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武夷岩茶之“陈饮”

2019-11-12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就有“陈”比“新”好的说法,清初周亮《闽茶曲》说“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可见,古人已经知道陈年岩茶的妙处。武夷山民间就有这样的习惯,若有人胃胀腹泻,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找陈年武夷岩茶来饮用,以缓解病情。

据记载,历史上惠安城关霞梧街开设的施集泉茶庄(1781年)经营武夷岩茶“铁罗汉”,其茶品享有盛誉,它是用武夷岩茶(陈茶)拼配而成,有神奇的治病功效。1890年和1931年前后,惠安曾发生两次时疫。病人饮用施集泉茶庄的铁罗汉后,部分人得以治愈。它是沿海居民居家出海的必备良药,销售地区随之扩展至东南亚各地。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说:“喝武夷岩茶者,一般起初求香,后来重味,进而追寻陈茶风味,会经历这三个阶段”。

传统的武夷岩茶需要约一年的熟化期,因新茶火气未除,且香气欠幽,滋味欠醇润。待火气消退、到熟化适期时,色、香、味达到顶峰,香高清纯、浓长、幽远,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润滑、甘爽,饮后令人舒适持久。武夷岩茶经长年存放,陈香明显纯正,汤色呈深橙黄或琥珀色,清澈艳丽,滋味浓醇、润滑、清纯、爽口。

因陈茶中的内含物质稳定,冲泡后,物质浸出均衡,且多为小分子物质,渗透性好,更易被人体吸收,浸出物多样性等。陈茶茶汤中更多丰富的芳香物质、有机酸等,是挥发性的,在它们挥发过程起着吸热作用,是重要的清凉剂。多酚类物质轻微刺激口腔粘膜,促进唾液分泌,渗透性强,生津明显持久,能止渴。咖啡碱在低剂量时对大脑皮层有选择兴奋作用。故在体温调节,解热止渴方面起根本性作用,是止渴、解热、消暑良药;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链球菌和痢疾等多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便秘是由于肠管松弛使肠的收缩蠕动力减弱,而茶多酚的收敛作用使得肠道蠕动能力增强,有显著的治疗便秘效果;另外微量的茶皂素也有促进小肠蠕动的作用和迟缓性便秘的治疗效果;茶叶中的生物碱能兴奋神经,对人体的基础代谢、肌肉收缩、肺通气量、血液流出量、胃液分泌都能提高。生物碱中的茶叶碱利尿作用最大,但可可碱的利尿最持久。喝陈茶后出现的所谓“茶气”,即发热、出汗、打嗝等与这些因素有关。多喝陈茶后虽然也会利尿,但很多水分大部分通过人体的基础代谢,经过挥发从体表排泻,所以喝完同量的陈茶汤后排尿量比喝新茶少很多。

对陈茶品饮的感受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只要喝出自己的真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茶性是相通的,不同陈化的茶,都是茶树上的叶子。陈茶是所谓落叶归根!而那“根”正是隐含在叶子里的精华,像面对一位饱经世事,睿智和充满哲理的老人得益多多。陈茶那种神奇的功效价值裨益人类健康和得到在品味时一种人生感悟,使之传承千秋万代却是不争的事实。

延伸阅读

武夷岩茶之北斗


学名:C.sinensiscv.Beidou,曾名北斗1号。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北斗峰,已有60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尖骤尖或圆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8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3%、咖啡碱3.8%。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武夷岩茶之武夷贡茶


冠绝天下的武夷岩茶可谓是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而在漫漫的时间长河和千回百转的变幻中,武夷岩茶究竟经过了怎样的兴衰演变,才让今天的我们得以品尝欣赏那无上茶品呢?

商早在商周时期,武夷茶就随“濮闽族”的君长,在会盟伐纣的时候作为礼品进献给周武王了。

在那种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武夷茶能够作为进献给王的礼品,足以体现其优越的品质。

而到了西汉时期,武夷茶已经初具有盛名了。

据说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派兵灭了闽越国,当地官员便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这也就成了武夷茶纳贡的开始。

现代的考古中在当地发现了众多的茶具,更是为这段历史提供了证明。

唐朝是武夷岩茶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唐玄宗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家将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武夷山在这个时期开始声名鹊起。

到了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出现了关于武夷岩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晚唐著名文学家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请勿贱用之!”

这里的“晚甘侯”就是武夷岩茶的别称,“丹山碧水”指的就是武夷山,甘香浓郁、回味无穷,可见作者对武夷岩茶的无限赞美之情。

武夷岩茶在宋朝时期发展得十分繁荣,主要是制作龙团凤饼茶。

武夷岩茶甚至成为了运往建州进贡的北苑贡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文豪苏轼就曾在《荔枝叹》中提及: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既然是能够作为贡品,完全是对武夷岩茶品质的极大认可啊。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进献的武夷茶,感到非常喜欢,武夷岩茶便在元代成了贡茶的首选。

在元大德五年的时候,高兴之子高久奉命到武夷山监制贡茶,并且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了“御茶园”用以制作贡茶。

尽管数额巨大的贡茶数量,增加了茶农的沉重负担,但就客观而言,皇帝对武夷岩茶的喜爱无疑成了一个效果绝佳的活广告,给武夷岩茶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在元代及元代以前,武夷岩茶主要是制作饼茶,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

自此开始,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由于制作工艺的不断创新和改革,这也促进了武夷岩茶质量的极大飞跃。

同时在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购买茶叶运往欧洲,武夷岩茶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武夷岩茶能够征服古今中外人的味蕾,并不是徒有虚名,实力就摆在那儿,不服都不行。

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的时期,同时武夷岩茶的产品、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也迅速流向海外,并且极大带动了周边地区茶业的发展。

民国期间,受动荡的局势和战乱的影响,茶叶销路不畅,产量下降。

万幸的是,1942年武夷山成立了全国茶叶研究中心,众多茶叶界的专家前辈在此做出了众多研究,为武夷岩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至今,武夷岩快速恢复、迅速发展。2002年武夷岩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工艺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的声誉地位更甚从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67286.html

上一篇:喝大红袍前,大家都会问的10个问题,你知道吗?

下一篇:一款优质的武夷岩茶是怎样做出来的?一款优质的武夷岩茶是怎样做出来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