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虽苦,但总会“苦尽甘来”

2019-11-16

“苦”为中药五味(酸、甜、苦、辛、咸)之一,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阈值极低,如奎宁当含量在0.005%时,即1升水里有50微克时,就可以品尝出来。

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常见食物如苦瓜、百合等,饮料如苦丁、菊花等,这些苦味的东西,人们的本能是排斥的。

茶根本的味道也属于苦味的。因为茶多酚是茶叶的核心物质,尽管茶叶中含氨基酸等鲜甜味物质,但核心还属于苦味的。

这个苦味的饮品,如果说人们一开始就喜欢,纯粹是假话,懵懂的小孩,可以用一点茶水试一试,他绝对是拒绝的。

青少年为什么喜欢可口可乐而不喜欢茶,也是这个道理。

在茶没有成为饮茶习俗之前,人们本能是拒绝的,如边疆少数民族饮茶,会加奶、加糖烹煮,如西亚、北非饮茶会加薄荷、香料、糖等调饮,本质上是不能接受其苦。

那为什么中国人能忍受茶的苦味呢?

中医药里讲苦入心,能泻火、燥湿等,人们在食用苦味的食物和饮料时,可能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某种功效,实现清热解毒或者其他需求,尽管是苦的,但乐于接受,长期以后形成习惯。

中国人长期受道家影响,茶是作为道教的服食饵药逐步被更多人群接受:

从一开始的与其他药材配伍成为方剂,到唐代陆羽倡导在茶汤里只放上盐巴调味,直至宋代徽宗以后,茶才实现清饮。

这也说明直至此时,整个社会饮茶风俗才稳定下来,对于茶的苦味已经逐步普遍接受,真正成为一种嗜好品。

再到明代利用炒青大面积取代蒸青,茶的香味在一定程度上遮掩掉茶的苦味,使茶更易于平常人接受。另外现代制茶技术,绿茶的摊凉,乌龙茶的摇青等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都减少了茶的苦味,让人更易于接受。

综合来看,茶确实是苦的,但由于其某种功能性,人们愿意接受他;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制茶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其苦味;另外茶的氨基酸等物质,在苦味之后确实能化开,逐步回甘,给人味觉和精神的愉悦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为何会“苦尽甘来”?


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

其实,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茶叶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有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芳香油等物质。不同茶类里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变,都会深刻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

茶汤中的呈味成分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何为“回甘”?

回甘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茶汤回甘滋味的产生通常以苦涩味作前提,茶汤苦涩味之后而有甜味的产生。好的茶常常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相对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变化更富有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茶汤“回甘”的原因有哪些?

一说认为是涩感转化的结果。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即“对比效应”。

然而,并不是茶汤苦味强度越大,回甘滋味强度就越高。有些茶在我们感受到的苦味后却等不来回甘。有些茶入口时其实并不很苦涩,但其回甘却明显而持久。对于“回甘”的机理,学术界也正在进行系统性深入的研究,目前尚无绝对定论,但一些学者的研究和观点可以供我们参考。

但不少学者专家实验证明茶汤中有一些有可能造成“回甘”的成分:

1.茶多酚和总糖: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茶多酚和总糖都有助于提高茶汤的回甘滋味强度。

2.黄酮:

黄酮回甘的机理目前尚在研究中,并不十分清楚。

3.有机酸:

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所以品饮乌龙茶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回甘,而经过适当摊放的绿茶,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甘。

4.糖类:

茶汤中含有多糖类,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具有一定的粘度,所以在口腔中会有所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具有甜味。酶类分解多糖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反应时间差造成了一种“回甘”的感受。

不少茶客总会对茶中的“甘甜”表现出好感。甘醇”、“甘”、“回甘”这类词语总是用来表达高档的茶叶的品质。从品饮乐趣而言,醇厚、鲜爽、不苦不涩的茶味最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但对不少爱喝茶的老茶客而言,能“苦尽甘来”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虽然目前对于“回甘”的机理尚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品茶时对于“苦尽甘来”的追求——这是因为,茶亦人生。

茶映人生:苦尽甘来


其实最开始我不爱喝茶就是因为我觉得茶特别苦,还带有丝丝涩味,让人特别难受,可看了这篇文章再结合我之前的体验来说,茶确实是苦却回甘生津的。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尝苦涩,而是在品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茶的回甘生津是源于茶的苦涩。

一、茶叶的主要成分及其茶汤滋味构成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

氨基酸,具有鲜爽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咖啡碱也称咖啡因,具有苦味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茶汤的甘涩与回甘

二、茶汤苦涩与回甘生津的味觉转化解释

茶汤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咖啡因和茶单宁。茶汤的涩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茶单宁。咖啡因的苦是不会长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这种苦味是“回甘”的基础。当呈苦味物质不再长留舌本,化掉时就可导致味感改变出现味感“错觉”呈现回甘。这种错觉应该是一种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单宁可使咖啡因的作用减缓,使这种本能错觉停留在了口腔舌本。我们经常听说的“茶毒,喝了上瘾”就此因由。

茶汤的涩感是因为茶汤含有茶单宁成份,茶单宁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口腔单细胞菌类的蛋白质凝固,进而使口腔局部肌肉收敛。当茶单宁苦涩味化掉时收敛性转化,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就呈现生津的感觉。如果茶单宁的收敛性过强,浓烈的涩对味蕾刺激性很强,会长留舌本让人反感,经常涩伴随着苦让人难受,这种苦涩主要是茶叶加工过程的不当形成的,这种苦涩对茶来讲就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而咖啡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茶汤中茶单宁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茶单宁可使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我们经常听说的“茶会醒神和破睡”就此因由。

茶汤的甘涩与回甘

三、茶汤的口感与个人品评的差异

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不同就导致了整体口感的差异。

而茶汤的苦涩与回甘、生津是相生相伴的,就有如五行之说中的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我们喝茶是无从判定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更无从判定这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应当遵循的比例。

茶汤的甘涩与回甘

个人有一个口感感官评定:

如果入口有苦,苦要个人口感可以接受,并且苦不长留舌本能够化掉后回甘;如果入口有涩,涩不可上腭不可挂齿不可黏唇,并且涩不长留舌本能够转化后生津。

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口感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感受,是个人味觉、嗅觉、触觉对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所以茶也因人而异。

好茶是茶汤的鲜爽本韵浓烈盖住茶汤的苦涩,并且苦涩在还无知无觉中已转化。但这种无知无觉在于人的主观感受,我们经常听说的“好茶是要有缘分的”就此因由。

茶反映的可能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吧,苦尽甘来。

茶,为什么会苦尽甘来?


爱喝茶的朋友们在饮用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茶在饮用时略带苦涩味。随之,有一些茶客便认为这种茶叶并非好茶。事实上,茶的苦涩并非都不好,是否为好茶,在于苦后能否回甘。“不能一味从茶汤是否回甘来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叶乃兴教授介绍说,“茶汤的滋味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官对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综合反应所决定。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

一、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

其实,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茶叶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有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芳香油等物质。不同茶类里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变,都会深刻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茶汤的四种主要滋味及对应的呈味成分如下图所示:

茶汤中呈味物质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各种氨基酸显味的性质均不相同。如占茶叶氨基酸总量50%-70%的茶氨酸,它的鲜爽味特别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与茶氨酸共存于茶汤中,对茶氨酸鲜味的呈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二、何为“回甘”?

回甘是人们饮茶常有的自然感官效应和对于优良茶叶滋味的正面评价。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其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带甜,随后苦味渐消,甜味渐长,甜的余味较苦味长”等特点。

然而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同时具有这两种滋味,如苦瓜和莲子是只苦不甘,而甘草的滋味是甘而不苦。茶汤回甘滋味的产生通常以苦涩味作前提,茶汤苦涩味之后而有甜味的产生。好的茶常常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相对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变化更富有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645.html

上一篇:茶道养生,你知道有种茶堪比人参吗?

下一篇:茶之有道沛然天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