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生长条件

2019-11-13

武夷茶区分为岩茶区和洲茶区。岩茶大部分倚山傍岩而开辟,多为梯田式茶园,俗称茶山。洲茶多种在溪边平原。

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洲茶区的自然条件也很适合茶树的生长。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cy316.com扩展阅读

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选育名丛


武夷岩茶区的历代栽培专家、茶农,从武夷“菜茶”原始品种的有性群体中,经过反复单株选育,积累了名目繁多的优秀单丛。单株选择,分别采制,最后以成品茶质量是否优异为标准,经反复评比,对品质优异者,依据品质、形状、地点等不同特点命以“花名”。再从各种“花名”中评出“名丛”。工序严谨,颇具匠心。这是武夷茶区选育名丛的独到办法。

武夷山选育名丛早在宋代就已进行。清陆廷灿的《续茶经》提到:“武夷五曲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制出时,香逾他树,名曰‘臭名香茶’,又有老树数株,云文公手植,名曰宋树。”清末民国初,名丛、花名如花似锦,斑斓悦目。蒋希召于民国10年在武夷山《游记》中记有:“武夷产茶,名闻全球……武夷各岩所产之茶,各有其特殊之品。天心岩之大红袍、金锁匙,天游岩之人参果、吊金龟、下水龟、白毛猴、金柳条,马头岩之白牡丹、石菊、铁罗汉、苦瓜霜,慧苑岩之品石、金鸡伴凤凰、狮舌,磊石岩之乌珠、壁石,止止庵之白鸡冠,蟠龙岩的玉桂、一枝香,皆极名贵。此外有金观音、半天腰、不知春、夜来香、拉天吊等等,种类繁多,统计全山将近千种。”这些都说明武夷岩茶区选育名丛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自宋元至明清数百年之积累,才迎来清末武夷岩茶全盛时期。武夷岩茶的名丛、花名有近千个之多,大致可分为八类,但都首先需要有优异品质为先决条件,然后依据其不同特点命名。

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见天、石角、岭上梅、过山龙、水中仙、金锁匙、半天腰、吊金钟等。

以茶树形态命名的有: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国公鞭、一枝香等。

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以茶树叶色命名的有:太阳、太阴、白吊兰、水红梅、绿蒂梅、黄金锭等。

以茶树发芽迟早命名的有:迎春柳、不知春等。

以成品茶的香型命名的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白麝香、夜来香、十里香等。

以传说之栽植年代命名的有: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等。

以神话传说或几种因素相结合而命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吕洞宾、白牡丹、红孩儿等。

这些花名、单丛通过长期的选育,再进一步提选,武夷四大名丛就是这样形成的。不但香正味醇,而且佳话连篇,情趣盎然,韵味无穷。

大红袍 享“茶王”之誉,盛名之下传闻颇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其实大红袍主要是以其“嫩叶是紫红色而得名”,其树干较粗,分枝颇盛,叶深绿色,叶缘斜上伸展,光滑发亮,近似水仙叶形,“岩韵”极为明显。大红袍最奇特的4棵植株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的岩壁上,成为著名景观之一。抗战期间,崇安县县长吴石仙在该岩壁上镌刻“大红袍”三字(但据林馥泉调查,“大红袍”石刻为天心寺僧于民国36年所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科技人员长期的实验,大红袍已培育成功,品质超出老树,已批量生产销售。

铁罗汉 是武夷山最早的名丛。此树原长在慧苑的鬼洞,另说长在马头或竹窠。其特征是树丛较高,生长茂盛,叶长而大,叶色细嫩光亮。经引穗培育,生长良好,味亦极佳。

白鸡冠 原长在止止庵白蛇洞口,其树势不大,枝干坚实,分枝颇多,生长旺盛。叶色淡绿,幼叶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且弯垂,茸毫显露似鸡冠,故得雅名,已培育成功。

水金龟 该茶树原产于牛栏坑岩石上端,属天心永乐禅寺庙产。一日倾盆大雨,茶园崩塌,植株溜到坑底山下。兰谷岩厂主便筑阶护围,傍有细流润之,命之为水金龟。自此天心庙和兰谷岩分争此茶,多次诉讼,耗资千金,水金龟由此名声大振。该树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人工培育已获成功。

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武夷慧苑岩茶花名


铁罗汉 素心兰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仑 水葫芦

夜来香 金狮子 红月桂 瓜子仁 醉贵妃 赛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绿蒂桃 正碧桃 过山龙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红梅 正碧桃 瓜子金

醉洞宾 白雪梨 并蒂兰 正芍药 正瑞香 绿芙蓉

白杜鹃 付独占 碧桃仁 正玉兰 白射香 白吊兰

绿莺歌 金观音 正蔷薇 月月桂 红孩儿 白奇兰

粉红梅 金柳条 绿牡丹 正黄龙 绿独占 罗汉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钱

莲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万年红 正木瓜

万年青 石观音 水金龟 正梅占 四方竹 满树香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里香 满山香

奇兰香 虎耳草 一枝香 龙须草 金钱草 观音竹

灵芝草 叶下红 满地红 满红红 太阳菊 渊明菊

精神草 日日红 半畔药 老来红 状元红 沉香草

东篱菊 凤尾草 蟹爪菊 水沙莲 午时莲 佛手莲

千层莲 八角莲 瓶中梅 岭上梅 出墙梅 庆阳兰

莺瓜兰 石吊兰 四季兰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换 玉狮子 麒 麟 玉莲环 红海棠

红鸡冠 红绣球 鸡爪黄 玉孩儿 绿芙蓉 大桂林

水中蒲 绿菖蒲 水中仙 老君眉 老来娇 老翁须

点点金 向日葵 剪春罗 剪秋罗 国公鞭 蟾宫桂

孔雀尾 万年松 关公眉 马尾素 七宝塔 珍珠球

叶下青 人参果 石莲子 吊金龟 双凤冠 威灵仙

过江龙 佛手柑 双如意 提金钗 小玉桂 一枝香

一叶金 翠花娇 蓝田玉 洛阳绵 节节青 王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钟乳 隐士笔 同心结 竹叶青

洞宾剑 天明冬 不老丹 马蹄金 五经魁 芭蕉绿

西园柳 虞美人 夹竹桃 香茗涩 天南星 小桃仁

云南碧 絮柳条 梧桐子 宋玉树 步步娇 笑牡丹

莲花笺 夜明珠 绣花针 观音掌 紫金锭 名橄榄

紫木笔 迎春柳 野蔷薇 山上臻 十八草 墨斗笔

醉和合 还魂草 胭脂米 醉水仙 白苍兰 白豆蔻

白杜鹃 白玉梅 金紫燕 赛龙齿 赛羚羊 赛珠琪

赛玉忱 赛络阳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盏 正斑竹 正玛瑙 正参须 正荔枝 正松罗

正白毫 正紫锦 正长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坠柳条

正浮萍 正银光 正唐树 正荆棘 正罗衣 正棋楠

红豆蔻 玉兔耳 岩中兰 七宝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东葵 海龙角 倒叶柳 蕃芙蓉 初伏兰 向天梅

玉常春 虎爪红 月月红 正青苔 正白果 正凤尾

正萱草 正桑葚 正竹兰 正玉菊 大夫板 万年木

君子竹 紫荆树 千年矮 九品莲 金锁匙 水杨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忧草 正唐梅 玉女掌

福鼎大白毫的生长条件


茶树为生态价高的广生性生物,能在生态条件幅度较宽的环境下生育,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所适应的幅度范围较大。对热量要求为:日平均气温10℃以上开始萌芽,低于10℃开始休眠;极端最低温度为-7~-5℃,极端最高气温高于35~40℃生长停止;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在5000℃左右。光照要求:红、橙光生长最好;光质要求:光和速率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蓝橙光>黄光>绿光;海拔高度上升时,光和速率下降。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大于1300mm,生长季节月降水量大于120mm。新梢生长最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土壤湿度应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底无黏硬磐层;PH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及各种矿质营养元素。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绿雪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5℃,年降水量1669.5mm,年相对湿度80%,山区平均无霜期228天。茶园的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表土呈棕色、黄棕色或黄灰色,土层生物积累较为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湿润具有丰富的微量矿质元素,PH值在4.5-5.4之间,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5.06%,碱解氮217ppm,速效磷2.26ppm,速效钾158ppm。

大白、福鼎大毫的生长条件


茶树为生态价高的广生性生物,能在生态条件幅度较宽的环境下生育,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所适应的幅度范围较大。对热量要求为:日平均气温10℃以上开始萌芽,低于10℃开始休眠;极端最低温度为-7~-5℃,极端最高气温高于35~40℃生长停止;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在5000℃左右。光照要求:红、橙光生长最好;光质要求:光和速率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蓝橙光>黄光>绿光;海拔高度上升时,光和速率下降。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大于1300mm,生长季节月降水量大于120mm。新梢生长最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土壤湿度应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底无黏硬磐层;PH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及各种矿质营养元素。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绿雪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5℃,年降水量1669.5mm,年相对湿度80%,山区平均无霜期228天。茶园的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表土呈棕色、黄棕色或黄灰色,土层生物积累较为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湿润具有丰富的微量矿质元素,PH值在4.5-5.4之间,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5.06%,碱解氮217ppm,速效磷2.26ppm,速效钾158ppm。

武夷茶山土壤和水分


土壤——乐土 武夷山景区内土壤大约在8000万年以前形成,当时发生火山喷发,再加上后来的地壳变动和地表侵蚀,使市区、武夷、星村一带形成一个东北方向的短轴盆地,而盆地四周由火山岩组成,在其中间形成湖泊。火山岩风化成含有铁质岩石的碎片,随流水搬运沉积湖底。沉积物中的铁质经过氧化作用变成紫红色,逐渐形成紫红色岩层,这就是景区土壤的基础。

这种紫红色岩层含砂砾量较多,达24.83~29.47%,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而质地较粗粘,适合茶树的生长。另外,这种土壤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OM值仅为28g/Kg,但是含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再加上这些地方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土层厚、富钾、锰、酸度适中,多砾质的“茶土”。例如,竹窠茶园的磷钾高而氮低,赤石茶园氮高而磷钾低。另外,红色硅铝质土层分布在青狮岩、碧石岩、燕子窠等,主要是厚层岩红土,土层较薄。 茶树有喜酸怕碱的特性,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的PH在4.5~6.0之间。武夷山森林的土壤和茶树分布较多地区的土壤都是酸性土,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6.5之间,因而,从这一点来看,武夷山也是茶树生长的天然乐土。

这些地方,除生长茶树外,到处可发现都有马尾松、杜鹃、蕨类植物等酸性土的指示植物生长,所以在规划开辟新茶园时,可以观察该地有否这些指示植物,这是一个很简便有效的方法。 从地形上看,武夷山土壤中的有机物沉积会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大。原因有多种: 其一,随着海拔升高,山体主要植物由木本过渡为草本。这两类植物凋零之后,主要成分大不相同,木本提供的主要是大量的枯枝落叶,集中于土壤的表层,下层很少,造成有机质由表层向下急剧减少;草本提供的则主要为死亡的根系,地表以灌木为主的枯枝落叶不多,故有机质积累深厚,减少不太明显。 其二,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湿度加大,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有机质分解减慢,遂有更多的有机质得以累积。 其三,不同海拔处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差异也是成因之一。海拔高,人类活动受限大,干扰较少,故能够进入土壤的天然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大。

综上所述,武夷山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 武夷山高山茶区的典型代表是吴三地。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土壤有机物积累深厚,保留完好的原始植被,使得土壤中的腐质层深厚,乃是武夷岩茶茶树的一片乐土。 水分——恣意充沛和暗流涌动 茶是喜湿植物。武夷山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另外,武夷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东南处为迎风坡,每年东南季风来临时,冷暖流在此频繁交汇,降水充沛。武夷山地区的年均降水量1600~22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一般在78%~84%之间。

由于山区地势高差悬殊,所以区内气候的垂直变化颇为显著,大致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降水递增37.0~54.14毫米。在武夷山湿润的条件下,茶树细胞的原生质保持较高水分、芽叶嫩度高、品质好,同时,因为水分充沛,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积累,提高氨基酸、咖啡碱和蛋白质的含量。

喜湿怕涝是茶树的一大特性,若低洼地长期积水,排水不畅,茶树根系的发育受阻,也不利于茶树生长。武夷山岩谷峡隙涧的茶园土壤均为风化岩石,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在50%左右,不会存在洪涝现象。

武夷山水武夷茶


武夷古属建州,武夷茶也称“建茶”,秦汉典籍谓之“建溪芽”。武夷茶远近闻名,虽然生在武夷山下,我却不懂它。在我的印象中,闽北人似乎没有品茶习惯,喝茶大多为解渴。

闽北农村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栽几丛茶树,主妇清明前后采来茶青,在煮饭的大铁锅里炒制烘焙,制成干茶,谓之土茶。讲究的人家把土茶盛在密封防潮的锡罐里;普通人家用泥瓦罐装茶,罐口封上厚厚的牛皮纸,用麻绳捆扎,看起来倒也雅致。

这罐茶得应付全家一年之需。平时家里来了客,或农活困顿、生病体虚之类,抓一把土茶,和着冰糖一起泡成滋补又解乏的冰糖茶,这是那个年代农家最美的盼望。淘气包能钻空子,每每想要解馋,便说自己困顿劳乏,总能从慈爱的祖母那里得到一杯冰糖茶。

闽北人泡茶照例不讲究,抓一把茶叶投入大瓦罐,开水冲泡之后,搁在饭桌的一角。小孩放学回家,大人下地归来,走到桌边,舀一碗茶水引颈牛饮,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从喉头爽到心底。

沉寂了近千年的武夷茶又渐渐兴盛起来。

五代闽国(933年),张廷晖将北苑凤凰山一带茶园献给闽王,凤凰山成了御茶园。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北苑设御焙,制作贡茶。北苑贡茶中龙凤团茶尤为出名,代表那个时代我国团茶制作的最高水平。

武夷茶的确辉煌过。

武夷茶离开武夷山,走出国门,经沙俄进入欧洲,受到欧洲上流社会追捧,功在晋商。

乾隆初年,大批晋商来武夷山购茶,武夷茶经鄱阳湖溯长江、汉水北上,从中俄边城恰克图进入俄国和东欧,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路”。

谈武夷茶的历史,绕不开“建安斗茶”。斗茶又称茗战,始于晚唐,是审评茶叶质量比试点茶技艺的一项民间活动。

斗茶程序复杂,从斗茶香、斗茶味到斗茶色、茶具,包罗茶的种种。每年新茶上市时节,参与斗茶的茶农将自家新制的龙凤茶饼碾成粉末,沏之以开水,比试茶汤。“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蔡襄《茶录》)

武夷茶种类多,就品种而言,有肉桂、小种、水仙、梅占、赤甘等;按制作工艺,又有红茶、绿茶、白茶之分。不同的茶,生产工艺、冲泡方法和斗茶的评判规则全都不同。

好马配好鞍,好茶要有好的茶具与之相匹配,建窑出产的兔毫盏是建安茶的绝配。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煸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朱琰《陶说》曰:“宋时茶尚撇碗,以建安兔毫为上品。”

兔毫盏不同于其他茶器,其外形质朴,质地坚硬,底部露胎,上釉部分绀黑泛黄,温润如玉。银色的兔毫纹在盏内由底部向上呈放射状分布,轻轻扣之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斗茶虽然起始于民间,却深受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青睐。经蔡襄、丁谓等人倡导,斗茶迅速蔓延至宫廷,并逐渐发展成大宋王朝上流社会鉴定茶品、玩赏茶具、切磋茶艺的盛会。

我与武夷茶结缘纯属偶然。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我们一行去桐木关旅行,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坳头村邂逅武夷茶,从此便爱上这茶。尽管不太懂茶,但我享受品茶的过程。

夜晚,我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泡一壶武夷红茶,坐在书桌前享受夜的静谧,这种感觉非常美妙。武夷红茶特有的淡淡的“桂圆香”从桌上的白瓷杯里溢出,混合着茶汤温热的水汽,在屋子里弥漫……

若要音乐,最好是古琴曲《文王操》《山居吟》之类。乐曲和着茶香,从灯光下悄悄滑过,轻轻滑向夜的深处……

琥珀色的茶汤从紫砂壶里缓缓注入白瓷杯,发出轻微的声响,溅起细碎的水花,淡淡的白沫荡漾在温润的瓷杯。灯光下,水雾飘渺,乐音袅袅,茶香迷漫……轻轻的,悄悄的,沁人心脾……这种境界,身虽静止,心却活跃。

道家哲人说“人生如茶,人淡如菊”。佛家却说“茶禅一味”。道家和佛家把品茶提到了文化的高度,上升为修行,他们在品茗中参禅悟道,感悟人生。

道家认为“浑沌的头道茶是茫然的少年,青涩味苦的二道茶是艰辛的壮年,纯厚甘美的三道茶是硕果累累的中年,清淡寡味的四道茶是寂寥的暮年。”精妙!花期不同,花香各异。的确,人生如茶,浓有浓的滋味,淡有淡的魅力。

我喝过乌龙、白茶,黑茶、绿茶……特别偏爱武夷红茶。“琥珀红、桂圆香”不是武夷红茶的全部,它的特征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海拔高度、光照条件、湿度温度、空气土质等),使武夷红茶呈现出丰富的口感和香型。

桐木关是武夷茶原产地,我曾多次去桐木旅行,去品茗,我喜欢武夷的山水武夷的茶。桐木关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那里的山与别处不同,林间溪流潺潺,鸟鸣啾啾。若在有夕阳相伴的傍晚,迎着习习山风,穿过缭绕的云雾,漫步在由枯枝败叶铺成的山道上,心情特别释放。

在乔木和灌木的混合林下,挤挤挨挨长满杂草,野花静静绽放在山岩,菌子悄悄探出石缝。即使在秋天,这里依然苍翠,漫山遍野勃勃生机。被秋风抹艳了的山林,被浓雾泡淡了的红的黄的青的树木,给连绵群山增添了色彩和诗意。

保护区内严禁砍伐和垦荒,为充分利用土地,有村民将茶种在了雨季崩塌后形成的坡地上,河谷荒滩和山岩上稍稍平坦的沟壑里,以及山间烂石砾壤中,都被种上了茶。嶙峋的山岩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茶树,好似盆景,可爱之极。

岩石砾壤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保护区海拔高、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武夷茶独特的品质。“未染园”主人为了突显武夷茶的特质,根据山场特征给茶命名,他将生长在高海拔的小赤甘命名为“凌云气”,把长在溪涧旁的梅占叫“涧边生”,称生在岩缝里的大赤甘为“立根岩”。他说“立根岩”带着岩骨味儿,“凌云气”里有原始的木香,“涧边生”有山花的芬芳。我喝这几款茶的时候特别留心,努力找寻茶汤里的岩骨味和山花的芬芳。

武夷山深受儒、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滋养。武夷茶吸收了武夷山水之精华,带着自然的芬芳和宗教淡雅的禅意,心若细,若有缘,便能品出佛家的空灵、道家的自然和儒家的美善。

武夷茶德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 对于武夷茶德,历代文人名士有精辟的论述。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就有精彩的描述。现摘录其中几段,他说,“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俺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由此而引用屈原《渔父》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申明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尤其是在范仲淹看来,什么茹芝延寿,采薇养生,都不如到武夷山去喝武夷茶,一啜仙山灵芽,就会轻身换骨,飘然欲仙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写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他认为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并以此引申为社会伦理美学。他接着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推,从事茗饮。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以不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谈到武夷茶德:“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他把武夷茶德称赞为:“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而且他提出,要通过饮茶方式(茶艺),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

总之,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们的喜爱。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4272.html

上一篇: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武夷慧苑岩茶花名

下一篇: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名茶选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