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一代白茶王

2019-11-13

又是一年一度安吉白茶飘香的日子。当安吉茶农们正在纷纷抢收今年的第一片新茶时,你们是否还记得就在一年之前一位与茶为伍了一生的老人却永远离开了那片他永远喜爱、并为之奋斗大半辈子的安吉白茶。他就是被安吉茶人尊称为"一代白茶王"的老茶农盛振乾。因为爱茶,也许是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身份,我与老人及其家族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老人辞世的时刻,因为时间过于匆忙,未能送他最后一程,至今遗憾。

又到清明时节,我应新农村周刊编辑部的邀请,再度努力去追忆大山坞白茶的创始人——盛振乾,以此来纪念这位为安吉白茶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人。

我与老人同属安吉县溪龙乡人,算是老乡。初次认识老茶人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1996年清明前夕,因一位友人的介绍,说溪龙乡黄杜村大山坞茶场生产一种奇异的茶叶,采摘前叶片呈玉兰色,加工制作后茶叶呈鹅黄色,品一口更是沁人心脾。那时正在安吉县报工作的我,立马激起了前去探访的欲望,便匆匆前往。

虽说第一次见面,但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更是一位朴实的山里人。走访的一个上午,老人热心地带我参观了茶园,观看了制茶工艺。在细细品味新茶的同时,他乐呵呵给我介绍起大山坞白茶(那时候就这个称呼)的成长经历。

1981年,他与县林科所高级农艺师刘益民等人,将长在天荒坪镇大溪深山中一棵有着千年历史的白茶王,通过无性插扦繁育技术在林科所培育成功,因其所生茶叶叶片呈白色而特别名贵。盛振乾是个有心人,他在自家茶园里试种,10支、100支、1000支,慢慢繁育,1990年他先种了一分田,采制的白茶经检测,氨基酸含量高出普通绿茶一半以上,特别引人注目,随后他不断繁育茶苗,站在了白茶亩市场的潮头。到1993年,他种了10亩白茶。

在盛振乾的手里,安吉白茶从10亩起步,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成长为一片大产业。就是那年,白茶的第二故乡——溪龙的白茶种植面积就达到千亩。他们家种植了近百亩的白茶,小型加工厂也筹建起来了。

临行前,老人再三嘱咐我,不要过多地宣扬他,而应该多说说白茶的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也许是老人的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我,也许是老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激励了我,自从有了那次接触之后,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被他戏称为"玉凤"的白茶,从此开始跟踪安吉白茶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每当安吉白茶飘香的时节,我总会出现在新绿闹春的茶园,第一个发布白茶上市的消息,即使后来我离开了安吉,来到湖州日报社工作,但只要有时间,每逢新茶上市的时节,我总要去看看他老人家,与他一起品品香茗,一起摆摆茶的龙门阵。

从百亩到千亩,由他亲自缔造的大山坞白茶把安吉白茶推向了最高境界。1999年,大山坞白茶不仅夺得中茶杯金奖,而且在中茶杯的评比中以绿茶第一名的成绩首次超过西湖龙井。荣誉一经取得,他就高高兴兴地将成果告诉当时的县委书记。县委书记为此批示农业部门积极引导有条件地区的农民大力发展安吉白茶。

进入本世纪之后,因为年龄的原因,老人家将白茶经营与发展的大权交给 4个子女,但他依然牵挂安吉白茶的成长。一次,他告诉我,安吉白茶获得那么多的金奖,确实值得高兴,但千万不能骄傲,宣传更要冷静,还是要多宣传西湖龙井等国内一些名优茶的长处,因为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这些话他不仅仅是告诫自己的儿女,而且每当那些种茶新手前来求教时,他也这样说。记得两三年前,由于一些茶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把大批茶苗引到外地,结果外地的白茶纷纷冲击本地市场。老人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一次采访中,他对我说,要呼吁政府严格管理好白茶的源头,防止本地市场被他们那些假冒的白茶搞乱。为此,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我还专门就此话题写过,并得到一些领导与茶农的肯定。

老人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但一批因安吉白茶而致富的茶农至今没有忘记这位老茶人。在中国白茶第一村——溪龙乡黄杜村采访时,在茶农们的闲谈中流露出对老人家的依依不舍之情。村党支部书记盛阿伟告诉记者,老人家虽然走了,但他的勤劳本色、善良之心、爱民之情却深深根植在这片他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土地上,并正在被后人不断丰富、不断传承。

老人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但我们可以告慰的是老人家时刻惦记的那片安吉白茶正在被做强做精做大。去年,安吉白茶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他的4个子女没有辜负老人的殷切期望,在大山坞白茶的领舞下,被尊称为茶中奇葩的安吉白茶规模越来越大了,名声越来越响了。

cy316.com扩展阅读

王志权专家点评白茶娶妃(二)


整理)近日,茶叶行业正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口水战,在安吉白茶行业领导品牌世外茗源观点的引发下,安吉白茶到底能不能取代咖啡这一话题引发争论。不少网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一个名为王志权的知名茶人用自己的博联社博客作为平台,吸引多位茶人登台亮相,大发议论。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专家、学者的意见,客观地看待“白茶娶妃”事件,笔者直接收录了王志权先生博客里的观点,以供各位参详(详细请看:http://wangzhiquan.blshe.com/post/824/474952)。王志权先生出生在北平城哈德门外的一个商人家庭,那时,离宣布新中国成立不到120天。他虽然出生商家,但打小就爱看书。祖父曾尝试让这个长孙继承祖业,可是王志权先生志不在此,也就一次次让祖父失望了。王志权先生也赶上了十年文革,击碎了他的大学梦。但是他坚持读书,1968年7月20日,王志权依依不舍地告别北京50中学,奔赴黑龙江七星农场作了一名农垦工人。1984年4月是王志权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考试他到北京食品公司办公室当秘书。1987年8月他被调入北京市第二商业局办公室,参与筹办北京二商报。1993年与市食品办、市副品行业协会合办北京食品报,这张四开八版的周报自负盈亏、自办发行。作为报社总编辑,他一手抓食品原料种养殖、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四大领域报道;一手抓经营公司、饭店、广告收入。一晃十年,直至退休。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23二十年来,拿到新闻专业、工商管理本科学历证书,获经济师、编辑职称证书。1994年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1995年起,连续两届任全国商报联合会副秘书长。所写作品200多万字,几十篇获全国、北京市好新闻评比一、二、三等奖。现在特别关注中国的茶叶行业,对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未来总结出了很大的经验,在茶叶研究上也十分具有心得。王志权先生作为一个资历极深的茶人,其观点一发,颇有些为行业指点迷津的味道。许多网友跟帖说理也可谓是精彩至极,以下笔者做一次梳理,对于世外茗源引发的“白茶娶妃”一事,看看各位茶人如何发表自己的高见,或者对中国茶叶行业及行业发展有怎样的议论和远见。网友5:喝咖啡是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之一,连留洋的某些留学生也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不会在短期被白茶打败的,只会形成互相牵制、或者互相渗透的局面。如果白茶要取代咖啡,那么势必在许多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上加以更改。众所周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成达成的事情,所以“白茶娶妃”丧失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王志权:美国人同英国人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喝红茶。英国的“立顿”红茶不仅风靡西方世界,同时也在近年打入我国市场。红茶也是茶,说美国人现在更喜欢喝茶这句话并没有错。17世纪,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漂洋过海,远销英伦,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红茶依然是世界首选的茶品。全世界茶叶市场80%的份额为红茶所占据,称红茶为茶叶世界瞩目的焦点亦不为过。今年春天,我见到了印度罗禅茶叶公司总经理罗禅先生,他们一行来到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探寻红茶鼻祖,他说“160年前,罗伯特•福琼从武夷山带走了茶种和茶苗,红茶西游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出现了大片的茶园。今天,我带着印度的红茶东渡,来到武夷山,把它们带回来给中国。”罗禅说,“此次来到武夷山,就是想看看红茶的发源地,一睹当年带回印度的茶苗曾经生长过的茶园、茶山,品一品正山小种红茶,我们寻祖来了。”“没有茶,便没有美利坚合众国”,话虽过了点,但也说得有道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便是因茶而起,这就是世界近代史上有名的“波士顿茶叶事件”。1607年荷兰人将中国所产的茶运往欧洲销售,英国人见利丰厚,1669年英国人便由爪哇购买转口中国茶,1689年便从厦门直接购运中国茶。到了17世纪,可以说茶在全欧洲风行,茶成了欧洲及上流社会最时尚的消费品,贩茶运茶者获利甚厚。18世纪欧洲工业迅速崛起,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时间达十余小时,劳动者精神疲惫打瞌睡,资本家为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增加工作时间,因而想尽种种办法,最终他们选定了“茶”来提高工人的“精神”力,让其在“摩登时代”最大限度的透支体力,这同茶在唐代佛教徒中饮用一样,一开始只不过好让和尚们集中精力念经打坐,提高其体力,孰不知,却歪打正着,成就了“茶”在民间的普及。18世纪茶在欧洲成为大众饮料,“茶”随着欧洲殖民者的足迹四处“飘移“,饮茶习俗落脚于美国、加拿大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法的殖民地,无怪乎,1840年时,中国茶出口总量就达到1.9万吨。茶在欧、美洲大陆成了供不应求的“紧货”。1775年4月19日,英国政府将茶运往美国波士顿,因英国人加大茶叶税收,此举激起美国人的愤怒,当茶到达波士顿港口,众人一拥而上将茶倾倒于大西洋,华盛顿借机打响了美国独立的第一枪,“波士顿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茶”作用大矣!美国更喜欢喝冰茶,方法是将调好的浓红茶汤倒入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糖水和柠檬片就行,这同美国人的快餐文化相适应。但如我们中国这种“清饮”茶的方式对美国人来说还不普及。网友6:随着传统文化的衰微,要让茶占有饮料的重要一席,估计还真得跟咖啡有一场好拼!这将是一场时间非常之长的观念、财力拉锯战,谁胜谁败,尚不能盖棺定论。网友7:白茶取代咖啡?这个商家出这个题是很离谱的。白茶只是所有茶当中的一种,难道咖啡就只有一种?本身这个白茶商家甚至摆噱头的人就根本不知道咖啡是什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只知己不知彼则就拍板而出的,未免是让大家看笑话了。茶有上千个品种,白茶只是其中一个品种,而咖啡也是几百个品种三千多种口感。以此话题来吸引消费者,未免是哗众取宠只能忽悠了小部分不懂喝的人。世界三大饮品:酒、咖啡、茶,谁能号称取代谁呢?王志权总结语:社会发展,万事在变,身处事外,热议冷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身,长远谋划!(未完待续,整理)

福鼎茶人王传意的白茶炒制经


福鼎最出名的或许就是白茶了,一杯好的白茶承载着无数人辛勤的汗水,你知道白茶是怎样制成的吗?今天,让我们跟随福鼎茶人王传意,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将白茶做到极致的吧!

当我们把一杯清新幽雅的白茶放在你面前,你很少会看见它背后制茶人与天气的博弈和时间的比拼,摆放的位置、摊晾的厚薄、晾晒的时长甚至风速风向的变化。你也许不会知道,这些流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必须精准把控,才能成就一杯好滋味白茶。

茶园

最质朴的工艺,要求却一点也不普通

白茶属轻发酵茶类,是六大茶类中工艺最质朴简单的一种,鲜叶采摘后不炒不揉,只经萎凋、干燥两个简单而淳朴的工艺制出。其中,萎凋是白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序。从采摘鲜叶,到最后制成茶叶这一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就是萎凋。

生活中的王传意是个随和的人,但在制茶上却有着处女座般的挑剔和严格,几十年来一如既往。

他告诉我们,白茶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却极为考验制茶者的功力:“日光萎凋是传统工艺中最关键的一个地方,即指把采下的新鲜茶青摊晾在一块竹匾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放在阳光下慢慢蒸发水分。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匾上,不能重叠,不能因为捂烂而变质。”

“萎凋的工艺与时间不一样,制作出来的白茶口感也不同。正常而有效的萎凋,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成茶滋味不苦不涩。在萎凋过程中,如果萎凋过度,茶叶出现熟闷味;萎凋过轻,茶叶有青草气。”

这些最质朴的简单工艺,环环相扣,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式可以代替。“现在白茶萎凋主要分为传统手工操作和机械化操作两种。虽然机械化操作成本相对较低、速度更快,但我相信只有用最传统的工艺,才能做出最好的茶。白茶,是来自阳光的味道,只有最本真的方式,才能保有这份珍贵。”他说这是初心使然。

72小时,4320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的黄金时间

王传意对白茶萎凋有自己的理解,他用前后三年多的反复试验,调试出了属于自己的特别标准:日晒加萎凋共72小时。他告诉我们,这不是他突发奇想:“以前福鼎白茶的萎凋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标准。我总在想,怎样的萎凋时长,才能让白茶喝起来更舒服?”

想法一出,他便开始了反复试验:“我把茶叶分别萎凋一天、两天、三天,再经过存放后,对比其中的差别。后来发现日晒和萎凋达到三天时,做出来的茶叶无论是鲜度、还是滋味都很好,不但萎凋的程度十分均匀,而且不苦不涩,没有青味。但为了验证三天是最佳的时长,我又做了进一步试验,把萎凋时间拉长到四天,发现滋味明显打折扣;再缩短到三天半,依然没有改善……”

“72小时传统日光、萎凋,是为了让茶青能够充分日晒,在三天内均匀走水,从而完成萎凋的过程。”

王传意介绍说:“白天在室外日光晾晒,晚上推进室内进行自然萎凋,经过第一天的萎凋鲜叶表面已经散失部分水分,由于晚上室内的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叶梗和叶脉的水分将重新输出至叶面;第二天早上再看,茶叶虽恢复湿润了些,但鲜叶颜色已发生较大的变化;第三天早上,鲜叶水分分配接近尾声,茶青颜色与第二天相比又发生了变化,鲜叶将进行最后一次萎凋过程。这一系列缓慢而自然的走水变化是我们坚持三天、72小时日光萎凋时长的原因。接下来再经过低温干燥之后,才算完成。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茶叶才能耐储存、并达到真正的越陈越香!”

厚薄、时长、温度、风向、风速,错一个都不行

白茶看似简单的制作工艺,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王传意说:“白茶茶青萎凋的时候芽叶要保留完整,摊放不可重叠、不可翻动,防止伤叶红变,同时这个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竹匾的摆放位置、摊晾的厚薄、晾晒的时长等,还要随时注意风向和风速。千百担的竹匾,有时一天内要历经两三次的晾晒收回,需要大量工人全天候24小时照看。”

一杯茶的背后,是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他接着补充道:“传统的日光萎凋,面对着许多不可控的自然因素,日照、降温、降雨等任何一点的天气变化,都会对萎凋产生影响。看天做茶,是所有白茶制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面对“又慢又累”的传统工艺,王传意有自己的理解:“虽然这样做又慢又累,不但麻烦,而且出来的量不多,风险又高。有时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坚持,我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品质不一样。”

为了加快收青速度,他设计了特别的推车

为了将传统萎凋工艺做得更好,王传意在其他方面也下了很多工夫。比如当我们走进他的晒场时,会看见许多用于收青的推车,推车很常见,但这里的却有些不同——每一架约15-17层,每一架车上的不锈钢横条自上而下、长短不一、交错平行。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加快收青速度。早期我们所有不锈钢架都是上下一样长,收青时往上装竹匾的速度很慢,容易磕到碰到,看花眼。改成长短交错后,一眼看过去就很直观,速度提高了很多。装好后前后一推,就能很快进到萎凋房里去。”甚至连车轮从定向到转向,他也都细心考量到。

萎凋房控温,除了看天还得凭经验

遇到下雨天的时候,就不得不将茶青推入萎凋房。为了保证萎凋的品质,萎凋房里的温度必须严格把控:“我们的萎凋房温度打得比较低,主要是模拟室外的温度。而这个温度,需要经过很多年的试温和调控,进风多少、排风多少,凭的都是经验。现在也会不断根据实际的天气状况做调整。”

王传意透露,目前萎凋房的温度若是碰上下雨天,就调整到26度到32度之间;正常天气情况下,则是控制在30度左右。

他不过是想保留白茶的那份“真”

“品质不一样”——简单的一句话,透露着王传意质朴的本心:“白茶是天地自然的孕育,传统工艺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它能最大程度保留白茶香气足、耐泡度高、毫香蜜韵的特点。”在他眼中,草木自然,都是天地之意所在。他所做的,不过是顺应自然,尊重茶叶本身的那份真而已。

“每年到收茶做茶的时候,朋友总会笑我,怎么晒得这么黑,像炭一样。”王传意笑着说。而笑容的背后,是每年制茶期的辛劳付出,他总是和晒场的每一位工人一起前前后后忙碌,晒伤晒黑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常年频繁地铺排搬扛,也使身体积下了劳损,但这些,他都一笑而过:“这些,都是我们做茶人的勋章。”

大小细节、日日夜夜,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每一份努力,都只为了坚守传统,为了一杯动人的好茶。“当做茶时间越长你就越明白,一切的一切,茶都会告诉你。走水充不充分,萎凋做得好不好,一喝就知道,这些都是茶会告诉你的事情。”王传意如是说。

是的,在一杯茶里,我们总能找到坚持的意义和人生况味。

代茶 以药代茶 也称为“非茶之茶”


代茶,即以药代茶,也可称为“非茶之茶”。这是把一些中药像茶叶一样冲泡后饮用,里面并不放任何茶叶,只是代茶饮用,从而达到养生或治病的目的。

代茶疗法,在唐朝名医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中便已有记载。到了宋代,代茶疗法应用得更加广泛,医学典籍中的记载也开始越来越多。比如《太平圣惠方》中便记载有许多代茶疗法。此外,宋朝也将茶馆中贩卖的其他饮料称为代茶。比如宋代文献《梦染录》中记载,当时茶馆中将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这种饮料,其实就是酸梅汤的鼻祖。

如今,代茶疗法在茶疗养生的地位略次于茶疗复方,饮用人群也相对较少,并且一般不适宜长期饮用,往往是病愈则止。不过,由于代茶疗法针对性较强,因此疗效更加显著。

一般常用作代茶的中药有:菊花、密蒙花、金银花、金钱草、胖大海、薄荷、茅根、芦根、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人参、枸杞子、陈皮、蒲公英、玫瑰花、桔梗、红花、益母草、大黄、黄连、淫羊藿、刺五加、侧柏、杜仲、罗布麻、竹叶、薏米、荷叶、莲子心、大青叶、陈皮、青木香、丹参、车前草、红枣、老姜等。

复员回乡从事茶业 摇身一变成“茶王”


易明宇复员回到家乡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茶叶事业中,带领村民开垦荒山、种植茶叶、修建茶园,在国家的惠农政策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先后研制了而是多种茶产品,还不忘帮助家乡的父老们,带领大家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易明宇在分享会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复员回乡投身茶业,荒山野岭开辟茶园

易明宇的家乡罗山县周党镇属于深山和浅山并存的山区,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但由于许多浅山地区荆棘丛生,开发难度大,便被大家闲置成了荒地。易明宇觉得这些被闲置的荒地蕴藏着无限商机,决定带领村民们改造荒山,把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在经过认真的学习考察后,易明宇成立了“罗山县灵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他带领员工们在周党镇的荒山上进行开荒,和员工们同吃同住,为了保证茶园的水源供给,易明宇还带领员工们在茶园周边修建了水塘。

易明宇公司的茶园

合作互利求双赢,创新创业求发展

茶园建成后,易明宇没有停止创业的脚步,他按照国家的惠农政策,时刻牢记合作社和社员要互利共赢、共同致富的原则,构建了“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的经营模式。他将茶园的发展和员工们的经济收益联系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易明宇非常重视茶园生产技术的创新,几年来先后研发创制了茶多酚、茶微粉、红茶酒等20多个茶产品,将合作社的产业链条拉的更长,经济效益也得到很大的增长。新产品的研发也让附近乡镇的农户受益许多。

易明宇公司生产的茶叶

助力脱贫攻坚,联系帮扶争创先

创业成功后的易明宇也不忘帮助家乡的贫困村民。他带领公司员工成立扶贫小组,对茶基地覆盖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建档立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帮扶方案。不仅如此,易明宇还对贫困群众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的四统一原则,免费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帮助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易明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产业扶贫,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悉,“创青春·创富中国行”活动自今年6月中旬启动至今,已在山西、河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顺利举办。活动最终将走遍全国百余个县市区,宣讲各地最火热的发展实践,助推我国“双创”事业迈向新境界。

現代的制茶方法


「茶的制造」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人说「好茶可遇不可求」,对讲究品茗的人而言,也的确如此。因为要制出高品质的茶叶,必须要各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得宜,才能令人「余味绕口」;好茶入口,不仅令人心旷神怡,对品茗者而言,其滋味确是能令人回味无穷。

「天、地、人」三者是制茶最重要的条件,唯有三者能充份配合,才可制出高品质的茶叶。所谓「天、地」是自然条件,天是「天时」,也就是气候,茶树性喜温暖多雾的天气,平均温度以十五度到二十度最为理想,地是「地利」,也就是土质,茶树生长的最佳场所是高岩峭壁,终年饱受云雾滋润,所以茶树一般都生长在山坡地。茶树是否能得「天时与地利」,对于成茶品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天地的因素已配合完整了,再下来就是「人和」,所谓「人和」就是栽培技术(略)与制茶技术。首先,茶叶「采摘的时机」也是决定品质的要素,至于摘下来的茶菁如何去制造,才能将茶的特色完全表现出来,那就要看茶师的技术了;比如萎雕的时间,酦酵的程度、烘焙的次数与时间…….等,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必须根据经验与当时的情况来决定。这种制茶的技术,不是用文字或学理可以完全说清楚的,因为它是一门既灵活又深奥的学问。所以一个经验丰富的茶师,是相当难得的。

在机器末发明前,制茶的程序完全由人工来进行;因此产量并不多。但自从使用制茶机器以后,几乎每户自产自制茶农们皆有完善的机械设备;因此,有些过程机械代替了人工,产量遂而大为提高,价钱也因此较适合一般家庭的消费。

尽管有自动化机械的代劳,但注重品质的高级茶,有些部份还是需用人力照顾,制茶的工作仍是相当的辛苦,尤其是半酦酵茶的制造,除了要有精巧的技艺外,更要有绝大的耐心,因为从茶菁的处理到成茶,约需九小时~十五小时,任何过程都要小心谨慎,不得大意或掉以轻心且制茶的工作,经常是在深夜进行,全家人彻夜不眠,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人们都已入梦乡,但茶农们还辛苦的工作着,一直工作到天亮才入睡是常有的事,因此当我们细品茶味,陶醉在馥郁的茶香中时,千万别忘了茶农们制造的艰辛。「一丝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而茶又何尝不是「滴滴皆艰辛」呢?!

成茶的种类很多,每种茶的制作过程虽不尽相同,然而也不是完全不一样。茶可分为全酦酵、半酦酵及不酦酵三种。而其制造过程也可依此分为三大类,即红茶绿茶、青茶(半酦酵茶)等三组不同的制造程序。虽同属半酦酵茶,其制法大同中还是有小异,例如乌龙茶与铁观音也不完全一样,而其差别只在炒菁以后焙干及团揉的次数不同而已。其细微差异处的分辨应是茶师的事情,一般人只要能大略了解其程序也就足够了。

“以茶代酒”的隐患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餐之间作为养生保健的饮品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些宴会上少不了摄入荤食,要知道肉食与茶同食相当于慢性中毒,之前的汉语中“茶”与荼毒生灵中的“荼”是同一个字,原因即在于此。

茶叶也分很多种,像普洱茶加工工艺中有发酵的工序,是具有一定的解油腻的作用的。而绿茶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鞣酸等物质,鞣酸与蛋白子结合之后在消化中生成难以被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这是一类可以大大降低肠道蠕动的物质,席间一个小小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诸如便秘、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也就意味着,在日常饮食中哪些摄入蛋白质较多的场合下,从胃肠道健康的角度是不推荐饮用茶水的,尤其是佳节节日的时候,大鱼大肉荤素搭配不合理,故而以茶代酒在高蛋白饮食的情况下就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陋习。

同样的道理,西瓜等果盘归寒凉食物,如果在摄入大量蛋白质的情况下立刻吃水果也不是好选择,以西瓜为例,其中含有较多的单糖,高蛋白食物消化速度较慢会堵塞此类寒凉食物的代谢路径,在体内引起酵解,久而久之形成消化不良乃至便秘。

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肚子胀、不消化”,排除自身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外,原因大多在此,专家建议此类人群若长时间无明显改善时可口服最新一代全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快力),而吗丁啉因为对心脏有毒性已逐渐淡出人民视野,最后想说,以茶代酒看来也是要分场合的呀!

王霞普洱茶


王霞普洱茶是由王霞制作的一种普洱茶,因此用她来命名,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

王霞普洱茶

王霞普洱茶的知识介绍

王霞,女,1960年生,评茶师、茶艺师,思茅市茶叶协会副会长。

王霞18岁就进入了勐海茶厂,她的青春岁月仿佛注定了与普洱茶息息相关,是茶成就了她的事业和人生。在勐海茶厂,王霞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位主管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她到杭州学习,成为当时云南少有的质检员,能分辨出放在她面前的每种茶的茶性,人们都说她很神,每一个细微的味道变化都逃不过她的味觉,凭着这份“内功”,王霞成为了现行的普洱茶鉴定标准起草人、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修订人、名优产品技术审定人、标准参考样品的制定人之一。

年至2004年,王霞任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古普洱茶业公司,她既是总经理,又是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人。她精于选料,熟于制茶。

她监制的大叶种乔木型古茶、传统普洱茶、宫廷普洱茶、七子饼茶、沱茶、砖茶、女儿茶等,茶条索肥壮,汤色红浓,味道陈香。远销日本等国家,货品供不应求,声誉很高。

一批批普洱茶从她手中经过,而让茶人津津乐道。她监制的直径1米,重30公斤的巨型古普洱茶饼,2001年6月在昆交会展出,震惊中外。她精心监制的另一特大型普洱茶饼,直径1.06米、净重40公斤,创了中国饼茶之最,2001年7月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2002年,她的普洱礼茶和乔木银毫饼获“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普洱茶国际名优产品评比金奖、银奖。2002年,她精心制作的宫廷普洱茶荣获“2002广州茶博览交易会”暨第二届(秋季)优质茶评比大赛的“普洱茶王”称号,以16.8万元/100克拍卖成交。16.8万元/100克,这在普洱茶的历史上是个“天价”,云南普洱茶再一次让茶界惊叹!王霞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一种品质的象征。2004年冬她辞去原职,独资组建“云南思茅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众多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王霞是以自己姓名命名公司的第一家。

作为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霞特别重视茶的文化内涵,努力赋予它应有的

文化品位。对于未来,王霞目标明确:现在市场竞争强了,对普洱茶质量的要求更趋于完美。我们要做就做思茅乃至云南最好的普洱茶品牌。这是一位茶乡女儿的拳拳心声,也是爱茶的人们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白茶中的白牡丹和牡丹王有什么区别?


抛开白毫银针的毫香蜜韵,抛开老寿眉的陈香浓稠,白牡丹可谓美得令人心动。牡丹王,是白牡丹里的最高级,同为一个白茶种类,如何区别他们呢?

1、采摘时间

白牡丹的采摘时间,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几天,高山温度低,大约能采到谷雨前;牡丹王的采摘时间,在每年的清明节前,白毫银针采完,接着就是采牡丹王的时候了,采摘时间只有短短3-5天,因此,牡丹王产量比白牡丹少很多。

2、外形

白牡丹的外形,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头较细长,白毫密布,叶片窄而长,叶片背面也密布白毫,梗较长;牡丹王的外形,一芽一叶,偶有一芽二叶,芽头短肥,密布白毫,叶片短圆,叶背面密布白毫,梗较短细。

3、香气

白牡丹主显花香,且香型多变,兰花香、桂花香等,香气富有层次感;牡丹王,以白毫银针的芦苇香为主,花香次之,香气并不多变,主次完美搭配,每次冲泡过程中,主调香气一直占据主导位置,而花香静静等待主调香气散开后,才显现出自己的香气。开水注入瞬间,牡丹王会像白毫银针一样漂浮在水面上,3泡之后,叶片才开始吸水,逐渐下沉,叶片慢慢舒展开来,有一种牡丹的娇美。

4、口感

白牡丹的口感清新甜美,入口便是一种甜润的感觉,不浓不烈,慢慢从你齿间滑过,如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牡丹王的口感,清淡隽永,毫香十足,汤水带着木质的清新,带着青草的纯净,内容丰富,齿颊留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1082.html

上一篇:规模茶场看好“明后”安吉白茶

下一篇:一场“倒春寒” 白茶露苦脸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