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98%的茶叶有农残?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怎么说

2021-11-20

茶叶农残这个话题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朋友圈里这样那样的新闻满天飞,「中国98%的茶叶有农残」「大陆九成茶叶检测出农药残留」……

中国的茶叶,到底安全吗?还能不能好好喝茶,会中毒吗?

相信每个喝茶的朋友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今天,笔者借助茶界的泰斗级人物陈宗懋院士的发声,来详细说一说这个问题。

陈宗懋:

中国茶界目前第一个且唯一院士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茶叶农残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你对农残真的了解吗?

农残,是农药使用后一定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

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动物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动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过一些学生或者单位职工,集体食用了农药残留过高的蔬菜,而引起了集体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呕吐、腹痛甚至昏迷等症状。

2|农药残留≠农残超标!

看到「98%茶叶都有农残」的假新闻,陈宗懋院士表示:

「我作为一个从事农药研究57年的老科学家,看到这样一份极不科学的材料在网上传播,感到非常气愤。」

他解释称:农药残留必须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使用我国颁布的MRL(最大允许限量)标准,农残高于这个标准才能认为对食品具有安全风险。

目前在茶园中使用农药是正常的农业措施,要看农药的品种、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应该说我们的食品中有农残超标的,但绝大部分的果蔬和茶叶都是安全的。

有农药残留不等于农残超标,更不等于有害健康。只有超过标准的农药残留才是有风险的。

我们都知道,毒性也有一个剂量而言。

然而很多居心不良的人,却利用消费者的惶恐心理宣传谣言,混淆视听。

3|喝春茶中毒,喝夏秋茶=喝农药?

新闻中还有一种更骇人听闻的说法:「春茶中含过量农药,一喝就中毒,夏秋茶更是连茶农自己都不喝」。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

「我国很多茶区尤其是名优绿茶区,春茶生产期间因气温较低,受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小,因此基本不用药。」

陈宗懋院士解释到,茶轮斑病出现在潮湿多雨季,但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茶农也不会用农药。

以明前茶为例,不仅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还较少受病虫害影响,农药污染小,特别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而夏秋季节相对来说,气温高,虫害较多,用药的频率相对较高。于是很多人会问,夏秋茶能喝吗?

来看看数据,农业部2014、2015、2016连续3年对春茶和夏秋茶的抽查结果看,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4.8%、97.6%、99.4%。国家对茶叶农残监管从未松懈,而事实上现在的茶叶比以往更安全了。

4|外国检测标准比中国严?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欧盟标准严于中国标准。谁更严、谁更权威,要先弄清这样一个事实:欧盟地区基本不生产茶叶,当然也就不懂茶叶标准。

陈宗懋院士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欧盟针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氰戊菊酯类农药残留标准曾突然加严,在1999年6月30日到7月1日,一天之内就把残留量标准陡降至原来的1/100。

对此,陈宗懋质问欧盟的有关专家:「原先的标准与现在的相差100倍,哪一个才是科学的呢?」

欧盟专家无言以对,只好说:「用科学解释不清,这是政治和生意方面的事。」

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千百年来,茶,不仅仅是用来解渴的饮品,更包含了中国含蓄至深的情感。但是,近年来,与我们难以割舍的这片树叶,却正在遭受这样的流言蜚语。

相信今天陈宗懋院士关于茶叶农残的问题解说,能够给茶友们一个启示。

小编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喝茶防癌大讨论"(二):喝茶到底能防哪些癌?


在上一期喝茶防癌大讨论中,陈院士对茶叶防癌研究的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实验结果显示,喝茶确实可以预防癌症。那么,喝茶究竟可以预防哪些癌症?又是哪些茶有这样的功效呢?我们继续听茶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怎么说。

喝茶可抑制与激素有关的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叶肯定对人身体是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而且可以预防癌症减轻癌症的发生,那么,茶对什么癌症效果好呢,主要就是和激素有关的癌症,和激素有关的比如说,妇女的乳腺癌,宫颈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针对这些癌症,茶叶的预防效果比较好。

据陈院士介绍,喝茶第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第二可以降低激素的数量,因此可以预防与激素相关的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癌症。

喝茶可预防与茶成分有直接接触部位的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第二个就是口腔癌,美国有一个人,专门搞茶健康搞了几十年了,他说茶叶对什么癌效果最好,应该是对口腔癌,而且他说我也证明了这个事情,因为喝茶能够在口腔内留下茶叶的成分,产生抑菌的作用,所以可以预防茶成分直接接触的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器官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口腔下去就是食道,食道下去就是胃,所以这个就等于得天独厚,他是吃下去一定要经过这条路,这条路最近,最近的效果也表现得最好,在上海他们做过一个,有一千多人的一个比较试验,有的人就是每个礼拜至少喝几次茶,连续喝六个月,有的不喝,最后做下来以后发现得胃癌的风险,风险评估就说明喝茶的,就比不喝茶的效果明显比较好,比如特别是女性,喝了茶之后,得胃癌的风险就是0.77,也就是说(喝茶的)发生胃癌的可能性,比不喝茶的至少要降低20%,男性的效果差一些,(风险)是0.96(比不喝茶的降低)至少4%。

综上所述,喝茶对预防与激素有关的癌症以及与茶可以直接接触的所在器官引发的癌症,效果是积极的,而对肝癌、肺癌等茶叶成分难以触达的部位,预防效果并不明显。同时,陈院士还强调,东方和西方人喝茶方式的不同,让茶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有了很大的东西方差异,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东西方饮茶方式不同

喝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差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比如讲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家里也是,空下来就喝两口这样,所以它血液里面的,茶多酚的浓度,是这么一个上上下下,所以它是个馒头形象,这么一个形象,那么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喝茶不是像我们这么喝,上午有茶歇,下午也有茶歇,如果说你测他的血液里面的含量,这么个含量,上午八点多上班还不多,到九点钟开始到十点钟出来了,它上去了,上去之后你喝半小时不喝了,停下来它就过半小时它又下去了一样,那么下面是这样,所以我说它是一个双峰曲线。

正是因为诱癌因素与饮茶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既然喝茶可以预防这么多的癌症,您可能会问,哪种茶的防癌效果更好呢?陈院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防癌效果: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我觉得这报道来讲,防癌症来讲我觉得,是绿茶优于红茶和乌龙茶,放在首位它可以,一定让我讲第二名,这个就很难,放红茶吧,那么下面第三名两个并列,就是乌龙茶和黑茶,(根据)大部分的文献上的报道的多少,在我脑袋留下记忆,排了这个顺序,不等于说乌龙茶就没有抗癌效果,不是这么个意思,它乌龙茶也有,但是从同样来比的话,你比如讲对别的病,对减肥对降血脂来讲,排第一的应该是乌龙茶和黑茶,应该是乌龙茶和黑茶,红茶和绿茶要差一些,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我看文献报道,红茶还是评价不错。

喝茶健康功效研究要有差异化

而且陈院士也建议,因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有差异化研究,让茶叶防癌更具有针对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我们现在在茶与健康的宣传上面,我觉得有个毛病,把茶讲得太好了,可以治百病,好多人也不是搞茶叶行当,碰到我就说,你们这个宣传不科学,那么我自己也觉得,应该有什么差异化研究,究竟哪一个茶对哪一种癌(预防效果)好,这样的话就等于对症下药。

茶叶防癌总结

1、喝茶可预防与激素有关的癌症,如妇女的乳腺癌,宫颈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针对这些癌症,茶叶的预防效果比较好。

2、喝茶可以预防茶成分直接接触的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器官癌症。

3、东西方饮茶方式不同,喝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差异。

4、防癌效果: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

那么,怎样喝茶才能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呢?明天我们继续听陈院士为您讲解如何正确的喝茶!

普洱茶降脂的真正秘密,听医生怎么说!


都说普洱茶能降脂减肥,但其中可能起效的物质上百种,进入人体消化分解时还会遇到数以千计的生物分子,因此研究普洱茶的起效机理就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医学专家借助大数据揭开了这个谜团。

普洱茶:看得到却说不清的功效

先讲讲普洱茶的研究。普洱茶得名于乾隆以普洱地名所赐,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当地的发酵工艺加工而成。按照发酵方法,有“生茶”和“熟茶”两类主要品种。普洱茶的保健功效不少,最有名的便是降脂。在过去20多年里,关于普洱茶的减肥、降脂作用,可查询到的科学论文不下数百篇,这些在人、动物以及细胞水平开展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确有减肥降脂的功效,但一具体到什么成分、通过什么机制起的什么作用,这些论文就各说各的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能被广为接受的说法。

事实上,用传统的药理模型来研究普洱茶的功效是不可行的。普洱茶中的成分成百上千,可能具有减肥、降脂作用的如茶色素、多糖、多酚,以及他汀类物质也有几十到上百种,而在生物体内脂肪合成、脂肪动员、脂肪氧化分解的通路涉及的生物分子也是数以千计,这种多个植物来源的分子对人体内多个靶点实施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化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迄今为止,普洱茶以及很多保健类食品都缺乏十分明确的生物功效和作用机制,原因很简单,传统的药理研究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太少,完全不能反映简简单单的一杯茶在人体中真实的、复杂的生物作用过程。

新发现 普洱茶会改变肠道菌群

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在研究饮用普洱茶这样的复杂问题中,能够触及传统研究手段无法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的实验室从事代谢组学研究。我们先用一台高分辨度的分析仪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时间飞行质谱,分析了普洱茶与同为发酵茶的英国立顿红茶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异,发现普洱茶含有更多的茶褐素、没食子酸和水不溶性茶多酚,而多酚类的茶黄酸、茶玉红精成分要比红茶含量低,说明同为发酵茶的普洱和红茶,因为原料和工艺不同,其成分是有较大差别的,这一点支持普洱茶不属于红茶的说法。我们还分析了不同存化时间(从1年到10年)的产品成分上的差异,发现存化时间加长与其主要成分之间的变化规律:“茶龄”越长,茶内具有生物活性的表儿茶素含量越上升,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成分如咖啡因会下降,这也解释了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好喝的原因。

我们还设计了一项试验来进一步研究普洱茶的功效。这一试验为期6周,参与者在严格遵守一日三餐的食物规定同时,在规定时间喝定量的普洱茶,在规定时间采集尿样,应用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分析尿样,生成大量的代谢物数据,再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立模型。我们发现普洱茶可以使饮用者的全身代谢状态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利于脂代谢的一系列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明显上升。

而当大家停止饮用普洱茶两周后,其代谢状态并未像预期的那样恢复至饮用前的水平,而是进入了另一个状态。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导致这个代谢状态异常的差异性代谢物大多是跟肠道菌群代谢有关的产物,也就是说饮用普洱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试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使得人体代谢谱在停止饮茶后持续停留在另一个状态。

结合其他几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普洱茶之所以能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对于人类肠道菌群所施加的结构性调整,改善了我们的脂肪代谢能力,帮助我们恢复或维系了一个更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水平。

大数据 带来全新的研究策略

从我们关于普洱茶的代谢组学研究可以看出,对于传统药物和饮品进行新的研究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研究策略问题,在天然产物中寻找单个活性分子的西方主流式做法已经难以为继,例如普洱茶里面几乎没有什么特异的新成分可供活性筛选。我们的前人用含有多种成分的疗法去“调理”一种复杂的人体疾病是个事实,也是个模式,我们自然也要用这个(把多种成分视作一体的)模式去设计实验,寻找它在整体水平上造成的影响和变化,然后再作还原性分析,在局部寻找其关键“节点”上的变化。当然与此同时这些天然化学成分也可以逐步分离简化,直至找到仍能保持其整体活性的基本组合和单元。

用这样的思路去重新设计实验,开展整体性的营养研究、天然和传统药物研究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这种研究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茶叶农残,是否就如传闻中说的那样可怕?


网上时不时曝出某某茶叶被检出农药超标的新闻,这让很多茶友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喝的茶是否也有问题。茶叶农残,是否就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农残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农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对农作物施用农药,但其中有一部分农药会残留在农作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农残了。不慎食用含有农残食物,会引发头晕、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情况。

这听上去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觉得连喝茶都不安全了。但是可别忽略了刚才小编说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食用”。中国人喝茶,常采用的是泡饮法。而非像日本那样,将茶叶碾成碎末吃掉。平常我们是“喝”茶,而不是“食”茶,所以广大茶友可稍微放宽心。

大多数农药属于脂溶物,不溶于水。用水泡茶,残留在茶叶上的农药很少会分解出来,所以只要农残标准合格,我们泡出来的茶水就是安全的。另一方面,我们每天所饮的茶并不是很多,即使泡的茶中残留有农药,留在茶汤中的农残也是很少,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更是微乎其微了。

最后我们来讲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农残并不等于农药超标。在很多人印象中,一谈起农残,潜意识中与农残超标划上了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农残”与“农残超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使用了农药,就难以避免会出现农药残留的情况。我国对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量有一定标准,只要残留量在限值内就是安全的。

泡沫多的茶叶到底怎么了,真的有农残?


最近公司同事参加了茶艺培训,对茶可谓是“疯狂痴迷”,每天中午时间段都带着各种茶叶、各种茶具来到茶台前,开始品茶,不过最近有位同事跟笔者反映说,她在泡一些茶叶的时候,发现茶汤表面会浮着一层泡沫,前几泡尤为明显,有时即使茶汤喝完了,泡沫还会附在杯壁上。对此,她表示很忧心,难道真的如网友所说,农残超标?

笔者经过向专家们了解后,发现,真相并非如此。形成茶叶泡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茶叶属于多毫品种;第二,茶中的茶皂素在起作用;第三,茶里的碎末偏多。

首先,多毫品种易产生泡沫。喜欢喝碧螺春的茶友应该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玻璃杯中很多漂浮的毫毛,表面上一圈泡沫。这是为什么呢?多毫的茶叶品种,一般都是由茶芽制成,比较细嫩。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很高,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揉重了,致使这些内含物粘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出泡了。所以我们喝的碧螺春、金骏眉等等毫毛多的茶叶很容易在表面有一层的泡沫。

其次,茶叶成分中具有气泡性质的有茶皂素、蛋白质类、固体粉末、炭末等。其中茶皂又名茶皂甙,是由茶树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类醣甙化合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它可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农药、饲料、养殖、纺织、采油、采矿、建材与高速公路建设等领域,是可以让茶起泡沫的物质。茶皂素味苦而辛辣,难溶于冷水,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具有抗氧化剂,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所以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

另外一些较细碎的茶叶如红碎茶,或者茶叶中含的碎末较多,冲泡时也会形成泡沫。大家常见的,在许多休闲吧、咖啡厅都有的泡沫红茶,用的就是红碎茶制成的茶包冲泡而成。

其实,泡沫并不是衡量一款茶好坏的标准,而且跟农残是否超标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在很多咖啡厅喝的咖啡、牛奶等等饮品,还故意搅拌出很多泡沫,让其更漂亮。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泡沫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威胁。

当然,笔者在这里友情提醒茶友们,如果你一天的摄茶量太多,还是不要喝进去太多泡沫,会影响胃部消化功能。但是我们平时的喝茶量,根本不会影响身体的。

“农残茶”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什么是“农残茶”?


农残茶是指茶中有农药残留的茶,而“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强制性的卫生标准《茶叶卫生标准》GB9678-1988中,茶叶卫生理化指标为:铅≤2mg/kg(紧压茶为3),铜≤60mg/kg(紧压茶为0.4),滴滴涕≤2mg/kg。

凡是在这个标准以内的茶都是符合国标检测的茶。超出标准的,即为“农药超标”的茶。

农残及农残茶的来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粮食严重短缺。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加快植物的增长速度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成为了重中之重,于是有了化肥和杀死植物害虫的农药产生和使用。

农药使用后,农作物的产量得以提升,植物杂交优良品种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粮食开始有了剩余。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将关注重心转移到健康问题。

建国之后,为了方便管理,有了密集型种植,人为矮化的台地茶园。台地茶种植密度大,扎根较浅,抗病虫能力弱。为了提高茶业的产量,就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施肥及喷洒农。这便是“农残茶”的由来。

被夸大的“农残茶”害处

从《茶叶卫生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一公斤茶叶中,农药的残留是微乎其微的。茶叶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是属于脂溶性的,水浸泡过程中,浸出率非常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课题组曾对不同农药在浸泡过程中的浸出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溶度低的农药浸入茶汤的比例仅占1%。按照我们每个人每天10g干茶的饮茶量,水浸出物部分中,含有农残的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被水溶解的农残部分则残留在叶底中,而叶底通常是被倒掉的。

对于大多数人喝茶的人而言,每天喝茶的量远远低于10g。因此农残茶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划归为无稽之谈。

据统计,每人每天的蔬菜瓜果摄入量至少在0.5kg,而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当中。相较于我们每天摄入的蔬菜瓜果中的农残含量,茶叶中的农残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茶叶的农残如果真的要达到对人体有危害的地步,需要每天吃掉几公斤茶叶,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荒谬的论题。加之人体自身的消化、分解与解毒作用,谈农残色变就是一个显然是对茶叶的严重误解。

“农残标准”戳伤茶叶出口


从今年欧盟以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实施新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后,我国多个茶叶出口大省的出口量迅速下降。海关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茶叶19.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出口量在持续增长5年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茶叶19.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出口量在持续增长 5年之后首次出现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国外不断增设的贸易壁垒,使我国茶叶出口受阻,而农药残留问题是罪魁,国内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面临出口的“农残之痛”。

各地茶叶出口纷纷告急浙江和福建是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出口大省,今年1-8月,浙江和福建两省分别出口茶叶11.5万吨和1.1万吨,分别增长3.9%和1%;而湖南、安徽和广东的出口量分别为1.4万吨、1.3万吨和0 .8万吨,降幅分别为6.1%、7.2%和22.6%。以上五省茶叶出口量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83.7%。茶叶出口大省所遭遇的情况,在其他省份更显严重。今年1-10月,重庆市茶叶出口49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万美元,同比下降21.8%。各地茶叶出口纷纷告急。

我国茶叶出口之所以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茶叶出口遭遇新的绿色壁垒。

从今年1月起,欧盟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安全新规定,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标准可以用苛刻二字来形容。新规定中,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原先的193项增加到210项,210项以外的农药残留项目采用0.01毫克/千克的默认标准;茶叶中硫丹的限量从原来的30毫克/千克调整为0.01毫克/千克,一下子比原来提高300 0倍。欧盟新规很快对我国茶叶出口产生作用,今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8.4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直降8.6 1%,而产茶大省安徽更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今年1-4月,安徽省出口茶叶4637吨,价值691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9%和5.3%。

事情远不止于此。自从欧盟实施新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标准,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5月29日,酝酿多时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受其影响,我输日茶叶普遍下降,其中,福建省输日茶叶头7个月同比下降14%,而6月、7月降幅分别达49.7%和37.3 %。

与此同时,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还调整了农残检测方法,用全茶检测法代替过去一直采用的茶汤法。检验检疫专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数据相差至少十倍。该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在实施后的6-8月,我国茶叶对日出口6635吨,降幅高达43.6%,在日本市场遭遇重挫。

低标准制约茶叶出口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规模化、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国茶叶的设限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设置技术壁垒时最常用的 “武器”,就是农药化学残留。我国茶叶屡屡被曝光农药残留问题,一方面是缺少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中国茶叶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1日,茶叶行业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根据新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 2种污染物在茶叶中的含量作出限量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9种农药在茶叶中的含量作出限量规定。但是相比日本的标准,显然要低很多。目前,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只有十几项,即使算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 种农药,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只有50多种,与欧盟的210项及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甚大。

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我国茶叶被屡屡曝光农药残留问题,主要原因是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走综合防治之路,同时应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标准不统一,已经给我国茶产业造成被动。如农业部禁用的农药,在欧盟或日本并没有禁用;卫生部制定的部分茶叶卫生指标高于国外标准,它们随时会成为对方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而欧盟和日本在制定茶叶标准时,对本国广泛使用的农药检测值就放宽,对别国则相当严格。此外,我国的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在满足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同时,还考虑到进口国的标准。所以,备案出口日本的茶叶,一般只能销往日本,如果出口欧盟,可能被检为不合格。专家认为,中国作为国际上主要的产茶国,应该就茶叶的国际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尽快结束目前我国茶产业二元市场、双重标准的被动局面。

茶叶采摘有讲究,听听茶圣陆羽怎么说


伴随着2019年最后一个假期的飞速流逝,各地的秋茶采摘制作也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小宝不禁想考考你们,什么样的茶是可以进行采摘了的呢?

其实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已经总结出了规律。根据《茶经》记载:“叶卷上,叶舒次”,意指嫩叶卷曲的可制上等茶,叶片已展平的茶叶则品质次之。

在实际经验中我们也发现,当芽叶色泽由黄绿色开始转青、近芽的第一叶片向叶背翻卷、第二三叶片已开始展平,就已经达到了采摘标准。

由于茶叶的有效成分和水浸出物含量由新梢顶芽到下部叶片是逐渐下降的,不论新梢长度如何,近顶芽的一芽一、二片嫩叶所含的儿茶素和水浸出物都比新梢下部的叶片多。

所以大多数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

不过在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选择下,不同茶类甚至相同茶类都有不同的采摘要求与标准,最常见的就是以下四种:

细嫩采——名优茶

细嫩采一般是指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这是多数名优茶的采摘标准。如古人所云的“雀舌”“莲心”“拣芽”“旗枪”等。

采用这一标准的有特级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石门银峰及一些芽茶类名茶。这种采摘标准费工费时、产量低,但品质佳、季节性强、经济效益高。

适中采——大宗茶

适中采是指当新梢长到一定程度时,采下一芽二、三叶和细嫩对夹叶。这是我国目前内外销的大宗红、绿茶普遍的采摘标准,如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等。

这种采摘标准能够兼顾茶叶的产量与品质,经济效益较高。

开面采——乌龙茶

新梢长至3~5叶将要成熟至顶芽最后一叶刚推开时,采下2~4叶新梢,这种采摘标准俗称“开面采”。这种采摘标准多用于制作乌龙茶。

如果采得过嫩并带有芽尖,加工时易成碎末,制成的乌龙茶往往色泽红褐灰暗,香气不高,滋味不浓;如果采得太老,则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

成熟采——边销茶

传统用于黑茶和砖茶生产的原料,采摘标准是待新梢一芽五叶充分成熟,新梢基部已木质化呈红棕色时,才进行采摘。

这种成熟度较高原料采摘的原因,一是适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二是饮用时要经过煎煮,能够把这种原料的茶叶和梗子中所含成分煎煮而出。

总之,我国茶区辽阔、茶类繁多,形成的采摘标准也各有不同。在采摘时,需要因地、因树、因时制宜,兼顾质与量。

如何辨别茶叶农残是否超标


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我们身体健康知道我们的食物药残是否超标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我们又不是专业的检测员,但我们想知道茶叶里是否超标,该怎么办?其实,辨别农残,一招就够了,那就是使用农残卡。

为了让喝茶变得更加让人放心,今天小编来教大家如何利用农残速测卡对茶叶进行农残检测。

1、打开所买的茶包装,取出一两片干茶,轻轻碾碎,放入杯中,往杯中滴入3、4滴纯净水,充分搅拌后静置2分钟。另一杯同理。沾取几滴茶水滴到白色药片里,注意是白色药片哟!

第一步

2、取出农残检测卡,并揭去其表面的透明盖膜,将药片朝上放置。这时取出刚才调试的茶叶样品液,滴在白色药片上,大概静置10分钟左右时间。空白检测卡换成滴加清水,其他同样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越低,等待结果的时间就要相应增加。

第二步

3、10分钟后,对折检测卡,让白色药片与红色药片相互接触,并用手捏住,约3分钟左右时间即可打开看结果。若药片显示的是蓝色,则说明阴性,无高毒农残;若药片显示的是淡蓝色,则说明茶叶有轻微农残;若药片显示的是白色,则说明此款茶叶农残超标。

第三步

左边的速测卡显示的是淡蓝色,右边的速测卡显示的是白色

滴加清水的空白速测卡结果,做对比使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5822.html

上一篇:中国各地名茶目录,你知道自己家乡产什么茶吗?

下一篇:洗茶的作用是什么?跟润茶和醒茶有什么关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