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福州鼓山半岩茶有什么特征?口感、滋味如何?

2019-11-16

几次去福州,都想去鼓山的涌泉寺看看,可一直都没有成行,于是就成了我心里一直的念想。

据说鼓山山高水长,万木障蔽,层峦叠嶂,岩秀谷幽,云雾缭绕,宛若神山仙苑。据说唐代时,这里竟是一座“劳改农场”,农场里的犯人不带刑枷,也没有牢头看管,只有涌泉寺的僧人负责监管。“使之种茶,以供香积”。(见于清乾隆《鼓山志》)

涌泉寺就在这样的群山环抱之中,没有山门,也没有围墙,来去自如。也许是佛法过于强大,鼓山的罪犯居然没有逃走的,他们种茶积德,以茶养心,置身山水之间,性情大变,精心耕作,把茶树一棵棵都种在了悬崖峭壁之上,因此,人称“鼓山半岩茶”。

由于鼓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岩秀谷幽,花香果硕,鼓山半岩茶倚岩而立,闻香而生,因此岩骨花香,沁人心脾。所以,我对鼓山的念想,与其说是探山,不如说是寻茶。据说这种茶条索细短,汤色浅黄如雏鹅绒毛,初入口似觉平淡,回味起来则鲜爽甘醇。清代茶家周亮工在《闽小纪》中也曾谈及:“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还有哪里的茶可以美过杭城西湖的龙井,香过苏州的洞庭碧螺春呢?因此,“鼓山傍岩茶”就这般走进了我的心里。

尽管很多听了周亮工之言的朋友,到过鼓山之后,都大呼上当,说在鼓山喝到的基本就是茉莉花茶,关于“鼓山半岩茶”,除了在几块残碑上还能证明它们曾经的存在之外,早已灰飞烟灭,成为一个神话了。但是,我总还是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漫步于鼓山的悬崖峭壁之间,会突然发现岩石边、绝壁间,会婀然出现一抹翠绿,就像当年魏荫发现铁观音一样。

不久前,随师父去福州给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拜年,又说起了“鼓山傍岩茶”,师傅说,曾经听詹梓金教授说起过,现已不知所踪,虽然听说有人曾在鼓山的峭壁上,发现过几株老枞,但树龄最多不过一二百年,和当年的鼓山傍岩茶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张老也曾去过鼓山,还为它的遗址提过词,但是,这都无法让我们重温它的茶味。

对此,师傅最坦然,他说自然界里用花粉传种的茶总是会发生这样的变种或者是灭绝,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鼓山傍岩茶消失了,安溪铁观音诞生了,这就是自然的规律,总有一款好茶退出历史舞台,也会有一款新的好茶重新来打动你,只要你有好茶喝,不就可以了?

师傅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其实,一个茶种的兴衰,就如同人的一生,从生到死,有些人活的轰轰烈烈,有的人则静如秋水,但总究会去走奈何桥,去喝孟婆汤。鼓山傍岩茶是因为闽王王审知而红火,是因为涌泉寺的佛法慈悲而闻名,相信那个年代里一定还有比鼓山半岩茶更鲜爽、更醇厚的茶存在,但是它们因为没有遇见王审知,也就无人炒作,在茶与人类文明同行的五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美丽的茶树默默地生长,又默默地消亡。只有把握住今天、此刻,人才有生命的精彩,茶才有它的香韵芬芳。

小编推荐

武夷岩茶老枞水仙口感如何,滋味怎么样?


这首赞美“水仙”的诗出自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的笔下,毋庸置疑,笔者赞美的是亭亭玉立、清雅脱俗的水仙花,可在我眼里,他写的分明是生长在武夷山的岩缝中,山涧旁的一种叫做“水仙”的岩茶。尤其是“凡心洗尽留香影”一句,不就是“水仙”茶汤留给我们的真实感受吗?

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而历经沧桑的“老枞水仙”更是水仙中的珍品。它叶质肥厚,叶片要比一般的小叶种茶大一倍以上,条索肥壮紧结,色泽绿褐油润,泡出来的茶汤香气温柔醇厚,有一股幽幽的兰花香。这种香总是若有若无地萦绕在你的身边,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欲罢不能。曾有人用辛稼轩的一句旧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更花阑珊处”来形容老枞水仙的醇香,我以为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老枞水仙在中国的茶文化中历史悠久,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依稀可见。只是当时人们称之为柑叶茶,也是北苑贡茶中的一个主打品种,被叫做“水仙”是清朝以后的事了。要说起来,也算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吧。

据民国《建瓯县志》记载:“水仙”出自建宁府瓯宁县祝桃仙洞。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年天气十分的炎热,骄阳似火,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只有一个年轻人不畏酷暑去山里砍柴。可是还没走多远,就中暑了。好在路旁有个祝仙洞,年轻人踉踉跄跄地跌坐在洞口闭目养神,不一会儿洞里吹来一阵微风,还携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年轻人深深呼吸了几口,顿感神清气爽,于是顺着山洞摸了进去,只见另一端的洞口,立着一棵长满白花小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于是他走过去,采下几片叶子含入口中,细细咀嚼起来,片刻之后,就感觉舌下生津,精神大振。于是他小心地剪下一枝带回家去,种在自家的屋檐下。后来他家的院墙倒了,但那棵小树却依然活着,小伙子每天用树叶泡茶,身体也越来越壮。村民们听说后,都到祝仙洞去请灵芽回来栽种,“祝仙”也因此成名,久而久之,武夷山上的“祝仙”越来越多。

因为“祝仙”在建瓯话中与“水仙”同音,加之清新脱俗的水仙又更接近茶的本性,因此,人们索性将错就错,把“祝仙”茶称为“水仙”茶了。因此,“水仙”的根不在武夷山风景区,而在建瓯的祝桃仙洞。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当年究竟是哪棵茶树上的叶瓣救了这个年轻人,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在建瓯的东峰村凤凰山一带,零星散落着的那些有着百余年树龄的老枞水仙,一定就是今天武夷正岩水仙的母树。

有道是好山好水出好茶,“建瓯水仙”来到武夷山风景区这个天然的盆景园之后,不仅大量汲取了岩土中丰富的矿物质,还贪婪地吸附着满山的花香、果香,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凡心洗尽留香影,当我们品尝清香柔和,甘醇顺滑的武夷正岩水仙,感受着她如水一般的温柔,如仙一般的风骨。你说,“水仙”这词难道不是为这款茶量身定制的吗?我想这也许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如何提高武夷岩茶的品鉴水平?武夷岩茶有什么特点,口感如何?


20多年前,一个老朋友送给我一罐岩茶总厂八角罐的肉桂,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茶叶。当时,身在异乡的我从没喝过武夷岩茶,就像泡绿茶那样,抓了一撮茶叶,往大杯里放。以开水冲泡之,还盖上了杯盖,闷了一下。打开之后,感觉一股糊味、烧焦味扑鼻而来。喝了一口,又苦又涩。过了几年,我调到武夷山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岩茶,对于乌龙茶的这种焦糊味,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才知道这是火工造成的焦糖香、咖啡香。

有朋友听说我爱喝茶,就送我星村镇产的“105”“204”(黄观音、金观音)。我喝了之后,感觉与此前的洲茶相比,这些茶不仅香气芬芳馥郁,而且滋味更加醇厚。于是我就跟朋友说,“你不要送我洲茶了,我要喝‘105’‘204’。”

时光荏苒,如白马过隙。我发现即便是正岩里的茶叶,其山场、产地也有优劣之分,岩韵也有强弱之别。尔后,我自己种茶,自己做茶,才逐渐弄懂了岩茶。

对于岩茶的认识,对岩茶的产地、品种、工艺的认识,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岩茶难懂,不是一个人说的,它确实是茶里最讲究的一种。从产地上看,岩茶有正岩、半山、外山、洲茶,现在还有外地茶。从品质上看,由于生产环境的不同,也呈现由高到低的过渡。从品种上看,武夷岩茶的品种繁多,现在市面上的岩茶有六七十种不等。从工艺上看,制茶工艺有高有低,做好茶要求基本上一样。那么,品鉴岩茶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首先要有个学习的态度,其次要有拜师的机会,再次要不停地喝,锻炼自己的嗅觉、味觉。当然,有机会要多去茶山看看,了解各种产地的生态环境;常去茶厂走走,特别是春茶生产期间,拜茶农、制茶师傅为师,才会真正提高对岩茶认知品鉴的能力。

其实品鉴岩茶无非就是三方面的内容:产地、品种、工艺。每一道茶,都在脑子里想这是哪个产地的。了解了产地后,还要记住特征。一般说,正岩滋味醇厚,对初学者说,难免苦涩感强。反过来说,半岩、外山喝起来倒是觉得好接受。殊不知,岩茶是最讲究产地的。正岩的厚重所带来的苦涩,跟做茶失败引起的苦涩有本质区别。在前提条件上,茶的山场决定了茶的品质。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了解程度因人而异,把肉桂、水仙的品质特征弄懂是入门功夫。要避免人家泡一道水仙,你说是肉桂。肉桂与水仙的特征性差距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肉桂的香气比较明显,清花果香,滋味辛锐感强,比较刺激。而水仙呢?香气清幽,滋味平顺。

武夷岩茶的工艺特点、表现力多种多样。相同的茶青,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师傅,产生出的岩茶风格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师傅,因为茶青的批次、品质、产地、天气,以及其它原因,做出来的茶也有所差别,就好像“人不能同时踏入一条河”说的那样。可以说,同样一个肉桂品种,各个厂家生产的都有各自的特点。好比每个家庭做的红烧肉,自己的跟别人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岩茶的工艺有做轻、做透之说,也就是所谓的清香型和浓香型。火功也有高有低,即使是同一泡茶,要是把握不住它的本质特征,焙了不同的火,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岩茶还讲究隔年喝,喝陈茶。

总而言之,要提高品鉴岩茶的能力,有个循序渐进过程。不但要用心,也要勤学好问,勤于思考,强化感观的敏锐度,增强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以及产地、品种、工艺的辨别能力。多喝不能是仅喝好的,差的也要喝,把岩茶搞懂了,其他茶触类旁通。

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性茶是什么茶,口感、滋味又如何?


有人说武夷岩茶是最具中国茶文化精神的茶,这话不无道理,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爱喝武夷岩茶的。这不仅是因为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更在于它的“岩骨花香”。

所谓岩骨,是质感,所谓花香,是芬芳。武夷岩茶的生长在长年风化的岩石缝间,这样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茶中所蕴含的大量矿物质,使茶喝起来更强悍、霸道且厚实。有人说武夷岩茶就是男人的茶,我相信,甚至还想补充一句,它更是侠客之茶、仕人之茶。同时因为无言山上的奇花异果,有让它沐浴了大量的花香果香,给了它各种美的滋润,使他在强悍,霸气中,又增添了各种纯美和情怀。从而成就了它的“岩骨花香”。从中我们提炼出了“骨”“德”“义”“节”四种属性。骨是岩韵,德是醇厚,义是情怀,节是刚烈。这就是中国的士人精神,或者说贵族精神。

再说说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红袍”吧,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当然这其中有个传说、有个故事,但是细细琢磨起来,似乎还有另一种含义。所谓“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中国的读书人,从秀才、举人到进士,期间要读多少书,要考多少试,这中间的辛苦,就如同初饮大红袍的苦涩,然后金榜题名,红袍加身,中状元封官加爵,就如同饮后回甘,满口生津,口齿留香。

大红袍是什么?大红袍是一种荣誉,一种尊贵,一种中国读书人世代追求的仕途之路。我想这也就是中国的文人爱喝大红袍的缘由吧!

武夷岩茶白芽奇兰口感如何,滋味怎么样?


第一次品奇兰,是在武夷山。当时对奇兰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因为喜欢兰花,所以就点了奇兰。朋友说这是武夷岩茶的臻品。

武夷山的奇兰,干茶色泽乌润褐绿,条索紧结匀整,除了有些许奇香,再也找不出一丝兰花的影子。失望中,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像兰香,又似棕香,可兰香不会如此浓艳,棕香也没有这般丰富,但这种香气是有穿透力的,足以让人心旌荡漾。再品茶,依然是香,香的霸气,让你不得不接受。有朋友说奇兰是挡不住的诱惑,可我总觉得她是无法和品格高洁、气韵优雅的兰花相提并论的。

后来有朋友说她新开了一间茶室,请我去坐坐。没想到一进门就发现了一幅熟悉的墨宝:“初遇锋芒似未藏,相知回味竟无常。任他八面终平淡,许我一心留异香。”那是我朋友的字,竟出现在这里,可见世界之小,机缘之巧。还没等我细问,朋友就过来向我介绍说,这幅字是她专门请人为她的一款茶题写的。可她不知道请的竟是我朋友。看来这茶是和我有缘了,这么想着,已有茶艺师把茶送了过来。只见这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这时候就有一缕奇香飘来,仿佛似曾相识,朋友说这是奇兰。果真如此,只是它的香更加优雅,没有金面奇兰这样咄咄逼人。再品茶汤,清新柔和,一直香到喉头,却并不张扬,这才像我心目中的奇兰呢。朋友告诉我,这叫白芽奇兰,长在福建平和,是乌龙茶中的仙子。再品第二泡,这香便直冲脑门,顿时神清气爽,再品下去,茶气越来越足,好似有了仙气,人也仿佛飘了起来,我知道,这是喝到境界了。怪不得清人李慈铭曾有“宁弃瑶池三分水,不舍奇兰一缕香”的诗句,我想他写的一定不是武夷山的金面奇兰,而是这平和的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的历史悠久,传说在明成化年间,开漳圣王陈元光第廿八代嫡孙陈元和游居平和崎岭彭溪水井边时,发现有一株茶树,枝稠叶茂,其芽梢呈白绿色,叶片青翠欲滴,茶叶发出自然茶香,气味似兰,清沁心脾,遂采其芯叶精心炒焙。不想制出的茶叶清香浓郁,冲泡后香气徐发,飘散出兰花的芬芳,抿上一口,满口清香,片刻即感清甘醇爽,精神舒畅,筋骨轻松,一生从未尝到这般好滋味,真是愉快到难以言传。因芽梢呈白绿色,带有兰花香气,故人们取名为白芽奇兰。

据说,白芽奇兰最早源于安溪的慢奇兰,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平和才从安溪引进慢奇兰茶苗,并大面积种植。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平和茶王:白芽奇兰。这次来安溪,我专门去师傅的老家松岩村,拜望了这些并不起眼的慢奇兰,虽然都是有将近百年树龄的老枞了,但是它们长得并不高,但叶色深绿,叶齿钝密,叶质厚软。内含物十分丰富,因此,别说七泡有余香了,十泡下来,品质也不会变。而且慢奇兰的生命力很强,适应性就更强,每到一处,都会和那里的气候、土壤、花香、果香融为一体,然后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的名茶。

因此,慢奇兰的子孙到处繁衍,譬如武夷山的火奇兰、尧阳的金面奇兰,平和的白芽奇兰,还有竹叶奇兰、青心奇兰和黄奇兰等等,每一种几乎都成了当地的名茶,尽管因为各地气候、土质、以及制茶方式的不同,它们的香气、汤色和口味各有不同,但是那种插入心扉的奇香,确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品奇兰,就为这一缕兰香,也值了。

优质白茶的口感滋味如何?


色、香、味、形、叶底是茶叶审评的五大因子。其中,滋味权重最高,是茶叶评审最主要的品质因子。所谓滋味,实际是茶叶水浸出物在味觉的综合表现。茶叶内含物的成分种类和含量,随不同茶类、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原料级别而有差异。

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500余种,约占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保健成分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碱、芳香类物质等。一般多酚类物质是构成茶汤涩味的主要成分,咖啡碱为苦味物质,氨基酸无味物质,茶多糖为甜味物质,茶叶以这些物质为主,综合形成茶叶的滋味。现行国家标准是“白茶滋味以鲜美、醇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寥寥19字,显然过于简单。

我认为优质白茶的滋味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柔:是指茶汤细腻、柔和,口感令人赏心悦目,柔的具体表象是久泡不苦涩、或苦涩味很轻。柔是味觉的高级表现,柔不是滋味淡、更不是没有滋味,这一点很多人容易混淆。如同太极拳动作轻柔,但我们绝不能说太极没有力量。柔,与生硬粗老相对应。

绵:是指茶汤醇厚绵长,入口的滋味与回味能连为一体,回味悠长,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山绵延的感觉。绵与寡淡、单薄、回味短或没有回味相对应。

滑:是指茶汤饱满顺滑,像一滴水滴在荷叶上的表现。滑本义是光溜、不粗涩。与滑相对应是涩,更糟糕的茶味表现是针尖麦芒般的刺喉,或如尖锐物的扎喉,或如鱼刺梗喉或锁喉。

甜:是指茶汤滋味像糖或蜜,口感很舒服。甜有微甜、甘甜、蜜甜、腻甜。微甜,如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久尝不腻。甘甜,如同历经沧桑,苦尽甘来,滋味最为真醇。蜜甜,如同热恋中的男女,甜甜蜜蜜,令人生羡。腻甜,如同利害之交,虽甜极一时,但瞬间即腻,浅尝即止。世间百味杂陈,唯有甜味最美,与甜相对应的是苦。

活:是指茶汤入口生津,茶味鲜爽、鲜活,滋味的内容丰富、变化层次多,细品每一泡都有所不同,意境深远,回味悠长。好的白茶往往伴随茶园生态环境的气息、山间泉水、茶园土壤等特征。如同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和岩风,又如同古树茶的藓香枞味,又如同云南景迈山林下茶的山野气息。与活相对应的是死板、呆滞,没有或缺少变化。

滋味审评中,白茶不应有严重的青腥气和苦涩味;如果有,说明萎凋走水不充分,半途将茶叶烘干。茶汤入口应该生津解渴,如果口干口渴,说明萎凋过程中存在间歇性走水停顿;茶汤绝对不能有杂味、酸味、馊味和臭味,如果有,说明走水停顿时间太长,造成茶叶不同程度变质。另外,白茶不应有烟火气,如果有说明萎凋热风漏烟;不应有高火香,如果有说明违背白茶工艺精髓,茶叶是高温烘干的;不应有保管不当造成的仓味、霉味、异味。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名山武夷山上,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武夷岩茶有着极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其色、香、味、形都很特别,初次饮用武夷岩茶有点微苦,但是稍后就会有回甘天,有股松柴烟和桂圆汤味,那么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武夷岩茶

(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 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

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火功味、渥味、烟味、酸馊味或青味、陈味等当作“韵味”。

武夷岩茶

(3)岩韵(环境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武夷岩茶

以上就是有关武夷岩茶的特征知识介绍。武夷岩茶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它有“岩韵”,很多人喜欢喝岩茶其实也就是喜欢那股“岩韵”。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这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条件好以及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小编提醒,在冲泡武夷岩茶的时候,适合用干净的山泉水冲泡,这样更能品出它的韵味。

什么是苦丁茶?苦丁茶口感怎么样,滋味如何?


炎炎夏日,清热降火又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议题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明确提出了“苦”具有清热泻火、除湿、固肾的作用。“苦丁茶”作为夏日常备中的佼佼者,与“茶”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种类上来说它们是不同的植物,“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而苦丁茶,现在全国目前有共计有5科16种1变种植物的叶子被制成苦丁茶使用。其中,被最多提及的是冬青科冬青属的大叶冬青和木犀科女贞属粗壮女贞、紫茎女贞。

其次,从口感滋味上来说,苦丁茶香气不如茶那般高扬,比较清淡,冷闻和热闻相差都不大;滋味上先苦后甘,苦味是口感可接受的能够化开的苦味,回甘稍弱,饮后清爽舒适;汤色青绿明亮,活泼可爱。

苦丁茶极为耐冲泡,就像一位修行中的僧人。一两片叶子即可,其滋味缓缓释出,连续冲泡10余次仍感滋味甚浓,与初道茶汁无太多差距。苦丁茶也耐放,茶渣在杯中放置三五天一般不会霉变,重新注入开水,茶味尚存。

再次,苦丁茶作为我国南部及西南地区民间传统的药用植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茶汤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积、生津止渴、明目益智和活血脉、调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与茶相比,苦丁茶中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熊果酸。近年来发现它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诱导畸胎瘤细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极有可能成为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癌药物。另外,熊果酸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医药和化妆品原料。

我们平时喝的茶含有比较高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这两种物质能够导致神经中枢兴奋,体质敏感的人无法入睡。目前的研究表明,苦丁茶中多酚类含量较低,咖啡碱含量极少,甚至不含咖啡碱,这样,夏日饮用苦丁茶不怕睡不着。

霍山黄芽的口感滋味如何?


霍山黄芽,想必很多人都喝过,但是依然有没有喝过的茶友会对它的滋味口感是比较好奇的,那么,具体的霍山黄芽的滋味如何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霍山黄芽,自古以来就是“贡茶”,也就是现在的上等好茶叶。别看它的外形一般,色泽深绿的,但品饮过的人都知道,其干茶花香中夹杂着淡淡的板栗香味,非常的诱人,好闻,可以给人一种嗅觉上的享受。

霍山黄芽的口感:冲泡后,板栗香味明显。

不同冲泡次数下,有不同层次的口感:

第一泡:汤水淡黄绿色,口感顺滑,栗花香味道很足,回甘速度快。

第二泡:因前几泡的浸出物质比较多,所以茶汤喝起来有点甜,是那种清淡的甘甜味道。

第三泡:当泡到第三泡的时候,栗香味非常的浓,并且很厚重,非常的耐人寻味。

第四泡:香气虽然有所减弱,但茶汤滋味依然很甜美;

第五泡:基本上味道就很淡了,一般可耐3-4次冲泡。

1、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2、成品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冲泡好的霍山黄芽汤色黄绿,清幽的茶香随着袅的热气缕缕飞出。

1、提神醒脑

霍山黄芽内含丰富的咖啡碱,儿茶素等成分,这些物质进入大脑后,对人体中枢神经有刺激的作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再加上它本身的气味就很芳香,饮用后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还可以帮助消除疲劳。

2、降脂

霍山黄芽中内含的茶多酚含量是比较高的,这些物质可以帮助清除掉累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还可以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从而起到降脂的效果。

3、清热

《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茶叶,如霍山黄芽,是一种清火的凉性饮品,能除烦消暑、清热降火,夏天常喝是非常不错的清热饮品。

4、帮助消化

霍山黄芽内含的芳香物质,这些物质成分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所以对于便秘、不消化的人群来说,经常喝些霍山黄芽,可以增强肠胃消化功能。

5、抵抗辐射

霍山黄芽内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这些物质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抵抗辐射,可以对辐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那些经常使用电脑、电子产品的上班族来说,那么常喝些霍山黄芽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其实,霍山黄芽不仅仅好喝,口感滋味都很清淡芳香,并且饮用养生保健功效也是非常好的,生活中适当的饮用,可以大大的促进身体健康哦。但是在饮用之前,也最好是先了解清楚自己身体情况,如果身体体质偏寒的话,那么建议最好还是不要喝霍山黄芽的好。

云南七子饼茶滋味口感如何?


七子饼茶,产自于云南勐海县地区,是地方上的传统名茶,属于是一种普洱紧压茶,向来就以“汤红、香浓、味醇”而著称,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好茶。但对于部分茶友来说,对于七子饼茶的了解还没有那么的深入,不知道这云南七子饼茶的口感滋味如何,下面小茶姐姐在这里就和大家来说说,这七子饼茶的滋味口感吧。

七子饼茶,冲泡后,汤色红浓明亮,香气浓郁、持久芳香;细细品尝下,滋味醇厚、爽口,回味饶舌,回甜速度快,有满口芳香的口感。

口感方面的话,总体为清、醇、甜、糯,滋味非常的赞,细细品味种,可以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非常的让人沉迷、陶醉,你可以感受到那么明显的饱满、厚实的感觉。

1、原料

七子茶饼的制作,都是采用一芽一叶制作的,生长在高海拔勐海茶区的茶树鲜叶内含物质丰富;而制作七子饼茶,采用的是嫩芽、鲜叶的完美搭配,选料恰当,所以很好的保证了茶叶的品质、滋味、口感。

2、展叶

长成的展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更饱满,那么七子茶富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物质就更加的丰富,在后期发酵中会转化成为特殊的陈香、醇厚滋味,时间越长,那么滋味越香,口感方面也是更加的醇厚、甘润的。

3、包装

七子饼茶的包装很特殊,这也是形成它独特口感的其中原因之一。七子饼茶选用竹箬包装,其纤维强韧,自然清香,透气性能好,在运输途中不易破碎损坏,且具有防湿、过滤杂味之功,对七子饼茶的后期发酵转化非常有利。

提示

冲泡七子饼茶,需要用高温的沸水才可以把它的陈年滋味给冲泡出来,口感才会更加的好;冲泡的时候,一定要历经醒茶的步骤,这样才可以把里面的精华成分给浸泡出来;趁热饮用,滋味口感更加。

七子饼茶的口感如何,总结:清、甜、糯、陈、醇,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尤其是陈年七子饼茶,更是难道的珍藏品。

这款以佛命名的武夷岩茶口感如何,滋味怎么样?铁罗汉茶


第一次喝武夷岩茶,喝的不是肉桂、水仙,竟是铁罗汉。

同样是以佛命名的茶,和安溪的铁观音相比,铁罗汉就如它的名字,强悍且霸气,闻之虽香,但入口苦涩,似乎很难接受。这也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武夷岩茶望而却步的缘由。

不过自从爱上了铁观音老茶之后,我对武夷岩茶也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候再去品“铁罗汉”,虽说先前的苦、涩依然,但随之而来的醇厚甘甜,满口生津,特别是入喉的刹那,那种质感,那种“润”和“滑”,让我销魂,这是我原先喜欢的很多茶,都无法比肩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之前的苦涩也就完全被忽略了。

听说铁罗汉的母树生长在慧苑坑鬼洞的石崖上,它高大挺拔,枝条粗壮,但芽叶却是毛茸茸的,柔软如棉。相传当年慧苑寺里有个叫积善的僧人,最早发现了这棵茶树,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从树上采下鲜叶带回寺里,制成半发酵的青茶,叶片红绿相间,十分诱人。泡出来的茶汤橙黄明亮,香气馥郁,倍受僧人、香客的青睐。因为这位僧人长得黝黑健壮,高大魁梧,如同一尊罗汉。所以人们亲切地称此茶为“铁罗汉”。

“铁罗汉”真正出名,还得从19世纪中叶惠安城里的那场瘟疫说起。据说当时有一位叫施大成的茶商,在惠安开了一家集泉茶庄,销售武夷岩茶,其中就有“铁罗汉”。也不知施大成听哪位郎中说起,铁罗汉有消炎、止泻、去病毒的奇效,于是就在茶庄门口支起铁锅,烧火煮茶,免费送给周围染病的乡邻,没想到还真治好了不少病人。于是“铁罗汉”声名鹊起,成了集泉茶庄的招牌茶。甚至有人说这是菩萨慈悲,派殿前罗汉送来的救命茶。

于是我忽然明白了“铁罗汉”能拥有这样一个令人敬仰的名字,并成为武夷四大名枞之首的缘由了。不是吗?从小处来讲,是那种高香、那种醇厚、那种质感,那种让人销魂的快感。从大处而言,就是从那个叫积善的僧人,到集泉茶庄的掌柜施大成,他们所赋予“铁罗汉”的那种“仁心”和“大爱”,才使它得以承载起这样的福泽和盛誉,成为一泡难求的珍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9974.html

上一篇:茶事|只有好茶才会成为老茶

下一篇:白茶压饼,是不是舍本逐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