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可与咖啡抗衡的巴黎茶势力

2022-02-24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可与咖啡抗衡的巴黎茶势力”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可与咖啡抗衡的巴黎茶势力”相关知识!

法国茶历史的开启,与英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时间差,二者大约都在17世纪中叶左右。而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1665年,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御医所开的药方里,便以来自中国或日本的茶作为帮助消化的良方。

虽然无法和具有欧洲经典历史地位、且几乎大街小巷与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扎根深远的英国红茶文化相比,法国的茶风景却依然十分迷人而可观。我觉得,若说英国人是把茶当作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法国人则把茶视作美食与享乐的重要部分。也因此,法国、尤其是首都巴黎的茶风气,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法国人素来在料理上的追求与喜好类似,对于产地与新鲜度的坚持、调制的创意、味道的肌理层次与丰富性,以至潮流与风尚的敏感度上,都有极专注多元的表现。

现在,巴黎城里的茶势力几乎可与咖啡相抗衡,不仅茶馆(SalondeThe)和咖啡馆一样举目可见,高级食品店、著名食品超市里的茶专柜在规模上与咖啡专柜一般无二。以专业的茶叶销售为经营主体、且学问讲究均自成体系的专门店,更逐渐蔚为风气,成为法国美食领域里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这些茶叶专门店的共同特色,除了大多拥有动辄数十到数百以上的庞大种类可供选择之外,在茶款方面,更展现出对于多样化产地的丰富兴趣。以MariageFreres为例,国家来源就遍布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甚至中南美洲和非洲的国家......而单一国家里,则还有不同产区及不同茶园与季节、等级的分别,令人咋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茶品牌店里也经常推出不少相关的商品。比方专业度极高的茶壶、茶杯、滤茶勺、量茶匙等,或是茶香浓郁的茶巧克力、茶饼干、茶果酱等,也都是不容错过的上品,值得选购。

资讯补给站

巴黎经典茶店

MeriageFreres

这是法国最著名的专业茶叶品牌,目前在巴黎、东京两地都有分店。从1660年起,它便以从亚洲地区进口茶叶起家,目前旗下已发展出超过480种以上、来自各国各地且品质优异的茶叶商品,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品牌之一。

地址:30rueduBourg-Tibourg,75004Paris

BetjemanandBarton

创立于公元1919年,是巴黎少数仅以茶叶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老牌红茶店之一。旗下茶叶以混合云南、阿萨姆与大吉岭而成的Brunch早午餐茶,混合阿萨姆与斯里兰卡的早餐茶等以品饮食段为区分的Blends系列混合茶最具特色。

地址:23,boulevardMalesherbes75008Paris

LePalaisdesThe

走时髦风尚路线的茶品牌,目前在巴黎、东京、比利时都有分店。顺应此刻欧洲正吹拂的东亚绿茶风潮,不仅在店貌的时髦简约中流露出浓浓的东方气息,茶叶与相关茶具及包装也都笼罩在一片日本、中国的气息里。

地址:64,rueVieilleduTemple,75003Paris

LaMaisondesTroisThes

巴黎十分红火的茶叶专门店。美丽女主人出身中国台湾南投茶家。整体店貌糅合东西,一点中国式的怀旧、一点法国式的极简、外加一点新人文式的优雅品茗趣味,时髦而充满异国风情的氛围,成功征服了巴黎人的心。

地址:33,rueGracieuse75005,Paris

小编推荐

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关于咖啡的发现众说纷纭,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将其归功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咖法地区的牧童卡尔迪。卡尔迪在放羊时偶然注意到,羊群吃了咖啡的叶片与果子后异常兴奋,他也好奇地加以尝试,由此揭开了咖啡的秘密。此后,咖啡逐渐影响到隔红海相望的阿拉伯地区,至15世纪末,在阿拉伯社会已非常普遍。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1536年占领了重要的咖啡产地—也门,咖啡在帝国境内传播开来。欧洲人自土耳其那里接触到咖啡。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极大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罗塞在开设咖啡馆后,曾经张贴海报宣传咖啡的功效:促进消化、治疗眼疾、治疗头痛、防治肺炎与咳嗽等肺部疾病、调节体液失调、预防流产、治疗脾脏疾病、解除踝关节风寒、抑制头晕、振奋精神等。

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他也张贴海报予以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脾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胱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借助发汗与排尿而洗涤血液,以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

其实,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主要在于具备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而且咖啡比茶更早地进入了英国,所以咖啡占有先机。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相对低廉,而“茶比咖啡贵得多,进入伦敦后很久还是稀有之物”。因此自17世纪中期至后半叶,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英国亦不例外。

但是,咖啡在英国很快便遭遇传播阻碍。随着咖啡馆数量的增长,竞争不断加剧,经营者开始增添新的饮料,为顾客提供报纸以供阅读。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跻身咖啡馆之中,咖啡馆实际变为提供咖啡、酒类、茶水等饮料的交流场所,咖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更为不利的是,社会人士开始抨击咖啡馆与咖啡。

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1674年,小册子《妇女抵制咖啡呼吁书》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1675年,小册子《啤酒店女老板反对咖啡陈情书》痛斥咖啡为无照经营的商品,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对咖啡的批判显示,英国社会出现了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上述批判使咖啡的传播蒙上阴影,而政治局势也使得咖啡馆的前景不太乐观。由于咖啡馆并非仅为饮用咖啡的场所,一边饮用咖啡一边阅读报刊成为普遍现象,不识字者则听别人朗读报纸,人们就其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公开针砭时弊。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中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于1675年、1676年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不过,由于该禁令遭到反对而最终未能真正实施。

相比之下,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茶在咖啡馆占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空间亦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咖啡则仅与公共生活相联系,这与咖啡的特性有关:当时饮用咖啡需要自己烘焙研磨,“随意选取一些咖啡豆,放进烤盘或之类的器具里,用小火不断翻炒防止烤焦。咖啡豆最初是白色的,烤干后会变成棕色,然后变成黑色。当烤成棕色即将变黑的时候放在研钵里碾磨,磨碎后倒进密封的瓶子里”,繁复的工序超出了个人的加工能力。而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荷兰为中西茶贸易的开创者与掌控者,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而香料贸易渐趋衰落之后,荷兰通过将咖啡引种到东印度群岛获得新的经济资源,“1723年销售的咖啡就达到了1200万磅。这样随着欧洲人养成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也就成了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荷兰成为咖啡的主要供应者,茶叶则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这一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折射了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关于本文《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巴黎:茶香在浪漫之都


很难想像在巴黎,西方的浪漫之都,茶势力居然可以和咖啡相抗衡。巴黎的茶馆、茶店不仅像咖啡馆一样随处可见,而且都颇具规模和特色。茶主题的休闲场所和商铺在今天的巴黎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若说英国人是把茶当作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法国人则是把茶视作美食与享乐的重要部分。也因此,法国尤其是在首都巴黎的茶风气,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法国人素来在料理上的追求与喜好类似,对于产地与新鲜度的坚持、调制的创意、味道的层次与肌理的丰富性,以至潮流与风尚的敏感度上,都有极为专注与多元的表现。

现在,巴黎城里的茶势力几乎可与咖啡相抗衡,不仅茶馆和咖啡馆一样举目可见,高级食品店、著名食品超市里的茶专柜在规模上与咖啡专柜也不相上下。以专业的茶叶销售为经营主体、且学问讲究均自成体系的专门店,更逐渐蔚然成风,成为法国美食领域里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这些茶叶专卖店的共同特色,除了大多拥有动辄数十到数百以上的庞大种类可供选择之外,在种类方面,更展现出对于多样化产地的丰富兴趣。以MariageFreres为例,产地就包括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甚至中南美洲和非洲的国家。而且,同一国家的产品里,还有不同产区及不同茶园与季节、等级的区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茶品牌店里也经常推出不少相关的商品。比方专业度极高的茶壶、茶杯、滤茶勺、量茶匙等,或是茶香浓郁的茶巧克力、茶饼干、茶果酱等。

另外,在流行趋势方面,近几年在时尚、设计与料理界一片东方风潮的狂袭之下,原本多以南亚地区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为主的欧洲茶市场,风向开始朝东吹。特别在流行触角素来敏锐的巴黎,走清香路线的日本茶、中国茶开始成为各知名茶店、茶馆的时髦新宠。不仅品项比例大幅提高,陈列位置也醒目,还纷纷跃为商家的招牌推荐。

只要进得店来,少许流露出一点想找些特别好的茶的暗示,店员们便微笑着双手捧将出来的,几乎全是产自这些地方的香茶。而有些较能趋附潮流的茶店,甚至店貌也似昔日的中国茶庄,除了色调气质上较显摩登新颖外,乍看还真是古色古香、古意盎然。

西方人看待这些重新回到流行前线的茶新贵,似乎也带着些许有趣的角度。比如,东亚茶里比例极低的加味、混合茶,一旦漂洋过海来到欧陆,便变得十分风行。再如添了樱花瓣与莓果香的日本煎茶,添了玫瑰、茉莉、苹果的龙井,泛着浓重松木熏香的中国红茶……曾有日本评论家推测,这大概是欧洲人不习惯东亚绿茶的清苦口感所致,其实只是一种风格上的新兴时尚或口感上的求新鲜罢了。另外茶叶本身的美感,也同时牵动着当地消费者,比如对于“白毫”就是相当执著。所以,诸如白毫乌龙、白牡丹、白毫银针,不仅口感上散发出轻盈空灵之气,外观上的红绿白灰参差相映,在西方人看来更是魅力独具。再如一些形式奇特的茶种,像揉捻得珠圆玉润的珠茶,以及属紧压茶系的云南普洱茶、沱茶,以至能在杯中开出美丽花朵的工艺茶等,纯粹的异国长相、异国氛围,更是让诸多早被全面吹袭的强大东风所征服的巴黎客们趋之若鹜。

厦门的另一道风景线:咖啡与茶叶


东西方文化在厦门并行不悖,就如同咖啡和茶。厦门人酷爱泡茶,但这也丝毫不能阻挡他们对于咖啡的热爱,穿越百年历史,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东方文化不断的交融,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作为中国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厦门是中国较早地接受西方文明的地区。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中这样描述过厦门人:他们穿西装的次数会比内地人多得多,而他们吃西餐也像广东人吃早茶一样自然。他们好像生来就适应西餐的口味,从小就懂得西餐的礼仪,一般不会出洋相。

如果说咖啡是舶来品的话,厦门人同样热爱着土生土长的茶,正如厦门人对待对于本土和外来的文化的态度:兼收并蓄。

咖啡:来自西方的人文情怀

筼筜湖面宁静如水,沿着湖堤悠闲地前行,不知不觉仿佛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条远离这个城市喧嚣的小街,这就是厦门的咖啡一条街。虽然路的两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但是这里却并不喧闹,反而透露出几分宁静与安详。

这条街通体是三层小楼式的别墅,掩映树影婆娑之中。不过300米长的小街上,开着十几家咖啡店。天气很热,在咖啡店的外面撑起了许多的阳伞。有浓密树荫的照顾,加上从筼筜湖吹来的风,阳伞下的人都显得格外惬意。来这里消费的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来厦门做生意的,也有少部分是娶了中国太太,长期定居在这里的。从他们的谈笑间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在厦门过的不错。雅子咖啡是整条街开业较早的一家咖啡店,店里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走进大门,正对着你的是一副巨型的油画:一条蜿蜒的河道,河道上星星点点的“贡多拉”,带着浓郁意大利风情的建筑……另外一面墙上则挂满了鼓浪屿的老照片。照片有些发黄,但照片里的建筑却清晰可见。这里的店员告诉我们:他们风格十分西化,所以赢得了许多外国客人的青睐。雅子咖啡每个楼层有不同风格,能迎合不同喜好的人,并配以咖啡的西式简餐,曲奇,布丁,帕尼尼……非常惬意。

陈雨宁是咖啡街的常客,她父母都是地道的厦门人,而她则属于那种80后的新兴人类。她说她喜欢咖啡,也经常带朋友来这里。“这里很安静,坐在里面感觉非常放松和舒服。”她说,“这条街是厦门小资常来的!”同时,她也喜欢泡茶,受父母的影响,每天到公司她都会抽出时间和同事们一起喝会儿茶。她喜欢安溪茶,一天不喝就会不舒服。“我喜欢喝茶,多半是受家庭的影响;而我喜欢咖啡,是我自己的选择。”陈雨宁这样说。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咖啡与茶两种文化特质,在许多厦门人身上都可以找的到。

泡茶:独具闽南特色的文化符号

厦门人酷爱泡茶,之所以用“泡”而不用喝是因为在厦门用于泡茶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喝茶的时间。在厦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随处可以看见人们在泡茶,而且,泡茶和做生意是两不误的。厦门的茶馆数量之多令许多外地人感到惊讶。无论大街小巷,走到哪里,你都看得到茶艺馆或是茶叶店的身影,甚至在一条小街上就多达5、6家。大家相安无事,都可以生存,不得不令外地人啧啧称奇。

厦门人的待客之道,一定要有茶。闽南一带(包括厦门),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dai,泡dai。”(dai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

厦门人喜爱咖啡,也喜爱茶,就像这座城市本身一样有着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态度。各种文化在这里并不冲突,这不但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包容性,而且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温暖而幸福,以至于许多人在离开后,仍深深地怀念着这个城市,想念着:咖啡和茶叶……

中国茶PK英国咖啡


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从饮茶文化来讲,我国是茶的鼻祖,是最早接触茶的,所以理所应当的“下午茶”必须是我们这边出去的。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饮茶文化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国。在1661年的时候,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和英国的查理二世王子联姻,由于这位公主大人非常喜欢喝茶,于是把饮茶习惯一同“嫁到”了英国去,英国人才开始接触到茶。

17世纪,英国的上流社会个个都是土豪,早餐都吃得非常丰盛,但是苦逼得是他们的晚餐要等到晚上8点。想想在中国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下午5、6点就吃晚饭的,可想而知这段时间还是要垫垫肚子的。继而,为了补充能量,英国人就开始习惯在下午3、4点左右吃点点心,喝点茶。期间有一位白富美的女伯爵安娜玛丽亚非常懂得享受,或者说是有钱任性,每天准点都会差遣女仆为她精心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在享受这种过程的时候,这个安娜玛丽还邀请了各种闺蜜好友。很快,这种轻松、悠闲的下午茶便开始在上流社会中流行开来。

关于咖啡的发现众说纷纭,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将其归功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咖法地区的牧童卡尔迪。卡尔迪在放羊时偶然注意到,羊群吃了咖啡的叶片与果子后异常兴奋,他也好奇地加以尝试,由此揭开了咖啡的秘密。此后,咖啡逐渐影响到隔红海相望的阿拉伯地区,至15世纪末,在阿拉伯社会已非常普遍。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1536年占领了重要的咖啡产地—也门,咖啡在帝国境内传播开来。欧洲人自土耳其那里接触到咖啡。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极大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罗塞在开设咖啡馆后,曾经张贴海报宣传咖啡的功效:促进消化、治疗眼疾、治疗头痛、防治肺炎与咳嗽等肺部疾病、调节体液失调、预防流产、治疗脾脏疾病、解除踝关节风寒、抑制头晕、振奋精神等。

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他也张贴海报予以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脾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胱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借助发汗与排尿而洗涤血液,以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

其实,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主要在于具备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而且咖啡比茶更早地进入了英国,所以咖啡占有先机。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相对低廉,而“茶比咖啡贵得多,进入伦敦后很久还是稀有之物”。因此自17世纪中期至后半叶,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英国亦不例外。

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1674年,小册子《妇女抵制咖啡呼吁书》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1675年,小册子《啤酒店女老板反对咖啡陈情书》痛斥咖啡为无照经营的商品,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对咖啡的批判显示,英国社会出现了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相比之下,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茶在咖啡馆占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空间亦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咖啡则仅与公共生活相联系,这与咖啡的特性有关:当时饮用咖啡需要自己烘焙研磨,“随意选取一些咖啡豆,放进烤盘或之类的器具里,用小火不断翻炒防止烤焦。咖啡豆最初是白色的,烤干后会变成棕色,然后变成黑色。当烤成棕色即将变黑的时候放在研钵里碾磨,磨碎后倒进密封的瓶子里”,繁复的工序超出了个人的加工能力。而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荷兰为中西茶贸易的开创者与掌控者,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而香料贸易渐趋衰落之后,荷兰通过将咖啡引种到东印度群岛获得新的经济资源,“1723年销售的咖啡就达到了1200万磅。这样随着欧洲人养成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也就成了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荷兰成为咖啡的主要供应者,茶叶则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茶馆:可俗可雅可共存


近年来,茶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休闲场所在洛阳市逐渐兴起,相当一部分是以经营大众棋牌娱乐为主,品茶业务为辅;也有一些茶馆,坚持将高雅茶艺文化作为经营主题。

对此,一些茶友认为,以经营棋牌娱乐为主的茶馆偏离了茶文化的高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馆;有专家认为,茶馆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且具有不同阶层的鲜明特性,通俗与高雅应当并存。

通俗拥护者:迎合大众口味也很有特色

经营一家纯粹意义上的茶馆,成本较高,而且回报也不好说。开茶馆两年多的张先生说,这样的茶馆需要营造独特的氛围吸引消费者,设计要有灵感,筹备费时费力,而且装修费用比较高。但如果将茶馆改为以棋牌娱乐为主、喝茶为辅的场所,不仅成本低,还能吸引更多顾客,经营起来更省心。

另一家茶馆的经营者孙先生说,他早些年开茶馆时,由于没有经验,以为茶馆就是单纯喝茶、品茶的地方,但后来慢慢发现,许多光顾茶馆的消费者,更喜欢一边喝茶,一边玩牌娱乐。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他的茶馆便开始提供棋牌娱乐项目,生意还不错。

周末时经常和朋友一起到茶馆玩牌的郑先生说,自己和身边的几个朋友一样,不喜欢跳舞、不喜欢唱歌,就是喜欢到茶馆一边喝茶一边打扑克牌,觉得这样的休闲方式也挺好,既能打发时间,又能放松心情。

高雅拥护者:走高雅路线才能体现茶文化

一壶清茶,两盘甜点,再加上几位知心朋友,大家坐在茶馆的包间里一起品茶聊天,该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只可惜,现在市区内很多茶馆都将棋牌娱乐作为主要经营业务。平日里喜欢品茶交友的宋维新说,坐在那样的茶馆内听着周围牌友们的吵闹声,根本没有品茶的心情。

在赛博电脑城附近一家茶馆内,记者发现,店内的桌子是由四处淘来的老门板、老船木改造而成,各个包间的布置也不尽相同,处处透出一种雅致的气息。茶馆经营者是几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店内不提供任何棋牌娱乐服务,来这里的顾客都是地地道道的茶文化爱好者。该店负责人吴迪说,如今喜欢品茶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茶友需要这样一个休闲场所。现在该店已经积累了不少固定客户,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

其实只要静下心去经营一家茶馆,不愁没有相应的消费群体。吴迪说,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晋时期。茶馆一直是品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修心、怡情、交际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茶文化一定能在茶馆行业内得到传承和发扬。

专家意见:雅俗应并存

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鹏说,茶馆这一行业在我国历史悠久,茶馆分川派、粤派、京派等不同派别,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以京派茶馆为例,自古以来,北京人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都有饮茶的习惯,当然,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也不同。正是由于各阶层次人群鲜明的消费特点,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茶文化。

对于现代城市中的茶馆来说,经营者定位不同,欲雅欲俗皆可,同一家茶馆也可雅俗并存。蔡幼鹏说,对于以兼营棋牌娱乐活动的茶馆来说,其面对的是大众化的消费群体,此类茶馆的存在,也能丰富一部分人的日常文化娱乐需求。对于一些注重文化内涵以及茶馆环境品位的经营者来说,虽然其面对的消费群体较少,但对高雅茶文化的传承能起到重要作用。

人无癖不可与交,好茶之人,可与之交友


自从开始喝茶,对茶也是产生了一种依赖。像是一种瘾,割舍不下。凡是“瘾”,似乎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像是酒瘾、烟瘾、网瘾。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茶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何为茶瘾?瘾是对某种有刺激而又产生快感的事物养成的习惯。人会有茶瘾,是因为茶有一定的刺激性,同时,它又确实让人享受快感。不过,茶瘾不像烟瘾与酒瘾,会出现酒精依赖与尼古丁依赖,产生比较强的生理反应。茶瘾较隐蔽,若有若无,那症状常常让人误判成劳累所致,休息不好,感冒初起等。

茶与咖啡、可可是三大成瘾性饮料。茶叶中的咖啡碱与黄烷类化合物,能对神经中枢产生刺激作用,令人兴奋。茶味之清、苦、涩、香,非常吊人胃口,回味深长,形成对茶的味觉、口感的潜在的记忆,这也是茶足以让人上瘾的原因。

清代的皇帝曾有一句名言:“君不可一日无茶”。但是凡有茶瘾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具备条件,基本上都会保证自己“不可一日无茶”,否则就称不上什么茶瘾。

中国人喝茶上瘾的格外多。有位老先生讲过一个段子,说五十年代与老舍先生一起去苏联,自己随身带着茶,住饭店,每天早上沏好的茶,上午就会被清扫房间的服务员倒掉洗掉。老舍先生老大不高兴,骂道:“爱死你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从早喝到晚的!”老舍先生显然是有茶瘾的人,要不也写不出《茶馆》那样的戏来。

能使人上瘾的茶必然是好茶。好茶好水,天天喝,时时饮,日久天长,自然也就有茶瘾了。能使人上瘾的茶必然是有个性特点的茶。那些或者在香气上,或者在滋味上,或者在气韵上有着独特之处,一饮会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茶叶,容易让人上瘾。

很有趣的是,茶瘾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有茶瘾的人必定同时伴有其他的瘾,比如读书瘾、烟瘾、诗瘾之类。茶瘾只是一种伴随性的瘾,因为其他的瘾,需要茶陪伴,才能令其更专注,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茶瘾。比如上网时,手边必定有茶,上网若成了瘾,茶瘾自然在。

明人张岱曾畅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生气也。”这里,“癖”和“疵”其实也会是一个意思。有瘾之人必有瑕疵,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的要是成了瘾,有所不为的自然顾不上,不上心的事做不好,赶巧这事恰好是成了评价人好还高低的标准的话,这人自然倒霉到有了瑕疵。好在这种人可交。

茶品可清心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茶品可清心》内容,感谢阅读!

每当忙于采新芽、品新茗、咏茶诗之际,我就想起一则有趣的回文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此联倒过来读便成了“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

饮茶在古代就是一种雅事。一生嗜茶、自称“爱茶人”苏东坡关于茶的那些美妙隽永诗词,似乎精确地概括了品茶人的心境。“雪沫乳花浮半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多么清爽悦目的色彩和细致鲜活的食欲美。更绝妙的是,东坡先生留下的那句脍炙人口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句子,把茶叶在开水中泡出来的形色,比喻为美人的婀娜多姿、飘逸淡雅。

陆游是古代茶诗写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把饮茶看作恬淡生活的忠实伴侣,强调的也是心清品茶。《闲居书事》生动描写了陆游喝茶时的心境。“园林绿叶一番新,桃李吹成陌上尘。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隐居正欲求吾志,大患原因有此身。堪笑痴人营富贵,百年赢得冢前麟。”

大画家唐伯虎有《事茗图》,画一层峦叠嶂、溪流环绕的小山村,参天古木下有草屋数间,飞瀑似有声,屋中一人置茗有所待,小桥流水,桥上有一老翁依杖缓行,后随抱琴小童,应约而至……读这幅画,给人的感觉就是隐逸与雅致。

曹雪芹《红楼梦》里,几乎每一杯茶都是“枝蔓缤纷,香气扑鼻”。而每一位品茶的妙人又都是“冷然便欲乘风飞”的心态,包括多愁善感的美女林黛玉也不例外。可见,古代人喝茶喝的就是一种心情。

其实,喝茶与解渴是有区别的。每个时间每个场合里喝茶,都是一种心境所在。有人喜欢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喝茶,眼前摆一本书,手边置一杯茶,看一会书,喝一口茶,出一会神;或在书房里手捧茶杯踱步,或临窗眺望,一切都很悠闲很随意,心境恬然开阔,什么都能放下。呷一口香茶在口,曾羡慕过的仕途,此刻便有了放弃的念头;喝一口香茗下肚,曾仰视过的富贵,此刻也有了新的界定,有的只是所喜欢的恬淡、宁静和闲适。

有人喜欢邀上朋友、知己去茶楼一聚,清雅地相对而坐,一起品茶,一起聊天,在相互的倾诉中,大家随心所欲地释放心中的情感,甚至吐露心中的不快。一任时光静静地流淌,让香茗抚慰一下疲惫的心灵。

现代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忙”基本是每一个成功者的生存状态。想起苏轼“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的茶诗,顿有感悟。在忙碌的生活中捧一盏香茗在手,美好的心境就会悄悄地绽放。

关于本文《茶品可清心》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谁可代替?


在我们的生活里,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天早餐后半小时,我总是习惯性的泡一杯西湖龙井来开始一天的生活。

每天从早到晚我的饮茶量基本在4L左右,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摄入量,但身体检查指标一切正常,也许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哪天如果茶水不进口了,想必已入病床。

茶是我吃的唯一“补品、营养品”,没有替代品可以更换它的地位。

其实,我们喝茶的目的倒不是为了维持生命,光喝茶不吃饭能活吗?肯定不行,也不是为了补充营养,

主要还是为了获取茶里面的功效成分,比如茶氨酸、咖啡碱。

通过这些特征成分来调节我们的身体机能,让我们更加健康。

喝茶,闻的是茶香、看的是茶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下肚的茶水。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茶,在于它的芳香物质让我们心情愉悦,在于它的咖啡碱让我们提神益智,在于它的茶氨酸提高我们免疫力,在于它的茶多酚让我们人体保鲜……古时,喝茶就是一种文化与阶级的象征,在现代生活中又何尝不是文化、身份的一种体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9508.html

上一篇:易武茶区简介

下一篇:晋茶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