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绿茶品鉴

2019-11-13

鉴别绿茶品质的方法

绿茶的品质差别较大,可根据绿茶外观和泡出的茶汤、叶底进行鉴别。

新鲜绿茶和陈旧绿茶:新鲜绿茶的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绿明亮。

陈旧绿茶的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泡出的茶汤味涩,叶底质硬,叶脉显露,夹杂铜绿色叶子。

秋茶外形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色绿;泡出的茶汤色淡,汤味平和、微甜,香气淡,叶底质柔软,多铜色单片。

高山绿茶和平地绿茶:高山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

平地绿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cy316.cOM编辑推荐

品鉴四大绿茶


1、龙井

龙井是中国极品名茶,产于浙江杭州。因其产地与炒制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狮、龙、云、虎四个系,今天已经归并为狮、龙、梅三大品类,其狮峰最为珍贵,采于谷雨前更佳,成品以色翠、香味浓郁、味甘、形美四绝而着称于世,有“国茶”之称。

2、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风景区,是历史名茶。特级黄山毛峰产于桃花峰的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品质主要特征:外形略卷匀直显露,色泽翠绿微黄油润,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3、汉家刘氏茶

汉家刘氏茶属于绿茶类。产于湖北省谷城县。20世纪80年代创制的汉家刘氏代表茶,外形扁直平整翠绿悦目,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

4、云雾毛尖

云雾毛尖茶产于湖北省随州市云峰山茶场,该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秀,圆润弯曲显毫,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绿茶冲泡的水温

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饮泡各种花茶及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

通常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温相关,60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因此,很多人所说的冰绿茶,必须是包装上表明了可以冷冲的茶叶或者茶粉才能以冷水冲泡,一般的绿茶用冷水味道不易出来。

绿茶茶艺茶道品鉴介绍


绿茶茶艺品鉴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 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用具: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3克。 绿茶程序解说: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奉茶:仙人捧玉瓶。 传说中仙人捧着一个瓶,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闻茶: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酽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谢茶:自斟乐无穷。

详述乌龙茶、绿茶的品鉴


茶香工坊 煮人生沉浮,燃世间浮夸,琴音瑟瑟秦韵,青烟袅袅清心,春秋兰蕙幽香始,千秋尽在一壶茶。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

茶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完全要看个人喜欢哪种口味而定。也就是说,各种茶叶都有它的高级品和劣等货。茶中有高级的乌龙茶,也有劣等的乌龙茶;有上等的绿茶,也有下等的绿茶。所谓的好茶、坏茶是就比较品质的等级和主观的喜恶来说。

今天我们详细介绍以下两类品鉴用茶:

一是乌龙茶中的高级茶及其名丛,如铁观音、黄金桂、冻顶乌龙及武夷名丛、凤凰单丛等;

二是以绿茶中的细嫩名茶为主,以及白茶、红茶、黄茶中的部分高档名茶。这些高档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们都在一个因子,两个因子,或某一个方面上有独特表现。

不好的茶并不是已经坏了的茶,而是就品质优劣来说。一般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观茶(察看茶叶)

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内质来。

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不过,光是看干茶顶多只能看出30%,并不能马上看出这是好茶或者是坏茶

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

2.察色

(1)茶色

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细嫩的高档绿茶,色泽有嫩绿、翠绿、绿润之分;高档红茶,色泽又有红艳明亮、乌润显红之别。

而闽北武夷岩茶的青褐油润,闽南铁观音的砂绿油润,广东凤凰水仙的黄褐油润,台湾冻顶乌龙的深绿油润,都是高级乌龙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泽,也是鉴别乌龙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2)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具体说来,绿茶汤色浅绿或黄绿;清而不浊,明亮澄澈;红茶汤色乌黑油润,若在茶汤周边形成一圈金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更属上品;乌龙茶则以青褐光润为好;白茶,汤色微黄,黄中显绿,并有光亮。

将适量茶叶放

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里用热水一冲,茶叶就会慢慢舒展开。可以同时泡几杯来比较不同茶叶的好坏,其中舒展顺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叶身段最为柔软飘逸的茶叶是最好的茶叶。

视茶汤要快,要及时,因为茶多酚类溶解在热水中后与空气接触很容易氧化变色,例如绿茶的汤色氧化即变黄;红茶的汤色氧化变暗等,时间拖延过久,会使茶汤混汤而沉淀;红茶则在茶汤温度降至20℃以下后,常发生凝乳混汤现象,俗称“冷后浑”,这是红茶色素和咖啡碱结合产生黄浆状不溶物的结果。冷后浑出现早且呈粉红色者是茶味浓,汤色艳的表征;冷后浑呈暗褐色,是茶味钝,汤色暗的红茶。

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轻重的差别而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不管颜色深或浅,一定不能浑浊、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汤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会逐渐变深。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汤色变化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茶汤的颜色,以冲泡滤出后10分钟以内来观察较能代表茶的原有汤色。不过千万要记住,在做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拿同一种类的茶叶做比较。

(3)底色

就是欣赏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色泽。除看叶底显现的色彩外,还可观察叶底的老嫩、光糙、匀净等。

3.赏姿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西湖龙井舒展时,活像春兰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真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

4.闻香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干闻),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热闻),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冷闻)。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它异味者为次品。

将少许干茶放在器皿中(或直接抓一把茶叶放在手中),闻一闻干茶的清香、浓香、糖香,判断一下有无异味、杂味等。

闻香的方式,多采用湿闻,即将冲泡的茶叶,按茶类不同,经1~3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另外,随着茶汤温度的变化,茶香还有热闻、温闻和冷闻之分。热闻的重点是辨别香气的正常与否,香气的类型如何,以及香气高低;冷闻则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而温闻重在鉴别茶香的雅与俗,即优与次。

一般说,绿茶有清香鲜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为佳;红茶以有清香、花香为上,尢以香气浓烈、持久者为上乘;乌龙茶以具有浓郁的熟桃香者为好;而花茶则以具有清纯芬芳者为优。

透过玻璃杯,只能看出茶叶表面的优劣,至于茶叶的香气、滋味并不能够完全体会,所以开汤泡一壶茶来仔细的品味是有必要的。茶泡好、茶汤倒出来后,可以趁热打开壶盖,或端起茶杯闻闻茶汤的热香,判断一下茶汤的香型(有菜香、花香、果香、麦芽糖香),同时要判断有无烟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的异味。这样,可以判断出茶叶的新旧、发酵程度、焙火轻重。在茶汤温度稍降后,即可品尝茶汤。这时可以仔细辨别茶汤香味的清浊浓淡及闻闻中温茶的香气,更能认识其香气特质。等喝完茶汤、茶渣冷却之后,还可以回过头来欣赏茶渣的冷香,嗅闻茶杯的杯底香。如果劣等的茶叶,这个时候香气已经消失殆尽了

嗅香气的技巧很重要。在茶汤浸泡5分钟左右就应该开始嗅香气,最适合嗅茶叶香气的叶底温度为45~55℃,超过此温度时,感到烫鼻;低于30℃ 时,茶香低沉,特别对染有烟气、木气等异气者,很容易随热气挥发而变得难以辨别。

嗅香气应以左手握杯,靠近杯沿用鼻趁热轻嗅或深嗅杯中叶底发出的香气,也有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扩大接触香气面积,增加嗅感。为了正确判断茶叶香气的高低、长短、强弱、清浊及纯杂等,嗅时应重复一二次,但每次嗅时不宜过久,以免因嗅觉疲劳而失去灵敏感,一般是3秒左右。嗅茶香的过程是:吸(1秒)——停(0.5秒)——吸(1秒),依照这样的方法嗅出茶的香气是“高温香”。另外,可以在品味时,嗅出茶的“中温香”。而在品味后,更可嗅茶的“低温香”或者“冷香”。好的茶叶,有持久的香气。只有香气较高且持久的茶叶,才有余香、冷香,也才会是好茶。

热闻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 。如安溪铁观音冲泡后有一投浓郁的的天然花香,红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绿茶则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叶和香气与所用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制作技术的高下有关,原料越细嫩,所含芳香物质越多,香气也越高。

冷闻则在茶汤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闻到原来被茶中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5.尝味

指尝茶汤的滋味。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一般认为,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乌龙茶滋味酽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标志。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所以,尝味时要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才能正确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来。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人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从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两次气后,辨出滋味。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人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对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人口后,嘴巴闭合,舌尖顶住上颚板,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重复二三次,对烟味的判别效果就会明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为最适合,如高于70℃,味觉器官容易烫伤,影响正常的评味;低于30℃时,味觉品评茶汤的灵敏度较差,且溶解于茶汤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汤温下降时,逐步被析出,汤味由协调变为不协调。

品味时,每一品茶汤的量以5ml左右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嘴是汤,口中难于回旋辨味;过少也觉得嘴空,不利于辨别。每次在3 ~4秒内,将5ml的茶汤在舌中回旋2次,品味3次即可,也就是一杯15ml的茶汤分3次喝,就是“品”的过程。

品味要自然,速度不能快,也不宜大力吸,以免茶汤从齿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品味主要是品茶的浓淡、强弱、爽涩、鲜滞、纯异等。为了真正品出茶的本味,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糖果等,也不宜吸烟,以保持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在喝下茶汤后,喉咙感觉应是软甜、甘滑,有韵味,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日照绿茶品鉴“味 形 色 种”


味形色种四辨日照绿茶

自上世纪60年代,日照绿茶在日照试种成功以来,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如今以其内在品质成为中国绿茶新贵,北方绿茶典范。日照绿茶来到这块淮河以北的海岸城市,已经形成了不同于故土南国的特色,品一杯日照绿茶的同时,可以问一句:什么是日照绿茶?

一是味

就日照绿茶,当地人最关注的还是它的滋味,常说其“板栗香、豌豆鲜”的特点,这一点在优质日照绿茶中体现得更充分。事实上,这种口感仍借用南茶的表达,龙井、碧螺春早有“豆香”、“栗鲜”的表述,前者具体指水煮老板栗的滋味,后者指油煎豌豆角的鲜爽。还是日照老茶人的表述,最现日照绿茶的特色:“日照绿茶有‘煞头’”。

也就是日照绿茶较南方绿茶滋味更浓,可用日照绿茶的浓香,对比南方绿茶的清香。相对于南方,日照市纬度更高,冬季相对延长,茶叶内生物质增多,这点正如移种北方的稻米。实际上,部分日照绿茶现高火味,这是南茶的大忌,在笔者看来并不可怕,因为部分内陆的消费者喜爱。就商品而言,有市场才能有生存空间。

二是形

日照绿茶的干茶形状,目前以卷曲居多,扁平次之,辅之以自然形、针形和珠形。这里主要探讨卷曲形日照绿茶。它的最初制作仿照江苏苏州的碧螺春,像只卷曲的绿螺,那里茶农讲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日照人说它“钩连钩、钥匙链、猴子捞月亮”,也就是因为它的“弯弯绕”,所以能一个个连着慢慢提起来。

日照绿茶在加工中因握团不紧,卷曲弯度不够,形成了今日的“海马形”。这是笔者对其尊称,日照绿茶与海马半蜷曲的形状有些相仿。即便拆开两字亦可,日照绿茶产地傍近大海,马有奔腾向前之意。日照绿茶应该在充分征求众多茶人意见的基础上,出现其标准实物图片。

三是色

日照绿茶的干茶相对于南方绿茶颜色偏深。很容易观察,南茶偏黄绿,日照绿茶偏深绿。就汉语的表述,绿到深处应为青,“青”字可表述日照绿茶的颜色,也可用“碧”、“翠”、“苍”字。这一点主要是光照的原因。就以日照绿茶与龙井茶比较,前者比后者年平均光照时间多了近一千个小时。

在光合效应上,叶绿素a让茶叶叶片颜色偏深,而叶绿色a的含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青色是日照绿茶的主题颜色,加上其叶尖的白色显毫,在笔者看来,“清白”二字更合对日照绿茶颜色的概括,也合绿茶之精神内涵。

四是种

一芽一叶或两叶初展的日照绿茶,泡在杯子里像袖珍的玉兰花,而南方绿茶,像纤纤兰花。因为日照绿茶叶形更趋饱满,而造成如水的视觉不同。日照茶树相对于老家皖浙区域,已经偏北5度,因为气候的差异,导致日照茶叶叶片栅栏层增厚,叶梗变得粗壮。目前日照茶树主角仍是安徽的黄山群体,辅之以浙江的龙井和鸠坑等。

上世纪70年代,山东茶叶科研部门以黄山群体、槠叶齐的北移茶树品种为母本,选育了自己的茶树品种,种种原因目前没有普及。应该考虑本土新选育品种的抗旱性、持嫩性、早采期等综合情况,特别是根据消费者对日照绿茶味、香、形、色等已经约定俗称的认可因素,尽快选育出日照绿茶的本土明枞。

绿茶洞庭碧螺春品鉴茶中的极品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洞庭湖当地人在东碧螺峰石壁上看到了一种野生茶,香味四溢,便采下带回家作饮料。一年,由于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了,乡邻便将多余的茶叶放入怀里,因为茶叶沾了热气,散发出阵阵异香,且香味浓馥。采茶的姑娘们嚷着:“吓煞人香!”其实,“吓煞人香”是一句苏州的方言,意为香气极为浓郁。于是众人争相传送,“吓煞人香”就成了野生茶的名字。康熙三十八年间,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在品过此茶得知其名后,感觉“吓煞人香”这个名字很不雅,于是根据茶是从东碧螺峰发现的这一事实赐名为“碧螺春茶”,由此这个好听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碧螺春产自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地区,因此也叫洞庭碧螺春。此茶外形卷曲似螺,是茶中的极品。

碧螺春条索紧实,卷曲似螺,白毫密布,银绿隐翠,号称“三鲜”: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散发迷人的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风韵。

碧螺春均为采收茶树的芯芽加工而成,将茶叶装入罐子中,看起来十分蓬松,素有“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之称。碧螺春茶叶十分娇嫩,采收时必须十分及时和细致。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就开始采制,“分前”的碧螺春非常名贵,堪称10年难得之极品。到了清明时恰是采制的最佳季节,此时的碧螺春也贵为上等。碧螺春通常分为七个等级,大致上芽叶随一至七级慢慢增大,茸毛渐渐减少。炒制时锅温、投叶多少、用力大小,随级别下降而增加。即级别低则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要重一些。

品尝碧螺春时,可在白瓷杯或洁净透亮的玻璃杯内置入3克茶叶,不加盖,先用少量热水浸润茶叶,等茶叶略展开后,续加80°热水冲泡。也可先往杯中倒水,再投茶叶,静等2-3分钟后便可闻香、观色、品鉴。刹那间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在杯内,宛如白云朵朵,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欣赏了碧螺春在杯内的奇妙变化之后,随之便有扑鼻的清香徐徐而来,细啜慢饮碧螺春之花香果味,头酌色淡、清幽、鲜雅;二酌翠绿、芳香、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让人心旷神怡,犹如置身于洞庭东西山的茶园果圃之间,领略那“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真可谓其贵如珍,世间少有。

绿茶之鉴太平猴魁茶品鉴


太平猴魁

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传说有一家小茶叶店,主人陈氏,丈夫早年亡故,只有一个独子名鲁义,鲁义和一个叫侯魁的姑娘相爱,后来由于地主逼婚,侯魁姑娘跳崖自尽,在自尽前她留给爱人采摘自“一线天”悬崖上曲仙茶,这就是后来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烘青绿茶类尖茶中之极品名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尖茶是皖南特产,盛产于今黄山区(原太平县)和泾县。品质好的尖茶,称之“魁(奎)尖”。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辉映。茶园多分布在25~40℃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这是个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以及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经久耐泡,香味犹存,具有爽口、润喉、明目、清心、提神之效。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展出的“太平猴魁”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证书。建国以来,曾多次获得省优、部优及国优金质奖、金牌奖。

绿茶黄山毛峰品鉴清香高爽,味道浓醇,茶汤清澈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在群山之间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上乘。讲起此种珍贵的茶叶,必须提到它的始祖!

清代安徽歙县漕溪谢氏《馀庆堂》第47世孙谢正安,18岁就开始去江北做生意。咸丰中叶,太平军路过徽州,“家业为之荡尽”。由其弟正富侍奉双亲逃难以求生。后又遭瘟疫,亲房叔伯大部分都死亡。安定两年后,弟又病故。正安已是“当孑然寡助之时,处家无立锥之地”,到了贫困潦倒之地步。“恐忝所生,誓欲重撑夫门户。”于是他和家人一起,到离家九公里处的深山去充头源来租山开垦,种粮度日,兼种植茶园。此间蒋(新田)、郑(瓦窑坦)、王(横路下)三户及安庆造难的吴、储两户也相继迁入充头源蔼户,租山种粮,开发茶园。同治年间,“商务奋共”,正安常常在外跑商务做生意,并每年在漕溪挂秤收购春茶,稍经加工后挑至皖东运漕、柘皋设店进行销售。其姻亲谢光荪在江苏靖江县新沟司衙内任职,又将茶叶由长江水路先至靖江、再至上海闯市场,眼界大开。当时上海茶庄比比皆是,各庄普有名品。而常品茶竞争十分激烈,使谢正安清醒地意识到:在上海市场开茶庄,既要有好招牌,更要手中拥有极品名茶。他集市场商务实践和20多年种、采、制、销茶叶之经验,又受父、叔多方的谋划与指点,筹办了茶号,在同治后期已形成了趋势。光绪元年间(1875年),漕溪“谢裕大茶号”开张大吉。清明后,他亲自带领家人至充头源泰园中选采肥壮芽茶为原料,经过“下锅炒(即用五桶锅杀青)、轻滚转(手轻揉)、焙生胚(毛火),盖上园簸复老烘(足火、显毫)”的精心加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茶——“白毫披身,芽央似峰”的“毛峰”。因数量少之又少,先运至上海新挂牌的“谢裕大茶庄”,英国茶商对此连声称赞,不仅毛峰快速名扬上海,也为茶庄迅速外销打通了渠道。后由于毛峰产地既属充头源,又靠近黄山,素称黄山毛峰。因此,谢正安既为“谢裕大茶行”开创者,也为黄山毛峰创始人,被世人称为“始祖”,谢氏《馀庆堂》分支立“慎裕堂”,为置产所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仲春《歙邑黄山漕溪谢慎裕堂正安屯溪置产簿》所记载,以后当地对慎裕堂人统称为“茶行里人”。

黄山毛峰的产地海拔高,峰峦叠嶂,山高且谷深,常年溪流瀑布。林树遍野,气候温和且雨水充足,终年云雾缭绕,群峰隐藏在云海霞波之间,“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在云蒸雾蔚下,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山花烂漫,遍野花香,让茶树芽叶受到了芬芳的熏陶,花香天成。如此上佳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黄山毛峰优异的天然品质。

黄山毛峰采摘注重十分细嫩,特级茶在清明到谷雨之间采制,采摘标准是以初展的一芽一叶,采回的芽叶要先拣制,当日采当日制。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略卷曲,状如雀舌,显露白毫,色似象牙,黄绿油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简),冲泡后,雾气冲顶,清香高爽,味道浓醇,茶汤清澈,叶底透亮,嫩匀成朵。

黄山毛峰能冲泡五六次,香味依存。

品鉴普洱韵味


感知的普洱茶之韵,首先要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山韵,一是体韵。要认识普洱茶的茶性,首先就是要理解和认识其特殊的茶区之韵,也就是常说的‘山头气’,普洱茶的生茶以风土香(地域香)为主导,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香气和滋味大致判断出产的地域;思茅的茶口感:柔和香气饱满,但味道稍淡,缺厚重,版纳的茶口感:厚重、稠浓、香气飘、后味偏苦,临沧的茶口感:香气高、味道足,但不够醇和,偏涩,山韵就是能代表着各个茶山的特殊气息及滋味。

大家所熟悉的班章,易武,景迈等都有其特殊的香型及韵味特点,有经验者可以在某些特点明显的茶区干茶里闻香韵而知茶区,或者在冲泡一剎那扬起的幽浮之香里,感受到山野之韵。但山韵并不容易用词语表达,云南茶山众多,想熟悉一切的山头韵味并不现实,但作为一名品茶者,一定要学会品其韵,享其韵。

普洱茶除了特有的山头韵味之外,优质的普洱茶还会出现绵长的体韵。对于品饮而言,韵又分为:腔韵、喉韵和身体的意韵,总称为体韵,体韵,也正是普洱茶与其它茶类的有所区别及其魅力所在。一款能有着令人迷恋的浓浓山韵的普洱茶,就是最能体现出云南普洱的独特滋味。

普洱茶滋味的延伸、难忘、回味、变化、舒畅,等都可以成为韵的条件,有人则认为回甘就已是茶韵,那样说就过于片面了,茶之体韵,应该是茶滋味在意识中的延伸,体韵,其实也很个人化,感受到的程度与首先是与茶质有关,同时也与品者的身体状况及认识的层面有关,要理解较为飘渺的体韵,经验多寡更是一件很重要的前提,所以,普洱茶,要多试多喝多对比,经验多了,茶之山韵及品者体韵也渐渐清晰。普洱茶的终极追求就是寻茶之韵,暗香厚韵。

在品鉴茶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修养、心性得到不断的提升。

好茶如何品鉴


好茶者,所好不同,故喜好不同,因此有茶无定味,适口为珍之说。

好茶三要素:润,深,水生香。

润:注意观察,大家会发现,所有生长环境更自然,周期更长的食品,其区别都会体现在“润”上,譬如同是清蒸的老鼠斑和草鱼(皖鱼),其滋味,气味并不会有很大差别,但嚼起来却是大不一样,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新白干和陈年酒,土鸡和洋鸡,农家菜和大棚菜。好茶有三润:入口润,含着润,喝完润。

深:深是一个茶汤内涵物质丰富的真正体现,滋味仅仅能够刺激到味蕾,而喉咙以下是没有味蕾的,所以,只有内涵物质真正丰富的茶汤才能令喉咙以下产生深切的触觉感觉。如果在一杯白开水里放很多盐,糖,醋,苦胆汁,这杯白开水就会非常的“味道丰富”,但喉咙处却不会有多少触觉感,而一锅精心熬制的高汤,若是不放调料,光喝几乎没什么味道,但喝起来喉部的触觉感却非常深切。喉咙是老茶客的嘴巴,因此在喝茶时,一定要注意体验喉咙和喉咙以下的感觉。

水生香:相对于触觉和味觉来说,人的嗅觉更加灵敏,因此能够体验到更加丰富的香气。所有的香气都是多因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工艺,也就是说,一切香气,都跟工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更简单点说,人类的制茶工艺就是围绕着香气来进行的。相较而言,普洱茶由内而外,由少积多的清香和陈香是最为真切和有利健康的。这类香气和茶汤的融合度极好,闻茶汤几乎没什么香气,喝起来也不太香,喝完后一段时间,会越来越香。所以谓之“水生香”。

茶类品鉴知识整理:(三)茶汤香气品鉴的


(一)香气品评:

1.茶汤香气品评要领:

(1)最适合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

(2)闻香时的每段嗅香时间最好是2~3秒,不易超过5秒或小于1秒。

(3)闻香时宜将整个鼻部探入杯内,但呼吸换气不能对着茶杯,以防异味冲淡茶香浓度。

(4)冬天时闻香速度要快,夏天可以在泡茶后3~5分钟再嗅香。

2.茶汤香气品评角度:

(1)香气高低:

纯:香气纯正,没有其他异味;

浓:香气高长,浓烈;

鲜:香气清鲜,有醒神爽快之感;

清:清爽新鲜之感;

平:香气平淡,无杂异气味;

粗:感觉糙鼻,有时感到辛涩,属老叶粗气。

(2)纯正程度:以高锐、鲜爽、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为佳。凡高香茶、新茶、足火茶,嗅之必然香气高、气味正;劣质茶、陈茶或水分多的茶则香气淡薄、低沉,而且夹杂异味。

3.茶汤香气评语

甜香:香气高而有甜感,似足火甜香。

纯正:香气纯净,不高不低,无异杂味。

清香:清纯柔和,香气欠高,但很优雅。

幽香:茶香优雅而文气,缓慢而持久。

清高:清香高爽,柔和持久。

花香:香气鲜锐,似鲜花香气。

鲜嫩:具有新鲜悦鼻的嫩香气。

馥郁:香气鲜浓而持久,具有特殊花果的香味。

青气:带有鲜叶的青草气。

高火:茶叶加温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火香。

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有沉浊不清之感。

焦气:干度十足,有严重的老火。

闷气:一种不愉快的闷熟气。

异气:感染了与茶叶无关的各种气味。

松烟香:茶叶吸收松柴熏焙气味,为黑毛茶和烟小种传统香气。

(二)七大茶类茶汤香气评点: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4181.html

上一篇:绿茶大全

下一篇:绿茶保健功能高渐受欢迎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