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你不知道的茶香类型,不看怎行?

2022-01-06

时下,喝茶风气越来越浓,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的茶,审评方式不同。在品鉴过程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探究茶中之味,值得玩味。

由于产地、品种、工艺不同,形成了茶的香气、滋味、品类、品质不同。我们说的茶有“三香”,即是山场(产地)香、品种香和工艺香。

1、山场香

茶是农作物,到处都可以种。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山形地貌、土壤土质、光热条件、生态植被等,造就了茶作为农特产品的属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作物。在武夷山,有“冬笋西鱼南茶北米”的谚语,说的就是产地对农特产品的影响。

六大茶类名茶甚多,各种名茶习惯上讲究一定的地理区位性。比如,西湖龙井以狮峰和梅家坞的龙井为珍,铁观音以原产地安溪县的感德、祥华为好,其中西坪红心铁观音为最。

在诸多茶类中,武夷岩茶或大红袍对山场的讲究更明显。岩茶有正岩、半岩、外山、洲茶之分。即便是正岩区域也有差别,有六六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无岩不茶之说,其中“三坑两涧”最为著名。拿岩茶的山场来说,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生态植被越好,其体现出来的岩韵也就更明显。铁观音的“观音韵”和潮汕单丛讲的“喉韵”,都是山场香的讲究。

山场香是名优茶的品质特征。岩茶讲究的岩韵以正岩最足,半岩稍弱,外山、洲茶则没有。有的外山茶还有高山韵,但也非岩韵。

2、品种香

不同茶树品种的生产加工方法不同,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工艺。国家名优茶树有四五十种,其中又有许多分支。在众多名茶中,乌龙茶的品级、数量最多。

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相同的地方种植,相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种植,它们所呈现的香气、滋味均有所不同。具体搭配上,以能满足大家的习惯喜好为原则。

茶的品种香总体上比较稳定,呈现的特征相对明显,可以满足现代茶叶的社会化生产需求。乌龙茶的品茶品鉴水平体现在,品鉴者能够品出不同的品种茶。在外行人看来,不同品种茶的香气是一样的。在内行人看,它们的特征则有本质区别。

茶的品种香促使不同茶客群体的产生,所以有的人爱肉桂,有的人爱水仙。事实上,六大茶类都存在比较明显品种香特征。品茶的话,认识品种是品鉴一道茶优劣得失的基础知识。

3、工艺香

我国各地茶叶生产的历史传承、革新,划分出了各大茶产区。不同区域的茶,加工工序、风格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促使茶的种类不断分化,由此产生绿茶普遍求新、求嫩,乌龙茶、铁观音介于红茶、绿茶之间等特征。譬如,武夷岩茶、观音单枞、冻顶乌龙都属乌龙茶范畴。

求一道好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独到的工艺香,是茶叶品质的保障。茶的加工工艺有简单、有复杂。多半简单,以取“自然味”为表现,而对“味中味”的追求,则要复杂得多。

所谓“自然味”是茶本身的味道。“味外味”则是工艺的产物,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制茶工艺有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等形式,还有前发酵、后发酵等区别讲究。像晾、晒、摇、烘、焙,这些制茶原理看似简单,具体应用到各种茶类的制作上,却极其复杂,讲究存乎一心、运用之妙,乃至出神入化。

工艺之美还体现在茶品外形和内质上,亦就是格局特色的表现。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熟香,黑茶的沉香,乌龙茶的半生半熟;外形上有条形、扁形、球形或压成饼形、砖形等等都是工艺之美的表现。各茶类的不同工艺香特点,是生长周期、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讲究的综合结果。其中,又以乌龙茶加工制作方法最为讲究、复杂。

总之,所谓茶品“三香”,就是从茶的山场、品种、工艺入手,淬炼出品鉴者的品茶水平,做到面对六大类几千个品种,都能胸有成竹,体会个中滋味,评判出好坏优劣。山场、品种、工艺三大要素的不同组合,也使茶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多样性。

cy316.com扩展阅读

你不知道的茶叶“发酵”


说起茶叶,大家常常说“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这跟我们常见的“发酵食品”酸奶、葡萄酒、食醋等,是同一个发酵吗?他们有什么样的不同?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茶叶“发酵”的奥秘!

|何谓发酵

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

工业生产上定义的发酵——“工业发酵”: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比如啤酒酿造、味精生产等。食品中的“发酵”: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茶叶的“发酵”——生物氧化

人们常说,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综合制法,分为六大茶类。但这里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

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类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则存在于细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细胞壁破损。这也自然解释了“发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则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一半左右,则被称为“半发酵”。

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以上是中国茶叶常说的“发酵”基本含义。不过,由于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和制法丰富多彩,品质形成的界定各有不同,在有些茶叶的制作和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除自身酶促反应的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外,有些环节也会有微生物也会参与。例如,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除酶促作用外,也有微生物的参与。经分离研究,主要的微生物有黑曲霉、米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根霉、乳酸菌及酵母菌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区分清楚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和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否则,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容易导致大家对茶叶品质形成机理的误读。

你不知道的喝茶学问?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你知道喝茶的学问吗?茶叶泡几次比较科学?一天喝多少茶较有利健康?茶杯里的共垢对身体有害吗?

茶叶冲泡几次最有营养

⊙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建议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

每天饮茶多少最适合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随着功夫茶的流行,人们喝茶“越来越烫了”,这是非常不对的。人们喝茶本为保健,但喝烫茶会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得不偿失。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是60℃左右,不要超过70℃。

⊙一天之中可在不同时间饮不同的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喝茶前要清除茶杯中的茶垢

⊙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有毒物质以及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这些物质会附着在光滑的茶杯表面。随着饮茶进入身体进入人们的消化系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相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不仅阻碍了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还会使肠胃等器官受到损害。”

⊙同时,这些氧化物进入身体还会引起神经、消化、泌尿造血系统病变和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早衰,尤其是砷、镉可致癌,引起胎儿畸形,危害健康。

⊙因此,如果你喜欢喝茶,别忘了把茶杯洗干净后再喝哦。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7633.html

上一篇:茶叶鉴别知识:详解金骏眉与正山小种的区别

下一篇:茶叶鉴别:图文解析教你辨别安吉白茶的好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