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斑鸠坡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

2021-12-1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斑鸠坡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斑鸠坡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相关知识!

思茅区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从思茅通往各地的茶马古道根据走向主要有六条线路,即北道、西道和向南通往东南亚的四条古道。它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连通京城,往西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地蜿蜓直上青藏高原。

这条神秘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通道之一,有着无尽的传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一条史诗般的古道。

斑鸠坡茶马古道是南北走向的重要一段,它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它从思茅城北腊梅坡向北通到坡脚,全长14.5公里。根据地域、民族、生态、文化等不同特点,茶马古道又分为六段十八景:第一段腊梅相送:景一:腊梅坡--茶马古道的大本营。景二:古道牌坊--见证茶城兴衰。景三:石屏河桥--盼归之桥。景四:小水井--思乡之井。

第二段故园春色。景五:土地坛--平安之神。第三段古道风云。景六:细腰子坡--茶马精神。景七:滚马坡--古道英雄。景八:哆依树垭口--品味酸甜苦涩。景九:山楂洞--历史的天空。景十:十年果树--千年守望景。十一:樱桃台--人狗情未了。景十二:观云台--自由和浪漫。第四段瓜林天懒。景十三:三丘秧田--古道人家。景十四:信房--时空连线。第五段鸠岭松涛。景十五:哨排坡--已逝的硝烟。景十六:二台坡--赶马情趣。第六段斜阳古驿。景十七:绕行桥--童魂之桥。景十八:坡脚古驿--寻找回来的村庄。

茶文化精选阅读

云南发现最完整的“茶马古道”地图


百年前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一位女学者意外地发现。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茶马古道上的许多惊世之谜将由此解开。

今天的茶马古道,早已被一条条现代化的公路所覆盖,仅有断断续续的一些青石路段淹没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密林之中,人们已很难窥见这条神秘古道的全貌。茶马古道究竟如何走向?它究竟经过现今的哪些地方?在主干道之外又有些什么样的附线?这一切都是扑朔迷离。

一百多年前,在滇西北这片天荒地老的高原,曾有许许多多的法国籍、德国籍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足迹曾经踏遍整个滇西北高原,他们会不会留下关于茶马古道的一些记述?

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热衷于香格里拉和茶马古道研究的女学者、云南人民出版社女编辑郭素芹习惯性地前往县图书馆查阅资料。她意外地发现,不大的德钦县图书馆里,竟藏有外文原著近千册,其中法文原著就有300多册。当地学者告诉她,那些书原本都是茨中教堂的幸存物,所有的书都是当年的外籍传教士或探险家们带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那些传教士们回国著书立说后寄来的。

那些码放在书架上的书虽然被当作宝物很珍重地陈列在县图书馆的书架上,但是数十年没有任何人去翻动它们,轻轻一拂,都会扬起一阵灰尘。郭素芹一本一本地翻阅,突然,在一本书的夹页里她翻到了一张地图,印制得十分清晰精美。精通法文的郭素芹将地图上标注的法文地名一一翻译出来,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云南省迪庆州政协副主席刘群激动了:这竟是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茶马古道完整路线图!

地图印制于1875年法国巴黎出版的《地理社会》公报。150多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探险家闯入香格里拉游历,他从印度进入滇西北高原,沿着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先后踏访了巴东、白地、叶枝、茨菇、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地,记载下了详尽珍贵的考察回忆录,并绘制出漂亮的地图。

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发现,它不仅是目前发现的一张茶马古道的完整地图,对于茶马古道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而且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云南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根据民间传说有一种猜测:滇藏茶马古道有一条附线可以不经过西藏腹地而直接从云南走出去。社会科学研究者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这条路的踪迹,但未见突破,那条传说中的道路仿佛是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这张百多年前老地图的发现,强有力地佐证了研究人员们的猜测。滇藏茶马古道附线自大理经六库过茨菇沿独龙江而不需要横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进入印度。

长坡村“马路”不单是“茶马古道


长坡村的这条马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昨天,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认为,虽然暂未能找到相关史料记载,但据长坡村村民的口述来看,这条道路至少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商道功能是可以采信的。周重林介绍,目前学界对茶马古道的考证才进行到大的线路方面。例如从版纳出发的马帮要经过宁洱、墨江、元江、玉溪,最终进入昆明,这样的路线图之下,可能会有一些分支道路。长坡村的古道,目前还能搜集到老一辈村民的口述,多方采访求证后形成的结论是可以采信的,对这样的历史,采信口述是可以被学界认可的。

《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社特邀记者曹黎明对这条马路进行过实地考证。他透露,将会对这条马路专门出一本书,他初步阐述了对这条古道的考证结果。

其中,曹黎明认为,这条马路的准确表述应该叫迤西大道。它不单是一条简单的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出入昆明的重要通道。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把这条路称作从古代至1939年以来唯一一条通往滇西的公路。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认为,曹黎明的说法是正确的,楚图南的书中也提起过迤西道。目前,云大茶马古道研究所正在云、贵、川、藏等省份考察茶马古道,准备将所涉省区的茶马古道打包申请世界遗产。长坡村的古道被水泥路覆盖,这确实挺可惜的。希望能保护的要尽量保护起来,沿途桥梁、周围景观若都能保护起来就更好。

最艰苦的茶马古道


历史上,雅安茶主销甘孜和西藏,人们习惯称之为南路边茶。

明代中期,川茶开始主要销往拉萨、康定以及松潘、金川一带,称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其数量相当于川茶总产量的90%。自那时起,以雅安为起点直到康定一线,已成为边茶最为重要的流通渠道。

到了清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之地,更使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就这样,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由雅安、天全越马鞍山、泸定到康定的“小路茶道”,以及由雅安、荥经越大相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的“大路茶道”。

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主义力图使印茶取代华茶在西藏行销。他们认为一旦印茶能取代川省边茶的地位,英国即可垄断西藏之政治与经济。为此,英帝国主义甚至用武力入侵拉萨,强迫印茶输藏。从此,川茶又成为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武器。反对印茶销藏,保护川茶销藏,成了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重要内容。

因此,这条茶马古道可谓意义重大。

据史料记载,清代每年输入西藏的茶80%以上来自四川,其中主要为雅州所产边茶。

这条路也是最艰苦的茶马古道,全部由人力运输,于是,在那个时期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工作岗位——背夫。从雅安到康定的茶叶,全部由背夫一步一个脚印背运到达。背得多的,足足要背两三百斤。此外,妇女、小孩也加入了背夫的行列,甚至还有哺乳期的妇女带着婴儿一同上路。

这条路即现在所称的“川藏茶马古道”。

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输送到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的互补互利关系。

最古老的茶马古道


因为有茶,所以有了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是以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和青藏茶马古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而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再看雅安境内的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知名茶学、茶文化专家、市茶叶学会顾问李家光说:“历史上有三条线从雅安出发。”深入发掘三条线的历史,就会发现雅安的茶马古道不仅历史最悠久,且线路最广阔。

三条线路上,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李家光希望,2010年雅安能举办一个千年茶马古道大型旅游活动,以茶马古道来推介藏茶,因为藏茶和茶马古道是“兄弟”,将藏茶与茶马古道打捆打造,将有利于藏茶品牌的宣传。

近日,记者与市茶叶学会相关人员一道,听李家光讲起了茶马古道的往事……

第一条茶马古道从天全县开始,也称为旄牛道。

历史的碎片不断在李家光脑中闪现,他说,宋太祖初年,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更加注重民族关系。所谓前朝的教训,是指唐代后期,西南边缘地带的吐蕃和南诏联合起来,攻打四川,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的汉源、雅安被吐蕃占领,成为真空地带。宋朝建立初期,就对西南边缘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封官、赏赐。在那个时期,雅安的黎州(今汉源)、天全是边防要塞,挨临着多达十几个少数民族。

于是,就在天全县组织天全“土军三千,茶户八百”,形成一股势力,防止吐蕃的进犯。李家光认为,“土军三千,茶户八百”只是一个概数,实际数量肯定不止。这里的“土军”指的是民兵,而“茶户”所生产的茶叶,就用来赏赐顺从朝廷的吐蕃等少数民族。

追溯历史,茶叶在宋代就是一种普遍种植的农作物,在雅安,除了石棉和汉源,到处是茶,当时四川的茶叶产量居全国之冠,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

茶叶多了,就需要运输。茶叶从天全运出,经荥经到汉源,这条路也就是历史上的旄牛道。据说,远在西汉时期,蜀郡的商人就常以布匹等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牛夷、邛等部交换牦牛、马等物,因此,这条道史称旄牛道。

到了汉源后,旄牛道再分为两条线,一条到康定,另一条经过邛都(今西昌)到越西、云南,继而出国。后一条路,也就是传说中的南方丝绸之路。

李家光说,这条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不仅起到了稳定民族关系的作用,还加强了茶马贸易,加深了交流。

最繁华的茶马古道


以茶治边,茶马交易治边制度延续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四川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史料记载,宋代以及明中叶以前,川茶大部分运入陕西,后转销西番。李家光介绍说,在茶马古道历史上,北宋中期一直到南宋初年,期间有80余年的历史,四川的茶叶经过夏阳道进入陕西、甘肃,而后运往西藏。这是一条最繁华的道路,当时也是北上唯一的路。

夏阳道也叫灵关道,它经过芦山、宝兴、汶川,然后左走到陕西,右走到甘肃。这条道,在春秋时期,就是通往西北的大道。

当时,每年有100多万公斤干茶从名山县运出,经上里、中里,到芦山,由厢军和士兵共同护运,气势宏大。当时的“厢军”指的是地方军,“士兵”指的是国家军队。

如此持续了80余年,后来由于朝代更替、战乱等原因,这条北上道路最终中断。但是,李家光认为,这条路在茶马交易具有最高的性价比,茶叶的价值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过,这条路在今天却已经鲜为人知了。李家光认为,这条路上拥有深厚的汉文化、红军文化和熊猫文化,具有强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值得探索和开发。

五“最”带你了解茶马古道


五最带你了解茶马古道。

大家对于茶马古道相信都不陌生。在大陆西南地区,有这样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她壮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内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感,无不吸引着游人。

从唐代开始,官家都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而随着茶马互市的繁荣,也使马帮商队走过的茶马古道长兴不衰。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茶马古道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长的古道

茶马古道在大陆主要分两条主线,通往云南的滇藏道,与通往四川的川藏道。滇藏道从云南南部产茶区思茅、普洱起,经大理、鹤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德钦,越过澜沧江进入西藏的盐井、芒康、邦达、昌都、林芝抵拉萨,之后更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甚至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川藏道则从四川产茶区雅安起,分为南北线,北线从康定起接道孚、甘孜、德格、江达抵昌都(即今川藏公路北线);南线从康定经雅江、理塘、巴塘,接西藏芒康抵昌都(即今川藏公路南线)。茶马古道两条主线估计约有4千多公里,加上连接四川与云南的川滇等支线,与通往国外的路线,至少达万余公里,亦有学者将唐蕃古道列为茶马古道路线之一。

平均海拔最高的古道

茶马古道从四川、云南至西藏,跨越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从500多米到5500公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沿线经过农耕放牧的坝子(云贵高原局部平原)、直上天际的冰峰雪岭、汹涌咆哮的大江大河,以及高耸不见天的峡谷;一路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穿过横断山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和雅鲁藏布江,切进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尼泊尔,可说是世界上最高、最危险、最长,气候及地理环境最复杂且多变的贸易之路。

最惊险的过江方式

茶马古道沿线穿越高原地区,经过高山大川,严峻的地形考验着马帮行进速度。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茶马古道照片,将昔日古道上马帮生活情境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一张骡子过江的画面震撼人心。溜索是马帮最惊险的过江方式,澜沧江盐井至德钦这段江面狭窄,水流湍急,长期靠着竹篾溜索过江,让人心惊胆战。过江时,须将身体用绳索绑在溜筒(一个像筒瓦的滑梆,长约4厘米、宽约两厘米的槽形硬木)上,从溜索一端凭借着重力惯性滑过去,无论是人畜或是货物皆是如此过江,一不小心,即损身体或财物,重则丧命。茶马古道上最著名的溜索之处是澜沧江边的溜筒江村,以编织过江悬命用的一线─竹篾溜索为生,又有溜筒锁钥之称。

最早的铁索桥

茶马古道过江重要工程除了石拱桥外,铁索桥是最常见的形态,位于云南省保山市50公里外澜沧江上的兰津渡口上,有座明代修建的铁索桥霁虹桥,建于1475年,长度约106米、宽约3.5米、高20多米,用15根铁链连接,铰链176锁,桥面铺上横直两层木板供人、马、车辆通行。明崇祯十二年徐霞客过霁虹桥时,曾以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描绘了当时澜沧江的水势。据专家考证霁虹桥是最古老铁索桥,桥侧两端设有桥亭关楼,建闸门立税卡,在桥东建有御书楼,并悬挂清康熙皇帝书写的飞虹彼岸匾额,西岸则建有观音阁,可惜1986年一场大洪水将霁虹桥关楼损毁,铁索也落入江中,历代修桥石碑荡然无存,霁虹桥走入历史。2006年原址上游100米处修建新桥,2008年小湾水电站完工蓄水后,古桥痕迹更加难寻。

最大马店

云南驿位于现今云南省祥云县城东约21公里处,西汉时云南县县城设于此,明代才移至祥云县,自此之后在此设立驿站取名为云南驿。云南驿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咽喉之地,往西通昆明,是进大理必经之处,凡举与马帮有关的生意,包含了马店、客栈、娱乐、商铺等无一不有。明清时,这里的马店有20多家,每日从这里路过的马帮至少有40多队,最多可容纳300多匹马,一日供应几千斤草料,可想见此地的繁华盛景。目前云南驿长达1公里的古道依然保存完整,青石板铺设的路旁不乏超过160年的老屋,现存古建筑主要有驿站(岑公祠)、大马店、客栈、李家大院、郭家大院、钱家大院等,2005年大马店整修作为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保存众多马帮相关文物,一一呈现过去马店形态与格局,吸引不少马帮迷前来参观。

普洱茶马古城,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茶马古道


根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就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更以茶马交易的方式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国,丝绸之路更让中国茶文化辗转西伯利亚传播至欧洲各国。所以,在西方各国记载中也将茶马古道称为“东南亚的陆路码头”,其中以云南普洱出发直达印度再转销欧洲的线路最长。

现今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茶马古道并不在川藏,而是位于普洱城区5公里处的茶马古城内,也是中国线性文化遗址中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原始的一段,曾贵为贡茶进京的起点,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千余年方铸就了人类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之路,也因而被CNN网称为“华夏文明的缩影”,彰显炎黄荣光。

在古代,所有普洱马帮都会在茶马古城地界进行短暂休整,再不辞辛劳的向丝绸之路汇合。“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这句话毫无疑问是茶马古道的最真实演绎,而马帮人更是倾力合作一点一点的携带碎石出发,在沿路易塌方的路段铺上一块块石头,才有了如今依稀可见、饱含血汗辛酸的茶马古道。为了方便游客体验,茶马古城景区增设了缆车,令游客可以短时间内到达山顶一览普洱全貌,再沿着马帮人的足迹去寻觅绵延千里的茶马文化。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兴盛从茶马古道中也能一窥究竟,这条因茶而起、因马而盛的古道被浓缩在一座座“茶殿”当中。比如唐茶殿中就以博物馆形式追溯茶马文化的历史为主,而清朝雍正年间的记载则全部收录于贡茶院中,据说当时的普洱茶庄林立、商贾云集,俨然一副连通中外的财富之路般的令人向往。

当然,普洱特色傣族手抓孔雀宴更不能错过,尤其是古城内的傣景园手抓饭,十人份却有十荤十素的主菜,光摆盘就要花去5个人半个小时,端上餐桌后一副仙雾缭绕的唯美感更是令人不舍下手。最重要的是,这一桌含米酒的人均消费还不到50元,别说国内景区的物价,就连二三线城市都找不出这么高性价比的美食了。

在普洱茶的世界中,每一片茶叶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普洱人更将茶树当成是“天赐的礼物”,几乎每家每户都以茶会友、以茶待人。而在普洱茶文化最为浓郁的茶马古城中,也遍布着大小不一的茶庄茶店,但无论哪一家都以宣扬茶文化为己任,像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展示着普洱茶的故事。其中以冰岛正山古树红茶体验馆最有特色,茶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将普洱茶文化、礼仪以及步骤展现的淋漓尽致,赏心悦目又心满意足。

顺着时间轴一路走过唐茶殿、宋茗阁、元驿宫、明普轩、贡茶院,也代表唐宋元明清阶段的茶马古道历程尽收眼底。再经由景区新设的森林滑道抵达山下,一股穿越千年后又回到现实中的朦胧感油然而生。

茶马古城以5A标准进行修复,总投资5.2亿元人民币,2017年被列入云南重点文化产业,如今已实现全方位、情景化的展现建筑、民俗、情景等旅游体验,其中定波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鱼鹰捕鱼绝技,更是一道展现普洱人文与生活的最佳风景线,夏日畅游亚热带森林还可以欣赏渔农赖以生存的古老技艺,实属难得。

云南沙溪古镇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完整集市


“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十年前,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如是宣布。自此,沙溪镇纳入了该会建筑遗产101个保护名录(中国境内同时入选的其余三个是长城、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雪切尔犹太教堂),成为了国内外有一定“级别”驴友的首选,甚至成为了外国游客比中国游客要多的目的地。

古戏台:昔日马帮的“加油站”

沙溪古镇寺登街,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就在人们不经意当中,它不但完整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山乡古集风貌,还延袭着鲜活的阿吒力佛教,儒家和白族多元文化。而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四方街了。

它位于镇中心一个只有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东面是魁星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戏台了。西边是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建于明朝的兴教寺。北边有一条大街,通向玉津桥。南边是一排临街店铺,据说铺后以前均为马店,如是一直通向南寨门。可以让人想象得出昔日这里是何等热闹:四通八达地形和店铺林立的布局,必定是车马鱼贯,人头簇拥。寺庙里香火鼎盛,梵声绕耳。一到了晚上更是精彩,台上优伶浅唱,鼓瑟齐鸣,台下人声鼎沸,引颈翘首。做客的马帮伙计挤在台前,而“锅头”(马帮的领队)则在包厢里,也就是四方街边的客栈里一边品着茶,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他们的“待遇”虽不同,但暂时忘却了明天又要远走他乡的艰辛,这一点是相同的。

黑潓江:缀着两颗“珍珠”的纽带

尽管,沙溪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但它的繁荣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南诏大理国石窟的开凿,也就是现在的石宝山石窟,也让沙溪成为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此外,在沙溪附近还有好几处天然盐矿,盐在古代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盐井的开采与利用,也促进了沙溪的繁荣与发达。

黑潓江,这条属于澜沧江水系的河流,像一条玉带围绕着镇子。河上分别有两座古桥,像被玉带串起的两块宝石。一座叫“石鳌桥”,位于沙溪江尾村南龙骨山和蛇山之间的河面上。这桥建于民国初年,半圆单拱,俗称“关风桥”,意为关住南来的风。别看它的另一头像是通向田野,可当年由于那里有一个盐井,所以也是人来人往的主要通道。

另一座离四方街只一步之遥的叫“玉津桥”,这桥曾数经水毀,几番收复。至今,桥头上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着乡坤名仕的功德。站在桥上,就是观赏全镇的最佳角度,也是村童们玩耍的聚会处。当然,也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茶马古道是指以盐为主,茶、马买卖作为次特点,遂以人背兽驮为方式的古代商道。这两座桥功不可没。

凤鳌粮仓:贮藏的还有别样的粮食

从寺登街往南走约两公里有一个叫凤鳌的村子,这就是沙溪城隍庙所在地。不知从哪年起,这里改为粮库,当然大门是紧闭的。好不容易打开门,迎面而立的就是一块巨大照壁,这就是人称“沙溪城隍大照壁”。其面积之大,据说是大理地区的第一。尤其从侧面看,颇有气势,真不愧是为市级文物古迹。可能是天长日久之故,现在照壁上已经是白板一块,上面图案或文字什么的都没有了。恰恰相反的是,照壁西边的围墙上,有一图画竟历久犹新。上面是文革时期的巨大画幅,颜色与墨迹之清晰,实为罕见。

旅游提示

行:寺登街是沙溪镇政府所在地,距剑川县城32公里,距石宝山风景区12公里。出入沙溪都很方便,班车和面包车都有,后者更方便,坐满即走,价钱跟班车一样。

玩:凡到沙溪的,都得先到了剑川县,县城边上的满贤林又叫千狮山(20元门票),值得一游,包辆三轮车(10元/10分钟/约5公里)可至入口。

石鳌桥很容易被游客忽视,可以在镇上包上三轮车前往,其实路上也会经过大照壁,可一起玩下去。每个周五都是沙溪雷打不动的赶集日,热闹非凡,是旅游出行日的首选。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是沙溪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白族太子会,这是剑川县民间一个盛大的宗教文化盛会。

住:寺登街住宿很方便,有多家民居式客栈,条件相对简朴,但价格便宜。值得一荐的是三家巷客栈,有给人家一样的感觉。另外老马店客栈也值得推荐,环境不错,客房带独立卫间。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6701.html

上一篇:探讨宋代茶叶的政治属性

下一篇:孟晖解读宋人的饮茶口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