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农田改种茶树四注意

2019-11-13
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苏北有许多丘陵地区农田改种茶树,以提高经济效益。但农田改种茶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选择地块。茶树喜温、耐阴,喜酸怕碱,怕渍。因此种茶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土壤微酸性,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排水好的农田为宜,忌低洼的积水难排的水稻田。

二、注意改土。农田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麦子等粮食作物,耕作层较浅,长期受耕犁机械压实,在耕作层下方形成一个紧实的犁底层,透水性差,而茶树根系一般在60-80厘米,犁底层影响茶树根系的伸展,易积水产生渍害影响茶树生长。因此种植前必须深翻改土,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透性。

三、注意选择品种。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因此在苏北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农田改种茶树应选择抗性强、发芽早、适应性好的茶树品种,如福丁大白茶、龙井43号等。

四、注意栽培管理。茶苗移栽前须开种植沟以双行植为宜,大行距1.5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种植沟宽50-60厘米、深40厘米,沟底铺上绿肥、农家肥或稻草,栽茶苗时不宜采用低沟栽植,应覆茶领高出地表10厘米,茶苗不宜栽得过深,以免接触肥料造成烧根现象,茶苗栽好后应及时浇水压实,并铺上一层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生长。因地制宜开好三沟,做到涝能排、旱能灌。茶苗成活后加强管理。

小编推荐

茶树嫁接改种一步成园技术要点


1、砧木和接穗选择 砧木和接穗质量的好坏,是嫁接改种成活的基础。砧木过小,砧木和接穗衔接不紧,接合面小,影响成活。所以在大田茶园操作时要注意两点: ①、茶丛的枝条,除了直径小于0.6cm小枝条外,其他老枝条都可以作砧木用,一般直径在1~2cm粗度为宜。 ②、茶丛的枝条有几根到十几根枝条,每丛嫁接多少为宜,一般十根枝条以下全部嫁接,十根以上接8~10根接穗就可以。实践证明,每丛嫁接成活6~8株,可以在短期内对树冠骨架形成有良好作用,其各层分枝数较多,骨架粗壮,树冠开展,覆盖度大,为提早投产奠定基础。2、剪砧、削穗、嫁接 低位剪砧,将茶丛的枝条离地2~3cm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每根枝条用利刀纵切一刀,除砧木粗大切接,一般为劈接,切缝应略长接穗斜面长度。 接穗应选择优良品种半木质化的枝条中下段,每枝接穗长3~4cm,削成斜形,一枝接穗要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壮叶片(大叶留半叶)。 接穗削好后,即把它插入已切开的砧木中,插入时必须使接穗靠在砧木的切口一边,两者的形成层使之吻合对齐。3、培土代绑 这是短穗嫁接法的特色,接好不捆绑,以培土代绑,培上细碎土把枝接位埋入土中,培土高度至叶柄基部,留出叶片和腋芽,培土时边培土边用手稍压实,但要注意砧木和接穗不要移位。培土代绑,是防止砧木和接穗失水,枝接位埋入土中,昼夜温差小,湿度也较稳定,为愈伤组织形成创造良好条件,使接穗和砧木双方的形成层和簿壁组织细胞一起分裂,加快愈合组织形成,填满接穗和砧木的空隙,由于砧木和接穗间的新生细胞紧密相接,才使两者的营养物质由胞间联丝相互传导,输导组织邻近的细胞也能分化同型组织,产生新的输导组织,这样砧木和接穗彼此生长在一起,愈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嫁接苗未成活之前注意培土保湿保温,就能提高成活率。4、加强接后管理 接后管理,是提高嫁接改种成活的重要措施。是指接后到成苗这段时间管理,夏接改种需1.5~2个月,遇干旱适当延长管理,冬接到翌年三月底,管理上要把好遮荫、浇水、保温等三关,不同改种时期管理上有侧重,夏接改种主要是遮荫和浇水管理为主,冬接改种以保温保湿为主,接好浇透水用薄膜覆盖保温,翌年三月底揭膜,节省大量浇水工,既省工又省本,更为突出为山地缺乏水源茶园嫁接改种提供配套措施。同时要及时拔草、防病虫害及剪除茶丛基部抽生出来的枝叶,使水分、营养物质集中供应复合茶树生长。嫁接改种成活以后管理与密植茶园管理基本相同。

农田种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有许多山区和半山区的农田改种茶树,以提高经济效益。现就农田种植茶树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1、田块的选择 茶树具喜温、耐阴、喜酸、怕碱、喜湿、怕淹的生物学特性,其根系需要疏松透气、肥沃潮润的土壤环境。因此种植茶树的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土壤酸性,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地下水位低,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能灌能排的山垄田块为宜,切忌选择地势低洼或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积水难排的水田地段。

2、打破犁底层 因水稻根系浅,农田经长期耕作,渍水土粒高度分散,所以耕作层浅,深度为20~30cm。由于常年在同一深度耕作,经常受到耕犁机械压实以及耕层细土粒向下淋溶沉积的影响,在耕作层以下形成一个紧实的犁底层,其厚度约为10cm。犁底层保水性能好,对水稻生长及水分管理有良好的作用。而茶树根深一般在60~80cm,坚实的犁底层不但影响茶树根系的伸展,而且还容易积水造成涝害。所以对改种茶树的农田在种植前必须进行深耕,打破犁底层,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为茶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如劳动力充裕,在种植前要进行全面深耕,一次打破犁底层,若劳力不足,可先破坏种植行下的犁底层,待农闲时再进行补耕。

3、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统 雨季积水引起的渍水湿害对茶树生长影响较大。土壤水分过多,积水时间过长,会因通气不良造成土壤氧气缺乏,导致根系生长停止,腐烂枯死,妨碍茶树生长。因此农田种植茶树必须建立排灌系统,因地制宜开好三沟,即排灌沟、围沟、畦沟,做到能排、能灌,既要能及时排除积水,又要能满足茶树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排灌沟为茶园进出水的骨干沟,大小视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排水畅通为原则。在茶园四周开挖宽40~50cm,深度深于定植沟的围沟,上方接通灌水沟,下方接通排水沟,以利避水、导水、引水,将田内积水、过路水排出田外,做到旱季能引水灌溉,雨季能有效地排除整个茶园的积水,及时降低地下水位。在两行茶树中间与茶行平行设置畦沟,深20~30cm,与围沟接通,雨季能排除地表积水,旱季可引水灌溉。

4、整地移栽 农田经深耕破坏犁底层后,茶苗移栽前耙细土块,开好种植沟,种植以双行条栽为宜,规格150cm×40cm×33cm。农田茶园种植沟不必挖得太深,一般深15~20cm,宽50~60cm即可。如果农田茶园种植沟挖得太深,雨季沟中土壤渍水排不出,造成积水,茶树根系会因水多缺氧而腐烂死亡,影响茶苗成活率。由于农田较山地肥沃,底肥不必太多,可在种植沟内施一些有机肥和硫酸钾复合肥,然后覆土10cm左右,以免造成烧根。选择优良茶树品种,按相应的行株距进行栽植,栽植深度掌握在6~8cm,苗高的可适当加深,栽植时应使根系舒展,用细土覆于根颈部压实。

5、合理间作 茶树具有耐阴的特点,而农田周围没有树木,较山地而言光照要强得多,因此在栽培时可采取合理间作的措施来调节光照强度,在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前提下,可在茶园四周及茶行间适当种果树或桑树等作为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改善自然环境。提倡茶果间作、茶桑间作,以茶为主合理间作,提高茶叶自然品质。

在农田种茶要注意要掌握哪些技术?


湿、怕淹的生物学特性,其根系需要疏松透气、肥沃潮润的土壤环境。因此种植茶树的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土壤酸性,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地下水位低,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能灌能排的山垄田块为宜,切忌选择地势低洼或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积水难排的水田地段。

2、打破犁底层因水稻根系浅,农田经长期耕作,渍水土粒高度分散,所以耕作层浅,深度为20~30cm。由于常年在同一深度耕作,经常受到耕犁机械压实以及耕层细土粒向下淋溶沉积的影响,在耕作层以下形成一个紧实的犁底层,其厚度约为10cm。犁底层保水性能好,对水稻生长及水分管理有良好的作用。而茶树根深一般在60~80cm,坚实的犁底层不但影响茶树根系的伸展,而且还容易积水造成涝害。所以对改种茶树的农田在种植前必须进行深耕,打破犁底层,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为茶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如劳动力充裕,在种植前要进行全面深耕,一次打破犁底层,若劳力不足,可先破坏种植行下的犁底层,待农闲时再进行补耕。

3、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统雨季积水引起的渍水湿害对茶树生长影响较大。土壤水分过多,积水时间过长,会因通气不良造成土壤氧气缺乏,导致根系生长停止,腐烂枯死,妨碍茶树生长。因此农田种植茶树必须建立排灌系统,因地制宜开好三沟,即排灌沟、围沟、畦沟,做到能排、能灌,既要能及时排除积水,又要能满足茶树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排灌沟为茶园进出水的骨干沟,大小视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排水畅通为原则。在茶园四周开挖宽40~50cm,深度深于定植沟的围沟,上方接通灌水沟,下方接通排水沟,以利避水、导水、引水,将田内积水、过路水排出田外,做到旱季能引水灌溉,雨季能有效地排除整个茶园的积水,及时降低地下水位。在两行茶树中间与茶行平行设置畦沟,深20~30cm,与围沟接通,雨季能排除地表积水,旱季可引水灌溉。

4、整地移栽农田经深耕破坏犁底层后,茶苗移栽前耙细土块,开好种植沟,种植以双行条栽为宜,规格150cm×40cm×33cm。农田茶园种植沟不必挖得太深,一般深15~20cm,宽50~60cm即可。如果农田茶园种植沟挖得太深,雨季沟中土壤渍水排不出,造成积水,茶树根系会因水多缺氧而腐烂死亡,影响茶苗成活率。由于农田较山地肥沃,底肥不必太多,可在种植沟内施一些有机肥和硫酸钾复合肥,然后覆土10cm左右,以免造成烧根。选择优良茶树品种,按相应的行株距进行栽植,栽植深度掌握在6~8cm,苗高的可适当加深,栽植时应使根系舒展,用细土覆于根颈部压实。

5、合理间作茶树具有耐阴的特点,而农田周围没有树木,较山地而言光照要强得多,因此在栽培时可采取合理间作的措施来调节光照强度,在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前提下,可在茶园四周及茶行间适当种果树或桑树等作为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改善自然环境。提倡茶果间作、茶桑间作,以茶为主合理间作,提高茶叶自然品质。

茶树形态特征(四)


(四) 叶

茶树叶片的可塑性最大,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就同一品种而言,叶片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无性繁殖的茶树)还是比较一致的。因此,在生产上,叶片大小、叶片色泽,以及叶片着角度等,可作为鉴别品种和确定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树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有直立的、半直立的、水平的、下垂的四种。在同一枝条上,上部新生叶较直立,随叶龄增长,自上而下,叶片渐趋平展。

叶柄长0.5~1厘米,半圆形,近轴面平或具凹槽。叶柄维管束称为叶迹,其形状因品种而不同,有圆形、椭圆形、半球形等。叶柄的长短、色泽、凹槽和叶迹的形状,都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

叶面有革质,具光泽,平滑,也有隆起的。叶面曲度,有沿主脉向上呈一定角度折叠的,有平展的,少数品种也有向叶背翻转的。叶背无革质,较粗糙,有气孔。气孔是茶树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大叶种气孔数少而大,小叶种气孔多而小。

茶树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

鳞片质地较硬,色泽黄绿或褐色,表面有茸毛和树脂,表层细胞为厚壁组织,有保护幼芽和减少蒸腾失水等作用。鳞片呈覆瓦状,当年生营养芽一般有1~3个鳞片,越冬芽通常有3~5个鳞片,当芽体膨大开展,鳞片就会很快胶落。

鱼叶因形如鱼鳞而得名,其侧脉陷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有锯齿,叶尖圆钝或内凹,叶色黄绿,叶质厚而硬脆,一般每梢基部有1片鱼叶,也有多至2~3片或无鱼叶的。

真叶的大小、色泽、厚度和形态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立地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叶片形状有椭圆形(长宽比1.5~2)、卵形(长度比1.5~2,最宽处靠近叶基)、长椭圆形(长宽比3~4)、披针形(长宽比3~4,最宽处靠近基部)、倒卵形(叶的中部以上最阔,以下渐狭,似一倒置的卵形)、圆形(近浑圆,或叶尖微凹)等。其中,以椭圆形和卵形居多。

茶叶的叶尖形状(图略) 急尖 渐尖 钝尖 圆尖

叶缘大都平展,但也有波浪形或向背翻转的,后两种叶缘也是叶质较柔软的特征。叶缘上有锯齿,锯齿的大小、疏密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为16~32对。按叶缘形状可分锯齿形(叶缘呈尖锐的锯齿状,齿端向前)、重锯齿形(叶缘的大锯齿上有小锯齿)、齿牙形(叶缘的齿端呈等腰三角形)、缺刻形(叶缘缺刻较深,或呈三角形)。锯齿的腺细胞脱落以后,叶缘上留下褐色的疤痕,这也是茶树叶片的特征之一。

叶片的叶尖有急尖(叶尖较短而尖锐)、渐尖(叶尖较长,呈逐渐尖斜)、钝尖(叶尖钝而不尖)和圆尖(叶尖近圆形)之分。叶尖的形状也是茶树分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

茶树叶片为网状脉,具有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侧脉间又分出几条细脉。主脉和侧脉约成45~80º角,侧脉伸展至边缘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式的网状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又一个鉴别性特征。侧脉的对数随茶树品种而异,一般8~9对,多的10~15对,少的5~7对。

叶片大小变异很大,叶长,短的为5厘米,长的可达20厘米,叶宽,窄的为2厘米,宽的可达8厘米。叶片大小一般以定型叶为标准,用0.7系数法计算其面积,即叶面积(平方厘米)=叶长(厘米)×叶宽(厘米)×0.7。叶片大小的划分,通常以叶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40~60平方厘米的为大叶,20~40平方厘米的为中叶,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

叶片质量一般以厚度或比叶重表示,叶片厚度一般为0.2~0.5毫米,成熟叶为0.3~0.5毫米,细嫩叶为0.2~0.3毫米。比叶重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厘米)上的鲜叶重(毫克)。

茸毛着生状态(根据显微照片绘制)(图略)

主脉茸毛之侧面 叶片茸毛之侧面

叶片上的茸毛是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征。茶树新梢上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着生茸毛。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但茸毛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在同一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嫩叶;随着叶片成熟,茸毛渐稀短而逐渐脱落,一般至第四叶叶片上虽留有痕迹,但已无茸毛可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602.html

上一篇:茶树生长和水分的关系

下一篇: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