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器为茶之父

2019-11-13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从传统的品茗艺术,茗饮文化而言,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而且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保持茶香,提高品茗的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陆羽所说的"益茶"。

茶具的演变与发展,总是和茶或饮茶方法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反过来说,有怎样的茶和品饮方法就有怎样的茶具,而历代的茶具也正是为了适应各朝各代不同的茶和品饮习惯而创造出来的。

对于唐代的茶碗,陆羽有"碗,赵州上"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赵窖的青瓷有利于衬托那时的茶人所欣赏的汤色。

到了宋代,由于斗茶的需要,汤色尚白,因此建州产的黑釉盏,就成了当时首选的茶具。

元明之际,斗茶之风不再,散茶成为主流,相应的便出现了有利于衬托散茶绿色汤汁的白瓷及素淡雅致的青花瓷。同时因散茶冲泡艺术的发展,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成了自斟自饮的佳具。

到了清代,由于冲泡技艺日趋精湛(工夫茶),紫砂壶也运用而盛行。同时由于以茶敬客成了民间极为普通的礼仪。盖碗也开始流行。今天的茗饮艺术对茶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人们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北方一带的居民,大多喜爱花茶,一般使用较大的瓷壶冲泡,再分别斟如杯中引用,南方一带的人普通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习惯上多用有盖的瓷杯,瓷碗。闽、粤、港、台一带的人们偏爱乌龙茶,则宜用于工夫茶茶具,工夫红茶之茶具亦可如此。一般的红茶则可选用紫砂壶冲泡,颇有趣味。品饮各类茗茶,尤其是高档茗茶,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则以无色而透明高的玻璃杯,或白色薄胎细质瓷杯最为理想,可以提高观赏与品茶的情趣。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与器的交集


吃茶的人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我所理解的并非水和器的姻缘诞生了茶,而是水和器这两位无私的前辈是如此深爱和关照着茶。尽管水和器也照料着其它的饭食和饮品,但只有和茶在一起,它们才得以进入纯粹的美的精神世界,相互倾诉,如高山与流水,山涧与幽兰,成为了拥有思想的“茶之水”与“茶之器”。

茶树,原本是山野草木,没有颜色也没有香气,甚至连枝干、树叶的造型也不特别,可一旦茶叶与水和器相遇,茶的幽香、滋味与境界便由水的浸润和器的助力得以彰显,茶叶变成了真正的茶。我一直认为,没有对水和器的苛刻甄别和选择,味觉层面的茶是不能升华为美学之茶和精神之茶的。

这里我想作另一个说明,以免进入其它误区。味觉的茶和精神的茶是茶的两端,但不指茶能够完全脱离味觉而成为象征意义的茶。味觉的茶是为了饮用甚至以解渴为目的的茶,这只是茶的一个侧面,而精神的茶不仅是味觉的也是嗅觉的、触觉的、视觉的、意识的、情感的综合,这是茶人通过茶,接触自然万物之美和人生理想状态的方式和过程。

如果我们讨论精神的茶,那么首先要尊重茶之性格,明白茶之平等。正如人之平等,茶也没有贵贱之分,可我们常常犯错,在意茶的品类、产地、声名、价格,并以此给茶划分等级阶层,这种主观孤立,人云亦云地对待茶的态度,恰恰会使我们远离茶的精神性。粗茶未必是劣茶,精茶未必是好茶。再名贵的茶,如果水浊器俗,也是劣茶。边地农村的深山野茶,虽然市价低廉,如果以山林泉水辅佐,乡间缶器烹沏,也可以把茶的个性表露无遗。以虔诚心,平常心,为茶择水、择器,甚至择时、择地、择友,才是对待茶的方式。

在云南,茶与陶瓷就像一对性情相投的金兰知己,相互携手,共同走过漫长的岁月。元明时期玉溪窑、建水窑就开始批量烧造青釉、青花茶器,由于云南远离中原,山高谷深,唐宋茶道的遗风反而在民间保留了下来,压茶为饼,碾茶为粉,烤茶冲饮的习俗延续至今。从出土残片标本来看,有汤瓶、茶罐、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碾等,造型和风格与宋元时期的龙泉窑、湖田窑一脉相承又和而不同,也许这正是云南经历过长期的闭塞,转而成为恢复中华古典文明重镇的根基之所在。

友人收藏青釉刻花茶碗一只,敞口圈足,釉色青中透黄,内壁满刻缠枝花卉纹,外壁则以莲瓣纹装饰。若与龙泉窑刻花青釉茶碗相较,胎质疏松,底足修坯不甚精巧,但这些却不影响它在审美上的品格,反而更有一种保留着手作痕迹的自由之美。对美理解不够深刻的鉴赏家,常常将表象的精致和技艺精巧等同于审美上的高级,而忽略器物内在的精神性。这就好比茶人,只是观察茶叶的包装和形态,不通过耐心的品饮所做出错误的结论。难道云南陶瓷之美的深处,不是朴实率真的自由之美吗?

我见过云南青釉、青花瓷器的实物不下万件,令我震惊的是,在这些器物里,哪怕只是一块破碎的瓷片,都深刻地隐藏着朴率之美。有一次,我与著名茶文化学者陈泰敏先生交谈,他认为在普洱茶叶片粗大,茶气浓烈的表面之下,蕴含着世间万物倔强有力的生命状态,这股力量也许就是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宇宙中,所有生命得以感知外界与内部的生命之力。

明末清初,云南青花整体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刻坯填泥、无釉磨制为特色的建水陶和以高温绿白釉闻名的华宁陶。建水陶胎质细腻,无釉而透气,与宜兴紫砂器类似,是泡茶器中之佳品,建水陶更利用刻填工艺将文人书画装饰器物,有古雅浓郁的文人气质。清代民国,大理、建水、通海、腾冲等地长期受汉文化晕染,逐渐流行与内地相同的散茶冲泡之法,为适应宽大叶片的普洱茶,所制茶壶身大而口宽。从保存至今仅有的几把建水陶大师向逢春制作的茶壶来看,都比宜兴紫砂壶,潮州朱泥壶大出许多。后来的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批量生产茶壶,无论是莲子壶、执壶、鼎壶体型都较大,这都说明普洱茶的特点,以及对茶壶造型设计的影响。

九十年代,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进入到经营最为困难的时期,大量产品滞销,汽锅、花瓶、花盆堆积如山,恰巧此时,普洱茶兴起,厂子转而生产茶器,特别开发烧制七子饼茶缸、饼盒、茶壶、茶盘、茶杯、茶罐,形成系列的普洱茶茶器,延续了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存在的历史。今天,建水陶的年产值已近5亿元,而茶器占据了其中绝大部分。

在玉溪地区,玉溪窑青花茶器因胎质紧密,青花绘画轻松灵动,又因是高温烧造的釉下彩绘瓷器,便于清洁,更适合用作茶盏、茶杯、公杯等饮用茶器。玉溪碗窑村不仅是玉溪窑古窑遗址的所在地,也成为了今日玉溪窑茶器创新烧造的集中区域,连接着代代窑工过去和未来的历史。

清末民国盛极一时的玉溪华宁陶也许是烧造茶器最多的云南历史名窑。华宁陶属高温颜色釉类型,尤其以釉水的滋润华美最负盛名。除开釉水的配制,华宁陶的制作工艺便捷有效,比之玉溪窑青花省去了画工,更不用像建水陶那样需要繁杂的绘画、刻填和磨制,因而华宁陶生产的效率极高,产量最大,销售的区域和影响的范围也最广,滇中民谚有云:“华宁陶器烧得绿”。华宁陶绿白釉茶器的温润和清丽之美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茶人们热爱华宁陶的理由,或者可以认为普洱茶醇香深厚的口感,与釉面肥厚滋润的观感和触摸感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

除开云南代表性窑口建水、玉溪、华宁以外,曲靖、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也有着历史悠久的茶器制作工艺,曲靖会泽县的白砂泥茶器,胎质洁白含砂量大,有很好的透气性,且遇明火不裂,最适宜制作火炉和煮水壶,传统的云南烤茶罐皆以会泽白砂陶最佳。大理凤仪县在历史上烧造过类似玉溪窑的青花茶器,后来选择了历史更为久远的印花釉陶为工艺特色,我们在古城、双廊、巍山的街边小铺都能见到,且价格低廉,可谓是最接地气的云南茶器了。

无论过去、现在或者未来,普洱茶和云南陶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它们生长在彩云之南的大地上,如此亲密无间。经历过茶,我们获得水性的云南之美;触摸过陶瓷,我们又得到泥土的温柔之善,感恩云南。

茶是你体内刮油器


在不经意之间,我发现裤子越来越松,直到有一天买牛仔裤才发现已经从29码变成26码,我身高173厘米,以前重112斤,现在只有102斤。虽然时不时暴饮暴食,但是体重从来没有反弹过。

在不经意之间,我发现裤子越来越松,直到有一天买牛仔裤才发现已经从29码变成26码,我身高173厘米,以前重112斤,现在只有102斤。虽然时不时暴饮暴食,但是体重从来没有反弹过。

1.一个月减掉10斤在不经意之间,我发现裤子越来越松,直到有一天买牛仔裤才发现已经从29码变成26码,我身高173厘米,以前重112斤,现在只有102斤。虽然时不时暴饮暴食,但是体重从来没有反弹过。

2.每天三杯能刮油我现在一旦吃了油的东西,一定会喝一杯普洱茶下去。平时每天喝三杯,早上起床后空腹一杯淡茶,中午饭后和晚饭后半小时各一杯正常浓度的茶。早上中午都是照常饮食,以保持足够的瘦身菜谱。晚餐严格控制,只吃青菜,不吃主食和肉。

3.煮茶汤效果好◎用手掰下一小块普洱茶(大小为1/2绿箭口香糖),加入800毫升左右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5分钟,倒出茶汁。

◎再次加入800毫升凉水,大火煮开,转小火10分钟,倒出第二遍茶汁。

◎把两次茶汁混合在一起,茶渣丢掉。每次要喝瘦身食谱的时候,倒一些茶水加热食用。

减肥达人提醒您:无论你用什么减肥方法的同时还应多加强锻炼各类运行,加强体质,养成比较科学的生活规律,切忌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物钟,造成荷尔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减肥要做到既健康又减肥才是正确的哦,要知道减肥大任不是朝夕间就能完成的,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哦!

80岁“红茶之父”收徒首先“要爱茶”


清远英德享有“中国红茶之乡”美誉,陆羽《茶经》种韶州植茶的地区指的就是这里,英德红茶的创始和奠基人之一的袁学培,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老先生不忘初心,坚持下田希望能燃烧余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此,他至今仍在不断学习最新的种植科技,努力寻求创新。

茶树下种豆苗,

用生态方式防治虫害

在英德茶区,八十高龄的袁学培仍“洗脚下田”,在茶场忙碌的身影,让很多年轻茶农心生敬佩。袁学培是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奠基者,被誉为英德茶界泰斗,红茶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对外贸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中国茶叶学会、清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等10多个部门授予先进个人荣誉。

1993年,袁学培被国务院授于“为我国农业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荣获“新中国六十周年茶事功勋人物”称号。在50多年来的种茶实践中,他创造和建立30多项茶叶技术样板,引进并成功培育“英州一号”名茶品种,主持参与有15项科技成果分别获部、省、市等科研成果奖。

虽然已荣誉等身,袁学培大可以跟同龄人一样安享晚年,但他依然为了“做出当年的好茶”而重新出山。他每个星期四都会从广州的家中赶赴英德,风雨不改,带着徒弟亲自爬上茶山,去观察和照顾茶树苗。当地许多茶农和技术人员,感叹于袁老身体的矫健和对种茶的着迷。

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亲力亲为指导茶农种茶。平衡土壤、空气、水与农事活动,确保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30多个品种的茶树能健康生长。

袁老说,英德红茶一年可产三季,分别为春茶、夏茶和秋茶,茶季长就面临更多的病虫害问题,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生产安全健康的好茶,一直是他多年来致力研究的课题。

茶树下种有豆苗,用生态方式来防治虫害,大量收购了发酵后的牛粪做有机肥,极大地还原当年经典红茶的种植风貌和种植方法。

一生坚守英德茶,

收徒首先“要爱茶”

每年九月、十月,英德茶叶进入一年中最后一轮采摘期,袁学培被徒弟接到茶厂指导制茶。退休十多年后,他在茶叶间忙碌依旧。育茶、种茶、喝茶、爱茶,和茶叶打交道的半个多世纪,从未想过要离开这行。回想一生坚守,青丝变华发,他笑说,“茶以外的行业都不想干”。如今他的几个儿女也都在英德工作和生活。

茶农后代丘炜南,也就是袁学培在英德收的学徒——对收徒的考核标准,袁学培提得最多的是“要爱茶”。

丘炜南曾经也为了生计远赴东三省务工,在2011年回到家乡,2014年以“30多岁高龄”拜师,每天跟着袁老上山。茶园复兴的这几年,也是丘炜南人生最为精彩的几年,从一个对茶行业近乎无知的人,到2016年摘取当地茶工艺加工比赛第一名的桂冠。现在的他不仅是当地茶农口中教育孩子的转型成功典范,也受聘于一家大型茶企担任加工总负责人。

从各个角度欣赏紫砂方器


紫砂壶作为我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从原料到成品,无不体现着制壶人匠心独运的艺术修养。

购买紫砂壶除了辨认原料以及是由哪位名家所制之外,还可以从壶形、壶艺等多种角度去考虑评估壶的价值。

要欣赏一件紫砂方器,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看有“力”

有“力”是一把紫砂方器给人最直观的特征。为什么清代黄玉麟创作的“铺砂斗方壶”,现代顾景舟创作的“僧帽壶”能被收藏家和行家的青睐和追棒,主要是因为它们看起来都很像年轻的小伙儿,无论从线条还是角度来看,都十分具有力量感。

二要看有“角”

所谓方器茶壶,就是用数学立体几何概念来衡量的。这里说的“角”不仅是角度的意思,而是一个气度,也就是上下左右,线面界定明显,角度协调,对称均称。

三看有“粒”

紫砂方货对泥料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以“拼紫”,“底漕清”等掺以码数适当的砂粒为宜,烧成后让砂粒在壶身上似隐似现,反而让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为嫩、粗而不润、娇而不艳的混沌感觉,这就是方货区别于一般其它种类紫砂壶的工艺特色。

王涛作品:隐秀

四看有“度”

构思合理、比例得当的同时,线条还要流畅。要求紫砂创作者处理好虚实之间的过渡与搭配,无论制作的紫砂方器有多少面、多少层,关键要有层次感和立体空间感。

五看有“润”

方圆茶壶是由多个面嵌接而成的,在“公共边”处理上,也要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把线条在交界处处理得圆润些,使线条的变化更富有特征。当然一件作品,也要根据造型特色和创作理念,不一定要牵强附会地找“圆”接点。

茶上人间:无锡春茶配何器?


用茶壶泡茶,是传统的喝法。春茶有一种更小资的喝法,就是用一个透明玻璃杯来泡,特别是无锡春茶,只有这样泡才能品到茶色香味。

在舌尖品尝之前可先慢慢观赏茶的姿色,春的底色是绿,是杯中“万笏朝天”的新绿。时而茶芽直立,时而上下沉浮,犹如冰中翡翠,叶芽薄似蝉翼,在清澈嫩绿的水中晃动回旋,轻盈舞动。外形卷曲似螺的是碧螺春,身披白毫的是毫茶,宛如月牙的是太湖翠竹,仿佛无锡的青山绿水入梦而来。

闻到茶香便是品茶的最高境界了。无锡的春茶一般不能用滚开水来泡,因为烫熟的绿茶是闻不出茶香的。水温控制在70至80摄氏度最佳,太湖翠竹和毫茶一般是先放茶叶再倒水,碧螺春和阳羡雪芽则应该先倒水再放茶叶。水倒下去五分钟后,摇一摇杯子,倒吸一口气便可以闻到茶香了。香气优雅舒心,淡泊平和。于是时常有人以品茶的心情去品味人际交往,以安宁平和而又宽容的心态,以不卑不亢、真诚坦然、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交往,才显得有礼有节,有滋有味。

水之器——铁壶使用入门


铁壶,也叫铁瓶。茶器,煮水用。喝茶是动静相宜的活动,煮水时静候,泡茶时动。一人独饮,可静思心中事。几杯茶下肚,大概烦恼事,也随茶杯上的热气,飘走罢了。聚几好友众饮,品茶论事,时而各抒己见,时而静心品茗,闭目卷舌,口吐兰香,倒也有趣。中国喜欢喝茶的人多,茶文化自然博大包容,所以爱喝茶的人,现在也多配了几把铁壶。铁壶已经慢慢开始在中国普及了。

铁壶和紫砂壶不同,人们喜欢铁壶,不仅仅是因为铁壶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可以把玩欣赏的美器,更是看重铁壶能够调水的能力。我们用水用茶去养紫砂,迷恋那种紫砂细腻油润的质感、器型上给人带来的美和享受,这自然是极好的。而铁壶,不光有器型上带给人的美感,更是能够让水更加甘甜厚重,也使得用铁壶水泡的茶,如同升华了一般。

寻常人可能会觉得差别不大,对品茶嗜茶之人而言,其中妙不可言。铁壶是茶器,铁壶有灵性。倒不是真有灵魄,只是这铁乃活物,爱生锈。所以打趣罢了。因铁壶为铸铁所制,所以爱生锈。也正是靠其活性,去水之异味,留水之甘甜。也因其特性,铁壶和其他茶器不同,需要额外注重使用和保养之法。

如今网络发达,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有什么不懂的,在键盘上噼里啪啦一顿,就能答疑解惑。可恼的是,也有些许半桶水,煞有介事地装作专家,指鹿为马。好好一把铁壶,都会被他们的邪门方法搞得只能看,而用不得。

在此,就使用和保养铁壶,以某之专业身份略说一二,以正视听。

首先,准备好百洁布、壶盖插、壶铁架(垫)、炉(电陶炉较好,虽然升温慢,但温度恒定。电磁炉亦可,炭炉最佳,而煤气炉绝不可用)

清洗,日本壶内有防止运输存储过程中生锈的贝壳粉和核桃油,国产壶内有铁锈,都要用百洁布在流水下反复清洗壶内外,直到出水清澈干净为止。

煮水,倒三分之二的水,斜置壶盖,静待水开,此时壶盖极烫,关火后用壶盖插将壶盖盖好,一手铁壶一手壶盖插摁住壶盖,倒尽水,再用插取下壶盖,待壶冷却至不烫手再倒入三分之二清水烧煮,反复两到三次,出水清澈无异味后方可使用。

在煮水和清洗过程中,切忌不可在壶投入除清水外任何物品,特别是茶叶。因茶中鞣酸会与铁壶内铁元素产生反应,生成鞣酸铁。此物质虽对人无害,但因壶内毛细孔较多,容易吸附,会造成煮出的水有异味,极难清除,倒时铁壶只能看,不能用。

铁壶的调水能力,主要也是靠铁的活性和内部酥松的结构吸附水中杂质和强氧化剂(漂白粉),从而调整水的口感。(漂白粉会让水口感苦涩,而含有铁的水,口感甘甜)这也意味着,壶内有涂层的铁壶,非但无任何调水能力的。如果用工业涂层,还会影响水的味道和口感,更会对人身体造成损伤。所以在选购铁壶时,那种内部煮水八百年都不会生锈的壶,绝对不可用。

保养,今天不准备再使用铁壶时,请倒入半壶水,斜置壶盖,烧开后,用壶盖插取下壶盖,倒尽壶内水,让壶身余温烘干壶内即可。如果来不及煮水,也可倒满水随它去罢了,如果第二天用的时候倒出的水有锈色,刷洗一下,煮水后倒掉即可。铁锈对人无害,尽可放心。但切忌干烧!

很多朋友喜欢油润表面的茶器,经常会把食用油涂抹在铁壶内外。此法为大忌。切不可为!

如想铁壶表面好看,用干净湿布擦拭即可。经常使用和擦拭的铁壶,表面会有致密氧化层,即不容易生锈也润亮好看。

在选购铁壶时,一定要注意厂家的宣传词。但凡鼓吹自己为日本代工生产的,都须存疑。因日本法律规定,不可进口在日本国以外国家生产制造的铁壶。所以此话乃空穴来风,有不实之疑。另,铁壶由生铁铸造而成,或沙铸或脱蜡,虽工艺各异,但其终为茶器。然,铁壶之原料最为重要。

日本铁壶,均使用“新日本铁”。原料以铸造成型的铁块为主,后期熔铸,再加之独家工艺,使之外形虽然各异,但调水能力仍为其灵魂。

国产铁壶,优劣难辨。有些厂家为降低成本,用含有工业废铁的灰口铁铸造。虽外形精致,然对人极有危害。

较好的国产铁壶,均采用食品级白口铁,用其煮水,无异味,口感甘甜。较差的国产铁壶,虽内有各类涂层,但煮出来的水有异味,口感更是无法下咽。

望,诸君在选购铁壶时,须多留心!

品茶之余,为茶所思,为茶所想


禅茶一味:品茶如品人

茶是“健康的良药,是生活的享受。”品茶如品人,人品如茶品。

品茶如品人。选择一个飘逸闲适,清幽淡雅的环境,沏上一杯好茶,让自己置身这种环境之下,以清净闲适的心情来品茶,伴着淡淡茶香来品悟人生,感悟生活。一个人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而更在于鉴赏其色、香与味,体会其苦、甜与醇,领悟起淡、雅与和。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体会人生百味,达到天地人和相通的境界。轻轻茗上一口,在舌尖打转,再慢慢地吞下去,你会体会到一种淡淡的苦味。虽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但是都会有一种苦味在其中。再茗一口,含在齿端,感受起润滑。当你如此慢慢的品下去,你会感觉到茶苦中带甜。对!这就是茶的真谛,人生的写照。茶可净心,茶能致静,净则抛弃一切烦恼琐事;静则生慧,工作生活之疑难就可学会放下。

在人们心目中,茶叶是圣洁之物,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献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达无限敬意的最好方式。 “人品如茶品,”希望能像茶叶一样圣洁,受人尊重,茶还象征着从一而终,对爱情的坚贞不移,茶树繁茂生长带有一种多子多孙的涵义。在有些地方,有些民族,茶贯穿着婚礼的始终,所以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即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时的合茶。也有的把提亲、相亲和洞房前的三次所沏之茶,合称三茶。这些都是普通百姓用茶表示最真挚的愿望,是中国人奉茶为宠儿的重要原因。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分几种,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淡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正如三毛说茶的一句话,“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若以此标准来衡量人,滋味又岂止三道?

品茶之余,为茶所思,为茶所想。茶,不求酒的浓烈,却也不甘于水的平淡,它与世无争,自始自终保持着清香溢人和甘甜的本色,如果做人也同茶那样,或许算是完美吧。

品茶如同交友,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出茶的清香,才能品出感觉,才能品出默契,才能品出友情。茶虽清雅,却能给与温暖,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水为茶神,水为茶体


水的重要性,可让茶汤美而得益,并让茶显露其光华。好茶得真味,不同茶种,泡的用水也互见高下。水是茶汤的关键,古人品茗有智慧。

三位明代文人说的是“水为茶神”“水为茶体”。这说明有好水才能泡出好茶汤,这也是今人学习经验的榜样。而今,我正身处古井前,想品好水在哪里?想要取泉瀹茗得好汤,知名泉、访名泉,还是先学会分辨水的方法。

清,就是水质无沉淀物,透明无色。轻,就是今日所说软水与硬水之分。甘,是指水的滋味,舌尖对甜的敏感度最高,立刻就有反应。冽,就是水要冷。冷冽是一种水质的特性。洁,没有污染。水没有污染就能让水的鲜爽度提升,茶汤更为明亮。活,煮水要活。古人强调,活水需活火烹。

先来看水质对茶叶浸出物的影响。水的硬度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所以纯净度较高的水,对于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浸出量就较高,而硬水含有较高的镁钙矿物质,对茶叶的有效溶解度就偏低了。纯净水对于绿茶的滋味与香气,会产生更醇厚与鲜爽的效果;而自来水中含氯的成分较高,所泡出的滋味也没那么鲜爽。

具备好茶、好水,却将水煮坏、煮老了,前功尽弃。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有精彩说明:“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9853.html

上一篇:各种类茶叶冲泡的时间

下一篇:茶的流言,我来帮你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