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的滋味表现16/18——幽

2019-11-16

十六幽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幽香缠绵,简单的四个字,意境油然而生。也许此刻每个人脑海里所浮现的画面就很不一样了。幽,并不浓烈,也许就在若有似无之间。

幽的茶,比如说高山茶,山高则水细且绵,有一股幽幽的劲儿伴随着水漫入口中,是一股香,也是一股气息。你察觉到了,想去捕捉它,然而你费劲心思,却也没有办法很清晰地紧紧抓住它。它在,却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你只能静下心来,专注地去感觉它。它持续着,很持久,力道从不加强,说它无力也不贴切,只是持久。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月夜之下漫步,偶然看到月下湖光之中有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你想走近以便看得更清晰,可是任你怎么向前,仙女的身影依然在那个距离里,似乎你从未靠近。

也许,这就是幽的智慧吧!距离产生美,这种美让人痴迷与追寻。

幽的滋味,除了高山茶里表现出来以外,在环境绝佳的山涧云雾之间孕育的茶也不乏有此体现。那是茶叶的生长环境带来的味道。

级别高的龙井里有幽香,那股香在我们品尝茶汤的时候后续不断地渗透出来,有人说,这是一股“劲儿”,不以浓烈的方式,而是以这种泰然自若的方式所表现出强大的存在感。

级别高的金骏眉里也有幽香,尽管我们常常借着这些似乎清淡的茶来说“幽”,却并不表示幽的滋味只会在清淡的茶味之中,单丛和生普里依然会有幽的表现。只是由于浓烈的茶先声夺人,往往轻易地以另外的品质夺取了人们的注意力。

仔细关注级别高的单丛和生普茶的尾调,那股幽劲一点也不微弱。

幽,说是一种滋味,也可以说是茶香与味的一种气质——傲然存在却不作主宰,不夺人眼目。

也许,这更是幽的另一个智慧。

所谓枪打出头鸟,何必事事压人一头。学着幽的品质:在,却不卑微;在,更代表着优质与高级别;在,且持续地在。

为人处事,往往如此正好。

今日课堂总结:

幽的滋味,是茶叶的生长环境带来的味道。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17/18——烈


十七烈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自古茶被认为是清淡之物,而自从那句“不苦不涩不单丛”的说法被大家所熟知之后,茶的烈劲便也不再是稀罕的事儿了。

且不说“不苦不涩不单丛”是否正确,谈到烈的茶,茶友们很容易想起三种茶。这三种茶,除了单丛,便还有生普。单丛和生普的滋味,一不小心就容易泡得“霸道”起来,瞬间让品茶的新手们紧皱眉头。这烈劲之中,有苦、有涩、有回甘、有生津。

而第三种烈,其表现跟单丛和生普不同,那是大家时常开玩笑用来跟“咖啡”相比的茶——岩茶。岩茶的烈,不在于“苦、涩、回甘与生津”,而在于“浓郁”,还带有“火工”。

由此,我们所说的“烈”这种滋味,就不是单一的味道了,而是一种总体的感受,常常如果茶汤泡得比较浓,便会有这股烈劲,于是便有一“浓烈”一词。

茶的烈,还有一种表现,是在茶的“劲儿”上。

比如名优绿茶。

名优绿茶采摘早春时节的嫩芽制成,常常表现出来的滋味特点是:清甜、鲜醇。然而,这似乎柔柔弱弱的茶,却是最能让人醒神和充满了活力的茶。早上一杯,足以让人拥有一整天的精神能量;晚上一杯,也足以让人通宵不眠!绿茶的烈劲,不是像单丛生普之属的爆发性,而是在饮用之后才迸发的能量。

不同的烈的表达,跟不同个性的人的表达很是相似。

有些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为人张扬,喜欢引人注目,这是爆发性的烈,浅而易见,烈在表面上。

有些人,深藏不露,不显声色,却做出让人吃惊的事情来,这是让人后知后觉的烈。

两种烈,未有褒贬之别,不过是不同罢了。

另外,烈的滋味对应的是“柔”、“醇”。有喜欢柔和醇的人,必然也就有喜欢烈的人。更有懂得同时欣赏这诸多滋味的人。甚至有人,年轻的时候喜欢烈的滋味,随着时光的沉淀,渐渐爱上平和。人在不同的阶段,甚至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喜爱倾向。

品茶,可以是喜好上的选择,也可以善变,因为只是品茶。

今日课堂总结:

我们所说的“烈”这种滋味,就不是单一的味道了,而是一种总体的感受。

茶滋味10/18——细(高端茶的极致滋味)


十之细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粗茶淡饭,一个粗字道出了茶的质朴。茶向来是雅俗共赏的,粗的茶是人们对茶的基本需求,而细的茶对应了味蕾上的极端感受。

细,是雅致,是细腻。细的茶汤于舌尖当畅通无阻地渗透开来。因为细而无孔不入,让口腔的每一个部位都无法抵挡,是否好茶极强的渗透性就由此而来呢?

一口细的茶汤在舌面拂过,就像极细的丝织物滑过双手,带来心头深深的惊艳。过后,也许那个感觉就忘记了,留下了的仅仅是那惊艳的印象。而只有下一次去感受,你才能再次回忆起这个滋味。

细的扩散是全方位的,从入口的舌尖到两颊,到舌面、后喉,向上可达上颚之上,向下可至舌底之下。细致的茶汤质感,让每一个敏锐的味蕾为之倾倒,流连忘返。

不用说,细的滋味品质是属于顶级茶的。桐木关的金骏眉、狮子峰的龙井,这些细腻的茶牵引着爱茶人的心。而好茶也从来不辜负爱茶人,每一个细的因子都带有满满的能量与花香,带来不俗的感悟。

然而,我实在不那么愿意用粗与细来区分了高与低——正如我爱粗麻的朴质和绸缎的精致,两者并无高低之分。

我喜欢纯朴的乡民们脸上最淳朴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未经修饰的粗犷。虽然伴随着粗糙的皮肤,密密麻麻的皱纹,远远跟“细致”搭不上边,但是当读懂那灵魂深处的美好与活力,这些表象的粗糙就不再重要了。

我也喜欢年轻精致的面容。我经常接触很多妆容精致的活力女孩,更曾经被一个女孩精细紧致的面容所震动。当近距离地跟她交谈,她身上那份精致表露无遗——居然有这么精致的女孩,连我这个大姐姐也无法抵挡那份让人心声喜爱的吸引力。

自从被极端的精细震动、折服,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实验,寻找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的这种反应,有是什么因素组成了这种精致?终于有一天,有人给予我一个评价:没想到你是如此细致的人。

我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评价,在寻找我想要的答案的过程里,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不管是粗还是细,我都喜欢。然而,“喜欢”和“选择成为”毕竟是两回事。我从内心自发地选择了一份细致。为什么喜欢粗?其实细想,把我感动的并不是粗本身,是跟粗协调和融合在一起的“坦然、朴质、真实”。

而细致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极致、匠心、日积月累的磨砺”。一杯“细”的茶汤,于是理所当然属于高端的行列,因为她是由“天、地、人”三颗匠心共同打造。

细,最终不仅是表现在高端的茶汤上,还表现在茶人的气质和风度上。品茶从来就是一个细致的活,只有足够的细致,你才能足够明白细与粗的差距。于是,这也是需要通过茶去提升的一种能力。

今日课堂总结:

品茶从来就是一个细致的活,

只有足够的细致,你才能足够明白细与粗的差距。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酸


十四酸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最近出了一款网红茶,柠檬菊。是把红茶和菊花放到柠檬里搭配而成。喝过几次柠檬菊,虽说并非不爱,却也提不起兴致,唯独有一次多喝了几杯,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一泡不酸。

酸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味道。

柠檬菊有柠檬在,其酸味自不必说。酸常常比较明显地出现在舌头后方的两侧,酸的时候,该部位生津不断,自是怡然。

在咖啡的世界里,人们评论酸味为——活泼的。然而,在纯茶叶的世界里,酸味多被认为是不那么优秀的味道。酸味比较多地出现在红茶之中,只有工艺控制极好的红茶并用得当的冲泡方法,才能免去酸味的踪影。

拖酸铁观音有着更加浓郁的香气,却也无可奈何地带上了酸味,更曾经因为这酸味而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酸味既不被茶人所爱,其存在也尴尬。茶里的酸真的就不好吗?

学茶课堂第二期班有一个对酸味极其敏锐的同学,微乎其微的酸,她都能马上品出,几次下来,让旁边的其他同学面面相觑——不酸呀!

有趣的是,有一次,其他同学都喝出酸的感觉了,原本对酸味敏锐的同学,却坦言完全感受不到酸。

仔细问之,她所感觉到的酸,位置多在舌尖和舌面前端;其他人的感受区则在前文所提及的舌头后端两侧。

酸味原来还会跟人捉迷藏!

茶叶里的内含物质丰富,因此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滋味特色,这是品茶的迷人之一。酸味的由来也不是单一物质的表现,人的味觉也不尽相同。于是才出现了茶席上有趣的交流。

要知道,此酸非彼酸也!让酸发生的内含物也并非同一物质。

多交流才能清晰地了解到这些。生活未尝不是如此,多交流才能发现事情的真实性。

前一段时间偶然听到几位女孩讲述跟她们伴侣相关的琐碎事,包括从某些事件引起的怀疑,到从温顺的绵羊化身为嗅觉敏锐的侦探狼,无不由一个“酸”字引起。

我不禁感叹,原来酸味还能激发起人们无限的能量,让人变得不能自己。只是这能量得控制得当,过度的爆发不仅是两败俱伤,更是会波及无辜。

茶也一样,闻酸变色大可不必,只要其性质并非不良,便可以好好欣赏。比如我们可以在口中跟酸玩玩捉迷藏,也可以喝一下酸酸的柠檬菊,或者只是单纯地品一品这个味道。

今日课堂总结:

酸味的由来也不是单一物质的表现,人的味觉也不尽相同。

于是才出现了茶席上有趣的交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4133.html

上一篇:饮茶宜时

下一篇: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17/18——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