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知道这些,才敢说懂中国茶!

2019-11-16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下面与大家分享我国茶简史,知道了这些才敢说真的懂中国茶!

茶文化贯穿古今

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近代:(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区分布

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cy316.com扩展阅读

看完这些,才敢说你真的懂茶!


有位嗜好饮茶者曾说过:喝茶人必须懂的一些茶知识小知识,可是不知道以下告知你的小知识,爱茶的你懂多少呢?

看过后你会发现,又学了几招,那还不快告诉身边的茶友,速速分享起来!

今天不懂没关系,也并不可耻,中国茶叶文化博大精深,连外国人都说“一茶一时间,一叶一乾坤”,提高知识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不耻下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茶的小知识,绝对靠谱实用。

1.饭后马上喝茶不能消食,反而会影响消化

2.普洱生茶陈放多久也不会变成熟茶,熟茶是工艺不是岁月

3.所有的茶不是越新鲜越好,要退了火气或者寒气才养人

4.Blacktea不是黑茶,是红茶

5.菊花茶是花,不是茶

6.不要相信第一道茶对身体有益的,洗洗更健康

7.喝茶不会导致钙流失,恰恰相反适量饮茶有利于钙的吸收

8.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而不是湖南洞庭湖

9.安吉白茶属绿茶类,而不是白茶

10.大红袍属于乌龙茶,而不是红茶

11.茉莉花茶不是有花的才好,毕竟是茶不是花

12.君山银针属黄茶类,而不是白茶

13.乌龙茶就是青茶,它再乌也是青的

14.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是黄茶,而不是绿茶

15.抹茶是特殊工艺的茶粉,不是磨碎的绿茶

16.陈年普洱茶可以很值钱,但不一定是大树茶

17.云南月光白是白茶,不是普洱茶

18.通常讲的六安茶,不是绿茶的六安瓜片,是黑茶

19.纯料大树茶不等于没有拼配,拼配是绝对的,纯料是相对的

20.普洱茶不是越老越值钱,100年前的垃圾,放到今天还是垃圾

不知道这些茶知识,怎敢说自己懂中国茶!


中国茶叶据统计有6000多个品种,按制做方式分类为大三类,即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按商品分类为六大类,即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青茶)。对于这些基本的知识,大家估计已经比较清楚,不过以下这些茶知识您可不一定知道,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茶文化贯穿古今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现在中国四大茶区茶区分布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只有知道这些,才敢说懂一点中国的茶叶!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下面与大家分享我国茶简史,知道了这些才敢说真的懂中国茶!

茶文化贯穿古今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过程:1、生吃药用、2、熟吃当菜、3、烹煮饮用、4、冲泡品饮。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便以为火生煮羹饮,就象人们今天煮菜场一样,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清静、静心的精神象征。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茶的发现及饮用,证实了茶的兴奋、醒脑功能以及各种健身作用。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久而久之,茶便被人们引入精神文化活动之中,引伸出茶道、茶礼、茶德、茶艺、茶宴、茶禅之类的概念与形式。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区分布

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探秘中国茶产区,这些茶区你知道多少?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悠久的茶历史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中国名茶。当然,茶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已经是共识。那么,我们中国的茶到底分为哪些产区呢,今天咱们一起学一学,看看。

茶起源于西南,兴盛于中原地区,继而影响到疆外等地区,已然被大家接受。中国现代茶产区,主要分为四个: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包括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产绿茶、红茶等;

如六安瓜片。

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这个地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

生产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黑茶和红茶等;

位于长江以南,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主产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比如:西湖龙井等。

西南茶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特别是西双版纳等产区的普洱茶现在是我的最爱啊。这里有很多名气很大的普洱茶,比如:老班章,易武刮风寨茶王树,冰岛等。

产于西南产区的普洱茶已经成为国内外有名的茶叶,也已经成为消费者乃至茶叶学术界的宠儿。普洱茶近些年正在高速发展,如果你去逛逛全国茶博会,你会发现全国各大茶博会基本成为的“普洱茶茶博会”,普洱茶正处于它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些都不知道,别说你懂茶??


茶历史悠久,孕育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关于茶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要是连这些都不懂,别说你懂茶......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文字记载表明,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最早的原产地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中国的四大茶区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市、区)、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可分四大茶区:即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名茶最多的茶区,绿茶的主产区,部分红茶和乌龙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华南茶区:

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主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

茶树的原产地,主要产黑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区:

四大茶区中最北的一个茶区,主要产绿茶。

江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盛产绿茶。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1)茶树的分类: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低。灌木型茶树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化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2)茶叶的分类

基本茶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微发酵)、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红茶(完全发酵)、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不懂岩韵,你敢说自己懂岩茶?


喝茶虽易,懂却不易

道氏小编将从几个关键词带您领悟岩茶的“岩韵”。

理解岩韵,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活甘清香”,二是“岩骨花香”。前者重点在“活”,后者重点在“骨”。

活甘清香

香:干茶、茶汤中茶香清纯辛锐,香高持久。

清: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

甘: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不苦涩。

活: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留香”等。

一般的岩茶都可体现“香”;等而上之才体现“清”;再上之才表现出“甘”;最佳者才表现为“活”;后者都包含有前者的特征,有前者的特征就未必能体现后者的特征。所以真正好的武夷岩茶应该是以“活”为上。

岩骨

岩骨:岩茶之“骨”,并不依赖茶叶鲜香,而是醇厚沉着的稳重味道。茶气充沛,喉韵明显,茶汤间似有柔韧细丝绵绵不绝,或如缓缓弥漫的小颗粒,咽下去良久,滋味依然在齿。

花香

此“花香”非花茶那种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在岩茶特有的制茶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因品种不同各有其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中国茶的这些吃法,你吃过几个?


茶叶泡着喝,是我们早已接受的约定俗成,以至于看似舶来的“抹茶”能火爆那么多年。

许多少许民族日常“烹饪”茶叶的习惯,既古朴,又独树一帜。在率真的乡民们看来,与茶相处,没那么多讲究。

1、“打”出来的油茶盛宴

在广西北部的恭城一带,有居住在山地的瑶族人。通常,他们的一天便是从一锅热气腾腾的“油茶”开始的。

先把茶叶用开水浸泡5-10分钟,热锅里下少许猪油,放入浸泡好的茶叶、老姜和蒜翻炒,再加入少量开水,熬煮片刻,浓浓的油茶香已经传到了门外。

正宗的油茶不是炒出来的,也不是煮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打油茶要有三样专门的器具。第一,一口铁质的小茶锅。它的锅口稍大于一个巴掌,底部略深,锅壁厚且结实。分量不轻的茶锅,倒扣起来像一个乌龟壳。还有有一个锅嘴负责出茶,加上不导热的木制把柄,方便握在手里操作。

用锅煮好茶,茶槌登场。这是一根天然弯曲近似90°的茶树枝干,用来把茶汤里的茶叶捻碎,释放里头的营养物质,再与老姜、猪油和蒜在茶汤中混合出一股浓香。

紧接着,再用竹篾篦子把残渣过滤掉,汤水干净的油茶就可以上桌了。此时,桌上的小碗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切好的小葱、香菜、蒜子,有花生米、炒米花、油果、馓子,有芋头粑、南瓜粑、白糍粑等各色小吃。

茶叶、生姜和油盐的融合搭配,对山居生活非常有益。不仅能祛除湿气,提神醒脑,还作为主食的辅助,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各种维生素。山里人一天都不能离开油茶,否则“没力气走路”。

客家擂茶:汪曾祺曾为它写诗

在饮茶文化流行的广东,有精致讲究的工夫茶文化,同时还有一种重要饮茶习俗:擂茶。

擂茶又叫做三生汤,流行于广东客家地区和湖南益阳、常德等地。顾名思义,这种茶的精髓在于一个“擂”字,听起来比“打”油茶的动静还要大。

擂茶可泡米饭吃,也可加入炒好的豌豆、花生、玉米之类的佐料,看上去更像一碗五谷杂粮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用擂茶来招待贵客,是很多地方客家人的传统。

甘肃罐罐茶:一罐一罐,消磨时光

西北的甘肃陇南、天水,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有一种罐罐茶,是当地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饮茶风俗。

罐罐茶的制作并不复杂。用一小瓦罐在炉火上烧水,同时在炉子旁烤枣,等枣烤出焦香味后放到瓦罐里。最后,放入茶叶再煮一会,等茶香和枣香渗入茶汤,就能喝了。还可以在罐子里放枸杞、龙眼和葡萄干等配料,若是喜欢甜口儿,就加入冰糖。

罐罐茶的操作虽然简单,但很可以打发日子。冬季农闲时,人们聚在屋里围炉而坐,炉子上一罐一罐地烧着茶,再不停烤着枣,茶慢慢煮,人慢慢等,一边聊着闲天,日子很好消磨。

老一辈这种悠闲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得到啦。

蒙古奶茶:茶叶遇上奶,怎能不好喝?

说起内蒙的传统饮食,必少不了蒙古奶茶。作为马背上的草原民族,肉食和奶制品是他们的主要食物。茶叶从中原地区传到草原,成了蒙古奶制品的完美CP。

蒙古奶茶大多使用青砖茶。这种砖茶把茶叶压得很实,体积小巧,有利于长距离运输,也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用铜锅把水烧沸,投入适量砖茶,熬煮十分钟,直到茶汤浓郁,再加入鲜牛奶,不断搅拌扬沸,使茶汤与牛奶充分融合,最后放适量盐。

蒙古奶茶与我们平常喝的奶茶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鲜咸味的。凡是加入了盐的茶饮,都有一个特点,即从“纯饮料”的性质往“主食”方向发展。所以,蒙古奶茶也是蒙古人主食的一部分。配上奶皮、奶豆腐、炸果子、炒米、牛肉干等各种小吃,就是一顿营养丰富的正餐。

2、去茶马古道走一遭

不同地方的人对待茶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这与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沿着一条茶叶传播的路线走一遭,就会更清晰地感受茶叶与生活精彩纷呈的融合。

西双版纳:别处喝不到的酸茶

先到云南的西双版纳看看,这里是南方茶马古道的起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六大茶山,使得西双版纳成为中国茶叶最主要的产地之一。在层层叠叠的绿色茶山之间,聚居着许多生活方式不同的少数民族。

景颇族和德昂族最具特色的茶饮是酸茶。制酸茶与做酸菜的方法差不多,都是腌制发酵。德昂族有古法制作酸茶的方式:采回新鲜茶叶,用芭蕉叶子包裹起来,放入土坑中,盖上土。掩埋七天之后取出,揉搓、晾晒,两天之后放回到坑里,再掩埋三天,取出晒干就可以食用了。发酵好的酸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味道酸中带苦,有清洁口腔和清热解暑的功效,非常适合当地炎热的气候。

基诺族的凉拌茶则更为古朴,他们把茶叶直接当成了菜叶子。将现采的茶叶嫩梢洗净,双手揉捻片刻,加入碎黄果叶、辣椒和食盐,再添少许泉水拌匀,静置十五分钟即可食用。吃起来酸酸辣辣,带点茶叶的清香微苦,令人胃口大开。

大理、丽江:“烤”出来的茶,别具风味

沿着澜沧江往西北方向,来到大理和丽江,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中心地带。

大理白族人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唐代樊绰的《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和烹而饮之。”银生,指现今的景谷至西双版纳一带。这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西双版纳就已经盛产茶叶,并源源不断地运到大理。

云南很多民族都有烤茶的习俗。

大理流行的“三道茶”,也是烤茶的一种。第一道就是平常的小罐烤茶。用一土陶小罐在炉火上加热,加少量茶叶,手腕抖动,使茶叶受热均匀烤至金黄色,随后注入开水,水在小罐中翻腾,“嚓嚓”作响,在罐口沸腾的茶汤泡沫宛如绣球花。第二道甜茶,在茶汤里加上核桃片、乳扇丝、红糖末。第三道回味茶,需加上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

丽江永胜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流行的永胜油茶,与白族烤茶有相似的操作。

不同的是,永胜人在烤茶叶之前,先在小罐里加入大米烤香,放少许猪油,其后再投入茶叶。做成第一道油茶底汤之后,可根据不同口味,加生姜、麻子糊、核桃米、糯米花、红糖,还可以加鸡蛋和米干皮,或甜或咸,是十分爽口的风味小吃。

藏族:一日三餐离不了酥油茶

远在茶马古道的另一端,酥油茶是藏族人必不可少的日常饮食。

藏族人用牦牛奶制作酥油,前一天挤好奶,静置一夜。次日,在酥油桶里挤压数百下,才能使水和油分离。取出浮在表面的脂肪层,冷却后便是金黄色的酥油。做酥油茶时,往打茶桶里注入砖茶煮成的茶水,加入一小块酥油,上下挤压十几下,使茶汤和酥油充分融合,一份卡路里燃烧的酥油茶就做好了。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朝时期。《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藏民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为主食。茶叶很好地补充了藏族人饮食结构中缺失的维生素,由此发展出了喝酥油茶的饮食习惯。相对于内地人来说,高原地区的人其实更依赖茶叶,一日三餐都要喝茶。

昔日的马帮,便是沿着古老崎岖的山路,从云南和四川费尽艰难的抵达青藏高原。经过漫漫路途,到了拉萨,一部分茶叶卖给藏族人,还有一部分继续翻山越岭,往印度方向去了。

中国茶,命名方法你懂么?茶叶如何分类?


如今中国茶的命名,多还要采用“产地+品种=茶名”的公式。像龙井前面,必加西湖二字。毛峰前面,则多是“黄山”二字。而买铁观音,则一定要问好是“安溪”还是“木栅”。产地,一方面是表明了出处。但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这款茶的正宗性和优质感。

还拿龙井举例,一定要“西湖龙井”才可以买到成千上万的天价。同为浙江产的“大佛龙井”,价格则只是四五百元一斤。由于价格实在悬殊,以至于不少新昌产的“大佛龙井”都当“西湖龙井”来卖。换个商标,价格就能翻好几番。这一点,甚至成了公开的秘密。

但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消费者买茶非常认产地。喝茶的人不见得看过《茶经》,但却根深蒂固的认为茶的产地与质量密切相关。对于茶要讲究产地的审美标准,是《茶经·八之出》首次提出来的。由此可见,《茶经》对于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普遍认为,茶的质量由三种因素决定,也就是品种、地域和工艺。对比着看,这三点要素也酷似天地人三才。这其中,品种是天,地域是地,工艺则是人。若说三者谁更重要,很难有个准确答案。应该说,优良的品种生长在理想的环境中,再配上巧夺天工的手艺,才能造就一款真正的好茶。

但在三要素之中,地域最为难以复制。优良品种选育出来,可以广泛推广到全国各地。像龙井43号,现在在贵州也有大面积种植。浙江的制茶师傅,再将炒茶的技术教授给当地茶农。基因相同,手艺类似,贵州龙井现在的品质也十分不错。但平心而论,若说比起正宗西湖龙井,还是有一定差距。贵州龙井与杭州龙井之间,就差在了生长环境不同。树种可以移植,技术可以交流,唯有地域因素总是难以完全复制。

这有点像美国的黑人,在娱乐、体育等领域一直颇有建树。反过来,文学、经济等领域黑人的成就却乏善可陈了。这其中,很大程度是基因在起作用。这如同茶树品种,虽然远离家乡但是还是可以基本保持。唯有地域因素,最为难以复制。《晏子春秋》中也说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

不光是橘子,这一点原则在茶上也适用。

如今像闽北的武夷岩茶,非常讲究产区。到武夷山游览的人都会发现,它里面的地名分的特别细。像三坑两涧、九曲十八弯、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等等地名,听起来有点像绿林好汉的藏身之所了。但这里面没有山大王,产的都是好茶。而且,这些茶之间的品质千差万别,价格上也是有高有低。因此喝岩茶的人,讲究在产地上刨根问底。光说是武夷山的可不行,要说出更小的地名。像马头岩、天心岩、九龙窠、燕子窠、水帘洞、三仰峰等地的茶,都极其昂贵。

从品茶到懂茶,一定要知道这些!


会品茶的你,一定要知道茶的这些属性。

1、绿茶

绿茶之所以叫绿茶,在于干茶绿、茶汤绿、泡后的叶子也绿。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讲求新鲜。

功效:它富含茶多酚、儿茶酚、儿茶素、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而,绿茶能抗衰老、杀菌消炎,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代表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

适宜人群:体热火大、办公人群。但其对肠胃刺激较大,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神经虚弱、容易失眠的朋友也应避免晚上饮用。

喝法:用85℃水冲泡2~3分钟即可,最好选择玻璃杯或瓷杯,不要盖盖子。

2、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茶汤红亮。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

功效:饮用红茶可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还能强壮心脏功能。

代表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适宜人群:体虚、脾胃差、手脚发凉者。夏季冰镇瓜果吃多了感到不适的朋友,可在红茶重添加黑糖、姜片,温热饮用,可以缓解病痛、养胃保胃。

喝法:用开水烫杯子(最好选用玻璃杯)后,取3~5克茶叶放入杯中,开水沿杯壁倒入冲泡3~5分钟即可。

3、白茶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属微发酵茶,对茶多酚的氧化顺其自然,由于干茶表面白毫,远看似雪,因此被称为“白茶”。

功效:白茶的药效很好,能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

代表茶:首日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适宜人群: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的人群,以及情绪焦虑、压力过大的朋友。

喝法: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茶汤呈浅黄色或杏黄色。

4、乌龙茶

乌龙茶,即青茶,是半发酵茶。富含450多种有机化学成分和40多种无机矿物元素.其中大红袍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均高于其他茶类。

功效:改善听力、美容抗衰、减肥瘦身、抗肿瘤、改善皮肤过敏等。

代表茶: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

适宜人群:大多数人。

喝法:用煮沸的开水冲泡,记得盖上盖子,待到茶水出颜色便能饮用。

5、黄茶

黄茶是中国特产,比较少见。大家都知道青菜在锅里一闷就发黄,黄茶也是,其杀青后用干热和湿热的方式使茶叶变黄。

功效:黄茶除了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外。尤其对脾胃有益,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代表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远安黄茶等。

适宜人群: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少动肥胖的人群可饮之。

喝法:先用少量90℃的水冲泡茶叶1分钟左右后,加水冲泡至八分满,喝掉2/3后,再加水的水量再加水进行二泡。

6、黑茶

黑茶,由于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因此得名黑茶。黑茶是少数民族饮用最多的茶种,属后发酵茶,是抑制了茶叶自身的酶活性,促进微生物活动的产物。

功效:它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还有利尿解毒、降压降糖、抗氧化、降脂减肥等功效。

代表茶: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四砖、三尖、花卷茶、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

适宜人群:黑茶减脂降压效果好,肥胖和三高人群可以适量饮用,此外夏天饮用安化黑茶,冷饮虽能骤然降低体表或局部温度,但热饮对消暑解渴、清热凉身更为有利。

喝法:若是原料粗老则可煮茶饮用,若是原料鲜嫩用100℃沸水冲泡即可。

你知道中国茶叶的历史吗


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发源地主要是在云、贵高原,世界各国茶叶语言源于中国。

中国茶叶历史简述:

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

2、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3、商朝周武王伐纣,酋长就曾有进贡茶叶。

4、西汉吴理真开始在蒙山植茶,其有“植茶始祖”之称。

5、兴于唐,陆羽的《茶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第一部茶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茶叶知识,如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加工、冲泡等,陆羽被尊称为“茶圣”。从《茶经》之后,茶开始独立于药材和食材。

6、宋朝记载茶的名著有很多,赞颂茶的茶诗不少,如欧阳修的《归田录》,范仲淹的《斗茶歌》等。

7、明朝“废团茶兴散茶”,制茶工艺发生变革,炒青茶出现。

8、清朝以后传统名茶到现在都一直延续,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7364.html

上一篇:一天要喝多少茶叶才健康?

下一篇:爱喝茶的人,到底图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