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红茶、绿茶的质量评审要素

2021-01-18

红茶和绿茶的质量评审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红茶与绿茶的外形: 红茶与绿茶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红茶与绿茶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评审红茶与绿茶外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红茶与绿茶嫩度: 红茶与绿茶茶叶的老嫩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cY316.cOM

红茶与绿茶净度: 即红茶与绿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红茶与绿茶匀度: 是指红茶与绿茶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红茶与绿茶色泽: 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红茶与绿茶,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红茶与绿茶香气: 红茶与绿茶茶叶经开水冲泡3-5分钟后,倾出茶汁于评审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爱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红茶与绿茶滋味: 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红茶与绿茶汤色: 评审汤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红茶与绿茶叶底: 评审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精选阅读

绿茶的质量鉴别


绿茶是不发酵茶,它是鲜茶叶通过高温杀青后,再经揉捻,干燥而制成。优质的绿茶,条索圆紧,匀直,毫心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爽,滋味鲜醇,不带青涩味,茶汤绿色,清澈明亮,叶底肥软,嫩绿匀亮,不带红梗、红叶。绿茶依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三种。

炒青茶是在炒锅中炒干的,以形状分,又有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三种。长炒青即眉茶,以其形状紧秀如眉而得名。产于天目山、黄山、怀玉山等地,其中以皖南所产的“屯绿”品质为优,其他品种有安微的“舒绿”,浙江的“遂绿”、“杭绿”,江西的“婺绿”、“饶绿”。以及“湘绿”、“鄂绿”、“豫绿”等。圆炒青即珠茶,为浙江平水茶区的特产,因此也称平水珠茶,以其如珍珠的独特风格而蜚声中外。扁炒青包括“龙井”扁形茶。

烘青茶是采用烘焙的方法进行干燥的。它是绿茶类中较为大宗的一种茶,产区分布广阔,适于制作各种花茶。烘青茶的品质以皖南歙县街源和浙西临安、于潜一带所产的为优良。

晒青茶是利用日光进行晒干,产量较少,成茶有日晒味,主要产于西湖、西广和川、贵、滇等省。晒青茶以西南大叶种制成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

我国著名的绿茶还有:杭州的龙井、贵州的都匀毛尖、江苏的洞庭碧螺春、四川的蒙顶茶、江西的庐山雾茶、安徽的黄山毛峰、敬亭绿雪、六安瓜片等。

鉴别红茶的质量


红茶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之分,它们的质量鉴别如下:

(1)工夫红茶:质量鉴别有以下几方面:

①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⑥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2)红碎茶:红碎茶的品质优劣,特别着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①外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②滋味:品评红碎茶的滋味,特别强调汤质。汤质是指浓、强、鲜(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③香气: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④叶底: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⑤汤色: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茶汤乳凝(冷后浑)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则此茶品质差。

红茶的质量审评


对照标准样茶对成品红茶的外形、内质感官审评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

工夫红茶

侧重外形美观匀称。外形审评条索、整碎、色泽、净度等因子。条索比长短秀钝、粗细、含毫量,紧结挺秀,有锋茵、白毫显露、身骨重实为优,反之则次。整碎比匀齐及下盘茶含量,要求上、中、下三段茶拼配比例恰当、互相衔接、不脱档、平伏匀称、下盘茶(碎茶)含量透度。色泽比润枯、匀杂,乌润、调匀为优,色泽枯灰,驳杂为次。净度比梗筋、片朴末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高级茶要求净度好,中级以下茶根据级别高低,对梗筋片朴有不同程度的限量。非茶类夹杂物均不许含有。内质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汤色比深浅、明暗、清浊等。汤红色艳、碗沿有明亮金圈或有“冷后浑”(乳凝现象)是品质好的表现,红亮或红明次之,红暗或混浊者最差。香气比正常、高低、鲜纯、嫩老。滋味比浓淡、强弱、鲜爽、粗涩。工夫红茶注重香气的类型、高低、新鲜与持久性。香气以高锐、新鲜持久为优,滋味以醇厚、鲜甜爽口为优。工夫红茶宜于清饮,强调香高味醇。

小种红茶

条索以颖长松散、叶肉厚、色泽乌润为佳,细瘦灰枯为次。内质以具有柏木烟香和桂圆汤似的滋味为上品。叶底比嫩度及色泽、嫩度比叶质软硬、厚薄。色泽比红艳、暗杂。以芽叶齐整匀净、柔软厚实、色泽红亮鲜活为优。

红碎茶

红碎茶审评以内质为主,外形为辅。内质以汤味浓、强、鲜为主要依据,香味评浓度、强度、鲜度几项因子。汤味浓度是指水可溶物的多少,茶汤进口后,舌面有浓厚感觉,为浓度高,品质好,以淡薄为次。强度比刺激性程度。强度反映红碎茶的风格类型,以强烈有刺激性为好,醇厚、平和为次。鲜度比鲜爽程度,以清新、鲜爽为好,滞钝、陈气为次。红茶珍品,以特有的芬芳香气、细嫩而不太浓的滋味取胜;季节性的好茶以特有的清新、愉快的香味决定质量,而不取决于浓度。香味中如有烟、焦、霉、馊或沾有异味的均属劣质茶。汤色比红、浓、亮。以碗沿有明亮浓厚的金圈为好。加奶后呈棕红、粉红或橙色为优,灰白发暗或混浊者为次。红碎茶要求颗粒重实,如10g碎茶的容积超过30-32ml,即属轻飘的低次茶。如有40孔底(特别是60孔底)的灰末,为规格不清。色泽比鲜润枯灰、匀杂。一般早期茶和嫩质茶色泽较乌黑,后期茶和老质茶显褐色甚至棕红,以鲜匀润为好,灰枯花杂为次。红碎茶为茎梗含量一般要求不严,特别是季节性好茶含有嫩茎梗,并不影响质量。

红茶 质量 辨别


红茶质量的辨别

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之分,这几种红茶质量的辨别如下:

一、工夫红茶:质量鉴别有以下几方面:

①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⑤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⑤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二、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只有福建生产,其条索经壮,匀整,色泽乌润,具有松烟的特殊香气,滋味醇和、汤色红明,叶底呈古铜色。以产于福建崇安星村的品质最优,称“星村小种”或“正山小种”,此外还有“坦洋小种”和“政和小种”等。

①外形:小种红茶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松烟的特殊香气,反之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明,反之,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和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⑥叶底:叶底呈古铜色,匀整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三、红碎茶:红碎茶的品质优劣,特别着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红碎茶外形呈颗粒状,紧结、重实、色泽乌润或呈油润的棕色,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香气鲜浓,汤色红艳,叶底红匀明亮。红碎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云南的“滇江”、广东的“英红”等,是其优秀的代表。

①外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②滋味:品评红碎茶的滋味,特别强调汤质。汤质是指浓、强、鲜(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③香气: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④叶底: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⑤汤色: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茶汤乳凝(冷后浑)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则此茶品质差。

绿茶泡茶技术三要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不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少食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工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饮,茶叶用量较少。

茶叶有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4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2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 ℃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如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有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代,则难以泡出茶叶;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3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代,用茶少,冲泡时间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怎样鉴别红茶的质量


生活当中,红茶也越来越流行,更多的人现在开始转向喝红茶的趋势,但是怎样鉴别红茶的质量呢?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品质特征是红叶红汤,香苦味醇。

红茶的种类较多,自然产地也就较广,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那么怎样鉴别红茶的质量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优质红茶的特征:

(1)外形:条索紧细、匀齐。

(2)色泽:乌黑油润,芽尖呈金黄色。

(3)香气:小种红茶有松烟香;工夫红茶有糖香;川红有桔糖香。

(4)汤色:汤色红艳,碗沿有明亮金圈,冷却后有“冷浑浊”现象。

(5)滋味:茶汤滋味醇厚、鲜甜。

(6)叶底:芽叶齐整均匀,柔软厚实,色泽红亮鲜活。

二、劣质红茶的特征:

(1)外形:大小长短不均,外形粗糙,杂质多。

(2)色泽:叶色暗黑,芽尖发黑,或茶叶呈青灰色、银白色;粗老叶色泽枯红。

(3)香气:香气低弱、浑浊、持续时间短,或有异味。

(4)汤色:汤色呈深暗色或浅暗混浊。

(5)滋味:味淡薄或带粗涩味。

(6)叶底:叶底花青、乌暗且不展开。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知道怎样更好的购买红茶了,是不是对您有益呢?

红茶质量的辨别


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之分,这几种红茶质量的辨别如下:

一、工夫红茶:质量鉴别有以下几方面:

①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⑤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二、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只有福建生产,其条索经壮,匀整,色泽乌润,具有松烟的特殊香气,滋味醇和、汤色红明,叶底呈古铜色。以产于福建崇安星村的品质最优,称“星村小种”或“正山小种”,此外还有“坦洋小种”和“政和小种”等。

①外形:小种红茶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松烟的特殊香气,反之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明,反之,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和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⑥叶底:叶底呈古铜色,匀整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三、红碎茶:红碎茶的品质优劣,特别着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红碎茶外形呈颗粒状,紧结、重实、色泽乌润或呈油润的棕色,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香气鲜浓,汤色红艳,叶底红匀明亮。红碎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云南的“滇江”、广东的“英红”等,是其优秀的代表。

①外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②滋味:品评红碎茶的滋味,特别强调汤质。汤质是指浓、强、鲜(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③香气: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④叶底: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⑤汤色: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茶汤乳凝(冷后浑)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则此茶品质差。

茶叶评审的细则


在我国茶叶界,普遍使用的感官评茶方法,依据审评内容可分为五项评茶法和八因子评茶法两种。

一、五项评茶法

五项评茶法是我国传统的感官审评方法,即将审评内容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经干、湿评后得出结论。在每一项审评内容中,均包含诸多审评因素:如外形需评定嫩度、形态、整碎、净度等,汤色需评颜色、亮度和清浊度,香气包括香型、高低、纯异和持久性;滋味评定因素有纯异、浓淡、醉涩、厚弱、甘苦及鲜爽感等;叶底需评嫩度、色泽、匀度等每个因素的不同表现,均有专用的评茶术语予以表达。

五项评茶法要求审评人员视、嗅、味觉器官并用,外形成内质审评兼重。在运用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多只茶审评时,工作强度难度较大,因此不仅需要评茶人员训练有素,审评中也形成侧重和主次之分,即不同项目间和同一项目不同因素间,重点把握对品质影响大和对品质表现起主要作用的项目(因素),并考虑相互的影响,作出综合评定。

五项评茶法的计分,一般是依据不同茶类的饮用价值体现,通过划分不同的审评项目品质(评分)系数,进行加权计分。就单个项目品质系数比较而言,外形所占比值最大,但小于内质各项比值之和。采用加权计分,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品质侧重,也保障了综合评定的准确性,排除了各个审评项目单独计分的弊端。

五项评茶法主要运用在农业系统的茶叶质量检验和品质评比中,在科研机构中也多有针对性地运用。

二、八因子评茶法

自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实行计划调拨制,限于当时专业评茶队伍的规模及各方利益,虽然产销双方的加工、交接验收等均有统一的标准样,但在实际的检评过程中,由于加工的茶叶与标准样品质上必然存在的起伏,势必对茶叶品质形成不同的意见,进而引发争议。为消除产销双方不断出现的争议,以维护正常的生产,并利于管理,有关的主管部门经协商后于六十年代起在商业系统尤其是在外贸系统中推出八因子评茶法,用以评定茶叶品质。

最初的八因子评茶法,审评内容由外形的条索(或颗粒)、整碎、净度、色泽及内质的香气、滋味、叶底色泽和嫩度构成,以后又修改为条索(颗粒)、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从八因子评茶的规定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外形审评项目具体化,分列为四个因子,在某些情况下,视汤色为附带因子,认为无损于茶叶品质最终评定准确性而予以取消。

同时,为执行评茶计价,规定采用标准样对照百分制或百分制或五级划分制计分且各因子单独计分;干评、湿评因子得分各占50%等。

八因子评茶法的使用目的,是期望通过采用一些易掌握和运用的技能,并指定审评易区分出差别的因素,从而得出茶叶品质结论。在运用的感官技能中,侧重于以视觉进行判断和比较,对依*嗅觉和味觉判断的因子要求相对不高,计分时给予的比值较低。这正是八因子评茶法的制订依据:选择简单、可比性强的因素,以利统一观点。在实行计划调拨的生产体制下,采用八因子评茶法对减少争议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八因子评茶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评茶因素的指定存在局限性。由于仅划分了外形的四个因子,而香气、滋味等项目所含诸因子却并没有列出,就出现审评时既有具体因子、又有分类项目的情况,既造成概念的合混模糊,同时也无法涵盖茶叶的整体品质特征。

2、各因子单独计分,分割了品质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由于各因子相互平行,造成某些对总体品质有特殊影响作用的因素被赋予的重视度不够,易被忽视。最明的一例,就是同级新、陈茶的比较,实际上在四个外形因子中可能仅有色泽一项不同,由此,也缩小了品质的差距甚至可能把“质”的差别,缩小到“量”的程度。

3、外形计分比例过大。八因子评茶法主要运用于外贸茶叶的各级交接验收中,通过茶样与实物标准样相对照而确定品质。因实物标准样的运用主要在于外形规格上,内质审评若不参考文字标准就不具有全面的代表性,此外,外形的四个因子可比性十分明显,易得出结论,而香气、滋味的比较存在一定难度,故采用外形内质分别计分,相加总分即成品质总分的办法。这一点恰好忽视了茶叶作为饮料,最终的消费体现是在香气和滋味上。因此在具体的审评中,常常是只要外形合格,内质正常,就获得品质的认可。正是这一“内质正常”,客观上降低了对茶叶主要品质的要求,也影响了对茶叶准确的综合评价。

4、降低了对评茶人员的技术要求。由于八因子评茶法操作相对简单,容易为生产和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但因忽视对评茶的技术要求,至使一些评茶员满于现状,不作深入的业务钻研,也失去对产制技术优劣原因的了解和分析兴趣,甚至还由于部分人的发挥,出现了毛茶验收只须干评条索和香气,湿看叶底色泽即可确定品质的观点,这些论点固然可能是根据多年工作体会而得出的,且与茶叶品质确有联系,但这并不能表明反映的就是客观实际。

感官评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茶叶品质的评判,进而对茶叶生产过程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八因子评茶法对减少评茶争议起到过作用,但误导了评茶方向,也因此对我国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一后果已经显露,尤以普通大宗茶的品质滑坡表现最明显。

三、五项评茶法是茶叶审评发展的必然

在目前我国评茶界中,不同内容的审评方法仍并存使用,这势必会造成一些混乱,因此统一评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放开。在茶叶贸易中,各方大多采取以质主化价,协商确定的方式进行交易,许多计划调拨制时期制订的标准及标准样已不被执行。茶叶的品质已直接与价格挂钩,“一分钱一分货”。因此,对审评的要求也不再仅是合格和正常了。

当前的茶叶市场已属买方市场,在近年产销疲软的情况下,名优茶的产量和效益却始终处于稳定的增长中,许多产茶区已将其作为生产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名优茶的价格高于普通大宗茶,品质也就要求高而全面,形、色、香、味任一项的欠缺均会有不良的影响,质量也不再仅是外形表现(但仍强调),对香气、滋味乃至汤色的认识和重视均已加强。运用加权的五项评茶法审评,获得的结果既具综合性,又是客观的。

五项评茶法也是与国外茶叶审评方法最接近一种,运用五项评茶法也有利于国际的接轨和交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7783.html

上一篇:碧螺春茶多少钱

下一篇:杭白菊花茶的药用价值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