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滋味10/18——细(高端茶的极致滋味)

2019-11-16

十之细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粗茶淡饭,一个粗字道出了茶的质朴。茶向来是雅俗共赏的,粗的茶是人们对茶的基本需求,而细的茶对应了味蕾上的极端感受。

细,是雅致,是细腻。细的茶汤于舌尖当畅通无阻地渗透开来。因为细而无孔不入,让口腔的每一个部位都无法抵挡,是否好茶极强的渗透性就由此而来呢?

一口细的茶汤在舌面拂过,就像极细的丝织物滑过双手,带来心头深深的惊艳。过后,也许那个感觉就忘记了,留下了的仅仅是那惊艳的印象。而只有下一次去感受,你才能再次回忆起这个滋味。

细的扩散是全方位的,从入口的舌尖到两颊,到舌面、后喉,向上可达上颚之上,向下可至舌底之下。细致的茶汤质感,让每一个敏锐的味蕾为之倾倒,流连忘返。

不用说,细的滋味品质是属于顶级茶的。桐木关的金骏眉、狮子峰的龙井,这些细腻的茶牵引着爱茶人的心。而好茶也从来不辜负爱茶人,每一个细的因子都带有满满的能量与花香,带来不俗的感悟。

然而,我实在不那么愿意用粗与细来区分了高与低——正如我爱粗麻的朴质和绸缎的精致,两者并无高低之分。

我喜欢纯朴的乡民们脸上最淳朴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未经修饰的粗犷。虽然伴随着粗糙的皮肤,密密麻麻的皱纹,远远跟“细致”搭不上边,但是当读懂那灵魂深处的美好与活力,这些表象的粗糙就不再重要了。

我也喜欢年轻精致的面容。我经常接触很多妆容精致的活力女孩,更曾经被一个女孩精细紧致的面容所震动。当近距离地跟她交谈,她身上那份精致表露无遗——居然有这么精致的女孩,连我这个大姐姐也无法抵挡那份让人心声喜爱的吸引力。

自从被极端的精细震动、折服,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实验,寻找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的这种反应,有是什么因素组成了这种精致?终于有一天,有人给予我一个评价:没想到你是如此细致的人。m.cy316.COM

我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评价,在寻找我想要的答案的过程里,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不管是粗还是细,我都喜欢。然而,“喜欢”和“选择成为”毕竟是两回事。我从内心自发地选择了一份细致。为什么喜欢粗?其实细想,把我感动的并不是粗本身,是跟粗协调和融合在一起的“坦然、朴质、真实”。

而细致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极致、匠心、日积月累的磨砺”。一杯“细”的茶汤,于是理所当然属于高端的行列,因为她是由“天、地、人”三颗匠心共同打造。

细,最终不仅是表现在高端的茶汤上,还表现在茶人的气质和风度上。品茶从来就是一个细致的活,只有足够的细致,你才能足够明白细与粗的差距。于是,这也是需要通过茶去提升的一种能力。

今日课堂总结:

品茶从来就是一个细致的活,

只有足够的细致,你才能足够明白细与粗的差距。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的滋味表现12/18——醇


十二醇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理解、包容、和谐是三个层层递进的词语。和谐历来是我们的向往。有一次我在思考:和谐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必定不是静止的。正如水至清则无鱼,太过于无波,若是静止,岂不就陷入了生命的终止?

我又想,和谐该是有形状的,它是什么形状呢?一个朋友说:那是太极图的形状吧。

此消彼长,生生不息,顺应自然——我想确实是这样的,太极的形状。

在喝茶的时候,很多人追求“醇”的滋味。醇,很平和,很和谐,入口很舒服,似乎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而然,没有任何的突兀。所以,醇的滋味常常被称为“醇和”。

当然,醇也不仅仅是平和与和谐,它还带有一丝悠长的品质,耐人寻味。

也有人不喜欢醇的茶,认为“失去了个性”。就像一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朋友,跟所有的人都能和平相处,也能忍让,更能时时扮作隐形人。我却很是欣赏这样的人,不同于“腹黑”,因为他只“腹”却不“黑”。

没有个性,又何尝不是一种极有魅力的个性?取我所需、顺势而为、简单满足,他在,却不干扰其他,而是选择了“融合”,把自己融化在环境之中。

醇的茶往往在工艺标准高的熟普里表现得尤为突出,顶端的金骏眉里也有这样的品质。那股醇醇的味道总能很快地俘获我的注意力。那耐人寻味的平和,是茶汤里千变万化的味道共同融合、升华之后的提升。

工艺对“醇”的影响实在是很重要的。尤其在熟普的微生物“后发酵”过程中,这是一个通过环境去控制微生物的过程,稍不注意,菌群的变化就会不同,要是引入了杂味,醇的感觉更是消失殆尽。

醇这个味道也是一种“恰到好处”。假若有哪一味香气太浓,哪一味甜度太高,或是哪一味苦涩脱档了,都会影响醇的表现。能品到这样的滋味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经历吗?

醇,大概是处于太极鱼形状最缓和的阶段吧。变化大的部分、极具个性的部分,有时候真的很炫目,也许会抢了醇的风头。但是,醇也一点都不介意,因为和谐相处是它的理念。醇当然也知道:只有欣赏完“炫目”的滋味,才更加能好好地去感受“醇”。

今日课堂总结:

没有个性,又何尝不是一种极有魅力的个性。

秋茶细品:无限人生滋味


秋茶细品:无限人生滋味

秋天是个品茶的好时候,这时候好茶多,人的身体也更需要茶,在容易上火的时候多喝些茶,功用自不必说。只是,所谓好茶还需细品,各种生活志趣和无限的人生滋味尽在其中,无论普洱、乌龙还是绿茶,喝出生活味道的茶皆为好茶。

普洱篇

茶痴说茶:莫把霉味当余香

“现在的市场上,如果谁说他有批量的20年以上的陈茶普洱,10个里有10个都是骗人的。”茶痴陈建雄这样对记者说。

“好陈茶不会在市场上售卖。因为都在藏家的库里,有好友拜访掰一块下来一起品味一番,以做消遣,但你要真让他拿出来卖,他不舍得,也没那么多。”

“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因为20年前,还没有人知道这东西放20年会值钱,并且值那么多钱。在茶农手里的早就处理了,也有一些批量的陈茶,差不多10年前被广东一些有眼光的茶商收集,后来又流到台湾的茶商手里,再后来去哪里了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到底,普洱茶泡沫从一开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聊起普洱茶,茶痴陈建雄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他说,在市场不健康的时候,不懂甄别的买家经常把一些已经过了期的茶当做上好的陈茶买来喝,而没喝过真正陈茶的茶客经常会把霉味当做茶香来品。

在陈建雄看来,喝普洱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说,将来希望能将他所到过的这些地方开辟成一条旅游线路,带着更多的朋友去体验他所经历的那些乐趣,也去亲手采茶、制茶、喝最棒的普洱茶。

乌龙篇

茶商说茶:大红袍与铁观音之辩

乌龙茶在秋茶品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乌龙茶中,又以铁观音和大红袍这两个品种最富盛名。究竟两者有什么异同?记者采访了贵士茶楼连锁总经理汪曙光。

首先,汪曙光肯定了这两个品种都是福建乌龙茶的优秀品种的说法。都属青茶系,皆为乌龙茶,按地域分,大红袍是闽北乌龙,铁观音是闽南乌龙。两种茶都是典型的功夫茶,且十分耐泡。

汪曙光说,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关于市场地位,汪曙光觉得实在难分伯仲。如果是谈口味,就是一个个人爱好问题了,并且喝茶有一个好处是不具有排他性,并不是说喝了铁观音就不能再喝大红袍。只要喝着健康、喝着舒服,喝什么都是对的。

绿茶篇

茶客说茶: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

章杰是一个茶客,他自己有一个小茶楼,但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喝茶方便。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说,他的志趣就在那山水之间。

章杰的家在江西婺源,那里的绿茶是我国南方最有名气的绿茶之一。章杰说,当地人都知道,其实婺源绿茶的精华在长溪村,长溪村是一个极僻远的山村,村中的茶叶全部采自云雾笼绕的大山中,所有制作的茶叶来自近千米的高山茶树鲜叶,从不施农药,没有任何污染。这种在常年雾气笼罩的高山中生长的茶叶,才是茶叶中的上品珍品。商报记者扈明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17/18——烈


十七烈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自古茶被认为是清淡之物,而自从那句“不苦不涩不单丛”的说法被大家所熟知之后,茶的烈劲便也不再是稀罕的事儿了。

且不说“不苦不涩不单丛”是否正确,谈到烈的茶,茶友们很容易想起三种茶。这三种茶,除了单丛,便还有生普。单丛和生普的滋味,一不小心就容易泡得“霸道”起来,瞬间让品茶的新手们紧皱眉头。这烈劲之中,有苦、有涩、有回甘、有生津。

而第三种烈,其表现跟单丛和生普不同,那是大家时常开玩笑用来跟“咖啡”相比的茶——岩茶。岩茶的烈,不在于“苦、涩、回甘与生津”,而在于“浓郁”,还带有“火工”。

由此,我们所说的“烈”这种滋味,就不是单一的味道了,而是一种总体的感受,常常如果茶汤泡得比较浓,便会有这股烈劲,于是便有一“浓烈”一词。

茶的烈,还有一种表现,是在茶的“劲儿”上。

比如名优绿茶。

名优绿茶采摘早春时节的嫩芽制成,常常表现出来的滋味特点是:清甜、鲜醇。然而,这似乎柔柔弱弱的茶,却是最能让人醒神和充满了活力的茶。早上一杯,足以让人拥有一整天的精神能量;晚上一杯,也足以让人通宵不眠!绿茶的烈劲,不是像单丛生普之属的爆发性,而是在饮用之后才迸发的能量。

不同的烈的表达,跟不同个性的人的表达很是相似。

有些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为人张扬,喜欢引人注目,这是爆发性的烈,浅而易见,烈在表面上。

有些人,深藏不露,不显声色,却做出让人吃惊的事情来,这是让人后知后觉的烈。

两种烈,未有褒贬之别,不过是不同罢了。

另外,烈的滋味对应的是“柔”、“醇”。有喜欢柔和醇的人,必然也就有喜欢烈的人。更有懂得同时欣赏这诸多滋味的人。甚至有人,年轻的时候喜欢烈的滋味,随着时光的沉淀,渐渐爱上平和。人在不同的阶段,甚至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喜爱倾向。

品茶,可以是喜好上的选择,也可以善变,因为只是品茶。

今日课堂总结:

我们所说的“烈”这种滋味,就不是单一的味道了,而是一种总体的感受。

细品绿茶与白茶,喝出好茶真滋味


[摘要说明]细品绿茶与白茶,喝出好茶真滋味

品味上好白茶、绿茶 白牡丹、白毫银针,龙井、毛峰……同时品鉴绿茶与白茶,吸引了不少爱茶之人。茶友林先生说,平日里他多品乌龙茶,对乌龙茶的了解也相对较多,对于绿茶与白茶,不少的知识还是盲点,此次直接与专家面对面地交谈与品鉴,他也想对绿茶与白茶的有关品质特征,更多几分认识与理解。 不同年份与嫩度的五种白茶同时冲泡,福州品品香茶行提供的白牡丹与白毫银针茶样得到了茶友们一致的好评。“这泡白毫银针茶汤鲜爽,白牡丹滋味鲜醇,两泡茶都不失为一泡好茶”。陈郁榕老师说,白茶营养丰富,一泡好的白茶内质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毫香显,滋味鲜醇,叶底浅灰,绿面白底,而品品香提供的茶样都具备了这些特征。 白茶的话题让现场的氛围一度火热,而第二轮冲泡绿茶的阵势,更是让不少茶友参与了激烈的讨论。龙井、毛峰、翠芽闽蜜香、炒青绿茶、碧螺春,品味五泡绿茶的不同特征,每位茶友也分别说出了各自对不同绿茶滋味的见解。五个茶样中,陈郁榕老师最认可翠芽闽蜜香,陈老师说,这一泡翠芽闽蜜香具有绿茶的香气特点,还具有特殊的香型,不失为一泡很好的绿茶。 专家来解好茶特征 品鉴着茶汤不同的滋味,陈老师告诉大伙,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主要是制法的不同,使鲜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中的一些儿茶素发生不同程度的酶性或非酶性的氧化,其氧化产物的性质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茶类。绿茶在初制中通过高温杀青、破坏鲜叶子中的酶活性,因此具有了清汤绿叶之特征。而白茶在初制过程中,先经过长时间的萎凋后干燥,多酚类缓慢地发生酶性氧化,于是形成了白色芽毫多,汤嫩黄、毫香毫味显的特征。 陈老师说,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产于福鼎县。产区有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和水仙,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芽生产出白茶。而白茶的茶色为什么呈银白色呢?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银白色的缘故。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杏黄亮,滋味清鲜,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以及白牡丹芽叶连枝,成叶片抱心形似花朵状,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它的汤色杏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再说绿茶。陈郁榕说,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喝绿茶也有不少好处呢,其中还保留了许多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名品绿茶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品鉴一泡好绿茶对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呢!

细品绿茶与白茶 喝出好茶真滋味


[摘要说明]细品绿茶与白茶 喝出好茶真滋味

专家告诉茶友什么是一泡好绿茶

茶友细品白茶、绿茶

本期主题:春天,一起品评绿茶、白茶!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福州石桥茶铺(福州西二环北路天峰宾馆旁)

品味上好白茶、绿茶

白牡丹、白毫银针,龙井、毛峰……同时品鉴绿茶与白茶,吸引了不少爱茶之人。茶友林先生说,平日里他多品乌龙茶,对乌龙茶的了解也相对较多,对于绿茶与白茶,不少的知识还是盲点,此次直接与专家面对面地交谈与品鉴,他也想对绿茶与白茶的有关品质特征,更多几分认识与理解。

不同年份与嫩度的五种白茶同时冲泡,福州品品香茶行提供的白牡丹与白毫银针茶样得到了茶友们一致的好评。“这泡白毫银针茶汤鲜爽,白牡丹滋味鲜醇,两泡茶都不失为一泡好茶”。陈郁榕老师说,白茶营养丰富,一泡好的白茶内质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毫香显,滋味鲜醇,叶底浅灰,绿面白底,而品品香提供的茶样都具备了这些特征。

白茶的话题让现场的氛围一度火热,而第二轮冲泡绿茶的阵势,更是让不少茶友参与了激烈的讨论。龙井、毛峰、翠芽闽蜜香、炒青绿茶、碧螺春,品味五泡绿茶的不同特征,每位茶友也分别说出了各自对不同绿茶滋味的见解。五个茶样中,陈郁榕老师最认可翠芽闽蜜香,陈老师说,这一泡翠芽闽蜜香具有绿茶的香气特点,还具有特殊的香型,不失为一泡很好的绿茶。

专家来解好茶特征

品鉴着茶汤不同的滋味,陈老师告诉大伙,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主要是制法的不同,使鲜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中的一些儿茶素发生不同程度的酶性或非酶性的氧化,其氧化产物的性质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茶类。绿茶在初制中通过高温杀青、破坏鲜叶子中的酶活性,因此具有了清汤绿叶之特征。而白茶在初制过程中,先经过长时间的萎凋后干燥,多酚类缓慢地发生酶性氧化,于是形成了白色芽毫多,汤嫩黄、毫香毫味显的特征。

陈老师说,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产于福鼎县。产区有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和水仙,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芽生产出白茶。而白茶的茶色为什么呈银白色呢?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银白色的缘故。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杏黄亮,滋味清鲜,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以及白牡丹芽叶连枝,成叶片抱心形似花朵状,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它的汤色杏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再说绿茶。陈郁榕说,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喝绿茶也有不少好处呢,其中还保留了许多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名品绿茶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品鉴一泡好绿茶对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呢!

滋味评语


浓烈

味浓,入口微苦,收敛性强,回味甘爽,常年嗜饮浓茶者称为酽茶。苦丁茶、柿叶茶都具有此种滋味,黄大茶性保健茶尤为突出。

浓厚

味浓而不涩,纯儿不淡,入口微苦,余味清爽,回味甘醇。正确加料的银杏叶极具此种滋味。

鲜醇

清澈爽口为鲜。滋味鲜爽欠浓,刺激性不强,鲜活爽口,据甘醇味道。

醇厚

鲜醇可口,回味略甜,有刺激性。

醇和

也称纯正、甜和,滋味清爽,但鲜味不足,无粗杂味,也无刺激性,很多甜茶即具有此种滋味。

平和

滋味纯正而平淡,有一定浓度,无刺激性,一般低级保健茶均属此味。

回甘

茶汤入口后回味有甘甜的感觉,苦丁茶有此滋味。

淡薄

平淡无味,但也无异味。

茶汤入口觉苦,后味更苦,一般饮用者不适应。

茶汤入口有麻舌感觉。

生涩

涩味中带有生青气味。

苦涩

茶汤入口,苦中带涩。

熟味

似青茶煮黄,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滋味,杀青温度过低,又未及时干燥,多红梗、红叶,做工差的绿茶性保健茶常有此味。

足火味

有糖香的甜味,或称焦糖味,茶末被炒(烘)老、炒(烘)焦而传给茶叶的滋味。

老火味

青气、烟焦味、陈味、异味与香气评语同。

味长、味短

饮后有较长时间内,舌尖仍留有回味,称为味长;饮后茶味即消失,称为味短。

茶滋味评语


茶味:指冲泡后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茶味嫩鲜爽口。

浓爽:味浓而鲜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滋味大多呈浓涩,品质较差。

粽叶味:一种似经蒸煮的粽叶所带的熟闷味。多见于杀青时间长且加盖不透气的制品。

收敛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茶。如用修剪枝叶制得的茶叶一般味很淡。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味浓:茶汤味道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绿茶。但味浓

对绿茶而言不一定是好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忌滋味过浓。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莲。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

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如夏季的五级炒青茶,香气粗糙,滋味粗涩。

茶常见的滋味类型


品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想学会品茶,没有捷径,主要还是要多喝。学品茶之前,先了解一下茶味有哪些类型。这些描述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有点抽象,感觉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随着喝茶的增多,慢慢就能分辨茶中的细微差别。

1、浓烈型

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2、浓强型

红茶常常有这种口感。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如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

3、浓醇型

茶汤醇和甘爽,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浓厚型

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有一定的稠度,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舒绿、遂绿、石亭绿、凌云白毫、滇红、武夷岩茶等。

5、醇厚型

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火青、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6、陈醇型

制造中有发水焖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鲜醇型

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8、鲜浓型

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茗眉等。

9、清鲜型

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都匀毛尖为、白琳工夫及各种银针茶。

10、甜醇型

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鲜淡型

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醇爽型

鲜叶嫩度好,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醇和型

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平和型

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的中下档茶及黑茶类的中档茶。

保健茶的滋味


茶树茶叶的滋味是茶叶内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类、生物碱类(主要是咖啡碱)等呈味物质的综合性反应,茶汤滋味的甜、酸、苦、涩、咸,并非是单味呈现出来,而是综合性的,但是它有主有次。例如苦中有甜火苦后回甜,味苦涩等等,除了取决于叶中所含有主要成为物质外,还受原料采摘时期和制茶的工艺和技术的制约。多酚类化合物对茶汤滋味影响最大,茶多酚含量低,茶汤的鲜醇度苦涩味就重;茶汤中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茶汤的鲜纯度高,苦涩味轻甚至没有。据茶学家们的研究,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受茶树品种、生长季节和生长的环境条件的制约,例如茶树的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叶中,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的含量则相对较低,制成的绿茶,滋味较好。

人人都争购高山茶,以求售的高价,因为高山茶园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环抱之中,终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茶树常年生长在隐蔽的高湿环境中,茶树新枝梢持嫩性高,叶中氨基酸等含氮物质含量很高,所以高山茶很受饮用者青眯。绿茶的春茶品质优于夏茶和秋茶,也是因为春茶中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的含量却处于全年的最高季节,因此春茶在市场上也最受欢迎,售价高。叶中简单的儿茶素收敛性弱,滋味醇和;复杂儿茶素含量较高则茶汤苦涩味重。在制茶过程中,儿茶素在热作用下而产生异化,也能降低苦涩味而增加了甜醇滋味。有些酯型儿茶素发生热解,产生简单儿茶素和没食子酸,虽然减轻涩味,但是酸味也呈现出来了。多酚类物质自动氧化,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为不溶物质,也从而减轻了苦涩味。保健茶中有些品类保健茶的茶塘苦涩味重,并非茶多酚类物质所致,因为保健茶产品中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主要是黄酮苷、内酯等成分所致。例如银杏叶茶。

茶汤中的甜味是叶中的可溶性糖(除了叶本身含有水溶性糖外,还有一种淀粉转化为水溶性糖)与其他成分协调配合构成甜醇滋味。在保健茶原料中,有的植物含有甜味成分,茶汤味甜,如广西甜茶、青钱柳茶等。所以高温高湿可使茶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物质含量增加,这是由于蛋白质、淀粉等水解而得到补充,因此,提高了绿茶的鲜爽度和纯度,这是饮茶者认为饮绿茶比饮红茶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保健茶原料植物的芽叶都含有蛋白质、淀粉、氨基酸和糖类,不同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措施,芽叶中这些成为物质含量都不相同。为了提高保健茶的滋味,今后应当加强研究。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茶学家们在审评茶汤滋味醇厚时表示十分可口,与酒精的醇没有相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安化黑茶:时间的滋味 2020安化黑茶:时间的滋味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安化黑茶:时间的滋味》内容,感谢阅读!

公元1073年之前千百年间,湘中腹地统称“梅山”的资江流域,星罗棋布的是称为“洞”的民族村落。奉蚩尤为祖先的瑶、苗人民,既不听从州府辖制,也不纳税,过着逍遥自在的渔猎生活。北宋熙宁六年,王安石手下干将章惇说降此地梅山洞蛮,方才设立县治,取意“归安德化”,名为“安化”县。

踏进安化县境就能明白,何以近在咫尺,中原文明却难以渗透。安化境内除了资江两岸城镇所在的少许狭长平地,其余几乎全是山地。雪峰山脉、衡山余脉,一南一北,盘踞资江两岸,山高水深,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7座。可以说一出县城就进山,永远走在转不完的盘山道上。安化茶最出名的产区“两山二溪六洞”之“六洞”,即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至今仍以“洞”名之。而原居于此的瑶、苗民族在置县后汉族移民的浪潮下渐渐南迁,只在《又到梅山三十六峒游念》的手抄本巫经中,留下瑶人死后灵魂需回梅山认祖归宗的印记。

“先有茶,后有县”,安化人的这句话能够得到古代文献印证,安化茶最早见于唐中期的《膳夫经手录》。安化山水宜茶,远在归化之前,此地先民就已在享受这一自然恩赐。而安化黑茶的特殊形态和风味,逐渐形成于直至于今的历史变迁。

安化江南镇德和兆记茶行遗址,眼下被一家篾厂租下,篾却也和茶有关。天井里篾师傅用柴刀劈开一根根青毛竹,女工再把竹丝编成十两、百两、千两茶用的篾篓。推开后门,一座小码头湮没荒草之间、清澈的资江水下,几十年来水电兴盛,水位已经抬高了。百来年前,资江两岸茶镇,如江南、边江、黄沙坪、鸦雀坪、小淹、酉州、东坪、唐家观等,沿江都有这种直接通进茶行的码头。茶季每天都有无数船只满载茶包,沿资江入洞庭,沿长江、汉江再转陆路,前往陕西、山西、甘肃、新疆乃至俄国的恰克图。

德和兆记曾是王姓人家产业,王军安家先前的宏毅茶栈就在旁边。王军安的先祖南宋时从山西经江西泰和,辗转来到安化江南镇安身立业。晚清到民国的时候,王氏家族已在江南镇开设二十多间茶行,屋顶连绵成片。从山西来的茶商,下雨天在屋檐下不必湿脚,可在各家之间随意比较采买。王军安是宏毅茶栈第八代传人,他在县城(东坪镇)有房子,父母、叔伯却不愿离开江南的老屋。宏毅茶栈的老屋还保持着当年“日”字形的双重院落结构,过去楼下精制茶、居住,二层则是通风敞阔的杉木仓库,如今堆满杂物。不远处还有几座黝黑的杉木老屋,却已被马路和楼房隔开。

紧压茶利于运输。但安化紧压茶形态,可能出现于黑茶工艺之前。伍湘安老先生曾任安化茶叶协会首任会长,自建黑茶文化博物馆,被公认在文史研究方面最有心得。他说:“安化就得种茶。这里到处都是山,没有办法种庄稼。”唐代中期,《膳夫经手录》提到此地的渠江薄片,应该就是陆羽《茶经》中那类蒸压穿焙的小片紧压绿茶。五代《茶谱》则提及潭(长沙)邵(邵阳)之间的渠江茶颜色如铁,气味芳香。

安化置县后种茶更广。由宋至明,茶叶始终是政府管控的专卖物资,大量用于茶马交易。被定为榷茶用官茶的,起初只有四川、陕西汉中一带出产。安化所产黑茶,称为“湖茶”,因滋味厚重醇和,“于酥酪为宜”,且价格便宜,私卖边销,广受欢迎。有记载说西藏喇嘛入内地朝贡后,拒绝朝廷赏赐的四川乌茶,而绕道湖广特意购买湖茶。

在这样的形势下,明万历二十三年,安化黑茶终于被正式纳入官茶。陕、甘、宁、晋等地的茶商须向官府购买“引票”,方可到安化购买黑茶,安化黑茶渐成西北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饮品,代替当地缺少的蔬菜补充维生素、消解肉食乳制品油腻。先来的是晋商,他们和陕、甘、宁茶商并称“西帮”。本地茶商称为“本帮”,还有南方来的“南帮”。抗战以前,安化的茶号多达125家,沿江茶镇繁盛一时,黄沙坪直称“小南京”。

彼时王氏家族定居已久,宏毅茶栈是山西茶商在安化的合作伙伴。本地茶行向官府申请执照,获得收茶资质。山西茶商给茶行交定钱,或租赁茶行仓房设立分号。本帮入山看茶评级定价、收购毛茶、精制烘焙打包,收取佣金。外帮则水路兼程,运往遥远的目的地。光绪十九年晋商《行商遗要》手抄本对采买安化茶行程中的水陆码头记述极详细,大略是自祁县南下,经长平,由泽州过太行,渡黄河入汜水,逶迤至赊旗,再向西南由老河口走汉水、长江、洞庭、资江至安化,总计陆路行程1355里兼水路近3000里。而茶路由山陕向西要到新疆叶尔羌,或向北穿越蒙古高原到恰克图、满洲里,又是5000公里以上。风餐露宿,挣的都是辛苦钱,晋商也由此商路而得成就。

黑茶的模样为适应长途运输逐渐定型。向陕西和甘肃官府申请的引票,分别称为“陕引”和“甘引”。陕引所用的茶较为细嫩,主要是谷雨后采制的天尖、贡尖、生尖,蒸压成约180斤的大蔑包,由西安销往陕西、山西、绥远、内蒙。甘引则用相对粗老的茶叶,经停陕西泾阳,拆包压成五斤四两的茶砖,再转销边疆苏俄等地,亦即西北民族熟悉的“砖茶”。

“黑茶”之名见诸史籍,头一次是在明代《茶法》中。名列官茶之后数百年间,安化黑茶以滋味醇厚、经长途运输品质反而更佳的面目,在西北边销市场独领风骚。和绿茶相比,安化黑茶无疑是为边销度身打造的茶,杀青揉捻完,多了一道渥堆、一道明火焙干。渥堆多半起于茶马运输中日晒雨淋,无意中发现茶非但没有坏,口感倒愈加醇和而固定下来。明火焙干或来自湘中山区农家用篾篓存茶,悬挂火塘之上的习惯。茶日受熏燎,多年后变成“陈茶”,被用来治疗小儿拉肚等疾病。

虽然主体是价廉物美的边销茶,安化却决非没出过黑茶的精制品。当年西帮客商采谷雨前最细嫩的芽尖,乃至带有白毫的白芽尖,制成黑毛茶后,再用106目皮篾小雨筛,筛选出极细的精制茶,一斤一篓,六十篓一套篾箱,并不出售,而是带回家乡作为高贵的赠品。这样的芽尖茶,明洪武到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有岁贡,尤其是芙蓉山茶。嘉庆、道光皇帝,喝茶不如乾隆考究,谷雨后采制的天尖,用82-86目雨筛精选后供奉皇家,大臣们则喝次一等的贡尖。这种精制筛选的黑茶,可视为清代盛行的工夫茶之一支。

安化黑茶中最广为人知的茯砖,最早却不是在安化出现。前人偶然发现茶砖在运输途中会长出一种金色球状真菌,称为“金花”。一旦发花,经年不会消失,少数民族认为对帮助消化独有益处,甚至非有金花的茶砖不买。黑茶一类,在渥堆和后期陈化过程中微生物会大量滋生,比如各种霉菌、酵母菌。而安化道地茶制作的黑毛茶中,却特别容易生出学名为“冠突散囊菌”的“金花”,成为优势菌群后会抑制其它微生物的滋生。现代研究也证实了“金花”对降血脂和促进消化的作用。而几百年前西帮茶商意识到“金花”的价值,将大包黑毛茶在陕西泾阳拆包打散,蒸压筑成两公斤左右的茶砖,进烘房发出“金花”,再销往边疆。直到1953年,白沙溪茶厂才成功掌握茯砖的发花技术,从此茯砖改在原产地发花。

千两茶被当今茶人认为是安化黑茶中最有陈化价值的品类,出现于道光年间。为了便于骡马驮行,安化人用花格蔑篓,内衬棕皮箬叶,紧压旧制一百两(约合7.2斤)的百两茶。晚清,晋商“三和公”又和边江镇刘姓家族试制出长达五尺的千两茶(约合72.5斤)。百两、千两茶,合称“花卷茶”。

黑砖出现于抗战期间,是现代安化黑茶元老彭先泽用黑毛茶机器压制出的砖茶。1958年,白沙溪茶厂又用花卷茶原料压成“花砖”。至此安化黑茶“三尖、三砖、花卷茶”品类全部完成,而在机压茶砖的替代下,风味独特的千两茶暂时隐退。

本文《安化黑茶:时间的滋味》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4139.html

上一篇:茶的滋味表现12/18——醇

下一篇: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十一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