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综合抑制茶园病虫害

2019-11-13
2 茶园病虫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应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暴发。

加强栽培管理 新植茶园应选择抗病虫品种。在秋冬季节,适时施用既肥、沤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养护土壤,培育壮树。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茶橙瘿螨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危害;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在农闲季节可适当中耕,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人土觅食。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人工除草,对一般杂草应保留一定数量,有利于天敌栖息。

保护利用天敌

应在茶园周围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也可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可间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这些措施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将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摘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内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类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的条件,将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虫草菌、多角体病毒等各种有益微生物释放到茶园中去,使其建立种群,并造成再次侵染和流行。

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部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的营养补充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综合开展生防

开发和利用生物制剂,如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用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等。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和互利素可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诱杀害虫。

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植物性农药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只是在害虫发生较严重时才能使用。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可用于防治茶叶螨类、小绿叶蝉和茶树病害,但应严格控制在冬季封园等非采茶季节使用。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园病虫害管理


5月份是茶园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据多年观察和近期的田间调查,5月份茶园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黑刺粉虱、螨类、蚜虫等。

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在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褐色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该病为高温高湿型病害,以5-6月、9-10月发生重。龙井43号、福云3号发生较重。

轮斑病:主要为害成、老叶,病斑初为黄褐色小斑,扩展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后期中央为灰白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嫩梢发病变黑枯死,引起枯枝。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轮斑病发病,夏秋茶发生较重。

云纹叶枯病:主要为害成、老叶,初期在叶尖、叶缘产生黄褐色小斑,水渍状扩展后病部变褐,病健交界部呈黑褐色线纹,中央为褐色或灰白相间的云纹状斑,病叶质脆易落。该病高温高湿型病害,以5-6月、9-10月发生最盛。

黑刺粉虱:据田间调查,今年第一代黑刺粉虱孵化高峰在5月10日,防治适期在5月15-20日。

茶橙瘿螨:茶农应加强茶园观察,发现平均每叶有螨17-22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

蚜虫:由于茶蚜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以及近期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发生、繁殖,各茶农应加强调查,及时做好茶蚜的防治。防治指标:有蚜梢率4-5%,芽下2叶有蚜叶虫口20头。

防治措施:

1、加强园地管理,及时排除渍水,增施有机肥。

2、做好采摘管理,防止强采、捋采,造成枝叶伤口,机采或修剪后要及时喷药保护。

3、分批采摘:由于茶橙瘿螨和茶蚜绝大部分集中在茶芽二、三叶上为害,及时分批采摘能带走大量的成螨、卵、若螨及蚜虫,是十分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

4、药剂防治:

炭疽病、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病害选用50%多菌灵1000倍、75%百菌清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喷雾,间隔5-7天再喷一次,连续喷2-3次;黑刺粉虱选用2.5溴氰菊酯乳剂15毫升/亩或10%联苯菊酯乳剂20毫升/亩;茶橙瘿螨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或15%哒螨灵2000倍或99%矿物油;蚜虫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15毫升/亩。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九江市庐山区是庐山云雾茶主产地,近几年相继建立了几个无公害茶园,茶园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

1、选育抗性品种:选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如庐山云雾茶区选用的品种是:龙井43、上梅州、庐山群体种等,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性强。

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和台刈对许多茶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是3~5厘米,10~15厘米和离地面40厘米。轻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茶叶蝉和茶橙瘿螨等栖集于茶冠表面的害虫剪去,每年可在早春惊蛰前后进行。深修剪和重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茶毛虫、茶尺蠖及长白蚧、龟甲蚧等为害严重的茶园,要及时采取深剪和重剪,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出茶园,集中销毁。

3、施肥、深耕相结合:茶园施用基肥与中耕深耕同时进行。每年9~10月在茶行间深耕30厘米,根系培土5~7厘米,同时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深耕可以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

另外,及时采摘,抗旱保湿,疏枝清园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减少茶园的病虫发生。

二、应用物理防治,降低害虫密度

1、灯光诱杀法。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 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灯光引诱效果最好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其次是日光灯和白炽灯。每年在害虫发生期,东方红杀虫灯每50~60亩装一盏,20~30瓦的黑光灯每10亩装一盏进行诱杀,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数量进行测报和分析。

2、嗜色诱杀法。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茶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琥珀色都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或在纸片上涂上触杀作用的农药。

3、人工捕杀法。人工捕杀是传统的捕杀方法,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其幼虫1~2龄群集在叶片背面,被害状明显极易发现,可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就地踩死。又如蓑蛾类常有为害中心,被害状明显,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随手摘除虫囊。 昆虫习性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和利用,如昆虫性激素的利用。

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

1、以益虫治害虫。如:绒茧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细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虫、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以及异色瓢虫防治茶蚜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常见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

四、限制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无公害茶叶类型来确定化学防治方法。

1、绿色食品A级的茶园。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做到:①合理选用农药;②安全使用农药;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

2、绿色食品AA级(有机茶或出口茶)茶园。在此茶园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助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常见植物源农药有鱼藤酮、楝素、烟碱;微生物源农药有多氧霉素、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NPV病毒制剂;矿物源农药有硫酸铜、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即在明确有害生物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把有关防治措施加以协调应用,使其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限度之内的管理措施。其中重要的是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把农药等可能引起对自然控制的破坏压至最低限度,维持生态平衡。由于茶园茶树多年生常绿,茶丛茂密郁闭,生态环境比较稳定,既利于多种病虫和天敌生存繁衍,群落的网络结构也比较丰富,自然控制的潜力相应较大。这是开展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在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首先需要考虑茶叶生产过程中经常性的丰产优质措施,诸如茶叶采摘,做到以农业技术防治为基础;合理施用化学农药,维护自然天敌对害虫的生态控制能力;发展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过多依赖化学农药,不仅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量,也在盲目杀灭天敌,削弱其自然控制能力,破坏茶园生态平衡,助长一些害虫再增猖獗。必须从合理用药做起,选择并协调运用其它措施,组成恰当的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恢复发展茶园良好群落结构和自然控制能力。

防治指标:系指病虫危害给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防治指标的确定,首先是通过某种害虫的饲养观察,测定平均每头虫口的取食量及其经济损失,调查研究当地天敌等自然控制因素,特别是优势种天敌对害虫的攻击效应的测定;进而田间划小区选取或接种不同的病虫密度,观察记载其茶叶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情况,最后折算经济损失并联系防治成本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指标数值。主要茶树害虫的防治指标如下:

茶尺蠖:三龄前平均每丛10头,三龄后平均每丛5头。

油桐尺蠖:三龄前平均每丛5头,三龄后平均每丛2头。

茶小卷叶蛾:采摘后平均每丛10头幼虫。

茶毛虫:每亩1000头幼虫。 茶黑毒蛾:每亩1000头幼虫。

茶蚜:平均被害芽梢达10%,芽下第二叶虫口20头以上。

茶树地方品种(local varieties of tea plant)

在某一特定生态环境和茶类地区内,经人工选择或在当地长期栽培利用过程中逐渐演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品种。亦称当地品种、农家品种。一般皆缺乏较系统的育种和鉴定程序,但都比较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类要求,也具有某种独特的性状、特性和一定的栽培面积。中国茶树地方品种种类很多,有的地方品种经过鉴定后还可以直接扩大推广的范围。茶树地方品种按照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地方品种和无性系地方品种两类。有性系地方品种的茶树皆采用种子繁殖,在茶树组成中往往包含若干不同类型成分,组成一个群体,故亦称为“茶树群体品种”。

无性系地方品种皆以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后代。同一品种的植株,在形态、特征、特性上的差别较小。而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显著,所以从形态上很容易识别。

古茶园病虫害防治


云南省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和珍贵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据统计,云南省古茶园面积大约有100多万亩,其中较为连片的古茶园大约有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我省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红河州等主产茶区的边远山区,其生长年代都在百年以上,许多稀有古茶树,其生长年代已在千年以上。

近年来,人们生活追求自然、返璞归真,古茶园所产茶叶因其滋味纯正、回甘持久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其市场售价也比常规大叶种茶叶十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因此,当地群众对古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要求有别于常规茶园,从来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等物资,其所产茶叶达到或接近有机茶标准。现根据我省古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特提出古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在农闲季节,要清除茶园杂草、杂木和病虫枝,增加茶园通风透光性,恶化茶树病虫害发生环境,并将茶树周围枯枝落叶掩埋在茶树根部,破坏茶树病虫害越冬场所,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丰富茶树营养,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二、开展群防群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加强对茶农病虫害知识培训,提高茶农对茶树病虫害的识别能力,使茶农在正常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及时观察到茶树病虫害发生动态,将茶树采摘与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病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红蜘蛛、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病害的侵染途径,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暖冬或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并将茶树病虫害的虫卵、幼虫、虫包、虫蛹以及病叶和病虫枝及时清除带离茶园,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多种方法诱杀虫害。

(一)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按每30至50亩的茶园面积安装一只频谱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的密度进行灯光诱杀,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糖醋液诱杀。利用一些如:蛴螬、小地老虎、黑毒蛾等害虫成虫的习性,开展糖醋液诱杀;

(三)性信息素诱杀。利用茶树害虫如:茶小卷叶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成虫的性信息素诱杀;

(四)色板诱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黄色粘板(纸)诱杀茶黄蓟马、茶蚜,用蓝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好。

四、保护利用茶树病虫害天敌,提高茶园对茶树病虫害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病虫害天敌资源。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食螨瓢虫等。

五、加强古茶园遮阳树和绿肥间作,增加古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古茶园GAP规范目标。根据古茶园生物结构,对单一古茶园在茶行空隙和地边种植与茶树相得益彰的香樟树、柯子、灯台树、千年桐等遮阳树和大叶千斤拔、大豆、蚕豆及紫花苜菽等绿肥,丰富古茶园生物多样性,达到以地养地、以绿肥养茶的目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412.html

上一篇:广东茶园有哪些害虫

下一篇:绿盲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