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新茶“白霉”是霉变?

2021-02-12

今年年初,家住武昌的杨先生专程赶往汉口京汉大道茶叶市场,拿着刚买的“霉变”茶到该市场质检部检验。据质检部人员辨认,杨先生所称“白霉”实为新茶表面的一层“毫”,并非“白霉”。

据质检部俞先生介绍,不是每种鲜叶都可制作出“毫”,相反,只有质地较嫩的鲜叶才具有出“毫”的价值,虚惊一场的杨先生满意而归。俞先生还介绍,茶与一般食品不同,真正霉变、过期的茶外观枯燥、表面陈黄。

为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有关新茶的知识,记者走访我市几家茶市,总结几点经验供读者参考:

首先,新茶是指当年采摘的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而陈茶则是往年采制的茶叶。

其一,干看。先看色泽:新茶外观油亮光滑,而陈茶则色泽暗淡;再闻味道:新茶清香扑鼻,而陈茶较为逊色。m.cY316.Com

其二,湿看。将新茶泡过后与陈茶比较,品尝茶汤,新茶泡后汤汁甘甜,有回味;陈茶味较差,茶汤淡薄。

其三,新茶等级不一,价差也较大。相比较而言,整齐度越高的茶,价越高;全芽的茶一般比带叶的茶价高。

最后,新茶一般放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保存,如需冷藏,最好与食品分开,冷藏温度最好在0℃~4℃之间。主要防起潮、防氧化、防霉变和异味的产生。

小编推荐

你的茯砖上长的是霉还是金花?


现在,人们大多知道茯砖的好,是其内里的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起了很大作用。

其实金花本身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茯砖茶中金花越多,品质上表现为:汤色更明艳亮润,口感更加甜滑甘爽,能加速消除粗青味和发酵中产生的堆味,且对消化系统及睡眠有所改善。

金花的生成,需要制成的茶品在外冷内热、外干内湿的前提下,茶叶较粗老且茶叶渗出物浓稠,且得有“冠突散囊菌”存在于茶原料内。

但是黄曲霉,也可能滋生在“湿仓”情况下,外观也呈黄色,却是众所周知的有害微生物。它生存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依存于茶叶的营养而生长,生命周期结束后又靠孢子存留和繁殖。

那么要怎样区分有害的黄曲霉和有益的金花呢?

首先是长有黄曲霉的茶本身霉变发粘,尤其霉菌群落最密集处,茶叶凝结成块,冲泡时不易散开,叶极易碎。而有金花的茶品,条索清晰自然,久存后茶品也易分拆,冲泡后叶底较完整,有一定弹性。

其次,黄曲霉造成霉变过后,又存储在干燥环境的茶,霉菌体干瘪,形状不规则,且呈褐色或黄绿色。而“冠突散囊菌”任何时段,都是金黄色饱满的圆形颗粒,只有前后生长期大小的差异。

而在休眠期,黄曲霉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金花任何时期都决不会有菌丝存在。

还有,黄曲霉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角部。金花通常在茶砖或坨、饼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即便有颗粒分布在同处,也是颗粒清晰。

此外,黄曲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可以轻松吹散落,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

冲泡后二者的区别更是明显,黄曲霉造成的霉变茶,汤色碳黑或棕黑,浑浊粘腻,味道有极强的霉变呛人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金花的茶,茶色偏橙或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明艳透亮,口感圆顺爽滑,有独特的菌花香,耐泡度亦较好。

掌握好这些要领,相信茶友们也能轻松地分辨,茯砖上的到底是“霉”还是“花”了。茶叶旦还是希望,茶友们得到的都是有金花的好茶。

小青柑满满的“白毛”是霉变了吗?


你的小青柑或柑普是霉变了吗?

近年来,柑普茶逐渐风靡南北方,成为能代替花果茶的绝佳饮品之一,特别是近两三年兴起的小青柑,更是迅速成为茶界的新宠“网红”。有很多年轻女性喜爱,成为了很多年轻群体心目中的“潮牌”饮品。“茶红是非多”。

随着柑普茶市场日益增大,品饮者越来越多,茶友手中存放下来,或喝不完的柑普茶留转下来,有越来越多的茶友反映买回来的柑普茶或存放后的小青柑表面有一层“白霜”、“白毛”的物质,这“白霜”、“白毛”究竟是什么呢?是发霉吗?这茶还能不能喝呢?

这让不少消费者心中产生了疑虑,甚至有的人不明就里,索性把其当发了霉的茶扔掉。

如果你在新会买这种柑皮、小青柑或柑普茶,看到这种认为是“霉变”的外表,你若质问老板,老板肯定只会笑你不识货了。

表面的“白毛”其实不是“霉变”是“白霜”

“白霜”其实是新会柑皮经过生晒或低温烘干后,在存放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柑油形成的结晶。

这个结晶跟我们平时爱吃的柿饼,话梅,地瓜干等果肉形成的白霜机理类似。

与“果霜”的叫法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小青柑的“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或“柑油晶”。

“白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白霜”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为挥发油析出物。属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

现已研究证实:“白霜”主要是柠檬烯,属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

柠檬烯是多种水果(主要为柑橘类)、蔬菜及香料中存在的天然成分,在柑橘类水果(特别是其果皮)含量较高。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

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的物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等。

小青柑或柑普茶上白霜形成的原因

“白霜”的形成跟新会柑皮的生长环境、柑皮的厚薄、生长阶段气候以及柑油含量及加工工艺和存放等因素都有关系。

一是产区。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新会地理环境较为独特,境内西江与潭江交汇。洪水、潮水、海水三水融通,并且拥有汛期及海水倒灌现象,使得新会陈皮拥有“丰富的水分”、“沉淀机质”、“海水盐分”等特殊优势。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而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

二是加工工艺。想要产生“白霜”,必须要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如果想保证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能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

三是存放条件。密封且适宜的保存环境(茶百科一直说存茶的条件就是:人舒服的环境就是茶存放呆着舒服喜欢的环境),经过长时间存储,由于柑橘幼果含有较为丰富的萜烯类挥发油(果实越成熟,萜烯类挥发油含量越低),在相对低温烘制或日晒过程中,由于烘温相对低,油室中保留一部分挥发油(柠檬烯为主要成分),且随着水分的散失,而在油室中呈固态绿黄色物质状态。

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白霜”不会出现。

将具有“白霜”的小青柑裸露在正常室温放置,随着放置时间延长,“白霜”减少,直至消失。

四是一般“白霜”会在挥发油含量丰富的小青柑上出现,因为柑油量是最高的,而挥发油含量较少的成熟柑果则较少出现。因为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转化为糖分,故产生“白霜”现象不如柑仔或小青柑。

小青柑或柑普茶白霜的价值功用

柑普或小青柑白霜,为晶状体,是柑橘挥发油结晶物,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果实越成熟白霜越少。高温烘制的小青柑是没有白霜的。

这种挥发柑油晶柠檬烯,有镇咳、祛痰、抑菌作用,疏肝破气,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润肺生津,改善慢性咽炎等功效。对经常喝酒吸烟的人群,有护肝作用。还有提神醒脑,美白肌肤作用。果酸有美白功能哦。促进新陈代谢,利于减肥。果皮含有川陈皮素,辛弗林,茶多酚物质。

“白霜”它含有的柠檬烯成分,时常饮用能改善慢性咽炎,抗雾霾,对鼻炎、感冒鼻塞有通畅呼吸的效果。所以,喜欢饮小青柑的茶友,普遍反应有一种愉悦感,可能就是因为它的柑油晶,使人通窍之功。

难道没有霉变的?

市场上除了”白霜“还有一种”霉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是由于运输或保存不当引起。怎样区分这两者呢?

“霜”通常使白色,而霉菌通常使褐黄或者是墨绿色。还可以看柑皮内囊部分,因为柑皮表面有一层角质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霉变,不会仅仅存在于外表皮,而会内囊部更明显,即内柑皮和茶叶之间。

起“白霜”的柑皮不会产生异味,闻起来还是柑果的香味,而发生霉变的柑普,根据霉变的程度闻起来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杂味。

如何妥善的收藏小青柑或柑普茶呢?

还是那句话,个人家庭存茶的最好条件就是:人舒服的环境,就是茶存放呆着最舒服、最喜欢的环境!

日常品饮时,小青柑方便品饮,一次一整颗粒。而如果是散装,一定要密封。

对于不能一次品饮完的柑普或大红柑,取完一次适宜的茶量后,茶叶只要轻轻挤压,尽量将袋内的空气排出,封紧袋口然后将封口朝下,再装进罐子或口袋内,排除空气,封紧开口就达到万无一失了。

存放地点也很讲究,远离湿度大、温度高、任何光线直射的地方,也要远离杂味大、有油烟的地方,阴凉干燥温度适中的地方就行,不需要放冰箱。

茶叶上的毛到底是茶毫还是霉变?


很多茶友在购买和冲泡茶叶时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些附着在干茶上面白色或金黄色的毫毛,以及泡茶时茶汤上浮着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时差也发霉了吗?这些茸毛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吗?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茶叶上的毛到底是茶毫还是茶叶发霉变质了。

我们都知道茶叶放置久了,特别是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容易霉变。茶叶霉变一般是因为高温闷热且受潮引起的,发霉的茶叶会长白毛。

但是茶叶上面有毛就一定是发霉了吗?并不是这样。茶叶本身也是有毛的,我们称之为茶毫。

什么是茶毫呢?茶毫也叫茶毛,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高,茶毫就越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茶毫的多少来判断茶叶的嫩度。

如何区分茶毫和发霉的白毛呢?

可以从茶叶的外形、气味、触感、口感等几个方面来区别

外形:白毛一般是均匀分布在茶叶表面的,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白毫会脱落一部分,集结成团,形成看上去像虫卵一样的白球,而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的,通常分布在茶叶受潮的部分

气味:如果茶叶发霉了,说明陈化的程度比较重了,这样的茶叶,闻起来会有比较重的陈味和霉味,有些甚至一打开包装,就会往外面冒烟,如果茶叶是新鲜的,是白毫,那闻起来就会比较清新

触感:茶叶成品都是经过严格的干燥了的,如果发霉变质,大多是受潮引起的,这样的茶叶捏起来是软软的,严重的会有腐化了的感觉

汤色:茶叶一旦发霉,冲泡起来会颜色暗黄,且非常浑浊,喝起来就会有“叮喉、麻、挂喉”的感觉,如果是茶毫,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茶毫多的茶叶,口感非常的鲜爽

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如何根据茶毫判断茶叶品质?

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大于第2叶大于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

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

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

茸毛密度、长度与红茶诸品质因子呈正相关

在红茶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这是优质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汤冲泡后,茶毫吸水膨胀,其有效成分溶解于茶汤中,提高了红茶品质。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

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新茶保鲜储藏是关键


阿迪达:上次各位茶友讲了新茶的选购,使小女子受益匪浅!不过,新买来的茶叶该怎么样储藏呢?还要请各位专家赐教!

被遗忘的茶鸟:储藏?拿个罐子装起来不就可以了?

佛见笑: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吧!茶叶的储藏有好多说法呢!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茶叶贮存得好,可延长茶叶的保鲜程度及色、香、味的持久。

阿迪达:我也是听说不“简单”,才向各位请教的,那就请佛兄给讲解一下了。

佛见笑:家庭选购的茶叶不论是小包装茶还是散装茶,买回后一般不是一次用完,尤其是散装茶应当立即重新包装、贮藏,也就是说,家庭买回家后的茶叶都有重新包装和保管的问题。由于茶叶疏松多孔,易吸潮、吸收异味,古人对茶叶的保存就十分讲究……

被遗忘的茶鸟:先说现代的,我们又不是原始人!别讲古代的,没用!

佛见笑:哈哈,这孩子心还挺急的!家庭少量用茶,一般习惯用铁制彩色茶叶听、锡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等盛器贮存。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听和长颈锡瓶为好。

茶花女:我喜欢用陶瓷的,既有漂亮的光泽,又有古朴的韵味!我超稀饭!(注:稀饭=喜欢)

佛见笑:既然茶花女妹妹喜欢陶瓷罐罐,我就先说说陶瓷罐贮存茶叶的方法!用陶瓷盛器贮存茶叶,以口小腹大者为宜。首先检查容器的密闭性,之后用牛皮纸或其他较厚实的纸把茶叶包好,茶叶的水分含量不要超过6%,即通常用手捻茶叶易成粉末的含水水平,然后把茶包置于优质陶瓷罐的四周,中间放块状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视放置茶叶多少而定;用棉花或厚软草纸垫于盖口,减少空气交换。石灰视吸湿程度一二个月换一次,一般可以保存半年左右。如一时没有石灰或换石灰麻烦,也可以改用硅胶,当硅胶呈粉红色时取出烘干即呈绿色又可再用。

被遗忘的茶鸟:佛兄,六根不净哦!色既是空哦!哈哈!

半日闲:佛兄一定是做过茶叶生意,要不对茶叶的研究怎么会这么透啊?哈哈!妹妹比较喜欢漂亮的陶瓷罐,不过我还是觉得小铁罐比较好用!每次外出随身携带几泡茶叶,既坚固耐用,又方便实用!

冷风铃:是啊!我也是随身携带,特别是出差的时候,更是我的法宝!但用大个的铁皮桶储藏茶叶也是有些要注意的!

半日闲:小个的铁桶我常用,大个的倒真是不常用,兄台给说说该怎么用吧!

冷风铃:一般是采用市售的各种马口铁听,或是原来放置其他食品或糕点的铁听、箱,最好是有双层铁盖的,这样有更好的防潮性能。为了能更好地保持听内干燥,可以放入一二小包干燥的硅胶。将装茶的听罐放置于阴凉处,更能够减缓听内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

老古董:老夫有个玉石茶叶罐,是一位故人相赠的。玉石绿色纯正,色泽通透、滑润,老夫喜欢得不得了哦!

被遗忘的茶鸟:老顽童,你也太奢侈了吧!茶叶罐也要用玉石的!我们家装茶叶就用塑料包装袋!郁闷!

佛见笑:塑料袋包装不好么?塑料袋贮藏法,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啊!用最普遍和通用的包装材料,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可以说用塑料袋保存茶叶是目前家庭贮茶的最简便、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将茶叶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置于密度高、有一定强度、无异味的密封塑料袋中。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即使放上一年,茶叶仍然可以芳香如初,色泽如新。

被遗忘的茶鸟:这也行啊?不行,我也要奢侈一下,让我妈妈包双层塑料袋!

老古董:晕倒……老夫无语了!

冷风铃:用什么容器来储藏不要紧,关键是茶叶的贮藏条件!首先要保证干燥。干燥是两层含意的,一是茶叶在贮藏前,本身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二是环境的相对湿度要低。据研究,茶叶在贮藏时的最佳含水量是3%,含水量越高,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和变化就越快,超过一定限度,茶叶就会变质。因此在贮前,应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3-5%,如抓一小撮茶叶用手指轻轻捻搓,如立即变成粉末,即表明其含水量在此范围内,适宜贮藏。如含水量较高,要在进行干燥处理以后再行贮藏。

佛见笑:不错,再就是低温条件。温度升高可加速茶叶的氧化茶叶陈化变质就是茶叶氧化的结果。氧化使茶叶中一些原可溶于水的物质,变得难溶或不溶于水,芳香物质也遭到破坏。据试验,茶叶在零下5℃时,氧化过程十分缓慢,在零下20℃以下,氧化过程几乎停止,可使茶叶久藏不变。

老古董:说到禁忌,老夫也想到一点,就是茶叶要避光储藏。强光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使茶叶中的一些物质起光化反应,产生“日晒味”。因此,贮藏茶叶要避免光照。另外要防异味,茶叶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质活泼,当茶叶与香皂、樟脑、卷烟等接触后,会很快吸咐它们的气味,使茶叶产生异味。因此,要严防与有异味的物质接触,贮茶容器也必须保持清洁无味。

茶花女:看来这茶叶的储藏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我又多学了几招!哈哈……

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


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呢?很多人都特别关心这个问题,特别是喜欢喝白毫银针的人都想知道它的具体答案。白毫银针是中国六大名茶之一,它茶香浓郁营养丰富,新茶要比陈茶更好一些。下面我就从多个方面对白毫银针的陈茶和新茶进行对比,让大家自己分辨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

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

1、茶色

白毫银针的新茶,色泽新鲜条索匀称而疏松,陈茶色泽灰暗条索杂乱而干硬,有些禅茶被经过上色处理以后,色泽也会比较显眼,但是只要用拇指和食指蘸少量清水去一两片茶叶,轻轻一搓,就会发现有掉现象。

2、茶香

白毫银针的新茶香气浓醇陈茶,由于构成香气的醇类物质和脂类物质已经被挥发或氧化,变得香气低沉,而且如果陈茶保存不当,还会出现霉味或者其他异味,在这方面它远远不如白毫银针新茶那么诱人。

3、口感

白毫银针的新茶用沸水冲泡以后清香扑鼻,茶叶舒展,汤色澄清,而且有强劲的浓郁口感,久久不淡,鲜浓纯正味香,白毫银针长陈茶香气机场雅叶萎缩,冲泡以后汤色浑浊,以后并无清香和醇和之感,而且还会伴有淡淡的草味或者苦涩味。

如何分辨茯砖上长的是金花还是霉?茯砖茶冲泡方法


黑茶类中的茯砖茶的“金花”是怎么一回事?这算是长霉了吗?小编今天为你细细道来,茶叶发霉是因为受到了青霉、曲霉污染,能产生如黄曲霉毒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无法经过高温煎炸烹调消除。它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所以,喝了发霉的茶轻则可能引起头晕、眼花、腹泻等食物中毒的症状,重则可能会引发诸如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

经动物实验表明,发霉变质的茶还有可能会致癌!不管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茶,一旦发霉就不能喝了。

“金花”是霉吗?

在有关茶叶发霉问题上,最让茶友困惑和关心的无疑是黑茶里的“金花”。事实上,“金花”也是由霉菌引起的,但它们是有益真菌,不同于常人概念中的有害发霉。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黑茶加工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艺。通过控制一定的技术参数,将制成的茶品放置在外冷内热、外干内湿的环境中,促使益生菌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产生金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

金花本身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茯砖茶中“金花”越多,品质越好,有“茶好金花开,花开茶质好”之说。茯砖茶中金花越多,品质上表现为:汤色更明艳亮润,口感更加甜滑甘爽,能加速消除粗青味和发酵中产生的堆味,且对消化系统及睡眠有所改善。

不同年代茯砖茶的“金花”色泽是不断变化。刚出烘的新茯砖茶,砖身内生长大量的金黄色颗粒,形似“米兰”。随着陈放年代的延长,金花逐渐萎缩变白,有些年代久远的茯砖茶已看不到金花,只是隐约可见白色的斑点。因此,新茶“金花”茂盛而有些老茶“金花”较少甚至看不到。

但是黄曲霉,也可能滋生在“湿仓”情况下,外观也呈黄色,却是众所周知的有害微生物。它生存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依存于茶叶的营养而生长,生命周期结束后又靠孢子存留和繁殖。

在人为的作用下,黄曲霉也可以造成“金花”的样子,让人难以分辨。那么,如何分辨“金花”和黄曲霉菌呢?

1、看外形

黄曲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呈黄色,通常分布在饼面一角。有黄曲霉的茶叶界面不清楚,茶色深黑,茶本身霉变发粘,霉菌群落最密集处,茶叶凝结成块。

有金花的茶品,条索清晰自然。金花通常在砖内部,呈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但花体清晰,花间界面清楚。

2、看储存后的状况

有黄曲霉霉变过,又干燥存储的茶,霉菌体干缩,形状不规则,呈褐色或黄绿色。

而“冠突散囊菌”(“金花”)在任何时段,都是金黄色饱满的圆形颗粒,只有前后生长期大小的差异。

3、看冲泡形态

黄曲霉霉变的茶冲泡时不易散开,叶极易碎。茶汤浑浊,为炭黑或棕黑色,味道有极强霉变的呛人气味,4—5泡后汤色极淡且依旧浑浊。

有金花茶的茶味更适口,并有圆顺爽滑口感,有金花特有甜香,茶色红亮,不浑汤且耐泡,经数十泡味不减、色不衰。冲泡后叶底较完整,有一定弹性。

你喝的是真正的新茶吗?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你喝的是真正的新茶吗?》内容,感谢阅读!

自然规律的变化,人们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生长于自然界的茶树,也随季节的变化而长不同的形态,借此制成的茶叶的口感也是大相径庭的。

对于茶叶的“发烧友”来说,时节茶是他们一直在追寻的事。每个时节的雨水、光照等不同,形成了茶叶的不同滋味。茶友们喜欢尝鲜,恨不得将每个地区每个时节的茶叶都收入囊中,品味一番。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时节茶,即所谓的新茶。一般来说,新茶刚上市时价格也会比一般茶叶贵。因此,一些利益熏心的店家利用一点小伎俩,拿陈茶出来忽悠不懂茶的茶客。在此,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来识别当季的新茶,以防上当受骗。

首先,我们可以先观察茶也的颜色。新茶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受空气中的氧气和阳光的影响也较小,茶叶的质地变化微小,茶叶呈现青翠的绿色。而陈茶在储藏的过程受氧化等影响,茶叶颜色较暗,无光泽。

其次,将茶叶冲泡后,品其茶味来辨别。陈茶中含有一种脂类的物质在氧化后会挥发出醛类的物质,在冲泡过程,茶水会由醇厚变淡薄。而品新茶时,可以明显的鲜味,闻之伴有清香。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茶叶的香气来判断茶叶的新陈。陈茶在存储过程中慢慢氧化,从而产生了陈味,茶叶本身的清香已有减弱,时间越长则陈味越重。

所谓新茶就是当季的茶叶,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无论是茶香、茶味还是茶色,都是新鲜的。

关于本文《你喝的是真正的新茶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东白春芽的新茶和陈茶如何辨别?东白春芽的鉴别方法


东白春芽是绿茶的一个品种,选摘东白山的茶树嫩芽加工炒制而成,因其质量极好而扬名,如今,东白春芽新茶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有些不法商家为谋取利润,将陈茶当作新茶来卖,那么,东白春芽的新茶和陈茶如何辨别?一起来看看吧。

东白春芽

鉴别东白春芽新茶和陈茶的方法

1、闻味道

东白春芽新茶的味道会比较浓醇的,东白春芽新茶的头水和二水是出汤快,东白春芽陈茶的头水和和二水出汤比较慢,东白春芽陈茶的味道清淡圆滑。

2、看外形

东白春芽新茶的条索的头尾棱角分明,色泽是浅颜色,有新鲜光润的感觉,东白春芽陈茶的条索是微缩的,棱角不是很多,色泽的颜色比较黑,没有太多光润。

3、香气

东白春芽新茶的香气是很明显,有一股火味,茶汤也是一样。东白春芽陈茶的香味稍微收敛的,东白春芽陈茶的干茶的香气是微弱的,带有轻微发霉的陈年味道在里面。

以上就是鉴别东白春芽新茶和陈茶的方法啦,为防止上当受骗,大家一起学起来吧。

正确辨别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


普洱茶在后期陈华过程中会形成白色物质,是“白霜”还是“霉变”,下面就给您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白霜”究竟是什么?】

“白霜”是普洱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的结果,俗称「茶单宁」。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理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

所以白霜并非外来的霉菌,也是发酵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程序,白霜产生的过程中,茶叶本身的单宁酸也会慢慢的发酵氧化,以致茶中的苦涩味渐渐被有益的物质所取代,茶水也会由菁转黄橙,在三到五年更使茶水由黄转红,最后变得美味甘甜的陈年普洱茶!

【区分白霜与霉变】

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发生霉变也可能出现白沫或绿毛,两者如何辨别呢?掌握以下两点一般就不难辨别:

一看、正常“白霜”,是普洱茶在正常仓储,仓储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注意:必须是均匀分布,而且是白色物质大小均匀,不集块,不聚巣)。

如果是局部的白沫不均匀,聚块,大小不一,而且茶饼撬开来内部也有(严重的还有冒出白烟和刺鼻气味),就是受过高湿后霉变的结果,只有经过严重湿仓或制作时干燥环节出现失误才会发生霉变。

霉变

二闻、正常的“白霜”,嗅之无霉味,更无刺鼻,惹人难受的气味。属于此情况普洱茶一般是有些年份,是可以喝的。

发霉的茶有刺激性的霉味,根据常识很容易在从干茶就能区分开来。此情况下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

【警惕“霉变”茶】

发生霉变的茶,有的呈现黑色或者绿色,颜色看上去让人极不舒服,有的甚至发毛,这类是变质比较严重的茶,建议扔掉,这类茶已经不能再喝了。

普洱茶内有杂质。霉变的茶,无论是饼茶、砖茶、还是沱茶,霉变的地方都是成片的。而有的熟茶其他地方都好好的,但是零星出现一些白色斑点。这是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混进了其他杂物,这些在一些碎沱,或茶叶较碎的饼茶,砖茶中容易见到。就普洱饼茶、砖茶、沱茶来说,霉变的产品不够硬,不费力地就可以将其撬开,而没有霉变的茶很坚硬。

霉变的产品用手仔细感受,会发现茶有潮的迹象,茶叶不够干、脆,发生霉变的茶因为受潮,感觉韧性好些,不容易捻碎,而没有发生霉变却有白色附着物的茶,干而且脆,用手一揉一捻,很容易弄碎。

普洱茶上的白色物质是“白霜”还是“霉变”,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判断,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同时,也要以正确的方法存茶以保有茶的优秀品质。

好喝的新茶,是这样挑出来的


1、入口轻柔感

茶汤入口,第一感觉,是清甜,还是浓重的苦味?还是厚重的涩味,第一口入口,是不是你能接受的?茶叶有苦涩是必须的,对吧?但是入口若是连一丝丝的轻柔感,丝毫对于口中的茶汤没有好感,那这样的茶,相比不会在考虑的范围内。

2、茶汤舌面苦涩

不管是茶质多好的新茶,制作再好,山头再好,新茶如果说没有苦涩,我觉得基本是不可能的,茶汤入口,首先感受是苦味重,还是涩味重,苦和涩,表现不同,苦是单一的,就是舌面感知,涩味应该是舌根或者是舌面,舌两颊的收敛感,应该是这样的。

入口,苦与涩,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在舌面产生回甘,就是呼吸,或者是咽口水的时候,舌面有丝丝清甜,打个比喻,你吃了甘草片,过后喝水,口中都有那种清甜滋味。回忆一下,是不是在喝茶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甘甜,来的是否快速,保持的时间是否长久。

3、茶香是否丰富

茶叶的香气很多变,如果研究形成的原因,那是很庞大的工程,我们先不管,就看新茶香气是何种,新茶,是否多少会带有青草气,或是淡淡水气,这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在喝茶的时候,除了青草气,会有淡淡的花香,森林中树木散发的清香,又或者是站在水果摊前面,那种如有若无的果甜香。也许在闻茶汤的时候不明显,有些新茶的茶汤香气,会包在茶汤里面,入口之后,上腭会出现这些香气。如果有,可以继续往下喝,再看看时间和冲泡次数的增加,茶香会不会继续出现?

4、茶汤是否有层次感

所谓的层次感,这个词,我自己都觉得很飘渺,茶友在喝茶的时候,特别是新茶,可能不会注意,茶汤入口,在舌尖是一个滋味,在舌面又会是另个滋味,舌根又会不同,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口感也是会有变化的,如果一泡到底,从舌尖到喉部都是一个滋味,这样的新茶,在后面也不会有多出彩的表现。举个例子,入口,舌尖清苦,停留一会,在舌面会有微微苦感,咽下茶汤,舌根的甜味,喉间呼吸有清香的气韵溢出。回忆,感受一下,手上的新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5、吞咽茶汤的顺畅感

别以为,只有老茶有顺畅顺滑的茶汤滋味,其实不然,新茶的顺滑感,要和老茶区分开来,你在喝新茶的时候,茶汤入口,如果一瞬间觉得舌面像是受了滋润,整个茶汤包裹着舌头,滑滑的,润润的,就像是喝纯净水冲的蜂蜜水,除了水的顺,更多了蜂蜜那种滑。很多时候,我在试新茶的时候,茶汤自己入口就会跳过舌尖,直接滑到舌根部,流进喉部,不会有粗糙,卡喉刮舌的感觉。而有些则不会,这是一个奇妙且很细小的细节,或许你不信,或许你没有注意,不过可以用心留意一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8222.html

上一篇:红茶制造工艺

下一篇:两汉六朝时期 主要饮用野生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