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绿茶起源

2019-11-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绿茶起源”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绿茶起源”相关知识!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今汉中、安康一带)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因此巴人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不争的事实。

另据传言,绿茶发源于湖北省赤壁市。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羊楼洞茶农从军奔赴新(疆)蒙(古)边城。他们在军中见有人饭后腹痛,便将带去的蒲圻绿茶给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继病愈。这件事被朱元璋得知,他记在了心里。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和宰相刘基到蒲圻找寻隐士刘天德,恰遇在此种茶的刘天德长子刘玄一。

刘玄一请皇帝赐名。朱元璋见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饮羊楼松峰茶成习惯,遂诏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因此,刘玄一成为天下第一个做绿茶的人,朱元璋成为天下第一个推广绿茶的人,羊楼洞成为天下最早做绿茶的地方。

小编推荐

茶史介绍:绿茶的历史起源


绿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有“茶叶之子”之称,绿茶的种类数不胜数。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那么,你知道绿茶的历史起源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

《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川北(七佛贡茶)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

绿茶据传发源于湖北省赤壁市。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领农民起义,羊楼洞茶农从军奔赴新(疆)蒙(古)边城。他们在军中见有人饭后腹痛,便将带去的蒲圻绿茶给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继病愈。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记在了心里。

当了皇帝后,朱洪武和宰相刘基到蒲圻找寻隐士刘天德,恰遇在此种茶的刘天德长子刘玄一,刘玄一请朱皇帝赐名。朱洪武见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饮羊楼松峰茶成习惯,遂诏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因此,刘玄一成为天下第一个做绿茶的人,朱元璋成为天下第一个推广绿茶的人,羊楼洞成为天下最早做绿茶的地方。

绿茶的起源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说绿茶的种类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么多的,而是慢慢的发展而成的,你记住了吗?

黑茶起源


黑茶有两个类型。一是起源于十一世纪前后。四川绿茶运销西北,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蒸制为边销团块茶,便于长期远运。因此,边销茶品质更加醇厚,边区人民更加喜爱饮用边销茶,使边销茶成为西北边区唯一重要商品,等于一日不可少的粮食。

四川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块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的湿堆才能变黑。通过这样实践,有了变色的认识,就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发明为黑毛茶的制法。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成褐绿带黑,而后烘干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以后的。

渥堆作用与四川绿毛茶堆积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变色过程大大缩短、技术有很大革新。这种黑毛茶经过各种蒸压技术措施,造成各种各样的黑砖茶。如安化的黑砖茶、茯砖茶、花持 (现改为花砖茶);散装黑茶有天尖、贡尖(现改为湘尖1号、2 号)。历史上记载的黑茶,十六世纪以前,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过 做色工序变为的黑茶成品,远在宋神宗赵顼熙宁(公元1068至1077年)年间就有。十六世纪以后,是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后的各种黑茶。

绿色变黑色四川称做色,湖南称握堆,湖北青砖茶称沤堆云南称转色,名称虽不同,其实则一,都湿堆或半干长久堆积之故也。

英式红茶起源


英国红茶及其茶文化在世界上是很受推崇的。茶是英国传统的大众化饮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饮茶。据信,英国人每天要喝1.65亿杯茶,每年全国消耗掉近20万吨的茶叶,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20%,为西方各国之冠,堪称“饮茶王国”。那么,关于英式红茶的起源,有多少人了解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看看。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向外传播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而英国对茶的贡献,也有不少的传说,主要的便是英国凭借其雄厚的国力以及积极的贸易手段,将饮茶推广成为国际性的饮料并在全世界大约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

远在公元五世纪时,中国的茶叶就运输至土耳其,而在隋唐以后又与西边国家通商互市不绝。虽然茶贸易早已有之,但当时在我国只出口茶叶,不出口茶种。

那么英国是如何引种茶树并制作红茶的呢?传说有很多。

传说一是,1793年,英国女王的使臣马戛尔尼对中国进行过一次不成功的访问,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提出的通商要求,但英国使团还是利用在中国内地游历的机会,暗地里将采集到的中国名贵茶树种带去印度。

传说二是,相传海权扩张时代,西方各国在东方争夺殖民地,战事不断,从欧洲远赴中国取得茶叶愈来愈困难。1823年,一位来自苏格兰的企业家与冒险家——罗伯特·鲁斯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野生的茶树,英国的红茶历史从此展开。

还有一种野史传说,说来好笑。说英国人本不知道红茶,因为英国本土不产茶,要从海外长途运输茶叶,供英国人饮用,但海路遥遥,运输茶叶船往往要在海上漂泊半年方才到达英国。海运中大海的湿润早把茶叶捂得发酵变质,叶色由绿变红变黑,喝着这种茶,英国人却以为这是茶本来的美味,为了压住那不太美妙的怪味,便向其中加入奶、糖及柠檬。这种喝茶的方法因此延续至今。

那么在中国,红茶又是如何来的呢,传闻也有一个故事:道光年间(1840年前后),有一队清兵过境武夷山,占住了茶厂,使茶厂采下的茶叶无法加工,因而造成茶叶积压发酵变黑。清兵撤走后,茶叶主无奈只好急忙用松柴烘干,以免茶叶报废。没想到通过这样处理的茶,远销后却意外地大受欢迎,中国红茶的制作工艺就这样无意中出现了。

这一传闻只能算是趣味故事,据史料推测,红茶的出现,应该是在元代。海上贸易日趋活跃的时期,茶叶、瓷器与丝绸并为三大出口商品,输出至日本、朝鲜甚至南洋诸国。明代的沿海港口更加开放,茶的传播持续扩展,而茶本身更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饮茶和制茶技术都有了革新和进步,新茶类得到了促进和推动。当时的茶类除了原有的绿茶外,还出现黑茶、红茶和花茶等,其中以红茶的出现最为影响深远。

其实,英国红茶的原料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罗伯特·福琼的英国植物学家来到中国,将茶树种子放入一个用特殊玻璃制成的便携式保温箱中,偷偷地带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从而在印度培养了十万株以上的茶树苗,形成了大规模的茶园种茶,并由此产生了英国的红茶文化。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将茶叶卖到新大陆。不过,早在1620年,有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登陆并定居下来,两年后他们向印第安人购买今日的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城,当时他们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到了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城为英军所占领,改名为纽约,自此英国垄断了美国的茶叶贸易,并使美国人也承袭英国人喝茶的习惯。至17世纪末,波士顿的商店也贩卖起了红茶。

这时茶叶已成为美洲战争的导火线。为抗议英国提高红茶税金,1773年12月16日寒夜,一群激进的反英的波士顿茶叶党,化装成印第安人,爬上停泊在波士顿港的东印度公司商船,将342箱茶叶抛入海中,此举激怒英国政府,美国独立战争也因此在两年后爆发。

说红茶,道红茶,有些人对英国红茶还不甚了解,但如果提到英国著名的“立顿”红茶,知道的人肯定不少。中国茶在向西方各国传播过程中,对许多国家仅仅是传去了茶叶,并无传播茶文化。而在英国,茶却真正形成了一种茶的生活、茶的文化,使红茶变成了世界上产量大、影响广的一类茶叶。

通过以上内容的相关介绍,想必大家也对英式红茶的起源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怎么说,红茶都是健康的茶饮,有不错的养生保健效果,常饮肯定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树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故乡,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人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人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茶道起源时间


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药茶的起源


药茶是中草药或食物或茶叶,单味或多味配伍(复方),经过煎煮或冲泡,代茶饮用,以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的饮剂。

药茶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充实、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茶的故乡,用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发现了茶有解毒治病的作用。

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形成习俗。药茶是指一种剂型,未必皆加入茶叶。从此使茶的定义得到了扩展,出现了不含茶叶的药茶剂型。

清代,药茶的应用十分普遍,茶独特的治疗保健效果,得到清官对药茶应用的高度重视。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茶的功用为能人肺清痰利水,人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涤,炙熄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脑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衄血血痢,火伤目疾等症,服之皆能有效。在《本草备要》中说:饮茶有解酒毒、油腻、烧灼之毒。多饮消脂,最能去油。

黄茶起源


黄茶有两类型:

一是茶树品种的芽叶自然发黄,叫黄茶。唐朝盛产“寿州黄芽”是自然发黄的茶芽,蒸制为团茶,不象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自然发黄的黄芽。如从品种说起,远在七世纪就有了。

二是,炒制过程中闷黄;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的说起,则在公元1570年前后,由于炒青绿茶的实践,发觉杀青后或揉捻后,不及时干燥或于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产生新的认识,再去实践,就创造了黄茶。如黄芽是杀青后闷黄的;黄汤是揉捻后闷堆二三小时;黄大茶是初干后堆放20多天变黄的。

许次纾的《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南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县名,其实产霍山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食铛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是批评制茶技术不好,绿茶变成黄茶,因此,发现黄茶的制法。现时霍山黄大茶制法,正是如此。黄大茶的制法是在十六世纪前,从绿茶发展而来的。如《明。会典》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令买茶中马事宜,收买真细好茶,毋分黑黄,一例蒸晒,每篦重不过七斤。”这是四川晒青绿茶做色蒸压为边茶。做色重的变褐黑色,轻的变黄茶。

日本茶道起源史料


茶宴发展逐渐形成文人茶宴、宫廷茶宴、寺院茶宴三种形式。茶宴的仪式,依环境条件和规模而有区别。宫廷茶宴通常在金碧辉煌的皇宫进行,气氛肃穆庄严,礼节也相当严格;所用茶叶为明前贡品,茶具为名贵瓷皿,用水为清泉玉液;茶宴举行时,首先由近侍布茶施礼,在皇帝的带领下,群臣举杯闻香品味,赞茶施恩,并相互庆贺。自始至终,均以品茗贯穿。整个茶宴过程,有迎送、庆贺、叙谊、观景等仪式。

寺院茶宴以“径山茶宴”为最为盛。径山万寿禅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肇建于中唐,兴盛于宋元,是佛教禅宗临济宗著名寺院,南宋时为皇家功德院,雄居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号称“东南第一禅院”。 作为中国禅门清规和茶会礼仪结合的典范,径山茶宴包括了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是我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并成为中日禅茶交流中心。“茶圣”陆羽也曾隐居径山脚下,写下著名的《茶经》。

径山自古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径山茶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也是日本茶道的渊源。日本《类聚名物考》四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这一发现为实证径山茶宴为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2918.html

上一篇:茶席历史,繁简素丽

下一篇:黄茶起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