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抹竹”来袭,有可能分走茶的一杯羹吗?

2019-11-16

当前,抹茶被视为茶行业下一个腾飞的风口。抹茶的开发技术和应用都在飞速发展。然而。只有“茶”才能做“抹茶”吗?

食品学家们大胆实验,将目光放在了竹叶上。我国的竹林面积广大、竹种资源丰富、竹材积蓄量和产量很高。

竹叶的健康功能已被广泛认可。自古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求真》、《中药大词典》中就记载了竹叶具有清热消渴、解毒利尿等功效。现代医学和食品学领域的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大多是竹叶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黄酮、酚酸类、萜类、竹多糖、氨基酸等。它们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抑菌消炎、调节脂代谢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尤其是竹叶中的竹叶黄酮,具有很强的抗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健康食品添加剂。

一项关于“抹竹”的新研究透露出这种新型产品的广阔前景。

什么是“抹竹”?

顾名思义,“抹竹”是一种用抹茶的工艺加工翠嫩竹叶得到的超微粉末,具有色泽翠绿、质地细腻、气味清香等特点。

在抹茶的加工工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遮荫”和“研磨”。遮荫能够让茶树产生更多的氨基酸,产生类似海苔的鲜味;茶叶的颜色也会更绿,添加进食品中,能够得到翠绿欲滴的效果。而研磨的工艺让抹茶真正能够做到被“完全食用”。抹茶的颗粒在1000目以上,混入蛋糕、饼干等食品中增添了茶香味和色泽却没有颗粒感;同时,研磨要保证低温低速,过高的温度会破坏抹茶中的滋味成分,使其健康功能大打折扣。

完全效仿抹茶的做法是不可能的,高大的竹子无法被遮荫,竹叶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机理也并不明朗。所以在这一项研究中,代替遮荫,科学家利用了一些护色剂(小苏打等)来保证竹叶鲜绿的色泽。经过这些护色剂处理的竹叶,叶片中的叶绿素更加稳定,能在180℃以上的环境中保持30分钟以上的鲜绿色泽(实验室条件),而同样的条件下抹茶在15分钟时便已经被烤黄。

正是由于竹子有更加强的耐热性能,抹竹能够在较高的速度和温度下研磨,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与抹茶相比,抹竹的咖啡因含量很低,对于一些咖啡因敏感的人群是一种非常好的替代产品。在讲究私人订制的今天,牛奶能用豆奶代替,蔗糖能用低卡糖代替,用低咖啡因的抹竹来代替抹茶不失为一种思路。

抹竹的突破口在哪里?

如果说竹叶的色泽足够让人雀跃,那么它的滋味就足够令人深思。

抹竹茶的汤色更加翠绿,固色时间长,香气清新,味道却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抹竹茶汤的竹青味十分强烈,具有一种不愉快的涩味,缺少甜味和鲜爽味,就像在喝青草汁,接受度可想而知是很低的。

其原因是很明显的。抹茶的的加工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从栽培到加工都是为了它的滋味服务;而竹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很少,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加工技术都是一片空白,目前实验得出的一些加工方法也只是在实验室中得到的阶段性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抹竹的茶汤滋味不好,有可能是浓度太高的问题。如果将抹竹像抹茶那样添加到食品中,配合着黄油、糖、面粉和芝士制作一些高甜高热量的食品,是否能够成功呢?

在实验性的感官审评中,科学家们制作了抹竹蛋糕、抹竹酸奶和抹竹牛轧糖,随机来邀请路人品尝,记录普通人对这些产品的喜好程度。在这三种甜品中,接受度最高的是抹竹牛轧糖(果然糖分就是正义!),其次是抹竹蛋糕,抹竹酸奶接受度最低。这说明,抹竹在糖和奶油的陪伴下,竹青味变为清香,涩口感也增加了甜品的清爽度。

抹竹具有的翠绿外观、清香风味及高度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可以让它作为一种天然的着色剂和矫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蛋糕、曲奇、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奶茶,尤其是在需要高温加工(如烘焙、油炸、膨化)的食品中更具优势。

抹茶会有危机感吗?

抹茶类的食品产品的迅速发展不过十年的时间,之前抹茶的应用领域非常狭窄仅限于茶道,因此其市场较小、产量较低。如今,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逐渐升级,对食品的味道和造型方面,有了更多创新的要求。抹茶独特的香味和怡人的绿色都是其用于食品加工的天然优势。抹茶以茶叶为原料,含有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成分。除了被用于食品领域,抹茶也医药、日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天然

cy316.cOM编辑推荐

一杯茶有多少种味道


一杯茶到底有多少种味道?可能不同人的答案不一样。在茶中找寻真实与愉悦的途径,是一个爱茶人应有的态度。也许,喝出自己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茶味。

汤感的粗细

所谓汤感的粗细,比较好理解,比如吃巧克力,好的巧克力入口细滑,以至细到可以融化;品质差的巧克力吃起来会有粗颗粒的感觉。茶汤也是一样。

细腻的茶汤VS丝滑的巧克力

好茶的细与滑往往同时展现,因为汤水细腻,似乎一下子可以滑到喉咙,不用吞咽,就像广告说的“细滑如丝绸”。细滑与化感还有些不一样,化感常在老茶中感受到,新茶就很难给人带来化感。

鲜美的滋味

鲜美的味道,往往与品种有关,绿茶中的安吉白茶、黄金芽,岩茶中的白鸡冠,都因为白化的原因而形成独有的鲜爽滋味。高山上的茶叶也特别容易喝到鲜美的滋味,这也与茶叶本身含有更高的氨基酸含量有关。

好茶的滋味就是香韵满嘴

所谓香韵满嘴,指的是能够一直回荡的香气,以及能够深入到喉咙间的韵味,这意味着茶汤中有更多的内含物质,让人更全面地吸收,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味。韵味最为难得,正如好的书画作品、音乐、歌舞和好的器物一样。

冲劲与烈度及稠度

冲劲的表现特别容易在正岩茶中感受到,这种感受往往用来区别正岩或半岩的标准。正岩茶特别是三坑两涧的茶特别有冲劲,不妨拿二锅头和啤酒的感觉来做比喻,有劲道的茶恰如烈酒一般,给人以铁骨铮铮的体验,没力道的茶没有这种浓烈之感。冲劲和浓度无关,哪怕你泡得淡些,也可以体验得到正岩茶的冲劲,而有些绿茶泡得再浓也没有骨头与劲道。

浓与烈是两个概念,浓与稠也是两个概念。稠是果胶质的体验,有些茶泡得再浓也没有稠度,好茶的稠似乎让人可以咀嚼,有弹性一般。这也是茶汤中含有更多果胶质的缘故。另外,有底质的茶,通过烹煮,也可以更好表现茶汤稠度。

烈与稠都是茶叶内质丰富的体验,醇厚的不仅仅是迷人的酒与岁月,还有茶。

汤中藏香

所谓汤中能藏得住香气,是香气最高的表现形式。香不高飘,而是留得下来,并在滋味中呈现。在很多工艺到位的乌龙、普洱或绿茶类中,都可以在茶汤中感受到这些典型的汤底香,兰香、桂香、野花香、果香等等,在茶汤的滋味而并非只是香气中呈现,这才是真正有香的茶。

在汤中,还可以体验清净的滋味。所谓,茶汤中有云霞、清风,就是形容茶汤干净清透,如入山林,这是美好的体验。也有一些茶会喝得到土腥味,这跟生长的土壤有关,水田里长出来的茶叶是不会好喝的。

茶汤之清浊由此可辨,茶汤的清净真香,也要细细观察,想想,如果茶汤香气高飘之外却给人干麻燥刺的后味体验,又怎么下得了口啊!

何为活性?

活性是相对于汤感“死”“塑料感”的意思,茶汤的活性,会让人似乎进入大自然的山林间,负离子含量最高的那些地方。喝到的茶汤,犹如沙粒下轻轻冒出来的泉水,每一个颗粒分子似乎都会爆破。这是最高等级的体验,不管是岩茶中的“香清甘活”、“等而上之”的排序,还是绿茶或普洱给人的这种鲜活清凉的体验。

体感是另一个层面的感受,也是伴随着滋味带来的,这是很个人的事情,也是很个人的体验,这里暂且不讨论。当我们的心并没有被偏执所束缚,当我们乐于观察生活,乐见一切美好事物,我们足以完整体验并将专注于这样的美好当中。

当然,最后的滋味会迅速消失,所有的香韵都会有时间,或短暂或稍微不那么短暂些,只要我们用心品味到了,就是好的。

泡好一杯茶需要五心,你有吗?


泡茶与品茶需要什么?茶具?茶器?水?还是……

其实,泡茶是一件复杂的事。需要必要的器具和许多步骤,泡茶亦是一件简单的事,只需要有“五心”即可。

1、耐心:等水煮开的耐心

无论你是用何种水泡茶,自来水或是山泉水皆可;无论你是用何种方式烧开水,用电磁炉或是柴火亦可。但是,你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看着冰凉的水渐渐地转为温和的水,再由温水转为沸水。看似不过几分钟的事,却需要极大的耐心。

2、细心:准备泡茶细心

摆上茶几和茶具,细心地将茶具和茶杯用滚烫的开水烫上一遍,这就是所谓的“温杯”,让茶叶与茶水能够更好地融合,以便茶水保留茶叶最本真的味道。

3、敬畏之心:对茶的敬畏之心

一片树叶经过多少人的手,经历过多少道工序,才得以重新塑造自我成为佳品。一小撮茶叶与你需要多深的缘分,才得以与你遇见。因此,我们需要对茶叶有恭敬之心。

4、专心:沏茶时的专心

不管你是一个人独饮,或是与好友一起享受,请学习一些沏茶知识,比如茶水不宜过满、开水不宜过烫等等。沏茶时,我们应当专心,以防茶水过满烫伤朋友或者无知而得罪友人。

5、静心:品味时需要静心

如果你正听着快节奏的歌曲,或者你正因为某些事心浮气躁,那么,请你先平复下自己的心绪,关掉吵闹的音响,让自己回归平静的心。如此,方能品尝茶叶的真实味道。

一杯茶,泡几次最好,你有了解过吗?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这两种做法哪种正确,一杯茶究竟冲泡几次比较好?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 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峰建议,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散装茶由于颗粒比较大,第一次冲泡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应在5分钟左右,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60%—80%析出;经过第二次冲泡,会有 80%—90%的营养物质析出;第三次冲泡后,营养物质的浸出率将超过95%,再冲泡下去,已经没什么营养作用了。

至于有专家指出,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尹君峰说,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的确是一杯茶的营养


一杯茶里的营养究竟有多高?为什么绿茶,不仅是中国的国饮,还被联合国推荐为六大健康饮品之首?

单从抗氧化的一点来看,英国一项抗氧化实验告诉你:

1、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5瓶红葡萄酒(每瓶约750毫升)

2、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2瓶白葡萄酒

3、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4个苹果

4、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5只洋葱

5、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7杯鲜橙汁

6、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2杯啤酒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介绍说,绿茶的茶多酚类物质保留最多,抗氧化功效最好。

除此以外,一杯茶里的营养成分还有:

一杯300ml茶水中的营养成分

项目与含量主要成分主要功效

蛋白质20-30%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氨基酸1-4%茶氨酸、谷氨酸、天门通氨酸等25种以上人体所必须的,降低血氨,调节脂肪代谢

生物碱2-5%以咖啡碱数量最多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茶多酚20-30%儿茶素、黄酮素、花青素、酚酸等四大类降血脂、消炎仰菌,防辐射,抗癌等

糖类20-25%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补充能量

维生素0.6-1%维生素A、C、D、B族,类胡萝卜素等保护视力,增加抵抗力,抗坏血病,抗氧化,抗衰老等

类脂质8%脂肪、磷脂、甘油酯、糖脂等调节人细胞的渗透压

矿物质3.5-7%钙、钾、镁、锰、铁、锌等防止味觉异样,防止皮肤过敏,增强免疫,防蛀牙等

这就是为什么茶叶有“三抗”和“三降”等六大好处,即抗癌变、抗辐射、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法国巴黎预防医学中心尼古拉?唐善教授的研究表明,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爱喝茶的人死亡风险降低24%。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每天喝茶少于3杯(每杯30毫升)的人相比,每天喝10小杯茶的男性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指数降低42%,女性降低18%。

所以,既解渴又营养健康的茶,谁能不爱呢?

倾听一杯茶 用心泡好一杯茶 茶的最高境界


禅茶文化里的八个境界

所谓茶文化,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空名头,但是真正面对茶,你能有自己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无非是这样而已。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把别人的感悟也以为是自己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相反的观点都能点头称是。

我自身的经历有点怪异,也没有可借鉴性,以后有机会再说。但绝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一个人应该从什么时候才算是在喝茶,我觉得是从想学茶开始的,以前那叫解渴,和喝汽水饮料没区别。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

第一个境界,初入茶道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发扬光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第二个境界,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唯心的观点,唯物的主义。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境界,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雨。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境界,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里头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境界,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道理看得越透,越是无话可说。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境界,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甚至劝你。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第七个境界,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无路,怎么办?下山吧,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感觉良好吗?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要不得,还是下山吧。

第八个境界,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要求高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人知道。因为只有茶,可高可低,能入禅,亦能入世。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生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佛讲:父母即是佛,侍奉父母便是侍奉佛。学茶亦如是,用心泡好一杯茶,给你的父母、亲友,这才是学茶的最高境界。

一杯茶有多少种味道呢?


一杯茶到底有多少种味道?可能不同人的答案不一样。在茶中找寻真实与愉悦的途径,是一个爱茶人应有的态度。也许,喝出自己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茶味。

汤感的粗细

所谓汤感的粗细,比较好理解,比如吃巧克力,好的巧克力入口细滑,以至细到可以融化;品质差的巧克力吃起来会有粗颗粒的感觉。茶汤也是一样。

细腻的茶汤VS丝滑的巧克力

好茶的细与滑往往同时展现,因为汤水细腻,似乎一下子可以滑到喉咙,不用吞咽,就像广告说的“细滑如丝绸”。细滑与化感还有些不一样,化感常在老茶中感受到,新茶就很难给人带来化感。

鲜美的滋味

鲜美的味道,往往与品种有关,绿茶中的安吉白茶、黄金芽,岩茶中的白鸡冠,都因为白化的原因而形成独有的鲜爽滋味。高山上的茶叶也特别容易喝到鲜美的滋味,这也与茶叶本身含有更高的氨基酸含量有关。

好茶的滋味就是香韵满嘴

所谓香韵满嘴,指的是能够一直回荡的香气,以及能够深入到喉咙间的韵味,这意味着茶汤中有更多的内含物质,让人更全面地吸收,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味。韵味最为难得,正如好的书画作品、音乐、歌舞和好的器物一样。

冲劲与烈度及稠度

冲劲的表现特别容易在正岩茶中感受到,这种感受往往用来区别正岩或半岩的标准。正岩茶特别是三坑两涧的茶特别有冲劲,不妨拿二锅头和啤酒的感觉来做比喻,有劲道的茶恰如烈酒一般,给人以铁骨铮铮的体验,没力道的茶没有这种浓烈之感。冲劲和浓度无关,哪怕你泡得淡些,也可以体验得到正岩茶的冲劲,而有些绿茶泡得再浓也没有骨头与劲道。

浓与烈是两个概念,浓与稠也是两个概念。稠是果胶质的体验,有些茶泡得再浓也没有稠度,好茶的稠似乎让人可以咀嚼,有弹性一般。这也是茶汤中含有更多果胶质的缘故。另外,有底质的茶,通过烹煮,也可以更好表现茶汤稠度。

烈与稠都是茶叶内质丰富的体验,醇厚的不仅仅是迷人的酒与岁月,还有茶。

汤中藏香

所谓汤中能藏得住香气,是香气最高的表现形式。香不高飘,而是留得下来,并在滋味中呈现。在很多工艺到位的乌龙、普洱或绿茶类中,都可以在茶汤中感受到这些典型的汤底香,兰香、桂香、野花香、果香等等,在茶汤的滋味而并非只是香气中呈现,这才是真正有香的茶。

在汤中,还可以体验清净的滋味。所谓,茶汤中有云霞、清风,就是形容茶汤干净清透,如入山林,这是美好的体验。也有一些茶会喝得到土腥味,这跟生长的土壤有关,水田里长出来的茶叶是不会好喝的。

茶汤之清浊由此可辨,茶汤的清净真香,也要细细观察,想想,如果茶汤香气高飘之外却给人干麻燥刺的后味体验,又怎么下得了口啊!

何为活性?

活性是相对于汤感“死”“塑料感”的意思,茶汤的活性,会让人似乎进入大自然的山林间,负离子含量最高的那些地方。喝到的茶汤,犹如沙粒下轻轻冒出来的泉水,每一个颗粒分子似乎都会爆破。这是最高等级的体验,不管是岩茶中的“香清甘活”、“等而上之”的排序,还是绿茶或普洱给人的这种鲜活清凉的体验。

体感是另一个层面的感受,也是伴随着滋味带来的,这是很个人的事情,也是很个人的体验,这里暂且不讨论。当我们的心并没有被偏执所束缚,当我们乐于观察生活,乐见一切美好事物,我们足以完整体验并将专注于这样的美好当中。

当然,最后的滋味会迅速消失,所有的香韵都会有时间,或短暂或稍微不那么短暂些,只要我们用心品味到了,就是好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5183.html

上一篇:怎样判断茶叶过期没过期?怎样判断茶叶过期没过期?

下一篇:口感清淡的茶,为什么价格反而更贵?茶叶的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