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

2021-05-06

技术创新是茶叶加工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关键。笔者提出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技术和市场信息;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信息我国的茶叶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趋势,茶叶加工产业离散度大、企业规模普遍过小、技术创新能力短弱等许多问题将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具有量的扩张之际,产业层次、产品档次与附加值低和质量差、成长的环境成本高等问题又将更为突出。鉴于这一严峻态势,茶叶加工企业如何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步伐,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发展格局向技术密集型发展阶段跨越,已成为眼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和势在必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前提。认识是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就是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许多茶叶加工企业的领导者谈工作时必说科技,而事实上,他们仅仅把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停留在嘴上,根本没有认识到技术创新的迫切性。在科技工作的落实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和科技投入的落实、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科技研究和开发活动的开展及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与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如金华市婺城区1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3家有5人是大中专毕业生。

2、重视技术和市场信息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凭借。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情况环境变化。为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国内外科技信息动态和市场变化趋势,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如当我们刚刚对互联网、基因组织有所了解,而纳米科技又扑面而来。如何应对?肯定是不能回避,而是要迎面而上,即于世界潮流保持同步。具体操作时,首先要建立信息机构和信息网络。市场信息的管理机构可以设在市场营销部门,要有人专司其职,并在整个销售网络中设立信息人员负责搜集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管理机构可以设在茶叶加工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也要有专人负责。技术创新的方案一般由茶叶加工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提出。因此,分析汇总后的市场信息也要尽快地反馈到研究开发机构。其次是要认真开展信息调研工作。技术和市场信息调研要采用多种形式,即资料查询、咨询专家、实地考察等。对于信息要注重实地的市场调查,对于技术信息要重视向权威部门的专家进行咨询,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就是财富,信息调研一定要舍得投入。再次是要对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集到的信息有真实的、也有反映表面现象的。因此对这些信息就要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

3、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构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核心。决策即最终选择,是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制,努力运用现代化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坚持科学化的决策程序。一个科学化的决策程序,一般应包括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调查研究和制定方案、分析评判和方案选优、贯彻执行和修正完善等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在一个技术创新新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应首先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前面提到的信息工作,再则是方案的制定和方案选优。其次,要建立科学化的决策体制,尤其是要实现“谋”与“断”的分离。一个科学化的决策体制,应当由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和中枢系统即决策核心三部分构成。

4、实行产学研联合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保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紧密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特别值得推崇的是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紧密联合、全面合作和长期合作。茶叶加工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必须依靠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与一所或几所院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院校、院所合作是经实践检验后得出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办法。这一点,浙江省的茶叶加工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有两所一校的人才优势。可以说,这是振兴浙江茶叶经济一笔巨大的潜在资源,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势必对浙江茶叶生产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根本。在茶叶加工企业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机制,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领导者和经营管理队伍。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其董事会、所有权人或企业主要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聘用人才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要善于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二是要有学识水平高的技术带头人和科技人才队伍。每一个茶叶加工企业都应当下决心舍得花本钱引进、聘用高水平的科技带头人,并使其责权明确到位。对于茶叶加工企业来说,还要有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顾问队伍,这支队伍以聘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兼职为主,平时保持经常联系,遇事及时咨询。要有计划地引进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壮大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三是要加强全员技术培训。要让全体员工明白,现代社会没有终身职业,需要的是终身接受教育,谁不加强学习谁就要落后,就要被企业淘汰。

6、强化激励机制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动力。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激励机制时时刻刻都在起着鼓动和促进的作用,对茶叶加工企业来说也不例外。良好的企业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以增强凝聚力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精选阅读

老茶农陈余信的“技术创新三法”


老茶农陈余信的“技术创新三法”

“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任何人介绍我都不会信。”近日,凤冈县委书记王贵看到老茶农陈余信当年移栽的茶苗当年就见效时,感慨地说。

据绿茶专家介绍,幼年茶一般要3至5年才初见成效。陈余信的茶园为什么当年就能见效呢?

家住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孟子组的陈余信,六十岁左右,是一个老茶农,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当过村干部,随凤冈县领导出国考察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就开始与茶叶打交道,从茶叶种植中的选种、育苗、剪枝、蓄蓬、采摘,到茶叶管理中的施肥、除草、防虫,再到茶叶加工中的摊青、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他样样精通。这些年,他对茶叶总是情有独钟,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创造了茶叶“技术创新三法”。

压枝法

那是2006年冬天,陈余信正在自己的茶园里除草,看见有一株茶苗的桠枝被泥土压着,他便去搬开泥块,不经意间,发现被压着的茶枝已长满了根须。联想到其他一些木本植物被泥土压埋后也有相同的情景,他又主动压了十多窝。第二年春天,这些被压着的枝条都长满了根须,发满了桠枝,他将压着的枝条剪断,从母株中分离出来,进行带土移栽。就这样,去年他就依靠自己的“压枝法”,移栽了4.5亩茶苗。由于“压枝法”带土移栽,成活率高,桠枝又多,采摘面宽,当年的茶园就相当于普通3年的幼年茶,他这4.5亩茶园当年就收入了7000余元。

看到在陈余信的院坝边有一行茶,笔者估计是两年的茶叶,正要发问时,陈余信跑过来介绍说:“这是今年正月移栽的茶苗,短短不到三个月,就采了茶。”笔者等陈余信走开后,悄悄拔了几株,仔细看根须,并观察泥土,证明陈余信的话一点也不假。

据陈余信介绍,压枝法有六大好处,一是当年移栽当年见效,二是针对幼年茶的缺窝短行能够节约购苗成本,三是带土就近移栽,成活率高,四是缩短了茶园的投资收益回收期,五是可以有效淘汰劣杂品种,六是提高茶园的整齐度。

目前,凤冈全县有18万亩茶叶,幼年茶约占10万亩,如果都能推广当年见效的“陈氏压枝法”,那效益如何呢?

烟熏法

田坝是一个海拔900多米的山间坝子,坝子里丘陵绵延,是“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的核心地带。农谚常说:“霜打平地,雪落高山”,的确如此。每年春天,晚霜往往不请自来,这对盛产茶叶的田坝来讲,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人们都知道,真正的好茶是春茶,就是人们常说的明前茶,即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但去年年初的雪凝灾害、今年初春的晚霜,给田坝茶商、茶农当头一棒,让他们连续两年受灾,损失不浅。

对于晚霜,田坝人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了“有风无霜,有云无霜,无风无云气温低必有霜”的判霜法;对抗霜也有一定的办法,就是采取“茶林相间”的办法和杂草覆盖的办法。但“茶林相间”的办法对抵抗晚霜很有局限,杂草覆盖的办法花费的功夫又太多。

因为晚霜,陈余信也曾困惑。有一次,他看电视,得知我国北方利用烟熏法抵抗晚霜保护越冬粮食作物,何不试试?果然,一试就灵。今年他的十余亩茶园,除一亩多因为没有实施烟熏法受了点损失外,其余的茶园却毫发无损。

陈余信告诉笔者,其实“烟熏法”很简单,就是估计将要打霜的晚上,在起霜前,在茶园边升一堆火,不燃明火,尽量有浓烟,烟一熏,气温就回升了,冰晶变成了露珠,晚霜就避开了,茶芽就保住了。

除草法

来到陈余信的茶园边,看到五只肥大的鹅正在引颈吃草,陈余信告诉笔者,这是他聘请的“免费除草工”。

幼年茶的管理,除草是关键。每亩茶一年要除三四次草,得花掉两百多元钱。陈余信介绍说,鹅是草食动物,茶园里的很多杂草它都吃,一只鹅至少可以管理3亩茶园,也就是说,养一只鹅,每年可以为茶农节约除草成本六七百元。

其实,岂止六七百元。鹅还可以除一点病虫,鹅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养鹅又节约了成本,真是百利无一害。

茶园里鹅不能除的草很少。剩下的草,人工再花一小点时间,就会将杂草除尽。

但陈余信还有“杂草保留法”,就是一方面要除草,但又不要除尽,保留适度的杂草,既能保住水分,又能疏松土壤。

将要离开时,陈余信告诉笔者,作为茶农,我有责任、有义务将一些传统的知识、经验传承开去,也要有勇气、有胆识将一些新技术、新办法从头学来,同时还要敢试、敢闯、敢探索。

在陈余信家采访时,下了一场大雨;返回的路上,打开车窗,雨后复夕阳,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香型乌龙茶加工的关键技术


1、优质的鲜叶原料是乌龙茶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

(1)优良品种。选用铁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丹桂、金牡丹等优良品种。

(2)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栽培措施。合理施肥,提倡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和熟化绿肥;提倡梯壁或行间套种爬地兰、黄花鲁冰等豆科植物,避免偏施化肥;茶园行间覆盖稻草,适时遮荫,合理修剪,并进行适当的病虫害防治。

(3)鲜叶原料。晴天午后分期分批采摘小至中开面3叶,每小时收青1次,低温贮运,及时摊凉。也有的将茶树的芽梢割下,晒后摘叶,去嫩芽,单独做青,是加工高档茶的好原料。

2、精湛的初制技术乌龙茶品质的保证

清香型乌龙茶做青的基本原则为“看天(环境温湿度)做青、看青做青”,要求轻摇青、薄摊青、长凉青、轻发酵。摇青转数由少到多,摊凉时间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摇青时间与凉青厚度要根据茶树品种、晒青程度和天气灵活掌握。同一品种,如果晒青程度重,则摇青时间短;晒青程度轻,则摇青时间长。环境气温低、湿度大,则鲜叶失水慢、叶内化学变化速度慢,应重摇、薄摊凉青厚度要根据茶要树品种境气温高、湿度小,则鲜叶失水快、叶内化学变化速度快,应轻摇、厚摊凉;当环境气温高、湿度大时,宜多次轻摇。

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回潮→包揉造型→干燥

(1)适宜“全天候”晒青,做到及时、按品种、分批、勤晒青,晒青减率4%~5%。

(2)轻摇青、摇均匀、薄摊青、长凉青。清香型乌龙茶摇青次数多为3摇:一摇摇青时间短,摇出淡淡的“青气”,待青气退后,进行二摇;二摇摇得比一摇稍重,“青气”较一摇稍浓;三摇摇“香”,摇至清香显露,每次摇青均需等鲜叶青气退后才能再摇。每次摇青后均需薄摊,每平方米凉青筛摊放鲜叶0.5kg左右。一摇和二摇摇后的凉青时间较短,三摇后采用长凉青。

(3)轻发酵、少红边。一般在上半夜前结束摇青,最后一次凉青时间8~16h,甚至更长(如铁观音)。闽南传统乌龙茶发酵程度为25%左右,红边约占鲜叶的15%~20%,清香型乌龙茶红边红点约占10%左右为适度。

(4)高温、少量、杀青。清香型乌龙茶多采用90型燃气式炒青机杀青,杀青温度260~280℃,投叶量4~5kg,杀青要杀匀杀透杀足,以手握茶叶沙沙响,不能成团,杀青叶含水量50%左右(传统工艺杀青叶含水量60%)为适度。下机后,将杀青叶迅速抖散,散热降温。

(5)回潮、包揉、速成球。杀青叶经摊放,用布巾遮盖或用清洁食用塑料袋,促使杀青叶梗叶水分平衡。经回潮后的茶叶,方可以包揉,以免产生大量碎末。注意“速包”作业要熟练,特别当鲜叶温度高于37℃时,速包成球时间不要超过1min;当叶温降至37℃以下时,才可用球茶机团揉。在包揉工艺流程的每一道“松包”工序中,都要筛去碎末,以保证清香型乌龙茶外形、汤色、叶底“三绿”和清香的品质特点。

(6)低温干燥,保持色泽和香气。采用自动烘干机或燃气手拉百叶式烘干机,足火温度70℃,焙至足干,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6%,以利于保持清香型乌龙茶翠绿的色泽和高锐的清香。干燥后的茶叶应及时真空包装,以利于品质的保持。

税收优惠政策助推企业发展 为云茶“走出去”保驾护航


云南国税为茶企开出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茶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助推企业发展,也为云南茶“走出去”保驾护航,其中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地的勐海县,也在税收“无形之手”的作用下越擦越亮。

税收服务擦亮“金字招牌”

在勐海县的南糯山上,有一片40多亩的古茶园,茶树树龄均在300至800年之间,这些“茶树王”见证了云南悠久的种茶史。

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一家集原料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普洱茶生产企业,其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驰名全国,尽管如此,企业遇到的税收难题却让人头疼。“以前是挨家挨户地从茶农手里收购茶叶,现在向茶叶初制所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茶叶,由于是集中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税收风险隐患较大。”财务工作人员董玉春说。

当地国税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上门服务,为公司送上了包括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出口退(免)税、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大礼包”,多次开展对营改增等政策的辅导,加强对茶叶初制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票管理,及时提醒茶叶收购、销售等环节的涉税风险。在国税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研发、仓储、物流等费用增加抵扣进项税额达720余万元,税负从原来的11%降至9%。

据悉,像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受益于税收政策的茶企几乎遍布当地每一座茶山、每一片茶园。我省全面推开营改增一年来,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地的勐海县,当地茶企税负平均下降1%左右,有效助推茶企的转型升级。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也在税收“无形之手”的作用下越擦越亮。

优惠政策助推企业发展

迪庆香格里拉的藏族小伙取霹旺电每天都会煮上一壶酥油茶,煮茶离不开一种特制的紧压茶,叫做边销茶,取霹旺电常用的是产自大理下关的沱茶。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沱茶的生产企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云南最大、中国名列前茅的茶叶精制加工企业,中国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国家边销茶生产和原料储备定点企业。为了保障边销茶长期稳定供应,满足边疆少数民族饮茶需求,自2006年起,国家对定点企业生产的边销茶及经销单位销售的边销茶免征增值税。

“公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边销茶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让公司生产迅速走上了快车道。”公司财务科经理杨圭宏介绍,而增值税税率四档变三档的新政策则让他有些担忧:农产品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公司作为一家茶叶精制加工企业,根据供货方开具的农产品销售发票抵扣进项税,税负是不是会有所上升?

这也同样是很多茶企对新政策的顾虑。对此,省国税局及时联合省农业厅、林业厅等部门,对多家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政策辅导,详解“国家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购入农产品维持原扣除力度不变”的规定,避免因进项抵扣减少而增加税负,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也为茶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为“走出去”茶企保驾护航

近年来,以滇红为代表的“云茶”在欧洲等国大放异彩。“滇红红茶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蜚声世界,红茶出口业务发展迅速,国税部门的政策辅导和优质服务帮了大忙。”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权感叹道。

依托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以及临沧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省国税局积极搜集和整理缅甸、老挝、柬埔寨、印度等国的经贸、投资和税收信息,为茶企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投资指南。同时,积极主动为“走出去”茶企开展纳税辅导和风险防范,及时协调解决各类涉税争端,为云南茶企走出去保驾护航。

以滇红为代表的茶企正在越来越多地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和纳税服务,“轻装上阵”进军国际市场,步伐更加稳健轻快。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820.html

上一篇:西双版纳普洱茶茶区介绍

下一篇:茶树修剪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