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贡茶茶诗鉴赏

2019-11-2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贡茶茶诗鉴赏”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园十二韵】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泉鸣玉甃,开宴压瑶罇。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诏,年年奉至尊。

【释义】

蔽芾(fèi),幼小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侔(móu),相等。 桐华节,指清明节。

华(huá)胥梦,泛指入梦。

阊阖(chānghé)门,天门。 甃(zhòu),井壁。

【详解】

王禹偁曾任贡茶督造。此诗描绘茶园景象,以及身为采贡官勤修岁贡的情景。

茶经网扩展阅读

徐寅《贡余秘色茶盏》品茶茶诗鉴赏


【贡余秘色茶盏】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溃。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释义】

捩(liè),扭转。

秘色,瓷器上的青色釉彩。

《候鲭录》六:“今之秘色瓷器,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详解】

品茶,除了对茶叶、水有很高的要求外,茶具也十分讲究。陆羽在《茶经》中设专章专论“烹饮器具”,对当时六处名窑加以品评排列,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评价的标准,除产品质量外,主要看是否“益茶”。越州碗“口唇不捲,底捲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看是否“益茶”。越州碗“口唇不捲,底捲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唐人顾况在《茶赋》中称“越泥似玉之瓯”;唐人施肩吾在《蜀茗词》中称“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都是对茶具的颂赞。徐寅此诗,对贡余秘色茶盏这种上贡的高级茶具更是赞赏有加。

吕岩《大云寺茶诗》茶诗鉴赏


吕岩字洞宾。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考中进士,曾两次任县令。黄巢起义时,吕带全家隐居于长安南的终南山,学道求仙。一说他在长安酒店中遇到钟离汉(八仙之一),传授以修炼方法,得道成仙,号为纯阳子。

【大云寺茶诗】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释义】

兔毛瓯,即“免毫盏”。

其釉表呈兔毫斑点。

上都,首都。

【详解】

佛教的兴起,为茶业的迅速发展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古高山出好茶”,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均大力种茶、制茶、研究茶;因而很多名茶皆产自仙居名山的寺庙,如长兴吉祥寺的紫笋,霍山长岭庵的霍山黄芽,庐山招贤寺的庐山云雾,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当阳玉泉山玉泉寺的仙人掌茶,黄山松谷庵、云谷寺的黄山毛峰,徽州松萝庵的徽州松萝,杭州龙井寺的龙井等。此诗所盛赞的大云寺茶,也属这类佛寺僧人研制的绝品好茶。

王微《杂诗》喝茶解愁怀


王微

(415—443),字景玄,南朝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年16岁举秀才,授司徒祭酒,转主簿。有《杂诗》二首,这是第一首。

【杂 诗】

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

妾悲叵陈诉,填忧不销冶。寒雁归所从,半涂失凭假。

壮情抃驱驰,猛气捍朝社。常怀云汉惭,常欲复周雅。

重名好铭勒,轻躯愿图写。万里度沙漠,悬师蹈朔野。

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奚处埋旌麾,何处丧车马。

拊心悼恭人,零泪覆面下。徒谓久别离,不见长孤寡。

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详解】

陆羽在《茶经》中收录了最早以茶入诗的四首诗,即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孙楚的《出歌》:“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左思的《娇女诗》:“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鬲。”和王微的此诗:“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槚(ji?觍)陆羽《茶经》曰:“其名,一曰荼,二曰槚,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是茶的几种古代名称。王微的这两句诗意思就是:等你迟迟不回来,百无聊赖,且去喝茶解愁怀,表达了等候友人不至,饮茶自慰的情趣。

贯休《山居诗》茶香品茶诗句鉴赏解析


【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三、之二十、之二十一)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

不闻荣辱成番尽,只见熊罴作队来。

诗里从前欺白雪,道情终遣似婴孩。

由来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风去不回。

自休自了自安排,常愿居山事偶谐,

僧采树衣临绝壑 争山果落空阶。

闲担茶器缘清障,静衲禅袍坐绿崖。

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原注:金华山出树衣,僧多采为蔬菜,味极美也。)

石垆金鼎红蕖嫩,香阁茶棚绿齐。

坞烧崩腾奔涧鼠,岩花狼藉斗山鸡。

蒙庄环外知音少,阮籍途穷旨趣低。

应有世人来觅我,水重山叠几层迷。

【详解】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僧袍坐绿崖”,“石炉金鼎红渠嫩,香阁茶棚绿巘齐”,从这些诗句来看,静居山中的诗僧贯休,饮茶已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蔡襄《北苑茶》茶诗贡茶


《北苑茶》

蔡襄

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

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

才吐微茫绿,初沾少许春。

散寻萦树遍,急采上山频。

宿叶寒犹在,芳芽冷未伸。

茅茨溪上焙,篮笼雨中民。

长疾勾萌拆,开齐分两匀。

带烟蒸雀舌,和露叠龙鳞。

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

缄封瞻阙下,邮传渡江滨。

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

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亲。

投进英华尽,初烹气味真。

细番胜却麝,浅色过于筠。

顾渚惭投木,宜都愧积薪。

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

【释义】

顾渚,指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的紫笋茶,在唐代就被列为上贡珍品。

瓯闽,指福建。

【详解】

北苑,地名,在福建建安东三十里凤凰山麓,是我国古代贡茶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南唐保大四年(946)开始有贡茶,到宋代,品色日增,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贡品极胜之时,凡有四千余色。”其进贡数量亦年年有所增加,至宋哲宗元符年间,“以斤计者已达一万八千”。主要品种有龙焙贡新、龙焙试新、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等。此诗详细介绍了该茶生长、采摘、制作、运送、烹煎、品尝的各个方面。

张宾《夏日题老将林亭》茶诗鉴赏


张宾字象文,清河(今属北京)人。乾宁进士,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立蜀,任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详解】

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所以,此诗中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在荒凉冷落的侯门,离群索居。“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写老将利用辘轳将酒坛浸入井水中,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借助物情反映人情,使画面形象鲜明生动,并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同时,从这两句诗也可以看出,茶和酒已成为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资。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属江西)人。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功夫茶茶艺 十二道冲泡流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功夫茶茶艺 十二道冲泡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夫茶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下面为大家介绍了功夫茶茶艺,十二道冲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茶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著名爱茶茶人乾隆王帝


清高宗弘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

在位当政60年,终年88岁,这一寿龄即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的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备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乾隆不但品茶,还别出心裁地评水。茶圣陆羽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曾把煮茶用水分为20等,其中无锡惠泉名列第二。乾隆则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评定了名位座次,并赐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的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泉为“天下第三泉”。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

乾隆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88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的养生之一法。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2930.html

上一篇:得闲饮茶,不舍昼夜

下一篇:茶若君子 感受辉煌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