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饮茶起源时间小结

2021-04-09

茶最初是被人们作为药物而使用的,后来又逐渐被推广为食材。茶之为饮则晚于茶的药用、食用。关于饮茶起源的时间,始终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大致来看,有先秦说、三国说、西汉说等。

先秦说: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在其《茶经·六之饮》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陆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这一论断源自《神农食经》中“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段记载。神农被尊称为“农之神”,在古时候,人们认为神农是农业的创始人,并将他的事迹无限神化。其实,神农只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那些关于他的传说,不免有些夸大。据考证,《神农食经》成书于汉代之后,所以饮茶始于上古神农时期这一说法,并不能完全使人信服。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末期。他在著作《日知录·茶》中写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意思是巴蜀地区产茶,所以中国人饮茶开始于秦国统一巴蜀后。这一观点虽不是传说,但无直接的资料证明,因此只能被认做推测。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中记载了一则以茶代酒的故事。“密赐荼荈以代酒”,此句中的“荼荈”即是指茶。我们从这则故事中可得知,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宫廷中已有茶饮料。正是根据这一资料,《南窗纪谈》中认为饮茶始于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东吴开始饮茶是有确凿证据的:当时巴蜀产茶,东吴所饮之茶应来自巴蜀,那么巴蜀饮茶定早于东吴。因此可推断,我国开始饮茶的时间必早于三国时期。

西汉说:清朝嘉庆年间,郝懿行在《证俗文》中写道:“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郝懿行认为饮茶虽见于汉末,但早在前汉就已经出现了。

《僮约》是西汉习俗文化的代表作,作者王褒在书中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武阳指今四川彭山县,这说明,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时,茶便已出现在四川市场上,并且已出现较为完备的茶具。

由此可知,巴蜀是我国较早产生饮茶习俗的地区之一。这一时期,饮茶虽然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但饮茶的风气已经渐渐形成了。

所以,一般认为,虽然中国人发现茶和利用茶要远在西汉以前,但中国的饮茶之风应该始于西汉。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生普冲泡技巧小结


普洱生茶冲泡技巧

1.新茶(1-6年)

新茶叶叶质肥嫩、溶出快、怕闷烫。

选用:扁身筒、壶口大、出水快的壶。

高注水、快出汤,水温95℃,前六泡可适当嵌盖散热,避免水温太高出现水闷味。

2.中期茶(7-10年)

滋味丰富,溶出物快,生茶还有一定刺激性。

选用:中、高身筒、容量大、出水快的壶。

高水温、低注水、快出汤。

3.旧茶(11年以上)

滋味协调但是滋味溶出慢,重在醒茶。18年以上的可以先将茶起好,醒5-10分钟。

选用:高身筒,壁厚的紫砂壶。将茶投入润好的壶中醒1分钟,再按正常冲泡。

高水温、低注水、缓出汤。

4.叶片肥厚

内含物质丰富、滋味浓厚、耐冲泡,可适当减少投茶量。

选用:高身筒、腹圆、容量大、聚热量高的壶。

高水温、低注水、快出汤。

5.叶片薄瘦

内含物质少,滋味单薄,增加投茶量。

选用:扁身筒、壶口大(年份大的选用高身筒)的壶。

高水温、高注水、快出汤,年份大的高水温、低注水、缓出汤。

6.叶片粗老

内含物质少,不易溶出,增加投茶量。

选用:高身筒、腹圆、壶口小,容量大、出水慢的壶。

高水温、低注水、缓出汤。

7.叶片肥嫩

等级高、茶芽多、较细嫩,怕闷烫。

选用:扁身筒、壶口大、出水快的壶。

高注水、快出汤。95℃水温,前六泡可适当嵌盖散热,避免水温太高出现水闷味。

8.压制较松

条索肥壮、香气易分散、滋味溶出慢。

选用:高身筒、壶口小、容量大、出水慢的壶。

高水温、低注水、缓出汤。

9.压制较紧

条索紧结、香气易集中、滋味溶出快而浓。

选用:中高身筒、容量大、出水快的壶。

高水温、低注水、快出汤。

好茶,好水,还要有正确的冲泡方法,才能品得一杯完美的茶汤。这些泡茶经验都是经过众多茶人的不断摸索得来的,足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冲泡普洱生茶的要求。聪明如你,只要多喝、多泡、多熟知普洱茶,多积累经验并灵活运用,你就一定会冲泡出一杯令人惊艳的普洱茶。

茶香怡人 茶叶外形小结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不但拥有齐全的茶类,还拥有众多的名、优、特种茶叶,茶叶既有各种优雅别致的名称,还有千姿百态的外形。

长条形茶。外形成长条状的茶叶。属于此类外形的茶叶较多,如绿茶中的炒青、烘青、特珍、珍眉、特针、雨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等等;红茶中的条形红毛茶、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及红碎茶中的叶茶等;黑茶中的黑毛茶、湘尖茶、六堡茶等;青茶中的水仙、岩茶等等。

卷曲条形茶。即条索紧细卷曲的茶,如绿茶中的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高桥银峰等。

扁形茶。外形扁平挺直的茶叶,如绿茶中的龙井、旗枪、大方等茶。

针形茶。外形似针状的茶叶。如黄茶中的君山银针、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绿茶中的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等茶叶。

圆形茶。外形象圆珠形的茶叶。如绿茶中的涌溪火青、平水珠茶、蟹目香珠等。

螺钉形茶。茶条顶端扭转成螺丝钉形的茶叶。如青茶中的铁观音、色种、乌龙等茶叶。

片形茶。有整片形和碎片形两种。整片形的茶如绿茶中的六安瓜片、碎片形茶如绿茶中的秀眉等。

尖形茶。外形两端略尖的茶叶。如绿茶中的太平猴魁茶等。

颗粒形茶叶。形状似小颗粒的茶叶。如红茶中的碎茶、用冷冻方法制成的速溶茶等。

花朵形茶等。芽叶相连似花朵的茶叶,如绿茶中的舒城小兰花,白茶中的白牡丹等等。

束形茶。即用结实的消毒细线把理顺的茶叶捆扎成的茶。如绿茶中的绿牡丹茶等。

团块形茶。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呈团块形状的茶,其中又可分为砖形、碗形、饼形、枕形等。砖形茶形如砖块,如黑茶中的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紧茶等;红茶中的米砖茶等。碗形茶形如碗臼,如绿茶中的沱茶。饼形茶形如圆饼,如黑茶中的七子饼茶等。枕形茶形如枕头,如黑茶中的金尖茶。

茶叶的外形多恣多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真可谓“中华茶苑多奇葩,色香味形惊天下”。

普洱茶的香、形、味小结


普洱茶之香

兰香、荷香、樟香、陈香是普洱茶众多香味中的代表,是普洱茶至珍至贵的象征。

当普洱茶汤进唇入口、停留片刻、后头前上颚空开时,茶香经上颚进入鼻腔中,在嗅觉感应下所散发出的茶香,仿佛在叙说这普洱茶悠远的历史......

喝好的普洱茶就像喝好酒一样,喝进之后,立刻化为一股异香。

酒会使人感觉霸气逼促,而普洱茶则不同,它柔和而宁静。

酒香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惚、醉言失态;普洱茶香泽叫人心境宁静,神清智明,人道为然。

普洱茶之味

普洱茶通常分苦、涩、酸、水、甘、厚、醇、稠、化、韵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不仅单独存在于某一泡普洱茶中,也会同时有并存。

“入口即化”、“喝了没喝”,这是对普洱茶的最高赞语。

品味到使人润化的普洱茶时,方能体会“喉吻润,破孤闷”的涵义。

多数品普洱茶的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极品,无味虽不是味,但人们习惯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道境,此种无比高尚的境界,在数百种茶中,只有普洱茶有,是参悟道学的真谛。参道者在品无味的普洱茶过程中,能悟懂“有使是无,无使是有”的道学精辟。

普洱茶之形

普洱茶外形的显锋、无锋‘紧细、紧实、紧结;柔嫩、细嫩、肥嫩、肥厚’肥壮、粗壮、粗实、粗老、粗松;从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道圆和包容、仁爱慈祥;从身强力壮、精力充沛道年迈体衰、心力枯竭;从婴儿到儿童、少年到青年、壮年到中年,老年到年迈。有何不同呢?普洱茶的外形不仅与人生的诸多情形相同,与世间万物的转变又何尝不同呢?

只要“用目观”、“用脑思”、“用身行”、“用心鉴”、“用道悟”,就能明白世间万物的关系,就能顺应人生历程的转变,就能多多感悟到大宇之中的无限美好。

普洱茶之韵

陈韵是普洱茶的特色,是普洱茶经过陈化后产生的,是可以品味到的。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在口感上得以展现。

随着陈化世间的增长,普洱茶的醇滑表现得越来越优秀,最后达到“化”的境界,它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素之一。

普洱茶的陈韵,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积淀,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中接花移木。

体会普洱茶的陈韵,只有不断品尝,从不同陈期的普洱茶中寻找不同的感觉。当每次品普洱茶、寻找普洱茶的陈韵感时,如同在搜寻人生中那些若隐若现的美好和喜悦,从那些若隐若现的美好和喜悦中悟知“其乐无穷”的真正涵义......

茶树起源探秘


茶源于中国,在被人们发现并利用之前,便已存在。中国被称为“茶之故乡”,有文字证明,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培育与利用茶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种植茶树的经验慢慢积淀,代代相传,并且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按照植物学分类方法,茶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它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乔木型茶树的高度可达15-30米,基部树干为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目前,最常见的是栽培类茶树。为了使其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人们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横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的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那么,茶树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植物学家们按照植物分类学方法追根溯源,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早期,繁盛于中生代中期;根据目前的地质发现,山茶科植物化石又出现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时代的地层中;而在山茶科里,山茶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出现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茶树是山茶属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物种。

据此,植物学家推测,茶树至今已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

熟茶的起源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是普洱茶的最大消费地,那个时候人们去茶楼喝茶,普洱茶被看做大众茶,乌龙茶才是高端茶。

当年普洱茶做完后要存放一段时间,香港属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地价也是寸土寸金,普洱茶多被存放在地下室,潮湿的环境加速了普洱茶的转化速度,使茶叶的香气快速流失,汤色漂亮但汤感寡淡,韵感和滋味也有所降低。

此时人们就在想:既然生茶要放很多年才能品饮,为什么不改变工艺,让茶叶的口感快速接近放了很多年的老生茶的口感?于是才有了熟茶的潮水、渥堆技术。近代熟茶工艺于1973年试制,1975年试制成功。也就是说熟茶的试制是为了追赶香港仓老生茶的口感,所以在1975年普洱茶熟茶工艺定型的时候,所有的茶叶发酵程度还比较轻,到80年代工艺成熟。这段时间中国茶叶总公司云南分公司给各茶厂下达了任务:大力推广生产普洱熟茶,一直到90年代初,人们喝到的熟茶就是现在的轻发酵口感,有回甘生津,但汤感稍显寡薄。

90年代初期到中期,台湾人进入大陆做茶,他们认为“爷爷存茶孙子喝”不符合商业价值规律,因此不断探索,改进工艺,也加重了茶叶的发酵度,才有了后来市面上看到的完全发酵工艺。但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二十年间生产的茶叶,大多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一带,基本不在大陆流通。

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随着市场需求和大众品饮习惯一直在不断改进,直到前几年,茶商们才又开始尝试做轻发酵系列的熟茶。

轻、重发酵熟茶的区别

轻发酵熟茶保留了生茶的一部分口感,没有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完全发酵,因此茶叶才保有了越陈越香的生命属性,这也是普洱茶的灵魂所在。

重发酵茶叶是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完全发酵,再留下惰性物质。重发酵茶叶也可以越陈越香,随着时间流逝,汤色会越来越漂亮,厚度和糯感会增加,但是它始终不会出现回甜、喉韵这些生茶所具备的口感。

普洱茶起源:要有自信


多年的茶山经验和经历,见证了普洱茶的起起伏伏。

请大家要相信,好茶叶一定是出自工艺和生态。

——非著名茶人陈晓雷

导言:关于普洱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而到底普洱茶起源何处?见于何时?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普洱茶的起源与传说。

孔明南征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孔明)南征到云南攸乐山,遗留下茶籽,让当地的基诺族安居下来,种茶为生。自此基诺族自称“丢落”,世代尊奉孔明。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孔明南征传说,疑点甚多我们不加以评论,但这一段传说把普洱茶铺上了一道更为神秘而美丽的外衣。

茶最早起源

唐人樊绰在《蛮书》卷七《云南管内物产》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著名历史学家尤中先生所著《云南民族史》记载,银生城即今西双版纳一带。而“诸山”,茶学界已经形成公论,即旧时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攸乐山、蛮芝山、革登山、慢撒山(今易武一带)和蛮砖山。

普洱茶最早起源

普洱茶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在云南为官的谢肇淛所撰《滇略》一书,书中说道:“土庶所用,皆普茶也。”所谓普茶,即普洱茶。普洱茶一名在《滇略》中面世以后,逐渐传开。最终名扬海内外,古今传承。

结语:普洱茶传说源自武侯南征,茶叶出自茶的源头银界城诸山,最早见于明朝《滇略》,最终得以传播开来。事实很简单,但如今普洱茶界对普洱茶起源这一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令人费解。我不想论历史真相如何,只记起一句话: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我们作为普洱茶人不应该一味和别人争长短,更重要的是对普洱茶本身充满自信吧,这样大概才能真正把普洱茶发扬光大。

云南是茶的起源地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那么茶之祖又是在中国的哪里诞生的呢?专家经调查认证发现云南才是真正的茶之摇篮。

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茶树喜好温暖潮湿气候,半隐性生态环境和微酸性土壤。云南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山脉河流纵列南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在高层阔叶林下,形成了自然隐蔽的生态环境。云南的土壤,按相性分布规律和距离海洋远近的相关性,云南处于东经9739’--10612’之间,距南海为近。故土壤多属森林土壤第四类型--红壤。而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的多属砖红壤性红壤及砖红壤,其PH值为4-5。这些都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适宜条件。但这只表明了现代的自然地理气候,至于古代。

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云南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是地处劳亚古北大陆的南缘,面临泰提斯海。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经过地质年代的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三纪漫长岁月。许多种被子植物在这里发生、滋长、演化。象茶树这样的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更适宜其繁衍。其后在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期中,地球上很多植物遭到严重毁灭。唯我国西南部受灾较轻。特别是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未受冰川袭击。许多植物原种如第二纪孑遗的木莲、第三纪的树蕨、鸡毛松、苏铁、苦莲等植物保留了下来,被誉为“活化石”。云南现在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故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茶树是否是保留下来的植物之一。可以从近缘植物予以考察。

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云南是茶树近缘植物分布面广量多的地方。向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国科学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境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又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对茶树植物分类为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个种。说明云南茶树品种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现存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印证。

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新平县发现数百株大茶树,其中一株高7.2米,干径114厘米,树龄也有几百年;镇源县千家寨野生大茶树高18.5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树龄达一千多年;滇南勐海县巴达区有直径1.21米,树高34米的茶树,已有1700多年历史,还有南糯山大茶树被誉为茶树王;滇西南的凤庆县腰街区新源乡有成片200多株茶树,直径都在50-70厘米等等,树型之高大,分布面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茶树是否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还得从生化加以分析。

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生物进化,从发生、发展、繁衍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茶树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儿茶酚类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这证明云南大叶种茶树属于简单的、低级的新陈代谢,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

科学家们据此考察论证“云南是茶树起源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详细介绍普洱茶膏起源


详细介绍普洱茶膏起源!听多了清朝时期普洱茶膏的故事,很多人会认为茶膏起源于清朝。其实不然,自唐朝开始,便有了茶膏的身影。普洱茶膏正是始于唐,成于宋,盛于清。

唐朝的制茶者在蒸青工艺中首次发现了茶汁的膏化现象。茶膏一词由此命名并出现在了古代文献中。这是茶膏首次以文字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而在宋,制茶者采用压榨的工艺使茶膏第一次成功从茶汁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产品。

而茶膏真正的兴盛是在清朝,不得不提的是,我们嗜茶如命的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到了茶膏制作方法的改良中。而普洱茶膏的生产是在雍正期间,是云南土司仿照中药制膏的方法用大铁锅将普洱茶不断的熬制而成。而后,自茶马古道先是传入了西藏,在得到了西藏上层人物的青睐后,才作为贡品上呈至清廷。

普洱茶膏首次传入清宫,得到了雍正爷的首肯。再到乾隆皇帝时,对茶艺深有研究的乾隆皇帝却对制作工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普洱茶膏的制作那时是采用云南土司高温熬制的方法,乾隆认为高温损坏了茶叶本身的物质,将普洱茶膏的制作搬进了清宫御茶房。一改高温的制作工艺,采用常温压榨的方式,既保存了茶膏中活性酶和有益物质,又防止了高温熬制产生重金属的问题。而清宫御茶房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据说有186道,历时72天,这非凡的工艺要求,也是寻常百姓无法承担之重。

柑普茶的起源与发展


说到柑普茶,就算是爱喝茶的人,都不是很熟悉,就是什么陈皮普洱、桔普茶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茶叶的加工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类,柑普茶是近两年来逐渐流行的说法,是人们对选料标准、制作工艺、外观形态逐渐成型的柑果类再加工产品的一种称呼。

明朝苏州人顾元庆在《茶谱》已有如此记述:“橙茶,将橙皮切为细丝一斤,以好茶五斤烘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此处橙茶是以橙皮窨茶,还不是陈皮。到清朝,广东新会进士罗天池在云南做官,年老时告老还乡,带回许多当地的普洱茶。回到家乡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妻子忙用陈皮煮水给他喝,他以为那是泡茶的清水,于是误把壶中的陈皮汤倒入了茶壶中。喝了几口,发现茶中竟有奇异的香味,口感醇厚,又多了几分清甜。喝了几杯,他觉得咽喉舒畅,咳痰少了。至此,陈皮泡着普洱一起喝的做法也就传了开来。

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当冲泡普洱熟茶时加入陈皮,香气、滋味大有增益,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口感,因而陈皮普洱茶逐渐被人们接受。陈皮普洱茶属于随意性较强的产品形态,通常是品饮者自主搭配,没有明确的界定与标准。除了陈皮普洱散茶,常见产品形态差异的还有完整柑果形态的陈皮普洱茶、陈皮普洱茶饼、陈皮普洱茶沱和单泡装陈皮普洱。而现在热火茶市的柑普茶只用产自新会的新会柑作为唯一原料,其具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是普通桔子所不能替代的。

如今,市场上的柑普茶产品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柑普茶的差异化发展。那么,柑普茶都有哪些差异与分类呢?

最常见的也是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新会柑果大小及成熟度差异来分类的。大家都知道,新会柑是一种农产品,有着相对固定的生长周期,如7、8月份是小青柑陈皮普洱的生产时期,往后就是大青柑、大红柑了。

小青柑处于幼果时期,个头小,果皮厚,芳香类物质丰富,但苦涩成分也比较多,故加工成好喝的柑普茶颇费功夫。小青柑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物质,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具有优良的抗肿瘤作用,而青柑中的柠苦素具有化痰、润肺、理气的功效。可以说,小青柑优质的保健功效,结合普洱熟茶的醇和口感,从产品形态到茶汤内质,都满足了消费者的感官需求,一度成为受人追捧的热门产品。

大青柑处于新会柑的长成阶段,即果身大小基本定型,果皮厚度适中,但目前拿来做茶的还比较少。

大红柑是柑果的成熟阶段,柑果饱满,色泽红润,每年的十二月和来年的一月份是柑普茶大量生产的阶段。从体型上来说,大红柑可以容纳更多茶叶,而且较好得保护了条索的完整性。目前茶市上出现不少品牌茶企的老茶头大红柑、特浓大红柑、优选大红柑和精品大红柑等。大红柑陈皮的存储价值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民间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选择柑普茶的时候,陈皮的陈期是很重要的一个选购指标,陈皮的陈期越长药理价值越高,口感越甜润。

传统的柑普茶产品都是生晒工艺,靠天吃饭不能量产,多为民间自制自用;后来出现了半生晒和烘干的工艺。而烘干又有电烘、柴烧烘干之分,柴烧烘干难以避免有烟味等杂味,而半生晒生产效率较低,成品现饮体验不佳,因此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电烘的方式。某品牌首创的独家烘焙工艺,经历杀青(解决苦涩)—烘干—提香的步骤,不断调整,根据柑果的不同生长阶段,将柑的香气和水份与茶叶的融合度之间取得平衡。柑普茶的发展经历了百年历史,其加工工艺也在不断的传承与进步中逐渐完善,无论何种工艺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柑普茶达到更好的入口舒适度及后期的陈化价值。

茶叶的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体现出两种,一是茶汤色泽的关系,二是茶汤滋味的关系。

茶汤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内含物质成分所影响。

绿茶:用开水浸泡后,最初颜色先是鲜艳,随着时间的延长,内含物质浓度增加,汤色慢慢变为暗沉。

红茶:冲泡后原本茶汤亮丽有光泽,随着时间的延长,茶汤色泽加深。

茶汤的滋味则是随着冲泡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

书本中表示:茶叶浸泡到三分钟时,叶中的物质成分在茶汤中已有较高的含量了,使茶汤喝起来有鲜爽,醇和的感觉。浸泡到五分钟时,叶中的物质成分陆续浸出,这时茶汤喝起来鲜爽度就减少了,苦涩味相对增加起来。(仅参考)

泡茶怎么把握浸泡时间呢?

1、粗老、叶大、紧实

比如乌龙茶,黑茶,普洱茶,寿眉等较为叶大的散茶,除了提高水温,前几泡浸泡时间在10-15秒左右,后每泡一次浸泡时间增加。

紧压茶有两种可能:一是撬散碎,二是撬成块状。如若块状冲泡,因茶叶较为紧实,则浸泡时间需加长,才能够将滋味充分浸出。

2、细嫩、叶小、松散、叶碎

比如芽类绿茶、芽类白茶,杯泡在前一道可浸泡1-2分钟饮用最佳,后几泡逐渐增加时间。

而芽类红茶,或者红碎茶等,盖碗第一泡出汤时间需快,三泡后逐渐增加浸泡时间。

具体还是要针对不同的茶并以实践来操作更透彻。(特此声明:

解读云南山头茶的起源与动机起源山头茶的目的山头茶的传说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三大饮料之中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

从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及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原院长邵宛芳女士所主编的《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中,我们了解到普洱茶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减肥、预防脂肪肝、抗氧化、防辐射、耐缺氧、抗疲劳、抗衰老、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与合成、抗氧化应激等功效。这些是邵宛芳女士参与的,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茶叶生产技术体系建设、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生物资源创新办的大力支持下,由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昆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历经数年,围绕着普洱茶独特的保健功效,通过大量动物试验研究而获得的成果。

茶,从古至今为国人所青睐,早在唐宋时期,饮茶的风俗就相当盛行,茶会、斗茶、茶艺及茶道成为风雅之事。人们乐此不疲地追求,以至有了“茶为国饮”之说,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有关普洱茶的传说、故事、诗歌、民谣、舞蹈等民族文化艺术,更是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以至国人对普洱茶的追捧也“水涨船高”。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一个被神化了的中华民族的祖先,三皇之一,因发明了农业,又被尊为神农氏。传说神农氏出生时牛头人身,族人们认为是天神下凡,于是在他长大以后被大家推举为部落首领,因该部落居住于炎热的南方,便自称为炎族,称神农为炎帝。神农氏以三湘四水为领地,在此“种五谷以为民食,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铜为琴以怡民情,遍尝百草以医民恙,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神农氏带领族人战胜饥荒、疾病,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今天海内外中华儿女皆以炎黄子孙自谓,而能解百毒的茶亦成为中华民众的日常饮料。

近年来,普洱茶在中国部分地区如广东、北京、上海、港澳台地区和--些省会城市大行其道。不少热衷于喝普洱茶的茶友在大量收藏普洱茶的同时,并不满足于在市场上购买普通的商品普洱茶,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从全国各地不远下里进人普洱茶产区云南,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在云南的大山中隐藏着如此之多年代久远的古茶树,这些古茶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吸纳了千百年的天地日月之精华,显得那么沧桑古朴、不同凡响。为了能让普洱茶爱好者更多地了解云南多民族的多元文化,更多的了解云南古茶树的现状。

科学饮茶(上)


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它们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茶饮料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而在我国古代本草类书籍中,茶早已被确认是对人体的营养及治疗价值是很大的,而且无毒、服用安全,可以长饮久服。

随着对健康饮食这一观念的认识,人们已不满足于“喝香茶、喝好茶”这一基本要求,“泡茶讲技术,饮茶讲科学”,“卫生、健康、喝好茶”的观念已得到大众的日益重视。

1.选择好的茶叶

“健康的茶才是好茶。”这应是给喝茶人强调最多的一句话。人们喝茶是由于健康的需要,如果喝到的不是真正有质量保证的茶,则会受害不浅。所以应注意尽量选择品质优良同时又安全卫生的茶叶产品,如绿色食品或天然有机茶。众所周知,我国的茶叶进出口因为农药残留超标收到影响,平均价格低于印度茶价40%,从茶农、茶厂到茶叶进出口公司都感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厉害。专家从环保方面分析说,茶叶等级分3种,最好的是有机茶,其次是绿色茶,再次是无公害茶。有机茶贵在纯正,它必须从生长环境、过程到加工、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有机茶在栽培上首重水土保持,茶园管理决不喷洒农药,不施化学肥料,采用纯天然之自然农法,并严谨地把关每一制茶流程,最后遵循古法精心制作。

2.用正确的冲泡方法泡茶

我们通过对冲泡技艺的学习,知道要品饮到一杯好茶,水质及其温度、器皿、泡茶程序是除茶叶外的几个基本要素。“茶性必发于水”,而水又是决定茶汤滋味最重要的条件。泡茶用水的温度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老、嫩程度选择相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茶汤颜色会变黄且暗,茶的芽叶被“烫熟”,维生素大量破坏,营养价值降低,咖啡碱、茶多酚浸出很多,使茶汤产生涩味。而水由于沸腾过久,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的鲜爽味也大为逊色。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浸出,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功效。因此,要根据茶叶品种,尽量选择清冽的活水或卫生的净水以适宜的温度进行冲泡。除水质和水温外,还应对冲泡的时间、泡饮的器皿有所选择,以达到和茶叶相得益彰之效。

3.喝适合自己的茶

一是根据体质选茶。

茶虽然是对人体有益的健康饮料,但并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每一个人,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爱好、习惯有别,每个人更适合哪种茶,应因人而异。因此,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对茶叶有所选择。

一般说来,初始饮茶者,或平日不大饮茶的人,最好品尝清香醇和的一般中、小叶普洱散茶。有饮茶习惯、嗜好清淡口味者,可以选择生普洱饼茶。但生普洱茶“性寒”,不适合手足易凉、体寒的人饮用。这些人以选择熟普洱茶为主,熟普洱茶茶性温,喝了有祛寒暖胃的功效。胃部常感到不适或有胃病的,更应该喝熟普洱茶。对于身体肥胖的人,饮消脂功效显著的乌龙茶及云南普洱茶更为合适。喝茶会睡不着觉的人,可以喝发酵更多的熟茶。有的人为怕喝了睡不着觉还可以把一开始冲泡约3分钟的茶水倒掉,在续上开水冲泡饮用,茶的提神效果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二是根据季节饮茶。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一,不但寒暑有别,而且干湿各异,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理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从人的生理需求出发,结合茶的品性特点,最好能做到四季选用不同的茶叶饮用,使饮茶达到更高的境界。

具体说来,在春季,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回暖,大地回春,这时宜饮些清香四溢的花茶,一则可以祛寒除邪,二则有助于理郁,去除胸中浊气,促进人体阳刚之气回升;夏天,天气炎热,饮上一杯清莹碧翠的绿茶,可给人以清凉之感,还能收到降温消暑之效;秋天,天高气爽,饮上一杯属性平和的半发酵普洱茶,既能清除盛夏浊热,又能恢复津液和神气;冬天,天气寒冷,饮杯味甘性温的熟普洱茶可以收到生热暖胃之功效等。阅读直通车:《科学饮茶(下)》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饮茶起源时间小结》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饭后多长时间后饮茶好”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095.html

上一篇:茶叶加工揉捻机的使用、保养须知

下一篇:普洱茶的生、熟鉴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