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四保贡茶与六洞茶——明朝时的顶尖茶

2021-09-0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四保贡茶与六洞茶——明朝时的顶尖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935年,《湖南省茶产概况调查报告书》显示,湖南省51个产茶县,绝大部分县有安化茶树品种。这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在安化点了四保贡茶,外县崇尚安化茶,纷纷来引进品种有重要关系。

安化县志记载,四保贡茶在安化前乡的仙溪,龙溪,大桥,九渡水。为了加强对贡茶山的管理,更为了新采制作的安化芽尖能快速运到京城,明朝政府还把唐朝、宋朝修的益阳县城至安化县城梅城的官道宝安益大道,进行了改造加宽。在官道穿越现桃江县浮邱山的穿天坳,将那儿原来的私人客栈,改成了官方驿站,养了传递官方文件和跑运贡茶的马匹。桃花驿,明代始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江闿重建,在今桃江县城关。明制岁编马80匹,清初定马63匹,册设长养排夫100名。因此,安化至益阳和长沙的茶马古道,借贡茶的大势,兴盛了三百年。因为来往的人多,穿天坳驿站还有很气派的茶亭,有人为茶亭题写对联:穿破名利关头,想只因身家富贵,过此尽属康庄道;坳上清闲地位,看不了江山风月,少坐都为畅快人。

进入清代后,安化绿茶不再是贡茶,大宗的民用商茶,不需快递,诗人李郢《茶山贡焙歌》中驿骑鞭声天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的情景不再。商茶多为黑茶,首选走水路船运。那条官道的维护与利用,就辉煌不再了。

安化在明朝就著名的茶山,还有六洞茶。即资江边茶叶重镇小淹、江南坪、黄沙坪南面的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安化有将高山中闭塞的盆地和峡谷称为洞的习惯。这六洞,因闭塞,因土质里矿物质多,茶叶品质很好。

《茶经》云:其生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且生于阳崖阴林外,安化茶就为上者。

cy316.com编辑推荐

六安瓜片:茶之极品 明朝始入贡


六安瓜片茶已有悠久历史。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说明六安瓜片早在明代已很出名了。特别是近几年来,六安瓜片茶得到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炒制获得成功,制茶量成倍增长。

六安瓜片茶的采制与一般烘青绿茶有所不同。采摘期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时须待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这样可使茶中有益成份含量提高。六安瓜片茶的加工技艺精细。采摘回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

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因产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壮,叶缘微翘,叶质柔软,大小匀整。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底嫩绿。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

明朝时期的茶历史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后人于此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进。按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

明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这种瀹饮法实际上是在唐宋时就已存在于民间的散茶饮用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代一些文士如文征明、唐寅、徐渭皆是一时怀才不遇的大文人,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都嗜茶,因此他们有能力开创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他们都有不少佳作传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与前人相比,他们更加强调了品茶时的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审美情趣的营造,这在他们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画作中高士们或于山间清泉之侧抚琴烹茶,而泉声、风声、琴声、与壶中汤沸之声融为一体。或于草亭之中相对品茗,或独对青山苍峦,目送江水滔滔。

茶一旦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就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而成了人们契合自然、回归自然的媒介。

明初社会不够安定,使得许多文人胸怀大志而无法施展,不得不寄情于山水或移情于琴、棋、书、画,而茶正可融和于其中,因此许多明代茶人都是饱学之士。这种情况使得明代茶著计有五十余部之多,其中有许多传世佳作。

其中,陈继儒撰《茶董补》,朱权撰《茶谱》,于清饮有独到见解;田艺衡在前人的基础上撰《煮泉小品》;陆树声与终南山僧人明亮同试天池茶,撰写《茶寮记》,反映高士情趣;张源以长期品饮心得、体会撰《茶录》自不同凡响;许次纾撰《茶疏》,独精于茶理。在这中间,朱权及其《茶谱》尤有重大贡献。

朱权(公元1378-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神姿秀朗,慧心敏语,因招其兄明成祖朱棣猜疑,长期隐居南方,深自韬晦,托志释老,以茶明志,鼓琴读书,不问世事。他在《茶谱》中就明确表示他饮茶并非浅尝于茶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朱权对废团改散后的品饮方法进行了探索,改革了传统的品饮方法和茶具,提倡从简行事,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顺其自然之性。

明三宝太监郑和于公元1405-1433年曾奉使七次远涉重洋,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等地,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每次都带有茶叶。

南亚诸国对于中国茶叶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国家正是中国从海上通往地中海和欧洲各国的中介地。元、明以后,中国茶经过这些国家传向西方,形成了一条海上的茶叶之路。正是通过这条途径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才开始遍及欧美。

绍兴的四时茶俗


众所周知,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因而绍兴形成了着名的四时茶俗。

元宝茶

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们喝茶的茶叶比平常提高一个档次,如平常喝茶末,这天喝茶梗大叶,并在茶壶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这就是元宝茶,象征着新年到,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很多人家甚至在茶杯上贴上红纸元宝,大致是招财进宝的意思。当然还要配上点茶食,如花生瓜子、寸金糖、什锦盒装的十色糕点等来招待客人。

明前仙茶

喝明前茶作为茶俗之一,被绍兴人视为一种福气,要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是所有绍兴人所向往的。所谓明前仙茶,是指在清明前,如遇天时适宜,清明前采摘头档茶虽不会多,但总能采摘到很珍贵的明前茶,这种茶在明前刚吐新芽,往往只一芽一叶,如果在产茶区,用溪流之净水,以松子实做燃料,紫铜茶壶煮水,在紫砂壶中泡开,芽叶舒展,香味浓郁,茶色碧绿清莹,连泡六七次,仍能保存良好茶味。所以这种茶的售价很高,数量很少,清明这一天,一些来茶区的贵客,茶农大都会请客品尝仙茶。在明清两朝,明前仙茶是绍兴的主要贡品之一,号称贡茶。

端午茶

端午茶是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日,绍俗除吃端午粽外,还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躁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在人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

盂兰盆会茶

绍俗有盂兰盆会的盛事,专为给鬼过节。家家户户,从七月十三夜间到七月十八午夜,在天井设七至九碗茶水,供过往鬼魂饮用,名之曰盂兰盆茶。七月十五古谓中元节,俗称鬼节。绍俗有七月十三,枉死城中的孤魂野鬼放出来了的说法,称放光野鬼任他们自由活动五天,至七月十八才收进去。而民间这段时间,多演目莲戏,所以戏台旁必大缸青蒿茶供看客饮用。

绍兴四时茶俗


众所周知,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因而绍兴形成了着名的四时茶俗。

元宝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们喝茶的茶叶比平常提高一个档次,如平常喝茶末,这天喝茶梗大叶,并在茶壶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这就是元宝茶,象征着新年到,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很多人家甚至在茶杯上贴上红纸元宝,大致是招财进宝的意思。当然还要配上点茶食,如花生瓜子、寸金糖、什锦盒装的十色糕点等来招待客人。

明前仙茶喝明前茶作为茶俗之一,被绍兴人视为一种福气,要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是所有绍兴人所向往的。所谓明前仙茶,是指在清明前,如遇天时适宜,清明前采摘头档茶虽不会多,但总能采摘到很珍贵的明前茶,这种茶在明前刚吐新芽,往往只一芽一叶,如果在产茶区,用溪流之净水,以松子实做燃料,紫铜茶壶煮水,在紫砂壶中泡开,芽叶舒展,香味浓郁,茶色碧绿清莹,连泡六七次,仍能保存良好茶味。所以这种茶的售价很高,数量很少,清明这一天,一些来茶区的贵客,茶农大都会请客品尝仙茶。在明清两朝,明前仙茶是绍兴的主要贡品之一,号称贡茶。

端午茶端午茶是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日,绍俗除吃端午粽外,还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躁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在人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

盂兰盆会茶绍俗有盂兰盆会的盛事,专为给鬼过节。家家户户,从七月十三夜间到七月十八午夜,在天井设七至九碗茶水,供过往鬼魂饮用,名之曰盂兰盆茶。七月十五古谓中元节,俗称鬼节。绍俗有七月十三,枉死城中的孤魂野鬼放出来了的说法,称放光野鬼任他们自由活动五天,至七月十八才收进去。而民间这段时间,多演目莲戏,所以戏台旁必大缸青蒿茶供看客饮用。

安化黑茶是明朝官茶


历史上,茶叶由朝廷的“茶马司”控制,安化黑茶除去上贡皇家的贡茶以外,其余的都是用来以茶易马,称之为官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历时千年之久的“茶马交易”,从中国的唐朝开始至清朝末年结束。明·正德元年(1506年)都御史杨一清疏曰:“自唐世回纥入贡,以马易茶,宋熙宁间,遂为定制......”。

安化黑茶品质好,更适合西北牧民饮用。安化黑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西北是可以自由边销的。安化黑茶的边销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宋代或以前。

明·洪武末年,朝廷实行“茶马法”。“明太祖立茶法,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请引,方许出境货卖。每引茶100斤,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别置帖付之,旋复今采汉中茶,以易马匹,每茶50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如《明史,食货志》就有“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值贱,商人率境采私茶”的记载。明朝以前的宋元时代没有实行“茶马法”,茶叶可以在西北自由流通到明洪武末年朝廷才实行“茶马法”,禁止走私茶叶。明朝政府除设司管理茶马交易外,还专任御史巡茶。由于安化黑茶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在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御使李楠以安化黑茶销西北妨碍茶马法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另一御使徐侨则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安化)茶多而值下,湖(安)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安)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认为湖南安化黑茶对西北游牧民有利,不宜禁止。自此,安化黑茶于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才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远销西北,“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

十六世纪末,由于安化黑茶量多价廉,在西北边区取代了四川乌茶的领先地位,安化成为了中国黑茶最大的产区。从明朝被定为官茶到现在这,已有400多年历史了。

绍兴人的四时茶俗


绍兴古称会稽,世界文化名城,也是春秋越国、吴越国、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有华夏风流、国之东门、泱泱大邦、商贾巨富、天上仙都、天下无俦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这座华贵之城的由衷赞美。作为曾经的浙江中心,绍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民营经济活力第一城,中国一线民富强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跨海发展的绍兴,着力构建华东重要的区域经济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中心,打造国务院定位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重塑越中蔼蔼繁华地,江东都会古无双的形象。

客家茶俗:喝碗米茶过元宵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时。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送灯等是我们元宵的传统习俗。而对于我们客家人来说,元宵吃米茶也是一大习俗。

众所周知,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因而绍兴形成了著名的四时茶俗。

1、端午茶

端午茶是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日,绍俗除吃端午粽外,还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躁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在人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

2、盂兰盆会茶

绍俗有盂兰盆会的盛事,专为给鬼过节。家家户户,从七月十三夜间到七月十八午夜,在天井设七至九碗茶水,供过往鬼魂饮用,名之曰盂兰盆茶。七月十五古谓中元节,俗称鬼节。绍俗有七月十三,枉死城中的孤魂野鬼放出来了的说法,称放光野鬼任他们自由活动五天,至七月十八才收进去。而民间这段时间,多演目莲戏,所以戏台旁必大缸青蒿茶供看客饮用。

3、元宝茶

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们喝茶的茶叶比平常提高一个档次,如平常喝茶末,这天喝茶梗大叶,并在茶壶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这就是元宝茶,象征着新年到,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很多人家甚至在茶杯上贴上红纸元宝,大致是招财进宝的意思。当然还要配上点茶食,如花生瓜子、寸金糖、什锦盒装的十色糕点等来招待客人。

4、明前仙茶

喝明前茶作为茶俗之一,被绍兴人视为一种福气,要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是所有绍兴人所向往的。所谓明前仙茶,是指在清明前,如遇天时适宜,清明前采摘头档茶虽不会多,但总能采摘到很珍贵的明前茶,这种茶在明前刚吐新芽,往往只一芽一叶,如果在产茶区,用溪流之净水,以松子实做燃料,紫铜茶壶煮水,在紫砂壶中泡开,芽叶舒展,香味浓郁,茶色碧绿清莹,连泡六七次,仍能保存良好茶味。所以这种茶的售价很高,数量很少,清明这一天,一些来茶区的贵客,茶农大都会请客品尝仙茶。在明清两朝,明前仙茶是绍兴的主要贡品之一,号称贡茶。

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

明朝在四川主要城市设立茶仓 播州成为四大茶仓之一


想了解《明朝在四川主要城市设立茶仓 播州成为四大茶仓之一》知识吗,丰富的《明朝在四川主要城市设立茶仓 播州成为四大茶仓之一》内容等你来看!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夏政权的开创者明玉珍病故,年仅十岁的儿子明升即位。明升无力控制局面,跟随明玉珍转战的一些将帅因此内讧,明夏败象已现。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大都(今北京)被明军攻克后,明朝就开始了进军西南的准备。就在明朝建立的次年,朱元璋派遣杨璟入蜀劝降,明夏大臣不从,劝降未能奏效。

于是,明朝在准备军事征服的同时,也派出使者前往依附明夏的西南土司辖区,对他们进行离间。拥有众多耳目的播州土司,对明朝即将一统天下的局势自然也清楚,因而率先响应明朝的劝降。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命大将汤和率领水师逆长江而上,直攻明夏首都重庆;又命将军傅友德率步骑兵由秦陇南下,进攻明夏重镇成都。当年夏末,明军进抵重庆,明升降明。在明军灭夏的军事行动中,播州土司杨铿受诏亲率两万土司军,作为傅友德军先锋,从南面夹攻重庆。

四川平定后的次年,播州土司杨铿,与同知罗琛、总管何婴等一起赶赴南京向新王朝朝贡。杨铿除了上报户籍、版图和贡献土产外,还缴纳了元朝颁授的土司权力信物“金牌、银印、铜章、宣敕”。

明太祖对这位带头归顺的西南土司也很看重,让他仍旧保留播州土司名号,继续袭任原职务。当时,朝廷有官员提出,播州的土地既入明朝版图,当确定其田税额度,每年缴纳二千五百石粮食作为军粮。明太祖认为播州土司率先归附,应该宽待,让播州自己决定缴纳数量,不必规定额度。从此,播州土司经常上京朝贡,贡献马匹及土产,并派遣子弟在国子监学习。洪武十七年,杨铿长子杨震病死南京,朝廷好言安抚,命令有关部门将其棺柩护送回故乡。

播州土司在元明之际的转折过程中,审时度势,保障了一方安宁。由于播州周边战事不断,这期间包括海龙囤、养马城在内的城堡,应该都保持着随时可以退守的良好状态。明朝统一天下后,四川经历宋末元初的战乱恢复缓慢,偏僻的播州因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反倒相对繁荣。

由于这个缘故,明朝洪武年间在四川的主要城市设立了茶仓,以便储存茶叶,以茶叶与草原部落交换马匹。播州与成都、重庆、保宁(今四川阆中)一样,也成为四川四大茶仓之一。从这时起,播州一直是茶叶的重要生产基地,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茶厂就设置在古播州所属的遵义湄潭县。

关于本文《明朝在四川主要城市设立茶仓 播州成为四大茶仓之一》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贡茶与龙凤神话


宋代贡茶,多以龙凤命名。以龙凤为贡茶之名者,是一种以龙凤为标志的原始图腾在中国茶文化领域中的象征性反映,也是以龙文化为代表的阳刚之美与以凤文化为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

宋代贡茶有龙凤团茶、龙凤英华、龙园胜雪、龙苑报春等。其中龙凤团茶者,又有大小龙凤之别,因团饼表面饰以龙凤花纹而得名,为蔡襄所造,是贡茶中极品,宋代人雅称之为凤翥龙骧,明代人称誉其为龙团凤爪。龙凤英华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竹模、竹圈,方一寸二分。龙园胜雪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银模、竹圈,方一寸二分,以龙纹饰面。龙苑报春者,制造于宣和四年(1122),银模、铜圈,圆形,直径一寸七分,以龙纹饰面。这些雕龙饰凤的贡茶极品,正是一种生命之喻,其中蕴涵着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态。

龙凤,是中华民族先祖所标志的原始图腾。以龙为男性,以凤为女性,龙凤呈祥,阴阳调和,正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人生福寿祥和之美。中国龙是中国神话的一种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风格。原始神话中的神话原型,多为人面龙蛇之身。如王逸《楚辞?天问》注女娲人头蛇身;王延寿《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伪列子?黄帝篇》庖牺氏蛇身人面;《帝王世纪》庖牺氏蛇身人首;《淮南子》共工,天神,人面蛇身;《大荒西经》注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海外西经》黄帝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大荒北经》祝融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海内东经》雷神龙身而人头;《中山经》首山至丙山诸神皆龙身人面。龙图腾,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整个华夏民族和周边夷狄民族就成为龙的传人。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华文化,乃是龙的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人文精神。闻一多说:夏为龙族,夏文化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为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伏羲考》)。而凤凰,乃是美丽、善良与吉祥幸福的象征。据最近湘西怀化考古发现,中华民族以凤凰为图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当凤凰展翅、凤凰浴火之际,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就进入到一个最为高尚的境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3393.html

上一篇:你知道常喝茉莉花茶的好处吗?

下一篇:茯砖茶的历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