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气象条件与茶叶生产

2019-11-13

茶叶是国家主要农产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茶叶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之一,它为国家提供巨额的关税。茶树的分布、生长、发育,茶叶品质、产量及制造过程无不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

茶树是多年生灌木或乔木常绿作物。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气象条件制约着茶树的分布,最适宜种植在季风型亚热带气候区,在我国中、南部种植最广。尤其这些区域多云雾地带最适宜茶树生长,有着“云雾山中茶”的说法。

茶树原产于我国,早在公元8世纪,唐代学者陆羽率先总结出茶树生长适应的生态环境,他确认在向阳山崖上阳林中的茶品质好,而生长在阴山坡谷的差。后来,唐代韩鄂,宋代赵汝砺、宋子安等,更进一步阐明茶树适宜于多雾露、气候冷凉山区,并提出茶树“畏日”、“畏寒”,不宜太阳直射。意思说,茶树怕暴晒、怕霜冻,要求漫射光线,要有一定的遮荫条件。

茶树并非何时何地都能生长,它受温、光、水所左右。因此,气候因素是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关键。一般年均气温在13°C以上,全年大于10°C的积温3000°C~4500°C以上,年最低气温多年均值在-10°C以上的地区,可以种植。通常日均气温稳定过10°C时,茶树开始萌发,当气温在20°C~30°C,茶树生长旺盛。气温大于35°C,则新梢生长缓慢,若空气湿度很低时,茶树停长,这种高温低温天气连续几天,会灼伤嫩枝叶。秋季当气温下降至10°C以下,秋梢将停长。在有水分供应下,大于10°C年活动积温愈高,年采茶次数多,产量越高。

茶树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形成各种变种,具有不同的气候适应性。中国小叶种最耐寒,在气温-10°C时开始受冻,-l2°C至-l3°C嫩悄、叶芽受冻,叶缘发红变枯,春茶减产。云南大叶种的印度阿萨姆变种最不耐寒,在气温低于0°C时,受冻害。

一般茶区年降水量1150毫米~1400毫米,年降水云超过5000毫米的茶区,只要排水良好也不会影响茶树生长。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但茶树生长期间,雨量分布均匀,仍不会造成影响。月降水是大于300毫米对茶树生长不利。若连续数月,雨量小于50毫米,则受旱。

茶树喜弱光又耐阴。在弱光下,茶树鲜叶中合大量叶绿素,它能有效地利用日光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蓝紫光能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含氮物的合成与积累,紫外线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增加。当云雾多时,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用,柔和的漫射光有利于增加茶叶中含氮和芳香物质。在茶树生长期间,日照百分率若小于45%,茶叶品质较优,若小于40%更甚。因此,茶叶适宜中高山多云雾冷凉山区种植,平原、河谷地带因光照强、遮荫条件差,不宜神植。茶树在长日照下生长较好。当冬季有42天短于11小时40分光照,茶树相对进入休眠期。若用人工延长光照至13小时,即可打破其冬眠,促长新梢,抑制开花,提高产量。

我国南方夏季炎热干旱,茶区蒸发量大,在阳光暴晒下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当日最高气温大于35°C,日蒸发量在9毫米以上,连续7天以上无雨滴,要对茶园喷水或灌水,增加空气中湿度。

cy316.cOM编辑推荐

影响“茶叶”保管的气象条件


茶叶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而如何保管好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并不是每个喝茶者都知晓的。要使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在保管过程中,主要是控制湿度、温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对茶叶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防止茶叶串上异味、怪味。尤其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更应倍加注意。

首先,最重要的是控制湿度。茶叶最适宜在其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密封贮存。当其含水量在8%左右时,贮存6个月就会有陈茶气味;当其含水量在10%时,就很容易出现霉变气味;当其含水量超过12%时,因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霉菌很容易大量滋生,霉变气味会加强、加浓,倘饮用,对身体有害,有时甚至发霉结块,根本无法饮用。若茶叶中含水量过高,可用干净的器具温火炒干或烘干后,再贮存。

其次,要控制温度。茶叶适宜在低温情况下存放。因为温度较高,能促使茶叶吸湿变质。在温度0—5℃的条件下,能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色泽与香味不变。在10℃左右时,其色泽变化缓慢,且无质变气味;在15℃以上时,其色泽变化加快,开始出现老化现象,并伴有陈茶气味。

其三,应遮荫避光。茶叶在无光线照射的环境中存放效果最好。在有光的环境中,特别是光线直接照射时,不但茶叶的色泽变化加快,而且还能加速陈化变质,使其出现一种令人作呕的“日晒气”、“尘土味”;尤其是高级绿茶,对光线的照射作用特别敏感,其中所含的叶绿素、维生素等很容易见光分解损失,若经10天光照就会完全变成棕红色。

其四,要单独存放,避免串味。因为茶叶中含有烯萜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的能力。所以,贮存茶叶应避免放在用樟木、杉木等具有较大异味的木材制做的箱、柜内;不能与香皂、花露水等异味较大的化妆品以及卫生球、油漆、海产品等一起存放,否则,很容易串味。倘若与具有腥臭气味的海产品在一起存放,饮用时,会使人感到恶心。另外,红、绿、花茶分类密封存贮,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茶叶保管的气象条件及其影响


茶叶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而如何保管好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并不是每个喝茶者都知晓的。要使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在保管过程中,主要是控制湿度、温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对茶叶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防止茶叶串上异味、怪味。尤其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更应倍加注意。

首先,最重要的是控制湿度。茶叶最适宜在其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密封贮存。当其含水量在8%左右时,贮存6个月就会有陈茶气味;当其含水量在10%时,就很容易出现霉变气味;当其含水量超过12%时,因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霉菌很容易大量滋生,霉变气味会加强、加浓,倘饮用,对身体有害,有时甚至发霉结块,根本无法饮用。若茶叶中含水量过高,可用干净的器具温火炒干或烘干后,再贮存。

其次,要控制温度。茶叶适宜在低温情况下存放。因为温度较高,能促使茶叶吸湿变质。在温度0―5℃的条件下,能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色泽与香味不变。在10℃左右时,其色泽变化缓慢,且无质变气味;在15℃以上时,其色泽变化加快,开始出现老化现象,并伴有陈茶气味。

其三,应遮荫避光。茶叶在无光线照射的环境中存放效果最好。在有光的环境中,特别是光线直接照射时,不但茶叶的色泽变化加快,而且还能加速陈化变质,使其出现一种令人作呕的“日晒气”、“尘土味”;尤其是高级绿茶,对光线的照射作用特别敏感,其中所含的叶绿素、维生素等很容易见光分解损失,若经10天光照就会完全变成棕红色。

其四,要单独存放,避免串味。因为茶叶中含有烯萜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的能力。所以,贮存茶叶应避免放在用樟木、杉木等具有较大异味的木材制做的箱、柜内;不能与香皂、花露水等异味较大的化妆品以及卫生球、油漆、海产品等一起存放,否则,很容易串味。倘若与具有腥臭气味的海产品在一起存放,饮用时,会使人感到恶心。另外,红、绿、花茶分类密封存贮,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谈谈“茶叶”保管的气象条件及其影响


茶叶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而如何保管好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并不是每个喝茶者都知晓的。要使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在保管过程中,主要是控制湿度、温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对茶叶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防止茶叶串上异味、怪味。尤其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更应倍加注意。

首先,最重要的是控制湿度。茶叶最适宜在其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密封贮存。当其含水量在8%左右时,贮存6个月就会有陈茶气味;当其含水量在10%时,就很容易出现霉变气味;当其含水量超过12%时,因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霉菌很容易大量滋生,霉变气味会加强、加浓,倘饮用,对身体有害,有时甚至发霉结块,根本无法饮用。若茶叶中含水量过高,可用干净的器具温火炒干或烘干后,再贮存。

其次,要控制温度。茶叶适宜在低温情况下存放。因为温度较高,能促使茶叶吸湿变质。在温度0—5℃的条件下,能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色泽与香味不变。在10℃左右时,其色泽变化缓慢,且无质变气味;在15℃以上时,其色泽变化加快,开始出现老化现象,并伴有陈茶气味。

其三,应遮荫避光。茶叶在无光线照射的环境中存放效果最好。在有光的环境中,特别是光线直接照射时,不但茶叶的色泽变化加快,而且还能加速陈化变质,使其出现一种令人作呕的“日晒气”、“尘土味”;尤其是高级绿茶,对光线的照射作用特别敏感,其中所含的叶绿素、维生素等很容易见光分解损失,若经10天光照就会完全变成棕红色。

其四,要单独存放,避免串味。因为茶叶中含有烯萜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的能力。所以,贮存茶叶应避免放在用樟木、杉木等具有较大异味的木材制做的箱、柜内;不能与香皂、花露水等异味较大的化妆品以及卫生球、油漆、海产品等一起存放,否则,很容易串味。倘若与具有腥臭气味的海产品在一起存放,饮用时,会使人感到恶心。另外,红、绿、花茶分类密封存贮,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茶叶生产与气象


茶叶属喜温、喜湿、爱荫的树种。它的生长发育与外界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年生育期内要求的基本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气温12-28度,10度的年活动积温在3500-4000度以上,年总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1、气温: 茶叶喜温暖,其生育以年平均气温15-23度为宜。它在一年内生育的长短,主要由温度决定。一般认为:日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15-20度生长旺盛;20-30度生长虽快,但芽叶易衰老。另外,过高过低的温度也会使茶树正常生育受到不良影响。一般能忍耐的最高温度虽较高,但当日平均气温>35度,又持续数天,对茶树生长就有较大影响。茶树在没有干冻的情况下,能忍耐-15--17度的最低温度。

2、雨量、湿度: 茶树是一种叶用作物,雨量和湿度直接关系到茶叶能否高产优质。在其生长期间,嫩芽不断被采取,新芽叶又不断的生长,所以对水、湿有特殊的要求。 适宜茶树生长的降水量年平均在1000-2000毫米,并要求月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此外茶树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在生长旺季,需要较多的雨水,如果雨水少、空气干燥,就影响茶树生育。

3、光 照: 茶树喜荫。光照对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漫射光对茶树生长最有利。 根据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做好抗旱、防寒、防霜、防风等工作。

茶叶生产与制茶技术知识


茶树修剪

修剪茶树是培育丰产型和塑造优化型的树冠结构,最大限度地延长茶树高产、稳产、优质的经济年限的重要方式。

一、修剪茶树的作用

一是解除顶芽及主枝的顶端生长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和侧枝生长。

二是改变茶树碳氮比,加强营养生长。

三是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平衡,促进新梢或根系生长。

四是利用枝条的异质性,更新复壮树冠。

二、修剪类型与措施

根据茶树的品种、树龄、长势和采摘面上分枝的生长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剪措施。

1、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幼年期的树冠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定高定剪结合打顶培养健壮的骨干枝,是促进茶树持续高产优质的关键。

(1)措施:当树高达到30厘米以上,主茎粗达3毫米以上,并有一、二个分枝,便可进行第一次定剪,修剪高度以离地面15—20厘米为宜;第二次定剪于第二年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第三次定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上再提高10—15厘米。这样通过3—4次定剪,茶树骨架枝高度已达45—50厘米,便可进入投产期。如黄旦、本山、毛蟹、乌龙等品种由于顶端优势较弱而分枝性能强,定剪次数一般为2次即可。

(2)注意事项

a、定剪时间应在越冬芽未萌动时进行。

b、高度不足时不能剪,否则会影响骨干枝的健壮度。

c、剪口的位置应在侧芽向外的部位处下剪,使侧枝向外扩展,留下的小桩也不宜过长。

d、不能以采代剪,否则会形成过密而不壮的分枝层。

2、成年茶树(投产茶园)的修剪

投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的方法。对茶树树冠比较郁闭,行间狭窄的无公害茶园,还要结合辅助性的修剪如清蔸亮脚或边缘修剪,以利茶园创造良好的微域气候。

(1)轻修剪:轻修剪是在定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控制树高和培养树冠及采摘面。修剪深度每年一次在原有修剪面上提高3—5厘米,逐步控制茶树高度在60—90厘米之间。茶园投产数年后,常在每季茶采摘后依据树势剪去树冠面的突出枝和细弱枝,称之为修面。

修剪时期一般宜在秋冬茶采摘后进行,也可根据气候和调节采摘期而灵活进行。

(2)深修剪: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修剪,树高增加,树冠面上发生许多浓密而细小的分枝,应进行深修剪。一般每隔4—5年左右进行一次,深度以剪去结节枝层为度,一般10—15厘米。修剪时期可选择在春茶前或春茶后。

(3)清蔸亮脚:对树冠很郁闭的茶园采用修枝剪剪去树冠内和下部的枯老枝、细长的徒长枝,疏去密集的丛生枝,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4)边缘修剪:对封行形成无行间通道的茶园,剪除两茶行间交叉或过密的枝条,保持茶行间有20—30厘米的通风道。宜在立春前后或春茶后进行。

3、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

重修剪和台刈是一种改造和更新树冠的手段,能使衰老的树冠重新恢复生机旺盛的树冠。

(1)重修剪

对象:对树势趋向衰老或未老先衰,出现枯枝多,主干枝退化呈灰白色,分枝稀疏,枝条细弱,新梢萌发细小,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活力,采取深修剪已不能恢复生长势的茶树。

措施:常剪原树高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即留下离地面30—40厘米主枝分枝高度,重新培养枝干,重组新一轮树冠。不宜在高温季节进行,宜在立春前。其它季节进行需加强肥水管理和保护。

(2)抽刈剪

对象:对未老先衰的树势,主干枝仍有较强活力,只有个别枝条呈现衰老,可以采用抽刈的方法。

措施:将茶丛中较衰老的枝条和徒长枝,在离地面10—15厘米处砍去,而保留生长仍较强壮的枝条和徒长枝。不宜在夏暑季进行。

(3)台刈

对象:树势严重衰老,枯枝、细弱枝、白化枝多,披生地衣和苔藓,芽叶稀少细弱,产量严重下降,采用重剪是不能恢复树势的茶树。

措施:在离地面5—10厘米处台割,枝干粗的采用锯除,切口要求平滑稍斜,切忌破裂,否则影响发芽。根颈部有更新枝的,应留2—3支枝梢,以利水分和养分的输导。

台刈时期:最佳时间在立春前后,其次是春茶后。

2、对重修剪的茶树:当年以养为主,以采为辅,对长势强的突出新枝梢可适度打顶。秋茶打顶采摘。翌年立春前后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尔后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逐步投采。

3、对台刈的茶树:当年一律留养,翌年立春前和秋茶后分别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尔后按定高平面采摘法逐步投采。

福建茶叶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闽东的茶农采摘茶叶的传统方法是,每株茶树除留几条枝梢外,老嫩茶叶一把抓,一年只采4―6次,夏茶过后即停采,产量低、质量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推广合理采摘技术,绝大部分茶区推行及时采、分批干、留鱼叶采,既省工又增加收人。红绿茶常规采以一芽二三叶为标准,优质高档茶则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做到采中有养、采养结合。幼龄茶树以养树为主。结合打顶。青壮龄茶树以采为主,结合养树。老龄茶树留鱼叶采,对夹叶全采光。台州后再萌发的茶树,以打顶为主,次年始行正常的留鱼叶采。闽东茶区各季采摘的比例为 春茶占年产量的55%,夏茶占25%,秋茶占20%。

60年代后,经过试验示范和结合树冠的培养技术以及采茶技术的培训。逐步改变只采不养的习惯O 70年代,福安王家茶场总结出茶叶的“五采五养’(采面养底、采中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采摘技术。即在采摘面上集中采,采摘面下集中养的采养结合技术,达到产量、质量、养树三兼顾Q 嗣后,各茶农在此基础上又总结出新的“一标准,三不留,五不采 的经验,即按茶类的采摘标准采,不留霸王芽,不留标准梢,不留对夹叶,不采粗老叶,不干梗蒂,不采花蕾,不采鱼叶.下采幼嫩芽梢,进一步改进茶叶采摘技术。

80年代,试制采茶机在部分茶区使用,替代人工采摘,提高工效。1990年后,闽东茶区茶叶采摘已从单纯的采茶过渡到采养结合,进而又发展为“剪、采、养的综合配套。

无公害茶叶生产规范的条件有哪些?(下篇)分别是主要有


二、无公害茶叶的认证程序及标志

要获得无公害茶叶产品的认证,首先需要通过无公害茶叶的产地认证,然后再中请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和标志使用。

(一)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申请程序

申请人向产地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中请,并提交申请材料,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的中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出具推荐意见,连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逐级上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推荐意见和产地认定中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组织有资质的检查员对产地认定申请材料米进行审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资质的检查员参加的检查组对产地进行现场检查。

申请材料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产地环境进行抽样检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环境检验和环境现状评价符合要求的,进行全面评审,并作出认定终审结论。符合颁证条件的,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90日内按照本程序重新办理。

(二)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程序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承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获得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可申请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申请人可以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直接向中心申请产品认证,并提交申请材料,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不需要对申请认证产品产地进行现场检查的)或者申请材料和产地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中心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申请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中心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需要的)和产品检验符合要求的,进行全面评审,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认证结论,符合颁证条件的,由中心主任签发《无公害茶叶认证证书》:《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90日内按照本程序重新办理。

(三)无公害食品标志

对于获得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叶可以有偿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见图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由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并发布、加施于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规格分为5种,其尺寸(直径)分别为10毫米、15毫米20毫米、30毫米、60毫米。

三、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与规范

无公害茶叶生产规范和标准包括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的四项规范和标准,它们分别是①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②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③NY/T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④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2001标准;其中①和④两项是强制性标准,而②和③是推荐性标准。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无公害茶叶生产规范的条件有哪些?(上篇)分别是主要有


一、无公害茶叶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污染和安全间题,我国农业部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该计划已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卫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以逐步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加上和消费。并于2002年,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先后联合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茶叶叶无公害化生产被列为该计划第一批重点实施的十五类农产品之一,因此茶叶的无公害化生产自然成为计划内容。下面将有关规范作一阐述。

无公害食品(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to0d)是指依据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禁止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无公害茶叶是无公害污染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害微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在有关限定标准以内的茶叶叶产品,无公害茶叶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无公害)。当前,无公害茶叶叶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围农业部发布了有关无公害茶叶的系列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已经有不少茶叶业企业完成通过了无公害化个建设和认证,获得了无公害茶叶使用标志,并在产品包装中得以体现。那么,要通过无公害茶叶认证或地无公害茶叶使用标志须要完成哪些安全卫生加工体系建设,无公害茶叶又有哪些安全卫生品质保证呢?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必须达到一系列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规范和品质标准,首先该茶叶的生产及环境条件必须达到其产地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环境空气、灌溉水、上壤环境中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制必须符合农业部颁发的①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然后参照②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③NY/T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加工生产,采用科学管理措施进行栽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和贮藏,在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工中保证工厂环境清洁干净,加工设备和用具、加工工艺、包装材料贮藏条件符合卫生要求:其产品达到④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2001标准:并最终通过中请验收颁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有机茶叶生产规范的条件都有哪些?(下叙)主要有分别是要求


二、有机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我国有机农业是以有机茶叶开始而发展的,到2003年己有1100多个企业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其中有机茶叶生产企业达300多家,2005年,有机茶叶产量已经达到近1万吨,2002年农业部颁布了有机茶叶的4个行业标准,它成为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的第一部行业标准,使我国有机茶叶生产有标准可依,加速了我国有机茶叶生产的发展,使有机茶叶生产成为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头雁,无论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根据我国有机食品必须具备基本要求的规定,即①原产地前三年没有使用任何农用化学物质,无任何污染:②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生长素、兽药、渔药等:③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色素、添加剂和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等:④贮藏、运输过程中未受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⑤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和食品行业质量标准。

有机茶叶的4个行业标准构成了我国有机茶叶生产和认证的基本规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196-2002有机茶叶: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97-2002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98-2002有机茶叶加工技术规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199-2002有机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三、有机茶叶的认证管理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0FDC)成立于1994年,它协助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行使有机产品行业管理职能,同时接受国家有机食品发展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目前OFDC是中国唯一国家级有机认证机构。据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认定的管理条例》规定,对有关部门对有机茶叶的认定、证以及生产规程都有较完善的规定,为了规范有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在一些省先后制定的有机茶叶生产、加工地方性标准的基础上,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有机农业的行业标准,作为茶叶认证的技术性标准在全国贯彻实施,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机茶叶认证体系和认证程序。

2003年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由中国农科院有机茶叶发展中心组建的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0TRDC)正式成立作为我国有机茶叶、有机深加工产品和有机饮料产品的专门认证机构,为推动我国有机茶叶的生产和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食品,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中国有机食品标志

有机食品在全球范围无统一的标志,其法规标准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AM)的基本标准为代表,民间组织标准和各国政府推荐性标准并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630.3-2005有机产品标志与销售的规定:按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方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在产品或者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并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认证机构的名称。

中国有机食品分为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仅用于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或者加工并经认证机构认证的相应的有机产品或者有机转换产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的图形与颜色要求如图1、图2所示。而图三所示是农业部所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识。

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可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的标识的相关图案或者文字大小不大于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用于出口的产品,根据国外有机标准或国外合同购货商要求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该国家或合同购货商的有机产品标识要求进行标识。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叶的评审条件


茶叶的评审条件!茶叶叶感官审评其可靠性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茶叶审评遵循一般的心理学话动规律,以心理学基础为保证的。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认识过程是利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茶叶的色、香、味、形,有其生理机制。茶叶审评是一种心理过程,易受环境因索的影响,对光线、颜色、温湿度等有一定的要求并有其原因。同时,分析了茶叶审评方法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心理现象,茶叶审评也遵循一般心理活动规律,有其生理机制。对茶叶品质的评定,在国内外均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因而,探索感官审评的心理学基础以及某些特殊性,掌握审评的心理特征,对于避免审评误差,提高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盛知觉与茶叶品质

感觉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大脑中就产生了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茶叶审评,就是借助于感觉来感知茶叶品质的不同属性,利用视觉看茶叶的形状、色泽;利用嗅觉闻茶叶的香气;利用味觉尝茶汤的滋味;利用触觉判断茶叶的轻重、叶底的软硬等。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相互联系和综合活动的结果。例如人们对一个成品茶的知觉是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分析器的联合活动,经分析茶叶的形状、色泽、滋味、香气、轻重和软硬等属性之间的关系,才得到茶叶的完整映象。人对茶叶品质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一)视觉与茶叶的色泽

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诸方面,色泽置于首位。视觉是由于物体所发生的或反射光作用于视觉器官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审评中的心理视觉有两类:一是非彩色视觉,耶白、灰、黑系列的视觉;二是彩色视觉,如红、绿、黄。颜色是这两类视觉的总称。颜色有三种基本特性:色调、饱和度、明度。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饱和度指彩色的纯洁性;明度即对人眼产生的光亮度。茶叶审评时对色泽的评价正是从色度、色的深浅及明亮度或光泽度进行比较的。

二)嗅觉与茶叶香气

香气是茶叶品质中最诱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审评心理角度看,其作用很大。嗅觉是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所产生的。人的嗅觉感受性很高,是通过鼻腔最上部的嗅膜来感受的。当平静呼吸时,带有气味物质的空气只能以弥散的状态接触嗅膜,当有作吸气动作时,气流速度加快,在鼻道中形成涡流进入嗅膜区,对嗅觉的作用就加强丁。所以,审评香气时,总是头部稍低,茶杯置于鼻下适当用力吸气,使气体分子到达嗅区,加强嗅觉。茶叶审评嗅香时有热嗅温嗅、冷嗅之分,除了与茶叶香气物质挥发速度有关外,是因为温度对嗅觉的感受性有影响。嗅觉适宜的温度是在37-38℃,所以辨别香气的优次,以温嗅为宜。

三)味觉与茶叶滋味

食以味为重,滋味是品质诸因素中价值最大的。味觉的感受器大部分在舌表面,咽、腭等处也有一定的味感能力。审评滋味时要求舌头将荣汤搅动,让茶汤接触整个舌面,这是因为不同味觉在舌面上的感受性强弱不同。最敏感的分布部位是:甜味在舌尖,咸味在舌尖侧面的边缘,酸味在舌两侧边缘,苦味在舌根,鲜味在舌心,而涩味是一种舌体粘膜的收敛感,它不是味觉。从味觉的敏感和持久的时间来说,舌尖敏锐且迅速,舌后部慢而持久。温度对滋味的感受性也有影响,适宜的温度是3O--40℃。温度下降,各种滋味感受性也下降,尤以甜味为甚。

四)观觉与荣叶形状

形状是一种物体的空间特性,通过视觉、触摸觉等感知(在这里称之为观觉)。茶叶品质只有色香味是不够的,茶叶形状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其它品质因素的优次很多可从形状中反映出来人的观觉是复杂而灵敏的,通过观觉,能权衡品质的高低,如判断原料情况和加工水平等。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各种产品只有一种审美要求,对茶叶外形的审美感受,正是通过观觉进行的。

二、感知觉与环境

当外界事物刺激直接作用了人的感官时,感觉器官就把外界的刺激传到大脑皮层而作出反应。人的感觉灵敏度易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声、光、色、温都是通过感知觉影响人的心理变化的因索。茶叶市评一般应在专用的场所进行,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这蝗要求,保证了审评的准确性、可靠性。

一)对光的要求

审评室对光的要求,一是要充分,二是要均匀,三是显色性要好。光线不足,降低视觉敏锐度,使知觉线索可见度变得模糊,对颜色的辨认也受到损失。一般要求明度在500LX以上。同时,如果审评室不同部位光线不均匀,使不同位置下评茶结果产生差别;亮度差异过分悬殊,就会产生分散注意力和不舒适眩光等影响。茶叶审评还是仔细的辨色过程,一般在完全光谱下(如太阳光)才能准确断颜色若采用人工照骐则应选用显色指数较高的白炽灯、卤钨灯、镝灯等,而高压绿灯、钠灯显色指数低,不宜用于辨别颜色的视觉工作。

二)、对颜色的要求

茶叶审评时,在同一时间内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审评中茶叶是要求被清楚知觉的对象,而其它部分是背景。背景的颜色会影响对象的颜色,两种颜色都倾向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从而改变了颜色感觉。所以审评室内应无杂光干扰;天花板、墙壁应涂单一的颜色,色调中等。一般说,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R分出来就越容易。茶叶审评时,为了使茶叶色泽、形状更为清楚,提高其显着性,往往把样茶盘、审评台漆成白色或黑色,以加大对象与背景在表面颜色上的差别。

三)其它要求

审评室应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不良的环境条件,对审评人员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心理感觉不舒服,产生体力、心理上的疲劳,使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如噪音能强烈刺激听觉而降低视觉的感受性;评茶环境的温湿度过高或过低会通过肤觉来影响其它感受器官,使审评的谬误增多;污浊的空气则火大地降低嗅觉的感受性。同样,光线太强太弱也会引起类似的结果。所以审评环境应选择在光线明快、无噪音.无异味干扰及温湿度适宜的地方(室温21—25℃,相对湿度约6O%)。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212.html

上一篇:气温、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茶叶生产与气象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