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临沧普洱茶的特点

2021-04-27
临沧地区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地区北部是凤庆大叶种分布的、早已鼎鼎大名的“滇红”红茶之乡。南部就是目前主产普洱茶、名声鹊起的勐库大叶种主要分布地。

在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镜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境内若干栽培品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抗寒性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源于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经过先民人工驯化而演变进化了若干野生栽培性品种,分布在临沧境内广大地区,尤以邦马山脉一线为多。如章驮、南美、坡脚、冰岛、勐库等地。

在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后辈家族中,因栽培环境的不同,进化孕育了三个杰出的栽培性、群体种后代:

1.勐库大叶茶(国家级良种,源于双江县中北部的勐库镇一带)。

2.冰岛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双江县北端的冰岛乡一带)。

3.邦东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临沧市东端的邦东乡一带)。

其中,尤以勐库大叶茶最为有名。

“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绒毛特多。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适制红茶、云南绿茶和普洱茶。”(“”资料来自云南农大茶学系)。

勐库大叶毛茶口感厚重,汤质稠厚,香气深沉,内质丰富,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毛料,在上世纪初即已出尽风头。

在前辈茶人邹家驹著的≤漫话普洱茶≥一书中,多次提到勐库茶。“1902年,用临沧晒青毛茶生产的云南沱茶问世了。1916年,以双江勐库原料为主料制作的沱茶出尽风头。永昌祥生产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为:勐库60%,取其味;凤山20%博尚10%,取其香;景谷10%取其型。”

以当地晒青毛茶生产普洱茶的临沧茶企,除生产过“健身沱”、“银毫沱”等名牌老产品的的老临沧茶厂(已于2004年初改制解体)外,目前主要有:双江勐库戎氏公司、临沧千年古茶公司、南美老临沧茶厂公司等。另外,永德双雄也很有名。今年下半年,港资背景,主营药业、酒业的云南龙润集团,携手台湾大友廖氏,大举进军普洱茶行业,基地也设在临沧永德一带,目前产品已上市。该公司实力较雄厚,后期表现值得关注。

cy316.Com精选阅读

临沧有哪些普洱茶?临沧经典普洱茶介绍


经常喝普洱茶的老茶客户,那么一定喝过临沧茶区的茶,在众多茶圈会听说一句“喝到临沧茶已无茶可喝!”那么临沧产茶区都有哪些好地方呢,接下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临沧茶区的几大经典之茶!

冰岛茶

冰岛也称“丙岛”,是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

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茶是典型的云南勐库大叶种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匀称、叶脉明显、叶背隆起、茶色浓郁。叶底粗大、饱满、厚实、叶形完整,非常柔软,而其它的茶叶底柔软度稍差,甚至坚挺硬朗。春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以花果香为主。生津快速,口腔内回甘部位较深,并且十分耐泡,甚至可以上20泡。

昔归

惜归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当地的茶汤特色为: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

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存货极少,弥足珍贵。

勐库大雪山

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该茶属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白莺山

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分布在12400面山地和村落。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不仅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而且展示了野生茶树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是茶的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凤庆香竹箐

除凤庆滇红茶名声大噪外!专家考证,凤庆香竹箐1号大茶树有明显的人工栽培的迹象,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有专家推测树龄超过3200多年。

临沧冰岛普洱茶的滋味


冰岛茶已然是云南山头茶的舆论的“领跑者”,是什么让冰岛茶在短短几年中成为临沧双江勐庫的代表?经过市场调查,听到最多的就是“冰岛味”,那什么是“冰岛味”呢?让我们来总结下。

1、甜

云南大叶种的特点就是苦涩度,作为大叶种家族一员的勐库种也是口味重的,冰岛老寨作为勐库种的的摇篮,那它的苦涩度跑那里了?这时许多茶友提出“化”这个词,苦涩度“化”得快!原来冰岛茶不是不苦涩而是苦涩度在囗腔里“化”得快。温习下化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分子越小物质分解速度越快。

从化学角度看冰岛茶的甜:甜味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糖类、天然含氮化和物(氨基酸)。糖类:糖在茶叶中存在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形态,游离态的(可溶性的)、结合态的(通过水解酶可以水解为可用性的)、不溶性的(纤维束、淀粉、木素、果胶)。可溶性糖(亦包括结合态在制茶过程中水解后的部分)是茶汤甜味的主要来源。

2、生津回甘快

生冿回甘是人们喝茶的一种全身心体验。生冿回甘的快慢是一种身体灵敏度体验,现在我们还是來研究冰岛茶汤中的味。

涩味:主要成分为多酚类物质。

甜味: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糖,及部份氨基酸。

苦味:主要成分为咖啡碱、茶碱、花青素、茶叶皂素。

喝茶的感受记忆是喝茶人修行的基本功,“涩生津苦回甘”这是喝茶人的基础感受。

3、厚度

这是描述冰岛茶茶汤的词。这其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茶汤的倒入杯中视觉上的的厚,一种是茶汤入口的口感味觉的厚。

茶汤倒入杯中,很明显能感觉到茶汤的稠度、挂杯度,这是茶汤视觉之厚;茶汤入口,口腔中的感觉器官也会有反应,厚、稠、重者一般简单称之为「味厚」,是好茶。茶汤视觉之厚来源於两个方面,一个是茶中果胶物质起作用,一个是茶中的糖类物质起作用。口感之厚,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认为主要来源于茶中的糖类物质。

为什麽味厚者为好茶?其一在于我们身为品茶之人,有着人一般的感觉品评标准,通常认为厚重者强于轻薄,此人之本能,不作讨论。

4、香气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所以说香气是茶叶加工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像厨师是餐馆灵魂,茶叶加工师决定茶叶的香气,冰岛茶的香气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加工工艺上。

临沧昔归普洱茶


昔归普洱茶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一、有机生态。

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滇西南绿珠”——临沧大雪山即在邦东境内,澜沧江又流经邦东,邦东的茶区多处于大雪山东、南麓的澜沧江岸,有人把邦东比作一个巨人,说他“头顶大雪山,脚踩澜沧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有机生态的地方名品邦东茶。

邦东古树茶冲泡出来的茶汤,一般都很有“内涵”——会有极细微的悬浮物在里面,但不会有如油脂类漂浮物。

二、苦涩回甘。

入口先觉苦涩﹙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

三、茶气强劲。

邦东古树茶大多茶气强劲而有霸气﹙其中以昔归忙麓茶为代表﹚,只有少数片区为香甜型﹙以“南国佳人”为代表﹚。

四、口感饱满纯正和谐。

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曲。

昔归普洱茶的来历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帮东乡的忙麓茶古已有名。可是忙麓茶走到今天,茶香依旧,品质未减,但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却越来越少,“忙麓茶”正在被“昔归茶”取代,这是为什么呢?

昔归茶是什么茶呢?

昔归茶是普洱茶吗?

回答是肯定的,昔归茶就是普洱茶。

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昔归茶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

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

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

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

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茶话临沧:沧源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的思考_临沧沧源古树普洱茶特点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临沧市主要分布是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古茶树群落分布,古茶树总面积15万亩以上。

沧源共有野生古茶树面积8万亩以上,占临沧古茶树面积53%以上,但是,近五十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大面积毁茶种粮、种甘蔗、单一化茶园替代以及在古茶园周围建新茶园等。

导致了茶叶基因漂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商家过分炒作古树茶叶,当地茶农受经济利益驱使,砍伐野生古茶树,毁灭性采摘古茶园茶叶,古茶园的面积逐年减少。

古茶树这一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资源面临严重危机,对古茶树的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政策,对于合理实现其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古茶树资源,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利用、合理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分布

沧源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县境中西部的单甲、糯良、勐董、勐来、勐角、班洪、芒卡等7个乡镇均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大都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其中面积较大的是单甲、糯良、勐来、勐角、勐董5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

(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情况

据考证沧源驯化栽培茶树,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县都有零星分布面积达83443亩哦,较集中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235亩,主要分布在糯良乡怕拍村,海拔1970—1987米。树高8—10米不等,基围直径约38—62公分,胸围直径约33—58公分之间,平均树幅达5.5米。

二、沧源古茶树资源普查情况

(一)省林业厅规划院到沧源普查古茶树资源情况

2007年1月,省林业厅规划院对沧源县古茶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发现糯良等乡(镇)有古茶树分布共计83443亩,均为100年以上老茶树,其中:芒卡镇5225亩;班洪乡3216亩;勐来乡5640亩;糯良乡30419亩;勐角乡16578亩;单甲乡5787亩;勐董镇16578亩。

(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到沧源考察古茶树资源情况

2011年12月,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沧源县糯良乡怕拍村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对有特色的古茶树进行了编号、种名进行了鉴定,如:怕拍1号大茶树,高9.7米、冠幅8.6米×9.6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2号大茶树,种名普洱茶,高11.4米、冠幅8.3米×9.1米、基部干围164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3号大茶树,种名大理茶,高5.5米、冠幅3.8米×4.2米、基部干围85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等。

(三)沧源古茶树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沧源古茶树资源在没有实行林改以前,古茶园属于集体所有,没有人管理,乱砍乱伐乱采的行为时有发生,古茶树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改以后古茶树分到了户,其效益开始得到逐步显现。

如:糯良乡怕拍村目前共有古茶园面积235亩,主要属于栽培型古茶园,共有21709株,据当地老人反映和专家测算,这些古茶树年龄都在300年以上,有少部分在800年以上,2007年林改以后全部分到户,共涉及221户农户,884人,一户平均拥有1.05亩左右。多年来,群众一般只采春茶和夏茶,秋茶放养。

一般鲜叶亩产量在50—60公斤,折合干茶12—15公斤。据了解,除2007年茶价大涨价时价格达到7元/市斤外,其余年份都在2—3元。2012年后,由于宣传力度加大,许多茶商慕名进来收购,价格开始提高,怕拍古茶的名气也随之提高而被重视。

2013年6月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进来租了1000株(大的有400株,中等的600株),怕拍老支书李文华租了100株,租赁年限为3—5年,租金根据茶树大小,大的2000元|棵,小的1000元|棵不等,例如:怕拍村村民魏永华租给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70株,租期为5年,租金达10200元,平均每年租金为2040元,每株折合146元。

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历来无人管理,单甲大黑山公路沿线的野生古茶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当成柴禾砍伐毁灭。深山老林里的野生古茶,因茶树高大难采摘,在2007年茶叶价格大涨时已被砍伐,造成野生古茶大量毁灭。

目前,存量不清,群众自由采摘,市场产量也难以统计,但仍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野生古茶采摘收人。

三、《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的实施情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充分挖掘其科学、历史、文化和产业提升价值,2006年1月1日,临沧市出台了《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加强了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沧源根据保护内容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古茶树资源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对古茶树的价值,特别是对经济价值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5月20日—22日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为组长的《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立法调研组莅临我县,对我县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并对我县在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上采取的一些措施给予了很好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古茶树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局、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古茶的价值及保护意识上认识不足,造成部分野生古茶被当作木材薪柴砍伐。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野生古茶价格不断上涨,群众对野生古茶的价值有了一定认识,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同时由于对野生古茶的认识仅仅是对经济、价格的认识,没有认识野生古茶的生态、文化价值,造成在开发中存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现象。

为此我县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刊登、印发、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等法律条例,加大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强化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农户按照科学、生态环保的新型管护技术管理古茶园,并采用套种树种、修剪、嫁接等措施提高古茶树茶叶品质及单产,提高农民对古茶树管理积极性。

(四)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茶叶市场出现的少部分商贩利用低质新茶叶冒充古树茶的现象,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林业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茶叶市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各种破坏古树茶市场稳定行为,维护合法商贩和农民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古树茶声誉。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原因,百多年来,广大群众仅把古茶树及其群落,作为一般的茶叶树种、一般的饮料去看待,没有从科考、经济、生态等价值上去更深的探究,以致于保护与利用缺乏科学而有力的措施。

(二)对古茶树资源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评价

一是树龄问题。对一般树的树龄,多采用年轮法进行鉴定,但对于古茶树这样的珍贵树种,绝不能采取砍伐方式去测定年轮,年轮法不能测定古茶树的真实树龄,用其它方法也无法测定。

二是生态学问题。不同种不同类型的古茶树群落结构、功能及演替规律尚未清楚。

三是生物学问题。古茶树与现代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等关系,其共性与个性,其栽培的历史起源,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四是古茶树的品质问题。野生古茶树不同个体、群体,不同分布区及不同生态条件下所产茶叶中化学成份的差异,与现代茶园茶叶中化学成份的比较也无系统科学的资料。由于缺乏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导致缺乏对古茶树及其群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等深层次的研究、评价。

(三)对古茶树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沧源各民族对茶树的利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对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开发与保护失调,对茶树的利用仅局限于作为饮品,没有更多更深的开发利用,不少古茶树过度采摘乃至于砍伐和破坏,数量正在下降,同时,由于周围环境被毁坏,生物多样性品质也出现了退化。

(四)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主体缺位

古茶资源保护涉及茶办、林业、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古茶资源分布范围广,生长零星分散,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之行政执法主体责任不清,职责不明晰,存在着多家管但多家都管不到位的问题,形成管理上的盲区。

(五)调查统计工作滞后,底数不清

对古茶树资源没有进行深层次和系统的调查,存在着保护区域不具体、保护对象不确定、栽培型和原始野生型古茶不分、古茶园的树龄、面积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实地调查等问题。

(六)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不到位,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熟知的更少;《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责任主体和职能职责不够明晰,处罚措施滞后,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

(七)管理经费欠缺,管护措施滞后

目前,全市尚未把古茶树资源的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古茶树管护经费无保障,普遍存在着“三无”的管理状态,即管理“无经费、无机构、无人员”,古茶树的保护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保护效果不够明显,人为破坏野生古茶树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保护古茶树资源的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底数,明晰保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分别普查原始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情况,调查核实古茶树资源分布的具体地点、面积、株数、树龄、年产量和经营主体等情况,建立古茶资源档案和古茶树资源分布电子地图,明确保护的主体对象和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区、保护小区或保护点,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强化古茶树的保护措施。

(二)设立古茶树自然保护区(小区、点)

建议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和单甲、糯良大黑山一带设立古茶树保护区,面积不低于3万亩,在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一带的野生古茶群落区域建立保护小区、保护点,未能纳入保护区(小区、点)的古茶树,根据各点具体情况实行,一点一策,结合公益林林保护、退耕还林,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环境恢复措施。

(三)编制好古茶树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古茶园保护、品牌打造与保护、市场开拓与规范整治、茶文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与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确保古茶树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受破坏。

(四)明晰古茶树资源的管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晰相关职能机构在古茶树资源管护中的职责职能,明确界定执法主体单位及其职责,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绝对权力,避免职能交叉,管护缺位。

(五)强化保护措施

林业行政执法主体单位应当依法加大对移植和损毁保护古茶树标志、盗伐古茶树、移植古茶树、挖取树根、剔剥树皮、刻画树干、攀折古茶树树枝等损毁古茶树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大对古茶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严禁移栽、移植、砍伐古茶树。

严禁在保护范围周边500米内建设对大气、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厂;明确在保护区范围进行科研、教学以及开展旅游等活动的有关要求。

建立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及监护联络员的相关制度,强化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及利用村规民约强化管理等管护机制,切实加大对古茶树资源的监督管理。

(六)加强古茶树保护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进一步查明古茶树及其群落各地的地理分布及面积,建立古茶树信息系统。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对原始野生型及栽培型古茶树资源茶组及科植物的种类、存量、地理分布等信息进行仔细普查,建立完善的古茶树地理信息系统和遗传信息系统,了解不同地区代表性类型古茶树群落的结构、功能,为建设有机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古茶树群落保护中的若干生态学问题,了解采摘、环境片段化、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古茶树群落的影响。研究古茶树活体测定技术,探索简便、经济、准确的古茶树年龄鉴定方法。

二是研究古茶树种质资源状况和古茶树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变化规律。探索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对古茶树的茶叶品质进行理化分析,探讨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因素与古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相关性,提出古茶树及其群落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三是研究古茶树分布区的民族多样性与茶文化多样性。主要对古茶树分布区进行民族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对茶的民间分类与命名,传统利用与加工方法,茶的文化认同与精神价值认识,茶树药用价值及其它使用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

收集和整理古茶树及其群落分布地区有关人口、教育、收入等资料,开展古茶园管理利用及民族文化、农户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研究古茶树及其群落对当地文化生活及经济的影响和当地居民对古茶树保护、管理利用的传统知识。

四是根据古茶树资源及其群落的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以保护为前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在保护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建立古茶种质资源库,获得其“备份”植株,进行种植保存和扩繁,有计划地投入生产,使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加工形成政府调控下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古茶资源的持续利用。

据环境容量和古茶树资源特点,重视发展古茶树及其群落的生态旅游,在适宜区域开展具有古茶树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动,探索旅游开发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有效方法。

五是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在符合《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重点鼓励:以古茶树资源为对象开展科学、历史、文化研究;以古茶树资源为种质材料开展茶树品种选育工作;以古茶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产品开发、文化宣传和营销策划。

(七)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遗产

产品开发和旅游开发必须以对古茶树生长发育或群落构成和演替不构成威胁。

一是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历史资料,建立系统的茶文化资料库,做好弘扬古茶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庄茶馆健康发展。引导消费者科学的泡好一壶(杯)茶,在体味饮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搞好茶艺茶道的规范,引导茶馆茶庄文明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丰富古茶产品市场。名牌是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应加大历史名茶生产力度,增加传统名牌的科技含量,创新一批以古茶树为依据的茶叶名牌。

四是加强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茶叶企业文化是茶叶高雅与企业精神的完美结合,制茶企业应以凸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为宗旨,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使制茶企业成为弘扬茶文化的主要窗口。

(八)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强化对古茶树资源管理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古茶树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长效管护。

寻找临沧云县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伟大的澜沧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南下,把茶及茶文化的光辉赐予了它中下游的这片广袤的土地,而云县正处于这一中心区域。澜沧江正是世界茶的母亲河,因而“寻问澜沧江”自然也是少不得茶的。

在云县,几乎每个乡镇都能看到野生大茶树的身影。幸福镇大宗山、涌宝镇棠梨树、漫湾镇大丙山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这充分说明了云县正是世界茶的重要原生地之一。唐代的樊绰在《蛮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则史料被很多茶文化学者引用过了。银生城即今天的景东,与云县即一江之隔,今天,生活在澜沧江畔的云县人依然还保留了吃姜茶、糊米茶等的古老饮茶习俗。云县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甚至已成为云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每个云县人都会有一段关于茶的难忘的记忆。

我小时读书的地方叫茶房,这名一听就和茶有关。最早,据说这是大理国皇室制茶的作访,后来转音成了茶房。隔街子不远的树林中就有野生的大茶树。70年代中,我在桥街小学读书的时候,每年勤工俭学的任务就是摘茶果,是在生产队社员摘剩的茶果树上“捡”,那些茶树都是手臂样的粗,要爬到树上才能摘到,我们把好不容易发现的茶果一个个地摘回家,放到太阳下暴晒,不几天,茶果就裂开了,露出里面的籽来。如果实在等不及,就用嘴剥,咬开茶果皮,常会弄得一嘴的苦涩。我们把剥好的茶果交到学校,一斤是0.22元,有一年我爬遍学校四山的茶树,“捡”了50斤茶果交到学校。

我们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排着队挑着茶果到公社的茶果收购站去卖。从桥街到茶房,一路是七公里多,肩膀都磨破了皮,挑一趟可得0.5元。这些茶果后来被送到了遥远的肯尼亚,支援了亚非拉兄弟。很多年后,我在《云县县志》里看到,我们采摘的茶树是清光绪年间,一位茶房绅士从勐库购得的30驮茶籽所繁殖的。因而,那批送到肯尼亚去的茶籽属勐库大叶种茶。这是我个人关于茶的一段难忘的记忆。一晃都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在云县寻茶,自然就得上白莺山,这中国的佛茶圣地。从漫湾镇到白莺山是20公里的崎岖乡间公路,其间的一半路程是在澜沧江以西的一座山上爬行,从车窗外看去,漫湾电站大坝锁住的高峡平湖可尽收眼底,这个季节的江水是泥土样的灰黄颜色,这种灰黄色是极具包容性的,澜沧江把一路走过的大地的颜色融在了一起。1月份,我在漫湾下游200公里左右的地方见到过它,那时它是色如碧玉。那次我们是去邦东寻访忙麓茶,忙麓茶和白莺山茶近年都是声誉日隆,追求者众了,它们都生长在澜沧江西岸,也算是同饮一江水了。

到了白莺山,就进入了一个茶的世界。这些茶树与人相伴,就生长在村子的房前屋后,当地的一个茶博士在田野上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茶课,这个茶博士指着一棵棵茶树告诉我们:这是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米茶、大叶本山茶、白芽口茶、贺庆茶,十三不靠的二嘎子茶……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是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宝库。茶博士的课,真让我们长了见识。

白莺山有一个传说,最早是叫白鹰山,常有白色的鹰在此栖息,宛若一树树的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鹰”经常啄食村民的家禽,发生了人鹰之战。后来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白鹰也便慢慢地消失了。“白莺”是会唱歌的,于是,白莺山上,人、莺、茶也便开始出现了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像。茶文化的本质是“和”,“和”字怎样写?不就是一张嘴在树上歌唱么。白莺山的人有福了,他们可以在草木中自由地行走,而“人在草木中”——猜一个字,不就是“茶”么。

2007年,云南茶价起的时候,云县白莺山一棵古茶树上采的茶卖了9800元。这条新闻上了当地的几家媒体,因为这棵茶树还引出了一段“茶为媒”的佳话。说的是,六十年前,一个年轻人向他心爱的姑娘求婚,但这个年轻人家里穷,他便以家中的一棵大茶树为聘礼,向姑娘作出承诺,如果成婚,这棵茶树每年所采的茶换来的钱都由她来支配。世事如烟,白云苍狗,一晃六十多年了,这棵茶树也见证了一段人间的尘缘。当年,被一棵茶所聘的姑娘,如今也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了。老人尚还健在,可惜这次我们没有遇到,乡里的徐书记说,可惜了,你们应该去看看她,她那饱经苍桑的脸,完全就是一种艺术。

白莺山立有中国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写的“中国佛茶圣地”碑文。茶和佛有缘,自古就有“禅茶一味”之说,一禅一茶,两种文化,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僧家敬佛、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得茶,因而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中有寺,也有好茶。白莺山上早年就曾经有一个被称为“大河锁水阁”的寺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人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春茶会,当时,这种以品茶、评茶、茶叶交易为主的活动,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白莺山茶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白莺山的存在,给世人带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上百万棵古茶树,以勃勃的生机,见证、书写了一部人类茶树的栽培史和茶文化的历史,在白莺山上万亩的区域内,保存了野生型、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的上百万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依村附寨,每日都守护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闻得见人间的袅袅炊烟。

白莺山位于“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繁衍生息了,而这,一直也正是古濮人活动的重要区域。茶,最早出现在汉文化典籍中是《华阳国志》中提到的一件事:公元前1057年,武王讨伐商纣,濮人部落参加了巴蜀远征军,帮助武王,并胜利会师于黄河之滨的孟津。正是这支濮人队伍,将带去的土物产——茶,献给了武王。濮人正是今天生活在澜沧江中下游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他们是茶最早的种植者和茶文化的传播者。今天,生活在白莺山一带的布朗族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

如今,白莺山还传有关于茶的古老歌谣:“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阿维山中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白莺山人是把茶当成了图藤崇拜,他们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无论迁徙到哪,都要在房前屋后栽种茶树,每年在采摘春茶前,都要唱采茶山歌,给茶王进香,朝拜茶树王。他们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进新房,要先洒茶和米,清明和祭祖时都要在供桌上摆茶水,在祭祀祖宗和神灵的供品中更是少不得茶的。在白莺山的布朗人看来,茶是通灵之物,可以建立起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使凡人得到神灵的庇护。

可以推断,最早的百濮先民就是和茶生活在一起,某一天,他们中的一位,在野生大茶树下捡了几苗茶秧,植到自家的房前屋后,这野生茶也便成了人工栽培型和训化型的茶了。在开始的时候,茶就已成为白莺山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白莺山是古茶树的自然博物馆,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我以为一个茶文化爱好者,是应该到白莺山走走的。白莺山在茶界的地位该如佛家的普陀、五台,道家的武当、青城,武林中的少林、峨嵋。我想,有一天白莺山也会成为爱茶者心中的圣地的。

云县,茶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从茂兰的大丙山、漫湾的白莺山至涌宝、茶房、大朝山雪山,沿澜沧江一线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和古茶林,这条古茶之路也正是濮人的迁徙之路,而在许多世纪之后,这条古茶之路也便必然地演变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自明清以来,滇矮马便驮着一驮驮白莺山茶、茶房茶、雪山茶……北走藏域,西走夷方。

如今徜徉在神洲渡、哨街、茂兰、茶房、大寨……古驿道上,仿佛还可以听到一串串渐去渐远的马帮铃声。这条古驿道,曾有过它“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岁月,1639年农历8月的某一天,它就曾留下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匆匆走过的身影。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孟海线”(孟定至海坝桩)通车后,它便迅速地被边缘化了。如今走在茂兰、哨街那嵌满深深马蹄印的老街,看着街边老房子的屋檐下负暄的老人,真让人有一种“白发宫女在,坐谈说玄宗”的感慨。

寻问澜沧江,最有意义的一个部分就是茶了,正如云县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言:“茶就是临沧的历史,临沧最有意义的记载就是茶。”而这历史不仅是写在书上,更是写在临沧的大地之上。

澜沧江是世界茶的母亲河,寻问澜沧江,茶自然就是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部分。

临沧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么?


一些茶友甚至是一些茶商对于临沧茶都存在这样的偏见:“认为临沧茶偏涩,不适合制作普洱茶,后期不值得存放”。深究后,才发现,这种偏见其实多是源于茶商地域性的商业诉求而来,一些不明真相的茶友以讹传讹,以致于茶友们形成临沧茶不值得存放的偏见。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专业缺失偏信某些不确说法,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讹传讹。比如有茶友总结“临沧涩、普洱淡、勐海苦。”这本是对这三个大茶区茶性特点的笼统直观概述,这些概述只是大体区分三地区茶叶口感上的大体差异,仅仅只是针对不同口味的茶友方便选茶而已,并不能代表整个地区的茶叶品质。更何况普洱茶每个茶区山头众多,一山一味,岂是一个“涩”、“苦”和“淡”字就能准确表述的。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其二,历史缺位历史上“普洱府”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从临沧运至普洱府交易的茶叶,但因其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对“临沧”提及也较少。据专家考证和文献记载,临沧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就开始栽培驯化茶树。

其三,工艺缺陷临沧和普洱其茶叶发展客观上来说要比版纳启步早、进程快,其机械化生产程度远远高于版纳地区,更由于计划经济年代,临沧茶又多以红茶和绿茶为主,晒青茶制作相对不多,所以,造成了近些年来临沧地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多存在着“红茶化”和“绿茶化”的痕迹,导致其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后期存放汤薄味寡,涩滞锁口,香气涣散,返苦回涩等等不良表现。

临沧永德茶区普洱茶分布详解


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控南汀河,西扼怒江。四周与耿马、镇康、龙陵、施甸、昌宁、凤庆、云县7县为邻。地域东西宽71.5千米,南北长75.8千米,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占95%。

永德境内,古道贯通。尽管曾经熙来攘往的“西南丝绸之路”而今驮铃已杳,但静卧于苍烟落照之下的迢迢山径仍以其幽深的历史感引人遐思,不失为一种永恒的风景。在迄今保存完好的古道之中,既有起伏迭宕于莽林深处苔藓沁碧、恍人心神的凤庆鲁史——永德乌木龙——永德大山——永德明朗——镇康南伞——缅甸腊戌和保山——永德小勐统——永德德党——永德明朗的古驿道,更有造就于悬崖绝壁上的永德遂通桥、小勐统石门槛等古迹。

临沧永德十二山头,山山强劲。生态环境好。茶内质丰富。

1、大雪山乡——曼来古茶园

茶区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树树围在40厘米以上株数有25--30万株,树围在80--200厘米以上的株数达5-10万株,茶树特征;茶树第一层分支较高,约-4-7米。树冠半开无规则,老叶子暗绿色且光亮,芽孢红绿镶嵌,无绒毛,芽肥大。永德大雪山曼来古茶园为云南大叶乔木型古茶,该茶园地分布在海拔2100米高山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气温15.7度,雨季为5--9月。

曼来自然村,隶属于临沧永德县大雪山乡曼来村委会,属于坝区。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地处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1.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县城166公里。东邻勐旨村,南邻南汀河,西邻大岩房,北邻保护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芭蕉雾露、曼来、大寨、苦竹棚、马鹿山、嘎哪、高寨半坡等7个自然村。

大雪山乡属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立体气候突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曼来茶山属大雪山茶区,位于大雪山乡、乌木龙乡交接带。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山海拔平均在2100米。

曼来古茶条索黑绿结紧,油润显豪,叶片肥硕,有蜜香,野韵十足,汤色金黄通透,油润有光,滋味鲜爽,香气高扬,苦味重而回甘好,生津明显,叶底柔韧,叶张完整,有冷杯香!

2、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

茶园分布在老别山北段西坡的班卡乡境内,面积800多亩。

放牛场村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班卡乡,地处班卡乡东北边,距班卡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79公里。东邻大雪山乡的大炉厂村,南邻本乡的放马场村,西邻本乡的尖山村,北邻永康镇的忙笼村。

放牛场古茶园位于永德县班卡乡放牛场村,属于山区。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布高较密,叶长椭圆型,叶平均长约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茶品特点: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所产古茶树滋味饱满富足,水路变换莫测,气韵绵长,茶香悠扬,汤色杏黄通透,滋味协调,微有苦涩,入喉有香气停留,喉韵舒爽!叶底油润,鲜活灵动,耐泡度高!非常受台湾及香港地区茶友青睐!

3、勐板乡——忙肺古茶园。

茶园分布在老别山西支的勐板乡内,面积3540亩,茶树265万株。忙肺茶主要分布在忙肺山的大茶地、肖家地洼、青树平掌等地。

忙肺茶地处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而永德县是,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坐落于彩云之南、波涛汹涌的怒江山麓,这里古树参天,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立体气候、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无与伦比的生长环境。由于忙肺茶品质优良,被云南省茶科所评为省级优良品种,命名为“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

种茶历史:永德县种茶、饮茶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永德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多万亩。

其中:古茶茶园面积142223亩。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茶树群体品种主要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鸣凤山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凤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永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茶园介绍:忙肺茶是永德县著名的古树茶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忙肺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位于云南省临沧世界产茶大县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是忙肺茶种的主要发源地

茶品特征: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喝一口满口清香,喝一杯目清气爽,回甘生精,荡气回肠,神情振奋。懂忙肺茶的人都说:到永德不喝忙肺茶等于吃肉不放盐没味,遗憾!

4、崇岗乡——团树团山古茶园。

团树团山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1486亩,该茶园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团树团山古茶园,简称团山古茶园,条索结紧显毫,汤色明黄透亮,清澈见底,口感厚重香甜,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可以说是味生津,香醇佳,回甘好。

5、大山乡——玉华古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中段西坡的大山乡内,面积2213亩,海拔1900多米。

6、亚练乡——平掌古茶园。

茶园位于老别山北段西北坡的亚练乡内,面积800多亩,海拔2000多米。

平掌古茶园位于亚练乡平掌村,海拔约2000多米。亚练乡位于永德县城东北部,乡机关驻地距县城69公里,东和乌木龙乡接壤,西和南与永康和大雪山相连,西北和昌宁县隔河相望,北与凤庆县以河为界,是两市(保山、临沧)三县(永德、凤庆、昌宁)的交汇点。

最高海拔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顶3504.2米(大雪山山顶),最低海拔忙谷田(与勐底交界处)820米,相对高差2684.2米。属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主要河流有马龙河、山街河和杨柳河三条。

亚练一直以来,深受茶马文化、俐米文化、土司文化等影响。特别是茶马文化对亚练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亚连人依然世世代代种茶,感激和热爱着茶文化。

在亚练乡境内的平掌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有800多亩。平掌古茶具有永德茶的特点,茶气刚烈霸道,水浸出物最高,冲泡次数能达20泡,各种内含物质间比例协调,口感顺和,香高持久。

7、乌木龙乡——小邦贵古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北端的乌木龙彝乡内,面积800多亩,海拔1900米。

8、德党镇——勐贡鸣凤山古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西支的德党镇境内,面积800多亩,海拔1900多米,原产于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村的“鸣凤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

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鸣凤山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为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采用茶籽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有800亩,该茶园地处19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是党梨山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地,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茶园四周森林主要分布有松树,西南桦等树种。

鸣凤山古树茶特点鲜明,口感清润,但茶气极足,温柔韵味外,另具一种阳刚之美。干茶显毫富光泽,茶汤晶莹透亮。香气清新馥郁,杯香强烈持久,口感清润,但茶气足,生津快且明显,回韵甘香绵长,经久耐泡,气足韵远。特有永德茶区“外柔内刚”的茶性。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茶珍品。

9、小勐统乡——梅子箐古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西支北部的小勐统乡内,面积1600多亩,海拔2000多米。

梅子箐茶园位于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西面的梅子箐村境内,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

茶叶种植面积1621亩,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采用茶籽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而成,距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四周有茂密的森林,植被丰富,云雾缭绕,是永德县内种植年限最长的古茶园之一。是一个与勐库茶底味完全不一样的味,有着非常独特的梅花香,清新淡雅,这样的香让人流连忘返,感觉就是一直在找寻的,似曾相似又不曾相遇的,在不经意间遇到了,一种久违,一种“原来你在这里”。

梅子箐古树茶属于种植型古树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造就了梅子箐古树茶的品质优良。喝起来有一种淡雅的幽香,有人说像梅子的香味。梅子箐古树茶属于大叶种原生态古树茶,品种优良。最主要是没有污染物的侵害。高海拔的原生态环境铸就了梅子箐古树茶的自然原味。独特的香型和饱满的质感,在加上通透的汤色和厚实的叶底。让喜欢普洱茶的朋友流连忘返,一品为快。

梅子箐茶园属原生态型管理,施用农家肥,没有施用化肥、农药,茶叶质量好,干茶颜色翠碧,鲜润活气,色泽灰绿,略带光泽,条索明亮,香气格外明显,茶汤入口后回甘,浓醇爽口,是理想的绿色茶叶饮品。梅子箐茶很难忘记,梅香青郁,甜美。茶气高扬,入口圆润饱满,馥郁芬梅,妙在其中。

10、德党镇——木瓜寨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西支的德党镇境内,面积800亩,海拔1500米左右。

11、永康镇——底卡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东西两支山脉中间永德镇,面积800多亩,海拔1700多米。

12、德党镇——明朗武家寨古茶园。茶园位于老别山西支的德党镇境内,面积800多亩,海拔2000米以上。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山乡玉华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玉华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大山乡(有资料也称:玉化),地处大山乡西边,距大山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7公里。东邻大山,南毗纸厂,西接明朗,北与勐汞接壤。辖玉泉寺、龙塘沟、设腰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3户,有乡村人口3721人,其中农业人口3721人,劳动力22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88人。

人文特征: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园介绍:玉华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滋味描述:汤色黄而通透,滋味纯正,茶味韵厚、饱满,回甜好,茶气霸气,口感顺滑,苦涩轻,有很明显的大树茶的特点。

优质普洱茶的四大特点,你买对了吗优质普洱茶的特点好的普洱茶会有什么特点普洱茶的特点


什么普洱茶算是好茶,想成为普洱好茶,当然是从山间到舌尖,从茶树的种植、茶青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冲泡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样才能喝到很优质的普洱茶。

1.汤色通透明亮

汤色是判断好茶最直观的标准。只要冲泡方法得当,没有水温过高或浸泡过久等问题,不管茶汤什么颜色,茶汤如果呈现“透亮”的状态就是好的。

汤色透亮可以反映出:

制茶工艺优良,发酵控制合理,无炒焦等现象;

茶叶制作、储运得当;

储存良好,无灰尘及霉变。

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多毫的茶,如碧螺春、白毫银针等,冲泡时毫毛脱落容易让人误以为茶汤浑浊。

2.无异味

异味,指来自外界的味道,不是茶本身的味道。

异味有两种情况:

茶叶加工过程有问题,工艺不当,产生的一些品质不佳的味道,如青味、烟味、焦味等;

存储环节有问题,茶叶变质或吸收了一些外界的气味,如陈味、霉味、香水味等等。

茶叶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3.无水味

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

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但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

比如好的普洱茶,即使茶汤冲得如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淡而不腥。

4.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鲜活是共同的特征。

叶底柔嫩有光泽,摸起来光滑,捏起来有一定厚度和弹性。

叶底鲜活能反映:

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

茶的制作工艺好,茶充满活性;

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随着现在茶市场越做越火,导致有一些不合法的经销商用料是很劣质的,以至于有很多消费者吃了很大的亏,所以在这里分享这些常识是为了告诉大家通过这些以上几点可以很理智的购买,普洱茶的叶种类不一样,好的标准也不一样,但是同样作为好茶,他们是有一些共性的,通过这些共性的判断,也可以分辨出茶的优劣。当然以上这四点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广大茶友的观点,如果你还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分享出来给大家,这样也可以很好的帮茶友们分辨出普洱茶的优质和劣质产品。

正宗普洱茶的特点


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很多,什么样的普洱茶正宗呢?平时应该怎么去辨识呢?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一是原料出产范围——云南特有的,二是原料品种——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三是工艺——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四是品质——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真正的云南普洱茶还具有3大特性:一是产地的独特性。它只在云南的澜沧江流域。二是原料的独特性。它选用独特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这种原料在内含上包含了太多的有利于人体的成分。特别是后发酵过程中,大量产生有益于人体的生物酶,经过综合作用形成独特的品质。三是加工的独特性。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在全国而言,只有云南普洱茶采用这样的生产工艺。

勐库普洱茶的普洱茶特点


勐库普洱茶的普洱茶特点:勐库大叶种茶条索肥厚、芽峰显豪、滋味浓郁、回甘悠远、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被誉为“普洱茶之味精”。因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故产量极少。

勐库大雪山位置:双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双江县。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2%;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两个农场,总人口16.5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4.4%。北回归线横穿双江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全县有茶叶面积8万多亩,其中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达2万多亩,年产茶叶4000多吨。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原料基地、天然的存储仓库,孕育了“勐库普洱茶”和“天下普洱第一仓”的知名品牌。

1997年3月20日,勐库镇公弄村委会五家村农民张正云等到大雪山采药时,发现大面积野茶树林,植株最大的2—3人才能合围,鲜叶采摘加工后当栽培茶饮用,茶味比家种茶稍有不同。同年8月,豆腐寨村农民唐张进等3人,又看到大雪山同样的野生古茶树群,其中最大的1棵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这棵最大的野生古茶树,后被科考组命名为1号野茶树。9月,县文化局、勐库镇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进行初次调查,并拍摄照片。同年10月22日,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组成有关部门参加的22人调查组,前往野生古茶树群作进一步调查。10月286,调查组上报《调查报告》及《古茶树分布区域田》。调查认定勐库野生古茶树分布总面积1.2万多亩,平均每亩分布6株,单株茶树基圃1号3.5米,2号树2.9米,3号树2.5米,分布在海拨2250—2750米地带。

1998年3月,临沧地区行暑组织地县林业,农业、茶叶、财政、广播电视等单位,行署副专员陈勋儒,地区农业局长张涛、双江县副县长张华亲自带领44人组成的调查队伍,深入大雪山,对茶树的分布情况、形态特征作初步调查,地区行暑茶叶办公室农艺师李太伦在《云南茶叶》1998年总第76期刊文《双江县野生古茶树群落调查报告》,初步认定面积为373公顷。野生古茶树群落,一是分布海拔高,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茶树生长的最高海拔,野生茶树具有极强的抗寒性等抗逆力。二是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大,并建议切实加强保护,和加强对野生茶种资源的调查、收集、开发利用工作。此后,勐库林业站安排职工金会平专门负责对勐库大雪山古茶林的管理保护工作。自此之后,有人纷纷撰文宣传这一新发现,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发现较为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为查清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地理位置,环境生态,野生茶树的生化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并对其保护.对野生古茶树群,除县内有关部门及地县组织初步调查外,县人民政府对此先后作了详细考察的大量工作.

2002年9月20日,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向临沧行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提交《关于对双江自治县勐库古茶树群落进行科考鉴定实施方案的请示》.10月,县茶叶创新办张远来撰文《双江自治县勐库古茶树的发现与保护利用开发建议》,《勐库古茶树的发现与保护利用

开发的思考》.2002年11月28日,中共双江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勐库古茶树群落科考鉴定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科考鉴定工作。

2002年12月5—86,由县人民政府组织,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茶业协会、临沧地区茶业协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野生古茶树考察组,对双江自治县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现场考察、调查和采访,结合当地群众提供的相关资料,经充分分析研究,对勐库野生古茶树分布,环境生态、树龄形态特征得出科学结论。12月9日,在县招待所会议室召开科考鉴定汇报会,并形成会议纪要.10日,作出科考鉴定总结,同时由科考组成员张建邦向省创新办主任书面汇报考察结果,鉴定会议纪要全文为: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双江自治县西北大雪山中上部,地理座标为东径99°46′,—99°49′,北纬23°40′—23°42′,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群落所处环境条件和植被主要特点是: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的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其主要标志:①板状根较发达(樟科、壳斗科);⑦木质藤冠群落十分显著(如南五味子属);③附生植物丰富(兰科、杜鹃花科和蕨类等).群落结构:主要建群树种为木兰科、樟科。壳斗科的种类并构成了一级乔木层;二级乔木层以勐库野生古茶树为优势.此外有五加科、茜草科、桑科等;林下大面积箭竹全部枯死,草木层主要有荨麻科等.在调查地块内,古茶树整个群落是原生的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未受人类破坏,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在云南省内保存如此完好原始植被实属少见,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遭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

2、考察组对大雪山中部的大平掌近二平方公里的地块内,有代表性的25株大茶树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测量、观察和标本采集,野生茶树(包括自然繁衍的植物)的生长密度平均为一个样方(62平方米)达到19株,其中直径大于25厘米的有8.3株,小于10厘米的有10.4株,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25个样株茶树高度为4.3—30.8米,树幅2.0x16.2—2.0x18.6米,胸围0.42—3.1米(胸径0.13—1.0米),最低分枝高度1.0-5.7来,均是典型的乔木型茶树.根据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大茶树比较,以及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树龄在千年以上。

3、根据对1号大茶树的观测,树姿为半开张,叶片水平状着生;墩枝及芽体无毛,平均叶长13.7厘米,叶宽6.3厘米,叶片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尖渐尖,叶基楔形或半圆形,叶质较脆,叶齿锐密,叶缘有近1/3无齿,叶脉9-10对,叶柄、叶背、主脉均无茸毛.鳞片3-4个,呈微紫红色,无毛;芽叶基部紫红色;尊片5个,绿色无毛;花冠平均直径4.0×4.5厘米,花瓣薄软,白色、无毛,雌雄蕊比低,花柱长0.7厘米,柱头5裂,裂位1/2—1/3,子房5室,密披绒毛.根据这一植物学形态特征,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Camelliataliensis(W.W.Smith)Melchior。

4、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lca(Masters)Kiramura(包括若干栽培品种如勐库大叶种等)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拨高,抗逆性强,尤抗寒性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5、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它对进一步论证茶种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双江自治县是茶树起原中心之一。

6、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勐库野生古茶树的利用价值和开发途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建议继续进行下列工作:①基本查清野生古茶树在全县的分布区域和数量;②2003年春季,采集野生古茶树和勐库大叶种一芽一叶鲜叶,分别制成茶样的生化分析样,进行审评、分析和比较,以确定野生古茶树的适制性、品质特点和商品价值。

7、野生古茶树是云南省林业厅公布的珍贵树种之一,要采取全封闭式加以保护,加大管理投入.在有效保护群落的前提下,做到有计划。有控制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严禁乱砍乱伐滥采,如需扩繁,应采用异地短穗插法繁殖.考察鉴定委员会主任:虞富莲;副主任:闵天禄。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勐板乡忙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相信普洱茶“江湖”中的朋友对“临沧四小龙”都略有耳闻吧!当然,此处称“龙”并非人,而是产茶的地名;四小龙中,勐库茶以冰岛茶独占鳌头,大雪山(邦马大雪山)紧随其后;其次邦东昔归在东,永德忙肺在西!此四茶各有千秋,爱者多如过江之卿。

忙肺茶地处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而永德县是,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忙肺古茶园位于勐板乡的忙肺村,海拔约一千八百多米,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忙肺茶,是纯天然的、无污染食品。忙肺茶,云南大叶种茶之一,于1980年经省级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命名,并经省级审定为优良茶树群体品种。

地理位置: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坐落于彩云之南、波涛汹涌的怒江山麓,这里古树参天,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立体气候、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无与伦比的生长环境。由于忙肺茶品质优良,被云南省茶科所评为省级优良品种,命名为“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

种茶历史:永德县种茶、饮茶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永德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582亩,据民国税收资料统计;产量已达4500多担。解放后,全县茶叶产业由于在国家边销区、云南省红茶基地和临沧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等政策扶持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5223亩,采摘面积175223亩,其中:古茶茶园面积142223亩,有高优生态茶园33000亩;已建成有机茶园9778亩;茶叶产量8541吨,实现农业产值1.55亿元。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共有种茶农户52000户,涉茶人口23万人。茶树群体品种主要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鸣凤山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凤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永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茶园介绍:忙肺茶是永德县著名的古树茶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忙肺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位于云南省临沧世界产茶大县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是忙肺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全村527户,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足、湿度大,乔木茶地3600亩。忙肺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自然条件优越,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应茶树生长,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品特征: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喝一口满口清香,喝一杯目清气爽,回甘生精,荡气回肠,神情振奋。懂忙肺茶的人都说:到永德不喝忙肺茶等于吃肉不放盐没味,遗憾!

《临沧普洱茶的特点》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临沧的普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743.html

上一篇:安吉白茶产地—山川隽秀的安吉县

下一篇:什么是沱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