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怎样防治茶园长白蚧

2019-11-13
1、长白蚧在浙江省茶区一年发生3代,受害茶树发芽稀少,芽叶瘦小,叶片变薄,严重时茶树整株枯死。大多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在浙江3月下旬初见,第一代卵在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成虫6月下旬初见;第二代卵在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期,成虫在8月上旬初见;第三代卵在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上旬中旬为孵化高峰期。影响长白蚧虫量的主要因子有气候条件、环境条条件及天敌因子。 2、防治措施: 苗木检验:发展新茶园对从外地引入种苗,应严格检查,引入不带长白蚧的苗木。 修剪台刈:对受害重、茶树树势衰败的茶园,应采取深修剪或台刈措施,修剪时期应在长白蚧孵化盛末期(浙江茶区以春茶后为宜)。 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尤其在天敌高峰期应尽力避免施药,以保护天敌繁殖,对红点唇瓢虫密度过大的茶园,为防止相互残杀,可采取适当人工移放。 农药防治:在卵孵化盛末期采集田间嫩成叶,若百叶若虫量在150头以上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田间卵孵化盛末期。施药方式以低容量喷雾为宜,但应喷至长白蚧栖息部位。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量为20-25克),48%毒死蜱乳油(每亩用药药量为60-70毫升)。以上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和14天。

cy316.com扩展阅读

长白蚧


拉丁学名:Lopholeucaspis japomca Cock.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0.6~1;4毫米,梨形,淡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0.7毫米,淡紫色,头部色较深,翅1对,白色半透胡,腹未有一针状交尾器。卵椭圆形,长经约0.23毫米,宽约0.11毫米。淡紫色,卵壳白色。初孵若虫椭圆形,浅紫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有尾毛2根,能爬行。1龄若虫后期体长约0.39毫米,2龄若虫体长0.36~0.92毫米,体色有淡黄、淡紫和橙黄色等多种,触角和足退化,3龄若虫淡黄色,梨形。前蛹淡黄色,长椭圆形,长0.6~O.9毫米,腹末有尾毛2根。蛹紫色。长o.66~o.85毫米,腹末有一针状交尾器。长白蚧的介壳灰白色,较细长,前端较窄,后端稍宽,头端背面有一褐色壳点。雌虫介壳在灰白色蜡壳内还有一层褐色盾壳,雄虫介壳较雌介壳小,内无褐色盾壳。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茶园树势生长衰弱,叶片稀少瘦小,茶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大面积茶园死亡。 发病特点:在浙江、湖南省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时雄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l、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而第3代孵化期持续时间长,。虫口在茶丛中的分布部位随代别、性别而异,一般枝干上的虫数最多,雌虫几乎全部分布在枝干上,雄虫则第l、2代多数分布在叶缘的锯齿间,第3代多数分布在枝干上。各虫态历期为: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产卵于介壳内,每雌产卵量10~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下爬出,爬动数小时后,找到适合的部位,将口器插入茶树组织中固定,并分泌白色蜡质覆盖于体表。雌虫共3龄,雄虫2龄。 在茶园郁蔽、偏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的茶树有利于发生。幼龄茶园和合刈复壮茶园受害较重。长白蚧远距离传播的途径主要在于调运带虫的苗木。在一个小范围内,风是传播的主要媒介。 防治方法: (1)加强对茶苗的检疫,防止把有蚧的苗木传入新区。 (2)受害严重、叶片稀少、树势衰老的茶园可进行合刈更新,合刈后应加强肥培管理和喷药防治,以预防残留在树椿上的少量长百蚧虫口迅速蔓延滋长。 常用药剂: 喹硫磷扑虱灵

茶长白蚧


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 茶长白蚧分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防治方法  (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喹硫磷、50%马拉硫磷、40%水胺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

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茶树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 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茶树虫害--茶树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 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237.html

上一篇:炎夏茶园应防暑

下一篇:提倡茶园立体间套种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