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2020-12-2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茶叶标准样品制备的技术条件、换配和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标准样品的制备,包括精茶(成品茶)和毛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302—1987茶 取样

GB/T 8304—1987茶 水分测定

GB/T 8306—1987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1987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

GB/T 15000.4—19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4)标准样品证书内容的规定

SB/T 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茶叶标准样品standard samples of tea

具有足够的均匀性,代表该类茶叶品质特征,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感官品质、有关理化数据说明的一批茶叶样品。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4 制备

4.1原料的选取

4.1.1制备标准样品的原料应有代表性,其稳定性和均匀性应符合标准样品的预期要求。

4.1.2选取的原料应品质正常,其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应符合该产品的技术要求。

4.1.3选用原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以保证满足使用需要。

4.1.4选用原料应装入密封性能好的容器内,存放仓库应干燥、无异味。

4.2原料的制备

4.2.1制备工艺和选用的加工工具应保证原料的均匀性,避免容器和环境对原料的污染。

4.2.2将制备原料对照所拼等级的基准样进行品质评定,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原料。

4.2.3小样预拼

同级原料中选定1~2唛具有该等级规格均匀的单样,作为基本样,通过单样反复调剂,直至外形、内质符合基准样品质要求。

4.2.4大样拼堆

对照小样试拼小堆样,进行品质水平均匀性试验,符合后再拼大堆样。

5试验方法

5.1取样

按GB/T 8302执行。

5.2感官指标检验

按SB/T 10157执行。

5.3理化指标检验

5.3.1水分

按GB/T 8304执行。

5.3.2灰分

按GB/T 8306执行。

5.3.3碎茶和粉末

按GB/T 8311执行。

5.4卫生指标检验

按GB 9679执行。

6包装

6.1标准样品应有规定的合格包装形式,以便于运输和保质。

6.2包装容器上应有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细嫩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茶,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二、适中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茶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三、成熟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四、特种采 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二至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二、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不高。 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二、留叶方法 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15-20年。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以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三、采摘周期 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 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 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集叶贮运

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 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科学采茶。

一、采摘原则

1、必须符合采摘标准

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称为茶青,茗皇茶采摘标准一般在中、小开面之间,开采以小开面开采为宜(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第一叶伸展,面积达第二叶1/2为小开面;达2/3者为中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不宜过老或过嫩。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茶青过嫩:成茶易形成苦涩味;茶青过老:香气粗劣、味淡欠醇;中开面茶青:易形成花香、味爽清甘;小开面茶青:香气清锐、浓醇耐泡。

2、采茶与养树两者兼顾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

(1)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

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

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一般而言,采摘方法如下:

(1)幼龄茶树的采摘应掌握"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高留低,多留少采,轻采养篷"的原则,如采用"打顶采"。

(2)成年茶树应掌握“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留部分芽叶采摘法。具体还应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季节及栽培条件来决定。通常只采摘90%的芽叶,留下10%。但春夏季雨水充足、茶叶生长迅速,可采摘95%~98%芽叶;秋季多干旱,适当预留多一些芽叶,采80%~85%,冬季则可考虑不采或少量采摘。

(3)老年茶树的采摘留叶必须视树势强弱及衰老程度不同而用不同的采茶方法。对于生理机理衰退,光合作用减弱,育芽力降低,芽叶瘦小,对夹叶大量出现的老年茶树,在采摘时要酌情多留叶;树势好的一般可按成年茶树的采法进行。树势较老的可采取集中留养的采法,即停采一个季节留养,让其恢复生长量后再进行采茶。

(4)衰老严重的茶树需要实施重修剪或台刈更新树冠,因为茶树重新抽发生长,开始可按幼年茶树的打顶采法;到第二、三年时少采多留,采用留3叶和留1叶相结合的采摘法;当冠高达70cm以上,篷宽100cm以上时,可用成年茶树的采摘法。

4、及时分批采

茶树芽叶的着生部位不同,萌芽次序有先后,为了符合各种茶类加工对鲜叶标准的要求,及时分批采摘非常重要。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更应多次分批勤采,即采摘达到加工标准要求者,留养未达到加工标准要求的芽叶,达到标准一批就采摘一批。这样,即可以缓解采摘洪峰,避免短时间内产量过大而无法及时加工造成损失,又有利于提高茶叶加工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5、根据不同气候环境、季节变化而采取不同采摘方法

(1)春茶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3--4分成熟即开采,采摘主芽 2—3叶,以3叶为最佳。春茶生长季节较长,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营养物质贮藏丰富,一遇气温升高,容易粗老,因此应掌握“初采适当早,中期大量采,晚期不粗老”。

(2)夏、暑茶生长季节较短,气温高,生长速度快,细胞组织发达,纤维素含量多,叶质易老化,应适当嫩采。

(3)秋冬茶季节温度、湿度均较低,气候较为凉爽,芽叶生长较慢,为了促进秋茶高香气质,在不影响叶质粗老的前提下,可选择气候较好的时间采摘,宜顶叶中至大开面采摘。

(4)低温和高温天气,若茶树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或已停止,此时,不适宜采摘,应尽量少采,注意保护茶树生长。

二、采摘技术

1、采摘时间:夏季外,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为宜,以晴天下午2~4时最优。此时气温较高,氧化酶活性较强,有利于茶青发酵进程。茶青要分批进行采摘,先熟先采,上午采次茶,下午采好茶,采下鲜叶要及时送到初制厂,在阴凉地方摊凉1~2小时。

2、开采时节:春茶在谷雨至立夏后(4月15日—5月15日)、夏茶在芒种至小暑(6月5日—7月5日)、暑茶在大暑至处暑(7月25日—8月20日)、秋茶在秋分前至寒露后(9月15-10月15日)、冬茶在霜降至立冬(10月25日—11月15日)。

3、采摘手法:采用“骑马采”方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梗,叶子分在手掌虎口两边,采下茶青最下面一叶贴在虎口内,轻力上折。

4、采摘时要做到三分开

(1)早、午、晚青要分开

早青叶面上还有露水,上午的日照弱,水份不易蒸发,芽叶含水量多,叶质挺硬脆;午青经微风吹动,日光照射,水份蒸发较多,芽叶含水量较少,叶质柔嫩,是制作高档茶原料;晚青由于日照强度降低,含水量上升,又没有日光晒青。所以,早、午、晚青一定要分开,在做青工艺上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芽叶大小要分开

同一片茶园采摘时不宜一次性采完,可分三次采摘。在采摘时应留住“鱼叶”养丛,第一次先采最早开面的,隔二天采后开面的,最后再采最壮的芽叶。因为它们的叶片、芽梢大小悬殊较大,水份等内含物差别也较大。在晒青、摇青等做青过程都应采取不同的做法,免得造成发酵不匀、品质不好的后果。

(3)不同地方茶青要分开

不同的地方,其种植的土壤、水分、环境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其茶青品质也有所差异,因此应加以区分,方便茶叶的加工和各地区茶叶种植水平的跟踪。

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

4、加工设备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6258.html

上一篇:手工炒制茶是高级茶

下一篇:菊花茶喝多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