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园科学用药技术

2019-11-13

1、茶园用药的特点

(1)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采摘间隔期短,一般春茶3~5天,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一般为7~10天。

(2)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茶;成茶饮用时直接用开水连续多次冲泡,其中的农药残留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2、科学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如防治茶小绿叶蝉应选用具强烈触杀性,具有一定内吸性的农药如巴丹;防治螨类应选择广谱性杀螨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2)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3)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如茶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4)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则效果更佳。如防治茶丽纹象用巴丹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浓度敌敌畏农药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刺粉虱用扑虱蚜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5)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一般亩用药液量在50~70公斤。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二次稀释法”,如配制1000倍液,应先配成50倍“母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其余的水配至1000倍。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6)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三氯杀螨醇、甲胺磷、水胺硫磷、六六六、DDT等在茶园使用。

小编推荐

茶园科学安全药技术


茶叶的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消费者饮茶健康的首要问题,为此,做好茶园科学安全用药工作尤为重要。其主要措施是坚持实施科学安全用药技术,优先考虑选用生物农药,酌情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等,对茶树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使茶树病虫害不但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茶叶的农残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本文就此作探讨,供茶叶生产参考应用。

一、 茶园用药特点与科学安全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采摘间隔期短,一般春茶3-5天,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一般为7-10天。

2. 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茶园科学安全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 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应选用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内吸的农药如吡虫啉;防治螨类应选择应广谱性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2. 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3. 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如假眼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4. 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则效果更佳。如防治茶丽纹象甲用天王星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度敌敌畏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制粉虱用吡虫啉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5. 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一般每公顷用药液量在750-1050公斤(50-70)公斤/亩)。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二次稀释法”。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6. 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三氯杀螨醇、六六六、DDT、甲胺磷、水胺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异柳磷、内吸磷、毒鼠强等在花园使用。

二、 茶园常用生物防治技术简介

1、 茶毛虫NPV及其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

1978年在本所,从茶园自然罹病的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nspersa Strand)幼虫中分离获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了病毒粒子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用病毒悬液(每50千克水加病毒毒尸100-200头)防治茶毛虫幼虫的应用技术和安全性评价等。在此应用有效的基础上,分离提纯病毒,研究加入荧光素钠、乳化剂等制成耐光照、雨淋的茶毛虫NPV杀虫剂,用该剂5*107-6*107PIB/ml喷雾防治茶毛虫幼虫,效果达80-90.4%以上,持续效果达3-5年。

2、 白僵菌871(Beauveria bassina Vuillemin)

1987年在本所,从茶园罹病的茶丽纹象甲成虫僵尸中分离获得白僵菌871菌株,研究了该的形态学、生态学上的特征、菌粉的生产加工工艺等;探明了该菌侵染茶丽纹象甲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机理和致病力,毒力达90%;应用该菌粉每公顷7.5-22.5Kg喷雾或毒土施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幼虫、蛹和成虫,防效均达80%以上。

3、 韦伯虫座孢菌(Aegeria webberi Faweett)

1991年和1995年在本所,分别从茶园采获的黑刺粉虱(Aleurocamthus spiniferus quaint)和椰园蚧(Temnaspidiotus destructir Signret)的寄生菌中分离获得韦伯虫座孢菌,研究了该菌的形态学、生态学上的特征以及菌粉的初加工工艺等;探明了该菌对上述两种害虫的毒理与毒力;调查了该菌在茶园对黑刺粉虱和椰园蚧若虫的寄生规律;用该菌每公顷7.5Kg喷雾防治上述两种害虫的若虫,防效均达70%以上)

4、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与苦参碱混剂防治茶树主要害虫的研究与应用

引进生物农药Bt与苦参碱(Batrine )混用的可湿性粉剂,研究防治茶树害虫的应用技术,茶园应用Bt混合剂400-600倍防治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ns Fabricius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

茶园怎样合理用药


茶叶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茶园用药跟其他作物有明显差异,很多农药都不适合用于茶园,在茶园中用药特别要讲究安全、合理。所谓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就是要求做到防治病虫效果好,对人、畜、鱼类、茶叶安全,残留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能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概括地说就是作到经济、安全、有效。

要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最根本的是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使用农药。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协调应用。生产实际中,主要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合理选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叶及天敌安全、无不良影响,成本低廉的药剂品种,掌握药剂特点和防治对象,作到针对性用药。

2.合理选择施药时期。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如防治黑刺粉虱一定要在幼虫盛孵期施药;保护天敌应避开寄生性天敌羽化盛期施药;避免残毒则要严格遵守施药的安全间隔期。

3.采用适当的浓度、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用药量和最少的有效次数,才能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的要求,才能省药、省工、省成本、减少残毒,有利天敌。切忌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切忌盲目施药。

4.采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可根据农药的剂型、茶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5.适当混用与轮用农药。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起兼治和增效作用,并能减少用药次数。轮用农药应掌握选用具有不同毒理机制,不产生交互抗药性的药剂。另外还要掌握农药混合后不应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对作物不应产生药害。对于新的农药品种,能否混合使用,应先作小区试验,再行推广。

6.要正确看待防治效果。不要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要从生态学观点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上去看待防治效果,不要单纯依赖化学药剂,不要片面追求高的防治百分率。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417.html

上一篇:如何识别与防治茶小绿叶蝉

下一篇:松阳香茶生产技术--茶园管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