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饼茶的历史

2021-11-06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饼茶的历史”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饼茶的历史”相关知识!

市场上,云南普洱茶多以饼茶的形式出现,一些人就以为饼茶是云南人发明的,其实不然,饼茶是我国乃至世界制茶史上历时最长、形制最古老的一种茶品形制。从它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

明代以前的各种茶叶史料记录和反映的,大多是以饼茶为主要内容的。茶圣陆羽《茶经》记录的,是唐代饼茶的加工、饮用;宋代的龙团凤饼更是饼茶的极至时代所以,饼茶这种制茶形制,不是云南人自己发明出来的。

制茶技术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三国时期张揖《广雅》佚文中(张揖,字稚让,三国魏清河县人,在魏太和年间,公元227~232年曾任博士)。这是唐代以前描述茶叶加工肜制的惟一史料,《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一为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髦之。cy316.cOm

《广雅》全文仅44个字,透露的茶叶加工技术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茶叶制成饼状;二是对于成熟的茶树鲜叶在制饼时添加成型剂一米汤;三是当时饼茶的产地~荆巴;四是饼茶的饮用方式灸令赤色,捣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髦之由此可见,有文字可考的饼茶生产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节选自《解读普洱》)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七子饼的历史由来


普洱茶七子饼是普洱茶特有的一种产品,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

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关于普洱茶七子饼的历史


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普洱茶,来自世界茶源,乃茶中最原始、自然者,是古法制茶、古茶文化在云南的延续,秘境云南绝无仅有的古树茶园,让现代人喝到唐代的茶。

茶仔饼曾经做洗发用品的历史


看起来灰不溜秋、像杂草堆成的小磨盘一样,很不起眼,但它却曾经是珠三角地区妇女们洗头用的最大宗洗发产品。它就是珠三角地区30多年前的大宗产品茶仔饼。如今,这种古老的洗发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佛山市石湾很多妇女和老人至今仍然用这种茶仔饼制成的洗发水洗头,既可以止痒、去头屑,又可以滋养头发。尤其是准备出嫁的新娘,在出嫁前用茶仔饼洗头能使头发清香、柔顺。

以前家家户户都用茶仔饼洗头

今年已经60岁的林伯对茶仔饼在佛山的流传历史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他孩童时期,佛山地区家家户户都用茶仔饼制作洗发水洗头,他的母亲也经常用茶仔饼泡水后制作成简单实用的洗发水。上世纪50年代,佛山街头的大街小巷的小士多都有茶仔饼卖,家中缺钱的穷苦人家还可以几户一起合买一个茶仔饼,然后分成几块用。

而使用茶仔饼洗头最多的还是妇女。因为妇女们经常要干农活和家务活,头发容易脏,而用茶仔饼洗头的清洗效果非常好,洗头后还能散发出阵阵茶叶的清香,闻起来非常舒服。当时,连一些刚结婚的新娘们都用茶仔饼做洗发水洗头。而用茶仔饼制作洗发水的工艺也相当简单,只需将小磨盘般大小的茶仔饼研磨成粉末状,然后用温水浸泡,待茶仔饼全部溶于水之后,便可以用来洗头了。

此外,茶仔饼还有一项奇特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斑秃和红疮。

前天,在禅城区石湾街道一家杂货店,记者看到了这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茶仔饼。只见这种茶仔饼表面被一层稻草覆盖,呈现出黄灰色,磨盘状。一个茶仔饼直径大约有30多厘米,厚约5~8厘米,重量约有5~10斤,比市场上卖的普洱茶饼要大得多。记者凑近茶仔饼,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茶仔饼养发、护发有科学道理

珠三角地区妇女为何钟情用茶仔饼做洗发水洗头呢?佛山市中医院的专家昨天解释说,珠三角因为气候湿热,所以易发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白屑风就是一种,其特点是皮肤油腻、潮红、脱屑、瘙痒,现在称呼为脂溢性皮炎。白屑风因风热外袭,郁久则血燥,使肌肤失去濡养所致,表现以干性皮疹为主;或因过食辛辣油腻,以致肠胃运化失常,蕴湿生热,湿热外犯肌肤而成,表现则以湿性皮疹为主。而这种皮肤病不宜用当时通常使用的碱性强的肥皂来洗,而茶仔饼也就成为治疗癞痢、斑秃、红疮等皮肤疾病的好偏方。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七子饼


普洱茶七子饼是普洱茶特有的一种产品,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

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有所帮助。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七子饼茶的来源


七子饼茶是一种茶的名称。七子饼茶,又称为圆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过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作而成。七子饼茶呈圆饼形,直径21厘米,顶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边缘比较薄,为1厘米。每饼七子饼茶重357克,以白棉纸包装,每7块饼茶用竹笋叶包装成一筒,因此被称为七子饼茶。七子饼茶属于紧压茶,外形美观,为圆饼形,酷似圆月。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下七子饼茶的来源吧。

七子饼茶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说法1、普洱七子饼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产生的,古老的度量是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方便运输,所以才把七子饼茶紧压成型,一片的重量是七两,七片装一筒,所以得名“七子饼茶”,现代的度量折合为357克。

说法2、七子饼茶原来是从唐朝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当时交易的时候是七饼茶捆扎好外加一片过数的,另外一片是用来上税的。

说法3、在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满的意思。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七子饼茶是结婚的彩礼和佳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

制茶的发展——从晒青饼茶到蒸青饼茶


初步加工的晒青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蒸青饼茶工艺在中唐已经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蒸青饼茶虽去青气,但仍具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压榨去汁以制饼,使茶叶苦涩味降低,这是宋代龙凤团茶的加工技术。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压榨去汁的做法,却夺走茶的真味,使茶的味香受到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茶的起源历史


茶的起源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

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

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

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5531.html

上一篇:普洱茶的种植历史

下一篇:坝糯茶区——藤条茶及其坝糯近期历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