叶、芝麻、生姜、爆米、猪油和盐等混在一起,经过过放到“擂钵”内,反复擂成糊状成“擂茶脚子”,把脚子放到茶碗里,再加上沸水,就成了具有甜苦香辣的福建特色茶—擂茶。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闽南人喜欢用小怀品味“功夫茶”,而闽北人则喜欢使用大碗来饮用擂茶,十分有趣。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3519.html

上一篇:功夫茶源流文化把中国民间茶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下一篇:历史上有名的八大“茶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