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这个夏天 来一次峨眉山水与茶的美丽邂逅

2021-08-0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这个夏天 来一次峨眉山水与茶的美丽邂逅”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峨眉山山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以特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山中古木参天,流泉飞瀑,峡谷清幽,素有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峨眉山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区气候适宜,景色迷人。山间云雾缭绕,弥漫山谷,山顶常是天高云淡,祥云环绕,瑞象频现,常常可以观看到云海、日出、日落和佛光。

佛国仙山,烟雨峨眉,洗涤心灵......是极佳的休闲避暑旅游胜地。初夏时光,邂逅秀美峨眉,探寻森林氧吧,感悟幽幽茶香,诠释峨眉山水的甘甜,来一场花海佛国寻觅之旅。

探密森林氧吧,感受千年古刹禅茶一味

峨眉山山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一旦进入峨眉山,就能看到满目苍翠,清心涤滤。任你去体味人生如禅的淡雅和闲适,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里植被丰富,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山水相融,有天然氧吧之称。清音阁、万年寺、洪椿坪、九老洞、洗象池等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国内风景区的最高水平。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万年寺则是道场之核心,禅茶历史悠久。这里常年绿树茵茵,佛音缭绕,佛教氛围浓郁而厚重。万年寺旁的万年雪芽坊,峨眉山首家私人订制养生密地,位于峨眉山中山区,徒步只需五分钟便可前往峨眉山主寺庙万年寺听佛法悟禅经,领略太白诗情。沿游山步道一路前行,聆听双桥清音,在峨眉山的原始森林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氧吧、日光浴、山泉水。万年雪芽坊,掩映于密林深处,青山绿水之间。以禅茶文化为主调,突出绿色、生态、环保的养生密地概念,是品茶的好去处。

特色茶旅:诠释茶之美,尽享茶人之乐

今年,峨眉山高山有机生态茶园,开启了茶旅体验新玩法。峨眉山特色茶之旅,让到峨眉山旅游的消费者,到峨眉雪芽基地进行绿色漫游参加采茶、制茶活动,与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体验茶人之乐。

峨眉雪芽有机生态茶园分布峨眉山核心景区海拔800--1500米之间的群山幽谷中,群山环绕,林海如烟,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菲。位于峨眉山黑水村的有机茶园基地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常年云雾缭绕。

千年禅茶文化泌润峨眉山的大小茶人,峨眉山升级版的特色茶旅线路,已成为大众寻求心灵释放的一种全新概念的休闲方式。

乐活山水,罗目印象,峨眉山漂流好去处

夏日来临,峨眉山罗目古镇峡谷漂流5月20日开漂。漂流地距离峨眉山仅5公里,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漂流全程河段约5公里,总落差106米。水流有缓有急,河段分为勇士漂、逍遥漂。漂流总时长约100分钟。

沿河两岸水系景观旅游、休闲互动娱乐、沙滩乐园、生态活水游泳池、沙滩排球、水上麻将、河滩烧烤、啤酒长廊、罗目河段水上集市等项目。

漂流价格190元/成人、儿童票优惠到90元/人。周一至周五,乐山本地人只需98元/人,周六周日138元/人,外地游客将有20~100元不等的抽奖优惠。

罗目古镇,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商周时期已有人居住,这里相传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从平原进入山区的第一站,至今保持着不少传统的手工艺和传统风味小吃。近年新开发的水上漂流项目罗目印象则为这座古镇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与魅力。

诠释峨眉山好水的甘甜,发起寻源之旅

如今跨界好手农夫山泉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峨眉山好水的甘甜。亿万年间,峨眉山经历了从高山到海底的5次起落,多种岩层并存,山泉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出,滤出丰富的天然矿物元素,汇集成流,成为优质的天然水源。

从原始森林里的12公里取水管道开始,峨眉山的天然好水就开始了它不平凡的旅行。溪流、高山、树木、竹林,岩泉四处溢出,野花漫山香阵。前往水源地的路上,装一瓶这样的好水,盛一罐这样的空气,然后爬山,探寻峨眉山原始森林,游览峨眉山泉天然水源地。

整个探访过程中,有水测试互动、参观农夫山泉工厂生产线、见证生产工艺、灌装过程等环节,当然也有很多峨眉山的美食供大家品尝哟。

点击这里收看中国最棒的视频旅游资讯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天高云淡Cy316.Com

诠释茶之美,尽享茶人之乐

峨眉山罗目古镇峡谷漂流

诠释峨眉山好水的甘甜,发起寻源之旅

小编推荐

峨眉山茶的历史渊源


近日,四川省乐山质监局召开峨眉山茶茶文化历史渊源研讨会,收集整理峨眉山茶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工艺资源特色,着力打造峨眉山茶的区域茶叶品牌,以配合、促进峨眉山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工作。

乐山市委政研室、市农办等单位以及在茶叶种植、生产和茶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竹叶青茶业、峨眉雪芽、仙芝竹尖等25家茶企业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峨眉山茶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和种植加工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一致认为,峨眉山茶从汉、唐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已成为峨眉山茶独特的内涵和标志。峨眉山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既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峨眉山茶的文化,也是加快峨眉山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会代表建议,一是由政府和部门牵头,加快推进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并通过申报工作进一步挖掘整理峨眉山茶的历史文化,永续传承,发扬光大。二是要强力整合,实现茶叶种植生产与佛教文化研究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相互促进,科学发展。三是要加强宣传推广,增加峨眉山茶的社会影响力、文化感染力和品牌带动力。四是要加大区域茶叶资源规划力度。通过申报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范全市茶叶种植生产秩序,增加峨眉茶叶的附加值,并以此为主线打造区域集团优势,形成区域茶叶品牌,实现峨眉山茶的永续利用。

入蜀问茶,探寻峨眉山茶文化


峨眉山茶出自这里的灵山秀水。入蜀问茶,得幽芳无数,把盏之余,且待我慢慢道来。

峨嵋飘瑞雪 素芽蕴冰心

冬日登峨嵋山,喜遇漫天飞雪,山川树木皆沐其间,寒山层叠,素枝如画。自雷洞坪登车上山,山路曲折,路面已结成薄冰,车辆的轮胎上得缠着防滑链才能行进。越往高处,雪花越密集,洁白片羽迎面而来,好一片天清地白。

褐红墙面的接引殿在雪白世界里醒目而庄严,寺前有一家峨嵋雪芽的专卖店,素闻“仙山藏灵芝,峨眉绽雪芽”,眼前一芽一叶的茶芽颇为嫩匀可人,当下喜而购之并请茶女泡了一杯。冰天雪地里,尤觉茶香馥郁,看茶芽在滚水里舒展婷婷,一芽芽玉立起来。茶汤逐渐变成淡黄微微还带着一丝绿意。入喉汤水轻雅,淡淡的醇甜在齿间挥之不去。寻问得知,泡茶之水乃是后山的山泉中融化的雪水了。难怪这滋味如此轻灵甘润,颇有几分《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妙境。

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当年陆游亦有诗赞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雪芽采自清明节前,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故而得名。

念想古时,雪过初霁,僧人口念弥陀,用拇指和食指之尖,轻掐茶芽,一念一捻。传说此茶必得净心采摘,用力须巧,若用指甲去掐,极易弄伤芽柄,造成掐痕,制成后便呈黑头,“嫩芽蔫而不鳝,其茶色味顿然而逊。”今年新茶未萌,此茶色泽稍显墨绿,应是去岁明前所采。山旅中一饮,却未觉有陈味,一样是甘露味道。世说绿茶贵新,陈茶其实也自有其芳。草木无语,一枝一叶尤言珍贵。幼嫩的茶芽沐雪而发,化冰寒为甘润,滋润着世人的碌碌肺腑,小善亦大焉。

饮此一杯,再走进漫山的风雪里,周身似也温暖含香,我听见雪下茶芽已默然生发。

漫山唯见竹叶青

峨嵋山林木浓郁葱茏,山坡上颇多青竹紫竹,虽是寒冬,脚边也总有一丛丛顶着雪花的矮小竹丛。至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竹林更为茂密,风雪中,高挑的竹枝挂着雪挂儿,远看是堆积着蓬松碎雪,走近用手一捻,才知道早结成层层冰凌。

近竹者竹?生于峨嵋的竹叶青也像是得了竹的神韵,茶汤浓醇鲜爽,清香如竹叶一般轻灵飘逸,醇厚似竹节般节节有味。

峨眉山茶始植于汉,盛于晋。竹叶青茶与佛家、道教的渊源甚长。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普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相传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亦有道教宫观,至清末时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僧人参禅修行之余种茶吃茶,又有“禅茶”一名。“竹叶青”之名得于1964年4月陈毅与万年寺方丈对饮而来。

在半山的竹寮里坐下,用刚煮开的峨眉山泉泡一壶竹叶青,扁绿的茶芽在泉水里浮浮沉沉,汤色慢慢变得微黄淡绿,喝过后,舌间喉头弥留口山风,更觉肺腑间舒畅通达。

西灞古镇泡茶馆

西灞古镇有一样最出名的东西,不是茶,是豆腐。西灞豆腐质嫩味美,是因为这里有一江清好妙水。

古镇畔水而建,江面平缓,冬日水色碧蓝。几家老茶馆散落路边,有不少老人在玩长牌,四人一桌,一色的方桌竹椅。竹椅很有味道,通身以手腕粗的竹筒制成,有及颈的竹靠背,四条椅腿用的则是竹根,节密质韧。用的年头久了,竹节油亮红润。老人们玩得专注,每人一只带盖的茶杯放在空闲的竹椅上,往往要赢过一局,才端起来呷上一口。

我在门口的桌边坐下,点了近似花毛峰的散花茶,一元一杯,老瓷杯里冲进涨开水,合盖闷泡。老板娘拎一只竹壳水壶靠在桌边,原来是可以无限期续水的。两分钟后掀开盖子,热热的茉莉花香随着水雾涌起,花香透齿,水质果然甜美。

喝惯了茶味厚醇的普洱茶,总觉得花茶里的花香并非茶的原味,甚至还扰了茶味。但此景此茶,寒天冷雨里这样一杯茉莉花茶实在是合情入理。茉莉花素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花茶窨制源于宋朝,始于明,兴于清。明朝顾元庆《茶谱》之“茶诸法”中记载:“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李时珍也点明过“茉莉可薰茶”。不过,如何在茶与花香之间求得平衡一直是人们在争论的焦点,据说,传统上主张窨得好的花茶就应该花香高过茶香,要不然就被叫做“透素”。倘若是这样,那茶之“真香”又在何处呢?

其实,茶引花香,花增茶味,入乡便随俗,妄想太多非茶味本真。

斜靠竹椅,任细雨飘零。捧杯在手,先饱吸一口花香,再饮一口热茶汤,让它在舌面上往返流动,鼻根的花香与汤中茶味越加浓郁,最后合为一体,待上颚与喉头芬芳四起时,再将茶汤合香咽下,最是美妙。

这种一元一杯的散花茶算不上是花茶中的上品,当下却已然叫我心口舒畅,不知择日再饮一回碧潭飘雪时,可有此景此味?

茶罢出门,寻一家西灞豆腐老店,大啖豆腐宴,麻辣鲜香之余仍有花茶作伴,说起豆腐味美的好水源头,忽又想起,山水养人,也滋养着此间一壶地道人间茶。

旧谱最称蒙顶味

有些茶,其实是诗歌滋养出来的。单单“杨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就不知在多少文人清梦里流淌了多少个年头。

蒙顶甘露、蒙顶甘露、蒙顶银针、蒙顶黄芽、蒙顶石花都出自海拔800米以上因“雨雾蒙沫”而得名的蒙顶山,这里常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古人戏称之为“西蜀漏天”。四季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很适合茶树生长。《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事记”就有记载:“西汉时,甘露祖师吴理真结庐蒙山,亲植茶树。”吴理真驯化野生茶树,研究制茶工艺,使蒙顶山成为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之一。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被列为贡茶。后来从唐至清,蒙顶山茶岁岁进贡,从未间断。传说贡茶一到,皇帝便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在午夜驾小船划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后立即用快马送到京城,冲泡珍贵的蒙顶茶。

蒙山茶出名得自于“鲜”。有人说喝一口蒙山茶,就像含了一口鸡汤。这是因为茶树生长地理环境好,蒙顶茶的氨基酸含量比别种茶高得多,每100克干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在5000毫克以上。

入蜀问茶归来后,在昆明满眼绿荫的仲夏里,用一只高身筒玻璃壶,采用下投法,把带回的茶叶投入壶底,将沸水降温至85度左右,先注水四分之一浸润,半分钟后加满水,浸泡3至5分钟后出汤。茶汤里豆香气香甜浓郁,汤色黄中透碧,甘醇鲜爽,那山那水的润泽仿佛就在身边。

峨眉山万年禅茶文化


金顶的佛光,报国寺的钟声,机灵的猕猴,以及金庸笔下最具个性的郭襄、周芷若开创发展的峨眉派武功,几乎是人们对峨眉山最经典的几大印象。其实与这些美景与传说一样经典的,还有峨眉山的禅茶文化。

佛教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绚烂的两笔重彩,在历史上也一直交错发展,彼此影响,浸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灵魂之深处。

一部峨眉山禅茶史,既是茶文化的成长缩影,也是禅宗的发展足迹,更是古代寺院经济制度的侧面反映。

绵延至今"三道茶"

如今去峨眉山,都会听到一种叫"佛门三道茶"的养生秘诀:寅卯、午未、戌亥为每天饮茶最佳时间。

第一道茶,为晨饮之茶,即寅卯时辰饮茶。这道茶需在"恭前饮用".即入厕前清饮三杯,能够将杂陈于体内的毒素秽气清洗出去,起到去秽气下浊物的神奇茶疗效果。

第二道茶就是上午11点到中午1点之间饮绿茶两杯,能够起到防治口腔系统疾病,具有排毒养颜、明目醒脑的茶疗效果。

第三道茶,就不是用来喝了,是用来洗。每天睡前半小时用浓淡相宜的绿茶清洗面部,重点是眼部,能够排毒养颜,安神补脑。

相传,这个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茶诀,源于南北朝时期驻锡峨眉山洪椿坪的中印度高僧宝掌和尚"一日三啖"的食茶之法。宝掌法师就是史料记载中的"千年和尚",传说运用各种养生之法活了一千多岁。当然,这样的神话是否科学尚不考,但由此足以见峨眉山禅茶文化的养生传统。并且也可以推断,峨眉山僧人种茶饮茶习俗很早便有。

据可考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然而到了隋唐以后,佛教的兴盛和寺院经济的扩展以及当时的土地制度,佛门的种茶制度得到了繁荣的发展。

峨眉山万年禅茶始于唐宣宗在位期间,由时为峨眉山南岳临济宗第三代门人的昌福禅师创立,并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以其"人水合一、人茶合一、人壶合一、天人合一"的四大茶品、茶人、茶道、茶事理念,揽天地山水、人文性情于一体,并传授茶法给众僧人,随后传给下一位主持隆元法师。

隆元法师是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禅茶又溶入了一些种茶和制茶的方法,并获得大量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此后,峨眉山禅茶遂发扬光大。

陈毅命名峨眉山绿茶“竹叶青”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四面环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受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日照少,雨量充沛,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峨眉绿茶最为出名,而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无疑是峨眉绿茶的代表。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是指长期流传于峨眉山市双福、普兴、沙溪、黄湾等山区乡镇独特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赞不绝口陈毅赐名竹叶青

位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的万年寺、清音阁一带是茶叶生长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竹叶青茶的品质自然脱凡不俗。

一千多年前峨眉山茶叶就闻名于世,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为贡品。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峨眉山万年寺茶园,种茶万株,采制入贡,此制一直延续到清代。

1964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来到峨眉山,在万年寺与老僧人对弈品茶时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随口就问:这是什么茶?老僧答道:此茶乃峨眉山特产,还没有名称,并请陈毅元帅赐名。陈毅仔细审视杯中茶叶,只见汤清叶绿,一片生机,脱口说道:多像嫩竹叶呀!就叫竹叶青吧。从此,峨眉山增添了一段传奇佳话,峨眉绿茶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制作精巧孕育茶中珍品竹叶青的采摘非常关键,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竹叶青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采摘时间以中午12时至下午3时较佳。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去掉一部分水分。其目的是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竹叶青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

竹叶青的炒制分杀青、做形和辉锅三道工序。杀青、做形是竹叶青炒制中杀灭酶活性、初步造型的进程。炒制开始时以抓、抖手式为主,当茶叶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压、抖、甩等手式让茶叶初步造型。茶叶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20-30分钟。

起锅后的茶叶还要进行薄摊回潮,随后进行辉锅。辉锅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整形和炒干茶叶。

保护传承弘扬茶艺文化峨眉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是比较独特的一种手工制茶技艺。不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正逐步被机械制茶工艺所取代。同时,传统制茶工艺由于是纯手工技艺,要有非常熟练的技巧才能掌握,而目前能掌握这一技艺的茶农都年逾古稀,因此,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面临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危险。

为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峨眉山市目前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传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们正积极开展竹叶青制作工艺的调查、抢救工作。每年定期举办峨眉绿茶制作工艺培训班,邀请老茶农授课,传授年轻人技艺,使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得以传承、发展。

这个夏天,细细品味茶之美


连日来的阴雨随着沉闷的一天而终结,夜风阵阵透窗而入,拂在身上仍感觉不到一丝凉意,仿佛昭示着夏日的炎热仍在顽强的持续。积蓄着的丝丝情怀,仍无法平静的压下,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指引着自己、一步一步地、缓慢而有力地破茧而出。品一口茶,只觉得一股清涩的味道涌进吼咙。茶叶还都未舒展开自己的身体,漂浮在杯口。思绪便也随着这杯口的茶叶翻涌……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茶传说之美

中国所有茶叶,几乎都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美到你的心里去。只要你听到关于茶的故事,你就会有一种冲动,想好好享受一翻。比如:龙井之乾隆说,大红袍之状元说,铁观音之圣茶说等等。

茶风景之美

好山好水出好茶,中国名茶都出自名胜风景区。你去名胜风景区玩,可能是心仪你心中的好茶。你喝名茶,可能想着心中那美丽的风景。游着山水,感受到茶香之美。品着来自名胜风景区的好茶,自然也陶醉在那远方的风景。

茶服之美

茶服,以含而不露的矜持,以如水的温柔,穿越了千年历史,各种衣料中映了一代代茶人的心境;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时光深处,就这么清雅着,那么庄重着。着茶服的女子,袭一身宁静素雅的茶服,在淡淡的茶香中自在悠游于唯美的茶事......

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

茶艺之美

中国茶叶按制作工艺以及发酵程度不同,以色泽为基础,分为六大类茶,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从不发酵到轻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前发酵、后发酵】。其中工艺极为复杂,且每一种工艺都有经典之处,真是百家齐放,美不胜数。有多少种茶,就有多少种茶艺,特别是旨在让人欣赏的茶艺表演,那更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功夫茶艺,美得让你目不暇接,如果有机会观赏,真可能让你留恋忘返。

茶型之美

茶叶由于制作工艺不同,茶叶的颜色与形状也不同,真所谓茶有千型,又有万色。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

茶味之美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只有爱茶,才能成为不俗的茶道中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肉清骨腻和且正”。

此时,纷沓的思绪渐趋平静,窗外风停雨住。流云淡隐天边月,玉砚轻磨旧时光。漫舒一袖断章残绪,幽幽为时光行笔运墨。案头悄然折起的一纸心痕,那些静如止水的文字,纤尘不染,安之若素。

茶艺师、评茶员等级标准迎来第一次修订


茶艺师、评茶员等级标准迎来第一次修订

为做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施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17年底,人社部全面启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据人社部公布的修订计划表,此次修订涉及茶行业的两种职业资格:评茶员、茶艺师。

相关业内人士称,1999年国家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历了十余年的职业检验,又于2015年推出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在2017年初正式发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其中涉及茶行业的两个工种是茶艺师和评茶员。此次职业技能等级的修订就是在目录清单的基础上,对已录入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订。茶艺师和评茶员的职业技能等级的修订工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实行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余悦表示,此次修订与之前《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之前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在当时极大促进了茶艺师职业的发展,而修订之后的标准仍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茶艺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对从业者的要求为目标。

修订之后,新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仍会对茶艺师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将在新形势下,充分考虑茶艺师职业当前主流技术技能水准,同时兼顾全国各地本行业差异,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和品饮习惯变化与中外茶文化交流对职业的影响。

其实,修订前后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都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促进茶艺师职业资格的发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些机构和个人没有能够切实把握住标准的要旨,也可能不能够达到应有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更多的符合茶艺师职业资格要求的人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决定标准实施成效的关键之一。

目前,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修订正在进行,还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最终落地实施,之前网上有人说今年6月底前完成修订,这并不准确。

择一茶室,遁世山水间


茶席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而在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一、和风茶室

茶室,一个可以静心、静茶的地方。

朴素的茶室空间,体现的是一种简单,是一种原始的茶味。

心若乱了,茶再香也品不出滋味。放空放下,需要自己修行,也需要环境使然。

喝茶不但是一种味道,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情。是茶、器、空间、声音、泡茶的动态整体融合。

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茶与器的小物件上,也应该注重于环境的配合,也就是茶室空间。

天地方圆间,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一隅的宁静,端起、放下,懂得茶便懂得了人生诸多令人心碎的道理。

但是,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心静了,便知道了泰然面对。

繁华终归是过眼云烟,一杯茶最初再香,也会沏至无味。静静接受,默默相守。

二、现代风格的茶室:

择一茶室 遁世山水间


寻一间清新雅致的小小茶室,

燃一线香,

沏壶好茶,

在行云流水的琴音中

体味淡泊的心境,

细品袅袅的茶香,

这未尝不是现代生活中

返璞归真的诗意栖居。

偌大的茶室

可以只是一处茶席,

一套茶具,

一束插花,

几张木椅,

简约到了极致,

但绝不简单。

因为,

禅茶一味的茶室气息

俘虏的不单单是你迷茫不定的眼睛,

更是那份浮躁难安的心绪。

人生是一壶禅意绵绵的清茶。

拿起抑或放下,

得到抑或失去,

都在一念之间。

所谓云水禅心,

就是克制自己贪婪的欲望,

摒除外界万般的纷扰,

安然地守护自己那颗淡泊的心,

承受万事万物的荣枯和起灭。

每个喝茶的人心中,

都有一片不染尘埃的净土,

那块净土在时间的轴里可能会越来越小,

有人品出了苦涩,

有人品出了清香,

纵有万般滋味,

都掺杂了人世间的情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1372.html

上一篇:有些茶伤胃,主要源于工艺

下一篇:赵匡胤施行“废座撤茶”只为能在文臣面前立威?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