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品赏绿茶 品鉴茶真味

2020-03-12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全国各产茶省均有生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东南西北中,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大量的茶人饮用。

绿茶的品饮,大至有如下程序。

⑴ 选具: 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⑵ 洁具: 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

⑶ 观茶:对细嫩名优绿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绿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

⑷ 泡茶:对名优绿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 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诸如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等,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 绿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⑸ 赏茶: 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⑹ 饮茶: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 以品赏茶的真味。

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

cy316.cOm扩展阅读

先苦后甜,是茶的真味


萧瑟有些凉爽,也许当你走过茶丛却没发现绿叶中有些羞涩的五瓣小花,这便是茶树的花,在秋冬悄然开放。一阵微风吹过,花粉翩然而起,当然这种景象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只是我的想象之景,这些花粉中的某些落到雄蕊的柱头上,促使花粉管萌发,精子便顺着这条通道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一个生命便这样悄然开始。而人的生命也始于精卵结合。

茶籽的成熟一如十月怀胎。茶籽开裂正如婴孩的出生,从母体来到世界上。我们的挑选优质饱满健康的种子播种,淘汰那些发育不健全的,这使我想到那些夭折的婴儿,因为它们的不完整而被自然淘汰,所以生命有时是如此的脆弱。

为了让种子萌发为粗壮的芽苗,我们便要给予它们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空气和温度,在温室中健康的成长,不知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亲总是将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希望我们茁壮成长,那时的我们是温室中的花朵,不经历风吹雨打,当茶苗长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先分株移栽到人工管理的田间进行炼苗,这是一个过度期,是为了让茶苗以后能适应自然的生态环境。人们总是说校园是个小社会,所以父母便会将我们送入这个小社会,接受教育。学会本领,为真正走入社会做准备。

进入自然环境的茶苗,就要经历大自然的考验,适者生存,不适者便死亡,它们的成活率不会是百分百,然而身为人类的我们,应该感到很庆幸,因为当我们进入社会却不能适应时还可以选择家,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家里会有家人的护爱!

为了让茶树长成经济效益产量最高的树型,我们不得不用锋利的枝剪对它进行修剪整形,所以初入社会的我们,还要接受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教育,成为可造之材。茶农对茶树进行采摘,也要用适当的方法,否则会使今后的茶树减产,这正如用人单位,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利用我们的“才”,不能挖掘我们的潜力,也许我们的才能在某一天就会“停产”了。

以上是针对茶树的生长过程来理解“人生如茶”这四个字,然而我们在成长至成熟的过程中总是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正如岩茶的制作过程,无论是采摘,萎凋,做青还是炒青,揉捻,焙火,总是在不断受伤后,品质才得以提升。所以人们只有在经历总结出经验,有了人生的阅历,那么生活的品质与自身内涵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惊蛰之日,谷雨前后,天朗气清之时,武夷山特别热闹,此时武夷山人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做茶,空气是弥漫的尽是茶香。

采摘茶叶,要看准时机“雨天不采,白露水不采,烈日不采”。每个生命都希望在最适宜环境中开始,所以制作岩茶的第一步便是适时采摘,这就是所谓的“好的开始,便成功了一半”。

茶叶在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就开始失水,然而它们在挂肩茶篮内感受到的是摇篮轻晃之感,虽有些闷热,却很惬意。但是它们却不知等待它们的将是种种煎熬,也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那份宁静吧!

挑青工人及时地将茶叶挑回,便开始对茶青进行萎凋处理。萎凋直白的说就是让鲜活的茶青失去鲜亮的色泽,使富有弹性的身躯变得柔软,能屈能伸,才不会在下一道工序支离破碎。其实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它们面朝烈日背贴赤热的水泥地,试想一下,且不论在烈日之下躺几个小时,就是让我们几个小时滴水不进,恐怕我们就支持不住了吧!

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我们适应了新的工作条件,身心上便可以稍稍放松,就如同萎凋后的晾青,然而这样的放松只是短暂的,只是为接下来的考验蓄积能量。

将茶青入筒,开始摇青的交替进行。这个过程青叶的边缘不断地与筒壁碰撞,不断地受伤流汁,此时茶青便开始内质的变化。然而这筒茶中,总是有那么一小部份永远躺在中间,逃避一次次的碰撞,也许它们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暗暗自喜。但事实上它们还一直停留在原地,永远只是茶青,终究会被淘汰,而生活是就在类似这样的人,他们安于现状,不愿去突破和尝试。害怕走出去碰壁,他们的素质就不会提升,永远停留在普通职工这个层面上。而那些勇于碰壁的人,在历经种种挫折后,有了人生的不同经历,便有了人生的丰富阅历,人的内在才有所提升。

进入社会,努力奋斗了几年,有所成就,似乎可以歇歇了,但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还不够稳定,所以还要加足马力继续奋斗,这似乎就像制岩茶工艺中的杀青,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做青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

人的欲望总是难以满足,有了小车小房,就希望开跑车住别墅,让生活的品质更上一层楼。为了这样的目标,人们便加倍付出自己的心血。这犹如杀青之后的揉捻,因为揉捻的过程使细胞组织极度扭曲变形,现在再回想年轻时的碰壁就微不足道了。

每一份收获都要付出,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打拼了许久之后,有些人暂时领先,便晋级,进入最后的素质提升,即制茶工艺中的焙火。而另一些人虽也努力过,但只能像黄片茶梗那样被逐出局。

焙火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热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这是上级对你的最后一道考验,他们不单是在考验你其实边在考验整个团队,也许你的一个不小心,掉入炭中,不仅自己前功尽弃,那股烟味边影响了整个团队,即整笼茶的品质。

如果你是幸运儿,过五关斩六将,坚持到最后,那么你只需要等待一个舞台,便可将才华演绎得美纶美奂,如同茶叶只需等待一壶热水,一套适合的茶具,便可将香,清,甘,活淋漓尽致的诠释。

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茶的真味,也是人生的本味。

茶叶知识:赏茶之道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1、三看

茶经网x月x日讯: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其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分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味。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

4、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普洱茶的真味如何感知


茶叶审评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是硬件,茶叶审评过程中所使用的动作就是软件。这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而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茶叶审评过程中,喝一口茶需要让身体尽量多的接收茶汤所携带的信息,那么喝茶的时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动作,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吮、顶、转、吸、咽、叹。

①吮:通常我们喝东西的时候会微张嘴,将液体“倒”进嘴里一部分,然后做吞咽动作,这个喝是被动的。而“吮”是主动的动作,聚拢嘴唇口腔做吸气动作,形成负压将液体吸入口中。“吮”的时候口唇对液体的触感明显高于“倒”。

②顶:就是将舌尖抬起,接近或轻触上颚。

③转:将抬起的舌尖做画圈动作。

④吸:用口腔吸气。

“顶转吸”几乎是同时运转的,如果你喝了一口超出你承受能力的热汤,而且不能吐出来又咽不下去,你几乎就会下意识的做出与之差不多的动作。不错,这个动作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降温。物体温度越接近体温,对于物体的感知就越少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利于感知味觉和触觉。另一个目的是将茶汤在口腔中打散,使口腔不同位置都能够对茶汤做出反应。

⑤咽:就是吞咽。这个动作的要点是放松喉部肌肉做出吞咽动作,放松的喉部能更明显的感知茶汤带来的触觉。

⑥叹:叹气,使夹带茶汤气息的二氧化碳从口腔和鼻腔同时喷出,让茶汤气息以回旋方式接触嗅觉感受器——直到此刻才应该感受茶汤中的气息。对于气息的辨别放在最后,是为了不使气息对感受触觉味觉产生影响。

至此,一口茶汤入腹,而带给你将是比往嘴里倒茶更强烈的感受。喝任何液体都可以如此尝试,但不建议。另:审评前请将口中异物进行清理,否则在使用此审评动作时在茶汤中喝出菜味、肉味、火锅底料味等等。

品茗赏茶 趣谈茶联


生活中,有很多志趣高雅的人常常会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进行品茗,谈天说地。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飘飘欲仙之感。

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佳肴无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

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读则成为:乐,再倒一杯酒来。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茶叶的辨别:茶人赏茶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

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钟山川之灵禀﹐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云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韦应物)。

在真正的茶人眼里﹐茶具有无限的美感。

陆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称为“月团”﹐黄庭坚把茶称为“云腴”﹐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干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饱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当然﹐茶人们在欣赏茶叶时﹐除了联想之外﹐还有具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五品”及“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五品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即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状﹑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赐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游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领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应综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1.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时讲要“徐徐体贴”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带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体贴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腑六脏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雨煮清明,茶烟赏绿


岁月静好,不写忧伤;尘世安稳,莫道惆怅。你问花开几许,我答语笑嫣然。——题记

想把日子写成诗,不讲格律,不论谐隐,只把心事落纸,让堆砌的辞藻绽放出海棠生香的韵味;想把日子填成词,不限曲牌,不分阙调,只将心语入句,让坠落的文字摇曳出杏花滴雨的平仄。

四月的美恰如一盏春雨刚沏的新茶,堆积的情感亦如这杯底的茶叶,沉淀下一片片零碎的过往,或浓或淡,或深或浅,只是都已无关风月。也许外面的世界很小,小到只用在这杯底寻找一个角落,便可以安放一世的永恒;或许这杯中的世界很大,大到只用顺着这袅袅的茶烟张望片刻,便可看尽红尘万事因缘。

生活犹如一篇幽静绵远的长诗,常常在不自觉间,就会被婉转的平仄悱恻其中,而你我便是这游走在诗行间的路人,有时略做停顿,有时顺情畅读,有时又被带血的文字触痛,伤感片刻。读至最后的句号时才突然怀疑:自己终是被那抑扬顿挫的字词左右了一生。殊不知,生活的趣味便在于此。辗转于红尘亦如同游历于字里行间,怎能免了这一遭起承转合的牵引。正如季节的辗转轮回,湖畔的垂柳又将指引清明雨落的足迹,好教那逗留的雨滴点缀出一幅繁花似锦如画。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粘扑秀帘”。隆春季节,竟已有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光景,可风雨含情,却没有让荼蘼开至。因为春荣正好,茶烟尚绿,大可不必追寻“红销香断有谁怜”的哀愁。只用醉卧在岁月深处,打捞起一卷素色诗笺,于黄昏时分研墨,于月明时分提笔,让心底的思念蘸一缕夜的墨色,凝聚笔尖滴落,铺一纸柔情,诉一纸眷恋,用最简短的断章残句,回应素年锦时的些许伤痛。或者就端坐于南窗下,向过往的清风问好,向邂逅的白云道安,让时光的脚印踏进指缝深处,寻一隅云水禅心;让清明的晨风跌入锦瑟琴弦,奏一曲红尘恋歌。趁着茶杯未冷时,把心丢入茶碗,顺着杯沿穿梭,潜回岁月深处,问一问三生石上,谁还镌刻着谁的木石前盟;看一看红尘缘海,谁会摆渡谁的几朝风月。

听说清明的雨是黏着相思坠落的,难怪那古墓旁的青草昨夜又抽新绿。枕琴听雨,我不开轩窗,只怕带着思念的雨滴溅入,打翻寂寞满杯的茶碗,覆水难收。毕竟回忆的口袋已满,怎还容得下一粒沙的想念。可我又不甘心辜负这场四月初雨的清美,于是将昨夜写好的诗笺都丢向窗外,任凭雨水把墨迹淋乱、消融。

墨汁漫溢于河,文字流淌于溪,那是我派遣的访客,只为追寻你消失的足迹。但我不想追问,多年以前的以前,你为何从我的笔下逃脱,独自飘零,只想期盼多年以后的以后,你依旧还能回到我的案前,与我捧茶对饮,为我红袖添香。

把往事锁进灯火阑珊处,又怕月光湮没时,世界空留我一人独自品味夜的凄凉。于是,只好把回忆风干,碾碎成片,放入茶杯,煮清明的雨水,沏一壶暖暖的馨香,然后捧一杯香茗,温存守候,静待南窗外缱绻的绵绵细雨,编织出岁月轮回的花开花落。

《品赏绿茶 品鉴茶真味》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绿茶品鉴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99162.html

上一篇:7532赏鉴

下一篇:白茶的六种冲泡方式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