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温杯烫壶”,是泡茶前的必要性还是多此一举?

2019-11-16

温杯烫壶

常常见别人泡茶,先把壶用热水烫一下,然后再把茶放入壶中。有个动作,行话叫做“温杯”。开水冲淋茶具,除了卫生,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温杯烫壶,是大多数人泡茶前都会做的一个习惯动作——已经清洁完的茶具,依然要先用滚烫的开水冲淋一遍。

很多人认为,这个具有仪式感的动作,可以给茶具消毒,饮茶更卫生,且能够提升茶具的温度,泡出的茶也会更加好喝。但是更进一步的原因,就很少有人深究了。温杯烫壶到底还有哪些深层次的作用?

一、清洁茶具,更表示礼貌

饮茶,自然也要求品茶的环境、使用的器具干净卫生,在茶具端上茶桌之前,自然也需要提前将茶具清洗干净,何必又要再清洁一次?

温杯烫壶这个动作,主要是出于礼仪。在客人面前再次用开水冲淋清洁茶具,让客人饮茶时更加舒心、放心,是一种细心、贴心的表现。

二、去除异味,更避免水味

茶具用冷水清洗,洗去了表面的浮尘、污渍,但茶具的异味,还是得用沸水的温度去发散。尤其是陶质、紫砂茶具,相比瓷质来说密度更低,气孔率更高,因此很容易吸收异味。

一段时间不用的茶具,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染上一些浊气,仅用冷水清洗是不够的。cy316.cOm

在泡茶前,打开壶盖,用开水冲淋茶壶并将水倒掉,放置一会,让异味随着热气发散出去。除此之外,用常温的自来水清洗过的茶具,表面通常会残留很多水渍,容易带有自来水的水腥味。

用沸水冲洗茶具,不仅是清洁茶具、去除异味,更是让上面的水渍受热挥发,保持茶具的干爽,茶味会更纯。

三、提升温度,更保持温度

如果用冷的茶壶直接泡茶,水温降低会很快,达不到冲泡的温度,就很难泡出理想的茶味。用冷的杯子喝茶,同样也难以呈现出最佳的茶香。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烫壶与不烫壶的差别更为明显。温热过的茶壶,放进乌龙茶,盖上盖子轻轻摇晃,轻启壶盖凑近闻闻,花果香馥郁。

除了在泡茶前烫壶提升壶温以外,泡茶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往壶上“追加”沸水,以保持壶内温度。可见温度作为泡茶三要素之一还是格外重要的,除了水温以外,还要考虑茶具的温度对茶的影响。

在泡茶的过程中,思考这些约定俗成的动作的意义所在,或许能有诸多收获。

Cy316.com延伸阅读

温杯烫壶,有什么必要呢?


喝茶之前温杯烫壶,相信应该是很多人泡茶前都会做的一个习惯动作吧。

即使是已经清洁完的茶具,依然会先用滚烫的开水冲淋一遍。

但是为什么要先冲淋茶杯茶壶呢?这更进一步的原因,就很少有人深究了。

那么,温杯烫壶到底还有哪些深层次的作用呢?

一、清洁茶具,更表示礼貌

喝茶,自然也要求品茶的环境、使用的器具干净卫生,在茶具端上茶桌之前,自然也需要提前将茶具清洗干净。

但何必又要用沸水再清洁一次呢?

其实在茶艺上,这个动作,主要是出于礼仪。

在客人面前再次用沸水冲淋清洁茶具,可以让客人饮茶时更加舒心、放心,是一种细心、贴心的表现。

二、去除异味,更避免水味

茶具用冷水清洗,洗去了表面的浮尘、污渍后,茶具的异味,还是得用沸水的温度去发散。

尤其是陶质、紫砂茶具,相比瓷质来说密度更低,气孔率更高,因此很容易吸收异味。

一段时间不用的茶具,很容易附着上一些浊气,仅用冷水清洗是不够的。

在泡茶前,打开壶盖,用开水冲淋茶壶并将水倒掉,让异味随着热气发散出去。

除此之外,用常温的自来水清洗过的茶具,表面通常会残留很多水渍,容易带有自来水的水腥味。

用沸水冲洗茶具,不仅是清洁茶具、去除异味,更是冲洗上面的水渍,保持茶具的洁净,茶味也会更纯。

三、提升温度,更保持温度

如果用冷的杯子盛茶汤,同样也难以呈现出最佳的茶香。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烫杯与不烫杯的差别更为明显。

温热过的茶杯,倒入茶汤,轻轻摇晃,凑近闻闻,花果香馥郁。

可见温度作为泡茶三要素之一还是格外重要的,除了水温以外,还要考虑茶具的温度对茶的影响。

总的来说,温杯烫壶,既是泡茶过程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仪式,但同时也是一个生活细节。

在泡茶的过程中,思考这些约定俗成的动作的意义所在,或许能有诸多收获。

发展无公害茶园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无公害茶叶消费新趋势的挑战,作为茶叶生产者和内外贸经营者,采取何种对策值得深思。现就无公害茶园开发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略谈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消费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品质和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明显地扩大检验农药的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如欧共体国家1988年规定,茶叶中检验的农药仅6种,1996年扩大到62种;日本对茶叶中农残检验范围1986年为34种,1993年扩大为51种,并对进口茶叶的28种农药残留量作出最高限量,美、日1971年开始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美国1994年又规定茶叶中不得检出三氯杀螨醇等,可见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残及卫生质量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显得尤为重要。

(2)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效益分析无公害茶园与一般茶园相比,每年平均减少用药两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4.5元,同时因无公害茶园的良好广告效应,可以招徕客商,提高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绿茶每公斤提高40元(不排除市场因素),亩产干茶35公斤,每亩可增收1400元。

二、无公害茶园建设中易发生的问题

一是个别茶仍使用禁用农药。二是喷药只注重表面,没有顾及茶园内部,治虫效果差。三是除虫胜于用肥的思想作祟,个别群众认为施肥不一定有茶采,而没有除虫就更不行,茶叶行情看好时,就盲目喷药除虫。四是有些茶园高产密植,不利于通风透气,不利于喷雾器操作,使蚜虫、蚧类、粉虱等害虫滋生。五是对鲜叶长度要求不严,因而茶园留采面留得齐、留得长,为蚜虫、小绿叶蝉提供丰富食料,加上小绿叶蝉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易出现"治虫不死"的假象。

三、发展无公害茶园对策

(1)各级政府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关键。要加强领导,敦促农资、农业、贸易、科研各部门通力协作,只要有计划、定措施、抓落实,就能见成效。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强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的教育,大力宣传做好茶农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在茶园管理中,做到禁用高残留剧毒的农药。

(3)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控制三氯杀螨醇、甲胺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产销,共堵污染源头。

(4)大搞生态农业,应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茶园遮荫树,在茶园中实现合理密植,为茶园间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以减轻病虫害。要提高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在植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减少农药对茶叶的污染。

(5)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要与茶叶科研所和大专院校配合,利用生物工程把抗性基因导入茶树体内,使茶树产生抗性基因,以增加茶树自然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

(6)需要用化学防治的,应在预测预报的前提下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和重金属杀虫剂,并严格用药浓度、用药时间及用药后的鲜叶采摘间隔期,同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7)选择低成本低容量高杀伤率的喷雾器械。

(8)茶叶加工企业和销售、出口收购单位必须配置检测农残的仪器设备。茶叶卫生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厂和进货销售单位必须执行,农残超标产品不予收购,把好茶叶进货关,这样才会引起茶叶生产单位的重视。

茶叶是饮料,人们日常喝茶是喝其茶水,应以测定茶水中农残含量为准,而目前农残的检测都是将茶叶磨碎后测其叶内的农残含量,这两者的农残含量,相差很大,大不一样。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对茶叶与其茶水的农残含量对照测试,将其结果报告有关部门,获

铁观音是凉性还是温性?


安溪铁观音乃中国名茶,被誉为“中国茶王”,纯天然的兰花香令非常多的茶友们陶醉其中,要说铁观音是凉性还是温性的这个问题,那就要取决于铁观音的加工方式,按照国家标准,市场上的铁观音主要分为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三种。

因为加工方式的不同所以导致了清香型和陈香型这两种铁观音是偏凉性一些的,而浓香型的铁观音是偏温性一些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喝哪种铁观音的时候,也要稍微的考虑一下茶叶的属性。

如何根据不同体质喝不同的铁观音?

那么什么人适合喝清香型和陈香型的铁观音呢?什么人又适合喝浓香型的铁观音呢?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男性,以及平时比较容易上火的人,还有身材比较胖的朋友,适合喝凉性的清香型和陈香型的铁观音,多喝铁观音还可以使虚胖体质的朋友们更好的减肥。

而大部分女性,以及一些肠胃不太好的朋友,有些朋友在夏天的时候多吃一点西瓜或者吃点苦瓜就会腹部不舒服的人,是比较适合喝浓香型的铁观音。

当然,这种分法只是很表面的,现在的人因为都市生活的节奏快,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规律十分的不正常,这样就会影响内分泌,导致人体机能产生紊乱。

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有背自己体质的症状。这样就加大的了判断的难度,不过只要细细的观察,自己应该不难发现自己的体质情况。

冬日饮茶,记得温壶烫盏


临近孟冬初寒月,

日在尾,

寒气至,

沏茶一壶,

窗外银装素裹,

枝头叶落无声,

一杯茶的热腾,

暖了整个寒冬。

冬日喝茶固然暖身,但暖了自个儿的同时,也别忘了暖暖壶,暖暖杯。

万物都遵循热胀冷缩效应,紫陶也怕冷,忽将滚烫的热水冲入,产生了巨大的温差,坯体容易“惊破”。

在温壶烫盏之后,趁着壶温尚在,投入茶叶,盖上壶盖,双手握住茶壶,轻摇壶身,微微掀盖,凑鼻闻香。茶的香味因在壶中加温而愈加发散,变得更浓郁。温闻干茶香,比起一般的干闻来,更能品鉴茶叶香型,感受茶叶内蕴的味道。

随后的泡茶过程,因为壶盏的热度仍未消散,使得水温的散失少,更利于泡出茶叶的内质,直到分至各个杯中,更多的保留了茶温,利于茶汤滋味的留存。

最重要的,提前温壶温杯,可以保证茶具卫生,一些藏匿于壶内的微生物,污垢也会被洗净,在众人同饮时,这么做也能以示礼貌尊重。

那么我们该如何温壶呢?

在正式的泡茶前,用未沸腾的热水把紫陶壶温烫一遍,按顺序先冲入空壶,再依次转入公道杯、茶杯、茶海。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步骤,却大大提升了你喝茶的品质,何乐而不为。

冬天喝茶小贴士

由于冬天气温低、寒气重,御寒保温、提高抗病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茶叶中的红茶和黑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可补益身体,生热暖腹,增强人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冬季进食的油腻食品增多,饮用红茶还可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使人体更好的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建设无公害茶园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茶园的无公害管理是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基本情况

(1)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消费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品质和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明显地扩大检验农药的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如欧共体国家1988年规定,茶叶中检验的农药仅6种,1996年扩大到62种;日本对茶叶中农残检验范围1986年为34种,1993年扩大为51种,并对进口茶叶的28种农药残留量作出最高限量,美、日1971年开始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美国1994年又规定茶叶中不得检出三氯杀螨醇等,可见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残及卫生质量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显得尤为重要。

(2)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效益分析无公害茶园与一般茶园相比,每年平均减少用药两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4.5元,同时因无公害茶园的良好广告效应,可以招徕客商,提高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绿茶每公斤提高40元(不排除市场因素),亩产干茶35公斤,每亩可增收1400元。

二、无公害茶园建设中易发生的问题

一是个别茶仍使用禁用农药。二是喷药只注重表面,没有顾及茶园内部,治虫效果差。三是除虫胜于用肥的思想作祟,个别群众认为施肥不一定有茶采,而没有除虫就更不行,茶叶行情看好时,就盲目喷药除虫。四是有些茶园高产密植,不利于通风透气,不利于喷雾器操作,使蚜虫、蚧类、粉虱等害虫滋生。五是对鲜叶长度要求不严,因而茶园留采面留得齐、留得长,为蚜虫、小绿叶蝉提供丰富食料,加上小绿叶蝉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易出现治虫不死的假象。

三、重要措施

1.优良品种的选择与保持 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发挥良种效应。也可以移棵并垄,隔行逐年淘汰劣质品种。这样,既不影响茶农的当年效益,又可快速建成优质专业茶园。

2.退出不合理间套种 禁止在茶园内种植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可以在茶园内间套种绿肥、饲草和部分经济作物,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3.推广无公害施肥技术 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对无公害茶园进行施肥。有机肥以沼气肥、厩肥、秸秆高温堆肥为主,禁止施用氯化铵、硝酸铵等化肥,推广茶叶专用肥、BB肥、生物钾肥、矿物磷肥并进行深施。同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主要养分比例控制在7∶3以内。

4.病虫的科学防治 推广无公害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灯光、食饵及性引诱剂等诱杀害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茶叶病虫害,井尽最大可能减少施药次数。禁止施用低效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氧化乐果、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Bt粉等,并掌握最后一次施药应在安全间隔期16天以上。

5.建立无公害茶园管理档案 对茶园的农事操作要建立档案,记录清楚,如中耕时间、次数,施肥时间、种类、亩用量,施药次数、用药类型及用药量等。

四、发展无公害茶园对策

(1)各级政府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关键。要加强领导,敦促农资、农业、贸易、科研各部门通力协作,只要有计划、定措施、抓落实,就能见成效。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强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的教育,大力宣传做好茶农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在茶园管理中,做到禁用高残留剧毒的农药。

(3)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控制三氯杀螨醇、甲胺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产销,共堵污染源头。

(4)大搞生态农业,应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茶园遮荫树,在茶园中实现合理密植,为茶园间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以减轻病虫害。要提高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在植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减少农药对茶叶的污染。

(5)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要与茶叶科研所和大专院校配合,利用生物工程把抗性基因导入茶树体内,使茶树产生抗性基因,以增加茶树自然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

(6)需要用化学防治的,应在预测预报的前提下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和重金属杀虫剂,并严格用药浓度、用药时间及用药后的鲜叶采摘间隔期,同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7)选择低成本低容量高杀伤率的喷雾器械。

(8)茶叶加工企业和销售、出口收购单位必须配置检测农残的仪器设备。茶叶卫生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厂和进货销售单位必须执行,农残超标产品不予收购,把好茶叶进货关,这样才会引起茶叶生产单位的重视。

茶叶是饮料,人们日常喝茶是喝其茶水,应以测定茶水中农残含量为准,而目前农残的检测都是将茶叶磨碎后测其叶内的农残含量,这两者的农残含量,相差很大,大不一样。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对茶叶与其茶水的农残含量对照测试,将其结果报告有关部门,获准茶叶农药含量以测茶水方法为标准。

五、发展无公害茶园的建议

(1)无公害茶园建设做为近年来茶叶技术推广的一大举措,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并从物力、人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取得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对此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推广示范面积。

(2)在栽培管理上,按生态茶园的要求,不宜过分密植,尽可能创造有利茶树自然生长的生态环境,以抑制病虫害发生。

(3)在生产上要有一套完善的病虫测报和技术指导系统,及时指导茶农抓好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

(4)在舆论上要加大无公害茶园的宣传力度,农药、农资、工商部门要密切配合,杜绝茶园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铁观音茶是凉性的还是温性的?


很多喝茶的人在喝一款没喝过的茶叶之后,有一些人喝完之后就会有闹肚子的情况发生,也有些人喝完一款茶之后会有上火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喝茶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茶叶的凉热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茶。

之前就有一位刚刚开始喝茶叶的朋友问我,铁观音茶叶是凉性还是温性的?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铁观音茶。

铁观音茶中国名茶,纯天然的兰花香令非常多的茶友们陶醉其中,要说铁观音是凉性还是温性的这个问题,那就要取决于铁观音的加工方式,市场上的铁观音有清香型、陈香型、浓香型、炭焙型的几种铁观音。因为加工方式的不同所以导致了清香型和陈香型这两种铁观音是偏凉性一些的。而浓香型和炭焙型的铁观音是偏温性一些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喝哪种铁观音的时候,也要稍微的考虑一下茶叶的属性。

那么什么人适合喝清香型、陈香型的铁观音?什么人又适合喝浓香型和炭焙型的铁观音呢?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男性,以及平时比较容易上火的人,以及身材比较胖的朋友,适合喝凉性的清香型和陈香型的铁观音,而且铁观音可以使虚胖体质的朋友们更好的减肥。而大部分女性,以及一些肠胃不太好的朋友,有些朋友在夏天的时候多吃一点西瓜或者吃点苦瓜就会腹部不舒服的人,是比较适合喝浓香型和炭焙型 的铁观音的。

这种分法只是很表面的一些觉的现象,现在的人因为都市生活的节奏快,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规律十分的不正常,这样就会影响内分泌,导致人体机能产生紊乱。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有背自己体质的症状。这样就加大的了判断的难度,不过只要细细的观察,自己应该不难发现自己的体质情况。

发展无公害茶园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


面对世界无公害茶叶消费新趋势的挑战,作为茶叶生产者和内外贸经营者,采取何种对策值得深思。现就无公害茶园开发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略谈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消费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品质和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明显地扩大检验农药的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如欧共体国家1988年规定,茶叶中检验的农药仅6种,1996年扩大到62种;日本对茶叶中农残检验范围1986年为34种,1993年扩大为51种,并对进口茶叶的28种农药残留量作出最高限量,美、日1971年开始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美国1994年又规定茶叶中不得检出三氯杀螨醇等,可见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残及卫生质量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显得尤为重要。

(2)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效益分析无公害茶园与一般茶园相比,每年平均减少用药两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4.5元,同时因无公害茶园的良好广告效应,可以招徕客商,提高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绿茶每公斤提高40元(不排除市场因素),亩产干茶35公斤,每亩可增收1400元。

二、无公害茶园建设中易发生的问题

一是个别茶仍使用禁用农药。二是喷药只注重表面,没有顾及茶园内部,治虫效果差。三是除虫胜于用肥的思想作祟,个别群众认为施肥不一定有茶采,而没有除虫就更不行,茶叶行情看好时,就盲目喷药除虫。四是有些茶园高产密植,不利于通风透气,不利于喷雾器操作,使蚜虫、蚧类、粉虱等害虫滋生。五是对鲜叶长度要求不严,因而茶园留采面留得齐、留得长,为蚜虫、小绿叶蝉提供丰富食料,加上小绿叶蝉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易出现"治虫不死"的假象。

三、发展无公害茶园对策

(1)各级政府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关键。要加强领导,敦促农资、农业、贸易、科研各部门通力协作,只要有计划、定措施、抓落实,就能见成效。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强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的教育,大力宣传做好茶农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在茶园管理中,做到禁用高残留剧毒的农药。

(3)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控制三氯杀螨醇、甲胺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产销,共堵污染源头。

(4)大搞生态农业,应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茶园遮荫树,在茶园中实现合理密植,为茶园间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以减轻病虫害。要提高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在植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减少农药对茶叶的污染。

(5)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要与茶叶科研所和大专院校配合,利用生物工程把抗性基因导入茶树体内,使茶树产生抗性基因,以增加茶树自然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

(6)需要用化学防治的,应在预测预报的前提下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和重金属杀虫剂,并严格用药浓度、用药时间及用药后的鲜叶采摘间隔期,同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7)选择低成本低容量高杀伤率的喷雾器械。

(8)茶叶加工企业和销售、出口收购单位必须配置检测农残的仪器设备。茶叶卫生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厂和进货销售单位必须执行,农残超标产品不予收购,把好茶叶进货关,这样才会引起茶叶生产单位的重视。

茶叶是饮料,人们日常喝茶是喝其茶水,应以测定茶水中农残含量为准,而目前农残的检测都是将茶叶磨碎后测其叶内的农残含量,这两者的农残含量,相差很大,大不一样。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对茶叶与其茶水的农残含量对照测试,将其结果报告有关部门,获准茶叶农药含量以测茶水方法为标准。

四、发展无公害茶园的建议

(1)无公害茶园建设做为近年来茶叶技术推广的一大举措,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并从物力、人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取得了一些

◆上第名茶◆ 建设无公害茶园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茶园的无公害管理是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基本情况

(1)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消费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品质和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明显地扩大检验农药的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如欧共体国家1988年规定,茶叶中检验的农药仅6种,1996年扩大到62种;日本对茶叶中农残检验范围1986年为34种,1993年扩大为51种,并对进口茶叶的28种农药残留量作出最高限量,美、日1971年开始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美国1994年又规定茶叶中不得检出三氯杀螨醇等,可见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残及卫生质量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显得尤为重要。

(2)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效益分析无公害茶园与一般茶园相比,每年平均减少用药两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4.5元,同时因无公害茶园的良好广告效应,可以招徕客商,提高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绿茶每公斤提高40元(不排除市场因素),亩产干茶35公斤,每亩可增收1400元。

二、无公害茶园建设中易发生的问题

一是个别茶仍使用禁用农药。二是喷药只注重表面,没有顾及茶园内部,治虫效果差。三是除虫胜于用肥的思想作祟,个别群众认为施肥不一定有茶采,而没有除虫就更不行,茶叶行情看好时,就盲目喷药除虫。四是有些茶园高产密植,不利于通风透气,不利于喷雾器操作,使蚜虫、蚧类、粉虱等害虫滋生。五是对鲜叶长度要求不严,因而茶园留采面留得齐、留得长,为蚜虫、小绿叶蝉提供丰富食料,加上小绿叶蝉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易出现治虫不死的假象。

三、重要措施

1.优良品种的选择与保持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发挥良种效应。也可以移棵并垄,隔行逐年淘汰劣质品种。这样,既不影响茶农的当年效益,又可快速建成优质专业茶园。

2.退出不合理间套种禁止在茶园内种植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可以在茶园内间套种绿肥、饲草和部分经济作物,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3.推广无公害施肥技术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对无公害茶园进行施肥。有机肥以沼气肥、厩肥、秸秆高温堆肥为主,禁止施用氯化铵、硝酸铵等化肥,推广茶叶专用肥、BB肥、生物钾肥、矿物磷肥并进行深施。同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主要养分比例控制在7∶3以内。

4.病虫的科学防治推广无公害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灯光、食饵及性引诱剂等诱杀害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茶叶病虫害,井尽最大可能减少施药次数。禁止施用低效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氧化乐果、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Bt粉等,并掌握最后一次施药应在安全间隔期16天以上。

5.建立无公害茶园管理档案对茶园的农事操作要建立档案,记录清楚,如中耕时间、次数,施肥时间、种类、亩用量,施药次数、用药类型及用药量等。

四、发展无公害茶园对策

(1)各级政府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关键。要加强领导,敦促农资、农业、贸易、科研各部门通力协作,只要有计划、定措施、抓落实,就能见成效。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强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的教育,大力宣传做好茶农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在茶园管理中,做到禁用高残留剧毒的农药。

(3)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控制三氯杀螨醇、甲胺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产销,共堵污染源头。

(4)大搞生态农业,应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茶园遮荫树,在茶园中实现合理密植,为茶园间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以减轻病虫害。要提高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在植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减少农药对茶叶的污染。

(5)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要与茶叶科研所和大专院校配合,利用生物工程把抗性基因导入茶树体内,使茶树产生抗性基因,以增加茶树自然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

(6)需要用化学防治的,应在预测预报的前提下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和重金属杀虫剂,并严格用药浓度、用药时间及用药后的鲜叶采摘间隔期,同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7)选择低成本低容量高杀伤率的喷雾器械。

(8)茶叶加工企业和销售、出口收购单位必须配置检测农残的仪器设备。茶叶卫生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厂和进货销售单位必须执行,农残超标产品不予收购,把好茶叶进货关,这样才会引起茶叶生产单位的重视。

茶叶是饮料,人们日常喝茶是喝其茶水,应以测定茶水中农残含量为准,而目前农残的检测都是将茶叶磨碎后测其叶内的农残含量,这两者的农残含量,相差很大,大不一样。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对茶叶与其茶水的农残含量对照测试,将其结果报告有关部门,获准茶叶农药含量以测茶水方法为标准。

五、发展无公害茶园的建议

(1)无公害茶园建设做为近年来茶叶技术推广的一大举措,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并从物力、人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取得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对此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推广示范面积。

(2)在栽培管理上,按生态茶园的要求,不宜过分密植,尽可能创造有利茶树自然生长的生态环境,以抑制病虫害发生。

(3)在生产上要有一套完善的病虫测报和技术指导系统,及时指导茶农抓好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

(4)在舆论上要加大无公害茶园的宣传力度,农药、农资、工商部门要密切配合,杜绝茶园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不为人知的泡茶秘决 凡此种种,尽 在一具一壶、一品一饮、一举一动的微妙变化之中


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未必得法。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除以上六大类以外,还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类茶的基础上经再次加工制成的茶叶品种,如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绿茶中的烘青茶、红茶等做主要原 料,用茶叶和花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红茶”等。紧压茶以黑茶、红茶为原料,并经蒸 压工序做成一定形状,如“青砖”、“康砖”、“六堡茶”、“沱茶”、“米砖”等。

其次是水质。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明人许次纾《茶疏》中就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 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 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 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

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 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 玉,故有此殊荣。

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南零水、江西庐山谷帘水、云南安宁碧玉泉、济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处。

泉水所处之处有的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靓丽;有的一泓碧水,涧谷喷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 客的溢美之词,水质清冷香冽,柔甘净洁,确也符合此美名。民间所传的“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真可谓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科学的泡茶技术还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就拿煎水来说,水煮到何种程度称作“汤候”。鉴别“汤候”的标准,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听水沸时声音的大小。

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煎水的过程做了绘形 绘声、惟妙惟肖地描写:“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 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古人对于“汤候”的要求是 有科学道理的,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

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 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

这些煎煮法成为我国品茶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今天的科学冲泡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古人对泡茶水温是十分重视的,泡茶烧水要武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 汤、香味皆佳。

沸腾过久,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香味轻淡。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密切相关,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具体而论,高档细嫩名茶,一般 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

而像乌龙茶,则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还嫌不够,还得煎煮方能饮用。泡茶水温与茶叶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 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就愈浓;相反,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

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泡茶固然不行,但若用多次回烧以及 加热时间过久的开水泡茶也都会使茶叶产生“熟汤味”,至使口感变差,那是因为水蒸气大量蒸发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较多的盐类及其它物质、以致茶汤变得灰暗,茶 味变得苦涩。

要泡好茶,还要掌握茶叶用量,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列,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家 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 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饮用,获得的味感最佳, 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 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

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的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 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则冲泡时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其冲泡的时间相对延长。通常茶叶冲泡的一次, 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 次冲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茶浓而不鲜,三泡茶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 近似于白开水。所以说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则可五次,白茶只能泡二次。

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 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

各类茶叶的特点不同,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或 重点,泡茶就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发挥茶的特性。各种名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色、香、味、形各有千秋,细细品味却是一种艺术享受。

要真正品出各种茶的味道来,最好遵循茶艺的程序,净具、置茶、冲泡、敬茶、赏茶、续水这些步骤都是不可少的。置茶应当用茶匙;冲泡水七分满为好;水壶下倾上提三次为宜, 一是表敬意,二是可是茶水上下翻动,浓度均匀。俗称“凤凰三点头”。

敬茶时应避免手指接触杯口。鉴赏名贵茶叶,冲泡后应先观色,后尝味、察形,当茶水饮去 三分之二,就应续水,不然等到茶水全部饮尽,在续水时茶汤就会淡而无味。品茶程序最典型的还是乌龙茶,一招一式都有着美的意蕴。

泡茶时用开水冲泡茶叶,是茶叶中可溶物质溶解于水成为茶汤的过程。泡茶这一过程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不仅要有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及对茶道内涵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具有高 雅的举止,否则纵有佳茗在手也无缘领略其真味。

初学泡茶者在模仿他人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加深思索,由形似到神似,最终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想成为一 名茶人,不应仅拘泥于泡茶的过程是否完整、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同时要增加文化修养,提高领悟能力。泡茶者的姿容、风度以及泡茶者的内心世界都会在泡茶过程 中表现出来,到达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做到能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融会贯通。

茶汤的浓度均匀也体现了泡茶的功力所在,要想茶汤的 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眼力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列。茶人总结出的“浸润泡”和人们常说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都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 的结合。中国茶人崇尚一种妙合自然、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饮茶、泡茶也是如此。

茶生于山野峰谷之间,泉出露在深壑岩罅之中,两者皆孕育于青山秀谷,成为一 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象征。茶重洁性,泉贵清纯,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品位。人与大自然有割舍不断的缘分。

茗家煮泉品茶所追求的是在宁静淡泊、淳朴率直中寻 求高远的意境和“壶中真趣”,在淡中有浓、抱朴含真的泡茶过程中,无论对于茶与水,还是对于人和艺都是一种超凡的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探求。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喝杯茶如此的讲究,大都难以理解。那是因为中国古老的茶道形式和内容多已失传,许多人甚至不知有中国茶道。赏茶有所谓“雀舌、旗枪”、“明前、 雨前”之分,泡茶有惠山泉水、扬子江心水、初次雪水、梅上积雪之别,品茶还要讲人品和环境协调,领略清风、名曰、松涛、竹筠、梅开、雪霁等,凡此种种,尽 在一具一壶、一品一饮、一举一动的微妙变化之中。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2200.html

上一篇:养成健康饮茶的习惯

下一篇:茶中有三宝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