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的栽培

2021-04-27
集约式的茶园耕种是先行育苗再行移植,育苗方法已从过去的播种法(有性繁殖)改为扦插育苗法(无性繁殖),以维护品种的纯正。茶树成行种植,以利人工或机械耕种与采收。

茶苗种植三年以后方可采摘茶青,太早采收将影响以后的收成。茶树枝芽被采摘后,会从侧腋再行长出新芽,就是下次采摘的对象。为使采摘面整齐,而且控制茶树高度,每季采摘后会修剪采摘面。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采摘与修剪,枝芽长得愈来愈密,叶子长得愈来愈小,品质就下降,这时补救的办法就是从根部离地不远的地(如二十公分)给予砍除(即所谓之台刈),使茶树从基部重新长出新枝,这样就有如新种的茶种一般,又可采收好长的一个周期。茶树从种植到一年左右可达盛产期,待产量衰退后可用台刈让其恢复,几次后茶树若已老化,就得挖掉重新种植。

茶树是长年深根作物,善加照顾是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的。所谓善加照顾包括尽量不要使用化学肥料除草与农药,也就是推行所谓的永续农法,这样茶树的有效寿命才会增长,茶青品质才会良好。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么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茶树的栽培方法


在《茶经》中谈到种茶方法的,有四句话:“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里重点指出的是法如种瓜。唐代以前的种瓜法,北朝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说得很清楚:

“凡下种,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先卧锄,耧却燥土,然后掊坑。大如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中。瓜生数叶,掐去豆(豆字后疑漏一叶字,指原注所说,大豆在坑内可作肥料用)……”(见《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唐代距北朝魏时间较近,其种瓜方法似应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无甚差异。至其种茶法,据唐韩鄂的《四时纂要》所说,则为:

“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断(掘的意思),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颗子,盖土厚一寸强……早即以米泔浇。”(见《四时纂要校释》)可见唐代种茶和种瓜,在整地、开穴、施基肥、种子直播等方面,确有类似之处。

对于“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这两句话,过去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明钱椿年撰、顾元灾校的《茶谱》中简单地说是“艺茶欲茂,法如种瓜”,只侧重谈了种茶要“法如种瓜”,对其上的两句都未作解释。美国尤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对《茶经》的译文,干脆把这两句略去了。这说明这两句是较难解释的。对这两句话中的“实”,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把“实”解作种子(如张芳赐等的《茶经浅释》),一种是把“实”解作农艺技术措施中把土壤踏实,“不实”是既要松,又要实,即松实兼备之意。我国自农耕时代开始后,用种子直播和用苗木移栽的种植方法,都已逐渐为劳动人民所了解,种茶自不例外,因此,这两句话中的“艺”和“植”,是指种子繁殖和苗木移植这样两种栽种方法来说的。但有的认为种茶只能种子直播,不能移栽,所以过去把茶树直称为“不迁”,并曾有“艺茶必下种”、“移植不复生”的说法。(见明陈耀文《天中记》)茶树种植,采用茶子直接播种,较之茶苗移栽,具有方法简便、苗期容易管理、成活率高等特点,因而种茶多沿用直播的方法。而茶树移植后的第一、二年,由于根系功能恢复缓慢,吸收能力弱,抗逆性差,特别是由于茶树冬不落叶和永年性生长,所以直根伸展最深,移植后,如技术措施不当,确有“不复生”的情况。从而旧时婚姻中的聘礼多以茶为象征性的信物,女方受聘也称“受茶”。不过这种说法只是就茶树用种子直播的方法而言,忽视了选优去劣,提高种苗质量的育苗移植方法,显然是不全面的观点。“法如种瓜”是和其上的两句紧密联系着的,这就是,在“艺而不实,植而罕茂”的情况下,应按种瓜法去种茶。

“三岁可采”的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茶树采摘年限的早迟,除品种条件外,茶园所处的地理纬度或大气候的条件,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茶经》作者所涉足的地区,大多在长江流域,一般地说,是“三岁可采”,但在低纬度的我国南部地区,就不需三年了。

唐代的种茶法,由于韩鄂《四时纂要》的记载,才使后人得以在《茶经》所说的之外有较多的了解。宋代茶书虽较多,但无一记述了当时的种茶法。与宋代同时的金代人所编的《四时类要》,是以《四时纂要》为基础改编的,它所记的种茶法,与唐代的并无任何不同。为了对照唐、宋两代的实际作法,今将《四时类要》的原文照录如下:

“熟时收取子,和湿沙土拌,筐笼盛之,穰草盖,不尔,即冻不生。至二月中出种之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斯,著粪和土。每坑中种六、七十(按:十字应是衍文)颗子,盖土厚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种一方。旱时以米泔浇……二年外方可耘治……三年后收茶。”(见《农政全书校注》卷三十九,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明代的种茶法,基本上仍与唐代以后的相同。如罗廪《茶解》在“艺”的一节中说:

“秋社后摘茶子,水浮,取沉者,略晒去湿润,沙拌藏竹篓中,勿令冻损,候春旺时种之。茶喜丛生,先治地平整,行间疏密,纵横各二尺许,每一坑下子一掬,覆以焦土,不宜太厚。次年分植,三年便可摘取。”

上述种茶的直播方法,关于茶子贮藏、选种、沙藏保种、穴播、施基肥等经验,有些至今仍在应用,是值得参考的。

至于现代的茶树繁殖,除了应用种子繁殖也称有性繁殖的方法外,还应用茶树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使形成新的植株,包括扦插、压条、分株(或称分根)等等方法,用这类方法繁殖的叫营养繁殖,也叫无性繁殖。由于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各有特点,因而目前对这两种繁殖方式都加以采用。今将种植茶树的规格和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种植茶树规格已由过去的丛式种植改为条列式种植,并普遍采用了单行条列式。一般灌木型茶树,行距45尺左右,丛距约1尺;乔木和半乔木型的茶树,要酌情放宽;坡度较大的茶园,丛、行距均可适当缩小。

茶树的栽培管理


绍兴市是全国栽培管理重点茶叶产区,全市茶区广阔,茶叶生产是全市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在茶区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保证茶树鲜叶的优质、高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绍兴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绍兴市经济特产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腾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茶园建设、茶树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及冻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绍兴市行政区域。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1767-89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GB9194-88茶尺蠖防治GB7172-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GB7173-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8321.2-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8321.5-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3、新茶园建设3.1选址3.1.1宜选择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缓坡地,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3.1.2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3.1.3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3.1.4新开垦的结构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种植绿肥以改良土壤。3.2园地的规划与设计 园地的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防护林的设置等。总的要求是,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便于茶园管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3.2.1土地规划 为便于操作、管理,园地划分为若干个片、块,若园地面积较大或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作业区进一步划分为片、块。3.2.2道路网设置 园地设置用于运输和茶园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作业区、茶厂和园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宽4-5米。支道是划区片的分界线,用于交通运输,路面宽2.5-3米。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道路。路面宽1-1.5米。梯式茶园每隔若干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直步道。3.2.3排灌系统设置3.2.3.1隔离沟。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深0.50米、宽0.60米,沟壁为60°倾斜的隔离沟。3.2.3.2排灌蓄水沟。平地茶园在步道二侧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二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沟,沟宽0.20-0.30米、深0.20米。横沟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积蓄雨水。3.2.3.3蓄水池。每1.5-2公顷茶园建一容积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3.2.4防护林设置 根据风向及地势在茶园周围、主要道路及沟渠两旁或山坡顶上种植防护林。3.3园地开垦3.3.1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缓坡地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 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0.50米,并清除柴根、杂物。复垦深度0.25-0.30米。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缓坡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修筑宽幅梯田。3.3.2坡度1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等宽梯地,然后开垦。3.3.3坡地修筑成梯式茶园的,梯面宽按下式确定:梯面宽(米)=种植行数×行距(米)+0.6(米)3.4茶树种植3.4.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绍兴市茶区气候条件的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良种和其它优质、高产、经济性状好的品种。3.4.2选用的茶苗应符合GB-11767-89规定的要求。茶苗规格基本一致。3.4.3茶苗移栽时期:早春期2月,或晚秋11月。3.4.4定植密度:3.4.4.1单条植:行距1.50米,丛距0.3米,每丛种植2-3株。每公顷用茶苗4.5-6.0万株3.4.4.2双条植:大行距1.50米,小行距0.4米、丛距0.30米,每丛种植茶苗2株,每公顷用茶苗7.0-7.5万株3.4.5基肥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依种植密度沿茶行开种植沟,宽0.30米,深0.50米。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单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25-40吨,复合肥1.0吨左右。双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50-60吨,复合肥1.0-1.5吨。施肥后覆土,并将其平整,盖土离地面约0.15-0.20米。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3.4.6茶苗定植 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即浇足“定根水”,最后再覆一层松土至茶苗根颈处。种植结束后,在茶行间铺上稻草、麦草等覆盖物,并在茶苗旁插上芒萁等遮荫。3.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内这段时间的管理。3.5.1抗旱保苗:在夏秋季节,视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间铺草、浅耕保水、灌溉等办法进行抗旱。3.5.2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对茶苗安全的除草剂除去杂草。3.5.3间苗补苗,栽后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齐。3.5.4肥水管理,种植后约1个月,当新根发生时,应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时间施一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4、茶园管理4.1茶树修剪4.1.1定型修剪4.1.1.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和经台刈后重新抽枝的茶树。4.1.1.2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幼龄茶园,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用整枝剪剪去离地0.12-0.15米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在离地0.25-0.30米处用篱剪剪去,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0-0.15米处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进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0.10米,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台刈茶园,当枝条生长到0.35米以上时,在当年秋季11月份或翌年早春2月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前先疏去过多的枝条,每丛茶树只留30个枝条,修剪时高度为离地面0.25-0.30米,之后每年在前次剪口处提高0.10米修剪。定型修剪均要求剪口光滑。4.1.2轻修剪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4.1.2.1轻修剪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间可在春茶前(2月底至3月初)或春茶后(5月中、下旬)。冬季不会受冻害的茶区,亦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修剪。4.1.2.2修剪方法: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部0.03-0.05米的枝叶。4.1.3深修剪 当茶树经连年采摘,树冠增高,树冠面上形成“鸡爪枝”,茶树育芽能力减弱,萌发的茶叶瘦小,对夹叶增多,这时应进行深修剪改造树冠。4.1.3.1深修剪以剪去“鸡爪枝”为适度,一般修剪深度为0.10-0.15米,机采茶园剪去0.15-0.20米。4.1.3.2深修剪可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4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主要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及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粗壮的茶树。4.1.4.1视茶树长势情况将茶树地上部分剪去1/3-1/2。重新培养树冠。4.1.4.2修剪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5台刈 当茶树树势十分衰老,粗老枝干及枯枝多、生长势弱时,采用台刈方法进行树冠改造。4.1.5.1台刈时,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0.05-0.10米处全部刈去,重新培养树冠。台刈切口要平滑、倾斜。4.1.5.2台刈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5.3台刈后,视实际情况,要做好深耕改土、增施肥料,加强病虫防治等工作,同时在培养树冠时,要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逐步过渡到正常投产。4.2土壤改良与管理4.2.1深耕改土4.2.1.1每年或隔年一次,在秋茶结束后茶树根系活动旺盛时进行。4.2.1.2用机械或人工在茶行两侧深耕,深度0.20-0.30米。平缓坡地茶园和阔幅梯式茶园,行中间可略深,树冠下应略浅,梯地单行种植的茶园在上侧深耕。4.2.2浅耕4.2.2.1浅耕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在0.05-0.10米。4.2.2.2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4.2.2.3除上述三次基本的浅耕外,还可根据所在茶园的土壤板结情况、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浅耕。4.2.3除草。杂草较多时要及时锄铲除草,或用除草剂除草。在茶苗期除草,除草剂不能喷洒在茶苗上;幼龄茶树根周围杂草用手工拔除。4.2.4铺草在高温干旱或寒冷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于茶行间铺草。草层厚0.10-0.15米。4.3茶园施肥4.3.1肥料有机肥一般有塘泥、豆饼、菜饼、禽畜栏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4.3.2施肥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4.3.3需肥诊断 维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0余种之多,但其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若茶树得到的这几种营养元素不足,则表现为缺素症状。茶树缺氮症状:生长缓慢,叶张变薄,叶子变小,叶色发黄,驻芽出现早,对夹叶大量增加,叶片提早脱落。茶树缺磷症状:生长迟缓,叶片出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根变为褐色,显得枯燥而脆弱;老叶显暗绿色,渐渐失去光泽,最后变为枯黄并脱落。茶树缺钾症状:生长缓慢、落叶增加,鸡爪枝增多,老叶变脆易折断。叶缘焦灼、叶片卷曲,大量诱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老叶脱落后嫩叶出现病症。这些缺素症状,与病害、药害、肥害、湿害及旱害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诊断时除目诊外,必要时还应和叶片、土壤的化学诊断配合进行。4.3.4施肥时期4.3.4.1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施入。4.3.4.2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4.3.4.3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期施4.3.4.4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10-11月施入。4.3.5施肥量及各期分配4.3.5.1幼龄茶园,施肥应氮、磷、钾并重,年用量如下:1-2年生,每公顷施纯氮35-75公斤,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1:1:1。3-4年生,每公顷施纯氮75-10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5:1.55-6年生,每公顷施纯氮100-15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4.3.5.2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参照产量确定。干茶产量在3000公斤/公顷以下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用纯氮10-12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3000公斤/公顷以上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纯氮15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4:1:1~1.5,生产红茶时要增加磷、钾肥用量。4.3.5.3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必要时亦可作追肥应用。 4.3.5.4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为30-40:60-70,茶叶单产高的茶园,追肥比重高于单产低的茶园。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为40:30:30。4.3.6施肥方法4.3.6.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茶行两侧开条沟,施基肥时开沟深0.20-0.30米,施追肥开沟深0.10米,施入肥料后覆土。4.3.6.2根外追肥,作为根际施肥的辅助措施。当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一、二叶开展时,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4.4.茶园水分管理4.4.1在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70-80%,空气相对湿度80-90%4.4.2应经常维修和保养茶园排灌蓄水系统。4.4.3旱害预防4.4.3.1易干旱地块在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横水沟。4.4.3.2幼龄茶园,采取浅耕、培土护蔸、追施肥料、种植绿肥、清除杂草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蓄水分。4.4.3.3成龄茶园采取深翻改土、铺草、浅耕等措施,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散发。4.4.3.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进行灌溉。一般而言,高温季节,连续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叶出现轻度萎凋时进行灌溉。4.4.4湿害预防低洼积水地块,开设排水沟,使地面径流不能在低洼处滞留。4.5冻害防治4.5.1冻害预防4.5.1.1新建茶园宜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4.5.1.2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层;或将留叶时期定在春末夏初,以成叶越冬;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4.5.1.3晚霜冻预防可在晚霜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蓬面;或在气温降至2℃左右时熏烟驱霜。4.5.2受冻后的护理4.5.2.1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4.5.2.2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追肥。4.5.2.3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4.6病虫防治4.6.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4.6.2防治方法4.6.2.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的传入和蔓延。4.6.2.2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多次及时采摘;进行修剪改造;中耕除草,翻耕培土。4.6.2.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应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4.6.2.4物理及机械防治,对茶树害虫进行捕杀,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异性诱集等。4.6.2.5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对病、虫进行防治。4.6.3化学防治要求4.6.3.1开展预测预报,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地块,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4.6.3.2选用对口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不得应用茶园禁用农药。4.6.3.3在多种虫害发生时,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4.6.3.4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间隔期内不得采摘茶叶。4.6.3.5秋茶结束后用石硫合剂封园。4.6.4主要病虫防治方法见下表病虫名称防治方法假眼小绿叶蝉一、清除茶园杂草;二、及时分批采茶;三、在越冬成虫产卵前期及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选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喷药时应同时喷叶面、叶背及杂草。茶叶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一、及时分批多次采茶。二、秋季将枯枝落叶清理出茶园,秋末进行修剪的亦应将剪下枝条清理出去。三、加强水分管理,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四、在发生高峰之前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喹硫磷800-1000倍液、20%双甲脒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和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黑刺粉虱一、做好茶园管理工作,通过修剪疏枝、松土、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二、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末期和成虫盛发期,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进行喷治。蚧类(主要有长白蚧,角蜡蚧,红蜡蚧,茶梨蚧等)一、加强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二、被害严重、树势衰弱的茶园进行台刈更新,同时加强肥培及化学防治。三、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进行防治,可选用25%亚胺硫磷、50%马拉硫磷8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喷治。秋茶结束后可喷用10-15倍松酯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茶蚜一、分批多次采茶。二、人工摘除虫梢。三、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灭蚜。四、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喷治,发生不普遍时可采取挑治。茶毛虫一、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或结合田间操作随时摘除虫群。二、在化蛹末期中耕培土、消灭虫蛹。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四、在幼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喷杀。蓑蛾类一、人工摘除虫囊。二、在幼龄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10%天王星15000-20000倍液喷治,喷药时应将护囊喷湿。茶芽枯病一、选用抗病良种。二、春茶期间实行早采、勤采。三、春茶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再喷药一次。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一、及时分批采茶。二、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三、在春季发病前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治。茶煤病一、适时修剪,加强肥培,增强树势。二、准确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和蚜虫等虫害。三、在封园后或早春用1%石灰波尔多液喷治。 茶苗根结线虫病一、选择无茶苗根结线虫的地块建立苗圃。二、销毁病株,防止病苗扩散。三、茶苗种植前,深翻土壤,将线虫翻至表土层曝晒。四、用二溴氯丙烷进行土壤消毒。五、增施肥料,提高茶苗抗病力。4.7茶叶采摘4.7.1采摘应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嫩度的要求按标准进行。4.7.2采摘同批鲜叶要求匀度好,净度高。4.7.3手工采茶4.7.3.1采用提手采,掐采的采摘手法,不应使用捋,抓等手法采茶。4.7.3.2采制名优绿茶的茶园,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个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为开采适期。采制大宗红、绿茶的茶园,当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标准为开采适期。4.7.3.3应分批多次采茶,不应采齐大茶。4.7.3.4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均应选择适当时期适量留叶,幼龄茶树宜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成年茶园则以采为主,采养结合。4.7.4机械采茶4.7.4.1采摘大宗红、绿茶,当符合采摘标准新梢达60-80%时为机采适期。4.7.4.2机采批次,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1次,秋茶2-3次。4.7..4.3长期机采后,当叶层厚度小于0.1米时,应在秋季留轮新梢不采或留大叶采。 4.7.4.4机采茶园,每年春季应采用机械进行轻修剪,每次机采后7天左右进行一次掸剪,剪去树冠面突出的枝条。

福建茶树栽培·【茶树品种】


闽东种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茶树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驯化和人工栽培,形成丰 富的品种资源。一般可分为地方品种、引进品种与野生品种3大类。这些品种的命名,习惯 上多以原产地为名,有“坦洋菜茶”、“天山菜茶 等。

据普查,区内多处发现野生茶树。福鼎太姥山、宁德霍童小坑村、宁德虎狈姑娘坪、寿 宁平溪路后坑、屏南成溪往里村等地都生长着野生茶树的大小群体,均属于乔木或小乔木型,树高3—7十,主干直径18—25厘十,时大而长,花型亦大。往里大茶树茶叶人口味苦,亦称“苦茶”。野生茶树为茶农进行良种选育和优质茶生产提供种质资源。

50年代,开始引进云南大叶种、祁门楮叶种、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毛蟹、梅占。黄淡 大叶乌龙、本山等全国性茶树良种。

60年代各县茶农还从群体品种中选出单件运用短插培育出一批良种茶,如福鼎早逢春,霞浦四季春,宁德吴山清明茶,福安岭路大白茶,福鼎歌乐茶,柏柳乌龙茶等。80年代后,部分国营与集体茶场、茶叶专业户又引进肉桂、八仙茶等高香品种,为区内名优茶制作和多种茶类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1992年,大面积种植的引进品种有福云6号、福云7号、毛蟹 梅占、政和大白茶等。

坦洋莱条 原产地福安坦洋,灌木型,小中叶类,中芽种居多数。60年代曾出国移植马里共和国并试种成功。

南阳菜茶 原产地寿宁南阳,灌木型,中叶类,中芽偏迟种。系早年制作“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

天山菜茶 原产地宁德洋中,灌木型,/J’中叶类,中迟芽种居多数,系“天山绿茶”的主要原料。

福鼎大白布 原产地福鼎点头,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绿茶、白茶、红茶,产量比福安大白茶高出两成。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地福安康出上高山,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偏迟种。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

福云6号 原产地福安社口,系福建省茶科所(设福安社口)于1962年自母本福鼎大白茶与父本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第一代群体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为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芽种。春茶开采特早,芽梢生长整齐,但易形成对夹叶,易老化,适制绿茶。

福云7号 品种来源同福云6号,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民

相云10号 品种来源同福云6号,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抗性较强,适制绿茶。

茶树的栽培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茶园建设、茶树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及冻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绍兴市行政区域。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767-89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

GB9194-88茶尺蠖防治

GB7172-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

GB7173-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

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8321.2-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8321.3-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8321.4-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8321.5-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3新茶园建设

3.1选址

3.1.1宜选择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缓坡地,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

3.1.2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

3.1.3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

3.1.4新开垦的结构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种植绿肥以改良土壤。

3.2园地的规划与设计

园地的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防护林的设置等。总的要求是,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便于茶园管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

3.2.1土地规划

为便于操作、管理,园地划分为若干个片、块,若园地面积较大或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作业区进一步划分为片、块。

3.2.2道路网设置

园地设置用于运输和茶园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作业区、茶厂和园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宽4-5米。支道是划区片的分界线,用于交通运输,路面宽2.5-3米。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道路。路面宽1-1.5米。梯式茶园每隔若干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直步道。

3.2.3排灌系统设置

3.2.3.1隔离沟。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深0.50米、宽0.60米,沟壁为60°倾斜的隔离沟。

3.2.3.2排灌蓄水沟。平地茶园在步道二侧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二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沟,沟宽0.20-0.30米、深0.20米。横沟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积蓄雨水。

3.2.3.3蓄水池。每1.5-2公顷茶园建一容积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

3.2.4防护林设置

根据风向及地势在茶园周围、主要道路及沟渠两旁或山坡顶上种植防护林。

3.3园地开垦

3.3.1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缓坡地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

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0.50米,并清除柴根、杂物。复垦深度0.25-0.30米。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缓坡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修筑宽幅梯田。

3.3.2坡度1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等宽梯地,然后开垦。

3.3.3坡地修筑成梯式茶园的,梯面宽按下式确定:梯面宽(米)=种植行数×行距(米)+0.6(米)

3.4茶树种植

3.4.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绍兴市茶区气候条件的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良种和其它优质、高产、经济性状好的品种。

3.4.2选用的茶苗应符合GB-11767-89规定的要求。茶苗规格基本一致。

3.4.3茶苗移栽时期:早春期2月,或晚秋11月。

3.4.4定植密度:

3.4.4.1单条植:行距1.50米,丛距0.3米,每丛种植2-3株。每公顷用茶苗4.5-6.0万株

3.4.4.2双条植:大行距1.50米,小行距0.4米、丛距0.30米,每丛种植茶苗2株,每公顷用茶苗7.0-7.5万株

3.4.5基肥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依种植密度沿茶行开种植沟,宽0.30米,深0.50米。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单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25-40吨,复合肥1.0吨左右。双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50-60吨,复合肥1.0-1.5吨。施肥后覆土,并将其平整,盖土离地面约0.15-0.20米。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

3.4.6茶苗定植

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即浇足“定根水”,最后再覆一层松土至茶苗根颈处。种植结束后,在茶行间铺上稻草、麦草等覆盖物,并在茶苗旁插上芒萁等遮荫。

3.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内这段时间的管理。

3.5.1抗旱保苗:在夏秋季节,视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间铺草、浅耕保水、灌溉等办法进行抗旱。

3.5.2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对茶苗安全的除草剂除去杂草。

3.5.3间苗补苗,栽后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齐。

3.5.4肥水管理,种植后约1个月,当新根发生时,应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时间施一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

4茶园管理

4.1茶树修剪

4.1.1定型修剪

4.1.1.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和经台刈后重新抽枝的茶树。

4.1.1.2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幼龄茶园,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用整枝剪剪去离地0.12-0.15米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在离地0.25-0.30米处用篱剪剪去,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0-0.15米处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进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0.10米,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台刈茶园,当枝条生长到0.35米以上时,在当年秋季11月份或翌年早春2月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前先疏去过多的枝条,每丛茶树只留30个枝条,修剪时高度为离地面0.25-0.30米,之后每年在前次剪口处提高0.10米修剪。定型修剪均要求剪口光滑。

4.1.2轻修剪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

4.1.2.1轻修剪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间可在春茶前(2月底至3月初)或春茶后(5月中、下旬)。冬季不会受冻害的茶区,亦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修剪。

4.1.2.2修剪方法: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部0.03-0.05米的枝叶。

4.1.3深修剪

当茶树经连年采摘,树冠增高,树冠面上形成“鸡爪枝”,茶树育芽能力减弱,萌发的茶叶瘦小,对夹叶增多,这时应进行深修剪改造树冠。

4.1.3.1深修剪以剪去“鸡爪枝”为适度,一般修剪深度为0.10-0.15米,机采茶园剪去0.15-0.20米。

4.1.3.2深修剪可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

4.1.4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主要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及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粗壮的茶树。

4.1.4.1视茶树长势情况将茶树地上部分剪去1/3-1/2。重新培养树冠。

4.1.4.2修剪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

4.1.5台刈

当茶树树势十分衰老,粗老枝干及枯枝多、生长势弱时,采用台刈方法进行树冠改造。

4.1.5.1台刈时,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0.05-0.10米处全部刈去,重新培养树冠。台刈切口要平滑、倾斜。

4.1.5.2台刈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

4.1.5.3台刈后,视实际情况,要做好深耕改土、增施肥料,加强病虫防治等工作,同时在培养树冠时,要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逐步过渡到正常投产。

4.2土壤改良与管理

4.2.1深耕改土

4.2.1.1每年或隔年一次,在秋茶结束后茶树根系活动旺盛时进行。

4.2.1.2用机械或人工在茶行两侧深耕,深度0.20-0.30米。平缓坡地茶园和阔幅梯式茶园,行中间可略深,树冠下应略浅,梯地单行种植的茶园在上侧深耕。

4.2.2浅耕

4.2.2.1浅耕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在0.05-0.10米。

4.2.2.2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

4.2.2.3除上述三次基本的浅耕外,还可根据所在茶园的土壤板结情况、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浅耕。

4.2.3除草。杂草较多时要及时锄铲除草,或用除草剂除草。在茶苗期除草,除草剂不能喷洒在茶苗上;幼龄茶树根周围杂草用手工拔除。

4.2.4铺草在高温干旱或寒冷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于茶行间铺草。草层厚0.10-0.15米。

4.3茶园施肥

4.3.1肥料有机肥一般有塘泥、豆饼、菜饼、禽畜栏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

4.3.2施肥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4.3.3需肥诊断

维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0余种之多,但其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若茶树得到的这几种营养元素不足,则表现为缺素症状。

茶树缺氮症状:生长缓慢,叶张变薄,叶子变小,叶色发黄,驻芽出现早,对夹叶大量增加,叶片提早脱落。

茶树缺磷症状:生长迟缓,叶片出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根变为褐色,显得枯燥而脆弱;老叶显暗绿色,渐渐失去光泽,最后变为枯黄并脱落。

茶树缺钾症状:生长缓慢、落叶增加,鸡爪枝增多,老叶变脆易折断。叶缘焦灼、叶片卷曲,大量诱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老叶脱落后嫩叶出现病症。

这些缺素症状,与病害、药害、肥害、湿害及旱害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诊断时除目诊外,必要时还应和叶片、土壤的化学诊断配合进行。

4.3.4施肥时期

4.3.4.1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施入。

4.3.4.2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3.4.3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期施

4.3.4.4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10-11月施入。

4.3.5施肥量及各期分配

4.3.5.1幼龄茶园,施肥应氮、磷、钾并重,年用量如下:

1-2年生,每公顷施纯氮35-75公斤,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1:1:1。

3-4年生,每公顷施纯氮75-10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5:1.5

5-6年生,每公顷施纯氮100-15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

4.3.5.2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参照产量确定。干茶产量在3000公斤/公顷以下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用纯氮10-12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3000公斤/公顷以上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纯氮15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4:1:1~1.5,生产红茶时要增加磷、钾肥用量。

4.3.5.3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必要时亦可作追肥应用。

4.3.5.4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为30-40:60-70,茶叶单产高的茶园,追肥比重高于单产低的茶园。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为40:30:30。

4.3.6施肥方法

4.3.6.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茶行两侧开条沟,施基肥时开沟深0.20-0.30米,施追肥开沟深0.10米,施入肥料后覆土。

4.3.6.2根外追肥,作为根际施肥的辅助措施。当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一、二叶开展时,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

4.4.茶园水分管理

4.4.1在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70-8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4.2应经常维修和保养茶园排灌蓄水系统。

4.4.3旱害预防

4.4.3.1易干旱地块在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横水沟。

4.4.3.2幼龄茶园,采取浅耕、培土护蔸、追施肥料、种植绿肥、清除杂草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蓄水分。

4.4.3.3成龄茶园采取深翻改土、铺草、浅耕等措施,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散发。

4.4.3.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进行灌溉。一般而言,高温季节,连续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叶出现轻度萎凋时进行灌溉。

4.4.4湿害预防低洼积水地块,开设排水沟,使地面径流不能在低洼处滞留。

4.5冻害防治

4.5.1冻害预防

4.5.1.1新建茶园宜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

4.5.1.2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层;或将留叶时期定在春末夏初,以成叶越冬;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

4.5.1.3晚霜冻预防可在晚霜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蓬面;或在气温降至2℃左右时熏烟驱霜。

4.5.2受冻后的护理

4.5.2.1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

4.5.2.2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追肥。

4.5.2.3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

4.6病虫防治

4.6.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4.6.2防治方法

4.6.2.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的传入和蔓延。

4.6.2.2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多次及时采摘;进行修剪改造;中耕除草,翻耕培土。

4.6.2.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应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

4.6.2.4物理及机械防治,对茶树害虫进行捕杀,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异性诱集等。

4.6.2.5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对病、虫进行防治。

4.6.3化学防治要求

4.6.3.1开展预测预报,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地块,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

4.6.3.2选用对口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不得应用茶园禁用农药。

4.6.3.3在多种虫害发生时,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

4.6.3.4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间隔期内不得采摘茶叶。

4.6.3.5秋茶结束后用石硫合剂封园。

4.6.4主要病虫防治方法见下表

病虫名称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一、清除茶园杂草;二、及时分批采茶;三、在越冬成虫产卵前期及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选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喷药时应同时喷叶面、叶背及杂草。

茶叶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一、及时分批多次采茶。二、秋季将枯枝落叶清理出茶园,秋末进行修剪的亦应将剪下枝条清理出去。三、加强水分管理,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四、在发生高峰之前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喹硫磷800-1000倍液、20%双甲脒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和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

黑刺粉虱一、做好茶园管理工作,通过修剪疏枝、松土、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二、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末期和成虫盛发期,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进行喷治。

蚧类(主要有长白蚧,角蜡蚧,红蜡蚧,茶梨蚧等)一、加强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二、被害严重、树势衰弱的茶园进行台刈更新,同时加强肥培及化学防治。三、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进行防治,可选用25%亚胺硫磷、50%马拉硫磷8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喷治。秋茶结束后可喷用10-15倍松酯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茶蚜一、分批多次采茶。二、人工摘除虫梢。三、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灭蚜。四、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喷治,发生不普遍时可采取挑治。

茶毛虫一、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或结合田间操作随时摘除虫群。二、在化蛹末期中耕培土、消灭虫蛹。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四、在幼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喷杀。

蓑蛾类一、人工摘除虫囊。二、在幼龄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10%天王星15000-20000倍液喷治,喷药时应将护囊喷湿。

茶芽枯病一、选用抗病良种。二、春茶期间实行早采、勤采。三、春茶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再喷药一次。

茶白星病

茶圆赤星病一、及时分批采茶。二、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三、在春季发病前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治。

茶煤病一、适时修剪,加强肥培,增强树势。二、准确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和蚜虫等虫害。三、在封园后或早春用1%石灰波尔多液喷治。

茶苗根结线虫病一、选择无茶苗根结线虫的地块建立苗圃。二、销毁病株,防止病苗扩散。三、茶苗种植前,深翻土壤,将线虫翻至表土层曝晒。四、用二溴氯丙烷进行土壤消毒。五、增施肥料,提高茶苗抗病力。

4.7茶叶采摘

4.7.1采摘应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嫩度的要求按标准进行。

4.7.2 采摘同批鲜叶要求匀度好,净度高。

4.7.3 手工采茶

4.7.3.1采用提手采,掐采的采摘手法,不应使用捋,抓等手法采茶。

4.7.3.2采制名优绿茶的茶园,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个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为开采适期。采制大宗红、绿茶的茶园,当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标准为开采适期。

4.7.3.3应分批多次采茶,不应采齐大茶。

4.7.3.4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均应选择适当时期适量留叶,幼龄茶树宜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成年茶园则以采为主,采养结合。

4.7.4机械采茶

4.7.4.1采摘大宗红、绿茶,当符合采摘标准新梢达60-80%时为机采适期。

4.7.4.2机采批次,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1次,秋茶2-3次。

4.7..4.3长期机采后,当叶层厚度小于0.1米时,应在秋季留轮新梢不采或留大叶采。

4.7.4.4机采茶园,每年春季应采用机械进行轻修剪,每次机采后7天左右进行一次掸剪,剪去树冠面突出的枝条。

茶树的栽培技术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

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2.最适温度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

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

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3.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

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

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

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

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大棚茶树栽培管理


茶园覆盖塑料大棚是提早名优茶开采时间,提高品质,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栽培管理技术。大棚的主要功能是保温防霜防冻,一般头年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霜冻来临前搭建盖膜,到次年4月上中旬可揭膜。

大棚环境管理

棚内较适合茶叶生长的温度为20℃~25℃,最高不能超过30℃,最低不能低于8℃。晴天中午棚内的温度可能超过30℃,这时必须开门或打开通气口降温;当温度下降到20℃时,应及时关闭通气口;夜间温度迅速下降,要注意保温,特别寒冷的阴雨天或多风天气,更要注意。因为大棚处于密封状态,茶树呼吸作用和土壤有机物分解等会使棚内气体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影响茶树生长,所以每天要适当换气;一般在不使大棚温度低于8℃的情况下,上午10点打开通气口或门帘,下午3时许关闭。

大棚搭建后,如遇大雨、刮风、下雪等天气,要及时检查,如有歪斜、破损、漏风、漏雨等,要及时进行加固、补漏,如棚顶上有积雪,必须及时清除,防止压破薄膜或压塌棚架。

大棚茶树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 大棚内因气温高,改变了茶树原有的休眠习性,使茶树地上部在秋冬和早春处于一定的活动状态,所以在大棚搭建前必须施足基肥。肥料种类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掺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如中茶1号茶树专用肥等。

早施催芽肥 大棚茶树春天发芽早,又无晚霜威胁,因此,早春要及早追肥,催促越冬芽的萌发。催芽肥在2月上中旬就要施好。

勤施根外肥 为预防大棚中茶树缺素症,要全面营养茶树,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和及早发芽,从盖膜后至揭膜前须经常喷施既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又能促进生长的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如“爱农”、“高美施”、“叶面宝”及“天源”等。

及时灌水 大棚内的土壤接纳大气降水大大减少,因而茶树根系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天茶园低得多。每座大棚在覆盖期间可根据当地水源和地形条件,一般隔5~8天要采用喷雾器进行人工喷雾灌溉,或者采用提水浇灌或引水沟灌等方法灌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需水量。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晴天大棚中,上午9时至下午3时光合作用最强,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这时常因缺少二氧化碳而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因此,大棚茶园要施用二氧化碳气肥。可用钢瓶中高压液态二氧化碳,从气阀缓缓灌入塑料密封袋中(留一进气口,容积约0.5立方米),待塑料袋膨大灌满气肥后,扎紧袋口,按每亩大棚茶园放入2袋二氧化碳气肥。每天上午9时左右等距离摆在茶园行间,敞开塑袋封口,下午4时收回,按原方法重新充灌二氧化碳,连续施用。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大棚茶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倍以上。也可施专用二氧化碳粒肥。

耕锄结合铺草 大棚内气温高,杂草容易生长繁殖,应在秋茶采后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耕锄,并在茶行间铺草。以各种山地杂草、作物桔秆等为草源,每亩500~600千克,铺厚10~15厘米,草上适当压土。第二年秋季深翻埋入土中既可起到保湿、增温作用,又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合理修剪与采摘 大棚茶园,宜将常规的春茶前修剪(如轻修剪、深修剪等)推迟到春茶结束后或夏茶后进行。控制树高80厘米左右,秋茶后结合早封园进行一次轻剪与边缘修剪,整理树冠蓬面,以利通风透光和茶树养分积累。每隔2~3年进行一次深修剪,5~8年进行一次重修剪,复壮树势。每年切忌在秋冬进行茶园深修剪,以免影响翌年春茶芽叶早发多发。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563.html

上一篇:茶马古道起点访普洱

下一篇:正宗西湖龙井多少钱你听说过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