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去清洗茶?洗茶究竟洗掉了什么?洗茶究竟洗掉了什么?

2019-11-16

很多人,将泡茶时的第一道茶汤倒掉。这个动作通常被叫做“洗茶”,也有叫“醒茶”或是“温润泡”。不管怎么叫,反正第一道茶绝不喝。倒掉第一冲所得茶水,接下来续泡的茶汤仿佛才够干净。

我只想问一句:“茶,到底有多脏?

1、《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的解释是: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而如今大家几乎都认为洗茶是有必要的。

至于原因,一个是茶叶在生长、加工、储运、与销售过程中存在污染;其二是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所以要洗干净了才能喝得放心。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并没有提到过洗茶的问题。倒是明代茶书中,找到了一条关于洗茶的记载。许次纾《茶疏》中说:

必先盥手令洁,次用半沸水,扇扬稍和,洗之。水不沸,则水气不尽,反能败茶,毋得过劳以损其力。沙土既去,急于手中挤令极干,另以深口瓷合贮之,抖散待用。洗必躬亲,非可摄代。

按记载来看,要用“半沸水”冲洗茶叶,然后再用手将茶中水分挤干。显而易见,这种洗茶绝不是在泡茶器中进行。细想想,倒真有点像今天的洗绿叶蔬菜了。至于许次纾为什么要洗茶,他的理由是:

岕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雨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

在古代卫生条件不好,茶中难免带有泥沙。所以古人,有时才会有洗茶环节。如今,情况大不相同。正规可靠的茶厂,一定是现代化、规范化管理。像明代许次纾遇到的困扰,如今已经解决。

其实古人中,大多数情况下也并不洗茶。清代大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记载了他一次喝茶的场景:

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显然,袁枚并没有洗茶,而是连饮三杯。后来他自己还说:“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可见,这三道茶可以说杯杯精彩,而且还大有意犹未尽的架势。要是真将第一道茶当做“洗茶”之水倒掉,估计美食家袁枚也得心疼了。

2、茶叶生长在山野田间,尤其是在当今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粉尘、农药、重金属等污染在所难免,姑且认之。

那么洗茶究竟洗掉了什么呢?

我们暂且假设茶叶存在一定的污染,那么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无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污染物附着于茶叶表面,另一种污染物(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污染)隐藏于茶叶内。

从常见的洗茶手法来看,人们洗茶并不像洗衣服那样进行揉搓,其实就是把茶叶用热水涮一遍,在这个涮的过程中即便能除掉污染物也只能涮掉茶叶条索表面的污染物,意义并不大。

3、该被洗掉的东西我们并没洗掉多少,茶叶精华反而被洗掉了。

茶叶在由鲜叶制成成品茶的过程中,几乎全部都要经过一个揉捻或是理条塑形的工续,在这一流程中,茶鲜叶内的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茶叶的汁液外溢而暴露于茶条表面。

当茶叶加工进入干燥工序,水分因受热而蒸发,但先前随茶汁外溢出来的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营养物质却以结晶态的形式附着于茶条表面,这些物质大多都属水溶性物质,一旦与热水接触,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溶解于水。

担心茶叶有灰尘,我想确实有些过于敏感了。我们每天周遭空气中的灰尘,可能远比茶上要多得多吧?

4、非常奇怪,对于其他饮品我们好像倒都十分“宽容”。据说好的葡萄酒要用脚踩葡萄,而绝非机器压。可是一般观念认为,用脚处理入口的东西总是不太合适的。

按照“洗茶”的逻辑,红酒岂不是也要洗洗?

可是却很少听到有人对于红酒“是否肮脏”的质疑。反而,脚踩葡萄方法制作的酒受到热烈追捧。

再说咖啡豆,制法不管是“日晒”还是“水洗”,都是也要经过很多道制作工序。可是咖啡师要用的时候,都是抓一把咖啡豆进行研磨。

磨好的咖啡粉直接拿去泡或是煮,也没见谁在研磨前,先要冲洗一遍咖啡豆。或是将第一杯冲出来的咖啡倒掉,从第二杯咖啡喝起。

日本茶道中,无论是煎茶还是抹茶,都不设“洗茶”环节。英国茶习俗中,红茶也是直接加入热水冲泡即可。

原本“洗茶”,就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果茶叶中真的含有农残,那它本身已经失去了品饮的必要。“洗茶”,也只是一种徒劳的心理安慰。如果茶叶安全卫生,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清洗呢?

cy316.cOM编辑推荐

洗茶可以洗掉农残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茶前洗茶的习惯,这其中不乏“出于安全的考虑”:一是茶叶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二是茶叶在生长、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存在污染,所以洗干净了才能喝得放心。

从常见的洗茶手法来看,人们洗茶并不像洗衣服那样进行揉搓,其实就是把茶叶用热水涮一遍,在这个涮的过程中即便能除掉污染物也只能涮掉茶叶表面的污染物。但为此却会洗掉茶叶的一些营养成分,令其口感大打折扣。

据她介绍,茶叶在由鲜叶制成成品茶的过程中,几乎都要经过一个揉捻或理条塑形的工续,在这一过程中,茶鲜叶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茶叶的汁液外溢,茶叶干燥加工后,这些营养物质会以结晶态的形式附着于茶条表面,这些物质大多属水溶性物质,一旦与热水接触,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溶解于水,也就是说,短短几秒的洗茶过程却洗掉了很多茶叶精华。

“其实茶叶大多来自山区且雨水充沛的地区,采茶期间,下雨天多,对茶鲜叶有冲洗的作用。特别是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出产的茶叶,或者大品牌茶厂出产的茶叶质量更有保障,饮用前无需洗茶。”

你知道洗茶时洗掉的是什么吗?


最近,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相关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名声大噪。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植物的天然有效成份,那就是来自茶叶的茶皂素。

相信大家在冲泡茶时,特别是第一轮冲泡会在茶叶中冲出很多泡沫,大家都会把这些泡沫当杂质刮掉,这个过程被称为“洗茶”。其实这些泡沫就是茶皂素形成的,这可是“天然减肥药”哦!

茶皂素分子有亲水的部分和疏水的部分,从而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这正是茶汤上层成泡沫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来探究茶皂素的功效,其中就有将它作为“脂肪酶抑制剂”的研究。

在消化道中,脂肪要被人体吸收需经脂肪酶水解,水解后释放脂肪酸,脂肪酸才能进入血液被人体吸收。减肥药的主要思路之一便是抑制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那么,只要抑制了脂肪酶的作用,脂肪酸就不会被水解释放,脂肪也就不会被人体吸收,从而被排出体外。

2011年的《国际肥胖杂志》就发表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在对小白鼠的实验中,科学家们给老鼠喂食乳化的玉米油,并控制玉米油中的茶皂素含量,通过分析对比实验过程中老鼠的血液成分、体重变化、排泄物的脂肪含量,发现饮食中的茶皂素,抑制了脂肪的吸收,也抑制了脂肪的合成。

既然茶皂素这么神奇,那么平时是不是不需要“洗茶”了呢?

一般喝茶的时候,我们都会先通过洗茶去除茶叶中的尘埃、杂质。对于干净度高的高品质茶,有些人也选择不洗,因为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等浸出物。

对于紧压茶来说,例如普洱茶饼,一开始的“醒茶”却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第一泡的时候,紧致的茶叶尚未舒展开来,还不能充分浸润,茶汤也无法达到最佳的饮用标准,所以必须通过“醒茶”来“唤醒”茶叶,冲泡出最佳的味道。

不过话说回来,按照我们的食量,要单纯靠喝茶摄入的茶皂素起到减肥效果的话,所需要的茶叶量将非常巨大!

虽然无法单纯靠喝茶来减肥,但重要的是茶汤中富含多酚类、水溶果胶、水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有益成分。

(部分内容收集整理自网络)

洗茶究竟为的是什么


倒掉“头道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茶”。就洗茶而言很有争议,有的茶友认为头道茶是没用的一泡,洗茶一般就是洗去“浮灰”和“杂质”。还有些茶友却认为茶叶的很多营养都会在头道茶里。倒掉茶再泡,纯粹就是浪费。于是小编开始凌乱了,这茶到底是该洗,还是不该洗呢?

洗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清洗,二是润茶。清洗是把茶叶上的灰尘和杂质洗干净,润茶是为了唤醒茶,让茶叶能够更好地舒展开来,使茶味更好地浸出。

洗茶的做法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最早源于唐宋。曾有关唐朝在茶叶加工方面的记载:“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唐朝的洗茶方式往往是将第一泡的水丢掉。明代的《茶谱》则这样记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

那么到底什么茶该洗,什么茶又不该洗呢?

一般来说,新茶可不用洗。以西湖龙井、碧螺春、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为代表的新茶均采自嫩芽,一遇沸水,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会迅速溶解,洗茶会让有益成分流失。另外,新茶一般不耐泡,一般也就两三泡的样子,洗了反而更浪费。

半发酵茶可“洗”,可“刮”。乌龙茶、铁观音茶、大红袍等半发酵茶由于加工时间较长,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混入灰尘和污垢。因为乌龙茶属于高香型的茶,冲泡前用热水润泡后,不仅可以使茶叶微微舒展,还可以让乌龙茶的香气味更好地释放出来。

一般重发酵茶需洗茶。以普洱茶、六堡茶、茯砖茶为代表的“陈”茶,因加工、保存时间很长,茶叶中难免藏有灰尘甚至细菌。喝此类茶,建议要用冲洗法,以清除尘屑和杂味。

热爱生活,品味人生,禅茶花香,佛境禅心

你知道洗茶究竟洗的是什么吗?


在饮茶时,人们习惯性地在泡之前洗一下。大多数人认为,洗茶是洗“泥尘”或是洗“农残”,也有人认为,洗茶就是洗的一个心理作用,认为这样便可以把茶叶洗干净,可以放心地饮用。

不单单是普通茶人有这种认识,就在学术界亦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在不少茶艺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经的环节。因“洗”有表示茶不够干净的意思,会给客人留下阴影,影响品茶的雅兴。

因此,现代茶艺中“洗茶”一词,则逐渐改称为了“润茶”、“醒茶”。而日常泡茶中,无太多忌讳,“润茶”、“醒茶”、“洗茶”混用,且口语上“洗茶”使用频率更多。

洗茶到底洗掉了什么?

1、洗尘?

目前的茶叶生产加工,对于稍具规模的加工厂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洁化生产的需求。即便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农户或者作坊,茶叶生产过程也基本能做到不着地。

茶叶上的“尘”,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并非泥土灰尘。

2、洗农残?

作为一种与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料,茶叶的安全问题也倍受关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质量合格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包括农残和重金属指标,自然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即便茶叶中有微量农残,也是以脂溶性为主,泡出来的茶汤也是安全的。

茶叶一旦与热水接触,有些物质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内含物溶解于水,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味的维生素,带有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

如果我们洗茶的时间过长,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

到底何为“洗茶”?

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一直应用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历史。《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由此可见,洗茶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尘粉的作用;

另一层意思则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使茶叶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

什么样的茶叶需要洗?

至于哪些茶需要洗哪些茶不需要洗,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1、名优红茶、绿茶不需要洗

名优绿茶、红茶指的是品质较高、较细嫩的茶,这些茶相对于其他等级不高的茶来说,比较干净,且不耐泡。

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洗茶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影响茶叶滋味。因此名优绿茶以及细嫩的红茶,不建议洗茶。

2、大宗红、绿茶、乌龙茶只需要洗一遍

平时所喝的乌龙茶一般只需洗一遍就可以很干净,同时也能达到了醒茶的目的,再多洗一遍几遍的显得较浪费。

3、黑茶、普洱茶要多洗几遍

黑茶是紧压茶,相对其他茶来说比较紧实,所以黑茶一定要“洗”,这样才能充分唤醒茶叶,让茶叶舒展。此外为去掉一些灰尘杂质等,黑茶熟普也需要洗。

洗茶注意事项必须懂

洗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洗茶的时间要掌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营养物质损失过多,滋味较差。

如非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洗茶要立即出汤,而黑茶和普洱茶可以稍微闷一会儿,让茶叶彻底舒展开来再出汤。

是否需要洗茶,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洗茶真的能将茶叶中的灰尘洗掉?


正确“洗茶”步骤保留茶叶的原风味

很多人在喝茶前都习惯用沸水泡一轮茶叶,将茶水倒掉再重新泡,称为“洗茶”。人们常常认为茶叶在制作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因此在喝入口之前应该用沸水先将茶叶清洗一遍,这样才能喝得安心。

“洗茶”这一步骤真的能将茶叶中的灰尘洗掉?怎样“洗茶”步骤才能真正的保留茶叶的原风味呢?“洗茶”超三秒易流失精华

人们喝茶前有“洗茶”这一步骤多数是为了洗走茶叶表面的灰尘和农药,但是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明显。有茶叶专家做个测试,“洗茶”这个步骤仅仅能够洗走茶叶表面10%的污染物,剩余的90%还将残留在茶叶当中。 而茶叶在沸水的环境下三秒钟就能释放出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有益物质,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因此在超过五秒以上的“洗茶”步骤中,流失更多的是茶叶中的有益成分。

撇掉上层茶水也可代替“洗茶”

既然“洗茶”并不能洗掉茶叶中的有害物质,还容易损失茶叶精华,那是不是就应该抛弃“洗茶”这一步骤呢?但是大多人会觉得,茶叶上灰尘太多,如果不先洗一遍实在难以入口。既然这样的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那么你就应该尝试下面两种“洗茶”方式,既能让你摆脱心理障碍,也能在最大程度还原茶叶的原汁原味。

第一种,三秒内洗净。既然茶叶在沸水的环境下三秒就能释放出有益物质,那么在“洗茶”的过程中应该“速战速决”。先将茶叶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沿着壶壁浇一圈,然后迅速讲第一轮水倒掉。微微被水湿润的茶叶就可以安心的进行第二轮的冲泡了。

第二种,刮沫洗茶。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泡茶器具,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只需把浮沫刮掉就可以放心的饮用了。这样既可以清除灰尘,又不会流失多少茶叶的营养。“洗茶”也要看品种洗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分。球状乌龙茶和新制紧压茶,需要以沸水快速润茶。陈年老茶可洗茶一到两次,以清洁粉尘和杂味。红茶、名优绿茶的浸出速度很快,花茶主要的香气在第一泡,不建议洗茶。

那茶到底怎么洗,洗几遍,有没有水温的要求呢?


喜欢喝茶的人大多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洗茶,也叫做“醒茶”、“润茶”,其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洗去灰尘杂质,而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那茶到底怎么洗,洗几遍,有没有水温的要求呢?

不同的茶类,它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其情况,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洗茶的目的。

显然,洗茶是需要正确的方法的。

绿茶

绿茶,采用的毛茶都是非常嫩的芽头。我们喝绿茶,就是为了喝前3道的鲜爽度,从品饮的角度来讲,绿茶是不需要洗茶。因为这些茶洁净程度高,耐泡度低。一遇沸水,茶叶中有益人体的营养物质就会迅速溶解。

可能有茶友说,那农残怎么办,那灰尘怎么办?合格的绿茶用不着洗,不合格的绿茶怎么洗都洗不净。

红茶

采用的嫩芽以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为主,洗茶一次,是非常利于茶叶出味快,出香更快。切记不要用沸水哦,因为红茶不能用开水冲泡,温度一旦过高,那茶汤会变酸。

如果你说自己的红茶开水泡了,也不会酸,那就恭喜你,这红茶的品质不错。

白茶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用温水洗茶,有利于出味出香。

部分较老的白茶,洗茶的水温可以高一点。这点和普洱老茶一样。

乌龙茶

以香气著称,1次便可激发茶香,让香气层次更丰富。

洗茶2~3次的茶叶

普洱茶

普洱茶一般都会洗2次,以唤醒沉睡中的茶叶,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会洗3次,比如存放多年的熟普,比如失仓的普洱茶,比如汤色较浑浊的茶汤(便宜的普洱茶汤色比较浑浊,建议洗多几次是因为那茶汤太过浑浊,下不了口)。

洗茶时,除了要注意茶的类别和洗茶的次数外,还要讲究注水手法和出汤时机。

洗茶时,注水讲究轻缓,忌高冲注水,水柱直接冲击茶叶。

洗茶时,出汤讲求快速,忌长时间浸泡,做到快进快出,避免茶叶营养物质流失。

学会了这些洗茶小窍门,会让你冲泡的茶更好喝,还等什么?赶紧应用起来。

洗茶到底洗的是什么?


在饮茶时,人们习惯性地在泡之前洗一下。大多数人认为,洗茶是洗“泥尘”或是洗“农残”,也有人认为,洗茶就是洗的一个心理作用,认为这样便可以把茶叶洗干净,可以放心地饮用。

不单单是普通茶人有这种认识,就在学术界亦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在不少茶艺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经的环节。因“洗”有表示茶不够干净的意思,会给客人留下阴影,影响品茶的雅兴。

因此,现代茶艺中“洗茶”一词,则逐渐改称为了“润茶”、“醒茶”。而日常泡茶中,无太多忌讳,“润茶”、“醒茶”、“洗茶”混用,且口语上“洗茶”使用频率更多。

洗茶到底洗掉了什么?

1、洗尘?

目前的茶叶生产加工,对于稍具规模的加工厂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洁化生产的需求。即便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农户或者作坊,茶叶生产过程也基本能做到不着地。

茶叶上的“尘”,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并非泥土灰尘。

2、洗农残?

作为一种与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料,茶叶的安全问题也倍受关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质量合格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包括农残和重金属指标,自然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即便茶叶中有微量农残,也是以脂溶性为主,泡出来的茶汤也是安全的。

茶叶一旦与热水接触,有些物质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内含物溶解于水,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味的维生素,带有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

如果我们洗茶的时间过长,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

到底何为“洗茶”?

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一直应用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历史。《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由此可见,洗茶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尘粉的作用;

另一层意思则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使茶叶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

什么样的茶叶需要洗?

至于哪些茶需要洗哪些茶不需要洗,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1、名优红茶、绿茶不需要洗

名优绿茶、红茶指的是品质较高、较细嫩的茶,这些茶相对于其他等级不高的茶来说,比较干净,且不耐泡。

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洗茶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影响茶叶滋味。因此名优绿茶以及细嫩的红茶,不建议洗茶。

2、大宗红、绿茶、乌龙茶只需要洗一遍

平时所喝的乌龙茶一般只需洗一遍就可以很干净,同时也能达到了醒茶的目的,再多洗一遍几遍的显得较浪费。

3、黑茶、普洱茶要多洗几遍

黑茶是紧压茶,相对其他茶来说比较紧实,所以黑茶一定要“洗”,这样才能充分唤醒茶叶,让茶叶舒展。此外为去掉一些灰尘杂质等,黑茶熟普也需要洗。

洗茶注意事项必须懂:

洗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洗茶的时间要掌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营养物质损失过多,滋味较差。

如非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洗茶要立即出汤,而黑茶和普洱茶可以稍微闷一会儿,让茶叶彻底舒展开来再出汤。

是否需要洗茶,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新茶到底有没有火气?


转眼又到新茶上市季节,接下来还有好多的茶叶等候着精制,可是问题来了...

常有人说起,新茶“火气”较大……

刚刚炒制的绿茶应该放置一段时间再喝…

这常说的“火气”,是怎么回事?

“火气”二字确实有点玄…

新茶上市季,我们来谈谈“火气”。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火气”

清初周亮工写有《闽茶曲》十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雨前明后但嫌新,

火气未消莫接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

家家买弄隔年陈。

由此可见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新茶的上火现象。而且,即使今天,过多的饮用新茶,对部分人也确实有上火的现象。

注意:这里讲的虽然不是绿茶,但是可以给我们一定参考,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火气。

如何解释“火气”?

一、中医理论看“火气”。

中医主张用食物性味的偏胜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把食物划分为“四性”、“五味”,其中“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真真是大道至简,简单来讲就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寒凉性;能减轻和消除寒证的食物属温热性。

按照中医理论,刚加工的茶叶会造成热症,即属于温热性。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当然由于受到客观原因的限制,中医对“上火”的诊断与治疗也比较含糊,只有临床的实践经验,并无西方科学逻辑的检测指标体系,这也是中医实践性的特点。

二、现代科学研究看“火气”

现代医学认为,上火与感染、微循环障碍、胃肠病、营养缺乏、情绪紊乱等有关。其中细化到微观,可能跟局部水分的变化,导致的能量过剩相关,这甚至有点像吃雪时的感受。

下面是关于此事的硬科普:

对食物“上火”而言,高温导致食物结合水丢失,食用时,食物和水的氢键重新结合,释放过剩能量是导致“上火”的一个的重要原因(何汝帮,2008)。

食物中水分子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自由水(游离水),100℃的条件下加热时,就会脱离食物而失去;另一种是结合水,它与食物中营养成分分子(蛋白质等)形成氢键而结合,它需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一般在120℃以上)加热才会失去。

曾荣今等学者(2002)实验结果表明炒花生导致花生中氢键破坏、结合水丢失。当我们摄入炒制的花生时,食物中成分又重新与口腔内的水分子结合,氢键恢复形成,氢键恢复导致释放过剩热量,释放过剩热量从而可能引起“上火”。

同时由于形成氢键,恢复结合水,还会在短时间内消耗口腔的自由水,造成口腔内自由水分暂时相对短缺,使得口腔粘膜表面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钠泵活性增大,能量代谢活动增强,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多,局部的能量过剩,从而导致一种非感染性炎症———“上火”。

此外,对茶叶而言,上火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儿茶素还有异构化作用以及咖啡碱与儿茶素形成氢键过程,释放能量有关(钟秋菊,2006)。新茶在加工中,儿茶素发生异构化作用,在热作用下,由顺式儿茶素转化成反式儿茶素,品饮时,容易发生异构化,释放能量。咖啡碱同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在高温(100度)时呈游离状态,品饮时,随着温度的下降,形成氢键缔合物,氢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实验数据显示,名优绿茶贮藏前两个月内降幅最大的是咖啡碱和EGC、EGCG等儿茶素类。

同时,茶叶中的活性较强的儿茶素、咖啡碱和生物碱等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有可能让少部分有特异体质的人产生胸闷欲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然而,一般新茶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其“上火”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以至几乎可以忽略。

当然,这还得看人,如同食用桔子上火的认识一样,它们确实有此现象,但也是因人而异,毕竟凡事适量适度就好。

茶店到底有没有暴利?


爱喝茶的朋友不论闲暇时光都爱泡杯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不爱喝茶的朋友也开始接触茶了。因此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过年过节,我们少不了买茶。如果身边有认识的朋友开茶店,难免会去店里光顾。

但是,经常有人在朋友店里拿了茶之后犯嘀咕,自己拿的茶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朋友会不会赚了自己不少钱?

尤其现在很多线上商城,大家获取茶叶的价格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就免不了要对比一下价格。

对比起来,自己在朋友店里拿的便宜了还好,觉得朋友够意思,会做买卖,心里很高兴;但是,拿的贵了就觉得朋友“不够意思”有点赚钱没够的感觉,心里觉得很憋屈。

事实是怎么样呢?真的如大家想的那样吗?

茶店没有暴利

十多年前,由于市场信息不透明,茶叶价格偏高,茶店利润也高。

近几年,随着三公消费限制和消费者换代升级,再加上电商渠道的冲击,来茶店买茶的人流量明显下降,店老板也发愁。

所以,为了经营和走货,对于熟人来店里拿货,更多的是走量,更别担心他“不够意思”了!

他们不敢多赚你钱,相反茶店在卖给熟人产品的时候,一般会想尽办法以最低的价格,给你拿好的产品、新的产品,因为熟人的一次不满意、小顾虑可能会丢掉一个长期的顾客源!

朋友店里的茶有保障

从认识的朋友店里拿茶肯定是相对安全的,因为他们卖给熟人的茶,一定是从正规渠道上的货,是有保障的。并且正规渠道的茶叶都价格透明,基本茶店老板卖给熟人的茶叶很少加价!

可能又有人问了,为啥同样的品牌,不同的店里卖不同的价格呢?没错,有需求就有假货的生产,有的网上号称9块9元/饼的老班章你敢买吗?

现在的茶类产品很复杂,不谈假货,一饼名字、包装都差不多的普洱,可能就不是一个企业生产的,这样你能比价格么?

所以,如果不是专家,买茶还是去认识的店铺靠谱。买到好茶才是王道,毕竟送礼送的就是个面子!

朋友店里有附加服务

有些人在认识的店里批量拿茶,大部分可能不是自用,更多的是用来送人、做活动、公司采购等。

你去认识的人店里拿货,大多时候店老板已经无形中附加了不少服务,比如开发票、送货、赠送个额外礼品等。

往往这些服务有的店老板是不好意思跟购买者讲的,他图的就是你满意了能给店里介绍更多的顾客。因为,很多店老板都知道,培养一个老顾客不容易。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9827.html

上一篇:存白茶是买散茶好还是饼茶好?

下一篇:简说茶汤的煮、煎、点、泡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